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6216B - 多向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多向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6216B
CN104756216B CN201380056538.8A CN201380056538A CN104756216B CN 104756216 B CN104756216 B CN 104756216B CN 201380056538 A CN201380056538 A CN 201380056538A CN 104756216 B CN104756216 B CN 104756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knob
switch
press section
referenc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65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6216A (zh
Inventor
松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6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6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2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2Joy stick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24Transmission element
    • H01H2221/03Stoppers for on or off position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不使多向开关在径向上大型化地在旋钮的中心轴上设置棘爪机构。多向开关1构成为,若操作处于中立位置的旋钮2,使旋钮2相对于处于中立位置时的基准轴X倾斜,则位于旋钮2的操作方向侧的按压部51(51A~51D)在基准轴X的轴向移动,而使与移动后的按压部51(51A~51D)对应的轻触开关A~D(开关元件)选择性地接通,并构成为,轻触开关A~D和按压部51(51A~51D)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各设置四个,按压部51(51A~51D)与在基准轴X的周向上邻接的其它的按压部51(51A~51d)由在从基准轴X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波状的挠性连接片55而相互连接。

Description

多向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旋钮向规定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来使开关元件选择性地接通的多向开关。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多向开关,即,通过将旋钮向规定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来使外壳内的开关元件选择性地接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2981号公报
图9是分解地表示以往的多向开关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该多向开关中,在弹性的支承部件100的支承部101安装有可动接点102,该支承部101被与旋钮的操作联动地进退移动的棒状的操作部件103按压而移动,从而支承于支承部101的可动接点102相对于在印制电路板104的表面设置的固定接点105接触、分离。
在印制电路板104中,固定接点105在绕旋钮的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配置为环状。
可动接点102和操作部件103也在绕旋钮的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配置为环状。
因此,若将旋钮向规定方向进行倾倒操作,而位于操作方向侧的操作部件103沿基准轴X的轴向移动,则由移动后的操作部件103按压的支承部101的可动接点102会与固定接点105接触。
此处,若各操作部件103独立,则多向开关的组装性变差,因而各操作部件103经由薄板状的连接片106、107与在基准轴X的周向上邻接的其它的操作部件103连接。
但是,若简单地连接在基准轴X的周向上邻接的操作部件103彼此,则当某操作部件103沿基准轴X的轴向移动后,与该操作部件103邻接的其它的操作部件103被拉动,而会向与移动后的操作部件103相同的方向移动。
这样的情况下,除本来应接触的可动接点102点之外,与该可动接点102邻接的其它的可动接点102也会与对应的固定接点105接触。
因此,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加长连接片106、107中的一个连接片107,在某操作部件103移动后,邻接的其它的操作部件103不会追随该操作部件103的移动而移动。
此处,由于多向开关的径向的大小受到限制,所以为了确保连接片107的长度,在基准轴X侧迂回而连接邻接的操作部件103彼此。因此,连接片107在从轴向观察时大致形成为V字形状,其尖状的屈曲部107a位于基准轴X的附近。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处,多向开关中,在支承印制电路板的极盘(未图示)的中央设置凹状的棘爪槽,在该棘爪槽中使从旋钮延伸的棘爪销在基准轴上卡合,若欲使旋钮的倾倒操作具有卡顿感(節度感),则例如在图9(C)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配置棘爪槽108。
这样,向基准轴X侧突出的连接片107的屈曲部107a与棘爪槽108干涉。
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与棘爪槽108的干涉,考虑缩短连接片107而抑制向基准轴X侧突出的突出量。但是,若连接片107变短,则无法防止邻接的其它的操作部件103追随某操作部件103的移动而移动的情况,从而有未预定的可动接点102与对应的固定接点105接触的担忧。
并且,考虑使连接片107向径向外侧延伸,但此时,多向开关在径向上大型化。
因此,在多向开关中,需求不会误接通开关元件、并且在径向上不会大型化而在旋钮的基准轴上设置棘爪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多向开关,若操作处于中立位置的旋钮,使上述旋钮相对于处于上述中立位置时的基准轴倾斜,则位于上述旋钮的操作方向侧的按压部在上述基准轴的轴向移动,而使与该按压部对应的开关元件选择性地接通,该多向开关的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元件和上述按压部在绕上述基准轴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各以相同数目设置,
在绕上述基准轴的周向上邻接的按压部彼此由在从上述基准轴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波状的挠性连接片而相互连接。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连接在绕基准轴的周向上邻接的操作部彼此的连接片在从基准轴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波状,所以当位于操作旋钮的倾倒方向的操作部在基准轴的轴向移动后,连接片延伸,从而能够防止与该移动后的操作部邻接的其它的操作部追随其而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误接通开关元件。
并且,由于连接片具有在基准轴的轴向上起伏的形状,所以即使使连接片的长度变长,也不需要在基准轴侧设置收容连接片的空间,从而能够在基准轴侧确保用于设置棘爪机构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多向开关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多向开关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多向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可动盘的图。
图5是说明壳体的图。
图6是说明限制部的作用的图。
图7是说明操作部件的图。
图8是说明多向开关的动作的图。
图9是说明以往例的多向开关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多向开关1的图,图1(A)是多向开关1的立体图,图1(B)是以在图1(A)中的基准轴X通过且与面A正交的面来剖切多向开关1的剖视图。
图2是多向开关1的剖视图,图2(A)是以图1(A)中的面B剖切多向开关1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A-A剖视图,是省略了位于极盘6的圆筒部63的内侧的部件(弹簧Sp、销P)的图示的图。
图3是多向开关1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说明,将图1(B)中的旋钮2侧标记为“上方”,将极盘6侧标记为“下方”。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多向开关1具备旋钮2、壳体3、可动盘4、操作部件5以及极盘6,壳体3和在与该壳体3对置的对置面具有基板7的极盘6在旋钮2的基准轴X(中性轴)的轴向上组装而构成主体壳体8。
在基板7的上表面,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配置有轻触开关(tactswitch)A~D,在轻触开关A~D分别载置有操作部件5的按压部51A~51D。
多向开关1中,若操作处于中立位置的旋钮2而使之相对于基准轴X倾斜,则与该旋钮2连结的可动盘4下压处于旋钮2的操作方向侧的按压部51A~51D压下,而使对应的轻触开关A~D选择性地接通。
以下,对多向开关1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旋钮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旋钮2具有:在上表面附有表示该旋钮2的操作方向的标记Mk的头部21;遍及整周地包围头部21的外周的周壁部22;从周壁部22的内径侧比周壁部22还向极盘6侧的下方延伸的筒状壁部23;以及从头部21的中心沿基准轴X向极盘6侧延伸的圆筒形状的轴部24。
在轴部24内,圆柱形状的卡止部24a从头部21朝向下方延伸,在该卡止部24a外插有弹簧Sp的一端。
在弹簧Sp的另一端侧,以外插的方式安装有剖面呈U字形状的销P,该销P从轴部24的下端向下方突出,使其半圆球状的前端部与后述的极盘6的抵接部631抵接。
在轴部24的下侧,以沿径向贯通轴部24的方式设有卡止孔25、25。卡止孔25、25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180度间隔设置,当将旋钮2组装于可动盘4后,可动盘4的卡止部427的爪427a从径向卡止于这些卡止孔25、25,而连结旋钮2和可动盘4。
[可动盘4]
图4是说明可动盘4的图,图4(A)是从极盘6侧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B)是从极盘6侧的下方观察的俯视图,图4(C)是从旋钮2侧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4(D)是从图4(C)中的A-A向视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如图1(B)所示,可动盘4具备圆筒形状的连结部41和从连结部41的极盘6侧的下部沿径向延伸的操作部42。
如图4所示,操作部42的从轴向观察的基本形状是正方形,在四角设有倒角部421。在隔着该操作部42的基准轴X而对置的各侧缘部422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导向片423。
导向片423在从轴向观察时大致具有矩形形状,从侧缘部42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别等宽度地延伸。
上述导向片423位于旋钮2的预先设定的倾倒方向侧,在实施方式中,位于基准轴X通过且相互正交的线段Ln1、Ln2上。
另外,在将可动盘4组装于壳体3后,上述导向片423插入后述的导向部316的导向壁316a、316a(参照图5(B))之间,阻止可动盘4的绕基准轴X的旋转,并且可动盘4的相对于基准轴X的倾倒通过该导向片423在导向壁316a、316a之间上下移动而被导向。
在操作部42的极盘6侧的下表面中,在导向片423的内径侧,以向极盘6侧的下方突出的方式设有在剖视时呈半圆形状的突部424。
突部424设为数目与轻触开关A~D的数目相同,在实施方式中,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四个。
突部424也位于旋钮2的倾倒方向侧,在实施方式中,位于基准轴X通过且相互正交的线段Ln1、Ln2上。
另外,在将可动盘4组装于壳体3后,上述各突部424从基准轴X的轴向与后述的操作部件5的按压部51A~51D接触。
而且,若与旋钮2的操作联动地使可动盘4倾倒,则位于倾倒方向侧的突部424向极盘6侧的下方按压操作部件5的对应的按压部51A~51D。
在基准轴X的周向上的突部424、424之间的位置,以向极盘6侧的下方突出的方式设有将旋钮2的倾倒方向向预先决定了的方向上进行引导的限制部425。限制部425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四个,设为用于限制旋钮2的向设有限制部425的方向的倾倒,且在预先决定的倾倒方向(线段Ln1、Ln2方向)上进行引导。
此外,以下详细说明该限制部425的作用。
在连结部41的上端,形成有沿基准轴X而在轴向上延伸的狭缝426。狭缝426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三个,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导向片423位于狭缝426的径向外侧。
当连结了可动盘4和旋钮2时,在狭缝426插入旋钮2的加强肋210(参照图2(A)),而可动盘4和旋钮2的绕基准轴X的相对旋转由卡合于狭缝426的加强肋210阻止。
如图4(A)、(B)所示,在连结部41的下端连接有向极盘6侧的下方延伸的卡合部427。卡合部427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180°间隔设有两个,在卡合部427的前端以向基准轴X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爪427a。
如图1(B)所示,在连结了可动盘4和旋钮2后,卡合部427的爪427a与设于旋钮2的轴部24的卡止孔25卡合,而阻止旋钮2从可动盘4脱落。
在连结部41的下部的卡合部427、427之间的部分设有在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弧状壁部429。
在弧状壁部429的下端设有在剖视时呈球面形状的抵接部430,该抵接部430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三个。
在可动盘4组装在主体壳体8内时,上述抵接部430从基准轴X的轴向与设于极盘6的滑动部632抵接(参照图2(A))。
如图1(B)以及图4(D)所示,在连结部41的操作部42侧设有随着朝向极盘6侧的下方而扩径的扩径部428,连结部41经由该扩径部428与操作部42连接。
在剖视时,扩径部428的外周面428a呈曲面状,多向开关1中的可动盘4以使扩径部428的外周面428a抵接于壳体3的接触部314的状态设置。
而且,当可动盘4与旋钮2的操作联动地倾倒时,壳体3的接触部314在该外周面428a滑动(参照图1(B))。
[壳体3]
图5是说明壳体3的图,图(A)是从极盘6侧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B)是从极盘6侧的下方观察的俯视图,图(C)是从旋钮2侧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D)是侧视图。
壳体3的基本形状呈有底圆筒形状,具备如下部件而构成:构成主体壳体8的上壁部的环状的壁部31;和从壁部31的外周侧向极盘6侧的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周壁部32。
在壁部31的中央部,以沿厚度方向贯通该壁部31的方式设有贯通孔310,在壁部31的上表面,以向旋钮2侧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遍及整周包围该贯通孔310的凸起部311。
如图1(B)以及图2(A)所示,剖视时的凸起部311的径向宽度W随着朝向上方侧而变窄。凸起部311的上端311a侧位于旋钮2的筒状壁部23的内径侧,阻止尘埃等异物向贯通孔310侧进入。
在凸起部311的下表面,形成有包围贯通孔310的凹槽312,该凹槽312的内径侧成为与上述的可动盘4的扩径部428抵接的抵接部313。
在该抵接部313的内径侧的下部,设有与可动盘4的扩径部428接触的接触部314,该接触部314的与扩径部428对置的对置面以与该扩径部428的外径匹配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在实施方式中,因设于壁部31的凹槽312,而成为抵接部313由壁部31悬臂支承的状态,该抵接部313的设有接触部314的下侧能够沿径向位移。因此,可动盘4的扩径部428由该抵接部313弹性地支承,而不会阻碍旋钮2的操作联动的可动盘4的倾倒。
此外,如图5(B)所示,抵接部313与向旋钮2的倾倒方向侧延伸的肋315连接,因该肋315,抵接部313的接触部314侧的位移量不会变得过大。
如图1(B)以及图2(A)所示,周壁部32在从壁部31的外周向内径侧偏移的位置开始向极盘6侧的下方延伸,如图5(A)所示,在周壁部32的下方侧,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该周壁部32的卡止孔321、切口323。
卡止孔321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有三处,在将壳体3组装于极盘6后,在卡止孔321分别卡合极盘6的卡止爪611(参照图3),可阻止壳体3从极盘6脱落。
并且,切口323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有两处,在将壳体3组装于极盘6后,在这些切口323卡合极盘6的卡合突起612(参照图3),可使壳体3相对于极盘6止转。
如图5(B)所示,在壁部31的极盘6侧的下表面,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4个对上述的可动盘4的导向片423进行支承的导向部316。
各导向部316由一对导向壁316a、316a构成,这些导向壁316a、316a沿周壁部32的内周向极盘6侧的下方延伸。
导向壁316a、316a以达到极盘6的轻触开关A~D的附近的长度形成(参照图2(A)),在这些导向壁316a、316a之间可插入可动盘4的导向片423。
在实施方式中,导向部316是为了对与旋钮2的操作联动而倾倒的可动盘4的沿基准轴X的轴向的移动(倾倒)进行导向并且限制可动盘4的沿绕基准轴X的周向的旋转而设置的。
周壁部32中,在隔着基准轴X而成为对称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多向开关1固定于对象侧部件的卡止爪322。卡止爪322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180度间隔设有两个,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卡止爪322位于在周向邻接的导向部316、316之间。
各卡止爪322的极盘6侧的下方由周壁部32悬臂支承,壁部31侧的上方能够沿基准轴X的径向弹性变形。
[极盘6]
如图3所示,极盘6具有在与壳体3对置的对置面安装有基板7的基部61,在该基部61的下部以在基准轴X的径向上开口的方式设有连接器部6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连接器部62延伸的连接端子621通过插入成型而埋入极盘6内,连接端子621的前端侧在基准轴X的轴向上延伸,之后软钎焊于基板7的上表面(参照图2(B))。
在基板7的壳体3侧的上表面安装有轻触开关A~D。轻触开关A~D是按压式开关元件,若在基准轴X的轴向上被按压而移动,则开关元件接通。
在基板7的中央,设有使从极盘6向壳体3侧的上方延伸的圆筒部63插入的开口71(参照图2(B)),轻触开关A~D包围开口71(圆筒部63)地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轻触开关A~D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置。
圆筒部63的内侧凹下入为研钵状,基准轴X侧的中央部成为由旋钮2的轴部24支承的销P的抵接部631,该抵接部631的周围成为设于旋钮2的弧状壁部429的抵接部430的滑动部632。
在从旋钮2侧的上方观察时,在抵接部631形成有俯视时呈十字状的槽631a,当旋钮2进行倾倒操作后,销P沿槽631a滑动,从而旋钮2的倾倒方向设定为成为沿着槽631a的方向。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任一轻触开关A~D位于槽631a的延长线上。
如图2(B)所示,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在圆筒部63的外周面,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尖状的突出部64。突出部64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四个,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突出部64与限制部425对置配置。
在实施方式中,旋钮2向沿着轴线Ln1、Ln2的四个方向倾倒而接通轻触开关A~D,当向上述四个方向以外操作旋钮2时,可动盘4的限制部425与圆筒部63的突出部64抵接,旋钮2向该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图6是说明限制部425的作用的图,图(A)是说明使旋钮2向预先设定的倾倒方向以外(线段Ln3方向)倾倒后的情况的图,图(B)是说明使旋钮2向预先设定的倾倒方向(线段Ln2的方向,是使轻触开关B接通的方向)倾倒后的情况的图。
举如下例子进行说明,即、使旋钮2向图2(B)中左斜上方侧倾倒,位于图中左斜上方的可动盘4的限制部425向图中黑箭头所示的右斜下方移动。
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从极盘6的圆筒部63突出的突出部64位于限制部425的右斜下方,所以如图6(A)所示,向图中黑箭头F方向移动后的限制部425的尖状的前端部425a与突出部64抵接,而向右斜下方的移动受到阻止。由此,旋钮2的向使限制部425向右斜下方移动的方向上的操作也受到阻止。
此处,由于限制部425的前端部425a的角度θ相比突出部64的前端侧的角度θ1形成为锐角,所以若进一步操作旋钮2,向黑箭头F侧按压限制部425,则前端部425a沿突出部64的任一斜面64a、64b移动。由此,限制部425在图中箭头Fa、Fb的任一方向上、即在使旋钮2向预先设定的方向(线段Ln1或者Ln2方向)移动的方向上移动。
这样,在实施方式中,若向图中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操作旋钮2,则位于操作方向侧的轻触开关A~D接通,而若向预先设定的方向(图中,上下左右方向)以外操作旋钮2,则限制部425与突出部64抵接,从而旋钮2的向该方向的操作受到阻止,之后由突出部64的斜面64a、64b,向预先设定的方向对旋钮2进行引导。
如图3所示,在轻触开关A~D的各开关上且在壳体3侧的上表面载置有操作部件5的按压部51(51A~51D)。
[操作部件5]
以下,对操作部件5进行说明。
图7是说明操作部件5的图,图(A)是从极盘6侧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B)是从极盘6侧的下方观察的俯视图,图(C)是从旋钮2侧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D)是侧视图,图(E)是说明在使按压部51C向基板7侧的下方移动后的操作部件5的状态的图。
操作部件5的按压部51是为了将由可动盘4的突部424作用的作用力均衡地传递至轻触开关A~D的上表面而设置的。
操作部件5具备载置于轻触开关A~D的上表面的载置部510、从绕基准轴X的周向的载置部510的两侧向基板7侧的下方延伸的侧壁部511、511、以及从侧壁部511、511的基板7侧的下端向基板7侧突出的脚部512、512,这些部件由挠性材料一体形成。
此处,如上所述,可动盘4的突部424从操作部42的极盘6侧的下表面突出。因此,若不设置操作部件5,从操作部42输入的作用力(操作力)从突部424直接输入到对应的轻触开关A~D,则由于突部424与对应的轻触开关A~D进行点接触,因而有输入的作用力集中于一点而轻触开关A~D破损的担忧。
在实施方式中,使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操作部件5(按压部51)夹设于突部424与轻触开关A~D之间,来将输入的作用力均衡地传递至轻触开关A~D的上表面,并且防止轻触开关A~D的破损。
载置部510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形状,在从该载置部510向极盘6侧的下方延伸的侧壁部511、511相互的对置面设有突起部513、513。侧壁部511中,突起部513在该侧壁部511的长边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在俯视时,一个侧壁部511的突起部513、513和另一个侧壁部511的突起部513、513会对轻触开关A~D的矩形形状的四角进行保持。
按压部51(51A~51D)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置,在周向邻接的按压部51、51由在从基准轴X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波状的挠性连接片55相互连接。
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连接片55呈圆弧形状,具有沿着以基准轴X为中心的规定半径r的假想圆Im1的形状(参照图7(C))。
按压部51(51A~51D)相比该假想圆Im1向内径侧突出地设置,在这些按压部51的内径侧确保用于设置极盘6的圆筒部63的空间。
此处,如图7(D)所示,连接片55呈山部和谷部在基准轴X的周向上交替连续的波形状(在基准轴X的轴向上起伏的形状),按压部51(51A~51D)能够分别独立地沿基准轴X的轴向移动。
例如,若通过旋钮2的操作向基板7(极盘6)侧的下方对按压部51C进行按压,则如图7(D)所示,从该按压部51C延伸的连接片55缩小波形状的振幅并沿长边方向延伸,从而与按压部51C邻接的其它的按压部51B、51D不会追随按压部51C的移动而向基板7侧的下方移动。
此外,由于在按压部51C的侧壁部511设有向基板7侧的下方突出的脚部512、512,所以若通过旋钮2的操作而使按压部51C向基板7侧移动,则该按压部51C的移动在脚部512、512抵接于基板7的位置结束。
在实施方式中,通过与轻触开关A~D的行程量对应地设定脚部512的距载置部510开始的长度,来防止轻触开关A~D以所需以上被压入而破损。
具体而言,将从载置部510至脚部512的前端的长度L(参照图7(D))设定为,当按压部51(51A~51D)向基板7侧按压轻触开关A~D而进行了行程的轻触开关A~D接通后脚部512与基板7抵接的长度。
并且,如图7(C)所示,在载置部510的可动盘4侧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凹部510a、510a。这些凹部510a、510a比供可动盘4的突部424抵接的抵接部510b还向极盘6侧的下方凹入,在从基准轴X的轴向观察时,位于与连接片55重叠的假想圆Im1上。
例如,按压部51A的凹部510a、510a是为了在可动盘4向将按压部51B或者按压部51D向极盘6侧压下的方向上倾倒后、防止可动盘4的位于按压部51A侧的导向片423(参照图4(C))与载置部510干涉而设置的。
图8是说明使旋钮2向接通轻触开关D的方向倾倒的情况的图,图(A)是多向开关1的剖视图,图(B)是说明此时的可动盘4与操作部件5的关系的图。
若向接通轻触开关D的方向(图8(A)中的右侧)操作旋钮2,则与旋钮2连结的可动盘4向使轻触开关D侧的导向片423向极盘6侧的下方移动的方向倾倒。
这样,由弹簧Sp施力的销P在极盘6的抵接部631滑动,而对旋钮2的操作赋予卡顿感。
此时,操作部42使导向片423在设于壳体3的导向壁316a、316a之间一边向下方侧移动一边倾斜,并利用设于操作部42的下部的突部424,使操作部件5的按压部51D(载置部510)和载置有该按压部51D的轻触开关D向极盘6侧的下方移动,从而使轻触开关D接通。
此处,按压部51D虽然经由连接片55与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邻接的其它的按压部51C、按压部51A(未图示)连接,但当按压部51C向极盘6侧的下方移动时,从按压部51D延伸的连接片55缩小波形状的振幅并沿长边方向延伸,从而与按压部51D邻接的其它的按压部51C、51A不会追随按压部51D的移动而向极盘6侧的下方移动。
此外,在从按压部51D向下方延伸的脚部512、512抵接于基板7的位置,停止旋钮2的倾动,从而轻触开关D不会以所需以上被压入而破损。
并且,如图8(B)所示,在与按压部51D邻接的按压部51C中,在载置部5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凹部510a,因而随着操作部42的倾倒而倾斜的按压部51C侧的导向片423与按压部51C干涉,而不使位于按压部51C的下方的轻触开关C接通。
因而,能够不使与本应接通的轻触开关D邻接的其它的轻触开关A、C接通。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是一种多向开关1,构成为,若操作处于中立位置的旋钮2,使旋钮2相对于处于中立位置时的基准轴X倾斜,则位于旋钮2的操作方向侧的按压部51(51A~51D)在基准轴X的轴向移动,而使与移动后的按压部51(51A~51D)对应的轻触开关A~D(开关元件)选择性地接通,其中,轻触开关A~D和按压部51(51A~51D)在绕基准轴X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各设有四个,按压部51(51A~51D)与在基准轴X的周向上邻接的其它的按压部51(51A~51d)由在从基准轴X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波状的挠性连接片55相互连接。
像这样构成的话,若利用旋钮2的操作例如向基板7(极盘6)侧的下方对按压部51C进行按压,则如图7(E)所示,从该按压部51C延伸的连接片55缩小波形状的振幅并且沿长边方向延伸,从而能够防止与按压部51C邻接的其它的按压部51B、51D追随按压部51C的移动而向基板7侧的下方移动。
并且,由于连接片55具有在基准轴X的轴向上起伏的形状,所以即使加长连接片55的长度,也不需要在沿从轴向观察时呈环状的假想圆Im1设置的连接片55的内径侧、即基准轴X侧设置收容连接片55的空间,从而能够在基准轴X侧确保用于设置棘爪机构(圆筒部63)的空间。
因而,当棘爪机构设置于多向开关的中心部(基准轴X上)时,不需要使多向开关1的主体壳体8在径向上大型化,该棘爪机构是由被弹簧Sp施力的销P与设于极盘6的中心的圆筒部63的抵接部631抵接,而在旋钮2的操作时给予卡顿感。
还具备可动盘4(可动部件),该可动盘4(可动部件)具有在旋钮2处于中立位置时与基准轴X正交配置的操作部42,并且若操作旋钮2,则在从基准轴X观察时,使操作部42的旋钮2的操作方向侧向基准轴X的轴向上的极盘6侧移动而倾倒,
操作部42中,在从基准轴X观察使,在作为旋钮2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线段Ln1、Ln2上)设有与按压部51(51A~51D)抵接的突部424(抵接部),在不作为旋钮2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设有阻止可动盘4的倾倒的限制部425(阻止部),并构成为,若向不作为该旋钮2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操作旋钮2,则限制部425与极盘6的突出部64(固定侧的限位器)抵接,而阻止旋钮2的向未预先设定的方向侧的操作,在突出部64的与限制部425抵接的抵接面设有将可动盘4的倾倒方向向作为旋钮2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进行引导的斜面64a、64b。
像这样构成的话,即使不作为旋钮2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操作旋钮2,旋钮2的操作方向也被向作为旋钮2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能够仅使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轻触开关A~D接通。
轻触开关A~D是构成为若由按压部51(51A~51D)而向基板7侧进行规定量行程则接通的开关元件,
按压部51(51A~51D)具有:在轻触开关A~D的与基板7相反侧的上表面载置的载置部510(接触部);和从载置部510的侧缘通过轻触开关A~D的侧方向基板7侧延伸的脚部512,
脚部512的距载置部510的长度L形成为在将轻触开关A~D向基板7侧按压而进行了规定量行程后与基板7抵接并阻止按压部51(51A~51D)向基板7侧移动的长度。
像这样构成的话,在从按压部51D向下方延伸的脚部512、512抵接于基板7的位置,轻触开关D的压入停止,从而能够防止轻触开关D以所需以上被压入而破损。
符号的说明
1—多向开关,2—旋钮,21—头部,210—加强肋,22—周壁部,23—筒状壁部,24—轴部,24a—卡止部,25—卡止孔,3—壳体,31—壁部,310—贯通孔,311—凸起部,311a—上端,312—凹槽,313—抵接部,314—接触部,315—肋,316—导向部,316a—导向壁,32—周壁部,321—卡止孔,322—卡止爪,323—切口,4—可动盘,41—连结部,42—操作部,421—倒角部,422—侧缘部,423—导向片,424—突部,425—限制部,425a—前端部,426—狭缝,427—卡合部,427—卡止部,427a—爪,428—扩径部,428a—外周面,429—弧状壁部,430—抵接部,5—操作部件,51(51A~51D)—按压部,510—载置部,510a—凹部,510b—抵接部,511—侧壁部,512—脚部,513—突起部,55—连接片,6—极盘,61—基部,611—卡止爪,612—卡合突起,62—连接器部,621—连接端子,63—圆筒部,631—抵接部,631a—槽,632—滑动部,64—突出部,64a、64b—斜面,7—基板,71—开口,8—主体壳体,A~D—轻触开关,Mk—标记,P—销,Sp—弹簧,X—基准轴。

Claims (2)

1.一种多向开关,其构成为,若操作处于中立位置的旋钮,使上述旋钮相对于处于上述中立位置时的基准轴倾斜,则位于上述旋钮的操作方向侧的按压部在上述基准轴的轴向移动,而使与该按压部对应的开关元件选择性地接通,该多向开关的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元件和上述按压部在绕上述基准轴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各以相同数目设置,
在绕上述基准轴的周向上邻接的按压部彼此由在从上述基准轴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波状的挠性连接片而相互连接,
还具备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具有在上述旋钮处于上述中立位置时相对于上述基准轴正交配置的操作部,并且构成为,若操作上述旋钮,则在从上述基准轴观察时使上述操作部的上述旋钮的操作方向侧在上述轴向移动而倾倒,
上述操作部中,在从上述基准轴观察时,在作为上述旋钮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设有与上述按压部抵接的抵接部,在不作为上述旋钮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设有阻止上述可动部件的倾倒的阻止部,
若向不作为该旋钮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侧操作上述旋钮,则上述阻止部与固定侧的限位件抵接,而阻止上述可动部件的倾倒,并且,
在上述限位件的与上述阻止部抵接的抵接面设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将上述可动部件的倾倒方向向与作为上述旋钮的操作方向而预先设定的方向对应的倾倒方向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元件构成为,若由上述按压部向设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基板侧对其按压规定量则接通,
上述按压部具有:
接触部,其与上述开关元件的与上述基板相反侧的面接触;和
脚部,其从上述接触部的侧缘通过上述开关元件的侧方而向上述基板侧延伸,
上述脚部以在上述开关元件向上述基板侧被按压规定量后而抵接于上述基板并阻止上述接触部向上述基板侧移动的长度形成。
CN201380056538.8A 2012-10-31 2013-10-28 多向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6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1318 2012-10-31
JP2012241318A JP6009908B2 (ja) 2012-10-31 2012-10-31 多方向スイッチ
PCT/JP2013/079141 WO2014069404A1 (ja) 2012-10-31 2013-10-28 多方向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216A CN104756216A (zh) 2015-07-01
CN104756216B true CN104756216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62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65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6216B (zh) 2012-10-31 2013-10-28 多向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53234B2 (zh)
JP (1) JP6009908B2 (zh)
CN (1) CN104756216B (zh)
WO (1) WO2014069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5617B1 (ja) * 2016-09-20 2017-12-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多方向操作装置
US10025694B1 (en) * 2016-12-22 2018-07-17 SafeDK Mobile Ltd. Monitoring activit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 using stack trace analysis
KR20180092042A (ko) * 2017-02-08 2018-08-17 알프스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오작동 방지구조를 포함하는 4방향 스위치
JP6708885B2 (ja) * 2018-03-26 2020-06-10 株式会社ニックス 操作機構及び操作機構の製造方法
IT201900015983A1 (it) * 2019-09-10 2021-03-10 Te Connectivity Italia Distribution Srl Dispositivo per controllare e/o fornire informazioni su una operazione di ricarica di un autoveicolo elettrico o di un autoveicolo ibrido
KR102245191B1 (ko) * 2019-10-24 2021-04-27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러기지 보드 위치고정 구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4554A (en) * 1990-07-10 1992-11-1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ivotable pushbutton operated multiple switch assembly
CN101145462A (zh) * 2006-09-13 2008-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9536U (ja) * 1983-01-31 1984-08-1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多方向スイツチ装置
GB9422459D0 (en) * 1994-11-08 1995-01-04 Lucas Ind Inc Electrical switch
JP3790384B2 (ja) * 1999-05-17 2006-06-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多方向スイッチ
JP3802736B2 (ja) * 2000-08-02 2006-07-26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押釦シート部材
JP4417789B2 (ja) * 2004-06-18 2010-02-17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4985075B2 (ja) * 2007-04-20 2012-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カーソルキー用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4554A (en) * 1990-07-10 1992-11-1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ivotable pushbutton operated multiple switch assembly
CN101145462A (zh) * 2006-09-13 2008-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53234B2 (en) 2017-05-16
WO2014069404A1 (ja) 2014-05-08
JP6009908B2 (ja) 2016-10-19
US20150255234A1 (en) 2015-09-10
CN104756216A (zh) 2015-07-01
JP2014093133A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216B (zh) 多向开关
EP1983536B1 (en) Compou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EP2755219B1 (en) Switch
JP4353964B2 (ja)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US8294049B2 (en) Rotary switch
EP0895320B1 (en) Flexible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835569B1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substrate
JP2014006986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4777911B2 (ja)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JP4832317B2 (ja)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JP3737901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3000434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7190633B2 (ja) 入力装置
KR101977054B1 (ko) 자동차의 스위치 장치
JP2008198359A (ja) 接続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部品。
EP1653124A2 (en) Rotary changeover switch
CN1979706A (zh) 滚筒洗衣机控制面板组件的按钮装配结构
CN102568904A (zh) 多方向开关装置
CN109890643A (zh) 燃料箱的内置零部件的安装结构
KR20140125318A (ko) 푸쉬 스위치
US6313730B1 (en) Linear sliding variable resistor
CN101886935B (zh) 旋转型电部件
JP5534504B2 (ja)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CN106560907A (zh) 挡位开关
KR101610016B1 (ko) 인히비터 스위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