CN104812973A - 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 Google Patents

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2973A
CN104812973A CN201380062243.1A CN201380062243A CN104812973A CN 104812973 A CN104812973 A CN 104812973A CN 201380062243 A CN201380062243 A CN 201380062243A CN 104812973 A CN104812973 A CN 104812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ening plate
reinforcement unit
profile steel
reinforcemen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22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2973B (zh
Inventor
崔宰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256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0107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256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1424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4812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2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9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2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04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metal
    • E04C2003/0404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metal beams, girders, or joists characterised by cross-sectional aspects
    • E04C2003/0443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metal beams, girders, or joists characterised by cross-sectional aspects characterised by substantial shape of the cross-section
    • E04C2003/0452H- or I-shap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更详细地,涉及能够补强H型钢柱的支承强度,尤其是能够通过提高补强装置对于两侧凸缘的附着性来提高补强效果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可根据两侧凸缘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改变长度,因此具有补强装置的设置简单且补强性能优异的优点。

Description

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更详细地,涉及能够补强H型钢柱的支承强度,尤其是能够通过提高补强装置对于两侧凸缘的附着性来提高补强效果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H型钢由两个凸缘以及腹板构成,并且具有对于特定方向的弯曲力矩的高抗性(弯曲强度),因此被大量使用作为建筑用部件。
钢架结构物会在很多情况下使用H型钢柱,当需要进行建筑物的改建或改造或者对于老化的补强作业时,很多情况下会使用在H型钢的内侧部附加补强板以增加厚度从而增加柱的支承强度的补强方法。
图1和图2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用于补强H型钢1的补强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中所示,采用将补强材料4形成为字形并且将补强材料4以分别附加至腹板2和凸缘3的方式螺栓结合以增加H型钢1的结构强度的方式,或者如图2中所示,采用将字形补强材料5附接至腹板2与凸缘3所连接的连接部侧的方式。
然而,通常在H型钢1的结构特性上,以腹板为中心的两侧凸缘3之间的距离在上下延伸的延伸方向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如图1中所示形态的补强材料4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在将补强材料4的一侧结合至一侧凸缘的状态下因补强材料的另一侧与另一侧凸缘之间形成有相隔区间而无法结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创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该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通过将连接两侧凸缘的补强部件形成为长度可变以使得与两侧凸缘的结合变得牢固从而能够提高了补强效果。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用于补强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凸缘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凸缘的腹板的H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补强单元以及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二补强单元。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第一补强单元与第二补强单元的连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一补强板沿着所述腹板朝着另一侧凸缘延伸的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三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三补强板朝着第一补强材料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补强板部分重叠的第四补强板,其中,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中分别形成有位于彼此重叠的端部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以用于设置所述连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中任一个或两者形成为沿着所述腹板的、连接所述凸缘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的长孔形态。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中分别形成有位于彼此重叠的叠层部中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分别从第一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中与所述腹板相邻的端部延伸而成。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沿着所述第一补强材料和所述第二补强材料的上下长度方向以彼此相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为多个,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由扭剪(torque shear)螺栓构成以能够在与所述腹板相对的正面进行螺栓结合。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分别从所述第一补强板和所述第三补强板的中央在沿着所述凸缘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补强板和所述第三补强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螺栓结合,其中,所述第一补强板和所述第三补强板中形成有两排紧固孔,所述两排紧固孔在以连接所述第二补强板与所述第四补强板的连接部为中心的两侧沿着上下方向相隔开并且供所述紧固螺栓贯穿。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之间沿着与所述腹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将一侧凸缘与另一侧凸缘彼此连接的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中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补强单元的一侧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的另一侧分别形成有供紧固螺栓插入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中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地形成有沿着所述腹板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的长孔形状的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中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地形成有与紧固螺栓的直径相对应的第二紧固孔。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包括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一结合板朝着另一侧凸缘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紧固部相隔开预定间隔并且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二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二结合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地延伸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包括第三紧固部和第四紧固部,其中,所述第三紧固部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三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三结合板朝着第一结合部件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四紧固部与所述第三紧固部相隔开预定间隔并且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四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四结合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地延伸的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中,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的相隔距离以及第三延伸板与第四延伸板的相隔距离形成为与所述补强板的厚度相对应。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分别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和另一侧凸缘的基板以及从所述基板朝着相对侧凸缘延伸并且以与所述补强板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隔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延伸板,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的延伸板以及所述第二结合部件的延伸板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使用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用于补强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凸缘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凸缘的腹板的H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第一补强单元和第二补强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凸缘的固定步骤,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之间的连接步骤。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凸缘中穿设用于设置紧固螺栓的多个结合孔的结合孔穿孔步骤,以及通过使连接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彼此相隔开或靠近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第一次紧固连接部件以设置包括所述第一补强单元、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以及所述连接部件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连接部件第一次紧固步骤,其中,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一补强板朝着另一侧凸缘延伸的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三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三补强板朝着一侧凸缘延伸并且端部与所述第二补强板重叠预定长度的第四补强板,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彼此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步骤包括在移动彼此重叠的第二补强板和第四补强板以使得第一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分别结合于两侧凸缘的状态下第二次紧固连接部件以限制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的滑动的第二次紧固步骤,其中,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中分别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部件贯穿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中任一个或两者形成为沿着连接凸缘的所述腹板的连接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包括将所述补强板的另一侧固定结合于第二补强单元的补强板第一次紧固步骤,以及将所述补强板的一侧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的补强板第二次紧固步骤,其中,所述补强板通过紧固螺栓分别紧固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将紧固螺栓紧固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并且所述第一紧固孔形成为沿着所述腹板的连接方向延伸的长孔形态以能够根据所述凸缘之间的距离调节通过所述补强板连接的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之间的相隔距离。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螺栓结合于所述凸缘,并且在所述固定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凸缘中穿设用于将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紧固于所述凸缘的多个螺栓孔的螺栓孔穿孔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可根据两侧凸缘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改变长度,因此具有补强装置的设置简单且补强性能优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H型钢补强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H型钢补强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安装于H型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中所示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所示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3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图3中所示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安装于H型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中所示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8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图8中所示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图3至图6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100。参照图3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100用于补强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凸缘10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凸缘10的腹板20的H型钢,该H型钢柱补强装置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10的第一补强单元110、结合于另一侧凸缘10的第二补强单元120、以及将第一补强单元110和第二补强单元120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130。
当凸缘10中使凸缘10与腹板20连接的一侧面称为内侧面并且其相反侧的另一侧面称为外侧面时,第一补强单元110包括与一侧凸缘10的内侧面接触的第一补强板111以及从所述第一补强板111沿着腹板20朝着另一侧凸缘10延伸的第二补强板113。
第一补强板111中形成有沿着上下长度方向彼此以预定间隔相隔开的多个安装孔112,并且凸缘10中也形成有与所述安装孔112相对应的结合孔11以用于第一补强板111的结合。由此,紧固螺栓30可贯穿结合孔11和安装孔112并与螺母40连接从而将第一补强板111紧固至一凸缘10。
如上所述,第二补强板113从第一补强板111的一侧端部沿着腹板20朝着另一侧凸缘10延伸。因此,第一补强单元110整体呈字形状,并且第二补强板113朝着腹板20暴露的内侧面的末端部形成有朝着外侧面凹陷预定深度并且沿着第二补强板113的长度方向上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槽114。此外,形成有第一滑动槽114的端部侧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相隔开的多个第一紧固孔115。所述第一紧固孔115形成为沿着腹板20连接两侧凸缘10的连接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形态。
所述第二补强单元120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10的第三补强板121以及从第三补强板121朝着一侧凸缘10延伸的第四补强板122,并且第三补强板121中也形成有与形成于另一侧凸缘10的结合孔11相对应的多个安装孔112以能够结合至另一侧凸缘10的内侧面,从而通过紧固螺栓30和螺母40进行彼此结合。
第四补强板122沿着腹板20朝着一侧凸缘10延伸,并且在与朝着腹板20暴露的内侧面相对的外侧面端部形成有朝着内侧面凹陷的第二滑动槽123。所述第二滑动槽123中沿着上下方向相隔开地形成有与第一紧固孔115相对应的第二紧固孔124。
第一补强单元110和第二补强单元120被设置成使得第一补强板111和第三补强板121分别结合于两侧凸缘10的内周面,并且使得分别形成于第二补强板113和第四补强板122中的第一滑动槽114与第二滑动槽123彼此重叠。此外,因为将要后述的连接部件130所贯穿的第一滑动槽114和第二滑动槽123形成为分别沿着腹板20的连接方向延伸的长孔形态,因此如图6中所示,能够在第一补强单元110与第二补强单元120彼此远离或靠近的方向上进行长度调节。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了第一紧固孔115和第二紧固孔124均形成为长孔形状的结构,但是与此不同地,也可以仅使得第一紧固孔115和第二紧固孔124中的任一个形成为长孔形态。
所述连接部件130用于连接第二补强板113与第四补强板122,其通过螺栓与螺母40来进行紧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部件130适用为扭剪(torque shear)螺栓。所述第二补强板113和第四补强板122优选为设置成最大限度地靠近腹板2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适用一般的螺栓,则会导致难以把持头部而导致无法进行安装。因此,通过将扭剪螺栓适用为连接部件130,从而能够使得连接部件130的紧固均形成在第二补强板113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虽然第一补强单元110和第二补强单元120分别形成有从第一补强板111和第三补强板121的端部延伸而成的第二补强板113和第四补强板122,但是如图7中所示,第二补强板113和第四补强板122也可分别从第一补强板111和第三补强板121的中间延伸而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补强板111和第三补强板121可在以连接有所述第二补强板113与第四补强板122的连接部为中心的两侧形成有两排安装孔112,由此能够使凸缘10与第一补强板111以及第三补强板121的结合变得更加牢固。
下面将对使用如图3至图7中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100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补强对象柱的凸缘10中穿设用于设置H型钢柱补强装置100的结合孔11。(结合孔穿孔步骤)
然后,在第一补强单元110与第二补强单元120彼此相对的状态下,以贯穿第一紧固孔115和第二紧固孔124的方式紧固连接部件130。此时,连接部件130并不被拧紧而是被松弛地紧固,以使得第一补强单元110和第二补强单元120能够沿着腹板20的长度方向彼此滑动。(连接部件第一次紧固步骤)
在通过连接部件130彼此连接第一补强单元110与第二补强单元120的状态下,使用紧固螺栓30将第一补强单元110或第二补强单元120结合至相对应的一侧凸缘10。此外,将未被紧固的剩余一个补强单元紧固至另一侧凸缘10,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凸缘10之间的距离和变形状态来调节第一补强单元110与第二补强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固定步骤)
在分别将第一补强单元110和第二补强单元120结合到两侧凸缘10之后,拧紧所述连接部件130以使其被完全紧固,从而固定第一补强单元110与第二补强单元120以使得其之间不发生滑动。(连接部件第二次紧固步骤)
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100以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能够轻易且快速地补强H型钢柱。
(第二实施方式)
另外,图8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
参照图8至图11,H型钢柱补强装置200包括结合于H型钢的一侧凸缘10的第一补强单元210、结合于H型钢的另一侧凸缘10的第二补强单元220、将第一补强单元210与第二补强单元220彼此连接并且沿着腹板2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补强板230。
第一补强单元210包括第一紧固部211和第二紧固部216,其中,第一紧固部211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10的第一结合板212以及从第一结合板212的端部朝着另一侧凸缘10延伸的第一连接板214,第二紧固部216位于与所述第一紧固部211相隔开预定间隔的位置处并且包括在结合于一侧凸缘10的第二结合板217以及与第一连接板214平行并且从第二结合板217的端部朝着另一侧凸缘10延伸的第二连接板218。
当所述第一紧固部211和第二紧固部216被设置时,第一连接板214和第二连接板218彼此相隔开预定间隔并且朝着另一侧凸缘10平行地延伸预定长度,并且第一连接板214与第二连接板218之间的相隔距离与后述的补强板230的厚度相对应。
所述第一结合板212和第二结合板217中分别形成有结合孔213以能够与凸缘10螺栓结合,并且凸缘10中也形成有与结合孔213相对应螺栓孔,由此,第一紧固部211和第二紧固部216能够分别通过结合螺栓和螺母来固定结合至一个凸缘10。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板214和第二连接板218中形成有第一紧固孔215以与补强板230结合,并且第一紧固孔215呈沿着连接两侧凸缘10的连接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长孔形态并且沿着上下方向相隔开地形成为多个。
第二补强单元220结合于另一侧凸缘10,与第一补强单元210相似,其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10以支承补强板230的第三紧固部221和第四紧固部225,并且与第一紧固部211和第二紧固部216相似,第三紧固部221和第四紧固部225也包括分别螺栓结合于另一侧凸缘10的第三结合板222和第四结合板226以及分别从第三结合板222和第四结合板226朝着第一补强单元210延伸的第三连接板223和第四连接板227。
第三连接板223和第四连接板227中也分别形成有第二紧固孔224以与补强板230紧固,并且第二紧固孔224形成为具有与螺栓的直径相对应的直径的圆形孔。
所述补强板230将第一补强单元210与第二补强单元220彼此连接。
补强板230的一侧紧固于第一补强单元210并且另一侧紧固于第二补强单元220,其中,一侧进入并紧固于第一连接板214与第二连接板218之间,另一侧进入并紧固于第三连接板223与第四连接板227之间。
首先,补强板230的另一侧紧固于第二补强单元220,其中,因为与形成于第三连接板223和第四连接板227中的第二紧固孔224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32形成于补强板230的另一侧,因此紧固螺栓被插入并贯穿所述第二紧固孔224和第二固定孔232并且通过螺母紧固以使其被固定。
补强板230中与第一补强单元210连接的一侧也形成有第一固定孔231,并且在首先将第一紧固部211和第二紧固部216设置于一侧凸缘10的状态下,通过紧固螺栓将补强板230固定至第一补强单元210。
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4和第二连接板218中的第一紧固孔215为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因此,即使是在两侧凸缘10之间的距离不均匀的情况下,如图中所示,能够通过沿着第一紧固孔215的延伸方向调节补强板230的一侧与第一补强单元210结合的结合位置来调节第一补强单元210与第二补强单元220之间的距离,即,H型钢柱补强装置100的长度。
(方法)
下面将对使用上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200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补强对象柱的凸缘10中分别穿设用于设置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以与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的结合孔相对应的间隔沿着上下方向相隔开地设置为多个,其中,由于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分别具有两个结合板,因此穿设两排螺栓孔。(螺栓孔穿孔步骤)
然后,分别将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设置于两侧凸缘10,其中,将结合螺栓插入并贯穿螺栓孔以及形成于结合板中的结合孔210并且通过螺母紧固以使得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分别固定于两侧凸缘10。(固定步骤)
当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时,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中的连接板分别处于相隔开的状态以使得补强板230能够插入其之间。
在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设置完毕后,设置补强板230,其中,首先将补强板230的另一侧设置于第二补强单元220。即,在将形成于补强板230中的第二固定孔232定位成与第二补强单元220的第二紧固孔224相对应之后,通过对紧固螺栓进行紧固以使得补强板230的另一侧固定于第二补强单元220。(补强板第一次紧固步骤)
在设置完补强板230的另一侧后,将补强板230的一侧紧固于第一补强单元210。在将补强板230的一侧插入第一连接板214与第二连接板218之间后,将形成于第一固定孔231的一侧中的第一固定孔231定位成与第一紧固孔215相对应并且以贯穿第一紧固孔215和第一固定孔231的方式设置紧固螺栓,从而将补强板230固定于第一补强单元210。(补强板第二次紧固步骤)
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200以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能够轻易且快速地补强H型钢柱。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单元210和第二补强单元220分别由分离的字形态的第一紧固部211和第二紧固部216或者第三紧固部221和第四紧固部225形成,但是与此不同地,如图12中所示,第一补强单元241和第二补强单元242也可分别由结合于凸缘10的基板243以及从基板243沿着腹板20朝着另一侧凸缘10平行延伸的两个延伸板244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如前述实施方式,第一补强单元241的延伸板244中可形成有长孔形态的第一紧固孔245,并且第二补强单元242的延伸板244中可形成有圆形孔的第二紧固孔246。
虽然已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能够由此实现各种变型及等同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限定。

Claims (13)

1.一种H型钢柱补强装置,用于补强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凸缘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凸缘的腹板的H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补强单元,结合于一侧凸缘;以及
第二补强单元,结合于另一侧凸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一补强板沿着所述腹板朝着另一侧凸缘延伸的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三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三补强板朝着第一补强材料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补强板部分重叠的第四补强板,
其中,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中分别形成有位于彼此重叠的端部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以用于设置所述连接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中任一个或两者形成为沿着所述腹板的、连接所述凸缘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的长孔形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中分别形成有位于彼此重叠的叠层部中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分别由第一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中的与所述腹板相邻的端部延伸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沿着所述第一补强材料和所述第二补强材料的上下长度方向以彼此相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为多个,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由扭剪螺栓构成以能够在与所述腹板相对的正面进行螺栓结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分别从所述第一补强板和所述第三补强板的中央在沿着所述凸缘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补强板和所述第三补强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螺栓结合,
其中,所述第一补强板和所述第三补强板中形成有两排紧固孔,所述两排紧固孔在以连接所述第二补强板与所述第四补强板的连接部为中心的两侧沿着上下方向相隔开并且供所述紧固螺栓贯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强板,在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之间沿着与所述腹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将一侧凸缘与另一侧凸缘彼此连接,所述补强板中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补强单元的一侧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的另一侧分别形成有供紧固螺栓插入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中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地形成有沿着所述腹板的延伸方向延伸预定距离的长孔形状的第一紧固孔,
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中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地形成有与紧固螺栓的直径相对应的第二紧固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包括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一结合板朝着另一侧凸缘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紧固部相隔开预定间隔并且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二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二结合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地延伸的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包括第三紧固部和第四紧固部,其中,所述第三紧固部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三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三结合板朝着第一结合部件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四紧固部与所述第三紧固部相隔开预定间隔并且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四结合板以及从所述第四结合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地延伸的第四连接板,
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中,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的相隔距离以及第三延伸板与第四延伸板的相隔距离形成为与所述补强板的厚度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分别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和另一侧凸缘的基板以及从所述基板朝着相对侧凸缘延伸并且以与所述补强板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隔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延伸板,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的延伸板以及所述第二结合部件的延伸板中。
10.一种使用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用于补强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凸缘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凸缘的腹板的H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补强单元和第二补强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凸缘的固定步骤;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之间的连接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凸缘中穿设用于设置紧固螺栓的多个结合孔的结合孔穿孔步骤;以及
通过使连接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彼此相隔开或靠近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第一次紧固连接部件以设置包括所述第一补强单元、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以及所述连接部件的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连接部件第一次紧固步骤,其中,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一侧凸缘的第一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一补强板朝着另一侧凸缘延伸的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包括结合于另一侧凸缘的第三补强板以及从所述第三补强板朝着一侧凸缘延伸并且端部与所述第二补强板重叠预定长度的第四补强板,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步骤包括:在移动彼此重叠的第二补强板和第四补强板以使得第一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分别结合于两侧凸缘的状态下第二次紧固连接部件以限制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的滑动的第二次紧固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补强板和所述第四补强板中分别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部件贯穿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中任一个或两者形成为沿着连接凸缘的所述腹板的连接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包括:
将所述补强板的另一侧固定结合于第二补强单元的补强板第一次紧固步骤;以及
将所述补强板的一侧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的补强板第二次紧固步骤,
其中,所述补强板通过紧固螺栓分别紧固于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将紧固螺栓紧固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并且所述第一紧固孔形成为沿着所述腹板的连接方向延伸的长孔形态以能够根据所述凸缘之间的距离调节通过所述补强板连接的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之间的相隔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使用H型钢柱补强装置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补强单元与所述第二补强单元螺栓结合于所述凸缘,并且在所述固定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凸缘中穿设用于将所述第一补强单元和所述第二补强单元紧固于所述凸缘的多个螺栓孔的螺栓孔穿孔步骤。
CN201380062243.1A 2012-11-07 2013-11-05 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2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25645 2012-11-07
KR1020120125640A KR101401071B1 (ko) 2012-11-07 2012-11-07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방법
KR1020120125645A KR101414242B1 (ko) 2012-11-07 2012-11-07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방법
KR10-2012-0125640 2012-11-07
PCT/KR2013/009967 WO2014073838A1 (ko) 2012-11-07 2013-11-05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2973A true CN104812973A (zh) 2015-07-29
CN104812973B CN10481297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68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224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2973B (zh) 2012-11-07 2013-11-05 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2973B (zh)
WO (1) WO201407383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611A (zh) * 2015-08-07 2015-11-18 河海大学 宽翼缘双侧加横向拉杆的h型钢柱
CN107023082A (zh) * 2017-05-04 2017-08-08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型钢密肋钢箍预制组合梁与钢混预制墙连接节点
CN10913817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河南天丰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集束结构组合构件
CN109648273A (zh) * 2019-02-26 2019-04-19 安徽森罡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型钢的生产加工方法
CN109808466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门防撞梁
CN110331865A (zh) * 2019-07-04 2019-10-1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h形钢柱的全装配式加固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14211254A (zh) * 2021-12-17 2022-03-22 同济大学 一种错位板件加固装置及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4675B2 (ja) * 2015-10-19 2018-09-2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鉄骨柱とh形梁又はi形梁の接合構造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GB201813326D0 (en) * 2018-08-15 2018-09-26 Taziker Industrial Ltd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US20230132335A1 (en) * 2020-03-30 2023-04-27 Brett Gordon Johnson A bracket assembly
CN114319642A (zh) * 2022-01-17 2022-04-1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538U (zh) * 1987-01-08 1988-07-20
JPH0849344A (ja) * 1994-08-05 1996-02-20 Sekisui House Ltd 梁の補強部材
KR200417438Y1 (ko) * 2006-03-14 2006-05-26 박무용 보 및 슬래브 구축을 위한 지지 브라켓
KR100982650B1 (ko) * 2009-08-11 2010-09-16 주식회사 대한 에이치빔 보강구
KR20100133756A (ko) * 2009-06-12 2010-12-22 주식회사 대한 에이치빔 보강구
CN202430895U (zh) * 2011-12-14 2012-09-12 广东启光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带槽型加固板的对接工字钢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538U (zh) * 1987-01-08 1988-07-20
JPH0849344A (ja) * 1994-08-05 1996-02-20 Sekisui House Ltd 梁の補強部材
KR200417438Y1 (ko) * 2006-03-14 2006-05-26 박무용 보 및 슬래브 구축을 위한 지지 브라켓
KR20100133756A (ko) * 2009-06-12 2010-12-22 주식회사 대한 에이치빔 보강구
KR100982650B1 (ko) * 2009-08-11 2010-09-16 주식회사 대한 에이치빔 보강구
CN202430895U (zh) * 2011-12-14 2012-09-12 广东启光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带槽型加固板的对接工字钢梁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611A (zh) * 2015-08-07 2015-11-18 河海大学 宽翼缘双侧加横向拉杆的h型钢柱
CN107023082A (zh) * 2017-05-04 2017-08-08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型钢密肋钢箍预制组合梁与钢混预制墙连接节点
CN10913817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河南天丰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集束结构组合构件
CN109808466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门防撞梁
CN109648273A (zh) * 2019-02-26 2019-04-19 安徽森罡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型钢的生产加工方法
CN110331865A (zh) * 2019-07-04 2019-10-1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h形钢柱的全装配式加固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14211254A (zh) * 2021-12-17 2022-03-22 同济大学 一种错位板件加固装置及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73838A1 (ko) 2014-05-15
CN104812973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2973A (zh) H型钢柱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h型钢柱补强方法
US10584477B2 (en) Moment-resisting frames and kits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7874120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steel frame columns and steel frame girders
US8733723B2 (en) Expansion splice plate for a cable tray run
US8424958B2 (en) Butt joint for trailer side wall
CA2683197A1 (en) Purlin bracing system for metal building roof
KR20140059047A (ko)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방법
CN203309368U (zh) 卡固式汽车管束固定支架
US9394931B2 (en) Clamp assembly
CN107268885A (zh) 钢材节约型h型钢梁
US20090285641A1 (en) Mine roof and rib support device
CN206722857U (zh) 具有可缩性的梯形棚架
KR20180062357A (ko) 보와 기둥의 연결 방법
KR20140088813A (ko) 종방향 구속 플레이트를 갖는 복부 파형강판 프리스트레스 콘크리트 합성거더
KR101401071B1 (ko)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h형강 기둥의 보강방법
US20220195685A1 (en) CLT Structure
JP2019078156A (ja) 軽量気泡コンクリートパネル用の取付け金物
US20220064933A1 (en) Multi-configuration pan for foundation system
CN112004770B (zh) 起重机主梁的拼接接头
CN107881918A (zh) 一种用于钢桥梁面板与u型肋装配的施工方法
US20110031374A1 (en)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system,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door actuator arrangements
CN220145116U (zh) 一种桁架安装时的就位辅助装置
GB2520652A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ca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camber
JP5599092B2 (ja) 補強用コンクリート型枠構造
CN209891045U (zh) 钢锚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