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098B - 马达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098B
CN104811098B CN201510019537.7A CN201510019537A CN104811098B CN 104811098 B CN104811098 B CN 104811098B CN 201510019537 A CN201510019537 A CN 201510019537A CN 104811098 B CN104811098 B CN 104811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motor drive
drive unit
drive circui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95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1098A (zh
Inventor
丸山理
林贤
林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11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1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5/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two or more electric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该马达驱动装置由多个输出容量不同的马达驱动单元构成,且能够抑制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电压降,并减小驱动电路板所受的干扰的影响。在马达驱动装置(1)中,马达驱动单元(2A‑2F)以其输出容量随着朝向X1方向侧变小的方式排列。并且,在马达驱动装置(1)中,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以两个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A‑2F)中的靠X2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A‑2E)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形成得比靠X1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Description

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多个马达的马达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了一种多轴马达驱动装置,该多轴马达驱动装置通过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多个马达驱动单元连接而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驱动装置中,各马达驱动单元具有控制基板和固定控制基板的壳体。多个马达驱动单元在固定于壳体的控制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邻配置。并且,该马达驱动装置具有一个电源装置,且由这一个电源装置向多个马达驱动单元供电。并且,电源装置在控制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配置在最端侧的马达驱动单元相邻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68293号公报
作为多轴马达驱动装置,存在由输出容量不同的多个马达驱动单元构成的马达驱动装置。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驱动装置中,会在电源装置与马达驱动单元的控制基板之间产生与电源装置与控制基板之间的配线的电阻以及与流经配线的电流的大小成比例的电压降,但为了确保由马达驱动单元驱动并控制的马达的性能,而优选该电压降小一些。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驱动装置中,会从装配于控制基板的开关元件的电子部件以及从电源装置与控制基板之间的配线产生干扰,但为了确保由马达驱动单元驱动并控制的马达的性能而优选控制基板不易受干扰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由输出容量不同的多个马达驱动单元构成的马达驱动装置,该马达驱动装置能够抑制装配有马达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驱动电路板与装配有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板之间的电压降,且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具有多个用于对规定台数的马达进行驱动和控制的马达驱动单元,所述马达驱动单元具有: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装配有马达的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固定驱动电路板,多个马达驱动单元沿固定于框架的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如果以驱动电路板厚度方向的一方为第一方向,以驱动电路板厚度方向的另一方为第二方向,则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为主马达驱动单元,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具有装配有用于给多个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供电的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板,除主马达驱动单元之外的其余的马达驱动单元为副马达驱动单元,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具有由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电源电路板供电的驱动电路板,多个马达驱动单元以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主马达驱动单元向最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多个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以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比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马达驱动装置中,多个马达驱动单元以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具有电源电路板且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主马达驱动单元朝向最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并且,在本发明中,多个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以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形成得比这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因此,在本发明中,随着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电流。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小配线的有较大电流流过的部分的电阻,并且能够减小配线的流经较大电阻的部分的电流。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电压降。
并且,由于在输出容量较大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中,消耗电流变大,因此该驱动电路板产生较大的干扰,但该驱动电路板不易受干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在输出容量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中,消耗电流变小,因此该驱动电路板所产生的干扰变得较小,但该驱动电路板容易受干扰的影响。并且,在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配线中,随着流经配线的电流增大,配线所产生的干扰也变大。在本发明中,由于多个马达驱动电源以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主马达驱动单元向最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因此能够在产生较大干扰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附近配置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而在所产生的干扰变得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的附近配置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随着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流经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大,而流经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小,并且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附近的配线所产生的干扰变小。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随着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能够将马达驱动装置的配线随着朝向第二方向侧而设置得细一些。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多个马达驱动单元以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主马达驱动单元向最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因此各马达驱动单元中的发热量随着从主马达驱动单元向最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集中冷却发热量较大的马达驱动单元,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来冷却发热量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驱动电路板中装配有两个能够连接供电用电缆的供电用连接器端子,在副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为用于向驱动电路板输入电力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两个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另一个为用于从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将主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电连接以及将它们断开。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副马达驱动单元彼此的驱动电路板电连接以及将它们断开。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马达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在主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为用于从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在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连接,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连接。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缩短供电用电缆的长度。因此,能够整齐有序地拉绕供电用电缆。
在本发明中,优选马达驱动装置具有与副马达驱动单元构成为相同的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且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在与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与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马达驱动单元重叠配置,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为主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以下,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以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向最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以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比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如果像这样构成,则与多个马达驱动单元和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马达驱动装置的设置面积。并且,如果像这样构成,则随着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电流。也就是说,能够减小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有较大电流流过的部分的电阻,并能够减小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流经较大电阻部分的电流。因此,即使多个马达驱动单元与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也能够抑制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电压降。
并且,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在产生较大干扰的马达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附近配置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马达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而在产生的干扰变得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附近配置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马达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并且,由于随着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尽管流经不易受干扰影响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大,但流经容易受干扰影响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小,且容易受干扰影响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的附近的配线所产生的干扰变小。因此,即使多个马达驱动单元与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也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并且,如果像这样构成,则与多个马达驱动单元和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电压降,并且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驱动电路板中装配有两个能够连接供电用电缆的供电用连接器端子,在主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为用于从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在副马达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为用于向驱动电路板输入电力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两个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另一个为用于从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将主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与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电连接以及将它们断开,容易地将副马达驱动单元彼此的驱动电路板电连接以及将它们断开,且容易地将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彼此的驱动电路板电连接以及将它们断开。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马达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副马达驱动单元,且两个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中的一方与在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连接,两个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中的另一方与最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连接,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连接,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一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第二方向侧配置的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连接。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缩短供电用电缆的长度。因此,能够整齐有序地拉绕供电用电缆。
在本发明中,优选沿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马达驱动单元彼此紧贴。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缩窄马达驱动装置的设置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框架的靠第二方向侧的侧面安装有用于冷却主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的风扇,与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从第二方向侧与风扇的吸气侧或风扇的排气侧对置。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风扇高效地对发热量最大的主马达驱动单元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并且,如果像这样构成,则在安装于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框架的风扇旋转时,能够在与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的周围产生空气的流动,从而冷却该驱动电路板。因此,即使没有在与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处设置风扇,也能够通过主马达驱动单元的风扇来冷却装配于该副马达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的发热部件。
发明效果
如上述,在本发明中,马达驱动装置由输出容量不同的多个马达驱动单元构成,该马达驱动装置能够抑制装配有马达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驱动电路板与装配有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板之间的电压降,并且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局部仰视图。
图3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主马达驱动单元以及与主马达驱动单元相邻配置的副马达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将图3所示的主马达驱动单元与副马达驱动单元进行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从其他方向示出了图4所示的主马达驱动单元以及副马达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从图4所示的主马达驱动单元取下外罩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从图5所示的主马达驱动单元取下外罩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的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的效果的图表。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11为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的电源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马达驱动装置
2马达驱动单元
2A马达驱动单元(主马达驱动单元)
2B-2F马达驱动单元(副马达驱动单元)
2G-2L马达驱动单元(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
3驱动电路板
4框架
7电源电路板
9风扇
12供电用电缆
13供电用连接器端子(输入用连接器端子、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14供电用连接器端子(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X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
X1第二方向
X2第一方向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马达驱动装置的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驱动装置1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的局部仰视图。图3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马达驱动单元2A以及马达驱动单元2B的立体图。图4为将图3所示的马达驱动单元2A和马达驱动单元2B进行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从其他方向示出了图4所示的马达驱动单元2A、2B的立体图。图6为从图4所示的马达驱动单元2A取下外罩部件8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从图5所示的马达驱动单元2A取下外罩部件1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的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电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分别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作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并且,以X方向为左右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并且,以X1方向侧为“右”侧,以X2方向侧为“左”侧,以Y1方向侧为“前”侧,以Y2方向侧为“后”侧,以Z1方向侧为“上”侧,以Z2方向侧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1为用于驱动并控制工业用伺服马达(省略图示)的设备,并且该马达驱动装置1具有多个用于驱动并控制一台伺服马达的马达驱动单元2。也就是说,马达驱动装置1由多个马达驱动单元2构成。马达驱动装置1例如具有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该马达驱动装置1被安装在装设有马达驱动装置1的上位装置(省略图示)的控制盘等中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装置1以上下方向(Z方向)与铅垂方向(重力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沿左右方向排列。具体地说,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以在左右方向上彼此接触的方式相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马达驱动单元2彼此紧贴。马达驱动单元2具有:驱动电路板3(参照图4以及图6),所述驱动电路板3装配有伺服马达的驱动电路(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框架4,所述框架4固定有驱动电路板3;面板5,所述面板5固定于框架4的前端;以及外罩部件6(参照图2),所述外罩部件6固定于框架4的下端。驱动电路板3为形成为呈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刚性基板。
并且,最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具有电源电路板7(参照图6),所述电源电路板7装配有用于给多个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供电的电源电路。也就是说,靠最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具有装配了用于给马达驱动装置1的六个驱动电路板3供电的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板7,其余的五个马达驱动单元2不具有电源电路板7。并且,靠最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具有:外罩部件8,所述外罩部件8覆盖驱动电路板3以及电源电路板7;风扇9(参照图7),所述风扇9用于冷却该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以及外罩部件10,所述外罩部件10覆盖风扇9。电源电路板7为形成为呈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刚性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靠最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为具有电源电路板7的主马达驱动单元。并且,除该马达驱动单元2之外的其余五个马达驱动单元2为副马达驱动单元,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具有由主马达驱动单元的电源电路板7供电的驱动电路板3。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主马达驱动单元与副马达驱动单元进行区分表示的情况下,以主马达驱动单元作为马达驱动单元2A,以副马达驱动单元作为马达驱动单元2B-2F。从左侧起依次配置马达驱动单元2B-2F,马达驱动单元2F配置在最右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以由马达驱动单元2进行驱动的马达的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小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也就是说,马达驱动单元2A-2F以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朝向马达驱动单元2F(随着朝向右侧)变小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也就是说,马达驱动单元2F的输出容量比马达驱动单元2A的输出容量小,并且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以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为靠该马达驱动单元2的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也就是说,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以下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
例如,马达驱动单元2A的输出容量为1.2kW,马达驱动单元2B的输出容量为800W,马达驱动单元2C的输出容量为400W,马达驱动单元2D的输出容量为200W,马达驱动单元2E的输出容量为100W,马达驱动单元2F的输出容量为50W。也就是说,马达驱动单元2A-2E的输出容量随着朝向右侧依次减小。或者,例如马达驱动单元2A的输出容量为1.2kW,马达驱动单元2B、2C的输出容量为800W,马达驱动单元2D-2F的输出容量为400W。
框架4由铝合金等具有散热性的散热性材料形成。该框架4具有:基底部4a,所述基底部4a呈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形成且与左右方向正交配置;背面部4b,所述背面部4b呈大致平板状且构成框架4的背面;以及上表面部4c,所述上表面部4c呈大致平板状且构成框架4的上端面。背面部4b与前后方向正交配置,上表面部4c与上下方向正交配置。并且,背面部4b从基底部4a的后端朝向左侧突出。另外,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框架4左右方向的宽度有时不同,但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框架4大致相同地形成。
在基底部4a的左侧面固定有驱动电路板3。在基底部4a的右侧面形成有散热部4e,所述散热部4e用于散发固定于基底部4a的左侧面的驱动电路板3的热量。散热部4e由散热用的多个翅片构成。在背面部4b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将马达驱动装置1固定到上位装置的控制盘等螺丝贯穿插入。在上表面部4c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上表面部4c的多个通气口4f。通气口4f以从上表面部4c的左端朝向右端切削的方式形成,从上下方向观察时,通气口4f的形状呈细长的大致U形状。并且,多个通气口4f沿前后方向排列。
驱动电路板3以其厚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基底部4a的左侧面。本实施方式的左右方向(X方向)为驱动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马达驱动单元2A-2F以驱动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左方向(X2方向)为作为驱动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的一方的第一方向,右方向(X1方向)为作为驱动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第二方向。
在驱动电路板3中装配有各种电子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电路板3的左表面装配有驱动IC等发热部件。并且,在驱动电路板3的前端侧装配有连接从伺服马达引出来的电缆等的各种连接器端子。并且,如图2以及图8所示,在驱动电路板3的下端侧装配有两个能够连接供电用的电缆(供电用电缆)12的连接器端子13、14。在马达驱动单元2A中,连接器端子13、14为用于从驱动电路板3输出电力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另一方面,在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连接器端子13为用于向驱动电路板3输入电力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连接器端子14为用于从驱动电路板3输出电力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3、14为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另外,在驱动电路板3的下端侧装配有连接器端子15,所述连接器端子15用于给配置在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外部的外部风扇(省略图示)供电。向外部风扇供电的外部风扇供电用电缆能够与连接器端子15连接。并且,在驱动电路板3的右表面装配有连接器端子16,所述连接器端子16用于给风扇9供电。给风扇9供电的风扇供电用电缆能够与连接器端子16连接。
连接器端子13-15装配在驱动电路板3的前端侧。并且,如上述,连接器端子13-15装配在驱动电路板3的下端侧,连接器端子13-15配置在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底面。连接器端子13、14以供电用电缆12从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底面侧插入的方式装配于驱动电路板3。同样,连接器端子15也以外部风扇供电用电缆从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底面侧插入的方式装配于驱动电路板3。如图7所示,连接器端子16配置在基底部4a的右侧面。连接器端子16以风扇供电用电缆从马达驱动单元2A的右侧插入的方式装配于驱动电路板3。
电源电路板7配置在马达驱动单元2A的驱动电路板3的左侧。在马达驱动单元2A的基底部4a的左侧面固定有朝向左侧竖起的支柱,电源电路板7利用螺丝固定于该支柱的左端面。电源电路板7以其厚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电源电路板7中装配有各种电子部件。并且,在电源电路板7的前端侧装配有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连接从交流电源引出的电缆。
风扇9为轴流风扇。该风扇9安装于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即,马达驱动单元2A的框架4的右侧面)。并且,风扇9固定于散热部4e的后端侧或固定于中央部,且固定于散热部4e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风扇9利用螺丝固定于散热部4e。并且,风扇9以其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固定于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并且,风扇9以从右侧吸入空气并朝向左侧排出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风扇9的吸气侧配置在右侧,风扇9的排气侧配置在左侧。风扇9通过风扇供电用电缆(省略图示)与连接器端子16连接。另外,风扇9还能够安装于马达驱动单元2B-2F的框架4的右侧面。
在马达驱动单元2A的面板5中形成有用于使固定于驱动电路板3的前端侧的连接器端子以及固定于电源电路板7的前端侧的连接器端子露出的开口部。在马达驱动单元2B-2F的面板5中形成有用于使固定于驱动电路板3的前端侧的连接器端子露出的开口部。并且,在面板5的上端侧配置有控制台。
马达驱动单元2A的外罩部件6覆盖驱动电路板3、框架4以及电源电路板7的下端。马达驱动单元2B-2F的外罩部件6覆盖驱动电路板3以及框架4的下端。如图2所示,在外罩部件6中形成有用于使连接器端子13-15露出的开口部。并且,在外罩部件6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将外罩部件6贯通的多个通气口6a。通气口6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呈细长的长圆形状。并且,多个通气口6a形成于外罩部件6的后端侧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
外罩部件8固定于马达驱动单元2A的框架4的左端侧。该外罩部件8从左侧覆盖驱动电路板3以及电源电路板7。外罩部件10固定于马达驱动单元2A的框架4的右侧面。该外罩部件10从右侧覆盖风扇9。如图5所示,在外罩部件10的与风扇9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在左右方向上将外罩部件10贯通的通气口10a。通气口10a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且多个通气口10a配置成圆环状。
如上述,马达驱动单元2A-2F以彼此在左右方向上接触的方式相邻配置。具体地说,马达驱动单元2A-2F分别以马达驱动单元2A的外罩部件10的右侧面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上表面部4c的左端面以及与外罩部件6的左端面接触、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B-2E的散热部4e的右端面与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上表面部4c的左端面以及与外罩部件6的左端面接触的方式相邻配置。
在马达驱动单元2A中,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以借助省略图示的电缆等从电源电路板7向驱动电路板3供电的方式电连接。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3或者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而连接。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B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C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C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D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D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E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E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F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也就是说,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E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这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12而连接。
电源电路板7与六个驱动电路板3并联电连接(参照图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通电路径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C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D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E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以及马达驱动单元2F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依次逐渐变长。
也就是说,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以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比这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在外罩部件10的右侧面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配置在风扇9的右侧。也就是说,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以从右侧与风扇9的吸气侧对置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的装配有发热部件的部分从右侧直接与风扇9的吸气侧对置。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B的框架4的通气口4f以及马达驱动单元2B的外罩部件6的通气口6a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靠左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风扇9旋转时,如图3的箭头V1所示,空气从马达驱动单元2B的通气口4f、6a吸入,并且,从通气口4f、6a吸入的空气通过风扇9而向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输送。也就是说,风扇9通过从马达驱动单元2B的通气口4f、6a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朝向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输送来对散热部4e进行冷却。向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输送的空气在到达马达驱动单元2A的基底部4a的右侧面后,沿着基底部4a的右侧面上下流动,如图3的箭头V2所示,排到马达驱动装置1的外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风扇9旋转时,空气会被从马达驱动单元2B的通气口4f、6a吸入,因此会在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的周围产生空气流动。
另外,从通气口4f、6a吸入的空气经过外罩部件10的通气口10a而被吸入到风扇9。并且,根据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发热量设置外部风扇以便对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驱动电路板3进行冷却。例如,在四个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下侧配置外部风扇,外部风扇向上侧输送空气。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以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小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经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的电流(驱动电路板3的消耗电流)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以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比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减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与马达驱动单元2B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向马达驱动单元2E与马达驱动单元2F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流经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
也就是说,例如,若示意地以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的电流为“5”、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C的驱动电路板3的电流为“4”、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D的驱动电路板3的电流为“3”、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E的驱动电路板3的电流为“2”、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F的驱动电路板3的电流为“1”的话,则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A与马达驱动单元2B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15”,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B与马达驱动单元2C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10”,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C与马达驱动单元2D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6”,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D与马达驱动单元2E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3”,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E与马达驱动单元2F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1”。
与此相应,例如,当马达驱动单元2B-2F以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B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大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时,如图9(B)所示,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A与马达驱动单元2B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15”,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B与马达驱动单元2C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14”,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C与马达驱动单元2D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12”,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D与马达驱动单元2E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9”,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E与马达驱动单元2F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为“5”。
并且,例如,在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4与距离马达驱动单元2A最远的马达驱动单元2F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F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E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E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D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D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C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C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时,流经各马达驱动单元2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如图9(C)所示。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减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与马达驱动单元2B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向马达驱动单元2E与马达驱动单元2F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之间的供电用电缆12的电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地减小流经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小配线的有较大电流流过的部分的电阻,并且能够减小配线的流经较大电阻部分的电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电压降。
并且,在输出容量较大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中,由于消耗电流变大,因此该驱动电路板3会产生较大的干扰,但该驱动电路板3不易受干扰影响。另一方面,在输出容量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中,由于消耗电流变小,因此该驱动电路板3所产生的干扰变得较小,但该驱动电路板3容易受干扰影响。并且,在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配线中,随着流经配线的电流变大,配线所产生的干扰也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马达驱动单元2以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小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因此能够在产生较大干扰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配置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而在所产生的干扰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配置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流经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大,但流经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小,并且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的附近的配线所产生的干扰变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3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随着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越朝向右侧就越能够将供电用电缆12设置得细一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以马达驱动单元2的输出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小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因此各马达驱动单元2中的发热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A向马达驱动单元2F变小,但仍旧在马达驱动单元2A中设置风扇9并根据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发热量而设置外部风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风扇9和外部风扇,集中对发热量较大的马达驱动单元2进行冷却,并能够根据需要对发热量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2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并且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E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的靠右侧配置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马达驱动单元2A分别同五个马达驱动单元2B-2F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供电用电缆12的长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整齐有序地拉绕供电用电缆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驱动单元2A的框架4的右侧面安装有风扇9,当风扇9旋转时,从通气口4f、6a吸入的空气被朝向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输送,并且在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的周围产生空气流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朝向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4e输送的空气,借助散热部4e来冷却固定于马达驱动单元2A的基底部4a的驱动电路板3,并能够通过在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的周围产生的空气流动,对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进行冷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共用的风扇9对马达驱动单元2A的散热部件和马达驱动单元2B的散热部件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彼此紧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窄马达驱动装置1的设置空间。
(马达驱动装置的变形例)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驱动装置1的主视图。图11为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的电源电路板7与驱动电路板3的电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进一步增加马达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个数的情况下,为了缩小马达驱动装置1的设置面积,可将多个马达驱动单元2排列成两层。例如,如图10所示,马达驱动装置1具有六个与马达驱动单元2B-2F构成为相同的马达驱动单元2G-2L,且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以彼此在左右方向上接触的方式相邻配置,并且也可在上下方向上与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A-2F重叠配置。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马达驱动单元2G-2L配置在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下侧。这种情况下,马达驱动单元2G-2L为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另外,马达驱动单元2G-2L也可配置在马达驱动单元2A-2F的上侧。
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从左侧起依次配置。由马达驱动单元2G驱动的马达的容量为由马达驱动单元2A驱动的马达的容量以下。也就是说,马达驱动单元2G的输出容量为马达驱动单元2A的输出容量以下,并且,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以由马达驱动单元2G-2L驱动的马达的容量随着从马达驱动单元2G向马达驱动单元2L变小的方式(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输出容量变小)沿左右方向排列。也就是说,马达驱动单元2L的输出容量比马达驱动单元2G的输出容量小,且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以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L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K的输出容量为靠该马达驱动单元2的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H-2L的输出容量以下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另外,马达驱动单元2G具有外罩部件8。
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3与马达驱动单元2G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G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H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H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I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I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J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J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K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马达驱动单元2K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L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也就是说,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L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K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L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H-2L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
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并联电连接(参照图11)。并且,马达驱动单元2A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G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H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I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J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马达驱动单元2K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以及马达驱动单元2L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依次逐渐变长。
也就是说,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以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L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K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比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G-2L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H-2L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根据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发热量而设置外部风扇以便对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驱动电路板3进行冷却。
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由于随着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距离变长能够有效减小流经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配线的电流,因此能够减小配线的有较大电流流过的部分的电阻,并且能够减小配线的流经较大电阻部分的电流。因此,即使马达驱动单元2A-2F与马达驱动单元2G-2L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也能够抑制马达驱动单元2G-2L的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电压降。
并且,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产生较大干扰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配置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而在所产生的干扰变得较小的马达驱动单元2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配置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并且,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流经不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大,但流经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的配线的电流变小,并且容易受干扰影响的驱动电路板3附近的配线所产生的干扰会变小。因此,即使马达驱动单元2A-2F与马达驱动单元2G-2L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也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3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并且,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与马达驱动单元2A-2L沿左右方向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驱动电路板3与电源电路板7之间的电压降,并且能够减小驱动电路板3所受的干扰的影响。
并且,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与马达驱动单元2A分别同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供电用电缆12的长度。因此,能够整齐有序地拉绕供电用电缆12。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变形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的连接器端子14与马达驱动单元2B的连接器端子13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且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的靠左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E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B-2F中的靠右侧配置的马达驱动单元2C-2F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除此之外,例如也可是马达驱动单元2A分别与五个马达驱动单元2B-2F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同样,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中,也可是马达驱动单元2A分别与六个马达驱动单元2G-2L借助供电用电缆12连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2F从左侧起依次排列,但马达驱动单元2A-2F也可从右侧起依次排列。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驱动并控制一台伺服马达,但马达驱动单元2也可驱动并控制两台或三台等多台伺服马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风扇9以从右侧吸入空气并向左侧排出空气的方式配置。除此之外,例如也可是风扇9以从左侧吸入空气并向右侧排出空气的方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马达驱动单元2B的驱动电路板3以从右侧与风扇9的排气侧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驱动单元2A具有风扇9,但马达驱动单元2A也可不具有风扇9。这种情况下,采用外部风扇对马达驱动单元2A、2B的驱动电路板3进行冷却即可。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马达驱动单元2B-2E中的至少一个框架4的右侧面以及在马达驱动单元2G-2K中的至少一个框架4的右侧面安装风扇9A。

Claims (8)

1.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具有多个用于驱动和控制规定台数的马达的马达驱动单元,
所述马达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装配有所述马达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以及
框架,所述框架固定所述驱动电路板,
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沿固定于所述框架的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
如果以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为第一方向,以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为第二方向,
则最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马达驱动单元为主马达驱动单元,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具有装配有用于给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供电的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板,除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之外的其余的所述马达驱动单元为副马达驱动单元,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具有由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电源电路板供电的所述驱动电路板,
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以所述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朝向最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
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以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形成得比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在所述驱动电路板中装配有两个能够连接供电用电缆的供电用连接器端子,
在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所述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为用于向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入电力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两个所述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另一个为用于从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所述马达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
在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所述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为用于从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所述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在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所述供电用电缆而连接,
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所述供电用电缆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具有构成为与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相同的多个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
多个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且多个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在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与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重叠配置,
最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为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以下,
多个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以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输出容量随着从最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向最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变小的方式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
多个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以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形成得比这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路板之间的配线的长度短的方式并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电路板中装配有两个能够连接供电用电缆的供电用连接器端子,
在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所述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为用于从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在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两个所述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为用于向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入电力的输入用连接器端子,两个所述供电用连接器端子中的另一个为用于从所述驱动电路板输出电力的输出用连接器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
两个所述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与在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所述供电用电缆连接,
两个所述主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中的另一个与最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所述供电用电缆连接,
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所述供电用电缆连接,
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一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出用连接器端子与两个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中的靠所述第二方向侧配置的所述第二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入用连接器端子借助所述供电用电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彼此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靠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侧面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冷却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
在所述第二方向侧与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方向侧与所述风扇的吸气侧或排气侧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马达驱动单元彼此紧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靠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侧面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冷却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
在所述第二方向侧与所述主马达驱动单元相邻配置的所述副马达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从所述第二方向侧与所述风扇的吸气侧或排气侧对置。
CN201510019537.7A 2014-01-24 2015-01-15 马达驱动装置 Active CN1048110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1769 2014-01-24
JP2014011769A JP6322428B2 (ja) 2014-01-24 2014-01-24 モータ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098A CN104811098A (zh) 2015-07-29
CN104811098B true CN104811098B (zh) 2017-09-01

Family

ID=5369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9537.7A Active CN104811098B (zh) 2014-01-24 2015-01-15 马达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2428B2 (zh)
KR (1) KR101667869B1 (zh)
CN (1) CN104811098B (zh)
TW (1) TWI5273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185A (zh) * 2016-11-13 2017-02-15 刘军 一种高效大功率控制器
JP6989112B2 (ja) * 2017-11-27 2022-01-05 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アイ 複数区画の冷却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CN109802624A (zh) * 2019-01-21 2019-05-24 深圳微智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可多控制电机的驱动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293A (ja) * 1994-12-15 1996-06-25 Japan Servo Co Ltd 多軸モータ駆動装置の連結方法
CN1326261A (zh) * 2000-05-29 2001-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使用这种电源装置的电源模块
CN104160608A (zh) * 2012-02-13 2014-11-19 株式会社东芝 车辆用驱动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6124A (en) * 1995-10-10 2000-06-13 The Foxboro Company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a compact easily-extensible and serviceable field controller
JP2005261120A (ja) * 2004-03-12 2005-09-22 Yaskawa Electric Corp 多軸サーボドライブ装置
JP4725338B2 (ja) * 2006-01-31 2011-07-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の冷却構造
JP2011108044A (ja) * 2009-11-18 2011-06-02 Fanuc Ltd N個のロボットを同時に制御するロボット制御装置
JP5810584B2 (ja) * 2011-03-30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コントローラ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293A (ja) * 1994-12-15 1996-06-25 Japan Servo Co Ltd 多軸モータ駆動装置の連結方法
CN1326261A (zh) * 2000-05-29 2001-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使用这种电源装置的电源模块
CN104160608A (zh) * 2012-02-13 2014-11-19 株式会社东芝 车辆用驱动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7361B (zh) 2016-03-21
KR101667869B1 (ko) 2016-10-19
CN104811098A (zh) 2015-07-29
JP6322428B2 (ja) 2018-05-09
JP2015139357A (ja) 2015-07-30
TW201535959A (zh) 2015-09-16
KR20150088726A (ko) 201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9089B (zh) 服务器
CN104811098B (zh) 马达驱动装置
CN107006136A (zh) 散热机构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电子调速器、电子装置
CN102780386A (zh) 电子设备和具有电子设备的功率变换装置
CN112965583A (zh) 电子设备
JP5704760B2 (ja) 急速充電器
EP2706828A3 (en) Coupling assembly of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CB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513494A (zh) 带电子卡冷却系统的电源模块
CN108879436A (zh) 一种高散热电气柜
CN107896514A (zh) 电机控制装置和机器人系统
CN104065310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7306076B (zh) 具有高散热电路板组装系统的电源供应器,及高散热电路板组装系统
US100982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153870B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逆变装置
CN104811097B (zh) 马达驱动装置
US20130155606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0579351C (zh) 具有电源输入元件散热机构的主动散热式电源供应系统
CN207398926U (zh) 一种ups整机
CN212752148U (zh) 一种逆变装置
CN106452112A (zh) 用于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板
CN201639912U (zh) 高温电路散热器
CN111373650A (zh) 热电发电装置
CN207543394U (zh) 一种单面多层布线电路
CN212381144U (zh) 电机驱动设备和电机运行系统
CN110429799B (zh) 一种电源模块和多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