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6360B -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6360B
CN104756360B CN201380056469.0A CN201380056469A CN104756360B CN 104756360 B CN104756360 B CN 104756360B CN 201380056469 A CN201380056469 A CN 201380056469A CN 104756360 B CN104756360 B CN 104756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lateral coil
wireless power
movab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64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6360A (zh
Inventor
阿久泽好幸
高桥良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6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6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3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0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8Rotary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提供电力的一次发送电源(1);由将所提供的电力进行无线传输的多个体系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来自成对的发送天线(5)的电力的多个体系的接收天线(6)构成的收发部(3);使成对的发送天线(5)的谐振条件成立的多个体系的发送电源电路(2);及使成对的接收天线(6)的谐振条件成立的多个体系的接收电源电路(4),发送天线(5)包括: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的发送侧线圈(8);及配置成对每一体系控制发送侧线圈(8)所产生的磁通的规定磁导率的发送侧间隔件(7),接收天线(6)包括:以与发送侧线圈(8)相同的形态配置的接收侧线圈(10);及配置成对每一体系控制接收侧线圈(10)所产生的磁通的规定磁导率的接收侧间隔件(9)。

Description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需要机械触点的滑环装置的电力的多路传输功能。
背景技术
在经由机械旋转体将电源线连接到负载设备等时,以往使用具有机械触点的滑环装置。
该滑环装置包括:连接有发送电源,经由绝缘体配置在旋转体的外周面的环状滑环;及连接有接收电源,与滑环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电刷。另外,接收电源与负载设备等连接。通过该结构,滑环与电刷电连接,可将来自发送电源的电力传输到接收电源。此外,在该滑环装置中,通过将滑环及电刷的配对多路化,从而能将多个体系的电力进行多路传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12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滑环装置中,在机械触点即滑环与电刷的触点产生磨损劣化。因此,存在因磨损劣化而限制电力传输系统的寿命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往已知有利用非接触的无线电力传输的传输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输装置中,构成为使包含受电线圈的多个受电电路单元与供电线圈对应,在各受电电路单元的输出侧将整流元件进行耦合,使包含该整流元件的受电电路单元并联地与负载耦合。由此,能力图防止受电电路单元间的逆流,且增大各受电电路单元输出电流的相加所得到的输出。
然而,专利文献1中,虽然记载有非接触的无线电力传输,但以增大传输电力为主要目的,单纯地将传输系统并联相加。因此,在该传输装置中,在体系间会共有磁场,具有无法实现各自独立的电力的多路传输的问题。此外,上述传输装置并未设想经由旋转体的电力传输,还具有无法取代滑环装置而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滑环装置的电力的多路传输功能。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包括:提供电力的一次发送电源;收发部,该收发部具有将来自一次发送电源的电力进行无线传输的多个体系的发送天线、及接收来自成对的发送天线的电力的多个体系的接收天线;使成对的发送天线的谐振条件成立的多个体系的发送电源电路;及使成对的接收天线的谐振条件成立的多个体系的接收电源电路,发送天线包括: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的发送侧线圈;及以成对的发送侧线圈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成对每一体系控制发送侧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的规定磁导率的发送侧间隔件,接收天线包括:以与发送侧线圈的配置形态相同的形态,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的接收侧线圈;及以成对的接收侧线圈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成对每一体系控制接收侧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的规定磁导率的接收侧间隔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滑环装置的电力的多路传输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收发部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收发部的侧视图,(b)是发送天线及接收天线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天线的单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收发部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收发部的侧视图,(b)是收发部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天线及接收天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送天线及接收天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收发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用于经由机械性旋转体(未图示)将电源线连接到负载设备等(未图示)的情况等,是将包含电信号的多个体系的电力并列地进行无线传输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包括一次发送电源1、发送电源电路2、收发部3及接收电源电路4。收发部3具有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中,为了进行多路传输,多个体系分别具有发送电源电路2、发送天线5、接收天线6及接收电源电路4(图1的示例中示出设置有3个体系的情况,对各功能部的标号附加后缀a~c)。
一次发送电源1经由各发送电源电路2向各发送天线5提供规定的电力。
发送电源电路2配置在一次发送电源1与发送天线5之间,通过共振阻抗控制,使成对的发送天线5的谐振条件成立。
发送天线5将从一次发送电源1经由成对的发送电源电路2提供的电力无线传输到接收天线6。该发送天线5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阐述。
接收天线6接收来自成对的发送天线5的电力。由该接收天线6接收到的电力经由接收电源电路4提供给负载设备等。该接收天线6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阐述。
接收电源电路4配置在接收天线6与负载设备等之间,通过输入阻抗控制,使成对的接收天线6的谐振条件成立。
另外,收发部3的无线传输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磁场共振的方式、电场共振的方式、电磁感应的方式等任一种。
接下来,参照图2、图3说明收发部3的结构。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收发部3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收发部3的侧视图,(b)是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单体的发送天线5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3中示出了发送天线5,对接收天线6也是同样的。
如图2(a)所示,收发部3中,各发送天线5及各接收天线6具有规定间隙而相对配置。
如图2、3所示,该发送天线5由发送侧间隔件7及发送线圈8构成。接收天线6也同样由接收侧间隔件9及接收线圈10构成。
另外,图2的示例中,示出了设收发部3为3个体系的情况,对各功能部的标号附加后缀a~c。
发送侧线圈8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实施方式1中,各发送侧线圈8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进行重叠。
发送侧间隔件7以成对的发送侧线圈8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成对每一体系控制发送侧线圈8所产生的磁通,且由规定磁导率的构件构成。实施方式1中,各发送侧间隔件7是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的中空间隔件(以下称为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分别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
接收侧线圈10以与发送侧线圈8的配置形态相同的形态,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实施方式1中,各接收侧线圈10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
接收侧间隔件9以成对的接收侧线圈10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成对每一体系控制接收侧线圈10所产生的磁通,且由规定磁导率的构件构成。实施方式1中,各接收侧间隔件9是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的中空间隔件(以下称为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分别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
另外,图2所示的结构(将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相对配置的结构)中,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及各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的磁导率可全部相同。然而,在此情况下,传输效率会劣化。因此,在需要考虑传输效率的情况下,最好使相邻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间及相邻的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间的磁导率各自不同。例如,图2中,设第1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及第1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a的磁导率为2500,第2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b及第2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b的磁导率为250,第3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c及第3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c的磁导率为25。
这样,通过利用规定的磁导率的间隔件7、9,能控制线圈8、10间的磁通,可力图实现耦合磁通的优化。因此,能实现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多路传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构成为使各发送侧线圈8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使各接收侧线圈10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8相对,且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利用间隔件7、9来控制线圈8、10间的磁通,因此,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滑环装置的电力的多路传输功能。其结果是,没有机械触点的磨损劣化所带来的寿命限制,能够延长装置的寿命。此外,由于是无线电力传输,能防止污染引起的接触不良、结露所引起的漏电等,从而装置的可靠性提高。此外,也没有因机械触点的磨损而产生的火花等,因此,即使在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液体中也能进行动作。
另外,图2所示的示例中,在发送天线5侧,发送侧线圈8a在最外层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的外周面露出而卷绕。对此,也可在其外侧进一步将中空间隔件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由此,该中空间隔件起到作为屏蔽件的功能,可防止磁通泄漏到外部。对接收天线6侧也可采用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使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独立构成且相对配置的情况。与此不同的是,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使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一体嵌合配置的情况。
另外,实施方式2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相同,省略其说明。
参照图4、图5说明收发部3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收发部3的结构的示意图,(a)是收发部3的侧视图,(b)是收发部3的主视图。图5是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的主视图。另外,图4、图5的示例中,示出了设收发部3为3个体系的情况,对各功能部的标号附加后缀a~c。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收发部3中,各发送天线5及各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即,如图4(b)所示,各发送侧线圈8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各接收侧线圈10在成对的发送侧线圈8的内侧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相邻并重叠。
另外,如图5所示,接收天线6为了配置在成对的发送天线5的内侧,以比该发送天线5要小的直径构成。
另外,图4所示的结构(将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的结构)中,需要分别改变成对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及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的磁导率。例如,图4中,设第1~3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7c的磁导率为4π×10^-9,第1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a的磁导率为2500,第2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b的磁导率为250,第3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c的磁导率为2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即使构成为使各发送侧线圈8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使各接收侧线圈10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8相邻并重叠,并改变成对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及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的磁导率,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图4所示的示例中,发送侧线圈8a在最外层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的外周面露出而卷绕。对此,也可在其外侧进一步将中空间隔件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由此,该中空间隔件起到作为屏蔽件的功能,可防止磁通泄漏到外部。此外,还能将该中空间隔件和下一层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作为一组来进行磁通的控制。
此外,图4、图5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以比成对的发送天线5要小的直径来构成接收天线6的情况,但也可以与此相反,以比成对的接收天线6要小的直径来构成发送天线5。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1、2中,示出了作为线圈,利用环状线圈5、6重叠配置的情况。与此不同的是,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利用任意形状的线圈沿旋转体20的外周设置多个的情况。以下,以椭圆形状的线圈8、10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实施方式3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相同,省略其说明。
参照图6说明收发部3的结构。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的结构的主视图。另外,图6的示例中,示出了设收发部3(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为3个体系的情况,对各功能部的标号附加后缀a~c。
实施方式3的收发部3中,各发送天线5及各接收天线6具有规定间隙而相对配置。
如图6所示,发送侧线圈8构成为椭圆形状,沿旋转体20的外周(轴心周围)配置。接收侧线圈10构成为椭圆形状,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8相对而沿旋转体20的外周配置。
此处,使发送侧线圈8及接收侧线圈10的形状为椭圆形状的理由在于,在发送侧线圈8及接收侧线圈10随着旋转体20的旋转而旋转时,获得在成对的线圈8、10间能共有磁通的时间。即,发送天线5和接收天线6的旋转并不同步,因此,在成对的线圈8、10间无法始终共有磁通。例如,第1发送侧线圈8a和第1接收侧线圈10a并不始终相对,但也会出现第1发送侧线圈8a和第2接收侧线圈10b相对的情况。因此,可认为,本结构在电力的传输对象未对每一体系区分时有效。
另外,图6所示的结构(利用任意形状的线圈8、10,将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相对配置的结构)中,各发送侧间隔件7及各接收侧间隔件9的磁导率可全部相同。例如,图6中,第1~第3发送侧间隔件7a~7c及第1~第3接收侧间隔件9a~9c的磁导率设为1000。但是,在此情况下,传输效率会劣化,因此,在需要考虑传输效率的情况下,最好使相邻的发送侧间隔件7间及接收侧间隔件9间的磁导率各自不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构成为将任意形状的发送侧线圈8沿旋转体20的外周配置,将任意形状的接收侧线圈10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8相对配置,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基础上,结构比实施方式1简单,可廉价地构成。
另外,图6所示的示例中,在发送天线5侧,发送侧线圈8a~8c在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7c的外周面露出而卷绕。对此,也可在其外侧进一步将中空间隔件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由此,该中空间隔件起到作为屏蔽件的功能,可防止磁通泄漏到外部。对接收天线6侧也可采用同样的结构。
另外,图6所示的示例中,以在旋转体20的外周配置收发部3(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在中空的旋转体20内部配置收发部3。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1、2中,示出了将多个体系的发送天线5和接收天线6重叠配置的情况。与此不同的是,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将使1个体系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得到的部件串联连接的情况。
另外,实施方式4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相同,省略其说明。
参照图7说明收发部3的结构。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收发部3的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图7的示例中,示出了设收发部3为2个体系的情况,对各功能部的标号附加后缀a、b。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4的收发部3中,包括多个嵌合部11及连接用中空间隔件12。
嵌合部11将1个体系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此外,由于该嵌合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连接用中空间隔件12由磁导率为沿大致同一轴心上相邻的嵌合部11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及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的磁导率以下的构件构成,将该相邻的嵌合部11串联连接。
此处,如图7所示,卷绕有第1发送侧线圈8a的第1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及卷绕有第1接收侧线圈10a的第1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a构成第1嵌合部11a。此处,卷绕有第2发送侧线圈8b的第2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b及卷绕有第2接收侧线圈10b的第2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b构成第2嵌合部11b。
第1嵌合部11a及第2嵌合部11b经由连接用中空间隔件12串联连接。由此,可防止相邻的第1嵌合部11a和第2嵌合部11b间共用磁通。图7中示出了将2个体系串联连接的情况,但也可通过将多个嵌合部11同样地串联连接来将多个体系多路化。
另外,图7所示的结构(在将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之后串联连接的结构)中,例如,设第1、第2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7b的磁导率为4π×10^-9,第1、第2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a、9b的磁导率为1000,连接用中空间隔件12的磁导率为4π×10^-9。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4,构成为将包括:将1个体系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的多个嵌合部11;由磁导率为沿大致同一轴心上相邻的嵌合部11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及接收侧中空间隔件9的磁导率以下的构件构成,将该相邻的嵌合部11串联连接的连接用中空间隔件12,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基础上,结构比实施方式1简单,可廉价地构成。此外,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减小发送部3的直径,可力图节省空间。
另外,图7所示的示例中,发送侧线圈8a、8b在最外层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7b的外周面露出而卷绕。对此,也可在其外侧进一步将中空间隔件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重叠。由此,该中空间隔件起到作为屏蔽件的功能,可防止磁通泄漏到外部。此外,还能将该中空间隔件和下一层的发送侧中空间隔件7a、7b作为一组来进行磁通的控制。
另外,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使将1个体系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的嵌合部11串联连接的情况。另外,也可与实施方式2组合,使将2个体系以上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嵌合配置的嵌合部11串联连接的情况。
此外,图7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以比成对的发送天线5要小的直径来构成接收天线6的情况,但也可以与此相反,以比成对的接收天线6要小的直径来构成发送天线5。
此外,实施方式1、2、4所示的收发部3可配置在旋转体的外周,也可配置在中空的旋转体的内部。另外,在将收发部3配置于旋转体的内部的情况下,该收发部3中配置在最内侧的间隔件7、9无需为中空。
另外,实施方式1~4中,示出了分别由单一的线圈(发送侧线圈8、接收侧线圈10)构成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的情况。然而,并不限于此,可以分别由例如供电用线圈及共振用线圈来构成各线圈8、10,也可以用2个以上的线圈来构成。
实施方式1~4中,一次发送电源1提供给各发送天线5的电力对每一体系而言可以为同一频率,也可为不同频率。另外,在频率对每一体系不同的情况下,每一体系的发送天线5及接收天线6的谐振条件也改变。
此外,在接收天线6中,根据成对的发送天线5间的距离、负载电流、负载阻抗等,谐振条件会发生变化。因此,可在接收侧电路4中,追加根据这种传输状况的变化而使得对接收天线6成立的谐振条件可变的功能。此外,同样,也可在发送侧电路2中追加使发送天线5的谐振条件可变的功能。此外,也可在两电路2、4中追加使各天线5、6的谐振条件可变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申请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进行变形、或在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任意的构成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构成为使各发送侧线圈以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使各接收侧线圈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相对,且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利用间隔件来控制线圈间的磁通,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滑环装置的电力的多路传输功能,因此,适用于将多个体系的电力进行多路传输的电力传输系统。
标号说明
1一次发送电源 2,2a~2c 发送电源电路 3收发部 4,4a~4c接收电源电路 5,5a~5c发送天线 6,6a~6c接收天线 7,7a~7c发送侧间隔件(发送侧中空间隔件) 8,8a~8c发送侧线圈 9,9a~9c接收侧间隔件(接收侧中空间隔件) 10,10a~10c接收侧线圈 11,11a,11b嵌合部 12连接用中空间隔件 20旋转体。

Claims (21)

1.一种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经由旋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电力的一次发送电源;
收发部,该收发部具有将来自所述一次发送电源的电力进行无线传输的多个体系的发送天线、及接收来自成对的所述发送天线的电力的多个体系的接收天线;
使成对的所述发送天线的谐振条件成立的多个体系的发送电源电路;及
使成对的所述接收天线的谐振条件成立的多个体系的接收电源电路,
所述发送天线包括:
以所述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的发送侧线圈;及
以成对的所述发送侧线圈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成对每一所述体系控制所述发送侧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的规定磁导率的发送侧间隔件,
所述接收天线包括:
以与所述发送侧线圈的配置形态相同的形态,以所述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或配置在轴心周围的接收侧线圈;及
以成对的所述接收侧线圈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成对每一所述体系控制所述接收侧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的规定磁导率的接收侧间隔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发送侧线圈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以所述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进行重叠,
各所述接收侧线圈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所述发送侧线圈相对,且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进行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发送侧线圈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以所述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进行重叠,
各所述接收侧线圈分别构成为具有不同的直径,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相邻而重叠,
成对的所述发送侧间隔件及所述接收侧间隔件具有不同的磁导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发送侧线圈构成为任意形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的轴心周围,
各所述接收侧线圈构成为任意形状,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所述发送侧线圈相对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包括:
将1个体系以上的所述发送天线及所述接收天线嵌合配置的多个嵌合部;及
由磁导率为沿大致同一轴心上相邻的所述嵌合部的发送侧间隔件及接收侧间隔件的磁导率以下的构件构成,将该相邻的嵌合部串联连接的连接用中空间隔件,
所述发送侧线圈以所述旋转体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配置,
所述接收侧线圈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成对的发送侧线圈相邻而重叠,
成对的所述发送侧间隔件及所述接收侧间隔件具有不同的磁导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包括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在最外层的所述发送侧间隔件和/或所述接收侧间隔件的外侧的中空间隔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利用磁场共振来进行无线传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利用电场共振来进行无线传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利用电磁感应来进行无线传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侧线圈及所述接收侧线圈分别由2个以上的线圈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发送电源对各所述发送天线提供不同频率的电力。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电源电路根据所述接收天线的传输状况,使所述接收天线的谐振条件可变。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电源电路根据所述发送天线的传输状况,使所述发送天线的谐振条件可变。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包括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在最外层的所述发送侧间隔件和/或所述接收侧间隔件的外侧的中空间隔件。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利用磁场共振来进行无线传输。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利用电场共振来进行无线传输。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利用电磁感应来进行无线传输。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侧线圈及所述接收侧线圈分别由2个以上的线圈构成。
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发送电源对各所述发送天线提供不同频率的电力。
2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电源电路根据所述接收天线的传输状况,使所述接收天线的谐振条件可变。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电源电路根据所述发送天线的传输状况,使所述发送天线的谐振条件可变。
CN201380056469.0A 2012-10-31 2013-09-02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6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0760 2012-10-31
JP2012240760A JP5449502B1 (ja) 2012-10-31 2012-10-31 無線電力伝送による可動部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
PCT/JP2013/073549 WO2014069092A1 (ja) 2012-10-31 2013-09-02 無線電力伝送による可動部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360A CN104756360A (zh) 2015-07-01
CN104756360B true CN104756360B (zh) 2018-04-03

Family

ID=5061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646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6360B (zh) 2012-10-31 2013-09-02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37665B2 (zh)
EP (1) EP2916427B1 (zh)
JP (1) JP5449502B1 (zh)
KR (1) KR101568967B1 (zh)
CN (1) CN104756360B (zh)
WO (1) WO20140690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5048B1 (en) * 2014-05-13 2018-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Movable por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104037957B (zh) * 2014-06-30 2016-03-30 重庆大学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自由度电能拾取机构
JP6415579B2 (ja) * 2014-09-19 2018-10-31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による可動部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
JP2016139864A (ja) 2015-01-26 2016-08-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774256B1 (ja) 2015-01-28 2015-09-09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共振型電力伝送装置
WO2017022054A1 (ja) * 2015-08-03 2017-02-09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装置及びアンテナ
US10633967B2 (en) * 2015-10-07 2020-04-28 Oliden Technology, Llc Modular system for geosteering and formation evaluation
JP6660626B2 (ja) * 2015-10-23 2020-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ルータ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FI128674B (en) * 2016-02-04 2020-10-15 Rolls Royce Oy Ab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energy
JP6945188B2 (ja) 2016-11-30 2021-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ユニット、送電モジュール、受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8183556A (zh) * 2016-12-08 2018-06-19 佑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电功率接收方法及多线圈复用式无线电功率接收装置
EP3633394B1 (en) * 2017-05-29 2024-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adio wav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322980B2 (en) * 2018-10-31 2022-05-03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Indu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in a vehicle
JP6995941B1 (ja) 2020-07-07 2022-0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コネクタ着脱方法、ロボット装置、無線コネクタ及び無線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DE102021212149A1 (de) 2021-10-27 2023-04-2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Drehtransformatorsystem
CN113937904B (zh) * 2021-10-29 2022-10-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井下旋转导向的多路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8548B1 (en) * 1999-04-28 2002-05-14 Tokin Corp. Non-contact transformer and vehicular signal relay apparatus using it
US6559560B1 (en) * 1997-07-03 2003-05-0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solation transformer
CN101828339A (zh) * 2007-07-09 2010-09-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耦合天线的无线能量转移
CN102668304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接收/发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6605B2 (ja) 1988-02-19 1994-06-15 株式会社日本システム研究所 分割コイル型同軸カプラ
US5521444A (en) * 1994-11-30 1996-05-28 Honeywell Inc.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power from a stationary device to a rotating device without the use of brushes or contacts
JP2001112253A (ja) 1999-10-06 2001-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JP3894876B2 (ja) 2002-11-08 2007-03-2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05312285A (ja) 2004-03-23 2005-11-04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非接触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受電装置内蔵デバイス、並びに非接触給電方法
SE0402945D0 (sv) * 2004-11-30 2004-11-30 Abb Research Ltd Industrial robot
US20100148505A1 (en) * 2008-12-16 2010-06-17 Dunlap Gregory M Contact-less powe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high power level transformer
JP5471283B2 (ja) 2009-10-19 2014-04-16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20068548A1 (en) 2010-09-16 2012-03-22 Advantest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suppl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9560B1 (en) * 1997-07-03 2003-05-0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solation transformer
US6388548B1 (en) * 1999-04-28 2002-05-14 Tokin Corp. Non-contact transformer and vehicular signal relay apparatus using it
CN101828339A (zh) * 2007-07-09 2010-09-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耦合天线的无线能量转移
CN102668304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接收/发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360A (zh) 2015-07-01
KR20150055088A (ko) 2015-05-20
US20150280447A1 (en) 2015-10-01
EP2916427A1 (en) 2015-09-09
EP2916427A4 (en) 2016-08-10
EP2916427B1 (en) 2017-11-01
JP5449502B1 (ja) 2014-03-19
WO2014069092A1 (ja) 2014-05-08
KR101568967B1 (ko) 2015-11-12
JP2014090648A (ja) 2014-05-15
US9337665B2 (en) 201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360B (zh)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可动部多路传输系统
CN102136764B (zh) 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和无线供电系统
US8823214B2 (e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JP4962560B2 (ja) 誘電性媒質を介した部分的インフルエンスによるエネルギー搬送装置
CN103155059A (zh)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JP6524175B2 (ja) 電力伝送機構
CN104350664A (zh) 用于无线分配电力的系统
CN104637658A (zh) 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线圈和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JP5805734B2 (ja) 複合ケーブル
CN103094994B (zh) 磁耦合单元和磁耦合系统
CN104769810A (zh) 利用无线电力传输的多路传输系统及发送侧多路传输装置
JP2012253398A (ja) 電力及び情報の伝送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WO2018105695A1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3207907A (ja) 集合電線、これを用いた送電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415579B2 (ja) 無線電力伝送による可動部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
KR20210029563A (ko) 코일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기기
CN204496685U (zh) 控制器、接收器和开关系统
CN104124762A (zh) 一种向设备的旋转部分输电的方法及装置
JP5819030B2 (ja) 無線電力伝送による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送信側多重化伝送装置及び課金・情報システム
CN103366887B (zh) 高频电缆及高频磁场线性穿透垫加工装置及电能输送装置
CN202662304U (zh) 一种多功能性综合电缆
Gundogdu et al. A Novel Approach for Supplying Wireless Energy to Multiple Devices Simultaneously Using Sweeping Effect
KR20190027629A (ko)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코일 어셈블리
CN108604486A (zh) 高压电绝缘体
CN107223301A (zh) 谐振型电力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