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9858A -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9858A
CN104739858A CN201510018351.XA CN201510018351A CN104739858A CN 104739858 A CN104739858 A CN 104739858A CN 201510018351 A CN201510018351 A CN 201510018351A CN 104739858 A CN104739858 A CN 104739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ercentage
white vaseline
isolation
cream
dissol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83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林
吴岗
郭秀玲
郭永兵
郭继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DUOFU DISINFECTION HIGH-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DUOFU DISINFECTION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DUOFU DISINFECTION HIGH-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DUOFU DISINFECTION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83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98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9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98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膏,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隔离膏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为一种非水溶性隔离膏,其涂膜到伤口处后,不会因为遇水而使药膏消失,并且相比于医用胶布等贴剂,该药膏具有消毒性好、透气性好等优点,并且方便在活动关节处施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使得水溶性物质与非水溶性物质均匀相溶,不破坏配方中各组分的分子架构,避免了杀菌因子怕高温的特性,避免高乳化带来主料的不稳定性。

Description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创面抗感染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用于创面处理的制剂大多是水溶性制剂,用药后因为各种难以避免的活动(特别是伤口接触水时)导致药液消失,致使外源污染物感染伤口;而像创口贴类的小贴剂又具有透气性差、消毒效果差、活动关节使用不便等诸多缺点。因此,急需一种制剂来克服上述缺点,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隔离膏,该隔离膏为非水溶性隔离膏,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不破坏配方中各组分的分子架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离膏,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
以及,一种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比称取各成分: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
将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所述精碘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白凡士林溶解为液态;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溶解在所述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
将所述尿囊素和所述壳聚糖溶解在所述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和所述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所述白凡士林中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
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为一种非水溶性隔离膏,其涂抹到伤口处后,不会因为遇水而使药膏消失,并且相比于医用胶布等贴剂,该药膏具有消毒性好、透气性好等优点,可方便地在活动关节处施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非水溶性隔离膏。该制备方法使得水溶性物质与非水溶性物质(油溶性物质)均匀相溶,不破坏配方中各组分的分子架构,避免了杀菌因子因高温而失效,避免高乳化带来的主料的不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膏,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
该配方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且具有极好的解毒、降毒、成膜、粘合、慢性释放以及水溶性好等特点,生理学上类似人体血浆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可以作为精碘的载体,提高精碘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精碘的刺激性,其用量如果超过10%,则易造成隔离膏结块,不利于药膏分散;如果少于1%,则精碘难以充分络合,造成精碘析出。
精碘所起的作用是杀灭有害微生物,其用量如果超过1%,则在已确定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的基础上,该组分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难以完全络合过多的精碘,易造成精碘析出不溶;如果少于0.1%,则隔离膏的杀菌性能会受到影响。
甘油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水溶性组分能够均匀混合进白凡士林中,同时增强膏体柔滑的性能。其用量如果超过25%,则隔离膏体形成半流动状乳膏,不利于保存;如果少于5%,则隔离膏体出现分层。
尿囊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伤口愈合。其用量如果超过0.5%,则生物利用率低,造成浪费;如果少于0.05%,则达不到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白凡士林所起的作用是用于溶解油相组分。其用量如果超过90%,则用于溶解水相组分的量不足;如果少于50%,则水相组分过多,容易出现分层。
壳聚糖所起的作用是促进伤口愈合。其用量如果超过0.2%,则易出现部分析出,造成浪费;如果少于0.05%,则达不到促进伤口愈合效果。
优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精碘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甘油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5%、尿囊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白凡士林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85%和壳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
更优选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精碘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3%、甘油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12%、尿囊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白凡士林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2%~82%和壳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15%。
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为一种非水溶性隔离膏,其涂膜到伤口处后,不会因为遇水而使药膏消失,并且相比于医用胶布等贴剂,该药膏具有消毒性好、透气性好等优点,可方便地在活动关节处施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隔离膏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0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比称取各成分: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
步骤S0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精碘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
该混合的过程可以在滚筒中进行,采用旋转翻滚的方式混合,转数为15~20转/分,该转速能够让精碘充分有效地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接触,加速精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络合反应,太慢不利于批量生产,太快易造成离心现象,导致精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因分子量的不同而分离开来,造成精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难以充分络合。反应时间为24~30小时,反应温度为室温,该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不会造成因加热导致精碘升华而挥发,同时温度过高易造成其分子架构发生改变,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选择室温不仅可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降低工艺难度,节约了成本;而这个反应时间正好使得该温度条件下精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充分络合。
步骤S03:将白凡士林溶解为液态。
该过程具体包括:将白凡士林在50℃~55℃溶解1~2小时;待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白凡士林冷却至35~40℃。
上述将白凡士林溶解和冷却的过程可以在水浴中进行。
溶解白凡士林的温度为50℃~55℃,可以使白凡士林较快地溶解为液态。将白凡士林冷却至35~40℃待用,该温度的选择是基于隔离膏中的主要杀菌因子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其温度不得超过40℃,否则会大量流失,而且结构也可能发生改变,无法达到良好杀菌效果。
步骤S04:将第一混合物溶解在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
该过程的混合温度为室温,混合时间为1~2小时,该混合温度和混合时间下反应物可充分相溶,而且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隔离膏中的主要载体白凡士林在低于40℃时一般为半固态或固态,不利于两相相容。因此,该步骤中加入甘油。甘油既具有亲水基团,又具有亲油基团,在一定比例油相及水相条件下,可以降低白凡士林的凝固点,可使白凡士林在35℃左右为液态或乳膏态。由此使两份溶解性不同的物质在低于40℃下均匀相容,从而不会破坏该隔离膏的杀菌效果。
步骤S05:将尿囊素和壳聚糖溶解在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
该过程的混合温度为室温,混合时间为0.5~1小时,该混合温度和混合时间下能保证溶解充分,无需复杂的工艺。
步骤S06:将第二混合液和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白凡士林中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
该过程可以在高速分散机中进行。该过程伴随有搅拌,即一边加料一边搅拌。其中,搅拌转速为60~120转/分钟,该转速能使膏体搅拌均匀,转速低于60转/分钟易造成膏体各组分混合不均匀,转速高于120转/分钟易导致膏体分子结构破坏,静置后出现组分析出。混合温度为35~40℃,混合时间为0.5~1小时,该混合温度下,膏体为乳液态,便于膏体搅拌混合;高于40℃,有效成分精碘就大量挥发,造成浪费,使得产品不合格;低于35℃,膏体凝结,难以搅拌均匀。
制备得到的隔离膏经过检验合格后罐装得到最终的成品。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隔离膏的配方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1%、精碘0.25%、甘油12%、尿囊素0.2%、白凡士林75%和壳聚糖0.1%,余量为蒸馏水。
该隔离膏的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隔离膏的配方称取各成分。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精碘在滚筒中在室温下通过滚筒的旋转翻滚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转数为15转/分,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白凡士林在50℃水浴中溶解1小时,待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白凡士林在水浴中冷却至35℃待用。将第一混合物在室温下溶解在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小时。将尿囊素和壳聚糖在室温下溶解在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混合时间为0.5小时。将第二混合液和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白凡士林中在高速分散机中边加料边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其中,搅拌转速为60转/分钟,混合温度为35℃,混合时间为0.5小时。
将上述隔离膏施用于伤口创面,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均大于99.999%;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大于99.99%;而且抑菌时间长。同浓度有效碘液制剂涂于创面后,一般有效抑菌时间小于3小时,而实施例1的隔离膏有效抑菌时间长达72小时。同时,该隔离膏能有效隔绝空气中的尘埃,避免外源污染侵害伤口。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隔离膏的配方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10%、精碘0.3%、甘油5%、尿囊素0.40%、白凡士林90%和壳聚糖0.2%,余量为蒸馏水。
该隔离膏的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隔离膏的配方称取各成分。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精碘在滚筒中在室温下通过滚筒的旋转翻滚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转数为20转/分,反应时间为30小时。将白凡士林在50℃水浴中溶解2小时,待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白凡士林在水浴中冷却至45℃待用。将第一混合物在室温下溶解在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混合时间为2小时。将尿囊素和壳聚糖在室温下溶解在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小时。将第二混合液和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白凡士林中在高速分散机中边加料边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其中,搅拌转速为120转/分钟,混合温度为40℃,混合时间为1小时。
将上述隔离膏施用于伤口创面,其效果如实施例1的效果。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隔离膏的配方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8%、精碘0.1%、甘油25%、尿囊素0.05%、白凡士林60%和壳聚糖0.05%,余量为蒸馏水。
该隔离膏的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隔离膏的配方称取各成分。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精碘在滚筒中在室温下通过滚筒的旋转翻滚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转数为18转/分,反应时间为25小时。将白凡士林在50℃水浴中溶解1.2小时,待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白凡士林在水浴中冷却至42℃待用。将第一混合物在室温下溶解在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5小时。将尿囊素和壳聚糖在室温下溶解在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5小时。将第二混合液和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白凡士林中在高速分散机中边加料边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其中,搅拌转速为80转/分钟,混合温度为36℃,混合时间为0.6小时。
将上述隔离膏施用于伤口创面,其效果如实施例1的效果。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隔离膏的配方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2%、精碘1%、甘油10%、尿囊素0.5%、白凡士林70%和壳聚糖0.08%,余量为蒸馏水。
该隔离膏的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隔离膏的配方称取各成分。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精碘在滚筒中在室温下通过滚筒的旋转翻滚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转数为16转/分,反应时间为28小时。将白凡士林在55℃水浴中溶解1.5小时,待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白凡士林在水浴中冷却至40℃待用。将第一混合物在室温下溶解在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2小时。将尿囊素和壳聚糖在室温下溶解在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2小时。将第二混合液和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白凡士林中在高速分散机中边加料边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其中,搅拌转速为100转/分钟,混合温度为38℃,混合时间为0.8小时。
将上述隔离膏施用于伤口创面,其效果如实施例1的效果。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隔离膏的配方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3%、精碘0.15%、甘油9%、尿囊素0.1%、白凡士林82%和壳聚糖0.15%,余量为蒸馏水。
该隔离膏的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隔离膏的配方称取各成分。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精碘在滚筒中在室温下通过滚筒的旋转翻滚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转数为17转/分,反应时间为27小时。将白凡士林在52℃水浴中溶解1.5小时,待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白凡士林在水浴中冷却至40℃待用。将第一混合物在室温下溶解在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6小时。将尿囊素和壳聚糖在室温下溶解在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混合时间为1.6小时。将第二混合液和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白凡士林中在高速分散机中边加料边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其中,搅拌转速为90转/分钟,混合温度为37℃,混合时间为0.7小时。
将上述隔离膏施用于伤口创面,其效果如实施例1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为一种非水溶性隔离膏,其涂膜到伤口处后,不会因为遇水而使药膏消失,并且相比于医用胶布等贴剂,该药膏具有消毒性好、透气性好等优点,可方便地在活动关节处施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该隔离膏。该制备方法使得水溶性物质与非水溶性物质(油溶性物质)均匀相溶,不破坏配方中各组分的分子架构,避免了杀菌因子怕高温的特性,避免高乳化带来的主料的不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隔离膏,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所述精碘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所述甘油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5%、所述尿囊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所述白凡士林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85%和所述壳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所述精碘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3%、所述甘油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12%、所述尿囊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所述白凡士林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2%~82%和所述壳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15%。
4.一种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比称取各成分:聚乙烯吡咯烷酮1%~10%、精碘0.1%~1%、甘油5%~25%、尿囊素0.05%~0.5%、白凡士林50%~90%和壳聚糖0.05%~0.2%,余量为蒸馏水;
将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所述精碘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白凡士林溶解为液态;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溶解在所述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
将所述尿囊素和所述壳聚糖溶解在所述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和所述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所述白凡士林中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白凡士林溶解为液态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白凡士林在50℃~55℃溶解1~2小时;
待所述白凡士林完全溶解为液态后,将所述白凡士林冷却至35℃~4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所述精碘混合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的过程采用旋转翻滚的方式混合,转数为15~20转/分,反应时间为24~30小时,反应温度为室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溶解在所述甘油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的过程中,混合温度为室温,混合时间为1~2小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尿囊素和所述壳聚糖溶解在所述蒸馏水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液的过程中,混合温度为室温,混合时间为0.5~1小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和所述第三混合液依次加入到所述白凡士林中混合均匀得到隔离膏的过程伴随有搅拌,搅拌转速为60~120转/分,混合温度为35~40℃,混合时间为0.5~1小时。
CN201510018351.XA 2015-01-14 2015-01-14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7398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8351.XA CN104739858A (zh) 2015-01-14 2015-01-14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8351.XA CN104739858A (zh) 2015-01-14 2015-01-14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9858A true CN104739858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8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8351.XA Pending CN104739858A (zh) 2015-01-14 2015-01-14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98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4281A (zh) * 2021-04-19 2021-07-23 深圳市安多福消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1577B1 (en) * 1997-07-16 2001-07-17 Symbollon Corporation Non-staining topical iodin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CN102335462A (zh) * 2011-09-15 2012-02-01 边俊杰 一种纳米碘壳聚糖宫颈治疗膜剂及膜的制备方法
CN102406959A (zh) * 2011-11-29 2012-04-11 江苏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聚维酮碘的液体创口贴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348774A1 (en) * 2010-12-10 2014-11-27 Aurora Pharmaceutical, LLC Method for treating wounds and tissue repai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1577B1 (en) * 1997-07-16 2001-07-17 Symbollon Corporation Non-staining topical iodin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US20140348774A1 (en) * 2010-12-10 2014-11-27 Aurora Pharmaceutical, LLC Method for treating wounds and tissue repair
CN102335462A (zh) * 2011-09-15 2012-02-01 边俊杰 一种纳米碘壳聚糖宫颈治疗膜剂及膜的制备方法
CN102406959A (zh) * 2011-11-29 2012-04-11 江苏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聚维酮碘的液体创口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巴剑波等: "聚维酮碘特性及其制剂研究进展", 《中国消毒学杂志》 *
马建新、孙建平: "聚维酮碘乳膏的制备与烧伤治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黄萍等: "碘伏烧伤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西北药学杂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4281A (zh) * 2021-04-19 2021-07-23 深圳市安多福消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075C (zh) 一种硝酸咪康唑纳米乳液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9179B (zh) 一种抗菌抗病毒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它的用途
CN101474156B (zh) 一种维生素c前体脂质体及其应用
CN101427672B (zh) 除草剂稀禾定的微胶囊水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7203B (zh) 一种长效花生生物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93271A1 (zh) 一种高效氯氰菊酯纳米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068270A1 (zh) 一种含毒死蜱的纳米水剂及其加工方法
CN105360162A (zh) 复合过硫酸氢钾粉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5416A (zh) 一种耐高温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4343A (zh) 一种具有缓释性能的食品抗菌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4564A (zh) 一种卫生杀虫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4493B (zh)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596B (zh) 一种鞋用盐酸特比萘芬微胶囊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2204529A (zh) 一种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9858A (zh) 隔离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5680A (zh) 一种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种衣剂
CN106376594A (zh) 一种用于水悬浮剂的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3033B (zh) 一种抗菌防螨含硫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933062A (zh) 聚氨基多糖多肽络合碘复合体系溶液及其制法
EP3648598A1 (en) Encapsulated pesticide
CN108530601A (zh) 一种用于自灭菌型薄壁材料的纳米银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2281B (zh) 含磷脂酰丝氨酸的营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18723A (zh) 含噻霉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68874A (zh) 一种新型复合碘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3515A (zh) 一种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