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9818A -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9818A
CN104739818A CN201510078629.2A CN201510078629A CN104739818A CN 104739818 A CN104739818 A CN 104739818A CN 201510078629 A CN201510078629 A CN 201510078629A CN 104739818 A CN104739818 A CN 104739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ogenic acid
medicine
bilirubin
group
jaund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86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洁
张梦甜
黄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uz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uz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uz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uzh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86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98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9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981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3126 priority patent/WO201612784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21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 A61K31/21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 A61K31/216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of acids having aromatic rings, e.g. benactizyne, clofibrat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采用绿原酸作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物,能够强效地促进谷胱甘肽生物合成,从而有效的对红细胞膜起到了稳定作用,进而抑制了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释放,同时能够使损伤的肝功得以恢复,有效降低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并经肝脏和胆道排泄,从而效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为病理性黄疸,尤其是溶血性黄疸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选择。

Description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背景
黄疸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期尤为常见,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其中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按照病因的不同病理性黄疸通常包括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其中,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血清中胆红素的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如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因输血不当引起的黄疸,都属于这一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原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溶血性黄疸。
现有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较常用的为苯巴比妥,它能诱导肝脏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降低血浆胆红素浓度,对于治疗新生儿髙胆红素血症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苯巴比妥用药后常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导致嗜睡及吮奶缓慢等副作用,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依赖性,多次连用易蓄积中毒;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又名咖啡鞣酸,是由咖啡酸(caffeic acid CA)和奎尼酸(quinic acid QA)组成的缩酚酸,其化学名为3-o-咖啡酰奎尼酸(3-o-caffeoylquinic acidCGA)。绿原酸是植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经磷酸戊糖途径中间产物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绿原酸已经被开放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等多个领域。由于它广泛的存在于常见的各种蔬菜水果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紫外及抗辐射作用、抗诱变及抗癌作用、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降脂降糖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现已经报道的绿原酸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在治疗病理性黄疸方面还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绿原酸的一种新用途,具体为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的药物是用于治疗溶血性黄疸的药物。绿原酸通过强效促进机体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从而有效的对红细胞膜起到了稳定作用,进而抑制了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释放,使损伤的肝功得以恢复,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的含量。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的药物是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药物。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的药物是能够降低血胆红素含量的药物。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的药物是用于促进谷胱甘肽生物合成的药物,谷胱甘肽对于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溶血性黄疸的患者,其体内的谷胱甘肽可能发生病理性的合成障碍,从而降低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最终造成胆红素的大量蓄积和溶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的药物能够降低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溶血性黄疸中,由于胆红素的大量释放,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故该病的病理特征之一是存在肝功能损伤,使得以上所述的三种酶含量显著偏离正常值的升高。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检测,能反应机体肝功状态。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药物的使用剂量为:1-100mg/k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其活性成分包括有效量的绿原酸。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的药物是以绿原酸为有效成分,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赋形剂制备而成的制剂。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的药物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绿原酸1~3000mg。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的药物是口服制剂、注射制剂或外用透皮给药制剂。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的药物是绿原酸浓度为1~40mg/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也可选择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注射液。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绿原酸作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物,能够强效地促进谷胱甘肽生物合成,从而有效的对红细胞膜起到了稳定作用,进而抑制了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释放,同时能够使损伤的肝功得以恢复,有效降低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并经肝脏和胆道排泄,从而效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为病理性黄疸,尤其是溶血性黄疸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绿原酸治疗溶血性黄疸原理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各组大鼠血清中GSH含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各组大鼠血清中GSH含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当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的任何修改,以及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改进,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绿原酸对病理性黄疸的体内药效学实验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清洁级成年SD大鼠65只,雌雄各半,体重200g~230g
1.2实验药物及试剂
绿原酸、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实验中可以根据给药剂量将绿原酸或苯巴比妥钠溶于生理盐水制成具有不同浓度的一系列绿原酸和苯巴比妥钠腹腔注射液备用)、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1.3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给药
本实施例采用乙酰苯肼(APH)作为造模药物,建造溶血性黄疸的大鼠模型,此模型也是国内外用于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常用模型。溶血性黄疸的最突出特征是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崩解,造成溶血。而造模所用药物乙酰苯肼对红细胞具有缓慢进行性氧化损伤性作用,使红细胞易于崩解,同时由于红细胞破裂胆红素释放,造成肝功能的损伤。其模拟的机理和病症等均与溶血性黄疸类似。
取体重在要求范围内的健康SD大鼠65只,随机挑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的55只大鼠,按剂量150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APH),连续注射3天,诱导建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性黄疸的动物模型。之后对造模大鼠进行抽血比较,发现其胆红素与正常大鼠相比,显著升高,提示建模成功,且造模过程中无大鼠死亡。选择建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命名为:模型对照组(n=10)、苯巴比妥治疗组(n=10)、绿原酸低剂量治疗组(L-LYS组,n=10)、绿原酸中剂量治疗组(M-LYS组,n=10)和绿原酸高剂量治疗组(H-LYS组,n=10),连同正常对照组(NC组,n=10),共6个实验组,共60只。
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的方式对各组大鼠进行给药治疗,给药组中,根据苯巴比妥的给药量,计算其腹腔注射的给药体积。绿原酸治疗组中,将对应剂量的绿原酸溶于等体积的注射溶剂中进行给药,其它所有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给予等体积的注射溶剂。其具体的给药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实验分组、给药方式及给药量(注:所有给药组的给药体积相同)
2.实验及检测指标
2.1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溶血性黄疸患者体内由于红细胞的破裂,会释放大量的胆红素,当胆红素的蓄积量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即可出现肝功损伤,所以溶血性黄疸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损伤,对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胆红素进行测定,是反应患者肝功,推断该病病程及治疗效果所必需的。
①治疗实验结束后(连续治疗6天),采用摘除眼球取血的方法,对各组大鼠进行采血,并分组标号。每份采血样品分为三份,一份用以测定肝功能的指标,另两份保存于-20℃冰箱内,备用。本实施例中采用速率法对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酶)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α-GST(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检测试剂盒对α-GST进行检测;
②将①中留存的血样品取出,采用总胆红素检测试剂盒和直接胆红素检测试剂盒,对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进行检测。
2.2谷胱甘肽(GSH)的检测
谷胱甘肽对于维持机体内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能够从机理上对绿原酸可能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索,本实施例中,对各组大鼠的谷胱甘肽水平进行了检测。将上述冻存的血样品一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谷胱甘肽进行检测。
3.实验结果
3.1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1)模型组中,血清α-GST、ALT、AST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此三种指标的含量陡增,是溶血性黄疸的病理特征。在苯巴比妥治疗组中,血清α-GST、ALT、AST水平在6天的治疗后,已经显著下降,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低剂量绿原酸治疗组的结果显示,绿原酸能显著的降低血清中α-GST、ALT、AST水平,绿原酸治疗组的各项数据与模型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浓度绿原酸治疗组的结果显示,其各组数据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绿原酸治疗组与苯巴比妥治疗组相比,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清的α-GST、ALT、AST水平,帮助其恢复正常水平,各组数据与苯巴比妥钠治疗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α-GST、ALT和AST的活性检测()
(2)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溶血性黄疸的病理特征之一是红细胞破裂释放胆红素。苯巴比妥和绿原酸治疗组,均能使实验大鼠的血清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其中,中、低剂量绿原酸治疗组(L-LYS组和M-LYS组)和苯巴比妥治疗组相比,测定的总胆红素含量的结果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而高剂量的绿原酸治疗组,与苯巴比妥钠治疗组相比,其总胆红素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高剂量的绿原酸治疗组相比于阳性药物苯巴比妥,能更加有效的降低模型大鼠血清胆红素的含量。
表3各组大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含量(,μmol/L)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
与苯巴比妥治疗组相比△p<0.05
3.2谷胱甘肽(GSH)的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对各组大鼠的血清GSH(谷胱甘肽)含量进行的检测,发现(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对照组中的GSH水平异常下降,提示谷胱甘肽合成不足是溶血性黄疸的一项病理特征。经过苯巴比妥或绿原酸的治疗后,各治疗组的GHS含量均有升高,在各组中,苯巴比妥钠组的GSH水平虽然略有升高,但是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高剂量绿原酸治疗组中,GSH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上升,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实验显示,绿原酸能够强效促进GSH的合成,这一方面的效果比阳性药物苯巴比妥更为显著,而谷胱甘肽对维持红细胞膜稳定性起关键的作用,故实验结果提示,绿原酸可能是通过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途径来改善溶血性黄疸的溶血病症的。
4.统计学处理
连续型变量形式的实验数据以表示,两组数据间的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实验结果
本实施例成功构建了溶血性黄疸的动物模型,并以临床上对该疾病重点监测的各项指标作为实验考察的对象,以苯巴比妥作为阳性药物,考察了绿原酸作为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体内药效。结果显示,绿原酸能够改善肝功,能够有效的降低病理黄疸模型鼠血清中的α-GST、ALT、AST、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此外,绿原酸能强效的促进实验组大鼠谷胱甘肽的合成,提示绿原酸可能是通过促进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进而稳定红细胞膜,抑制胆红素释放这条途径来改善溶血性黄疸的各项不正常指标。绿原酸对于实施例中所构建的溶血性黄疸的病理情况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本实施例为绿原酸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施例2
以绿原酸为有效成分,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赋形剂制备成口服制剂、注射制剂或外用透皮给药制剂等不同剂型的药物。控制所得药物中每制剂单位绿原酸含量为1~3000mg。
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的实验方法进行绿原酸对病理性黄疸的体内药效学实验。所不同的是:分别将给药方式改为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灌胃三种方式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上述四种给药方式均能够有效的降低病理黄疸模型鼠血清中的α-GST、ALT、AST、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并促进实验组老鼠谷胱甘肽的合成。
不同给药方式的绿原酸对于溶血性黄疸的体内药效学实验考查结果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清洁级成年SD大鼠85只,雌雄各半,体重200g~230g
1.2实验药物及试剂
绿原酸、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1.3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给药
本实施例采用乙酰苯肼(APH)作为造模药物,建造溶血性黄疸的大鼠模型,此模型也是国内外用于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常用模型。溶血性黄疸的最突出特征是患者的红细胞大量破损,发生溶血现象。而造模所用药物乙酰苯肼对红细胞具有缓慢进行性氧化损伤性作用,使红细胞易于崩解,同时由于红细胞破裂胆红素释放,造成肝功能的损伤。其模拟的发病机理和病症等均与溶血性黄疸类似。
为了考察不同给药方式的绿原酸对于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具体的造模和分组如下:取体重在要求范围内的健康SD大鼠85只,随机挑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的75只大鼠,按剂量150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APH),连续注射3天,诱导建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性黄疸的动物模型。之后对造模大鼠进行抽血比较,发现其胆红素与正常大鼠相比,显著升高,提示建模成功,且造模过程中无大鼠死亡。选择建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命名为: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组(n=10)、绿原酸肌肉注射治疗组(LYSi.m组,n=10)、绿原酸静脉注射治疗组(LYSi.v组,n=10)和绿原酸灌胃治疗组(LYSi.g组,n=10),各给药方式的模型对照组(MODELi.m.组,MODELi.v组和MODELi.g三组),连同正常对照组共8个实验组,共80只。
本实验中,首先计算出治疗剂量的苯巴比妥注射剂的静脉注射体积,根据此注射体积,其它所有组的给药体积均与之相同,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与绿原酸对照组对应的等体积肌注、静注和灌胃溶剂,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具体的实验分组和给药方案如表4所示:
表4实验大鼠的分组和给药方案
2.实验及检测指标
2.1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①将造模成功的当天计为第0天,从第1天开始进行治疗,连续治疗6天后,采用摘除眼球取血的方法,对各组大鼠进行采血,并分组标号。每份采血样品分为三份,一份用以测定肝功能的指标,另两份保存于-20℃冰箱内,备用。本实施例采用速率法对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酶)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α-GST(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检测试剂盒对α-GST进行检测;
②将①中所述的冻存血液样品取出,采用胆红素检测试剂盒和直接胆红素检测试剂盒,对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进行检测。
2.2谷胱甘肽(GSH)的检测
将上述冻存的血样品一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谷胱甘肽进行检测。
3.实验结果
3.1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1)如表5所示,各模型组中,血清α-GST、ALT、AST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各模型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此三种指标的含量陡增,是溶血性黄疸的病理特征。各种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组,血清α-GST、ALT、AST水平在6天的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三种给药方式中,静脉注射绿原酸治疗组(LYSi.v组)使血清α-GST、ALT、AST水平下降的幅度最大,与静脉注射溶剂的模型对照组的各数据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各数据相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药物苯巴比妥治疗组的血清α-GST、ALT、AST水平也有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绿原酸治疗组的各数据与苯巴比妥治疗组的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静注和肌注绿原酸治疗组比苯巴比妥更有效的下调血清α-GST、ALT、AST水平。
表5α-GST、ALT和AST的含量检测()
与MODELi.m组相比*P<0.05与MODELi.v组相比#p<0.05
与MODELi.g组相比△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
与苯巴比妥组相比×p<0.05
(2)如表6所示,胆红素的测定结果显示,各模型对照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红细胞的大量崩裂,各模型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数据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种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组,胆红素水平在6天的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三种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组的总胆红素含量分别和与之对应的溶剂注射模型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的各数据相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药物苯巴比妥治疗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也有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含量之间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组,分别与苯巴比妥治疗组的胆红素含量测试结果相比,总胆红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各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组比苯巴比妥更为有效的降低总胆红素含量,抑制红细胞的破裂。
表6各组大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含量(,μmol/L)
与MODELi.m组相比*P<0.05与MODELi.v组相比#p<0.05
与MODELi.g组相比△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
与苯巴比妥组相比×p<0.05
3.2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对各组大鼠的血清谷胱甘肽(GSH)进行检测,发现模型对照组中的GSH水平异常下降,经过不同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之后,各组大鼠的血清中GHS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在各治疗组中,苯巴比妥钠组的GSH水平虽然略有升高,但是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仍然具有较大差距,且数据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不同给药方式的绿原酸治疗组中,GSH水平均有了非常显著的上升,各组的GSH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后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与苯巴比妥治疗组的GSH含量比较,其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显示,绿原酸能够强效促进GSH的合成,这一方面的效果比阳性药物苯巴比妥更为显著。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4.统计学处理
连续型变量形式的实验数据以表示,两组数据间的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结论
本实施例模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建立了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以苯巴比妥注射剂作为阳性药物,考察了不同给药方式绿原酸作为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体内药效。结果显示,无论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是灌胃给药,绿原酸均能够有效的降低溶血性黄疸模型鼠血清中的α-GST、ALT、AST、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且绿原酸能强效的促进实验组大鼠谷胱甘肽的合成,提示绿原酸可能是通过促进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这条途径改善溶血性黄疸的各项不正常指标。绿原酸对于新生儿黄疸的病理情况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本实施例为绿原酸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施例3:用绿原酸制备冻干粉针剂
1.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绿原酸原料药,系由牛蒡子中提取、纯化得到,纯度为99.44%。
2.绿原酸冻干粉针剂的制备
2.1处方:
将以上处方加入注射用水,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后,用0.22μm的除菌微孔滤膜精滤,按照无菌冻干粉针剂的常规操作共制成2ml粉针剂2000支,每支含绿原酸50mg。
实施例4:用绿原酸制备丸剂
1.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绿原酸,系由杜仲叶中提取、纯化得到的,纯度为98.79%。
2.绿原酸丸剂的制备
2.1处方
2.2.制法:
取适量的聚维酮K30,用无水乙醇配制成溶液,再取处方量的绿原酸和淀粉,采用等量稀释法混合均匀之后,加入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中,充分搅拌后制得软材,采用搓丸法制得绿原酸丸剂1000粒,每粒丸剂含绿原酸1mg。
实施例5:用绿原酸制备口服溶液剂
1.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绿原酸,系由牛蒡叶中提取、纯化得到,纯度为99.28%。
1.绿原酸口服溶液剂的制备
2.1处方
2.2制法
取处方量的绿原酸和亚硫酸氢钠,溶解于50L注射用水中,按照口服液的常规制备工艺,过滤后,无菌灌装成1000支口服液,每支口服液为50mL,含绿原酸300mg。
实施例6:用绿原酸制备片剂
1.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绿原酸,系由金银花中提取、纯化得到,纯度为98.92%。
2.绿原酸片剂的制备
2.1处方:
2.2制法:
本实施例采用制湿颗粒压片法制备绿原酸片剂。(1)按处方量取羟丙甲纤维素制成水溶液;(2)取处方量的绿原酸、淀粉和乳糖混合均匀后,加入羟丙甲纤维素水溶液,充分搅拌均匀后制成软材;(3)将制备好的软材按常规的湿法制粒的操作规程,过筛、干燥和整粒后得到大小均一的颗粒;(4)将制得的颗粒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压片,共制成1000片剂,每片含绿原酸100mg。
实施例7:用绿原酸制备胶囊剂
1.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绿原酸,系由金银花中提取、纯化得到的,纯度为99.33%。
2.绿原酸胶囊剂的制备:
2.1处方:
2.2制法:
取处方量的绿原酸和糖粉,混合均匀,加入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干燥,整粒后按照胶囊剂的常规制备工艺制备2000粒胶囊,每粒胶囊含绿原酸50mg。
实施例8:用绿原酸制备颗粒剂
1.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绿原酸,系由杜仲叶中提取、纯化得到的,纯度为98.74%。
2.绿原酸颗粒剂的制备
2.1处方:
2.2制法:
取聚维酮K30,加入注射用水,制成溶液。取处方量的绿原酸、甘露醇和蔗糖混合均匀之后,加入聚维酮K30溶液,制成软材。按照颗粒剂的常规制备工艺,对软材进行过筛、干燥和整粒之后,得到颗粒剂。在无菌条件下分装颗粒剂,制备400袋颗粒剂,每袋颗粒剂含绿原酸500mg。
实施例9:用绿原酸制备散剂
2.绿原酸的提取:
本实施例所用的绿原酸原料药,系由杜仲叶中提取、纯化得到的,纯度为98.77%。
2.绿原酸散剂的制备:
2.1处方
纯度为98.77%的绿原酸1000g
2.2制法
取处方量绿原酸过筛后,按照散剂的常规制备工艺,无菌分装成含1000瓶/袋散剂,每瓶/袋散剂含绿原酸1000m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用于治疗溶血性黄疸的药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药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能够降低血胆红素含量的药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用于促进谷胱甘肽生物合成的药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能够降低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
7. 一种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包括有效量的绿原酸。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以绿原酸为有效成分,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赋形剂制备而成的制剂。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绿原酸 1~1000mg。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
CN201510078629.2A 2015-02-13 2015-02-13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Pending CN104739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8629.2A CN104739818A (zh) 2015-02-13 2015-02-13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PCT/CN2016/073126 WO2016127849A1 (zh) 2015-02-13 2016-02-02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8629.2A CN104739818A (zh) 2015-02-13 2015-02-13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9818A true CN104739818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80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8629.2A Pending CN104739818A (zh) 2015-02-13 2015-02-13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9818A (zh)
WO (1) WO201612784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7849A1 (zh) * 2015-02-13 2016-08-18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2870234A (zh) * 2021-01-27 2021-06-01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绿原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3143962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9818A (zh) * 2015-02-13 2015-07-01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新生 等: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黄疸茵陈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中药通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7849A1 (zh) * 2015-02-13 2016-08-18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2870234A (zh) * 2021-01-27 2021-06-01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绿原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WO2022161175A1 (zh) * 2021-01-27 2022-08-04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绿原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2870234B (zh) * 2021-01-27 2023-06-02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含绿原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3143962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27849A1 (zh)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6867B2 (ja) ホルシチアシド注射製剤
CN104739818A (zh)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JP2010514706A5 (zh)
CN101703497B (zh) 绿原酸在制备对脾脏造血干细胞损伤有保护、修复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2293866A (zh)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金花茶叶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Tsutaoka et al. Superwarfarin and Glass Ingestion with Prolonged Coagulopathy Requiring High‐Dose Vitamin K1 Therapy
CN104546822B (zh) 淫羊藿苷元的医药用途
CN110801456A (zh) 虫草素在制备保肝产品中的应用
CN101212963B (zh) 绿原酸在制备具有增加骨髓细胞功效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6420697B (zh) 一种多甲氧基黄酮、组合物及其制剂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用途
CN112870234B (zh) 包含绿原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性黄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4129572A (zh) 一种协同抑制汉防己甲素诱导的药源性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0528186C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复方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应用
CN101695485B (zh)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0179860A (zh) 一种抗癫痫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054848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3006830B (zh) 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EP4119139A1 (en) Medical use of anyhdroicaritin
CN1245184C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473574A (zh) 用泥鳅制成的防治肝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70917A (zh) 一种降尿酸保健茶
CN106074398A (zh) 一种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97451A (zh) 用于治疗或改善炎症疾病的包含含龙眼肉组合生药组合物的口服用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816470A (zh) 20(R)-人参皂苷Rg3在制备缓解或/和治疗糖尿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及药物
CN104997940A (zh) 茶褐素在制备解酒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