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8943A -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 Google Patents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8943A
CN104758943A CN201510100779.9A CN201510100779A CN104758943A CN 104758943 A CN104758943 A CN 104758943A CN 201510100779 A CN201510100779 A CN 201510100779A CN 104758943 A CN104758943 A CN 104758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plaster
parts
black
rhinitis
pl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07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8943B (zh
Inventor
张义生
林修森
李�杰
李国云
陈祖华
石新华
袁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101007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8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8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8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通过向黑膏药基质中添加白蜡,从而达到了去火毒的作用,能有效降低黑膏药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反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它由白芷、苍耳子、皂角、檀香和所述的黑膏药基质组成,该黑膏药能治疗各种鼻炎,包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等,总有效率达96.8%以上。

Description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黑膏药基质和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背景技术
黑膏药是中药传统的剂型之一,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在黑膏药制备过程中常会产生“燥性”物质俗称火毒,会对皮肤局部产生刺激性,轻者出现红斑、瘙痒,重者出现发泡、溃疡,故在黑膏药制备过程中需要去火毒。常用于去火毒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浸水法、喷水法、炸水法与水浸法相结合等。但是,用浸水法对黑膏药处理后,膏药会全部沉入容器底部且变硬,再取出膏药揉捏变得非常困难,难以达到好的去“火毒”的效果;用喷水法去“火毒”过程中,将冷水倒入高温油锅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严重影响生产周围空气环境,且溅出的水花非常容易烫伤皮肤,不适用于大生产;采用炸水法与水浸法相结合,虽然去火毒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增加了更多的工艺步骤,过程比较复杂。所以,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方便、有效的黑膏药去火毒制备方法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通过向黑膏药基质中加入白蜡,达到去火毒的效果,并代替传统的去火毒方法。
本发明人在黑膏药实际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对黑膏药制备基质的考察,探索出了一种向黑膏药基质中加入白蜡快速去除火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膏药基质,它由以下成分组成:麻油80~150份,红丹32~60份,白蜡16~30份。
优选地,所述黑膏药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麻油120份,红丹45份,白蜡20份。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它由白芷、苍耳子、皂角、檀香和上述基质组成,所述白芷、苍耳子、皂角、檀香的重量分别为白芷20~30份,苍耳子40~60份,皂角40~60份,檀香30~40份。
优选地,白芷25份,苍耳子50份,皂角50份,檀香36份。
本发明再进一步提供一种制备所述黑膏药的方法,其步骤如下:将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一直到滴水成珠状态,此时油温约275~285℃,油面冒青烟,继续加热待油面温度上升至285~295℃,油面由青烟转为青灰色烟,此时为下丹最好时机;将炒好的红丹下入油锅中用桑枝沿一个方向迅速搅拌,直至红丹搅拌均匀,油面略有红色带状物,上述离火下丹环节要在温度下降到300℃之前操作完,否则黑膏药将会制作失败;离火下丹步骤完成后,桑枝不断进行搅拌,紧接着下入白蜡,加入白蜡后锅内温度会骤降20℃左右,待温度降到260~280℃时,将热锅中的物料趁热倒入备用的冷锅中,使其快速冷却;当物料冷却至250~260℃时,缓缓加入粉碎为80~100目的白芷、苍耳子、皂角和檀香药粉,加入药粉后锅内会有气泡产生,此时搅拌要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而绵长,直至制得的黑膏药完全均匀、乌黑发亮,将制好的黑膏药分摊于裱背材料上,即得。
下丹后红丹与炼油发生皂化反应,此时会放出大量热量,锅时中温度会瞬时上升10-15℃达300-305℃,如果下丹时间过早,皂化反应时间会变短,红丹反应不完全,最终制得的成品黑膏药过嫩,使用后不易脱落且皮肤刺激性较强;如果下丹时间较晚,油温过高,皂化时间过长,最终制得的黑膏药较老,甚至会开裂,贴于皮肤上极容易脱落,而且当下入红丹后皂化反应过程中油温达到310℃时,锅中麻油会瞬时燃烧,十分不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向黑膏药基质中添加白蜡,从而达到去火毒的作用,能有效降低黑膏药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反应,且效果优于传统去火毒方法。
2)与传统黑膏药去火毒方法相比,本发明的黑膏药基质制备工艺简单,节约了能源和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发明所提供的鼻炎黑膏药能治疗各种鼻炎,包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等,总有效率达96.8%以上,且疗效优于其它贴膏(如橡胶膏、巴布膏)。
4)本发明所提供的鼻炎黑膏药使用方法简单,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过敏性,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由以下成分组成:
制备方法是:将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一直到滴水成珠状态,此时油温约280℃,油面冒青烟,继续加热待油面温度上升至290℃,油面由青烟转为青灰色烟,此时为下丹最好时机。将炒好的红丹下入油锅中用桑枝沿一个方向迅速搅拌,直至红丹搅拌均匀,油面略有红色带状物,上述离火下丹环节要在温度下降到300℃之前操作完,否则黑膏药将会制作失败。离火下丹步骤完成后,桑枝不断进行搅拌,紧接着下入白蜡,加入白蜡后锅内温度会骤降20℃左右,待温度降到270℃左右时,将热锅中的物料趁热倒入备用的冷锅中,使其快速冷却。当物料冷却至255℃时,缓缓加入粉碎为80~100目的白芷、苍耳子、皂角和檀香的混合药粉,加入药粉后锅内会有气泡产生,此时搅拌要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而绵长,直至制得的黑膏药完全均匀、乌黑发亮,将制好的黑膏药分摊于裱背材料上,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由以下成分组成:
制备方法是:将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一直到滴水成珠状态,此时油温约285℃,油面冒青烟,继续加热待油面温度上升至295℃,油面由青烟转为青灰色烟,此时为下丹最好时机。将炒好的红丹下入油锅中用桑枝沿一个方向迅速搅拌,直至红丹搅拌均匀,油面略有红色带状物,上述离火下丹环节要在温度下降到300℃之前操作完,否则黑膏药将会制作失败。离火下丹步骤完成后,桑枝不断进行搅拌,紧接着下入白蜡,加入白蜡后锅内温度会骤降20℃左右,待温度降到280℃时,将热锅中的物料趁热倒入备用的冷锅中,使其快速冷却。当物料冷却至260℃时,缓缓加入粉碎为80~100目的白芷、苍耳子、皂角和檀香的混合药粉,加入药粉后锅内会有气泡产生,此时搅拌要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而绵长,直至制得的黑膏药完全均匀、乌黑发亮,将制好的黑膏药分摊于裱背材料上,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由以下成分组成:
制备方法是:将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一直到滴水成珠状态,此时油温约275℃,油面冒青烟,继续加热待油面温度上升至285℃,油面由青烟转为青灰色烟,此时为下丹最好时机。将炒好的红丹下入油锅中用桑枝沿一个方向迅速搅拌,直至红丹搅拌均匀,油面略有红色带状物,上述离火下丹环节要在温度下降到300℃之前操作完,否则黑膏药将会制作失败。离火下丹步骤完成后,桑枝不断进行搅拌,紧接着下入白蜡,加入白蜡后锅内温度会骤降20℃左右,待温度降到260℃时,将热锅中的物料趁热倒入备用的冷锅中,使其快速冷却。当物料冷却至250℃时,缓缓加入粉碎为80~100目的白芷、苍耳子、皂角和檀香的混合药粉,加入药粉后锅内会有气泡产生,此时搅拌要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而绵长,直至制得的黑膏药完全均匀、乌黑发亮,将制好的黑膏药分摊于裱背材料上,即得。
实施例4考察在基质中加入白蜡后的去火毒效果
1材料
1.1试药
实施例1中的黑膏药、空白敷贴、2,4-二硝基氯苯、无水乙醇、丙酮。
1.2动物
新西兰家兔10只,白豚鼠50只,均由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1.3器材
剃刀1把、消毒滤纸、消毒纱布、无刺激性胶布、70%酒精、生理盐水。
2方法
2.1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新西兰家兔6只,给药前24h对其背部脊柱两侧脱毛,去毛范围左、右各7.5cm×10cm,去毛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0%。采用家兔皮肤自体对照方式,每只家兔左上脊柱区作为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区,右上脊柱区作为完整皮肤空白对照区;左下脊柱区作为破损皮肤刺激试验区,右下脊柱区作为破损皮肤空白对照区。
2.1.1完整皮肤急性刺激试验
家兔脊柱左上侧试验区皮肤敷贴黑膏药供试品1片,脊柱右上侧试验区敷贴空白基质1片作为对照。无刺激性胶布固定24h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拭去残留药物,于去除药物后1h、24h、48h、72h观察局部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及其恢复状况。
2.1.2破损皮肤急性刺激试验
敷贴前在家兔背部左下脊柱区和右下脊柱区受试部位皮肤处,用消毒过的大号针头分别作“#”字样划痕,以肉眼明显可见已划损角质层并有轻度渗血为度,痕间距约为0.5cm。脊柱左下侧试验区皮肤敷贴黑膏药供试品1片,脊柱右下侧试验区敷贴空白基质1片作为对照。其他操作同2.1.1项下。
2.1.3连续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在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上连续敷贴黑膏药供试品与空白基质7天,每天1次,同时进行观察;第7天给药结束后,于除去药物后1h、24h、48h、72h观察敷贴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及其恢复状况。
2.1.4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家兔于末次敷贴给药后,于除去药物后1h、24h、48h和72h观察并记录敷贴部位皮肤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按皮肤刺激反应级数评分标准(见表1)计算出每一观察时间点的各组积分值,计算出观察期内试验动物的积分均值,并按皮肤刺激试验评价表(见表2)进行刺激性强度评价。
刺激反应平均分值=(红斑形成总分+水肿形成总分)/动物数
表1皮肤刺激反应级数
表2皮肤刺激试验评价表
反应级数 评价
≤0.5 无刺激性
>0.5≤2.0 轻度刺激性
>2.0≤6.0 中度刺激性
>6.0 重度刺激性
2.2皮肤过敏性试验
2.2.1给药方法
试验分组:取豚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黑膏药加白蜡组、黑膏药传统去火毒组和未去火毒组。敷贴前24h脊柱两侧脱毛,去毛面积每侧约为3cm×3cm。
致敏接触:空白对照组用空白基质;供试组用黑膏药供试品;阳性对照组用1%2,4-二硝基氯苯的丙酮溶液0.2ml,分别涂敷于豚鼠左侧脱毛区皮肤上,用无刺激性胶布固定,持续6h后除去敷贴物,并用酒精棉球拭净。第7、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致敏接触,共3次。
激发致敏:末次致敏接触后14天,空白对照组用空白基质,供试组用黑膏药供试品,阳性对照组用1%2,4-二硝基氯苯的丙酮溶液0.2ml,涂敷于豚鼠右侧脱毛区皮肤上,用无刺激性胶布固定,6h后除去敷贴物,并用酒精棉球拭净。
2.2.2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各组豚鼠在激发致敏后,分别于0h、24h、48h、72h时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的情况。按皮肤过敏反应级数评分标准(见表3),对空白对照组、供试组、阳性对照组豚鼠皮肤有无红斑、水肿情况进行评分,并计算出各组反应平均值。按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见表4)对皮肤致敏性进行评价,并计算致敏反应发生率,判断其致敏性程度。
致敏反应发生率(%)=有过敏反应豚鼠数/豚鼠总数×100%
表3皮肤过敏反应级数
表4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
致敏发生率(%) 皮肤致敏性评价
0~10 无致敏性
11~30 轻度致敏性
31~60 中度致敏性
61~80 重度致敏性
81~100 极度致敏性
3结果
3.1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观察发现,急性刺激试验除去药物1h后,鼻炎贴未去火毒组、传统去火毒组、加白蜡组动物完整与破损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情况,传统去火毒组和未去火毒组有轻微水肿发生;空白对照组和加白蜡组敷贴部位略有红斑,均无水肿情况。从皮肤出现的红斑、水肿情况严重程度来看,鼻炎贴未去火毒组完整与破损皮肤红斑与水肿均共同存在,且较其它组严重;而传统去火毒组,完整皮肤红斑与水肿不同时出现,破损皮肤红斑与水肿同时出现;加白蜡组皮肤刺激性较传统去火毒组明显小,表现为皮肤出现轻微红斑。随着时间的延长,24h、48h、72h实验动物各组完整与破损皮肤红斑逐渐消退,可能是白兔的自愈作用。鼻炎贴急性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见表5。
表5鼻炎贴对家兔皮肤急性刺激性试验反应结果
观察发现,连续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除去药物1h后,6只白兔所有敷贴部位(空白对照组与供试组)均有红斑和水肿现象;未去火毒组与传统去火毒组的皮肤刺激性程度为重度刺激性,而空白组与加白蜡组皮肤刺激性程度为轻度刺激;随着时间的延长,家兔的皮肤红斑与水肿逐渐减轻,空白组与加白蜡组到72h,皮肤红斑与水肿完全消失,具体情况见表6。
表6鼻炎贴连续给药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反应结果
3.2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
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与加白蜡组豚鼠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阳性对照组的皮肤过敏反应比较明显远强于鼻炎贴未去火毒组和传统去火毒组。阳性组、未去火毒组均出现了过敏反应,而空白组和加白蜡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而传统去火毒组0h后有一半以上的豚鼠出现了过敏反应,24h后该组豚鼠全部出现了过敏反应,48h、72h后只有50%豚鼠出现过敏反应。所有实验结果见表7。
表7鼻炎贴对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反应结果
综上试验数据可知,以鼻炎贴为例,黑膏药去火毒组的皮肤刺激性与过敏性较未去火毒组低,黑膏药加白蜡后皮肤刺激性与过敏性明显降低,几乎与空白贴相当。说明白蜡可以有效降低黑膏药的皮肤刺激性与过敏性。
实施例5临床效果验证
一般资料:患者病例共125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38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31.8岁。病程最短5d,最长达22年。经诊断:急性鼻炎22例,慢性鼻炎34例,鼻窦炎48例,过敏性鼻炎17例,肥厚性鼻炎4例。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拟定:即①症状:鼻塞、流脓、嗅觉减退或者消失,且多伴有头痛、头晕、头胀;②体征:鼻道中常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③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部分病例做柯、华氏X线片检查;排除鼻部其他病变。
治疗方法:将鼻炎贴贴于人体的大椎穴、肺俞穴(左右)、天突穴、足三里(左右)等6个穴位上,每个穴位上贴一贴,每天持续4h,一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显效:服药6d后头痛、鼻塞、脓涕等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冲洗脓液明显减少或消失,鼻窦X线片改善。有效: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有所改善,冲洗脓液减少或脓液由黄色变为白色。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病例治疗后疗效统计结果如下:
鼻炎种类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急性鼻炎 22 12 10 0 100
慢性鼻炎 34 13 20 1 97
鼻窦炎 48 21 25 2 96
过敏性鼻炎 17 8 9 0 100
肥厚性鼻炎 4 1 2 1 75
合计 125 55 66 4 96.8
另外,将本发明中药制成普通贴膏(如橡胶膏、巴布膏等)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总有效率只有88%左右,说明将白芷、苍耳子、皂角和檀香制成黑膏药疗效最好。

Claims (6)

1.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
2.一种黑膏药基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麻油80~150份,红丹32~60份,白蜡16~30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膏药基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麻油120份,红丹45份,白蜡20份。
4.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由白芷、苍耳子、皂角、檀香和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黑膏药基质组成,所述白芷、苍耳子、皂角、檀香的重量份分别为白芷20~30份,苍耳子40~60份,皂角40~60份,檀香30~40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鼻炎的黑膏药,其特征在于:白芷25份,苍耳子50份,皂角50份,檀香36份。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黑膏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一直到滴水成珠状态,此时油温275~285℃,油面冒青烟,继续加热待油面温度上升至285~295℃,油面由青烟转为青灰色烟,此时为下丹最好时机;将炒好的红丹下入油锅中,用桑枝沿一个方向迅速搅拌,直至红丹搅拌均匀,油面略有红色带状物,上述下丹环节要在温度下降到300℃之前操作完,否则黑膏药将会制作失败;下丹步骤完成后,桑枝不断进行搅拌,紧接着下入白蜡,加入白蜡后锅内温度会骤降20℃左右,待温度降到260~280℃时,将热锅中的物料趁热倒入备用的冷锅中,使其快速冷却;当物料冷却至250~260℃时,缓缓加入粉碎为80~100目的白芷、苍耳子、皂角和檀香药粉,加入药粉后锅内会有气泡产生,此时搅拌要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而绵长,直至制得的黑膏药完全均匀、乌黑发亮,将制好的黑膏药分摊于裱背材料上,即得。
CN201510100779.9A 2015-03-06 2015-03-06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8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0779.9A CN104758943B (zh) 2015-03-06 2015-03-06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0779.9A CN104758943B (zh) 2015-03-06 2015-03-06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943A true CN104758943A (zh) 2015-07-08
CN104758943B CN104758943B (zh) 2017-07-07

Family

ID=5364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077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8943B (zh) 2015-03-06 2015-03-06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894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8273A (ko) * 2000-01-03 2001-07-23 김형민 알레르기 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의약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569657A (zh) * 2008-05-02 2009-11-04 杨立国 一种治疗鼻炎的外用贴膏
CN104173695A (zh) * 2014-08-30 2014-12-03 孔德龙 一种邪滞鼻窍型鼻炎的中药配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8273A (ko) * 2000-01-03 2001-07-23 김형민 알레르기 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의약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569657A (zh) * 2008-05-02 2009-11-04 杨立国 一种治疗鼻炎的外用贴膏
CN104173695A (zh) * 2014-08-30 2014-12-03 孔德龙 一种邪滞鼻窍型鼻炎的中药配方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技术成果大全编辑部: "《中国技术成果大全(吉林专辑)》", 30 September 1991 *
张博华等: "小儿咳喘贴黑膏药的制备工艺研究", 《中国药师》 *
李勇来: "《中国名方大全》", 31 January 2013 *
梁栋等: "《仫佬医药》", 30 September 20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943B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9926A (zh) 高效抗炎、防治婴儿湿疹及增强屏障功能的天然组合物及其膏霜的制备工艺
CN106474444A (zh) 一种外用中药药包配方、药包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66384A (zh) 一种防治婴儿尿布疹的植物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5575B (zh) 具有美白提升气血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6037B (zh) 一种含天然成分提取物的跌打损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8478A (zh)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推拿的银翘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943A (zh) 白蜡在制备黑膏药基质中的应用及一种治疗鼻炎的黑膏药
CN109078059A (zh) 用于预防和治疗皮肤炎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56909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95970A (zh) 一种治疗寻常疣的外敷药酒
CN107158412A (zh) B超用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060A (zh) 用于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262B (zh) 一种治疗小水疱型汗疱疹的中药外洗剂
CN102397231A (zh) 止痒润肤浸泡浴膏
CN104688769A (zh) 复方蒙脱石聚维酮碘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98186A (zh) 防治冻疮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50159A (zh) 治疗皮炎湿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含有其的洗剂
CN105232650B (zh)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5250838B (zh) 一种治疗胼胝的化妆品
Vijayshankar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athisaraneeya apamarga kshara in comparison with prathisaraneeya palasha kshara in patients with charmakeela (warts) and kadara (corns)
CN102068572B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天南星外用制剂
KR20190047866A (ko) 피부 개선용 쿨링 크림
CN105233187A (zh) 一种治疗乳腺疾病的外用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907B (zh) 一种用于治疗骨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157449A (ko) 만성 피부 궤양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물 제조에서 중약 조성물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