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0713B - 翻转取放机 - Google Patents

翻转取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0713B
CN104780713B CN201410012407.6A CN201410012407A CN104780713B CN 104780713 B CN104780713 B CN 104780713B CN 201410012407 A CN201410012407 A CN 201410012407A CN 104780713 B CN104780713 B CN 104780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orkpiece
carrier
station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24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0713A (zh
Inventor
林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24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0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0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0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07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翻转取放机,包括一位移装置、一传输装置、一取放装置以及一翻转装置。传输装置具有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及一第三工位,第一工位承载工件,且工件夹设于一盖板及一第一载具之间,第三工位承载第二载具。取放装置设置于位移装置,取放装置包括一第一取放模块、一第二取放模块及一第三取放模块。第一取放模块对应于第一工位,以取得盖板,工件与第一载具传送至第二工位。第二取放模块对应于第二工位,以取得第一载具。第三取放模块对应于第三工位,将工件置于第二载具。翻转装置自第二工位取工件,并将工件翻转后传送至第三取放模块。

Description

翻转取放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翻转取放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下,人们不断的追求轻薄化的电子装置,进而将表面组装(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的技术应用于制造电子装置的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成功地将盖板(tablet)压合电路板并进行电路印刷、配置电子元件及焊接等制造流程,以取代传统以耐热胶带固定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方式。表面组装的技术可大幅利用电路板的面积,并可同时使用电路板的双面,换言之,使电路板的双面皆配置有电路及电子元件等,进而使电子装置的体积大幅减小。
一般而言,电路板的基材(即尚未印刷有电路或配置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基材,以下以电路板通称之)是设置于第一载具,而盖板压合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以进行于第一表面的电路印刷、配置电子元件及焊接等制造流程,并借由第一载具保护电路板,以避免电路板于加工时受到撞击而使电路印刷或配置电子元件产生误差。当电路板第一表面的电路及电子元件配置完成后,需翻转至第二表面,以进行第二表面的加工制程。
而目前已知的做法,仅能以手动的方式,先将盖板自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移除后,再将电路板于第一载具取出,并翻转电路板,使电路板的以配置电路及电子元件的第一表面朝向并置放于第二载具,此时,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显露。再将盖板压合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以于第二表面进行电路印刷、配置电子元件及焊接等制造流程。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翻转取放机,可将电路板自盖板与第一载具间取出,并将电路板翻转后置于第二载具,成为电路板的加工制造方法设计者及其制造者所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翻转取放机,可将电路板自盖板与第一载具间取出,并将电路板翻转后置于第二载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翻转取放机,用以翻转一工件并置于一第二载具,工件夹设于一盖板及一第一载具之间。翻转取放机包括一位移装置、一传输装置、一取放装置以及一翻转装置。位移装置于一第一方向上移动。传输装置设置于一第一位置,并于一第二方向上移动,传输装置具有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及一第三工位,其中第一工位承载工件、盖板及第一载具,第三工位承载第二载具。取放装置设置于位移装置,取放装置借由位移装置使取放装置于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取放装置包括一第一取放模块、一第二取放模块及一第三取放模块。第一取放模块对应于第一工位,以取得盖板,且工件与第一载具借由传输装置传送至第二工位。第二取放模块对应于第二工位,以取得第一载具。第三取放模块对应于第三工位,以接收翻转后的工件,并将工件置于第二载具。翻转装置设置于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并于第二方向上移动,翻转装置自第二工位取工件,并将工件翻转后传送至第三取放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翻转取放机还包括一物料区,设置于第二位置,位移装置带动取放装置至第二位置,第一取放模块与第二取放模块分别将盖板与第一载具置放于物料区,第三取放模块自物料区取得第二载具,位移装置带动取放装置至第一位置,第三取放模块将第二载具置放于第三工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物料区包括一第一放料区、一第二放料区及一取料区。第一放料区接收盖板。第二放料区接收第一载具。取料区具有第二载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移装置包括至少一传动模块及一支撑架,支撑架设置于传动模块,取放装置设置于支撑架,支撑架是平行于第二方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实质上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取放模块具有一第一驱动模块与一第一吸取模块,第二取放模块具有一第二驱动模块与一第二吸取模块,第三取放模块具有一第三驱动模块与一第三吸取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及第三驱动模块分别驱动第一吸取模块、第二吸取模块及第三吸取模块于一第三方向移动,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实质上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吸取模块吸取盖板,第二吸取模块吸取第一载具,及第三吸取模块吸取翻转后的工件或该第二载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翻转装置具有一翻转驱动模块、一平移驱动模块及一第四吸取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吸取模块自第二工位吸取工件,翻转驱动模块驱动第四吸取模块翻转工件,平移驱动模块将翻转装置平移至第三工位,第三取放模块接收工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吸取模块自第二工位吸取工件的一第一表面,翻转驱动模块驱动第四吸取模块翻转工件,平移驱动模块将翻转装置平移至第三工位,第三取放模块吸取工件的一第二表面,翻转装置自第一表面离开,第三取放模块将工件的第一表面对应置放于第二载具,而使工件的第二表面露出。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翻转取放机,其具有传输装置、取放装置及翻转装置,其中,取放装置具有第一取放模块、第二取放模块及第三取放模块,第一取放模块先自第一工位取得盖板后,工件与第一载具再借由传输装置传送至第二工位,此时,位于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的翻转装置可自第二工位取工件,并将工件翻转后传送至第三取放模块。其中,第二取放模块可取得第一载具,而第三取放模块接收翻转后的工件,并将工件置于第二载具。简言之,本发明是借由取放装置及翻转装置的共同作用,以将夹设于盖板及第一载具之间的工件翻转后,再置于第二载具中,以进行工件另一表面(第二表面)的加工制程,取代已知仅能以手动的方式完成此翻转工件并置放于第二载具的步骤。
且本发明的翻转取放机,其取放装置是设置于位移装置,使取放装置可借由位移装置于第一位置(即传输装置所设置的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故可先将第二载具置于第二位置,当取放装置被带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三取放模块可自第二位置取得第二载具,而第一取放模块所取的盖板及第二取放模块所取的第一载具,亦可同时置放于第二位置,使翻转取放机的作动可连续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翻转取放机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盖板、工件及第一载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图1所示的第一取放模块及第二取放模块的作动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图1所示的位移装置及取放装置于第一方向移动的作动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图1所示的翻转装置及第三取放模块的作动示意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位移装置
11:传动模块
12:支撑架
2:传输装置
21:第一工位
22:第二工位
23:第三工位
3:取放装置
31:第一取放模块
311:第一驱动模块
312:第一吸取模块
32:第二取放模块
321:第二驱动模块
322:第二吸取模块
33:第三取放模块
331:第三驱动模块
332:第三吸取模块
4:翻转装置
41:翻转驱动模块
42:平移驱动模块
43:第四吸取模块
5:第一位置
6:第二位置
7:物料区
71:第一放料区
72:第二放料区
73:取料区
C1:第一载具
C2:第二载具
M:翻转取放机
P:工件
P1:第一表面
P2:第二表面
T:盖板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翻转取放机,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翻转取放机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盖板、工件及第一载具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翻转取放机M是用以翻转一工件P,并将翻转后的工件P置于一第二载具C2,如图2所示,工件P是夹设于一盖板T及一第一载具C1之间,故翻转取放机M必须先将盖板T自工件P移开后,使得取出并翻转工件P,并将翻转后的工件P置于第二载具C2上(可先参考图5D所示)。另外,本实施例的工件P是以双面皆有印刷电路或配置电子元件的电路板为例,故盖板T是用以压合工件P(电路板)以进行电路印刷或配置电子元件的加工制程,而第一载具C1及第二载具C2是用以保护工件P(电路板)的二表面,由于工件P的二表面的结构有所不同,故需以第一载具C1及第二载具C2分别对应工件P不同的表面。另外,本实施例是借由翻转使工件P的另一表面显露,以便对该另一表进行电路印刷或配置电子元件等加工制程。以下详述翻转取放机M的详细结构,并叙明翻转取放机M的各元件将盖板T自工件P移开,取出并翻转工件P,并将翻转后的工件P置于第二载具C2上的详细作动关系。而需特别说明的是,为求图式简洁明了,除图2以外的其他图式,其所示的盖板T、工件P、第一载具C1及第二载具C2省略其细部结构,是以简单的方块示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翻转取放机M包括一位移装置1、一传输装置2、一取放装置3以及一翻转装置4。位移装置1于一第一方向Y上移动,而取放装置3设置于位移装置1,且取放装置3借由位移装置1于第一位置5及一第二位置6之间移动。其中,取放装置3是用以取放盖板T、第一载具C1及第二载具C2(图1仅标示盖板T的部分,详细可参考图2所示),而本实施例的第一位置5是指取得盖板T、第一载具C1及置放第二载具C2的位置,换言之,即为传输装置2所设置的位置。较佳地,位移装置1包括至少一传动模块11及一支撑架12,支撑架12设置于传动模块11。本实施例的传动模块11的轨道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Y,而取放装置3设置于支撑架12,支撑架12是平行于第二方向X。因此,传动模块11带动支撑架12与取放装置3于第一方向Y上的第一位置5及第二位置6之间移动。较佳地,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实质上相互垂直。
进言之,传输装置2设置于第一位置5,于第二方向X上移动,其中,传输装置2具有一第一工位21、一第二工位22及一第三工位23(本发明的图式为求图面简洁,仅以虚线方块示意,特此叙明)。第一工位21承载工件P、盖板T及第一载具C1(可参考图2所示),亦即第一工位21所承载的是工件P、盖板T及第一载具C1的组合结构,也就是工件P夹设于盖板T与第一载具C1之间的态样,故图1仅标示最上层的盖板T。另外,本实施例的传输装置2具有平行设置的轨道,其可夹持可移动的承载平台。
取放装置3则包括一第一取放模块31、一第二取放模块32及一第三取放模块33。图3A至图3C为图1所示的第一取放模块及第二取放模块的作动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3A至图3C即为图1所示的翻转取放机M于不同作动时点的前视图,而为求图式简洁,图3A至图3C所示的翻转装置4,仅示其部分结构,而传输装置2是以虚线方块表示,另未显示图1的物料区7(于后详述的)的部分,并请同时参考图3A至图3C所示。如图3A所示,第一取放模块31对应于第一工位21,以取得于最上层的盖板T,而工件P与第一载具C1自第一工位21传送至第二工位22,如图3B所示。于此时,翻转装置4自第二工位22取工件P。进言之,翻转装置4设置于第二工位22及第三工位23之间,并于第二方向X上移动,翻转装置4自第二工位22取工件P。如图3C所示,翻转装置4自第二工位22取工件P后,翻转装置4自第二工位22离开,而第二取放模块32对应于第二工位22,以取得第一载具C1。
较佳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取放模块31具有一第一驱动模块311与一第一吸取模块312,第二取放模块32具有一第二驱动模块321与一第二吸取模块322,第三取放模块33具有一第三驱动模块331与一第三吸取模块332。第一驱动模块311、第二驱动模块321及第三驱动模块331分别驱动第一吸取模块312、第二吸取模块322及第三吸取模块332于一第三方向Z移动,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Y及第二方向X所形成的平面实质上相互垂直。换言之,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共同形成一平面,而第三方向Z即为垂直该平面的方向,故第一驱动模块311可驱动第一吸取模块312做垂直于该平面的上下位移。详细而言,于大部分的状态,第一吸取模块312、第二吸取模块322及第三吸取模块332分别对应于传输装置2的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及第三工位23,而不与传输装置2接触。第一驱动模块311可驱动第一吸取模块312向下位移以吸取盖板T,而第二驱动模块321可驱动第二吸取模块322向下位移以吸取第一载具C1,而第三驱动模块331亦可驱动第三吸取模块332进行上、下的位移,此点于后详述的。
如图3C所示,第一取放模块31的第一吸取模块312吸取盖板T,工件P与第一载具C1借由传输装置2移动至第二工位22,翻转装置4再将工件P取出。较佳地,于此时,第一取放模块31及第二取放模块32可先将盖板T及第一载具C1吸取并置放于不同的区域。图4A至图4C为图1所示的位移装置及取放装置于第一方向移动的作动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4A至图4C即为图1所示的翻转取放机M于不同作动时点的上视图,且翻转装置4是组合于翻转取放机M的整体结构,并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4C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由于位移装置1可使取放装置3于第一位置5及一第二位置6之间移动,其中,第一位置5是指第一吸取模块312、第二吸取模块322及第三吸取模块332对应于传输装置2的位置,亦即对应于传输装置2的设置位置,故位移装置1可带动取放装置3移至第二位置6,并可先将第一取放模块31及第二取放模块32所吸取的盖板T及第一载具C1置放于第二位置6。较佳地,本实施例的翻转取放机M更包括一物料区7,设置于第二位置6,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二位置6是指第一吸取模块312、第二吸取模块322及第三吸取模块332对应于物料区7的位置。
详细而言,物料区7包括一第一放料区71、一第二放料区72及一取料区73,第一放料区71接收盖板T,第二放料区72接收第一载具C1,取料区73则具有第二载具C2。如图4B所示,当位移装置1带动取放装置3至第二位置6(即物料区7的位置)时,第一吸取模块312是对应于第一放料区71,第二吸取模块322是对应于第二放料区72,以及第三吸取模块332是对应于取料区73。第一取放模块31可将盖板T置放于第一放料区71,第二取放模块32可将第一载具C1置放于第二放料区72,而第三取放模块33的第三驱动模块331可驱动第三吸取模块332向往第三方向Z(可参考图3A)移动以自取料区73吸取第二载具C2。简言之,第一取放模块31与第二取放模块32分别将盖板T与第一载具C1分别置放于第一放料区71及第二放料区72,第三取放模块33则是自取料区73取得第二载具C2。接着,如图4C所示,位移装置1再带动取放装置3移动至第一位置5(即传输装置2的位置),此时,第三取放模块33的第三吸取模块332将其所吸取的第二载具C2置放于第三工位23,使第三工位23承载第二载具C2。
而当位移装置1带动取放装置3于第一位置5及第二位置6之间移动,以置放盖板T、第一载具C1及取得第二载具C2的同时,翻转装置4可将其自第二工位22所取出的工件P(如图3C所示)进行翻转。详细而言,请参考图3C及图4A,翻转装置4具有一翻转驱动模块41、一平移驱动模块42及一第四吸取模块43,翻转装置4借由第四吸取模块43自第二工位22吸取工件P的一第一表面P1,翻转驱动模块42驱动第四吸取模块43翻转,且同时翻转工件P。如图4B及图4C所示,此时,工件P的第二表面P2显露。接着,平移驱动模块42可将翻转驱动模块41及第四吸取模块43平移至第三工位23,亦即将翻转装置4的主要结构平移至第三工位23,并使工件P的第二表面P2对应于第三取放模块33(可先参考图5A及图5B所示)。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翻转装置4的翻转亦可发生于取放装置3于第一位置5及第二位置6之间移动之前、同时、或之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5A至图5D为图1所示的翻转装置及第三取放模块的作动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5A至图5D即为图1所示的翻转取放机M于不同作动时点的前视图,其中,图5A亦为图4C所示的翻转取放机M的前视图,同样的,为求图式简洁,图5A至图5D所示的翻转装置4,仅示其部分结构,亦未显示图1的物料区7的部分,并请同时参考图4C及图5A至图5D所示。首先,如图4C及图5A所示,如前所述,第四吸取模块43受翻转驱动模块41的驱动以翻转工件P,以使工件P的第二表面P2显露,接着,平移驱动模块42更可进一步将第四吸取模块43移动至第三工位23,如图5B所示,此时,第三取放模块33接收工件P,亦即第三取放模块33的第三吸取模块332可吸取工件P的第二表面P2,而翻转装置4的第四吸取模块43亦可受平移驱动模块42的带动而自第一表面P1离开,如图5C所示,且工件P的第一表面P1是对应于第二载具C2。接着,如图5D所示,第三取放模块33的第三驱动模块331驱动第三吸取模块332于第三方向Z上位移,以将工件P的第一表面P1对应置放于第二载具C2,而显露工件P的第二表面P2。总的来说,第三吸取模块332对应于第三工位23,且第三吸取模块332不但可吸取第二载具C2,将第二载具C2置放于第三工位23,亦可吸取(接收)翻转后的工件P,并将工件P置于第二载具C2。而此时工件P的第二表面P2显露,故可于之后的加工制程中,直接对工件P的第二表面P2进行加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翻转取放机,其具有传输装置、取放装置及翻转装置,其中,取放装置具有第一取放模块、第二取放模块及第三取放模块,第一取放模块先自第一工位取得盖板后,工件与第一载具再借由传输装置传送至第二工位,此时,位于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的翻转装置可自第二工位取工件,并将工件翻转后传送至第三取放模块。其中,第二取放模块可取得第一载具,而第三取放模块接收翻转后的工件,并将工件置于第二载具。简言之,本发明是借由取放装置及翻转装置的共同作用,以将夹设于盖板及第一载具之间的工件翻转后,再置于第二载具中,以进行工件另一表面(第二表面)的加工制程,取代已知仅能以手动的方式完成此翻转工件并置放于第二载具的步骤。
且本发明的翻转取放机,其取放装置是设置于位移装置,使取放装置可借由位移装置于第一位置(即传输装置所设置的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故可先将第二载具置于第二位置,当取放装置被带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三取放模块可自第二位置取得第二载具,而第一取放模块所取的盖板及第二取放模块所取的第一载具,亦可同时置放于第二位置,使翻转取放机的作动可连续的进行。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翻转取放机,用以翻转一工件并置于一第二载具,该工件夹设于一盖板及一第一载具之间,该翻转取放机包括:
一位移装置,于一第一方向上移动;
一传输装置,设置于一第一位置,并于一第二方向上移动,该传输装置具有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及一第三工位,其中该第一工位承载该工件、该盖板及该第一载具,该第三工位承载该第二载具;
一取放装置,设置于该位移装置,该取放装置借由该位移装置于该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取放装置包括:
一第一取放模块,对应于该第一工位,以取得该盖板,且该工件与该第一载具借由该传输装置传送至该第二工位;
一第二取放模块,对应于该第二工位,以取得该第一载具;及
一第三取放模块,对应于该第三工位,以接收翻转后的该工件,并将该工件置于该第二载具;以及
一翻转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工位及该第三工位之间,并于该第二方向上移动,该翻转装置自该第二工位取得该工件,并将该工件翻转后传送至该第三取放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放机,还包括:
一物料区,设置于该第二位置,该位移装置带动该取放装置至该第二位置,该第一取放模块与该第二取放模块分别将该盖板与该第一载具置放于该物料区,该第三取放模块自该物料区取得该第二载具,该位移装置带动该取放装置至该第一位置,该第三取放模块将该第二载具置放于该第三工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物料区包括:
一第一放料区,接收该盖板;
一第二放料区,接收该第一载具;及
一取料区,具有该第二载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位移装置包括至少一传动模块及一支撑架,该支撑架设置于该传动模块,该取放装置设置于该支撑架,该支撑架是平行于该第二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平行于该第一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取放模块具有一第一驱动模块与一第一吸取模块,该第二取放模块具有一第二驱动模块与一第二吸取模块,该第三取放模块具有一第三驱动模块与一第三吸取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模块、该第二驱动模块及该第三驱动模块分别驱动该第一吸取模块、该第二吸取模块及该第三吸取模块于一第三方向移动,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取模块吸取该盖板,该第二吸取模块吸取该第一载具,及该第三吸取模块吸取翻转后的该工件或该第二载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该翻转装置具有一翻转驱动模块、一平移驱动模块及一第四吸取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于该第四吸取模块自该第二工位吸取该工件,该翻转驱动模块驱动该第四吸取模块翻转该工件,该平移驱动模块将该翻转装置平移至该第三工位,该第三取放模块接收该工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转取放机,其特征在于,于该第四吸取模块自该第二工位吸取该工件的一第一表面,该翻转驱动模块驱动该第四吸取模块翻转该工件,该平移驱动模块将该翻转装置平移至该第三工位,该第三取放模块吸取该工件的一第二表面,该翻转装置自该第一表面离开,该第三取放模块将该工件的该第一表面对应置放于该第二载具,而使该工件的该第二表面露出。
CN201410012407.6A 2014-01-10 2014-01-10 翻转取放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0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2407.6A CN104780713B (zh) 2014-01-10 2014-01-10 翻转取放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2407.6A CN104780713B (zh) 2014-01-10 2014-01-10 翻转取放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0713A CN104780713A (zh) 2015-07-15
CN104780713B true CN104780713B (zh) 2017-09-05

Family

ID=53621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24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0713B (zh) 2014-01-10 2014-01-10 翻转取放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0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7358B (zh) * 2016-01-13 2018-02-27 苏州朗坤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预翻转装载设备
CN106738939A (zh) * 2016-12-13 2017-05-31 江苏辰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自动铆合打标检测一体化设备
CN107959917B (zh) * 2017-11-07 2020-08-21 广东金弘达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化喇叭安装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43497B (zh) * 2021-09-16 2021-11-23 江苏鑫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设备生产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6945B2 (en) * 2000-09-25 2004-10-19 Orc Manufacturing Co., Ltd. Automatic expo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posing both sides of works
CN2910855Y (zh) * 2006-05-22 2007-06-13 昆山万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工件翻转机构
CN101400214A (zh) * 2008-10-31 2009-04-01 广东正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翻板机构
CN201224677Y (zh) * 2008-03-12 2009-04-22 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翻转机构
TWM411758U (en) * 2011-03-03 2011-09-11 All Fine Tech Co Ltd Automatic board-flipping mechanism
CN203237742U (zh) * 2012-11-28 2013-10-16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翻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7752B (en) * 2005-01-31 2007-10-01 All Fine Technology Co Ltd Composite equipment for automatic marking and read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6945B2 (en) * 2000-09-25 2004-10-19 Orc Manufacturing Co., Ltd. Automatic expo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posing both sides of works
CN2910855Y (zh) * 2006-05-22 2007-06-13 昆山万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工件翻转机构
CN201224677Y (zh) * 2008-03-12 2009-04-22 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翻转机构
CN101400214A (zh) * 2008-10-31 2009-04-01 广东正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翻板机构
TWM411758U (en) * 2011-03-03 2011-09-11 All Fine Tech Co Ltd Automatic board-flipping mechanism
CN203237742U (zh) * 2012-11-28 2013-10-16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翻面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翻板机设计;罗瑛;《百度文库,URL:https://wenku.baidu.com/view/781dc20e3169a4517723a36d.html》;2013092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0713A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0713B (zh) 翻转取放机
JP2018093156A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及び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JP2007319956A (ja) 穿孔装置
CN205852969U (zh) 柔性膜类分步切割冲贴机
KR101281600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의 테이프 부착장치
CN114340156A (zh) 一种pet材质模切工艺柔性单面板制造方法
JP6175247B2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接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接合方法
CN203934114U (zh) 线路板补强贴片贴附用治具、线路板补强贴片贴附用的载板
JP5108785B2 (ja) グラビア印刷法のための印刷ステンシルを製作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ステンシル装置
CN108213741A (zh) 一种双工作台激光切割机
CN206085195U (zh) 一种全自动冲孔机
CN207652754U (zh) pcb板打靶系统
CN208095048U (zh) 一种插件机的改进型摄像光源装置
KR20090008029A (ko) 연성회로기판용 커버레이 가접방법
KR101689119B1 (ko) 시트타입 원단의 영상프레스 제어방법과 그 시스템
KR20140041104A (ko) 인쇄회로기판의 외층 동박 제거방법 및 외층 동박 제거장치
CN203219624U (zh) 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的铆合定位工装
CN207022288U (zh) 柔性电路板的生产系统
KR100636657B1 (ko) Ic 카드 시트를 구성하는 각 시트를 펀칭하기 위한 듀얼프레스 펀칭 장치
CN204131841U (zh) 线路板补强贴片贴附用治具
CN108750661A (zh) 喷码机用送料平台
CN204161835U (zh) 一种芯片放置装置
JP4056897B2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US20080196827A1 (en) Fabric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Plastic
CN202721917U (zh) 软性印刷电路板组合板假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