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066A -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066A
CN104753066A CN201510181381.2A CN201510181381A CN104753066A CN 104753066 A CN104753066 A CN 104753066A CN 201510181381 A CN201510181381 A CN 201510181381A CN 104753066 A CN104753066 A CN 104753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line
interval
voltage
interior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13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3066B (zh
Inventor
吴红斌
黄辰阳
王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1813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3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3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3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1总控制单元获取各条馈线的电压状态信息;2当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低于电压下限时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或进行切负荷操作电压控制:3当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高于电压上限时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或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本发明避免了将计算任务集中在主控单元,也避免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在减少了数据通信量和通信次数的同时,缩短了通信时间和计算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的电压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恶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战略。而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增长,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传统配电网的运行将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应对出现的问题,传统配电网需要转变为能够主动控制和管理的主动配电网来承受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情况下的双向功率流动。由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馈线的数据交互更多,控制方式也非常灵活,而控制单元的计算能力有限,因此传统的优化算法难以实现灵活、有效的控制。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适应于主动配电网的电压控制方法。
现有的控制方法大都将计算任务集中在总控制单元,总控制单元不仅需要存储大量配电网的参数,还需要从其他控制单元处获取大量实时信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还由于数据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通信阻塞。同时,计算任务的集中,使得总控制单元的计算量大增,计算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以期能实现电压实时控制,保持主动配电网内节点电压在电压上下限内,从而避免将计算任务集中在主控单元以及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通过配电变压器与大电网相连;其特点是,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包括母线、设置在所述母线上的总控制单元、N条馈线和通信线路、若干个调压设备和馈线控制单元,所述调压设备为无功补偿设备或分布式电源;根据所述若干个调压设备所处的位置将与所述母线相连接的若干条馈线划分为若干个馈线区间,使得每个馈线区间内有且只有一个调压设备和用于控制相应调压设备的馈线控制单元;所述N条通信线路分别依次连通每一条馈线上的馈线控制单元,并接入所述总控制单元;记第i条馈线上的馈线区间共有Ni个,分别为Sj表示第j个馈线区间;且令第1个馈线区间S1为与所述总控制单元直接相连的馈线区间;则第j-1个馈线区间Sj-1表示所述第j个馈线区间Sj的上游馈线区间;第j+1个馈线区间Sj+1表示所述第j个馈线区间Sj的下游馈线区间;1≤j≤Ni;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共有个馈线区间;所述电压控制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总控制单元获取各条馈线的电压状态信息:
步骤1、初始化i=1;
步骤2、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1、初始化Ni赋值给j;
步骤2.2、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收集所在馈电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值并进行比较,得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3、判断j=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作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否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1个馈线区间Sj+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与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进行比较,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4、判断j=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2.6;否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发送给第i条馈线上的上游第j-1个馈线区间Sj-1的馈线控制单元,并执行步骤2.5;
步骤2.5、将j-1赋值给j;并返回步骤2.2执行;
步骤2.6、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发送给所述总控制单元;以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作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3、将i+1赋值给i,判断i+1>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否则,返回步骤一的步骤2;
步骤4、对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进行比较,获得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二、若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低于电压下限Umin时,则按如下方式进行电压控制:
步骤1、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满有功输出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分布式电源为最大有功功率输出;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2、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二的步骤3;
步骤3、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无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4、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二的步骤5;
步骤5、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指令给所述配电变压器,使得所述配电变压器通过调节分接头来提高配电网电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6、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7、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切负荷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三、若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高于电压上限Umax时,则按如下方式进行电压控制:
步骤1、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无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2、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三的步骤3;
步骤3、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指令给所述配电变压器,使得所述配电变压器通过调节分接头来降低配电网电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
步骤4、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三的步骤5;
步骤5、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有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其特点也在于,
所述步骤二中的步骤3和所述步骤三中的步骤1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
步骤I、利用式(1)建立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无功功率调压目标:
Min J CQ = Σ k = 1 M i ( U k ( i ) - 1 ) 2 - - - ( 1 )
式(1)中,Min JCQ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所有节点电压对电压额定值的电压偏移最小;Mi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所有节点的总数;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k个节点的电压标幺值;
步骤II、初始化Ni赋值给x;
步骤III、判断x=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IV;否则,接收来自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1个馈线区间Sx+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则将自身的反馈信息设置为“已为最优”,执行步骤XX;若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则执行步骤IV;
步骤IV、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无功设定值无功最小设定值无功最大设定值通过通信线路依次传输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其他Ni-1个馈线控制单元;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为Ax
步骤V、初始化y=1;
步骤VI、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共有Zy个节点;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的馈线控制单元在范围内均匀选择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调压设备的n个无功功率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θ个无功功率;1≤θ≤n且n>3;
步骤VII、初始化θ=1;
步骤VIII、初始化Ky=1;
步骤IX、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在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上游;则利用式(2)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电压平方变化量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在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下游;则利用式(3)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电压平方变化量
( ΔU K y ( θ ) ) 2 = - 2 [ ( Q set , x ( i ) - Q θ ( x ) ) × x K y ] - - - ( 2 )
式(2)中,表示第Ky个节点的无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 ΔU K y ( θ ) ) 2 = - 2 [ ( Q set , x ( i ) - Q θ ( x ) ) × x A x ] - - - ( 3 )
式(3)中,表示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无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步骤X、利用式(4)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
U cal , K y ( θ ) = ( ΔU K y ( θ ) ) 2 + U K y 2 - - - ( 4 )
式(3)中,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实际电压;
步骤XI、将Ky+1赋值给Ky;并判断Ky>Zy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Z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并执行步骤XII;否则,返回步骤IX;
步骤XII、利用式(5)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Z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的电压偏移
J Q ( θ ) = Σ k y = 1 Z y ( U cal , K y ( θ ) - 1 ) 2 - - - ( 5 )
步骤XIII、将θ+1赋值给θ;并判断θ>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n个无功功率所对应的电压偏移并执行步骤XIV;否则,返回步骤VII;
步骤XIV、利用式(6)所示的最小二乘法将JQ和Qx拟合成二次函数JQ=a0+a1Qx+a2(Qx)2,从而获得所述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
n Σ θ = 1 n Q θ ( x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Q θ ( x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 Q θ ( x ) ) 3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 Q θ ( x ) ) 3 Σ θ = 1 n ( Q θ ( x ) ) 4 a 0 ( y ) a 1 ( y ) a 2 ( y ) = Σ θ = 1 n J Q ( θ ) Σ θ = 1 n Q θ ( x ) J Q ( θ ) Σ θ = 1 n ( Q θ x ) 2 J Q ( θ ) - - - ( 6 )
步骤XV、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馈线控制单元将所述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发送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
步骤XVI、将y+1赋值给y;并判断y>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获得Ni组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并执行步骤XVII;否则,返回步骤VI执行;
步骤XVII、利用式(7)、式(8)和式(9)分别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参数和a0,i、a1,i和a2,i
a 0 , i = Σ y = 1 N i a 0 ( y ) - - - ( 7 )
a 1 , i = Σ y = 1 N i a 1 ( y ) - - - ( 8 )
a 2 , i = Σ y = 1 N i a 0 ( y ) - - - ( 9 )
步骤XVIII、计算 Q b , x ( i ) = - a 1 , i 2 × a 2 , i Q b , x ( i ) ∈ [ Q min , x ( i ) , Q max , x ( i ) ] , 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若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若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
步骤XIX、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无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X、判断x=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向所述总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完成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否则,向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上游的第x-1个馈线区间Sx-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并将x-1赋值给x,返回步骤III执行。
所述步骤三中的步骤5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
步骤i、以所述第i条馈线上所有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削减最小作为有功功率调压目标;
步骤ii、初始化Ni赋值给u;
步骤iii、判断u=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iv;否则,接收来自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1个馈线区间Su+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则将自身的反馈信息设置为“已为最优”,执行步骤xviii;若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则执行步骤iv;
步骤iv、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有功设定值有功最小设定值有功最大设定值通过通信线路依次传输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其他Ni-1个馈线控制单元;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为Bu
步骤v、初始化v=1;
步骤vi、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为Cv;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的馈线控制单元在范围内均匀选择所述第v个馈线区间Sv内调压设备的n个有功功率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第λ个有功功率;1≤λ≤n;
步骤vii、初始化λ=1;
步骤viii、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在所述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上游;则利用式(10)获得所述第λ个有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电压平方变化量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在所述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下游;则利用式(11)获得所述第λ个有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电压平方变化量
( ΔU C v ( λ ) ) 2 = - 2 [ ( P set , u ( i ) - P λ ( u ) ) × x C v ] - - - ( 10 )
式(10)中,表示节点Cv的有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 ΔU C v ( λ ) ) 2 = - 2 [ ( P set , u ( i ) - P λ ( u ) ) × x B v ] - - - ( 11 )
式(11)中,表示所述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有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步骤ix、利用式(12)获得所述第λ个有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计算电压
U cal , C y ( λ ) = ( ΔU C y ( λ ) ) 2 + U C λ 2 - - - ( 12 )
式(12)中,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实际电压;
步骤x、将λ+1赋值给λ;并判断λ>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n个有功功率所对应的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计算电压 U cal , C v = { U cal , C v ( 1 ) , U cal , C v ( 2 ) , . . . , U cal , C v ( λ ) , . . . , U cal , C v ( n ) } ; 并执行步骤xi;否则,返回步骤viii;
步骤xi、利用式(13)所示的最小二乘法将和Pu拟合成一次函数从而获得所述一次函数的两个参数
n Σ λ = 1 n P λ ( v ) Σ λ = 1 n P λ ( v ) Σ λ = 1 n ( P λ ( v ) ) 2 b 0 ( v ) b 1 ( v ) = Σ λ = 1 n U cal , C v ( λ ) Σ λ = 1 n P λ ( v ) U cal , C v ( λ ) - - - ( 13 )
步骤xii、利用式(14)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推荐有功
P cal , o ( v ) = U max - b 0 ( v ) b 1 ( v ) - - - ( 14 )
式(14)中,Umax为电压上限;
步骤xiii、若则将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推荐有功作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 P max , u ( i ) ;
步骤xiv、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v、将v+1赋值给v;并判断v>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获得Ni个推荐有功并执行步骤xvi;否则,返回步骤vi执行;
步骤xvi、对Ni个推荐有功进行比较,得出最小值则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否则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
步骤xvii、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viii、判断u=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向所述总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完成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否则,向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上游的第u-1个馈线区间Su-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并将u-1赋值给u,返回步骤iii执行。
所述步骤二中的步骤7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1)、初始化Ni赋值给σ;
步骤2)、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个馈线区间Sσ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统计馈线区间Sσ内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的数量Fσ,并将数据组(σ,Fσ)发送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
步骤3)、将σ-1赋值给σ;并判断σ<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i条馈线上其他Ni个馈线控制单元发送来的数据组并执行步骤4);否则,返回步骤2)执行;
步骤4)、判断均为0是否成立,则成立,则无须切负荷,切负荷操作完成;否则实行步骤5);
步骤5)、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对所述的数据组进行比较,选出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数量最大的ρ个数据组,记为{(σm1,Fmax),(σm2,Fmax),…,(σ,Fmax)};并有再对所述ρ个数据组{(σm1,Fmax),(σm2,Fmax),…,(σ,Fmax)}进行比较,选出切负荷数据组(σmax,Fmax),并有σmax=max{σm1m2,…,σ};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切负荷”消息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让其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6)、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Fmax个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从上游向下游分别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切负荷”消息后,切除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第Fmax个节点上的所有可切除负荷;并向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返回“负荷切除完成”的消息;
步骤7)、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来的“负荷切除完成”的消息后,返回步骤1)执行。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对于调压指令中的无功调压,利用最小二乘法将电压偏移与调压设备的无功输出的关系拟合成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对于调压指令中的有功调压,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分布式电源所在节点的电压与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关系拟合成一次函数的两个参数,并将参数发送给正在进行调压操作的馈线控制单元以计算出无功调压最优解并将调压设备的无功输出设置为无功调压最优解;实现了将原本集中的计算任务分散,不仅使得总控制单元的计算任务大大减少,减轻了总控制单元的工作量,还减少了单个控制单元的计算量,并缩短计算时间;
2、本发明利用总控制单元通过馈线控制单元收集配电网的电压状态信息,针对不同的馈线电压越限情况,对馈线内的控制单元下达不同的调压指令,并利用馈线控制单元通过参数的传递来获得其他馈线控制单元所在馈线区间的信息,大大减少了通信数据量以及通信次数,缩短了通信时间,降低了出现通信阻塞的可能性;且每个馈线控制区间在计算所述参数时,仅仅用到所在馈线区间内的参数,从而节省存储空间;
3、本发明在切负荷操作中,对于调压指令中的切负荷,提出从电压越下限节点最多的区间开始切除负荷,若有多个区间越电压下限的节点数目同为最多,则最下游的越电压下限节点数最多的区间开始,在尽量少切负荷的同时,也减少了总控制单元的计算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动配电网馈线通过配电变压器与大电网相连;主动配电网馈线包括母线、设置在母线上的总控制单元、N条馈线和通信线路、若干个调压设备和馈线控制单元,调压设备为无功补偿设备或分布式电源;根据若干个调压设备所处的位置将与母线相连接的若干条馈线划分为若干个馈线区间,使得每个馈线区间内有且只有一个调压设备和用于控制相应调压设备的馈线控制单元;N条通信线路分别依次连通每一条馈线上的馈线控制单元,并接入总控制单元;记第i条馈线上的馈线区间共有Ni个,分别为Sj表示第j个馈线区间;且令第1个馈线区间S1为与总控制单元直接相连的馈线区间;则第j-1个馈线区间Sj-1表示第j个馈线区间Sj的上游馈线区间;第j+1个馈线区间Sj+1表示第j个馈线区间Sj的下游馈线区间;1≤j≤Ni;主动配电网馈线共有个馈线区间;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总控制单元获取各条馈线的电压状态信息:
步骤1、初始化i=1;
步骤2、获得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1、初始化Ni赋值给j;
步骤2.2、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收集所在馈电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值并进行比较,得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3、判断j=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作为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否则,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第i条馈线上的第j+1个馈线区间Sj+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与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进行比较,获得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U min ( i , j ) ;
步骤2.4、判断j=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2.6;否则,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发送给第i条馈线上的上游第j-1个馈线区间Sj-1的馈线控制单元,并执行步骤2.5;
步骤2.5、将j-1赋值给j;并返回步骤2.2执行;
步骤2.6、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发送给总控制单元;以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作为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3、将i+1赋值给i,判断i+1>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否则,返回步骤一的步骤2;
步骤4、对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进行比较,获得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如图1所示,该控制系统没有采用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而采用了分布式的控制方法:总控制单元只与每条馈线内第1个馈线控制单元直接通信,而并非直接与所有的馈线控制单元通信;同一条馈线内的馈线控制单元采用串行式的通信线路,可以通过通信线路相互通信。配电网电压状态信息的获取从线路最末端的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开始,不断向上游传递信息,并对电压最值的信息边传递边比较,到达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时,得到的便是该条馈线内所有节点的电压最值;总控制单元从每条内第1个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各条馈线的电压最值,存储并比较得出整个配电网的电压最值。
步骤二、若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低于电压下限Umin时,则按如下方式进行电压控制:
当有节点的电压低于电压下限的时候,总控制单元会首先让所有的分布式电源满功率输出,以提高系统的电压水平;若仍不能让电压恢复正常水平,则总控制单元则让这些节点所在的馈线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进行无功补偿,补偿的方法是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若仍不能让电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则总控制单元通过常规的调节分接头操作进行调压;若仍不能让电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则需要切除部分符合,总控制单元让这些节点所在的馈线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1、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满有功输出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控制分布式电源为最大有功功率输出;并返回步骤一、获得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2、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二的步骤3;
步骤3、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无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具体的,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
步骤I、利用式(1)建立第i条馈线上的无功功率调压目标:
Min J CQ = Σ k = 1 M i ( U k ( i ) - 1 ) 2 - - - ( 1 )
式(1)中,Min JCQ表示第i条馈线上所有节点电压对电压额定值的电压偏移最小;Mi表示第i条馈线上所有节点的总数;表示第i条馈线上第k个节点的电压标幺值;
式(1)是无功调压的目标函数,馈线控制单元进行该条馈线的无功调压时,其调压目标就是该条馈线所有节点电压对电压额定值的便宜最小。
步骤II、初始化Ni赋值给x;
步骤III、判断x=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IV;否则,接收来自第i条馈线上的第x+1个馈线区间Sx+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则将自身的反馈信息设置为“已为最优”,执行步骤XX;若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则执行步骤IV;
步骤IV、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无功设定值无功最小设定值无功最大设定值通过通信线路依次传输给第i条馈线上其他Ni-1个馈线控制单元;假设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为Ax
步骤V、初始化y=1;
步骤VI、假设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共有Zy个节点;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的馈线控制单元在范围内均匀选择第x个馈线区间Sx内调压设备的n个无功功率表示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θ个无功功率;1≤θ≤n且n>3;由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为了保证拟合的准确性,取拟合数据量n>3,又因为每个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能力有限,n也不宜较大,n较大会使计算量增大。
步骤VII、初始化θ=1;
步骤VIII、初始化Ky=1;
步骤IX、若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在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上游;则利用式(2)获得第θ个无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电压平方变化量若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在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下游;则利用式(3)获得第θ个无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电压平方变化量
( ΔU K y ( θ ) ) 2 = - 2 [ ( Q set , x ( i ) - Q θ ( x ) ) × x K y ] - - - ( 2 )
式(2)中,表示第Ky个节点的无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 ΔU K y ( θ ) ) 2 = - 2 [ ( Q set , x ( i ) - Q θ ( x ) ) × x A x ] - - - ( 3 )
式(3)中,表示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无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步骤X、利用式(4)获得第θ个无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
U cal , K y ( θ ) = ( ΔU K y ( θ ) ) 2 + U K y 2 - - - ( 4 )
式(3)中,表示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实际电压;
步骤XI、将Ky+1赋值给Ky;并判断Ky>Zy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Z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并执行步骤XII;否则,返回步骤IX;
步骤XII、利用式(5)获得第θ个无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Z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的电压偏移
J Q ( θ ) = Σ k y = 1 Z y ( U cal , K y ( θ ) - 1 ) 2 - - - ( 5 )
步骤XIII、将θ+1赋值给θ;并判断θ>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n个无功功率所对应的电压偏移并执行步骤XIV;否则,返回步骤VII;
步骤XIV、利用式(6)所示的最小二乘法将JQ和Qx拟合成二次函数JQ=a0+a1Qx+a2(Qx)2,从而获得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
n Σ θ = 1 n Q θ ( x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Q θ ( x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 Q θ ( x ) ) 3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 Q θ ( x ) ) 3 Σ θ = 1 n ( Q θ ( x ) ) 4 a 0 ( y ) a 1 ( y ) a 2 ( y ) = Σ θ = 1 n J Q ( θ ) Σ θ = 1 n Q θ ( x ) J Q ( θ ) Σ θ = 1 n ( Q θ x ) 2 J Q ( θ ) - - - ( 6 )
式(6)是最小二乘法的定义式,解出即可;
步骤XV、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馈线控制单元将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发送给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
步骤XVI、将y+1赋值给y;并判断y>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获得Ni组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并执行步骤XVII;否则,返回步骤VI执行;每组数据都表示一个馈线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偏差与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无功输出之间的关系;
步骤XVII、利用式(7)、式(8)和式(9)分别获得第i条馈线上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参数和a0,i、a1,i和a2,i
a 0 , i = Σ y = 1 N i a 0 ( y ) - - - ( 7 )
a 1 , i = Σ y = 1 N i a 1 ( y ) - - - ( 8 )
a 2 , i = Σ y = 1 N i a 0 ( y ) - - - ( 9 )
Ni组数据全部加起来得到的a0,i、a1,i和a2,i,就表示该馈线内所有节点的电压偏差与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无功输出之间的关系;
步骤XVIII、计算 Q b , x ( i ) = - a 1 , i 2 × a 2 , i Q b , x ( i ) ∈ [ Q min , x ( i ) , Q max , x ( i ) ] , 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若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若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
步骤XIX、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无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X、判断x=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向总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完成第i条馈线上的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否则,向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上游的第x-1个馈线区间Sx-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并将x-1赋值给x,返回步骤III执行;
当收到调压指令时,由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先开始调压,当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完成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设定后,向上游推进,由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调压,之后继续由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调压,直到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调压完成,向总控制单元汇报信息。在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调压时,其余各个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根据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的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的无功功率基本信息,配合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进行计算。由于各个馈线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方差与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的无功输出的关系近似二次函数,所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个馈线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方差与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的无功输出的关系拟合成二次函数,用三个参数a0、a1和a2表示,并将三个参数发送给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计算出的a0,i、a1,i和a2,i,即表示馈线内所有节点的电压对电压额定值的方差与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无功输出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计算出方差最小时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无功输出,并结合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无功输出的功率限制得出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无功输出的最优值。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完成调压后,向上游的馈线区间内的控制单元发送信息,将调压向上游推进。
因为无功功率调压目标式(1)是针对整条馈线的全局电压优化调整,所以需要整条馈线的相关数据。由于计算任务被分散到馈线内的每个馈线控制单元,而馈线控制单元只存有自己所在馈线控制子段内的线路参数、负荷数据等,所以每个馈线控制单元按照优化目标进行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不一定是全局最优。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个馈线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方差与馈线区间内的调压设备的无功输出的关系拟合成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每个馈线控制单元算出的参数就代表自己所在馈线区间内目标与控制量的关系。将所有馈线区间的参数收集在一起,就可以计算出全局最优。而拟合的同时也减少了通信的数据量。
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完成后,返回步骤一、获得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4、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二的步骤5;
步骤5、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指令给配电变压器,使得配电变压器通过调节分接头来提高配电网电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6、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7、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切负荷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切负荷操作;按如下过程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1)、初始化Ni赋值给σ;
步骤2)、第i条馈线上的第σ个馈线区间Sσ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统计馈线区间Sσ内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的数量Fσ,并将数据组(σ,Fσ)发送给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
步骤3)、将σ-1赋值给σ;并判断σ<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来自第i条馈线上其他Ni个馈线控制单元发送来的数据组并执行步骤4);否则,返回步骤2)执行;
步骤4)、判断均为0是否成立,则成立,则无须切负荷,切负荷操作完成;否则实行步骤5);
步骤5)、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对的数据组进行比较,选出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数量最大的ρ个数据组,记为{(σm1,Fmax),(σm2,Fmax),…,(σ,Fmax)};并有再对ρ个数据组{(σm1,Fmax),(σm2,Fmax),…,(σ,Fmax)}进行比较,选出切负荷数据组(σmax,Fmax),并有σmax=max{σm1,σm2,…,σ};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切负荷”消息给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让其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6)、设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Fmax个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从上游向下游分别为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切负荷”消息后,切除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第Fmax个节点上的所有可切除负荷;并向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返回“负荷切除完成”的消息;
步骤7)、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来的“负荷切除完成”的消息后,返回步骤1)执行;
切负荷是调压的最后手段,当进行切负荷操作时,首先从电压越下限节点最多的馈线区间开始,因为电压越下限节点最多的馈线区间的电压越下限情况相对严重。若有多个馈线区间的电压越下限节点数同为最多,则从下游处的越下限节点最多的馈线区间开始,因为节点下游处的功率变化对节点的电压影响较大。在进行切负荷操作的馈线区间内,同理先切除馈线区间内最下游的电压越下限节点处的可切除负荷。若切除负荷后馈线内仍有电压越电压下限的节点,重复如上步骤,继续进行负荷切除操作。
步骤三、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高于电压上限Umax时,则按如下方式进行电压控制:
当有节点的电压高于电压上限的时候,总控制单元会首先让这些节点所在的馈线内的馈线控制单元首先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以减少降低无功补偿;若仍不能让电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则通过常规的调节分接头操作进行调压;若仍不能让电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总控制单元则让这些节点所在的馈线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如权利要求3。
步骤1、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无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2、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三的步骤3;
步骤3、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指令给配电变压器,使得配电变压器通过调节分接头来降低配电网电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
步骤4、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三的步骤5;
步骤5、总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线路发送有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具体的,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
步骤i、以第i条馈线上所有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削减最小作为有功功率调压目标;
步骤ii、初始化Ni赋值给u;
步骤iii、判断u=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iv;否则,接收来自第i条馈线上的第u+1个馈线区间Su+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则将自身的反馈信息设置为“已为最优”,执行步骤xviii;若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则执行步骤iv;
步骤iv、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有功设定值有功最小设定值有功最大设定值通过通信线路依次传输给第i条馈线上其他Ni-1个馈线控制单元;假设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为Bu
步骤v、初始化v=1;
步骤vi、假设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为Cv;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的馈线控制单元在范围内均匀选择第v个馈线区间Sv内调压设备的n个有功功率表示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第λ个有功功率;1≤λ≤n;
步骤vii、初始化λ=1;
步骤viii、若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在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上游;则利用式(10)获得第λ个有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电压平方变化量若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在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下游;则利用式(11)获得第λ个有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电压平方变化量
( ΔU C v ( λ ) ) 2 = - 2 [ ( P set , u ( i ) - P λ ( u ) ) × x C v ] - - - ( 10 )
式(10)中,表示节点Cv的有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 ΔU C v ( λ ) ) 2 = - 2 [ ( P set , u ( i ) - P λ ( u ) ) × x B v ] - - - ( 11 )
式(11)中,表示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有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步骤ix、利用式(12)获得第λ个有功功率下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计算电压
U cal , C y ( λ ) = ( ΔU C y ( λ ) ) 2 + U C λ 2 - - - ( 12 )
式(12)中,表示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实际电压;
步骤x、将λ+1赋值给λ;并判断λ>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n个有功功率所对应的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计算电压并执行步骤xi;否则,返回步骤viii;
步骤xi、利用式(13)所示的最小二乘法将和Pu拟合成一次函数从而获得一次函数的两个参数
n Σ λ = 1 n P λ ( v ) Σ λ = 1 n P λ ( v ) Σ λ = 1 n ( P λ ( v ) ) 2 b 0 ( v ) b 1 ( v ) = Σ λ = 1 n U cal , C v ( λ ) Σ λ = 1 n P λ ( v ) U cal , C v ( λ ) - - - ( 13 )
式(13)是最小二乘法的定义式,解出即可;
步骤xii、利用式(14)获得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推荐有功
P cal , o ( v ) = U max - b 0 ( v ) b 1 ( v ) - - - ( 14 )
式(14)中,Umax为电压上限;
步骤xiii、若则将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推荐有功作为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则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
步骤xiv、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v、将v+1赋值给v;并判断v>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获得Ni个推荐有功并执行步骤xvi;否则,返回步骤vi执行;
步骤xvi、对Ni个推荐有功进行比较,得出最小值则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否则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若选择的不是最小值,则该条馈线内必然存在电压高于电压上限的节点;
步骤xvii、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viii、判断u=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向总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完成第i条馈线上的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否则,向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上游的第u-1个馈线区间Su-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并将u-1赋值给u,返回步骤iii执行;
与无功功率调压相同,当收到调压指令时,由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先开始调压,当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完成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有功输出的设定后,向上游推进,直到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调压完成,向总控制单元汇报信息。在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调压时,其余各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根据馈线区间内的控制单元发送的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基本信息,配合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进行计算。由于各个馈线区间内分布式电源所在节点电压与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关系近似一次函数,所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个馈线区间内分布式电源所在节点电压与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关系拟合成一次函数,用两个参数b0和b1表示,馈线控制单元令Ni个一次函数等于Umax,结合区间Ni内的调压设备有功输出的功率限制计算出该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并将推荐有功发送给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Ni个推荐有功,选择最小的推荐有功为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有功输出的最优值,即为以第i条馈线上所有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削减最小作为有功功率调压目标的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馈线区间内的分布式电源完成调压后,向上游的馈线区间内的控制单元发送信息,将调压向上游推进。
上述的各个指令由总控制单元下达,具体由总控制单元控制进行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头调节或者各条馈线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进行调压设备的操作,当总控制单元对馈线控制单元下达指令时,的满有功输出指令、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指令、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指令和切负荷指令仅仅针对各条馈线。若出现一条馈线电压越上限,另一条馈线电压越下限的情况时,总控制单元会向越下限的馈线下达满有功输出指令,同时向越上限的馈线下达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指令。

Claims (4)

1.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通过配电变压器与大电网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包括母线、设置在所述母线上的总控制单元、N条馈线和通信线路、若干个调压设备和馈线控制单元,所述调压设备为无功补偿设备或分布式电源;根据所述若干个调压设备所处的位置将与所述母线相连接的若干条馈线划分为若干个馈线区间,使得每个馈线区间内有且只有一个调压设备和用于控制相应调压设备的馈线控制单元;所述N条通信线路分别依次连通每一条馈线上的馈线控制单元,并接入所述总控制单元;记第i条馈线上的馈线区间共有Ni个,分别为Sj表示第j个馈线区间;且令第1个馈线区间S1为与所述总控制单元直接相连的馈线区间;则第j-1个馈线区间Sj-1表示所述第j个馈线区间Sj的上游馈线区间;第j+1个馈线区间Sj+1表示所述第j个馈线区间Sj的下游馈线区间;1≤j≤Ni;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共有个馈线区间;所述电压控制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总控制单元获取各条馈线的电压状态信息:
步骤1、初始化i=1;
步骤2、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1、初始化Ni赋值给j;
步骤2.2、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收集所在馈电区间内所有节点的电压值并进行比较,得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3、判断j=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作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否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1个馈线区间Sj+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与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进行比较,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2.4、判断j=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2.6;否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发送给第i条馈线上的上游第j-1个馈线区间Sj-1的馈线控制单元,并执行步骤2.5;
步骤2.5、将j-1赋值给j;并返回步骤2.2执行;
步骤2.6、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j个馈线区间Sj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发送给所述总控制单元;以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作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3、将i+1赋值给i,判断i+1>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否则,返回步骤一的步骤2;
步骤4、对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进行比较,获得所述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步骤二、若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低于电压下限Umin时,则按如下方式进行电压控制:
步骤1、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满有功输出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分布式电源为最大有功功率输出;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2、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二的步骤3;
步骤3、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无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4、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二的步骤5;
步骤5、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指令给所述配电变压器,使得所述配电变压器通过调节分接头来提高配电网电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6、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7、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切负荷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三、若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高于电压上限Umax时,则按如下方式进行电压控制:
步骤1、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无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小值
步骤2、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三的步骤3;
步骤3、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指令给所述配电变压器,使得所述配电变压器通过调节分接头来降低配电网电压;并返回步骤一、获得所述N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中第i条馈线上的电压最大值
步骤4、判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完成电压控制;否则执行步骤三的步骤5;
步骤5、所述总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有功调压指令给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使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所有馈线控制单元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中的步骤3和所述步骤三中的步骤1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
步骤I、利用式(1)建立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无功功率调压目标:
Min J CQ = Σ k = 1 M i ( U k ( i ) - 1 ) 2 - - - ( 1 )
式(1)中,Min JCQ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所有节点电压对电压额定值的电压偏移最小;Mi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所有节点的总数;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k个节点的电压标幺值;
步骤II、初始化Ni赋值给x;
步骤III、判断x=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IV;否则,接收来自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1个馈线区间Sx+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则将自身的反馈信息设置为“已为最优”,执行步骤XX;若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则执行步骤IV;
步骤IV、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无功设定值无功最小设定值无功最大设定值通过通信线路依次传输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其他Ni-1个馈线控制单元;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为Ax
步骤V、初始化y=1;
步骤VI、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共有Zy个节点;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的馈线控制单元在范围内均匀选择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调压设备的n个无功功率 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θ个无功功率;1≤θ≤n且n>3;
步骤VII、初始化θ=1;
步骤VIII、初始化Ky=1;
步骤IX、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在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上游;则利用式(2)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电压平方变化量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在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下游;则利用式(3)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电压平方变化量
( Δ U K y ( θ ) ) 2 = - 2 [ ( Q set , x ( i ) - Q θ ( x ) ) × x K y ] - - - ( 2 )
式(2)中,表示第Ky个节点的无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 Δ U K y ( θ ) ) 2 = - 2 [ ( Q set , x ( i ) - Q θ ( x ) ) × x A x ] - - - ( 3 )
式(3)中,表示所述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Ax的无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步骤X、利用式(4)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
U cal , K y ( θ ) = ( Δ U K y ( θ ) ) 2 + U K y 2 - - - ( 4 )
式(3)中,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第Ky个节点的实际电压;
步骤XI、将Ky+1赋值给Ky;并判断Ky>Zy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Z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并执行步骤XII;否则,返回步骤IX;
步骤XII、利用式(5)获得所述第θ个无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Zy个节点的计算电压的电压偏移
J Q ( θ ) = Σ k y = 1 Z y ( U cal , K y ( θ ) - 1 ) 2 - - - ( 5 )
步骤XIII、将θ+1赋值给θ;并判断θ>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n个无功功率所对应的电压偏移并执行步骤XIV;否则,返回步骤VII;
步骤XIV、利用式(6)所示的最小二乘法将JQ和Qx拟合成二次函数JQ=a0+a1Qx+a2(Qx)2,从而获得所述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
n Σ θ = 1 n Q θ ( x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Q θ ( x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 Q θ ( x ) ) 3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Σ θ = 1 n ( Q θ ( x ) ) 3 Σ θ = 1 n ( Q θ ( x ) ) 4 a 0 ( y ) a 1 ( y ) a 2 ( y ) = Σ θ = 1 n J Q ( θ ) Σ θ = 1 n Q θ ( x ) J Q ( θ ) Σ θ = 1 n ( Q θ ( x ) ) 2 J Q ( θ ) - - - ( 6 )
步骤XV、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y个馈线区间Sy内馈线控制单元将所述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发送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
步骤XVI、将y+1赋值给y;并判断y>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获得Ni组二次函数的三个参数并执行步骤XVII;否则,返回步骤VI执行;
步骤XVII、利用式(7)、式(8)和式(9)分别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参数和a0,i、a1,i和a2,i
a 0 , i = Σ y = 1 N i a 0 ( y ) - - - ( 7 )
a 1 , i = Σ y = 1 N i a 1 ( y ) - - - ( 8 )
a 2 , i = Σ y = 1 N i a 0 ( y ) - - - ( 9 )
步骤XVIII、计算 Q b , x ( i ) = - a 1 , i 2 × a 2 , i ; Q b , x ( i ) ∈ [ Q min , x ( i ) , Q max , x ( i ) ] , 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若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若则无功调压最优解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
步骤XIX、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无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X、判断x=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向所述总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完成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无功功率调压;否则,向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x个馈线区间Sx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上游的第x-1个馈线区间Sx-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并将x-1赋值给x,返回步骤III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三中的步骤5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
步骤i、以所述第i条馈线上所有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输出的削减最小作为有功功率调压目标;
步骤ii、初始化Ni赋值给u;
步骤iii、判断u=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步骤iv;否则,接收来自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1个馈线区间Su+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反馈信息;若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则将自身的反馈信息设置为“已为最优”,执行步骤xviii;若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则执行步骤iv;
步骤iv、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调压设备的有功设定值有功最小设定值有功最大设定值通过通信线路依次传输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其他Ni-1个馈线控制单元;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为Bu
步骤v、初始化v=1;
步骤vi、假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为Cv;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的馈线控制单元在范围内均匀选择所述第v个馈线区间Sv内调压设备的n个有功功率 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第λ个有功功率;1≤λ≤n;
步骤vii、初始化λ=1;
步骤viii、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在所述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上游;则利用式(10)获得所述第λ个有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电压平方变化量若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在所述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下游;则利用式(11)获得所述第λ个有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电压平方变化量
( ΔU C v ( λ ) ) 2 = - 2 [ ( P set , u ( i ) - P λ ( u ) ) × x C v ] - - - ( 10 )
式(10)中,表示节点Cv的有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 ΔU C v ( λ ) ) 2 = - 2 [ ( P set , u ( i ) - P λ ( u ) ) × x B u ] - - - ( 11 )
式(11)中,表示所述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调压设备所在的节点Bu的有功电压敏感性系数;
步骤ix、利用式(12)获得所述第λ个有功功率下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计算电压
U cal , C v ( λ ) = ( ΔU C v ( λ ) ) 2 + U C λ 2 - - - ( 12 )
式(12)中,表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实际电压;
步骤x、将λ+1赋值给λ;并判断λ>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n个有功功率所对应的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分布式电源所在的节点Cv的计算电压 U cal , C v = { U cal , C v ( 1 ) , U cal , C v ( 2 ) , . . . , U cal , C v ( λ ) , . . . , U cal , C v ( n ) } ; 并执行步骤xi;否则,返回步骤viii;
步骤xi、利用式(13)所示的最小二乘法将和Pu拟合成一次函数从而获得所述一次函数的两个参数
n Σ λ = 1 n P λ ( v ) Σ λ = 1 n P λ ( v ) Σ λ = 1 n ( P λ ( v ) ) 2 b 0 ( v ) b 1 ( v ) = Σ λ = 1 n U cal , C v ( λ ) Σ λ = 1 n P λ ( v ) U cal , C v ( λ ) - - - ( 13 )
步骤xii、利用式(14)获得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推荐有功
P cal , o ( v ) = U max - b 0 ( v ) b 1 ( v ) - - - ( 14 )
式(14)中,Umax为电压上限;
步骤xiii、若则将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计算推荐有功作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所述第i条馈线上第v个馈线区间Sv内馈线控制单元的推荐有功
步骤xiv、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v、将v+1赋值给v;并判断v>N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获得Ni个推荐有功并执行步骤xvi;否则,返回步骤vi执行;
步骤xvi、对Ni个推荐有功进行比较,得出最小值则反馈信息为“暂未最优”;否则反馈信息为“已为最优”;
步骤xvii、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将自身分布式电源的有功设定值设置为
步骤xviii、判断u=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向所述总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完成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基于参数拟合的馈线有功功率调压;否则,向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u个馈线区间Su内的馈线控制单元上游的第u-1个馈线区间Su-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反馈信息,并将u-1赋值给u,返回步骤iii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中的步骤7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1)、初始化Ni赋值给σ;
步骤2)、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个馈线区间Sσ内的馈线控制单元统计馈线区间Sσ内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的数量Fσ,并将数据组(σ,Fσ)发送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
步骤3)、将σ-1赋值给σ;并判断σ<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i条馈线上其他Ni个馈线控制单元发送来的数据组并执行步骤4);否则,返回步骤2)执行;
步骤4)、判断均为0是否成立,则成立,则无须切负荷,切负荷操作完成;否则实行步骤5);
步骤5)、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对所述的数据组进行比较,选出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数量最大的ρ个数据组,记为{(σm1,Fmax),(σm2,Fmax),…,(σ,Fmax)};并有再对所述ρ个数据组{(σm1,Fmax),(σm2,Fmax),…,(σ,Fmax)}进行比较,选出切负荷数据组(σmax,Fmax),并有σmax=max{σm1,σm2,…,σ};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切负荷”消息给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让其进行切负荷操作;
步骤6)、设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Fmax个电压低于电压下限Umin的节点从上游向下游分别为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切负荷”消息后,切除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第Fmax个节点上的所有可切除负荷;并向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返回“负荷切除完成”的消息;
步骤7)、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1个馈线区间S1内的馈线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i条馈线上的第σmax个馈线区间内的馈线控制单元发送来的“负荷切除完成”的消息后,返回步骤1)执行。
CN201510181381.2A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753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1381.2A CN104753066B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1381.2A CN104753066B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066A true CN104753066A (zh) 2015-07-01
CN104753066B CN104753066B (zh) 2017-03-15

Family

ID=53592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1381.2A Active CN104753066B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主动配电网馈线的电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30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2918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Depsys Sa Method of determining mutual voltag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measuring nodes of 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US20190384235A1 (en) * 2018-06-16 2019-12-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poration Composable time-series observability in sensor data fu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5778A (ja) * 2011-02-21 2012-09-10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CN102891488A (zh) * 2011-07-19 2013-01-2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控制配电馈线上的电压的系统及方法
CN103606009A (zh) * 2013-12-10 2014-02-26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最小配电区域的配电网量测质量评估方法
CN103972985A (zh) * 2014-05-26 2014-08-06 湖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的在线安全预警与预防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5778A (ja) * 2011-02-21 2012-09-10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CN102891488A (zh) * 2011-07-19 2013-01-2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控制配电馈线上的电压的系统及方法
CN103606009A (zh) * 2013-12-10 2014-02-26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最小配电区域的配电网量测质量评估方法
CN103972985A (zh) * 2014-05-26 2014-08-06 湖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的在线安全预警与预防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NY E. Z. FARAG, ET AL: "A Novel Cooperative Protocol for Distributed Voltage Control in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
周姝灿,等: "极端风况下风电场群电压协调控制策略", 《电力建设》 *
高亚静,等: "考虑间歇性电源与负荷不确定性情况下基于多场景技术的主动配电系统两步优化调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2918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Depsys Sa Method of determining mutual voltag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measuring nodes of 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US11346868B2 (en) 2016-04-22 2022-05-31 Depsys Sa Method of determining mutual voltag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measuring nodes of 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US20190384235A1 (en) * 2018-06-16 2019-12-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poration Composable time-series observability in sensor data fusion
US10782655B2 (en) * 2018-06-16 2020-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osable time-series observability in sensor data fu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066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8575B (zh) 基于区域划分的多时间尺度主动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CN107301472B (zh) 基于场景分析法和电压调节策略的分布式光伏规划方法
CN106487042B (zh) 一种多时间尺度微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CN105958519B (zh) 一种基于主动管理与成本效益分析的配电网储能系统配置方法
CN108023364B (zh) 基于凸差规划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能力计算方法
CN103208803A (zh) 风电和光电集中并网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CN108695857B (zh) 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26348B (zh) 一种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分析及全过程在线监测的系统
CN103545848B (zh) 光伏电站群有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CN108199404A (zh) 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谱聚类集群划分方法
CN105186525A (zh) 风电接入下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
CN103151784B (zh) 一种基于avc系统的无功电压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2832627A (zh) 一种基于电力网络模型的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方法
CN105391094A (zh) 孤立微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04377826A (zh) 一种主动配电网控制策略及方法
CN105119275A (zh) 一种计及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算法
CN106655177A (zh) 基于扩展二阶锥规划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能力计算方法
CN110011358B (zh) 一种配电网负荷状态调节控制器
CN105515010A (zh) 一种基于合作对策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001219A (zh) 一种基于潮流熵的多facts最优化协调控制方法
CN113690877B (zh) 一种考虑能源消纳的有源配电网与集中能源站互动方法
CN105576837A (zh) 一种微电网群分布式三级协同功率控制方法
CN105490282A (zh) 考虑微电源无功出力均衡度的微电网实时电压控制方法
CN105305468A (zh)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参数优化方法
CN104037761A (zh) 一种agc功率多目标随机优化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