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5678A - 一种无锁芯的好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锁芯的好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75678A CN104775678A CN201510087752.0A CN201510087752A CN104775678A CN 104775678 A CN104775678 A CN 104775678A CN 201510087752 A CN201510087752 A CN 201510087752A CN 104775678 A CN104775678 A CN 1047756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llet
- key
- lock
- groove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0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6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826 s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579 marb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4 eyel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NVAYBMMCPLDOZ-UHFFFAOYSA-N propan-2-yl 12-hydroxyoctadecano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O)CCCCCCCCCCC(=O)OC(C)C KNVAYBMMCPLDO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锁芯的好锁,与钥匙接触的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弹子或变向弹子设在锁头上,所述弹子、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设在锁头或转子的钥匙孔或圆形凹槽中,解锁下,由钥匙带动转子或拨轮转动,由转子或拨轮上拨台或凹槽去控制锁舌或锁梁或锁套完成开锁或闭锁。在配有两把以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的锁上设有变匙卡,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的闭锁或A钥匙解锁,由变匙卡使至少一个弹子在解锁状态,在启用B钥匙解锁后,变匙卡不再与弹子接触而由B钥匙接触解锁,由于A钥匙比B钥匙短或窄使A钥匙不能与所述弹子接触,使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锁芯的锁,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在锁头上而没有锁芯,实现可空转及防技术和破坏的功能的无锁芯的好锁,解决了目前锁具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属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的门锁、车锁、保险柜锁、掛锁等锁,都有锁芯,与钥匙接触的弹子都设在锁芯上,解锁时需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开锁,并且需要钥匙和弹子保持接触,使钥匙的形状和尺寸受到限止。由于锁芯体积小,锁芯上放有若干弹子和弹簧、以及钥匙孔,使锁芯强度差、轻易被改刀之类工具破坏后开锁、使锁芯上的弹子数量有限、锁的密容量低、防技术开锁差。尤其是目前防技术开锁好的锁无法解决配置两把以上的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的锁,在首先使用的装修钥匙丢失或被他人复制后,会使装修钥匙轻松的复制成笫二次使用的另一把钥匙的形状解锁,锁失去安全,其原因是两把不同开锁权限的钥匙的差异只有在钥匙端头上与一个弹子接触的部位不同,大量事实证明,已知结构的A、B钥匙的锁是不安全的。已知锁上的钥匙孔是非圆形孔,开锁工具经钥匙孔可将锁芯破坏而轻易开锁,同时,大部分锁在闭锁下,锁芯不能空转动,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差,又因已知锁上与钥匙接触后,只有沿钥匙重直的方向或平面移动,锁的结构和性能受限,使锁的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锁芯的锁,克服现有技术中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在锁芯上,锁芯强度变差、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数量有限使锁的密容量下降,弹子的尺寸受限使锁的性能和寿命下降;提供一种配置有形状或结构差异大的两把以上的不同开锁权限的A、B钥匙的无锁芯的锁,克服现有技术中A钥匙和B钥匙的差异只能在钥匙的端口处上一个钥匙有孔,另一个钥匙无孔,导致A钥匙可轻松复制为B钥匙,给锁的主人带来不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闭锁下,开锁钥匙可经锁头上的钥匙孔带动拨轮或转子空转动的锁,克服现有技术中带动锁舌移动或实现锁套或锁梁处于闭锁的锁芯或拨轮在闭锁下不能空转动,导致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性能低,安全性差;提供一种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在解锁时,可沿钥匙的轴心的方向或平面移动,或沿钥匙的轴心的垂直的方向或平面移动的无锁芯的锁,克服现有技术中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只能沿垂直钥匙孔的轴心的方向或平面移动,导致锁结构简单、安全性差、适用范围小。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无锁芯的好锁,一是将与钥匙接触的弹子设在锁头上,将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在锁头表面或锁头的钥匙孔或锁头的内孔到转子之间的圆形凹槽中或被锁盖遮挡的钥匙孔或圆形凹槽中;二是将控制锁舌或锁套或锁梁的拨轮或转子上设有与钥匙接触的钥匙孔,使转子或拨轮放在锁头的内孔或相邻位置,取代已知锁的锁芯,使拨轮或转子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能小于360度角转动或能大于360度角空转动;三是将控制A钥匙、B钥匙的解锁功能的至少一个变匙卡设在锁头或转子或拨轮上,通过启用B钥匙解锁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变匙卡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来终止A钥匙解锁,使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可在钥匙的不同部位,来增加差异性,阻止A钥匙复制为B钥匙,解决锁安全;四是将在锁头上的弹子与变向弹子接触,由变向弹子与钥匙接触,来实现设在锁头上的弹子可变方向移动,以实现不同形状的弹子巧妙的用在无锁芯的锁上,进一步提高锁的安全性;五是将已知锁上的锁销从闭锁到解锁只能单方向移动变为需配合移动两个方向的双向锁销后才能完成解锁,增强开锁与闭锁的功能,使锁更安全。
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述内容,结合特征部分内容来解決这一问题,而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进展等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出。
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指导,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变向弹子、以及锁销或双向锁销设在锁头上,在锁头上增设一拨轮或/和转子;一种是拨轮上的钥匙孔与锁头上的钥匙孔相通,在锁头上的钥匙孔内有所述弹子、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钥匙上匙杆进入锁头上钥匙孔,匙杆一端非圆形端头与拨轮上的非圆形孔接触将钥匙与拨轮连接,拨轮上有凹入拨轮的凹槽即控制凹槽与锁销接触实现闭锁,拨轮上有突起的凸台或凹入的凹槽去控制锁舌或锁套或锁梁实现闭锁或开锁;另一种是拨轮在闭锁下或配套钥匙解锁下与锁舌或控制锁套或锁梁的弹珠在同一平面上,在非配套钥匙解锁下进入两个平面而不能接触,使锁不能开启,但拨轮可随钥匙空转动来防破坏和技术开锁;第三种是拨轮套在转子上,转子一端与锁头上的内孔是配合可转动接触,与钥匙接触的钥匙孔设在转子上,转子和拨轮都设有控制凹槽,闭锁下,在锁头上的锁销或与锁销接触的弹珠与所述的两个控制凹槽接触,使拨轮不能转动,因转子与弹簧、锁头顺序接触,使非配套钥匙解锁时,转子可随钥匙一起转动,使转子上的凸台与拨轮上的凹槽脱离接触,拨轮不会转动,锁处于闭锁,转子的空转动,阻止了技术和破坏开锁,在配套钥匙解锁下,锁销移动,使拨轮和转子上的控制凹槽与锁销或弹珠脱离接触,在转子上的凸台与拨轮上的凹槽接触下,经钥匙带动拨轮转动,实现开锁;笫四种是转子在锁头的内孔中,拨轮与转子相邻设置,闭锁下,转子上的连接杆的一端在拨轮上的圆形槽中,使转子在闭锁下可空转动,但拨轮不能转动,实现闭锁和防破坏和技术开锁,在配套钥匙解锁下,锁销移动,使锁定弹子移动,经弹簧使连接杆随锁定弹子移动,将连接杆的一端与拨轮上的凹槽接触,来将转子和拨轮连在一起,由配套钥匙经转子上的钥匙孔将拨轮转动开锁;第五种是转子在锁头的内孔中,由转子连接拨轮或转子上有与弹珠、锁梁或锁套顺序接触的凹槽,转子上有凹入的圆形凹槽,及钥匙孔,弹子上或与弹子接触的变向弹珠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进入圆形凹槽中,转子上有与锁销接触的控制凹槽,解锁时由钥匙带动转子移动,拨轮上的凸台或转子上的凹槽与锁舌或弹珠、锁套或锁梁有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的设置;第六种是直接由设在锁头上的锁销去控制锁舌或锁套或锁梁来实现门锁或交通锁或掛锁;笫七种是设置有两个以上不同开锁权限的A、B钥匙的锁上,在锁头或转子或拨轮上有至少一个可控制钥匙开锁权的变匙卡,变匙卡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将与变匙卡接触的弹子或与变向弹珠接触的弹子都处于解锁状态,使变匙卡在工作状态,启用B钥匙解锁后,变匙卡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由B钥匙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而将A钥匙的开锁功能终止;第七种是锁头上的弹子有圆条或非圆条形,有曲线形或非曲线形,所述弹子在解锁下,有沿钥匙或钥匙孔的垂直的方向或平面、或平行的方向或平面移动的设置方式,所述弹子中有防技术和破坏开锁的功能弹子;第八种是所述弹子上或与弹子接触的弹珠与钥匙接的部位被锁头上的锁盖或固定所述锁的门给遮挡而隐藏在锁内,从钥匙口不能看到来防技术和破坏开锁;笫八种是与钥匙或变向弹子接触的弹子,与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或与定位销、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或与有凹槽功能的弹珠、销子、弹簧、锁头顺序接触。
本发明解决上技术问题的主要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无锁芯好锁,在所述锁头上有与钥匙接触的圆条形或非圆条形的弹子,所述弹子在锁头的弹子孔或弹子槽中,弹子的一端或弹子上突起的凸台或凹入的凹槽与钥匙接触,由所述弹子另一端或弹子上突起卡台与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销子、锁头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代替弹子上凹槽的销子上圆锥端头、销子的另一端、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锁销的孔中的弹珠、锁头上的销子、弹簧、锁头顺序接触;锁头上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锁销槽中有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锁销,锁销槽与弹子孔或弹子槽相通,由圆条形锁销上的凹槽,在闭锁下与所述弹子外表面接触,在解解锁下与所述弹子外表面脱离接触,或由非圆条形的锁销上的底边,在闭锁下与所述弹子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在解锁下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或代替弹子上凹槽的所述弹珠或圆锥端头接触;
其特征是:
与钥匙接触的所述弹子(16、18、61、62、63、146、148、150、123、131、205、226、234、315)或/和变向弹子(210、212、215、311、312、313、314)设在锁头(1)上,由所弹子上或变向弹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在锁头(1)的表面或钥匙孔(31)或内孔(32)中,在钥匙解锁下可使所述弹子沿所述钥匙孔或内孔的垂直或平行的方向或平面移动,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由所述锁销(26、65、151)或设置的双向锁销(50),或由设置的拨轮(44、47)或/和设置的转子(77),去控制或实现锁的开锁或开门或闭锁或闭门;在设置有两把以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的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变匙卡(42、78、159);
所述弹子中有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的防技弹子(148),所述防技弹子上的一端头(156)与所述钥匙孔或内孔接触,使防技弹子在闭锁下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变向弹子设在锁头的变向弹子槽(310)中,与所述弹子上解锁边(306、308)或一端头(183)接触或在相对位置,通过变向弹子与钥匙接触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所述拨轮(44、47)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能小于360度角转动或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所述拨轮上设有控制开锁的、在拨轮上突起的拨台(5、6)或凹入拨轮的凹槽(248),所述拨轮设置有与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在闭锁下接触的控制凹槽(3、5、67、136),设置有与钥匙或转子或定位拨轮的套管(289)相接触的孔(84)或非圆形的钥匙孔(45、46),所述的套管或钥匙孔与锁头上圆形或非圆形的钥匙孔(31)相通;
所述转子(77)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能小于360度角转动或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所述转子设置在锁头的内孔(32)或钥匙孔(31)或所述拨轮上的孔(84)中,在所述转子上设有所述拨轮或设置与锁销或双向锁销在闭锁下接触的、凹入转子的控制凹槽(67、136);
所述变匙卡(42、78、159)在未启用第二把钥匙即B钥匙(110)解锁,即由第一把钥匙即A钥匙(113)解锁或在闭锁下,与变匙卡接触的弹子(8、61、146)处于解锁状态,变匙卡处于工作状态使A钥匙得以解锁;在启用B钥匙解锁后,使变匙卡移动而与弹子脱离接触,使变匙卡从工作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而由B钥匙取代变匙卡与所述弹子(8、61、146)接触解锁。所述拨轮(44、47)是圆形盘,在圆形盘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非圆形钥匙孔(45、46)或与定位拨轮在锁头的套管(289)上的非圆形孔(45),与锁头上的钥匙孔(31)相通;在拨轮的一端面上有凹入拨轮的控制凹槽(3、5、67、136),闭锁下控制凹槽与所述锁销一端(24)或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接触,使拨轮的另一端面,与锁头(1)接触或另一拨轮、锁头顺序接触,来使拨轮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可小于360度角转动,或与弹簧(245)、锁头顺序接触,或与弹珠或圆片、弹簧(245)、另一拨轮或锁头顺序接触,来使拨轮在闭锁下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在拨轮上有带动锁舌移动而在拨轮上突起的拨台(4、6)或容纳控制锁梁(253)或锁套(249)的定位弹珠(247)的凹槽(248),在闭锁下所述不能转动或可小于360度角转动的拨轮上所述的拨台或凹槽,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锁体上传动件或所述控制锁梁或锁套移动的所述定位弹珠在同一平面上,在闭锁下由非配套钥匙带动所述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的拨轮上所述的拨台或凹槽,进入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锁体上传动件或所述控制锁梁或锁套移动的所述定位弹珠不在同一平面上,来实现闭锁下拨轮空转动。所述转子(77)在锁头(1)的内孔(32)中;由圆柱形的所述转子一端与锁头连接,使转子与所述内孔间是圆形槽,在圆形槽中是放置所述弹子或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所述圆形槽与锁头或锁盖(69)上钥匙口(27)相通;或由设有圆形凹槽(74)的圆形柱的所述转子(77)与所述内孔接触,所述弹子或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设在所述的圆形凹槽(74)中,所述圆形凹槽是沿转子的外表面凹入的凹槽,而由圆形凹槽两端构成圆盘(68、73)与所述内孔(32)接触,所述圆形凹槽与转子上凹入的钥匙孔(31)相通,所述钥匙孔与锁头或锁盖(69)上钥匙口(27)相通;在转子上有所述的控制凹槽(67、136)或拨轮(44),所述控制凹槽从转子外表面凹入,由所述控制凹槽与所述锁销的一端或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81)在闭锁下接触。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转子(77)和拨轮(44、47),所述转子与锁头的内孔(32)或拨轮上圆孔(84)接触,在闭锁下所述转子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来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所述转子和拨轮的接触方式或在锁上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转子与拨轮上圆形孔(84)接触,转子上非圆形钥匙孔(45)与锁头上所述钥匙孔(31)、所述钥匙口(27)顺序相通,由转子与弹簧(245)、另一拨轮(47)或锁头接触,所述拨轮(44)的一端面与另一拔轮(47)或锁头接触,由拨轮上所述控制凹槽(5)和转子上所述控制凹槽(281)在闭锁下,与锁头上所述锁销一端头(24)或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接触,或与设在锁头上弹珠(220、230)、所述锁销一端头(24)或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顺序接触,拨轮上凹入的连接凹槽(284)与转子上突起的连接凸台(285)接触,在非配套钥匙解锁时所述转子可空转动,但拨轮不能转动,使锁在闭锁下;钥匙解锁时,所述控制凹槽与锁销或双向锁销脱离接触,所述连接凸台与连接凹槽接触,而由转子带动拨轮转动完成解锁;或②所述转子在锁头上内孔(32)中,转子上触杆(161)一端头与所述内孔或钥匙接触,触杆另一端与弹簧(162)、转子上连接杆(165)、销子(143)、所述锁销(151)顺序接触,所述拨轮(44)上连接或接触的套管(163)进入所述内孔(32)中与转子相邻设置,套管上有所述的控制凹槽(141)和中心孔(164),闭锁下,由连接杆(165)的另一端(167)在所述中心孔(164),所述控制凹槽(141)与所述锁销(151)上突起端头(142)接触,使拨轮不会转动锁在闭锁下,但转子可随非配套钥匙空转动来阻止技术和破坏开锁,在钥匙解锁下,所述锁销与所述控制凹槽脱离接触,由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控制凹槽接触,使转子与拨轮连接而由转子带动拨轮转动开锁。所述锁盖(69)设在固定锁头的门上或所述锁头(1)上,所述锁盖上有中心孔(90、293),在中心孔上凹入有所述的钥匙口((27),钥匙口与所述钥匙孔(31)相通,所述中心孔的孔径或半径小于所述转子(77)上所述圆形凹槽(74)的外径或半径,使所述弹子或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被锁盖遮挡而隐藏于所述的圆形凹槽中。所述双向锁销(50)放置在锁头上双向锁销槽(58)中,双向锁销上有与所述弹子或代表弹子上凹槽的弹珠或圆锥端头接触的底边(51),所述底边形状有V形底边(93)或圆弧形底边(91)或[形底边(94)或一底边垂直或平行于双向锁销的防技V形底边(92);所述双向锁销上与所述底边(51)相对的一边是解锁边(57),所述解锁边与所述底边不平行而成双向锁销上的斜边(57),双向锁销的一端头(52)为小端头,双向锁销的另一端(81)为大端头,所述大端头的宽度或外径大于小端头的宽度或外径;所述双向锁销槽(58)是将所述锁销槽(169)的一槽边改为斜边而成为所述双向锁销槽上的斜边即锁定边(54),使双向锁销槽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由双向锁销上小端头(52)与弹簧(25)、锁头顺序接触,使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在闭锁下与所述转子或拨轮或锁梁或锁套上所述控制凹槽(5、67、136)或凹槽(246、255)接触,由双向锁销上所述底边(51)所在位置与弹珠(55)、弹簧(40)、锁头顺序接触,使所述解锁边(57)与所述锁定边(54)接触,所述底边(51)与所述弹子的外表面接触或相对位置,使锁在闭锁下;钥匙解锁下,所述大端头(81)与所述控制凹槽或凹槽脱离接触,所述底边与弹子上凹槽或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229)或圆锥端头(233)接触,使双向锁销在横向和纵向配合移动下完成开锁。所述与钥匙接触的变向弹子(210、215、311、312、313、314)或所述弹子(8、16、18、63、62、61、123、131、146、148、150、196、205、226、234)在所述锁头上设置方式有以下情况,①所述非弯曲形弹子(18、63、123、234、233)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35、109)在所述的钥匙孔(31)或圆形凹槽(74)中;或②所述弯曲形弹子(150、196)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155、109)在所述钥匙孔(31)或圆形凹槽(74)中;或③所述非弯曲弹子(205)上突起的凸台(202)在所述钥匙孔(31)中;或④所述弯曲形弹子(149、146)上凹入的凹槽(182、183、189)设在所述钥匙孔或所述内孔(32)凹入的凹槽(188)中与钥匙接触;或⑤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设在锁头表面与所述钥匙或可穿戴式的圆形钥匙接触;或⑥所述弹子(123、131)上突起的凸台(125)在所述的钥匙孔(31)或所述圆形凹槽(74)中与钥匙接触;或⑦所述变向弹子(210、215、311、312、313、314)上与钥匙接触的部分区域在所述钥匙孔(31)或所述圆形槽(74)或锁头的表面,由所述变向弹子,与弯曲形弹子(150、148)或非弯曲形弹子(315)上的所述解锁边(306、308)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与所述弯曲形弹子(146)的一端头(183)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所述弯曲形弹子(146、148、150)的另一端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或与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或圆锥端头、销子、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所述变向弹子的形状有圆球形的弹珠(215、311、312)的变向弹子或圆盘形变向弹子(313、314)或非圆形的变向弹子(210);或⑧所述弹子(148)的一端头(156),横穿钥匙孔后与所述钥匙孔接触,或横穿所述圆形凹槽后与所述转子(77)接触,使弹子上所述凹槽(149)或代替所述弹子上凹槽的所述弹珠(229)或所述圆锥端头(232)与所述锁绡或双向锁销接触或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来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所述锁销(26、151)或双向锁销(50)控制或实现所述锁开锁或闭锁的方式有以下情况,①设在门上锁,由锁销或双向锁销与扛杆(257)一端(260)连接或接触,扛杆上支点(258)与锁头或门连接或接触,扛杆的另一端即力点(271)与锁舌(268)上滑槽(267)接触,所述力点到支点的长度大于支点到扛杆一端(260)的长度,所述扛杆与门上连接杆(274)上突起圆盘(256、261)接触,所述圆盘与弹簧(262、272)、连接杆上凸台(263、273)顺序接触,连接杆与门上执手(277)连接或接触,在钥匙解锁下,经执手带动锁舌移动,使锁舌与门框(269)脱离接触,当非配套钥匙解锁时,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不能移动,扛杆也不能移动,经所述弹簧(262、272)压缩移动来阻止开锁,所述扛杆有弯曲形或非弯曲形,弯曲形扛杆可滿足锁舌不同的移动方向;或②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的大端头(81)在闭锁下与所述掛锁上锁梁(253)或车锁上锁套(249)上的凹槽(255)接触,解锁下脱离接触;或③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与所述锁梁(253)或锁套(249)连接,解锁下一起移动完成开锁;或④所述放置双向锁销的双向锁销槽(58)上构成所述锁定边(54)的解锁板(56)与所述锁梁(253)或锁套(249)连接,所述解锁板在解锁下可移动。所述变匙卡(78、42、159)的结构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方式有以下情况,①所述变匙卡设置在与放置弹子(8、146)的弹子槽上或所述转子(77)上或所述拨轮(44)上或锁头上的所述钥匙孔(31)中,变匙卡与弹簧(79、179)、锁头或转子或拨轮或钥匙孔顺序接触,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或A钥匙解锁下,变匙卡与所述弹子(8、16、61、146)接触,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卡与所述弹子脱离接触,由变匙卡上的孔或凸台与限位杆(43)或定位杆(88)接触,使变匙卡从与弹子接触的工作状态到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而远离所述弹子,将所述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与所述弹子接触解锁:或②所述变匙卡是一种圆环形的变匙卡,由所述圆环形变匙卡上的孔与所述转子(77)或拨轮(44)上的轴或套管(289)接触,或由圆形变匙卡设置在锁头上的所述钥匙孔(31)中,该变匙卡与弹簧、转子或拨轮或钥匙孔上凸台顺序接触,由所述变匙卡的圆形表面与所述弹子接触,使该弹子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或A钥匙解锁下,处于解锁状态,即圆形表面解决了钥匙转动或钥匙带动转子或拨轮转动时,该弹子都处于与所述圆形表面接触的解锁状态,需终止A钥匙解锁功能时,用B钥匙解锁,使所述变匙卡移动,由变匙卡上的孔或凸盘与转子或拨轮或锁头上的限位杆(88)、弹簧(89)顺序接触,使变匙卡从与弹子接触的工作状态到不可逆转的与所述弹子不能接触的休眠状态,而由B钥匙取代变匙卡与所述弹子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实现解锁。所述与所述弹子、变向弹子接触的钥匙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钥匙上与所述弹子、变向弹子接触的是外铣齿(21),该所述外铣齿是在圆条形的匙杆(20)上由不完全相同直径的数个圆形表面(22、23)自然连接构成,通过圆形表面构成的外铣齿有利于所述钥匙带动转子或拨轮转动的解锁过程,使与圆形表面接触的所述弹子始终保持解锁状态,使无锁芯的锁成为现实,在匙杆(20)一端是有利于接触弹子移动或接触的斜坡面(30),匙杆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106)连接;或②所述钥匙上与所述弹子、变向弹子接触的是在匙杆(20)上突起的外铣齿(108),该外铣齿是由匙杆上突起的数个高度不完全相同的曲形面或圆弧形面(108)自然连接构成,所述匙杆一端的外铣齿上斜坡面是有利于所接触弹子移动或接触,匙杆(20)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106)连接构成非弯曲钥匙,或与钥匙手把(106)上连接的连接杆(300)一端头(301)并联或错位连接的弯曲钥匙,所述连接杆与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线上,或与钥匙手把(106)上的弯曲连接杆(107)一端(303)连接,使弯曲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304)与匙杆(20)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弯曲钥匙;或③所述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113)与B钥匙(110)的区别在于,A钥匙上的外铣齿的长度或外铣齿的局部位置上宽度比B钥匙上外铣齿的长度或外铣齿的局部位置上的宽度短或窄,使A钥匙解锁时不能与所述弹子中至少一个弹子接触,而由所述变匙卡接触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所述B钥匙能与所述弹子接触并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中未严格按实际尺寸的比列绘图,特作说明。
图1是有拨轮及配有不同开锁权限的A、B钥匙的无锁芯锁,闭锁状态。
图2是图1用A钥匙解锁图,解锁状态。
图3是图1中锁销变为解锁下能变换移动方向的双向锁销。
图4是图3中的双向锁销从闭锁下进入解锁状态的图。
图5是图3、图4中所示双向锁销形状及与弹子上的几种凹槽接触的几种底边的形状图。
图6是有转子和拨轮、变匙卡,及配有两把以上不同开锁权限的A、B钥匙的无锁芯锁,闭锁状态。
图7是图6用A钥匙解锁图,解锁状态。
图8是图6用B钥匙解锁图,解锁状态。
图9是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在解锁下沿钥匙孔或钥匙的轴心的平行方向或平面移动的锁,闭锁状态。
图10是配不同开锁权限的A、B钥匙,变匙卡、拨轮和转子,闭锁下可空转动的无锁芯锁,闭锁状态。
图11是图10用A钥匙解锁,解锁状态。
图12是图10用A钥匙解锁,并由A钥匙带动转子和拨轮转动一角度后的解锁状态。
图13是图10用B钥匙解锁,解锁状态。
图14是图1的A一A图,闭锁下。
图15是图1的B一B图,不能与A钥匙接触的变匙弹子与变匙卡接触而处于解锁状态。
图16是图1中的A一A部位即图2在A钥匙解锁下的D-D图。
图17是图1的B一B部位即图2中Z一Z部位用B钥匙解锁图,变匙卡进入不工作的休眠状态。
图18是图6的h一h图,双向锁销与定位杆、弹簧顺序接触囹,在闭锁状态。
图19是图6的I一I图,弹子的表面与锁销接触在闭锁状态。
图20是图6的j一j图,锁定弹子与转子上的突起的解锁盘上的凹槽接触,使锁在闭锁状态。
图21是图6的k一k图,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由变匙卡与弹子接触,使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22是图6的I一I位置图,即图7的M一M位置用A钥匙解锁图。
图23是图6的j一j位置图,即图7的N一N位置用A钥匙解锁时,锁定弹子与钥匙接触在解锁下。
图24是图6的k一k位置,即图7的V一V图,A钥匙解锁时,变匙卡与弹子接触使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25是图6的k-K位置,即图8的p一p图,用B钥匙解锁时,使变匙卡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
图26是图6的G一G位置锁盖图,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被锁盖遮挡而隐藏锁内。
图27是图1中一种变匙卡的设置方式,变匙卡在工作状态。
图28是图27用B钥匙解锁时,变匙卡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
图29包括29一1和29一2图,29一1图是圆条形锁销或29一2图是非圆条锁销上几种底边形状图。
图30包括30-1图的圆形锁销和30一2图的非圆条形锁销,与弹子接触的底边上的几种形状图。
图31是图10的a一a图,弯曲弹子在闭锁下,锁在闭锁状态。
图32是图10闭锁和图11、图12用A钥匙解锁的b一b图,弯曲弹子与变匙卡接触在解锁状态。
图33是图10的d一d图,转子上连接拨轮的连接杆可随转子在闭锁下大于360度角的空转动。
图34是图10的i一i图,拨轮上的凹槽与转子上的连接杆未接触,闭锁下,拨轮不转动。
图35是图10的a一a位置,即图11、图12的a一a图用A钥匙解锁,或图13用B钥匙解锁,使弯曲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36是图10的d一d位置,即图11的d一d图用A钥匙解锁,或图13用B钥匙解锁,使转子上连接杆移动进入工作状态。
图37是图10的i一i位置,即图11的i一i图用A钥匙解锁,或图13用B钥匙解锁,使连接杆一端与拨轮上的凹槽接触,将转子与拨轮连接在一起,经钥匙带动转子、拨轮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
图38是图10的b一b位置,即图13用B钥匙解锁,使与弯曲弹子接触的变匙卡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而由B钥匙与该弯曲弹子接触,使该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39是图10的b一b位置,即图13的b一b图,用B钥匙带动转子、拨轮转动一角度,可见在用A钥匙解锁的变匙卡已移动而不能与弯曲弹子接触,变为与B钥匙接触,A钥匙的解锁功能被终止。
图40是图10的a一a位置,弯曲弹子的一端与钥匙接触,使该弹子处于解锁状态图。
图41是图1的a-a位置,用弯曲弹的一端与匙杆上的圆环形外铣齿接触,使该弹子处于解锁状态。
图42是图10的a一a位置,弯曲弹子上的凹槽与钥匙上突起的外铣齿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43是图10的a-a位置,弯曲弹子上突起的凸台与钥匙上的内铣齿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44是图4的1一1位置图,用非圆形的弹子上突起的凸台与钥匙的内铣齿接触,使弹子上V形防技凹槽与锁销上V形防技底边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45是图4的1一1位置图,弯曲弹子的一端与条形的变向弹子接触,由变向弹子与钥匙接触,使弯曲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46是图10的a-a位置图,弯曲弹子上凹入或凸起的斜坡面与圆形的弹珠或圆片形的变向弹子接触,变向弹子未与钥匙接触时的闭锁状态。
图47是图4的1一1位置图,非圆形弹子与钥匙上的圆环形外铣齿接触的解锁状态,该弹子不与弹簧接触,由复位杆使弹子进入闭锁,由弹子的外表面与定位弹子、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来限止弹子随意移动。
图48是图的1一1位置图,或是图7、图8中的N一N位置图,锁定弹子与转子上的解锁盘接触。
图49是图4的1一1位置图,弹子上的凹槽由圆形的弹珠或圆片取代,与锁销上的底边接触。
图50是图1的A-A图,圆条弹子上与锁销接触的凹槽由销子一端的圆锥头代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51是图1的A一A图,圆条弹子上与锁销接触的凹槽由弹子一端的圆锥头代替,该惮子在解锁状态。
图52是图1或图4上的拨轮上分布在不同半径上的三个控制凹槽,与锁销一端上的三个端点接触。
图53是一种无锁芯的掛锁或车锁在解锁下,闭锁下可空转动的拨轮,解锁下拨轮上凹槽与弹珠、锁梁上凹槽在同一平面上。
图54是一种无锁芯掛锁或车锁,即图53在非配套钥匙解锁下,拨轮上的凹槽与弹珠不在同一平面。
图55是一种无锁芯掛锁或车锁在解锁下,钥匙解锁下,拨轮上的拨台与锁梁或锁套上的凹槽脱离接触。
图56是一种无锁芯的车锁在闭锁下,拨轮上控制凹槽与锁销接触,拨轮上凹槽与弹珠、锁套上凹槽在同一平面,闭锁下,拨轮可空转动,其原因是拨轮上拨台进入与锁舌不在同一平面位置而不能接触。
图57是门上的无锁芯锁,由锁销经扛杆在执手的控制下,使解锁下执手才能带动锁舌移动开门。
图58是图1或图4或图9或图10中,所示锁上设有拨轮和闭锁下可空转动的转子,在闭锁下,由锁销一端同时与拨轮和转子上的控制凹槽接触,使闭锁或非配套钥匙解锁下,只有转子能空转动。
图59是图58的x一x图,闭锁下,锁销同时与拨轮和转子上的控制凹槽接触,拨轮不能转动。
图60是图58的W-W图,闭锁下或非配套钥匙解锁下拨轮不能转动,但转子可大于360度角的空转动。
图61是图58在配套钥匙解锁下,拨轮转动,图中由锁销一端与两个弹珠、拨轮和转子顺序接触。
图62是图58即图61在非配套钥匙解锁下,与锁销接触的一个弹珠与拨轮上的控制凹槽接触而不能转动,只有转子可随非配套钥匙空转动,锁保持闭锁。
图63是一种转子的形状图,它包括有E一E的63-1、63-2所示图。
图64是另一种有圆形凹槽的转子,它包括有64一1、64一2、64一3、64一4、64一5、64一6图。
图65是一种拨轮的形状图,它包括有65一1、65一2、65一2图。
图66是图6中的G一G位置图,锁头上或固定锁的门上的锁盖图。
图67是图9、图73所示无锁芯锁的开锁钥匙,它包括67一1、67一2所示图。
图68是图1、图16、图76、图81所示图用的圆形匙杆上设圆形或圆环形的外铣齿的钥匙。
图69是图6至图8、图22、图23、图25所示图用的开锁钥匙,它包括图中的N一N图。
图70是图10至图13、图32、图35、图38所示图用的开锁钥匙,它包括图中的K-k、V-V、Q-Q图。
图71是匙杆与(71一1图)手柄上的条杆错位连接或与(71-2图)L弯曲杆连接构成的弯曲钥匙。
图72是图9的W一W图,所示弹子在闭锁状态。
图73是图9的W一W位置图,开锁钥匙使所示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74是一种锁的局部图,圆球形的变向弹子与开锁钥匙接触解锁。
图75是图74的p-p图,在闭锁状态。
图76是图74的p一p图,开锁钥匙与圆球形变向弹子接触,使弯曲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77是无锁芯锁的局部图,用圆片形的变向弹子与弯曲的弹子接触,钥匙与圆片形变向弹子接触解锁。
图78是图77的t一t图,开锁钥匙与圆片形的变向弹子接触解锁,使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79是图9所示的局部图,由圆球形或圆片形的变向弹子与弯曲弹子上的斜坡面接触,在闭锁状态。
图80是图79的V一V图,变向弹子大部分在钥匙孔中,在闭锁状态。
图81是图79的v-v图,开锁钥匙与变向弹子接触,使变向弹子和弯曲弹子移动进入解锁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14、图15、图16、图17、图27、图28、图29、图30、图65、图68所示的图中;图1是一种无锁芯的锁,在闭锁下;图2是A钥(装修钥匙)解锁,在解锁下;图3是图1的f一f图,锁销为非圆条的双向锁销,在闭锁下;图4是图1即图3在钥匙解锁下;图5是双向锁销形状图,图3是图1闭锁下双向锁销的f一f图,图4是图1即图3双向锁销在解锁下的f-f图;图14是图1的A一A图,闭锁下;图15是图1的B一B图,闭锁下,变匙卡在工作中;图16是图2的D-D图,钥匙解锁下;图17是图1的B一B位置图,用B钥匙解锁,使变匙卡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图28是图1的局部图的B一B位置,即图3的局部图,是变匙卡在锁上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图29是所述弹子上的几种凹槽形状图;图30是锁销上的底边形状图,图65是图1上拨轮的形状图;图68是图1、图2中解锁钥匙形状图。在上述图中,所述锁的锁头(1)上的若干个弹子槽(86)中有若干个圆条形的弹子(8、16、18),弹子一端与弹簧(7、15、17)、锁头(1)顺序接触,弹子的另一端在钥匙孔(31)中,在弹子上有凹入弹子的凹槽(28),弹子与锁头上的锁销槽(41)中的锁销(26)相邻或相对设置,锁销槽与弹子槽相通,锁销上有若干个围绕表面凹入的圆形凹槽(19、29、36),锁销的一端与弹簧(25)、锁头顺序接触,锁销(26)的另一端(24)与锁头上的控制锁舌或门上带动锁舌移动的锁体中的传动件移动的拨轮(44)上凹入的控制凹槽(5)接触,使锁在闭锁下,此时,锁销上的凹槽(19、29)与弹子上的凹槽(28等)不在相对位置,由锁销(26)上的凹槽(19、29)与弹子的外表面接触,使锁销不能移动(见图1、图14)。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锁上设有拨轮,拨轮(44)上有与钥匙接触的非圆形钥匙孔(45)、有带动锁舌或传动件移动的凸台即拨台(6),拨轮上钥匙孔(44)与锁头上的钥匙孔(31)相通,此钥匙孔(31)与锁头上的A钥匙口(27)相通。锁头上还设有笫2个拨轮(47),拨轮(47)上有凹入拨轮的控制凹槽(3)在闭锁下与锁头上与另一诅由若干个弹子接触或在相对位置的锁销(2)接触,2号拨轮(47)上有凸台即拨台(4),2号拨轮上的非圆形钥匙孔(46)与锁头上的B钥匙口(48)相通。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在配有两把以上不同开锁权限的钥匙,即A钥匙(113)、B钥匙(110)的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变换或终止某钥匙开锁权的变匙卡(42),解锁时首先用A钥匙,在需终止A钥匙解锁时,启用B钥匙解锁,A钥匙开锁权终止。一种变匙卡(42)(见图1、15)设在锁头上与钥匙孔(31)相通,变匙卡与设有两个相同形状凹槽(9、37)的弹子(8)接触,使弹子上的一个凹槽(37)与锁销(26)或双向锁销(50)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在变匙卡上有弹子(8)一端通过的孔(39),由变匙卡与定位销(88)、弹簧(897、锁头顺序接触。另一种变匙卡(42)(见图27)设在锁头或拨轮上,变匙卡上的圆形表面与弹子(38)接触,使该弹子上的凹槽(37)与锁销(26)或双向锁销(50)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该变匙卡与弹簧(179)、锁头或拨轮(44)顺序接触,变匙卡上的孔或凸盘与锁头或拨轮上的定位销(88)、弹簧(89)顺序接触。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变匙卡上的定位孔或凸盘与锁头或拨轮上定位销错位而不能接触,由变匙卡与所述弹子(8、16)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闭锁下,见图1、图14、图15、图27,与钥匙接触的弹子(18、16)上的弧形凹槽(28)与锁销(26)上的弧形凹槽(19)不在相对位置,即在错位状态,由锁销上的凹槽与弹子的外表面接触,锁销不能移动,锁销一端(24)与拨轮(44)上的控制凹槽(5)接触,锁在闭锁下;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设有相同的两个凹槽形状(9、37)中的一个凹槽(37)与锁销上的凹槽(36)在相对位置,使弹子(8)在解锁下;其中,弹子的一端(38),与图1或图15上的变匙卡(42)接触,或与图27中的变匙卡(42)接触,该弹子(16)上只有一个凹槽(37);这样,就实现不需A钥匙(首先使用的装修钥匙)与弹子(8、16)接触,可实现解锁,以使A钥匙与B钥匙差异大来防A钥匙复制为B钥匙。变匙卡与弹簧(179)、锁头(1)或拨轮(44)顺序接触,使变匙卡上的定位孔或卡台与锁头或拨轮上的定位弹子(88)在错位状态,定位弹子与弹簧(89)、锁头或拨轮顺序接触。解锁下,首先用A钥匙解锁,见图2和图16、(图1、图27),经手把(106)将匙杆(20)进入钥匙孔(31),由匙杆上数个圆形齿(21、22、23)连接构成的外铣齿(10)(见图68所示图)与若干个弹子(18)接触,弹子上的凹槽(28)与锁销上的凹槽(19、29)进入相对位置,各弹子在解锁状态。因A钥匙上的外铣齿不能与弹子(8、16)接触,由前述,在闭下与变匙卡接触而在解锁下,使锁进入解锁状态,经匙杆的非圆形端头(30)与拨轮(44)上的非圆形钥匙孔(45)接触,带动拨轮转动,因锁在解锁状态,锁销可移动,由锁销的一端(24)与拨轮上的控制凹槽(5)的凹槽边接触,使锁销移动,与拨轮表面接触,得以使拨轮随钥匙转动,由拨轮上的拨台(6)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的锁体上的传动件接触,使门开启;或由拨轮上的拨台(6)或凹入的凹槽去控制掛锁上的锁梁或车锁上的锁套接触或脱离接触,使锁开启。闭锁时,经钥匙反转动,使拨轮上的控制凹槽(5)与锁销一端(24)在相对位置时,弹簧(25)使锁销移动而与控制凹槽接触,取下钥匙,弹簧(15、17)使各弹子复位移动,进入图1、图14所示的闭锁。在装修完房子或A钥匙丢失,需终止A钥匙的解锁功能,启用B钥匙解锁,解锁方法同前述,不同的是:见图17、图28,用B钥匙(见图68)解锁时,因匙杆的长度大于A钥匙的匙杆,可先使变匙卡移动后,由匙杆上的外铣齿(21)与弹子(8)的一端(38)(见图17)或弹子(16)的一端(38)(见图28)接触,使该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或用锁配置的锁杆先将图1中的变匙卡(42)移动,使变匙卡上的定位孔或凸台与锁头上的定位弹子(88)接触,使变匙与弹子(8、16)脱离接触,变匙卡从工作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A钥匙的开锁功能被终止。B钥匙使锁上其余殚子也进入解锁状态,锁销进入可移动状态,B钥匙的一端非圆形端头经变匙卡上的钥匙孔(178)(见图27)后,或直接(见图1、图17)与拨轮(44)上的非圆形孔(45)接触,经钥匙手把(106)带动拨轮转动,锁销与拨轮上控制凹槽脱离接触,经拨轮实现开锁或开门,或闭锁和关门;因外铣齿是由数个圆形齿构成(见图2、图68),使钥匙在钥匙孔(31)转动时,保持每个弹子都在解锁状态。闭锁时,反方向转动钥匙,使锁销一端(24)与控制凹槽(5)相对,与锁销接触的弹簧(25)使锁销与控制凹槽接触,在钥匙从锁上取出后,弹簧使各弹子移动进入闭锁状态,完成闭锁或关门。本发明的所述钥匙的形状和特征(见图68):钥匙手把(106)与圆条形匙杆(20)相连,匙杆(20)上与弹子或变向弹子接触的部位是由若干个直径不完全相同的圆形齿(21、22、23)自然连接构成的外铣齿(10),每个圆形齿的中心与匙杆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外铣齿是在圆条形的匙杆经车床工成型,匙杆上圆柱(297)与锁头上圆形的钥匙孔配合转动接触来确保匙杆的轴心与钥匙孔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匙杆一端是斜坡面(30),图中M一M显示匙杆上的外铣齿是圆形表面(21、22、23)。图1中锁销(26)可用图3至图5所示的提高锁防破坏和技术开锁的、可双向移动的双向锁销(50),双向锁销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双向锁销(50)(见图5、图3、图4)的一边是底边(51),底边与所述圆条形或非圆条形的弹子(8、11、18)相对设置或接触,底边(51)的形状与弹子上的凹槽形状相同,即有[形底边(94)(见图5中的5-4图)、V形底边(93)(见图5中的5一3图)、一边垂直或平行于锁销的V形底边(92)(见图5中的5一2图)、圆弧形底边(91)(见图5中的5一1图),与所述底边(51)相对应的一边是解锁边(57),解锁边与底边不平行而构成双向锁销的斜坡边,使双向锁销的一端(52)即小端头的宽度小于另一端(81)即大端头的宽度;即闭锁下(见图3)由双向锁销上的小端头(52)与弹簧(25)、锁头(1)顺序接触,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81)与拨轮(44)上的控制凹槽(5)接触,底边(51)与各弹子(8、11、18)的外表面接触,解锁边(57)与锁销槽(58)上的锁定边(54)接触,所述控制凹槽(5)有闭锁下不能使转子或拨轮转动的控制凹槽(136)(见63图中63-1图、图64中的64-2和64-4图、图65中的65一1和65一3图)或闭锁下拨轮或转子可转动小于360角度的控制凹槽(67)(见图63中的63一2图、图64中的64一1和64一3和64一5图、图65中的65-2图),或由凹入深度不相同的凹槽(287)和凹槽(288)组合的控制凹槽(见图64中的64一6图)。锁销槽(58)上的锁定边(54)与双向锁销上的解锁边(57)在闭锁下处于平行的接触状态,底边(51)与弹簧(40)、锁头顺序接触,使锁销不能移动,拨轮不能转动。解锁下(见图4),钥匙使各弹子上的凹槽(28、37)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经钥匙带动拨轮转动时,控制凹槽(5)上的凹槽边使双向锁销(50)纵向移动,因解锁边与锁定边在接触状态,使双向锁销先沿底边(51)方向即各弹子的凹槽方向移动,在双向锁销横向移动,使解锁边与锁定边之间出现空间,才得以使双向锁销纵向移动,在横向和纵向的配合移动下,使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直径(81)退出与控制凹槽接触,进入与拨轮(44)的表面(60)接触,使拨轮随钥匙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所述解锁边的倾斜角度或调整大端头(81)的宽度与小端(52)的宽度的比例,可改变双向锁销从闭锁到解锁下纵向移动的距离。解锁后闭锁,钥匙带动拨轮复位转动,在拨轮上凹入的控制凹槽(5)与双向锁销的大端头(81)在相对位置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5)使双向锁销纵向移动与控制凹槽接触,然后由弹簧(40)或经传动销(55)带动锁销横向移动,解锁边(57)与锁定边(54)接触,底边(51)退出各弹子上的凹槽,在钥匙从锁头的钥匙孔(31)退出,与各弹子接触的弹簧使各弹子进入闭锁状态,而由弹子的外表面与双向锁销在相对或接触状态,双向锁销不能移动,取回钥匙完成闭锁。提高锁的灵活性,可由大端头(81)与弹珠、控制凹槽(5)顺序接触;解锁边(57)与弹珠、锁定边(54)顺序接触。构成锁销槽(58)上的锁定边(54)可采用锁定板(56)经定位销固定在锁销槽中来解决锁定边的加工成型。在图1至图4中设有两个拨轮(44、47)和两个锁销(26或50、2),以及两个钥匙口(27、48),钥匙通过两个钥匙口可实现在门外和屋内的开锁或闭锁。
在图6至图8、图18至图26、图63至图65、图66、图69、图71中,图6是设有转子及配置有两把以上不同开锁权限或顺序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在闭锁下;图7是图6用A钥匙解锁,在解锁下;图8是图6用B钥匙解锁,在解锁下;图18是图6的h一h图,图19是图6的I一I图,图20是图6的j一j图,图21是图6的k-k图,图22是图7、图8的M一M图,图23是图7、图8的N一N图,图24是图7的V一V图,图25是图8的p一p图,图26是图6的锁盖图,图63是一种转子图,包括图63的E一E所示的63一1和63一2图;图64是图6中的转子图,包括图64中的a一a和C一C所示的64一1、64一2、64-3、64-4、64一5、64一6图;图65是一种拨轮图,包括图65的d一d所示的65一1、65一2、65一3图;图66是图6的G一G图,锁盖(69)将所述弹子(18)上与钥匙接触部位(35)给遮挡而隐藏锁内,并与钥匙孔(31)相距一定角度或距离,锁盖上中心孔(293)的孔径或半径小于转子(77)上的外径(292)或半径,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35)被锁盖遮挡,图69、图71是钥匙图。在上述图中,即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锁头(1)的内孔(32)中有转子(77),转子上的两个突起的圆盘(73、68)与内孔(32)是可转动的接触,在转子上有圆形凹槽(74),在转子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匙卡(78),变匙卡的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由变匙卡与锁头(1)上的弹子(61)的一端(103)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即弹子上的凹槽(130)与双向锁销的底边在相对位置,所述变匙卡(78)与弹簧(79)、转子(77)顺序接触;变匙卡上有定位孔(117),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未带动转子转动时,所述定位孔(117)与转子上的定位销(88)、弹簧(89)是错位设置。所述转子(77)的一端(73)上有容纳钥匙上弯曲连杆(107)的凹槽(72),转子的另一端(68)与拨轮(44)连接或配合接触来连接,或闭锁下转子可大于或小于360度的空转动;转子上的钥匙孔(31)与转子上的圆形槽(74)相通,在设有锁盖(69)的锁,锁盖上有中心孔(90),从中心孔凹入的钥匙口(27)与转子上的钥匙孔相通,中心孔的直径小于转子的圆形槽(74)的内径,从钥匙口(27)不能看到转子上的圆形槽,而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103、109、112)进入与钥匙孔(31)相距一定距离或角度的圆形槽(74)中,被所述锁盖和转子上的圆盘(73)给遮挡而隐藏锁内,来防破坏和技术开锁。。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所述圆形槽(77)凹入转子,使锁头上若干个非圆条形弹子(62、63)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即一端头(109、112)进入圆形槽(74)中,或与转子接触,被转子上的凸盘(73)和锁头上的锁盖(69)遮挡而隐藏于锁内,从钥匙口(27)不能看到来提高防技术和破坏开锁。所述弹子(61、62、63)的一端或弹子上的卡台与弹簧(7、15、17)、锁头(1)顺序接触。锁头上的锁销槽(58)中有双向锁销(50),双向锁销的一端即小端头(52)与弹簧(25)、锁头顺序接触,双向锁销的另一端即大端头(81)与拨轮(44)的表面(82)或拨轮上凹入的控制凹槽(5)接触或在相对位置。锁销槽(58)与放置弹子的弹子槽相通,双向锁销上的底部(51)与弹子相对设置;双向锁销上的解锁斜边(57)与锁销槽上的锁定斜边(54)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在各弹子上有凹槽(13、28、130),所述凹槽的形状与双向锁销上的底边形状相同或相适应。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见图6、图19、图21、图26),所述双向锁销上的底边(51)与弹子(62、63)上的凹槽(28、13)在错位状态的闭锁状态,与变匙卡接触的弹子(61)上的凹槽(130)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使锁在闭锁下。在A钥匙解锁下(见图7、图22、图23、图71),将图7所示的钥匙,即钥匙手把(106),与L形弯曲连接杆(107)、匙杆(113)顺序连接的钥匙(见71一2图),或与连接杆(300)、再由连接杆与匙杆(113)错位连接构成的钥匙(见71一1图),经锁头上的锁盖(69)上的中心孔(90)凹入的钥匙口(27)进入锁内(见图26),钥匙上的条杆或L形弯曲连接杆与转子(77)上的凹槽(72)接触,钥匙上匙杆(113)进入转子上的钥匙孔(31),因设有锁盖,进入锁内的钥匙不能与各弹子接触,又因拨轮上的控制凹槽是防技术开锁的,控制凹槽的凹槽宽度或外径,可使转子在闭锁下转动一角度,所述大端头(81)与控制凹槽保持接触的闭锁状态,此时,各弹子才能与钥匙上的匙杆(113)进入锁盖的遮挡区域后相接触解锁,这就阻止了开锁工具的技术开锁,所述控制凹槽为仿技术的控制凹槽(67)(见图63、图64);因此,在转子转动一个角度内,拨轮上的拨台(6)不能使锁舌移动开门而保持闭锁。在转子转动后,由匙杆上的凹凸变化的外铣齿或曲面(111、170、108)与弹子(62、63)的一端(109、112)接触,使弹子上的凹槽(28、13)与双向锁销(50)上的底边(93、94)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因A钥匙(113)的匙杆比B钥匙(110)上的匙杆(138)短,使A钥匙的一端(114)不能与变匙卡及弹子(61)接触,使与变匙卡接触的弹子(61)保持解锁状态;经钥匙带动转子、及拨轮(44)转动,由拨轮上的控制凹槽(5)的凹槽边使双向锁销经横向和纵向的配合移动,使底边(51)进入弹子上的凹槽中,双向锁销的大端头(81)与控制凹槽脱离接触,而与拨轮的外表面(82)接触,使双向锁销在钥匙带动转子转动而使钥匙与各弹子脱离接触时,各弹子上的凹槽与双向锁销上的底边保持接触,各弹子(61、62、63)保持解锁状态,使拨轮得以转动,实现开锁或开门。闭锁时,钥匙带动转子复位转动,在与转子相连的拨轮上的控制凹槽(5)进入与双向锁销上的大端(24)在相对位置时,大端进入控制凹槽,与小端(52)接触的惮簧(25)使双向锁销纵向移动,在横向驱动弹簧(140)(见图18)、传动销(139)力下,双向锁销横向移动,底边(51)与各弹子上的凹槽脱离接触,使双向锁销上与底边(51)相对的解锁斜边(57)与锁销槽(58)上的锁定斜边(54)接触,使大端头(24)与控制凹槽接触,在钥匙从锁上取出与各弹子脱离接触,与各弹子接触的弹簧(15、17)使弹子上的凹槽(28、13)和双向锁销上的底边(51)即V形底边(93)、[形底边(94)进入错位状态,而由各弹子的外表面与底边接触或在相对位置,使双向锁销不能纵向及横向移动,完成闭锁或关门。房屋装修完或A钥匙丢失,需终止A钥匙的开锁功能,启用B钥匙解锁(见图8、图25、图22、图23),用B钥匙的解锁方法同前述的用A钥匙解锁,故略述,不同的是:因B钥匙(110)比A钥匙113)长或宽,即B钥匙的匙杆一端(118)能经过弹子(61)、变匙卡的位置(见图8),而A钥匙的匙杆一端(114)不能经过弹子(61)和变匙卡位置,而使A钥匙不能与变匙卡和弹子(61)接触,使B钥匙解锁时,首先将变匙卡(78)在转子(77)上移动,由匙杆(138)与变匙卡接触,使弹子(61)的一端(103)与变匙卡脱离接触,变为由匙杆上的外铣齿(111、108)与弹子(61)接触,使弹子(61)上的凹槽(130)与双向锁销(50)上的底边在相对位置,而使弹子(61)进入解锁状态,B钥匙同时使述弹子(62、63)进入解锁状态,在经钥匙带动转子转动的开锁中,变匙卡上的定位孔进入与锁头(1)或转子(77)上的定位销在相对位置时,与定位销接触的弹簧使定位销与变匙卡上的定位孔接触,使变匙卡与转子或锁头连为一体,在取下B钥匙后不能与弹子(61)接触,使变匙卡从工作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解锁,以此类堆,需终止B钥匙解锁,用C钥匙解锁,使锁上的另一个变匙卡也从工作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而由C钥匙解锁。
在图10至图13、图31至图39、图70中,图10是一种设有弯曲弹子、转子和拨轮、以及变匙卡的无锁芯的锁,转子在闭锁下可空转动,在闭锁下;图11是图10用A钥匙解锁,在解锁下;图12是图11解锁下,A钥匙带动转子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图14是用B钥匙解锁,在解锁下,将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图31是图10闭锁下的a一a图,图32是图11或图12用A钥匙解锁的b一b图,图33是图10闭锁下转子位置的d一d图,图34是图10闭锁下拨轮位置的i一i图,图35是图11或图12,A钥匙解锁下的a一a图,图36是图11或图12,A钥匙解锁下转子位置的d一d图,图37是图11或图12,A钥匙解锁下拨轮位置的i一i图,图38是图13的b-b位置用B钥匙解锁图,图39是图13的b一b位置,用B钥匙解锁图,图70是图10锁的开锁钥匙图,它包括图70中的k一k和V一V和a一a所示图。在上述图中,锁头(1)上的数个弯曲形的弹子槽(154、157)放置有与钥匙接触的数个弯曲形的弹子(146、148、150)所述弹子的一端与弹簧(17、15)、锁头(1)顺序接触,所述弹子上有凹槽(149、28、147),锁头上的锁销槽(169)中放置有L形的锁销(151),锁销槽与弹子槽相通,锁销上的底边与所述弹子相对状志或接触,锁头上圆形的内孔(32)中有圆柱形的转子(见图63),转子(77)上有钥匙孔(31)转子上有至少一个弹硃(152)与弹簧(160)、转子接触,放置弹珠的孔是阶梯孔,使弹珠(152)的小部分区域进入钥匙孔(31),转子上的触杆(161)与弹簧(162)、连接销(165)、销子(143)、L形锁销(151)顺序接触。在内孔(32)中与连接销相邻的位置有套管(163),套管上有控制凹槽(141),套管一端非圆形孔与拨轮(44)上的非圆形凸台配合接触,来将拨轮与内孔配合转动的接触定位,在拨轮上有突起的拨台(6)或凹入的凹槽。在设有两个钥匙口(27、48)的锁上还设有笫2个拨轮(47)、以及笫2个转子和第2组所述的弹子和第二个锁销。在配有两个以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锁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匙卡(159),由弹子(146)的另一端与变匙卡、内孔上凹入的凹槽顺序接触,所述弹子(148、150)的另一端(155、156)与内孔上凹入的凹槽接触,在转子上的钥匙孔(31)上有至少一个定位销(153)与弹簧、转子顺序接触,钥匙孔与内孔上凹入的凹槽相对设置。闭锁下(见图1、图31、图32、图33、图34),弯曲形的弹子(148、150)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155、156)与内孔(32)上凹入锁头的凹槽(188)的凹槽边接触,其中,具有防技本术开锁的弹子(150)上的凹槽(28)与锁销在错位状态的闭锁下,使锁销不能移动,锁保持闭锁;而弹子(148)上的凹槽(149)与锁销(150)在相对位置,使该弹子(148)在解锁状态,来实现本发明的特征:阻止非法钥匙的技术开锁,另一弯曲形的弹子(146)上与B钥匙接触的一端(190),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与变匙卡(159)、所述凹槽(188)的凹槽边顺序接触,使弹子(146)上的凹槽(147)与锁销(151)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来实现本发明中采用变匙卡(159)控制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的解锁。转子(77)上的连接销(165)的一端(167)在套管(163)的中心孔(164)而与套管上的凹槽(141)不接触,来实现本发明的特征:使转子在闭锁下可大于360度角的空转动,所述与套管相连的拨轮(44)不能转动,来仿非配套钥匙的技术和破坏开锁。A钥匙解锁下(见图11、图12、图35、图36、图37、图32、图70),经钥匙手把(106)将A钥匙上的匙杆(113)插入转子上的钥匙孔(31),使匙杆上的外铣齿(98)进入与钥匙孔相对位置的在锁头上的凹槽(188)中与所述弹子(150)上凹入的拨槽或凹槽的凹槽边(191)接触,使弹子上的凹槽(28)与锁销(151)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外铣齿之间有缺口(171)使弹子(148)的一端保持与所述凹槽(188)接触解锁状态,使凹槽(149)与锁销保持在相对位置下;A钥匙上的匙杆(113)比B钥匙上的匙杆(110)短,使A钥匙上的匙杆上的外铣齿(98、170)的一端(172)不能与变匙卡(159)和弹子(146)的一端(190)或凹槽(189)接触,而保持弹子与变匙卡接触,弹子保持解锁状态,使各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匙杆的一端(173)与触杆(161)接触,经处于压缩的弹簧(162)使连接销(165)、销子(143)移动,将锁销(151)移动而与各弹子上的所述凹槽(28、147、149)接触,销子进入锁头上的凹槽(168),连接销的一端(167)进入与套管(163)上的凹槽(141)接触,使转子和套管连在一起,经钥匙手把(106)带动转子(77)转动,因所述凹槽(188)是V形凹槽,由钥匙上匙杆、及匙杆上的V形端头(99)(见图70)与锁头的内孔(32)凹入的V形凹槽的凹槽边(191)滑动压力接触,使匙杆在钥匙孔中横向移动将弹珠(152)移动,使匙杆上突起的卡台边(177)与钥匙孔(31)中的限位销(175、153)接触,使外铣齿与V形凹槽(188)脱离接触,才得以使转子转动,在转子转动时,钥匙上的外铣齿与各弹子脱离接触,但各弹子不会受弹簧作用移动,而保持解锁状态,这是因为销子(143)从闭锁时在转子(77)上到解锁时进入锁头上的销子槽(168)中,锖子使锁销(151,与各弹子凹槽(28、147、149)接触,在转子转动后,由转子圆表面与销子接触,使锁销不能复位移动,这就实现钥匙不与弹子接触时,锁保持在解锁状态,就实现了由转子带动拨轮使锁舌移动完成开锁(见图12)。闭锁时,经钥匙反向转动使转子、拨轮到图11所示,从钥匙孔取出钥匙,与锁销接触的销子(144)经弹簧(145),使锁销复位移动而与各弹子上的凹槽(28、147、149)脱离接触,至少一个弹子(150)受弹簧(17)力移动,由弹子上的表面即非所述凹槽(28)与锁销接触或在相对位置,使锁进入闭锁,同时,使销子(143)和连接销(165)移动复位,连接销与套管(163)脱离接触,而由L形锁销上的凸台(142)与套管(163)上的凹槽(141)接触,使拨轮不能转动,以防误开锁,但转子可大于360度角的空转动,完成闭锁并防技术和破坏开锁。在房屋装修完或汽车销售后,需终止A钥匙的解锁功能,用B钥匙解锁(见图32、图36至图39),B钥匙解锁的方法同A钥匙相同,故略述;不同的是:在B钥匙与A钥匙的外铣齿形状相同外,B钥匙上的外铣齿(170)更长,即外铣齿的一端(172)比A钥匙上的外铣齿的一端(173)长,使B钥匙解锁时,首先将在V形凹槽(188)中与弹子(146)接触的变匙卡(159)移动,将与变匙卡接触的弹簧压缩,才由锁头上与定位弹簧接触的定位销与变匙卡上的定位孔(158)接触,使弹子不能与变匙卡接触,将变匙卡从工作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上的外铣齿与弹子(146)的一端(190)或弹子上凹入的拨槽或凹槽的凹槽边(189)接触,使弹子上的凹槽(147)与锁销(151)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B钥匙使其它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及使转子与拨轮连接起来的方式同A钥匙一样(见前述)这样就由B钥匙完成对锁的开锁。B钥匙的闭锁方式同前述的A钥匙。图70所述的钥匙形状是由匙杆(113)与外铣齿(98、170)并联,在两个外铣齿间有间隙即缺口(171)(囹70中k一k图、及Q-Q图),外铣齿是由一定形状的曲面构成(见图70、及V-V图),匙杆上有利于匙杆与锁头的内孔凹入的V形凹槽经N滑动来脱离接触的V形端头(99),匙杆上有突起的卡台边(177)。
在图9、图67、图72、图73中,图9是无锁芯的锁,闭锁下;图67是图9的解锁钥匙,它包括67一1、67一2图;图72是图9闭锁下的W一W图;图73是图9在钥匙解锁下的w一w图。在上述图中,锁头(1)上的弹子槽(86等)中放置有弹子(123、131、129),所述弹子上突起的凸台(125、132)设在锁头上的钥匙孔(31)中与所述钥匙接触,或设置在锁头表面与穿带式圆形或圆环形钥匙接触。所述弹子(123、129)的一端或突起的卡台,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或与弹簧(17)、另一弹子(131)的一端接触,所述弹子及弹子槽是平行于钥匙孔(31)的轴芯线,使与钥匙接触的弹子从闭锁到解锁过程是沿钥匙孔的轴芯线的平行的方向或平面移动,这是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与前图1、图6、图10所述的与钥匙接触弹子,从闭锁到解锁过程是沿钥匙孔的轴芯线的垂直的方向(见图1、图2)或平面(见图10)移动不相同。在弹子上有V形的凹槽(121)或[形的凹槽(127),锁头上设有双向锁销(50)或/和辅助锁销(122、128),辅助锁销与各弹子(123、131)相对设置,双向锁销与辅助锁销相邻设置,放置双向锁销和辅助锁销和弹子的槽或孔(49、126、86)依次相通;辅助锁销是条形或圆弧形,双向锁销的小端头(52)与弹簧(25)、锁头顺序接触,大端头(81)与拨轮(44)上的凹入拨轮的控制凹槽(5)接触,拨轮上的非圆形孔与圆管上的非圆形端头接触来连接,圆管与锁头上的钥匙孔接触来将拨轮定位,圆管内的非圆形孔与钥匙一端非圆形端头接触。锁头上设有与钥匙孔相通的两个钥匙口(27、48)及两个拨轮(44、47)。闭锁下(见图9、图72),所述弹子上的凹槽(121、127)与辅助锁销在错位状态,使弹子在闭锁下,双向锁销上的解锁斜边(57)与锁销槽(58)上的锁定斜边(54)接触,使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81)与拨轮上的控制凹槽(5)接触,拨轮不能转动,锁处于闭锁。钥匙解锁下(见图73、图67),用图67所示的钥匙解锁,钥匙的匙杆(113)上有数个突起的圆弧形凸台(295、296),在圆形凸台(296)的一端面是弧形台面(108),通过弧形台面的一定长度,使钥匙在从闭锁到解锁使拨轮开始转动时都能将弧形台面与弹子接触来保持弹子在解锁状态,弧形台面两端的斜坡以利于弹子在与钥匙接触处轻松滑动。首先将钥匙上的缺口即无所述凸台的位置对准钥匙孔(31)的所述弹子上突起的凸台(124、129、132)的部位,将钥匙(见图67)插入钥匙孔,因匙杆上的各凸台(295、296等)之间相距的距离与钥匙孔中各弹子上凸台(125、129、132)之间的距离相等,在转动钥匙时,正好由匙杆上的凸台(295、296)的端面(108)与弹子上凸台的弧形表面(124、133)(见图9)接触,使弹子(123、129、131)沿钥匙孔的轴心线或中心线(319)的平行的方向或平面移动,使各弹子上的V形或[形的凹槽(127、121)与条形或弧形的辅助锁销(122、128)进入相对位置。在钥匙插入钥匙孔时,钥匙的非圆形端头与拨轮(44)或与拨轮相连的圆管(289)上的非圆形孔接触,在钥匙转动到与各弹子接触的解锁过程,因拨轮上的控制凹槽(67)的凹槽宽度(详见图65中的控制凹槽(67)可使闭锁下,拨轮可转动一角度,但锁舌未移动而处于闭锁状态。在拨轮随钥匙继续转动下,控制凹槽上的凹槽边使双向锁销(50)移动,堆动辅助锁销移动与弹子上的凹槽(121、127)接触,因双向锁销上的解锁斜边(57)与锁销槽(58)上的锁定斜边(54)接触,使双向锁销在横向和纵向移动的配合下,使大端头(81)与控制凹槽(67)脱离接触而与拨轮表面接触,使拨轮得以继续转动而带动锁舌移动开门或开锁,并实现钥匙不与各弹子接触时,因双向锁销不能复位移动而保持各弹子在解锁状态。闭锁时,由钥匙带动拨轮复位转动,在控制凹槽(67)与大端头(81)进入相对位置,弹簧(25)使双向锁销复位移动,使大端头(81)与控制凹槽(67)接触,与辅助锁销接触的弹簧使辅助锁销移动而与弹子上的凹槽(127、121)脱离接触,弹簧(17)使各弹子复位移动,所述凹槽(127)与辅助锁销又在错位下,由弹子的外表面与辅助锁销、双向锁销依次接触,使双向锁销不能移动,完成闭锁。所述双向锁销(50)还有一种弧形形状,使双向锁销上的解锁斜边(57)和底边(51)都是圆形上的一段弧形形状,锁销槽(58)的上的锁定斜边(54)也是弧形形状,双向锁销的小端头(52)与弹簧,锁头顺序接触,大端头(81)与所述转子(77)或拨轮上的控制凹槽接触,通过弧形底边(51)与图9中按弧形排列的弹子(123、129、131)相对设置,就可取消辅助锁销(122、128)的设置。
在图40至图46中,图40至图43是图1或图4或图10上的a一a位置解锁下图,显示的弯曲形或非弯曲形的弹子在锁头上的另外设置方式及与钥匙接触部位设置位置,其中,图40和图41上的弯曲形的弹子(150、196)即圆弧形的月牙弹子上的圆心与锁头上的钥匙孔(31)或转子(44)上的圆心或中心线不重合,而前图10及图43、图45、图46中的弯曲形的弹子(146、150、148)即圆弧形的月牙弹子上的圆心与锁头上的钥匙孔(31)或转子(77)上的圆心或中心线相重合。图44、图45是图4上的L一L位置解锁下图,显示的弯曲形或非弯曲形的弹子和双向锁销在锁头上的另外设置方式及钥匙如何使弹子移动的方式。图40中,弯曲弹子(150)的一端与弹簧(17)、锁头(1)顺序接触,弯曲弹子的另一端(155)在锁头的内孔(32)中的转子(77)上的钥匙孔中与钥匙上的匙杆(113或20)上的外铣齿(108)(见图69)接触,使弯曲弹子上的凹槽(28)与非圆形的锁销(151)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锁销的底边或底边方向上与弹簧(145)、锁头顺序接触,使锁销的一端与转子(77)的凸盘(68)上的控制凹槽(67)接触,由钥匙带动转子转动,使锁销与控制凹槽脱离接触而与弹子上凹槽(28)接触。图41中,显示由两个弯曲形的弹子(150、196)的一端与同一个弹簧(193)接触,弹子的另一端设在锁头的钥匙孔(31)中与钥匙的匙杆(20)上的外铣齿(21)(见图68)接触,使弹子在解锁状态,而由与同一弹簧(194)接触的两个锁销(151、194)上的防技术开锁的、一边垂直或平行于锁销的V形底边(194)与弹子上的防技术开锁的、一边垂直于弹子的V形凹槽(195)接触,与小端头(52)接触的弹簧(25)使双向锁销(50)上的大端头(81)与拨轮上的控制凹槽脱离接触(见图4),经钥匙带动拨轮转动完成开锁。图42是锁头(1)设置一弯曲形的弹子(150)的一端与弹簧(193)、另一弯曲形的弹子(154)顺序接触,由弹子上凹入的一V形凹槽(13)与转子(77)上的钥匙孔(31)中插入的匙杆(113)上突起的V形端头(99)上的外铣齿(98)接触(见图70中的V一V图,使弹子上的另一V形凹槽(197)与锁销(151)或双向锁销(50)上的V形底边(194)接触,使锁销或双向锁销与所述的转子或拨轮上的控制凹槽脱离接触,使拨轮或转子转动完成开锁。图43是在锁头(1)上设置弯曲形的弹子(150),由该弹子一端与弹簧(193)、另一弹子(201)或锁头顺序接触,弹子(150)的另一端与锁头接触,弹子(150、201))上突起的凸台(202)在与锁头一端相连的转子(77)上的钥匙孔(31)中与钥匙上的内铣齿(203)接触,使弹子上的凹槽(28)与锁销(151)或双向锁销(50)上的底边接触,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使门上的执手或车锁上的锁套或掛锁上的锁梁,与锁销或双向锁销脱离接触,或与锁销或双向锁销相连的状态下一起移动,来完成开锁。图44是锁头(1)上设置非圆条形的叶片形弹子(205)与弹簧(7)、锁头顺序接触,弹子的另一端与锁头接触,弹子上突起的凸台(202、208))在锁头上的钥匙孔(31)中,与插入钥匙孔的钥匙上的匙杆(113)上的内铣齿(204或203)接触,使弹子上的一凹槽边(207)垂直于弹子的V形凹槽(195)与双向锁销(50)上的一底边(206)垂直或平行于双向锁销的V形底边(194)接触,使双向锁销上的解锁斜边(57)与锁销槽(58)上的锁定斜边(54)脱离接触(见图3、图4),双向锁销得以移动,使锁梁(253)或锁套(249)上的凹槽(255)脱离接触,或使与双向锁销相连的锁梁或锁套与锁头脱离接触,来实现开锁。锁销槽上的锁定斜边(54)用放入锁销槽中的设有锁定斜边的解锁板(56)实现(见图3至图4),来便于不规则锁销槽的加工成型。为了批量生产,可将图44中的叶片弹子、钥匙孔、双向锁销等与已知锁上装于锁芯(见图中不同的剖线标识)后,易于调试,合格后装入锁头的内孔中,然后用限位卡等方式使所述锁芯与锁头连为一体,成为无芯锁。图45是锁头(1)上弯曲形的弹子(146)的一端与弹簧(7)、锁头顺序接触,弹子的另一端(183)在锁头上与可改变所述弹子(146)移动方向的非圆形的变向弹子(210)上的凹槽(211)或表面接触,变向弹子的一端与弹簧(209)、锁头顺序接触,变向弹子的另一端(212)设在锁头的钥匙孔(31)中,与插入钥匙孔中的匙杆(20)上的外铣齿(21)即圆形表面接触,使变向弹沿钥匙孔的垂直方向移动,使弹子沿钥匙孔的平面而围绕钥匙孔移动。使弹子上凹槽(28)与锁头的锁销槽(58)中的双向锁销(50)上的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与钥匙接触的拨轮(44)随钥匙转动,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与控制凹槽脱离接触,而与拨轮表面接触,使拨轮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详见图3至图5)。图46是锁头(1)上的弯曲形的弹子(150)的一端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弹子的另一端与锁头接触,弹子上凹入的斜边或弧形边即解锁边(217)在锁头上与圆形或圆球形的变向弹子(215)接触,变向弹子在锁头的变向槽(218)中,闭锁下变向弹子的一部分在锁头的钥匙孔(31)或内孔(32)到转子(77)的圆形槽之间。解锁时,钥匙上的匙杆(113)进入转子的钥匙孔(31),因转子的突起的凸盘(73)上是防技术开锁的控制凹槽(67),其凹槽的宽度或长度能在闭锁下,使转子小于360度角的空转动,钥匙带动转子空动一角度后,匙杆进入锁盖的遮挡区内,由外铣齿与所述变向弹子(215)的表面(216)接触,变向弹子移动,经与解锁边(217)滑动接触,使弯曲形的弹子(150)移动,弹子上凹槽(28)与锁头上的锁销(151)进入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与弹簧接触的锁销(151)移动与所述凹槽(28)接触,而与转子上控制凹槽(67)脱离接触,使转子得以转动,去带动锁舌移动,完成开锁或开门。闭锁时,钥匙与变向弹子脱离接触,弹簧(17)使弯曲形弹子复位移动,弹子上凹槽(28)与锁销错位,弹簧使锁销与控制凹槽接触实现闭锁;弹子上的解锁边(217)使变向弹子移动复位,到弹子的一端(219)与锁头即变向槽或弹子槽接触停止弹子移动,使解锁边(217)与变向弹子在邻位置,以便解锁时与变向弹子接触。
在图74至图81中,介绍的图45和图46一样,在锁上设变向弹子来解决图10等所述锁头上设弯曲形弹子或图9所述锁上弹子上不需设在锁头或转子的钥匙孔中,来优化钥匙结构或形状,并实现简单轻松安全开锁。图74、图77是图10的局部图,图79是图9的局部图;将弯曲形弹子上的凹槽边或弹子上突起的凸台与钥匙接触的解锁方法,变为弯曲形弹子上凹入的解锁边(306、308)与圆球形或圆形的变向弹子(311、312)、钥匙顺序接触的方法解锁。图75是图74闭锁下的p一p图,图76是图74在钥匙解锁下的p一p图,图78是图77在闭锁下的t一t图,图80是79闭锁下的V一V图,图81是图79在钥匙解锁下的V一V图。在图74至图78中:在锁头(1)上弯曲的弹子槽(154)中放置的弯曲形的弹子(150、148)的一端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弹子的另一端(307、305)与锁头接触,弹子上有凹槽(28)、锁头上的锁销槽(58)中有双向锁销(50),锁销槽与弹子槽相通,双向锁销与弹子相对设置,锁头上的变向弹子槽(310)与弹子槽(154)、锁头上的钥匙孔(31)相通,变向弹子槽中有变向弹子(311、312),变向弹子的直径大于钥匙孔的直径,或变向弹子在闭锁下有部份区域在钥匙孔中,所述弹子(150、148)上有与变向弹子接触的解锁边(308、306),解锁边是弹子上的斜坡面或凹入弹子的凹槽,解锁边与变向弹子移动方向或变向弹子槽(310)既不平行,又不垂直。。锁头上圆形或非圆形的钥匙孔(31)与锁头上拨轮(44)的非圆形孔(45,相通,拨轮上有带动锁舌移动的拨台(6)。闭锁下,弹子上凹槽(28)与变向锁销(50)在错位使弹子在闭锁状态,双向锁销的大端头(81)与拨轮上控制凹槽(67)接触,拨轮不能转动(见图74、图75)。钥匙解锁时,匙杆(20)进入钥匙孔(31),由匙杆上圆形的外铣齿(21)与圆球形变向弹子(311)接触,使变向弹子移动,由变向弹子的外表面与弯曲形的弹子上的解锁边(308)滑动接触,使弯曲的弹子(150)沿钥匙孔转动,使凹槽(28)与双向锁销(50)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见图76),再经钥匙带动拨轮转动使变向锁销移动,变向锁销与所述凹槽(28)接触,使变向锁销与控制凹槽脱离接触而与拨轮表面接触,拨轮得以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图77与图74不同的是:图74中变向弹子是用球形的弹珠,而图77中变向弹子是圆形的弹子,即用圆形的弹子取代图74的圆球形的弹子,由圆形的变向弹子的外圆与所述弯曲形的弹子上的解锁边(306、308)接触,并由圆形的变向弹子的一部分区域进入钥匙孔(31)(如图74)或进入转子(77)上的圆形凹槽(74)中与转子接触,转子上有突起的凸盘(73、68),在转子上有钥匙孔(见图78)。解锁用图69或图71的钥匙插入钥匙孔后,转动转子使钥匙上的外铣齿(108、170)与各圆片形的圆形变向弹子接触,使变向弹子移动,由圆形的表面与解锁边(306、308)接触而带动弯曲弹子移动,使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之后的解锁过程同前述,故略。在图79至图81中,锁头(1)上有放置变向弹子的变向弹子槽(310),变向弹子槽与锁头上钥匙孔(31)及放置弹子(315)的弹子槽相通,弹子上有解锁边(308)即斜边,解锁边是凹入弹子的斜边,解锁边与变向弹子相邻或相对设置,使解锁边在闭锁或解锁下能与变向弹子接触,弹子的一端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弹子的另一端(307)与弹子槽的端头即锁头接触,闭锁下,弹子的一端(307)与锁头接触,变向弹子与钥匙孔接触或在钥匙孔中,使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或浦助锁销在错位状态的闭锁下(见图79、80);钥匙解锁时,匙杆(20)上的外铣齿(圆形表面)与变向弹子(311)接触(见图81),使变向弹子横向移动,与非弯曲弹子(315)上的解锁边(308)触压接触,因解锁边与变向弹子移动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使弹子(315)的移动方向与变向弹子移动方向成垂直。用变向弹子就解决所述弹子(315)上不需由突起的凸台(125)进入钥匙孔与钥匙接触(见图9),并实现弹子在解锁下是沿平行于钥匙孔(31)的中心线移动。之后,图79的解锁过程见图9所述。
在图49至图51中,图49是图4的1一1位置解锁下图,图50、图51是图1的A一A位置或图4或图6解锁下图。在所述图中是用球形的弹珠(229)或圆锥部位(233)代替前述弹子上的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度相同的[形凹槽(130),来解决圆条形弹子上的凹槽较浅,锁的安全性差的问题。图49中是圆条弹子或外径是阶梯形弹子(236)的一端(35)在锁头上的钥匙孔(31)中与匙杆(20)上的外铣齿(21)接触,使弹子另一端与弹珠(229)、销子(228)、弹簧(7)、锁头(1)顺序接触中的弹珠与锁销槽(49)中的锁销或双向锁销(50)上的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下,弹簧或拨轮上的控制凹槽的凹槽边使锁销横向移动而使底边与弹珠(229)接触将弹珠移动,来增加双向锁销移动距离,解决已知圆条形弹子的凹槽(28、130)的加工难度大及凹槽浅、弹子强度低、锁的质量差的问题。图50、图51的弹子上与锁销(65)或双向锁销相对设置或接触的凹槽用弹子(236)上的圆锥(233)或销子上的圆锥(233)代替,即弹子(234、236)的一端(35)在锁头(1)的钥匙孔(31)中与钥匙匙杆(20)上的外铣齿(21)接触,一种是弹子(234)的另一端与锁销上的V形底边(232)、销子(231)上的圆锥端(233)接触,再由销子的另一端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见图5),另一种是弹子(236)上的圆锥(233)与锁销上V形底边(232)、销子(228)、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见图51);使弹子在解锁下,闭锁时,由圆锥端与弹子或销子的一端接触,圆锥端的长度等于或约大于锁销底边的厚度,V形底边上的一边垂直或平行于锁销或双向锁销
在图29、图30及图5中,图29包括29-1和W一W图,图29是圆条形弹子(18)或非圆条形弹子(146)及弯曲形弹子(150)上与锁销或双向锁锖的底边(51)接触的几种凹槽形状图。图30包括图30-1和1一1及M一M图,图5和图30是双向锁销(50)、非圆形锁销(151)及圆条形锁销(26)上与所述弹子(18、146、150)上的凹槽或所述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229)或圆锥(233)接触的底边形状或凹槽形状图。为简化图,将几种凹槽形状绘制在一个圆条形的弹子(18)或非圆条形弹子(146、150)上,即凹槽是围绕圆条弹子(18)外表面凹入的,或凹槽是从弹子上凹入的:即凹槽底小于凹槽口的弧形凹槽(28)或[形凹槽(130)、凹槽底小于凹槽口的V形凹槽(197)或防技V形凹槽(195),防技V形凹槽的一凹槽边垂直或平行于锁销或双向锁销。图30中30一1是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圆条形锁销(26)上与弹子在闭锁下接触的、围绕锁销外表面凹入的几种凹槽形状图,图5、图30是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非圆条形锁销(151)或双向锁销(50)或辅助锁销(128、122)上在解锁下与弹子上的凹槽接触的底边形状图。为简化绘制图,将几种不同凹槽和底边绘在同一锁销和双向锁销上:即有弧形凹槽(19)或V形凹槽(197)或[形凹槽(130)或一凹槽边垂直或平行于锁销的防技V形凹槽(195);或底边(51)的形状即有V形底边(93)或一凹槽边垂直或平行于锁销或双向锁销或辅助锁销的防技V形底边(92)或弧形底边(91)或[形底边(94)。所述曲线形的锁销或双向锁销或辅助锁销是一种圆形圈上的部分圆弧形状。在设有A、B钥匙锁上,一种锁销的底边(51)上设有与弹子数量相同的卡台(317、318),其中,至少一个卡台与所述一弹子的外表面接触,使锁销上凹入的凹槽保持与一弹子在相对位置,使A钥匙解锁时,弹子与卡台接触使锁销不能纵向移动来由A钥匙解锁。用B钥匙解锁时,各卡台与各弹子不接触,使锁销或辅助锁销纵向或横向移动来使一所述弹子与锁销或辅助锁销上凹槽不在对应位置而进入解锁状态,将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另一种是锁销上有与所述弹子(234)相同数量的孔,在孔中有代替弹子上凹槽的所述的弹珠(229)(见图49),使锁销和弹珠分别与弹子(234)和销子(228)接触,弹珠的外径等于或约大于锁销厚度,来将弹珠与锁销同步移动。
在图53、图5、图55、图56中;图53是一种掛锁或车锁图,是图1或图4或图6的局部图,在配套钥匙解锁下;图54是图53用非配套钥匙解锁,在闭锁下;图55是一种掛锁,是图1的局部图,在配套钥匙解锁下;图56是一种车锁,是图1的局部图,在闭锁下。在上述图中,锁梁(244)或锁套(249)插入锁头(1)的孔中,在锁梁或锁套上有凹槽(246、255),锁头的内孔中有拨轮(44),拨轮上有与锁销(26)或双向锁销接触所述的控制凹槽(5)和与锁头上钥匙孔(31)相通的非圆形的钥匙孔(45),及有与放置在锁头上锁定弹珠(247)接触的凹槽(248)或与锁梁或锁套接触的而突起的拨台(6),所述控制凹槽(5)的凹槽宽度有所述的控制凹槽(136)和所述的防技术开锁的控制凹槽(67)(见图65所述);由拨轮上与控制凹槽(5)相对一表面与锁头或弹簧(245)、锁头顺序接触。由所述锁销(26)或双向锁销(50)上的小端头(52)与弹簧(25)、锁头顺序接触,锁销或双向锁销与锁头上若干个所述设有凹槽的弹子在相对设置,放置锁销的销槽或放置双向锁销的双向锁销槽与放置弹子的弹子槽相通,弹子一端在锁头的圆形或非圆形的钥匙孔(31)中,弹子的另一端与弹簧(17)或与弹珠(229)、销子(228)、弹簧(17),及锁头顺序接触。闭锁时,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81)或锁销一端头与所述控制凹槽(5)接触,使与锁头接触的拨轮(44)不能转动或能小于360角度转动,但拨轮上拨台与锁梁或锁套上凹槽保持接触,或拨轮的非凹槽的外表面与定位弹珠(247)、锁梁或锁套上凹槽保持顺序接触,或拨轮上的拨台或凹槽与锁梁或锁套上的凹槽在同一平面上,来使锁在闭锁下。配套钥匙解锁下,由匙杆(20)上的外铣齿与所述弹子(18)等接触解锁,然后,经匙杆一端非圆形端头将拨轮带转动,因各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各弹子上的凹槽在同一直线,使锁销或双向锁销与拨轮上控制凹槽的凹槽边压力接触,与拨轮接触的锁头或弹簧(245)使锁销或双向锁销移动,使拨轮转动,拨台与锁梁或锁套上凹槽(255)脱离接触,或拨轮上凹槽(248)与锁头上定向弹珠(247)接触,定位弹珠与锁梁或锁套上凹槽脱离接触,使锁梁或锁套得以移动,完成开锁(详见前述),闭锁方法也见前述。当非配套钥匙解锁时,拨轮不能转功或可转动一角度但锁仍在闭锁下,或拨轮使弹簧(245)压缩,使拨轮在纵向移动后转动,即由拨轮表面与锁销或双向锁销接触,拨轮纵向移动,使拨轮上的拨台(6)或凹槽(248)与锁梁或锁套上凹槽(246、255)或锁头上定位弹珠(247)不在同一平面上,使定向弹珠与锁梁或锁套的凹槽(246)接触而不能进入拨轮上的凹槽(248),此时,拨轮可随钥匙空转动来防技术和破坏开锁,并保持闭锁状态。
在图58至图62中,图58是图1或图3或图6或图9或图74或图79的局部图,是本发明的一特征:即显示所述拨轮(44)在闭锁下不能转动,与钥匙接触的转子可空转动,在配套钥匙解锁下,由与拨轮接触的转子(278)带动拨轮转动解锁,在非配钥匙解锁下只能使转子空转动来仿技术和破坏开锁。图58在闭锁下,图59是图58的X一X图,图60是图62在解锁下的W一w图,图61是图58在配套钥匙解锁下,图62是图58非配套钥起解锁图;在上述图中,锁头(1)上的2号钥匙孔或放置转子的内孔中有可转动的2号转子(279),该转子上非圆形孔与锁头上的2号钥匙口(48)相通,该转子上非圆形端头(46)与2号拨轮(47)上的非圆形孔接触,该拨轮上有突起的、带动锁舌移动的拨台(4)。锁头上的1号钥匙口(27)与锁头上的钥匙孔(31)、转子(278)上的非圆形孔(45)顺序相通,该转子外套有可转动的拨轮(44),在该转子和拨轮上有凹入的控制凹槽或具有防技术开锁的控制凹槽(5、281),拨轮上突起有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锁体上传动件接触的拨台(6),该转子(278)与弹簧(245)、2号转子(47)或锁头顺序接触,拨轮(44)的一表面与锁头或2号拨轮接触,使转子及拨轮的另一表面或所述的控制凹槽(5、281)与锁头上可移动的锁销或双向锁销(50)的一端或大端头或弹珠(220、230)在相对位置或接触状态;所述拨轮(44)上凹入拨轮的连接凹槽(284),转子(278)上有突起的连接凸台(285),连接凹槽的凹槽宽度大于连接凸台的宽度,以确保非配套钥匙解锁时,连接凸台与连接凹槽可轻松脱离接触。闭锁下,由锁销(26、151)的一端或双向锁销(50)的大端头(81)同时与拨轮和转子上的控制凹槽(5、281)接触,或由与锁销或双向锁销接触的两个弹珠(220、230)分别与拨轮上控制凹槽(5)和转子上控制凹槽(281)接触,转子上连接凸台(285)与拨轮上连接凹槽(284)接触(见图59),使转子和拨轮不转动(见图58、图59)。当非配套钥匙解锁时,钥匙上匙杆(20)与转子(278)上非圆形孔接触,经钥匙手把(106)带动转子转动,因非配套钥匙不能将锁上弹子(18、63、62、128)进入解锁状态,使所述锁在闭锁下,锁上的锁销或双向锁销或与锁销或双向锁销接触的弹珠(220、230)与拨轮和转子上控制凹槽(5、281)接触,因锁销或双向锁销不能移动,使拨轮不转动,因转子与弹簧(245)接触,使转子可随钥匙转动而将弹簧(245)压缩,又因连接凹槽(284)的凹槽宽度大于连接凸台(285)的宽度,控制凹槽(281)的凹槽宽度大于弹珠或锁销或双向锁销的外径或厚度,因此,可确保转子转动一个角度后,由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或弹珠与转子上控制凹槽(281)脱离接触,而与转子表面接触,使转子轴向移动而将连接凸台与连接凹槽脱离接触(见图60、图62),使转子空转动,但拨轮不会转动,实现了无锁芯的锁在闭锁下可空转动来防非配套钥匙、工具及破坏开锁。当配套钥匙解锁时,钥匙匙杆(20)进入锁头钥匙孔(31),匙杆上外铣齿,与锁头上的所述弹子接触,或与所述弹子接触的变向弹子接触,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所述弹子上凹槽与锁销或双向锁销上的底边进入相对位置,使锁销或双向锁销可移动,在钥匙手把(106)带动转子转动时,因弹簧(245)的弹力大于弹簧(25)的弹力,弹簧(245)的弹力使弹珠(230、220)或/和锁销或双向锁销移动而将与锁销或双向锁销接触的弹簧(25)压缩,即由转子上控制凹槽(281)的凹槽边使锁销一端或双向锁销的大端头(81)进入与转子的表面接触,(见图61)因转子上连接凸台(285)与拨轮上连接凹槽(284)处于接触的连接状态,使拨轮(44)与转子(278)连接一起(见图59),在转子继续转动,拨轮也同步转动,由拨台(6)去带动锁舌移动,或由泼轮上凹槽使定位弹珠与锁梁或锁套脱离接触,来实现门锁或睑掛锁或车锁或保险柜的开锁或开门。闭锁时,钥匙将转子和拨轮上的控制凹槽(5、281)与锁销一端头或双向锁绡的大端头或弹珠(220、230)在相对位置时,由弹簧(25)使锁销或双向锁销或弹珠与控制凹槽接触,钥匙从锁上取出后,与各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使所述弹子进入闭锁状态,使锁销或双向锁销不能移动而阻止拨轮转动,完成闭锁。采用弹珠(220、230)与拨轮接触使拨轮转动轻巧,弹珠设在锁销槽中,由弹珠的一部分与控制凹槽接触。
在图52是一种拨轮(44)上设有三个控制凹槽(238、237、239),每个控制凹槽不在同一半径(242、241、243)上,三个控制凹槽之间的角度相同,拨轮上与钥匙接触的非圆形孔(45)。即将拨轮上的一个控制凹槽(5)变为三个控制凹槽,相应的将锁销或双向锁销与设有三个凸台的圆形盘连接或接触,并使所述三个凸台与所述的三个控制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在闭锁下相接触,通过这种设置来使拨轮在闭锁下空转动或在解锁下转动轻巧。
图57是闭锁下,由锁销或双向锁销控制或实现所述锁的开锁或闭锁或开门或闭门,与前述由拨轮或转子控制和实现开锁或闭锁的方法不同。在图57中,所述锁上的锁销或双向锁销(50)与具有放大锁舌移动距离的扛杆(257)一端连接或接触连接,扛杆上支点(258)与锁头(1)或门(264)接触连接,扛杆的另一端即力点(271)与锁舌(268)上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滑槽(267)接触扛杆力点(271)到支点(258)长度大于支点到扛杆的另一端(260)的长度,扛杆(257)与连接杆(274)上圆片(256、261)接触,圆片再与弹簧(272、262)、连接杆上凸台(273、263)顺序接触,连接杆的一端与门上执手(277)接触连接,锁头(1)上两个钥匙口(21、48)分别与门的两面上的钥匙口相通,锁舌的一端进入门框(269)的孔(270)中。由前实施例可知,在钥匙解锁后,使锁销或双向锁销(50)可移动,经执手(277)移动,使连接杆移动,因弹簧(262、272)的弹力足以使扛杆带动锁舌移动而将与锁舌接触的弹簧(265)压缩,使锁舌移动而与门框脱离接触,完成开门。闭门时,取下开锁钥匙,弹簧(265)使锁舌移动与门框接触来将门和门框连接。设弹簧(262、272)是防止未解锁下,经执手强行用力开门损坏扛杆,由所述弹簧压缩移动来释放破坏力。也可以不用该弹簧而由扛杆与连接杆直接接触或连接;也可用弯曲的扛杆来适应锁舌移动方向。由锁销或双向锁销控制掛锁或车锁的方式有:一种是由锁销(26、151、65)的一端或双向锁销(50)的大端头(81)在闭锁下与锁梁(235)或锁套(249)上的凹槽(255)接触,解锁下脱离接触,使锁梁或锁套可移动或转动完成开锁;另一种是锁销或双向锁销的一端或小端头(52)与锁梁或锁套的一端连接,使闭锁下不能移动,解锁下与锁梁或锁套一起移动完成开锁;还有一种是构成双向锁销槽(58)上的锁定边(54)的解锁板(56)(见图3至图5)与锁梁或锁套的一端连接,闭锁下由锁定边(54)与双向锁销(50)上解锁边(57)接触,锁梁或锁套不能移动。钥匙解锁下,双向锁销上底边(51)进入各所述弹子上凹槽中,使双向锁销移动,锁定边与解锁边脱离接触,使解锁板(56)与锁梁(235)或锁套(249)一起移动,完成解锁。
通过上述方案完成本发明目的。
Claims (10)
1.一种无锁芯好锁,在所述锁头上有与钥匙接触的圆条形或非圆条形的弹子,所述弹子在锁头的弹子孔或弹子槽中,弹子的一端或弹子上突起的凸台或凹入的凹槽与钥匙接触,由所述弹子另一端或弹子上突起卡台与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销子、锁头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代替弹子上凹槽的销子上圆锥端头、销子的另一端、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锁销的孔中的弹珠、锁头上的销子、弹簧、锁头顺序接触;锁头上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锁销槽中有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锁销,锁销槽与弹子孔或弹子槽相通,由圆条形锁销上的凹槽,在闭锁下与所述弹子外表面接触,在解解锁下与所述弹子外表面脱离接触,或由非圆条形的锁销上的底边,在闭锁下与所述弹子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在解锁下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或代替弹子上凹槽的所述弹珠或圆锥端头接触;
其特征是:
与钥匙接触的所述弹子(16、18、61、62、63、146、148、150、123、131、205、226、234、315)或/和变向弹子(210、212、215、311、312、313、314)设在锁头(1)上,由所弹子上或变向弹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在锁头(1)的表面或钥匙孔(31)或内孔(32)中,在钥匙解锁下可使所述弹子沿所述钥匙孔或内孔的垂直或平行的方向或平面移动,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由所述锁销(26、65、151)或设置的双向锁销(50),或由设置的拨轮(44、47)或/和设置的转子(77),去控制或实现锁的开锁或开门或闭锁或闭门;在设置有两把以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的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变匙卡(42、78、159);
所述弹子中有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的防技弹子(148),所述防技弹子上的一端头(156)与所述钥匙孔或内孔接触,使防技弹子在闭锁下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变向弹子设在锁头的变向弹子槽(310)中,与所述弹子上解锁边(306、308)或一端头(183)接触或在相对位置,通过变向弹子与钥匙接触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所述拨轮(44、47)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能小于360度角转动或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所述拨轮上设有控制开锁的、在拨轮上突起的拨台(5、6)或凹入拨轮的凹槽(248),所述拨轮设置有与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在闭锁下接触的控制凹槽(3、5、67、136),设置有与钥匙或转子或定位拨轮的套管(289)相接触的孔(84)或非圆形的钥匙孔(45、46),所述的套管或钥匙孔与锁头上圆形或非圆形的钥匙孔(31)相通;
所述转子(77)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能小于360度角转动或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所述转子设置在锁头的内孔(32)或钥匙孔(31)或所述拨轮上的孔(84)中,在所述转子上设有所述拨轮或设置与锁销或双向锁销在闭锁下接触的、凹入转子的控制凹槽(67、136);
所述变匙卡(42、78、159)在未启用第二把钥匙即B钥匙(110)解锁,即由第一把钥匙即A钥匙(113)解锁或在闭锁下,与变匙卡接触的弹子(8、61、146)处于解锁状态,变匙卡处于工作状态使A钥匙得以解锁;在启用B钥匙解锁后,使变匙卡移动而与弹子脱离接触,使变匙卡从工作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而由B钥匙取代变匙卡与所述弹子(8、61、146)接触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拨轮(44、47)是圆形盘,在圆形盘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非圆形钥匙孔(45、46)或与定位拨轮在锁头的套管(289)上的非圆形孔(45),与锁头上的钥匙孔(31)相通;在拨轮的一端面上有凹入拨轮的控制凹槽(3、5、67、136),闭锁下控制凹槽与所述锁销一端(24)或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接触,使拨轮的另一端面,与锁头(1)接触或另一拨轮、锁头顺序接触,来使拨轮在闭锁下不能转动或可小于360度角转动,或与弹簧(245)、锁头顺序接触,或与弹珠或圆片、弹簧(245)、另一拨轮或锁头顺序接触,来使拨轮在闭锁下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在拨轮上有带动锁舌移动而在拨轮上突起的拨台(4、6)或容纳控制锁梁(253)或锁套(249)的定位弹珠(247)的凹槽(248),在闭锁下所述不能转动或可小于360度角转动的拨轮上所述的拨台或凹槽,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锁体上传动件或所述控制锁梁或锁套移动的所述定位弹珠在同一平面上,在闭锁下由非配套钥匙带动所述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的拨轮上所述的拨台或凹槽,进入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锁体上传动件或所述控制锁梁或锁套移动的所述定位弹珠不在同一平面上,来实现闭锁下拨轮空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转子(77)在锁头(1)的内孔(32)中;由圆柱形的所述转子一端与锁头连接,使转子与所述内孔间是圆形槽,在圆形槽中是放置所述弹子或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所述圆形槽与锁头或锁盖(69)上钥匙口(27)相通;或由设有圆形凹槽(74)的圆形柱的所述转子(77)与所述内孔接触,所述弹子或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设在所述的圆形凹槽(74)中,所述圆形凹槽是沿转子的外表面凹入的凹槽,而由圆形凹槽两端构成圆盘(68、73)与所述内孔(32)接触,所述圆形凹槽与转子上凹入的钥匙孔(31)相通,所述钥匙孔与锁头或锁盖(69)上钥匙口(27)相通;在转子上有所述的控制凹槽(67、136)或拨轮(44),所述控制凹槽从转子外表面凹入,由所述控制凹槽与所述锁销的一端或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81)在闭锁下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转子(77)和拨轮(44、47),所述转子与锁头的内孔(32)或拨轮上圆孔(84)接触,在闭锁下所述转子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来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所述转子和拨轮的接触方式或在锁上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转子与拨轮上圆形孔(84)接触,转子上非圆形钥匙孔(45)与锁头上所述钥匙孔(31)、所述钥匙口(27)顺序相通,由转子与弹簧(245)、另一拨轮(47)或锁头接触,所述拨轮(44)的一端面与另一拔轮(47)或锁头接触,由拨轮上所述控制凹槽(5)和转子上所述控制凹槽(281)在闭锁下,与锁头上所述锁销一端头(24)或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接触,或与设在锁头上弹珠(220、230)、所述锁销一端头(24)或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顺序接触,拨轮上凹入的连接凹槽(284)与转子上突起的连接凸台(285)接触,在非配套钥匙解锁时所述转子可空转动,但拨轮不能转动,使锁在闭锁下;钥匙解锁时,所述控制凹槽与锁销或双向锁销脱离接触,所述连接凸台与连接凹槽接触,而由转子带动拨轮转动完成解锁;或②所述转子在锁头上内孔(32)中,转子上触杆(161)一端头与所述内孔或钥匙接触,触杆另一端与弹簧(162)、转子上连接杆(165)、销子(143)、所述锁销(151)顺序接触,所述拨轮(44)上连接或接触的套管(163)进入所述内孔(32)中与转子相邻设置,套管上有所述的控制凹槽(141)和中心孔(164),闭锁下,由连接杆(165)的另一端(167)在所述中心孔(164),所述控制凹槽(141)与所述锁销(151)上突起端头(142)接触,使拨轮不会转动锁在闭锁下,但转子可随非配套钥匙空转动来阻止技术和破坏开锁,在钥匙解锁下,所述锁销与所述控制凹槽脱离接触,由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控制凹槽接触,使转子与拨轮连接而由转子带动拨轮转动开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锁盖(69)设在固定锁头的门上或所述锁头(1)上,所述锁盖上有中心孔(90、293),在中心孔上凹入有所述的钥匙口((27),钥匙口与所述钥匙孔(31)相通,所述中心孔的孔径或半径小于所述转子(77)上所述圆形凹槽(74)的外径或半径,使所述弹子或变向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被锁盖遮挡而隐藏于所述的圆形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双向锁销(50)放置在锁头上双向锁销槽(58)中,双向锁销上有与所述弹子或代表弹子上凹槽的弹珠或圆锥端头接触的底边(51),所述底边形状有V形底边(93)或圆弧形底边(91)或[形底边(94)或一底边垂直或平行于双向锁销的防技V形底边(92);所述双向锁销上与所述底边(51)相对的一边是解锁边(57),所述解锁边与所述底边不平行而成双向锁销上的斜边(57),双向锁销的一端头(52)为小端头,双向锁销的另一端(81)为大端头,所述大端头的宽度或外径大于小端头的宽度或外径;所述双向锁销槽(58)是将所述锁销槽(169)的一槽边改为斜边而成为所述双向锁销槽上的斜边即锁定边(54),使双向锁销槽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由双向锁销上小端头(52)与弹簧(25)、锁头顺序接触,使双向锁销上大端头(81)在闭锁下与所述转子或拨轮或锁梁或锁套上所述控制凹槽(5、67、136)或凹槽(246、255)接触,由双向锁销上所述底边(51)所在位置与弹珠(55)、弹簧(40)、锁头顺序接触,使所述解锁边(57)与所述锁定边(54)接触,所述底边(51)与所述弹子的外表面接触或相对位置,使锁在闭锁下;钥匙解锁下,所述大端头(81)与所述控制凹槽或凹槽脱离接触,所述底边与弹子上凹槽或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229)或圆锥端头(233)接触,使双向锁销在横向和纵向配合移动下完成开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与钥匙接触的变向弹子(210、215、311、312、313、314)或所述弹子(8、16、18、63、62、61、123、131、146、148、150、196、205、226、234)在所述锁头上设置方式有以下情况,①所述非弯曲形弹子(18、63、123、234、233)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35、109)在所述的钥匙孔(31)或圆形凹槽(74)中;或②所述弯曲形弹子(150、196)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155、109)在所述钥匙孔(31)或圆形凹槽(74)中;或③所述非弯曲弹子(205)上突起的凸台(202)在所述钥匙孔(31)中;或④所述弯曲形弹子(149、146)上凹入的凹槽(182、183、189)设在所述钥匙孔或所述内孔(32)凹入的凹槽(188)中与钥匙接触;或⑤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设在锁头表面与所述钥匙或可穿戴式的圆形钥匙接触;或⑥所述弹子(123、131)上突起的凸台(125)在所述的钥匙孔(31)或所述圆形凹槽(74)中与钥匙接触;或⑦所述变向弹子(210、215、311、312、313、314)上与钥匙接触的部分区域在所述钥匙孔(31)或所述圆形槽(74)或锁头的表面,由所述变向弹子,与弯曲形弹子(150、148)或非弯曲形弹子(315)上的所述解锁边(306、308)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与所述弯曲形弹子(146)的一端头(183)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所述弯曲形弹子(146、148、150)的另一端与弹簧(17)、锁头顺序接触,或与代替弹子上凹槽的弹珠或圆锥端头、销子、弹簧、锁头顺序接触;所述变向弹子的形状有圆球形的弹珠(215、311、312)的变向弹子或圆盘形变向弹子(313、314)或非圆形的变向弹子(210);或⑧所述弹子(148)的一端头(156),横穿钥匙孔后与所述钥匙孔接触,或横穿所述圆形凹槽后与所述转子(77)接触,使弹子上所述凹槽(149)或代替所述弹子上凹槽的所述弹珠(229)或所述圆锥端头(232)与所述锁绡或双向锁销接触或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来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锁销(26、151)或双向锁销(50)控制或实现所述锁开锁或闭锁的方式有以下情况,①设在门上锁,由锁销或双向锁销与扛杆(257)一端(260)连接或接触,扛杆上支点(258)与锁头或门连接或接触,扛杆的另一端即力点(271)与锁舌(268)上滑槽(267)接触,所述力点到支点的长度大于支点到扛杆一端(260)的长度,所述扛杆与门上连接杆(274)上突起圆盘(256、261)接触,所述圆盘与弹簧(262、272)、连接杆上凸台(263、273)顺序接触,连接杆与门上执手(277)连接或接触,在钥匙解锁下,经执手带动锁舌移动,使锁舌与门框(269)脱离接触,当非配套钥匙解锁时,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不能移动,扛杆也不能移动,经所述弹簧(262、272)压缩移动来阻止开锁,所述扛杆有弯曲形或非弯曲形,弯曲形扛杆可满足锁舌不同的移动方向;或②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的大端头(81)在闭锁下与所述掛锁上锁梁(253)或车锁上锁套(249)上的凹槽(255)接触,解锁下脱离接触;或③所述锁销或双向锁销与所述锁梁(253)或锁套(249)连接,解锁下一起移动完成开锁;或④所述放置双向锁销的双向锁销槽(58)上构成所述锁定边(54)的解锁板(56)与所述锁梁(253)或锁套(249)连接,所述解锁板在解锁下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变匙卡(78、42、159)的结构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方式有以下情况,①所述变匙卡设置在与放置弹子(8、146)的弹子槽上或所述转子(77)上或所述拨轮(44)上或锁头上的所述钥匙孔(31)中,变匙卡与弹簧(79、179)、锁头或转子或拨轮或钥匙孔顺序接触,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或A钥匙解锁下,变匙卡与所述弹子(8、16、61、146)接触,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卡与所述弹子脱离接触,由变匙卡上的孔或凸台与限位杆(43)或定位杆(88)接触,使变匙卡从与弹子接触的工作状态到不可逆转的休眠状态而远离所述弹子,将所述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与所述弹子接触解锁:或②所述变匙卡是一种圆环形的变匙卡,由所述圆环形变匙卡上的孔与所述转子(77)或拨轮(44)上的轴或套管(289)接触,或由圆形变匙卡设置在锁头上的所述钥匙孔(31)中,该变匙卡与弹簧、转子或拨轮或钥匙孔上凸台顺序接触,由所述变匙卡的圆形表面与所述弹子接触,使该弹子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或A钥匙解锁下,处于解锁状态,即圆形表面解决了钥匙转动或钥匙带动转子或拨轮转动时,该弹子都处于与所述圆形表面接触的解锁状态,需终止A钥匙解锁功能时,用B钥匙解锁,使所述变匙卡移动,由变匙卡上的孔或凸盘与转子或拨轮或锁头上的限位杆(88)、弹簧(89)顺序接触,使变匙卡从与弹子接触的工作状态到不可逆转的与所述弹子不能接触的休眠状态,而由B钥匙取代变匙卡与所述弹子接触,使该弹子在解锁状态,实现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无锁芯的好锁,其特征是:所述与所述弹子、变向弹子接触的钥匙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钥匙上与所述弹子、变向弹子接触的是外铣齿(21),该所述外铣齿是在圆条形的匙杆(20)上由不完全相同直径的数个圆形表面(22、23)自然连接构成,通过圆形表面构成的外铣齿有利于所述钥匙带动转子或拨轮转动的解锁过程,使与圆形表面接触的所述弹子始终保持解锁状态,使无锁芯的锁成为现实,在匙杆(20)一端是有利于接触弹子移动或接触的斜坡面(30),匙杆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106)连接;或②所述钥匙上与所述弹子、变向弹子接触的是在匙杆(20)上突起的外铣齿(108),该外铣齿是由匙杆上突起的数个高度不完全相同的曲形面或圆弧形面(108)自然连接构成,所述匙杆一端的外铣齿上斜坡面是有利于所接触弹子移动或接触,匙杆(20)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106)连接构成非弯曲钥匙,或与钥匙手把(106)上连接的连接杆(300)一端头(301)并联或错位连接的弯曲钥匙,所述连接杆与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直线上,或与钥匙手把(106)上的弯曲连接杆(107)一端(303)连接,使弯曲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304)与匙杆(20)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弯曲钥匙;或③所述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113)与B钥匙(110)的区别在于,A钥匙上的外铣齿的长度或外铣齿的局部位置上宽度比B钥匙上外铣齿的长度或外铣齿的局部位置上的宽度短或窄,使A钥匙解锁时不能与所述弹子中至少一个弹子接触,而由所述变匙卡接触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所述B钥匙能与所述弹子接触并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87752.0A CN104775678B (zh) | 2015-02-13 | 2015-02-13 | 一种无锁芯的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87752.0A CN104775678B (zh) | 2015-02-13 | 2015-02-13 | 一种无锁芯的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75678A true CN104775678A (zh) | 2015-07-15 |
CN104775678B CN104775678B (zh) | 2017-05-17 |
Family
ID=53617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8775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75678B (zh) | 2015-02-13 | 2015-02-13 | 一种无锁芯的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7567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23726A (zh) * | 2016-08-15 | 2016-12-14 | 余义伦 | 一种安全锁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6864Y (zh) * | 1992-07-27 | 1993-02-10 | 罗森霖 | 防探测锁具 |
CN1072235A (zh) * | 1992-10-05 | 1993-05-19 | 杨海奇 | 无钥匙孔弹子锁锁芯 |
US20040060333A1 (en) * | 2002-09-26 | 2004-04-01 | Steven Armstrong | Rekeyable loc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2015
- 2015-02-13 CN CN201510087752.0A patent/CN1047756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6864Y (zh) * | 1992-07-27 | 1993-02-10 | 罗森霖 | 防探测锁具 |
CN1072235A (zh) * | 1992-10-05 | 1993-05-19 | 杨海奇 | 无钥匙孔弹子锁锁芯 |
US20040060333A1 (en) * | 2002-09-26 | 2004-04-01 | Steven Armstrong | Rekeyable loc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23726A (zh) * | 2016-08-15 | 2016-12-14 | 余义伦 | 一种安全锁 |
CN106223726B (zh) * | 2016-08-15 | 2019-01-22 | 余义伦 | 一种安全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75678B (zh)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50225Y (zh) | 一种防开防撬锁头 | |
CN102071836A (zh) | 锁头及相关联的钥匙 | |
CN202324849U (zh) | 弹子锁具 | |
CN101012713A (zh) | 防盗锁及其钥匙 | |
CN106223726B (zh) | 一种安全锁 | |
CN1844625B (zh) | 一种防破坏和技术开启锁头 | |
CN104775678A (zh) | 一种无锁芯的好锁 | |
CN102979372B (zh) | 一种锁头及钥匙 | |
CN102677995B (zh) | 一种高安全锁及钥匙 | |
CN201236540Y (zh) | 一种靠钥匙和弹子长度实现精细控制的多保险锁 | |
CN201539134U (zh) | 防盗锁芯及钥匙 | |
CN201059099Y (zh) | 空转防盗锁头 | |
CN201165786Y (zh) | 一种锁芯可空转的锁头 | |
CN105927040A (zh) | 一种完美锁 | |
CN102635324B (zh) | 密匙孔控空转防盗锁及钥匙 | |
CN105604395B (zh) | 一种防盗锁芯及与其配合的钥匙 | |
CN104088529A (zh) | 一种给力锁 | |
CN104153649A (zh) | 一种好锁 | |
CN201137345Y (zh) | 一种具有空转锁芯结构的锁 | |
CN201050223Y (zh) | 防盗锁头 | |
CN201358627Y (zh) | 一种记数锁具 | |
CN203531543U (zh) | 无弹簧弹子的安全锁芯 | |
CN101122190B (zh) | 一种具有空转锁芯结构的锁 | |
CN110616960B (zh) | 一种新锁 | |
CN2318344Y (zh) | 永磁保安防盗锁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