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7991B - 贝类回收船 - Google Patents

贝类回收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7991B
CN104737991B CN201410835425.4A CN201410835425A CN104737991B CN 104737991 B CN104737991 B CN 104737991B CN 201410835425 A CN201410835425 A CN 201410835425A CN 104737991 B CN104737991 B CN 104737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fish
ship
hull
baskets
bo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54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7991A (zh
Inventor
永富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59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4255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7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7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贝类回收船,其能够高效地取出贝类,并且能够抑制作业过程中由推进器引起的燃料消耗。贝类回收船(10)包括贝类取出装置(18)。贝类取出装置(18)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被设置在船体(14)上,以从养殖用箱笼(12)中取出贝类。在船体(14)的舷侧设置船前进机构(36)。船前进机构(36)将被安装有养殖用箱笼(12)的茎绳(50)相对于船体(14)相对地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送出且与此同时使贝类回收船(10)前进。船前进机构(36)包括送出茎绳(50)的驱动式辊(40)、以及将茎绳(50)向驱动式辊(40)引导的被驱动式辊(42)。驱动式辊(40)和被驱动式辊(42)被并列配置在船行进方向上。

Description

贝类回收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类回收船,具体地涉及从海中提起放入了正在养殖的贝类的养殖用箱笼并从养殖用箱笼回收贝类的贝类回收船。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贝类回收船中,需要由推进器推进船只并提起养殖用箱笼。
因此,存在无法高效地取出贝类、作业过程中由推进器引起的燃料消耗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贝类回收船,使得能够高效地取出贝类,并且能够抑制作业过程中由推进器引起的燃料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见解,可提供一种贝类回收船,用于从养殖用箱笼回收贝类,其包括:船体;贝类取出装置,所述贝类取出装置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被设置在船体上,以从养殖用箱笼中取出贝类;以及船前进机构,所述船前进机构被设置在船体的舷侧,将被安装有养殖用箱笼的茎绳相对于船体相对地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送出,与此同时使该贝类回收船前进。
在本发明涉及的贝类回收船中,能够通过设置于舷侧的船前进机构将茎绳拉过来并使船前进,并且能够由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方向)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贝类取出装置高效地取出贝类。另外,船前进机构由于能够辅助船的推进器,因此即使不利用推进器或者即使抑制推进器的推进力也能够前进,能够抑制作业中的推进器引起的燃料消耗。并且,从提起的养殖用箱笼到下一个养殖用箱笼这样地拉过来,由此能够进行适当量的前进,作业也变得高效率。
优选的是,船前进机构包括送出茎绳的送出部、以及将茎绳向送出部引导的引导部,送出部和引导部被并列配置在船行进方向上。通过如上地在行进方向上并列地配置送出部和引导部,由此能够沿茎绳引导船。
另外,送出部和引导部分别至少各一个即可,也可以设置多个。
另外,优选的是,贝类取出装置在船体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送出部与引导部之间。在此情况下,容易取出贝类。
进一步优选的是,贝类取出装置被设置在引导部的附近。送出部和引导部分离开设置,能够使得贝类回收船的航行稳定,并且能够增加送出部与引导部之间的箱笼数,作业效率变好。因此,送出部和引导部在船长度方向上分离安装,在此情况下,引导部在船长度方向上被设置为靠近船头或靠近船尾。一旦在这样的引导部的附近设置贝类取出装置,能够使贝类取出装置在船长度方向上位于靠近船头或靠近船尾的位置,能够扩大船体(甲板)上的作业空间。
优选的是,送出部在船行进方向上被配置在引导部的后方。如此,引导部被配置在前、送出部被配置在后,由此能够防止引导部与送出部之间的绳子的松弛。
并且优选的是,当将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船头之间作为第一区域、将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船尾之间作为第二区域,则贝类取出装置和送出部被配置在不同的区域。如此,通过大大确保贝类取出装置与送出部之间的空间,从而容易作业。
并且优选的是,在送出部的附近配置有提绳装置。在此情况下,容易进行提绳的准备。
“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当于经过船体的顶端与后端的中点并且与船体的长度方向正交(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
“船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当于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船体的中央线。
“船行进方向”是船的前进方向,与船头侧和船尾侧无关系。
“作业台被设置在贝类取出装置与船尾之间”的情况也包括在船体的长度方向上作业台与贝类取出装置不重叠的情况。
对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在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后,会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贝类回收船,(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2是表示养殖用箱笼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贝类回收作业时的贝类回收船的示意图;
图4表示作业台的一例,(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a)中的A-A线截面图;
图5是表示贝类取出装置和分选器等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6表示接受部的一例,(a)是俯视图,(b)是端面图;
图7是表示被设置于接受部的一个端部的腿部等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8是图5中的B-B线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C-C线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的D-D线截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接受部的背面的構造的仰视图;
图12是图5中的E-E线截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旋转轴的顶端部附近的主视图;
图14表示提箱笼装置和箱笼清洗部的一例,(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15表示绳索升降机的一例,(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16表示驱动式辊的一例,(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17表示被驱动式辊的一例,(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18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贝类回收船,(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19表示作业台的其他的例子,(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a)中的A1-A1线截面图;
图20是表示贝类取出装置和分选器等的其他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从图20所示的箭头Y方向观看的贝类取出装置的图;
图22是表示贝类取出装置和分选器等的其他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支承图20所示的分选器的支承部件附近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振动产生部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25表示提箱笼装置的其他的例子,(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贝类回收船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0、10a、10b 贝类回收船
12 养殖用箱笼
14 船体
16 船头
18、18a 贝类取出装置
20、20a 作业台
26 船尾
34、34a 箱笼提升装置
36 船前进机构
38 绳索升降机
40 驱动式辊
42 被驱动式辊
50 茎绳
112、162、204、330 马达
146、314 分选器
173 箱笼清洗部
206 卷绳筒
CR 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
CL 船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的(a)和(b),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贝类回收船10是从养殖用箱笼12回收贝类的船,包括船体14。船体14例如由纤维增强塑料(FRP)构成。贝类例如是扇贝。另外,如图1、图18以及图26所示,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以“CR”表示,船体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CL”表示。在船体14中,将长度方向中央部CR与船头16之间作为第一区域FR,将长度方向中央部CR与船尾26之间作为第二区域SR。
在船体14上,在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与船头16之间设置用于从养殖用箱笼12取出贝类的贝类取出装置18。贝类取出装置18沿船体14的整个宽度方向延伸。具体地说,贝类取出装置18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船行进方向而延伸。在船体14上,在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附近且在贝类取出装置18与船尾26之间设置有作业台20。具体地说,在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附近且在宽度方向中央部CL处,作业台20被设置为沿船体14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船体14上,在作业台20的后方设置有船控制台22,在船控制台22上配置有舵轮24。在船控制台22的内部配置有未图示的引擎、海水泵以及油压泵等。未图示的油罐被配置在右舷舱口25内。在船体14的船尾26附近设置有两个船外机28作为推进器。油罐内的油通过被引擎驱动的油压泵而被供应给油压设备,从而油压设备被驱动。
船体14具有左舷30以及右舷32。在右舷32设置有箱笼提升装置34、船前进机构36以及绳索升降机38。箱笼提升装置34是从海中提起容纳了贝类的养殖用箱笼12的装置,并设置在贝类取出装置18的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端部)附近、即贝类取出装置18的入口附近。船前进机构36是将安装有养殖用箱笼12的茎绳50(后述)相对于船体14相对地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送出且与此同时使贝类回收船10前进的机构。船前进机构36包括作为送出茎绳50的送出部而发挥功能的驱动式辊40、以及作为将茎绳50向驱动式辊40引导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的被驱动式辊42。驱动式辊40和被驱动式辊42在船行进方向上并列配置,驱动式辊40位于船尾侧,被驱动式辊42位于船头侧。驱动式辊40被设置在作业台20的后方,被驱动式辊42被设置在箱笼提升装置34的附近。通过驱动式辊40能够得到船体14的前进动力。绳索升降机38是用于提起茎绳50的装置,并被设置在驱动式辊40的附近。
参照图1的(b),在船体14上,在“1”、“2”、“3”以及“4”的四处分别配置一名作业员,合计配置4人。另外,在船体14上,在作业台20的周围、尤其是作业台20的左右两侧和后方放置有取出了贝类的旧的养殖用箱笼12以及用于容纳贝类的新的养殖用箱笼12。
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养殖用箱笼12包括箱笼主体44、箱笼绳46以及重物48。箱笼主体44被形成为细长的蛇腹状,并且在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多段容纳部44a。贝类被收纳在各容纳部44a中。在该实施方式中,箱笼主体44被划分为30段容纳部44a,箱笼主体44的全长是约4000mm。水或空气能够在相邻的容纳部44a之间流通,但是贝类不能在其间移动。箱笼绳46是被安装在箱笼主体44的一个端部的支绳,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约2000mm左右的长度。重物48被安装在箱笼主体44的另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约1.5kg的质量。
参照图3,养殖用箱笼12被安装到比箱笼绳46粗的茎绳50上。即,多个养殖用箱笼12的箱笼绳46的顶端部以大致规定间隔(例如,大致50cm间隔)被系结在茎绳50上。另外,多个浮标51分别经由支绳51a以规定间隔被安装在茎绳50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在海的养殖区域,当多个浮标51漂浮成一列时,茎绳50被设置成在距海面大致规定深度的位置沿大致一个方向延伸。于是,被吊挂在茎绳50上的各养殖用箱笼12在海中的大致规定深度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养殖用箱笼12隔开大致规定间隔而被配置成一列。
参照图4的(a)~(c),作业台20例如由FRP构成,并包括支柱52以及被配置在支柱52上的平台54。当从上方俯视时,平台54具有长方形的外形,并具有沿船体1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部56a、56b。两个槽部56a、56b的截面被形成为半圆环形。在作业台20中,工作人员将贝类容纳到养殖用箱笼12中。
参照图5,贝类取出装置18包括接受从养殖用箱笼12取出的贝类的接受部58。
接受部58作为承受器发挥功能,并包括容纳部主体60、以及侧部62a、62b。参照图6的(a)和(b),容纳部主体60具有沿直线状延伸的槽部64以及设置于槽部64的一个端部的储存部66。槽部64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深度,储存部66被形成得比槽部64深。参照图8~图10,侧部62a、62b分别在容纳部主体60的一侧方和另一侧方被形成为沿容纳部主体60的长度方向延伸。侧部62a、62b被形成为中空方筒形。
参照图5和图7,在接受部58的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端部)以在接受部58的宽度方向上并列的方式安装有两个支架部68a、68b。支架部68a经由腿部70a与支架部72a连接,支架部68b经由腿部70b与支架部72b连接。支架部72a、72b被安装到右舷32。并且,在接受部58的另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端部)安装有支架部74。支架部74与被安装到左舷30的支架部76连接。这样一来,接受部58被配置为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端部)高、且另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端部)低,使得贝类容易流向储存部66的方向。因此,接受部58的右端部成为上游侧,左端部成为下游侧。
参照图5和图8,在接受部58的上方设置有保持养殖用箱笼12的箱笼保持部78。箱笼保持部78包括下保持部80以及上保持部82。下保持部80具有三个棒状部件84、85、86以及五个弧状部件88、90、92、94、96。棒状部件84、85、86具有与接受部58大致相等的长度,它们相互平行且沿接受部58的长度方向延伸。弧状部件88、90、92、94、96被隔开间隔地配置,分别将三个棒状部件84、85、86连结起来。上保持部82具有一个棒状部件98以及五个弧状部件100、102、104、106、108。棒状部件98具有与接受部58大致相等的长度,并且与棒状部件84平行地延伸。弧状部件100、102、104、106、108被隔开间隔地配置,分别将棒状部件86和98连结起来。棒状部件98以及弧状部件100、102、104、106、108能够相对于棒状部件86摆动。因此,如图8所示,上保持部82能够相对于下保持部80沿箭头X方向摆动(开闭)。另外,当将养殖用箱笼12配置于接受部58中时,一般情况下,使箱笼主体44的上部从弧状部件96侧滑向弧状部件88侧并将养殖用箱笼12配置在下保持部80上。因此,在贝类取出装置18(箱笼保持部78)中,弧状部件96侧为入口,弧状部件88侧为出口。
贝类取出装置18具有振动产生部109。参照图5和图11,振动产生部109包括经由支架部110被安装在接受部58的背面的右端部附近的例如油压式的马达112。旋转轴116经由传递机构114与马达112连接。传递机构114和旋转轴116由结合部件118连接,传递机构114将马达112的旋转变换为旋转轴116的摆动。因此,当马达112旋转时,旋转轴116以自身的轴心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摆动。参照图9,在接受部58的背面,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有支架部120a、120b、120c。在支架部120a、120b、120c分别设置有轴承部122a、122b、122c。旋转轴116被插入到轴承部122a、122b、122c中。因此,旋转轴116在接受部58的背面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被轴承部122a、122b、122c可转动地支承。
参照图5、图8以及图12,在下保持部80安装有两个方筒形的筒状部件124a、124b。筒状部件124a、124b沿下保持部8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与从弧状部件90到94的间隔大致相当的长度。具体地说,在下保持部80的弧状部件90上安装有两个支架部126a、128a,在弧状部件92上安装有两个支架部126b、128b,在弧状部件94上安装有两个支架部126c、128c。支架部126a、126b、126c位于棒状部件84附近,支架部128a、128b、128c位于棒状部件85附近。并且,筒状部件124a分别通过连结部件130a、130b、130c(参照图11)与支架部126a、126b、126c连接,筒状部件124b分别通过连结部件132a、132b、132c(参照图11)与支架部128a、128b、128c连接。
这里,参照图8和图11,连结部件130a、132a分别贯通接受部58的侧部62a、62b,在接受部58的背面由连结部件134a相互连结。同样地,连结部件130b、132b分别贯通接受部58的侧部62a、62b在接受部58的背面,由连结部件134b相互连结。另外,连结部件130c、132c分别贯通接受部58的侧部62a、62b,在接受部58的背面由连结部件134c相互连结。连结部件130a、130b、130c能够分别相对于接受部58的侧部62a上下运动,连结部件132a、132b、132c能够分别相对于接受部58的侧部62b上下运动。
参照图5、图8、图11以及图13,旋转轴116被插入到保持部136a、136b、136c中。保持部136a、136b、136c隔开间隔被固定到旋转轴116。在旋转轴116的轴向上,保持部136a、136b、136c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连结部件134a、134b、134c的位置。保持部136a的上端部由椭圆形的连结板138a、140a夹住且经由连结板138a、140a与连结部件134a连结。这里,保持部136a的上端部与连结板138a、140a的下端部由连结部件142a连接,连结板138a、140a的上端部与连结部件134a由连结部件144a连接。同样地,保持部136b的上端部由椭圆形的连结板138b、140b夹住且经由连结板138b、140b与连结部件134b连结。这里,保持部136b的上端部与连结板138b、140b的下端部由连结部件142b连接,连结板138b、140b的上端部与连结部件134b由连结部件144b连接。另外,保持部136c的上端部由椭圆形的连结板138c、140c夹住且经由连结板138c、140c与连结部件134c连结。这里,保持部136c的上端部与连结板138c、140c的下端部由连结部件142c连接,连结板138c、140c的上端部与连结部件134c由连结部件144c连接。
如此,构成了振动产生部109。在振动产生部109中,旋转轴116通过马达112的驱动而摆动,与此相伴,筒状部件124a、124b向上下和/或左右摆动,保持部78振动。
另外,参照图5和图8,在下保持部80与接受部58之间配置有分选器146。分选器146被形成为大致条格形,并沿下保持部80(接受部58)的长度方向延伸。分选器14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下保持部80的弧状部件88和96连接。在分选器146中形成有大致相同尺寸的多个贯通孔148。能够通过贯通孔148将较小的贝类掉落在接受部58上,从而能够根据大小挑选贝类。并且,在接受部58与分选器146之间,在接受部58的一个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右端部)设置有沿接受部58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的洒水部150。洒水部150具有导入水的导入口152以及喷出水的多个贯通孔154。导入口152被形成在洒水部150的端部,多个贯通孔154在洒水部150的长度方向(接受部58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在洒水部150的外表面上。导入口152上经由未图示的弯头连接着软管,当向洒水部150内导入水时,从洒水部150的多个贯通孔154向接受部58内例如以高压进行洒水。由此,接受部58内的贝类被清洗且流向下游侧(储存部66的方向)。另外,也可以在接受部58的储存部66附近配置例如橡皮刮刀等,以便通过人力弄掉附着于贝类上的难以掉落的污物。
参照图14的(a)~(c),箱笼提升装置34包括大致Z字状的支柱156。在支柱156的下部安装有凸缘部158。在支柱156的上端部安装有大致T字状的保持部160,通过保持部160保持马达162。旋转轴164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安装到马达162,旋转轴164通过马达162旋转。在旋转轴164上设置有鼓部166。鼓部166具有一对圆板状部件168a、168b。圆板状部件168a、168b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被安装在旋转轴164上。以连结圆板状部件168a和旋转轴164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弯曲的拉索部件170a,以连结圆板状部件168b和旋转轴164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弯曲的拉索部件170b。即,各拉索部件170a以稍稍膨胀的方式弯曲,连结圆板状部件168a的对置面中的外周缘附近和旋转轴164中的圆板状部件168a、168b的大致中间位置。五个拉索部件170a在圆板状部件168a的圆周方向上被设置为大致相等间隔。同样地,各拉索部件170b以稍稍膨胀的方式弯曲,连结圆板状部件168b的对置面中的外周缘附近和旋转轴164中的圆板状部件168a、168b的大致中间位置。五个拉索部件170b在圆板状部件168b的圆周方向上被设置为大致相等间隔。各拉索部件170a和与此对应的拉索部件170b被定位成在旋转轴164的轴向上彼此并列。由此,当从与旋转轴164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通过相互对应的拉索部件170a和170b形成大致V字形,合计形成五个大致V字形。如图14的(a)所示,能够将箱笼绳46挂在该V字的谷底部分、即拉索部件170a、170b的靠旋转轴164侧的端部之间。通过将拉索部件170a和170b如上地形成为大致V字形,容易挂住箱笼绳46,另一方面箱笼主体44难以被挂住从而不易破损。通过将支柱156插入到设置于右舷32的保持部171中,将凸缘部158和保持部171的凸缘部171a通过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连结部件172连接起来,由此这样的箱笼提升装置34被固定到右舷32。
另外,在箱笼提升装置34的鼓部166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清洗箱笼12的箱笼清洗部173。即,箱笼清洗部173被设置在船体14的侧部附近且位于贝类取出装置18的入口附近。箱笼清洗部173具有洒水部174,所述洒水部174为一部分具有间隙的大致C字状且为中空环状,洒水部174具有多个贯通孔176。多个贯通孔176隔开间隔地被形成在洒水部174的外表面。例如,贯通孔176被设置为能够向中心且向斜下方洒水。在洒水部174的外表面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向洒水部174内导入水的圆筒形的导入部178。洒水部174经由连结部件180与保持部160连结。在导入部178上连接未图示的软管,例如通过未图示的油压式的马达向洒水部174内导入水。于是,从洒水部174的多个贯通孔176以高压例如向中心且向斜下方洒水,清洗箱笼12。由此,能够在上升到船体14之前去除附着于箱笼12上的海水中的垃圾。
参照图15的(a)~(c),绳索升降机38包括大致L字形的支柱182。在支柱182的下部安装有凸缘部184。在支柱182的顶端部安装有滑轮186。保持部187经由支架部188a被安装到右舷32。并且,绳索升降机38的支柱182的下部被插入到保持部187中,凸缘部184与保持部187的凸缘部188b由连结部件189连接。由此,绳索升降机38被安装到右舷32。通过绳索升降机38和马达204(后述)和卷绳筒206(后述)来构成提起茎绳50的提绳装置。
参照图16的(a)~(c),驱动式辊40包括辊主体190。辊主体190被旋转轴192支承。辊主体190与旋转轴192一起旋转。辊主体190由大致五角形状的板状部件194和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196夹住,板状部件194和196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连结部件198连结。在板状部件194安装有弯折成大致倒V字状的框架状部件200。并且,在旋转轴192上经由传递单元202例如连接有油压式的马达204,并且连接有卷绳筒206。一旦马达204被驱动,则辊主体190和卷绳筒206经由传递单元202和旋转轴192旋转。即,马达204被共用于辊主体190和卷绳筒206的驱动中。在传递单元202的两端部安装有板状部件208、210。板状部件208、210分别由连接部件214与安装于右舷32的支架部212连接。由此,驱动式辊40被可摆动地安装于右舷32。茎绳50通过辊主体190从船头16侧送往船尾26侧,并且箱笼绳46被框架状部件200向驱动式辊40的外侧(以驱动式辊40为基准与船体14相反的一侧、即靠海侧)引导(参照图16的(b))。另外,在图16的(c)中,省略了马达204的图不。
参照图17的(a)~(c),被驱动式辊42包括辊主体216。辊主体216被旋转轴218可旋转地支承。辊主体216由大致五角形状的板状部件220和L字形的弯折的板状部件222夹住,板状部件220和222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连结部件224连结。在板状部件220安装有具有弯折成大致倒V字状的部分的框架状部件226。板状部件222由连结部件228与右舷32连接。由此,被驱动式辊42被固定到右舷32。茎绳50由辊主体216从船头16侧被送往船尾26侧,并且箱笼绳46由棒状部件226向被驱动式辊42的外侧(以被驱动式辊42为基准与船体14相反的一侧、即靠海侧)引导(参照图17的(b))。
对这样的贝类回收船10中的贝类回收作业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使贝类回收船10航行至养殖区域,靠近漂浮成一列的多个浮标51。并且,将茎绳50的后端部从海中提起,挂在绳索升降机38的滑轮186上,进而卷绕至卷绳筒206。当在该状态下驱动马达204,使卷绳筒206旋转时,茎绳50被提起。将被提起的茎绳50由人手放置在驱动式辊40的辊主体190上以及被驱动式辊42的辊主体216上,并由辊主体190和216支承(参照图16的(b)、图17的(b))。驱动式辊40的后方的茎绳50从滑轮186和卷绳筒206卸下,返回到驱动式辊40后方的海中。当在该状态下驱动马达204、使辊主体190旋转时,茎绳50相对于船体14相对地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从船头16侧向船尾26侧)送出的同时,贝类回收船10前进。此时,辊主体190在图1的(a)中绕逆时针旋转。
然后,越过被驱动式辊42移动至箱笼提升装置34的位置处的养殖用箱笼12的箱笼绳46由人力从茎绳50取下,挂在箱笼提升装置34中的拉索部件170a、170b的旋转轴164侧端部间(大致V字形的谷底部分)(参照图14的(a))。当在该状态下箱笼提升装置34的马达162被驱动并且箱笼绳46由人力拉向贝类取出装置18侧时,箱笼主体44与箱笼绳46一起从海中被提起,箱笼主体44通过大致C字形的洒水部174的内侧。此时,通过从洒水部174向箱笼主体44洒水,箱笼主体44被清洗,附着于箱笼主体44的外面的垃圾被分离、去除。通过了洒水部174的箱笼主体44由人力引导至贝类取出装置18,并被配置在处于打开状态的箱笼保持部78的下保持部80上。然后,当箱笼主体44被打开以取出贝类、并且箱笼主体44被定位成使其开口部位于下方时,上保持部82向下保持部80下降,箱笼保持部78被关闭。即,箱笼主体44被下保持部80和上保持部82夹住。然后,从洒水部150洒水,驱动马达112,通过振动产生部109使箱笼保持部78和分选器146振动,同时从箱笼主体44由人手取出贝类。尺寸大的贝类在分选器146上从上游侧移动到下游侧,另一方面,尺寸小的贝类从分选器146的贯通孔148掉落在接受部58上,从上游侧移动到下游侧,并被收集在储存部66中。然后,从贝类取出装置18的下游侧根据不同尺寸取出贝类并进行回收。
之后,被回收的贝类由人手移动至作业台20,并按照不同尺寸容纳在规定的新的养殖用箱笼12的容纳部44a中。容纳了贝类的新的养殖用箱笼12被安装在驱动式辊40与被驱动式辊42之间的茎绳50上。
当以上的作业被反复进行规定个循环、茎绳50被向后方送出时,容纳了贝类的新的养殖用箱笼12在被吊在茎绳50的状态下很快沉入海中。
根据这样的贝类回收船10,在船体14上,在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与船头16之间、即船体14的船头16侧,设置贝类取出装置18。由此,能够在贝类取出装置18的后方、尤其是从船体1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至后方的区域配置很多养殖用箱笼12,因此船体14上的装置等的重量平衡和贝类回收作业的效率得以提高。
通过将容易作业的作业台20配置于在船体14上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附近且位于贝类取出装置18与船尾26之间,该作业台20被配置于作业性好的大空间中,从而能够提高向养殖用箱笼12放入贝类的作业效率,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贝类取出装置18被设置为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贝类取出装置18的后方的空间,例如容易打开养殖用箱笼12。并且,贝类取出装置18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船行进方向垂直地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高效地利用贝类取出装置18的后方的空间。
通过使用箱笼提升装置34,能够可靠地进行养殖用箱笼12的提起作业,作业性也得以提高。
通过箱笼清洗部173预先去除附着于养殖用箱笼12的垃圾,贝类取出装置18中的处理变得更加顺畅。
通过将箱笼清洗部173设置在船体14的侧部附近,能够更好地使用船内空间。
通过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送出茎绳50的同时使贝类回收船10前进,由此能够在使贝类回收船10前进的同时回收养殖用箱笼12,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
由于从被驱动式辊42向驱动式辊40引导茎绳50,因此能够使贝类回收船10沿茎绳50准确地前进。因此,能够缩短贝类回收船10移动到目的地的时间,作业性得以提高。
通过在贝类取出装置18上安装分选器146,使得取出贝类的作业和挑选贝类的作业一体化,从而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使用提绳装置,茎绳50的提起作业的效率得以提高。
如上所述,在船体14上合理地配置便利性好的捕鱼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缩短养殖用箱笼12的移动距离(动作路线),由此能够抑制一个循环的需要时间,作业效率得以提高,并且能够抑制工作人员的人数。
船体14由纤维增强塑料(FRP)形成,因此能够在清洗船体14时泼洒海水。
接着,图18的(a)和(b)表示该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贝类回收船10a。与贝类回收船10不同的是,贝类回收船10a使用了贝类取出装置18a、作业台20a以及箱笼提升装置34a,来代替贝类取出装置18、作业台20以及箱笼提升装置34。关于其他结构,贝类回收船10a与贝类回收船10大致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件或装置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作业台20a被设置于在船体14上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附近且位于贝类取出装置18a与船尾26之间。具体地说,作业台20a被设置成从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附近且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舷30侧)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台20a被设置成不从船体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CL向右舷32侧伸出。
参照图19的(a)~(c),作业台20a例如由FRP形成,并包括两个长方形的支承板230以及被配置在支承板230的平台232。平台232在从上方俯视时具有长方形状的外形,并具有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部234a、234b。两个槽部234a、234b被形成截面为半圆环状。
参照图18,贝类取出装置18a被配置成从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舷32侧)延伸到超过宽度方向中央部CL的位置,且与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舷30侧)分离。
参照图20~图22,贝类取出装置18a包括框状部件236。框状部件236包括四个方筒形的筒状部件238a、238b、238c以及238d。筒状部件238a、238b彼此隔开间隔而平行且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筒状部件238a、238b的各个左舷30侧的端部由筒状部件238c连结,筒状部件238a、238b的各个右舷32侧的端部由筒状部件238d连结。
在框状部件236上设置有供从养殖用箱笼12取出的贝类投入的漏斗240。漏斗240被设置为向框状部件236的下方突出,并在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靠右舷32的位置形成有贝类的开口部242。另外,在图21中,以虚线十字标记(×)所示的部位是开口部242。
漏斗240具有从开口部242的左方朝向开口部242向斜下方倾斜的左部244、从开口部242的右方朝向开口部242向斜下方倾斜的右部246、从开口部242的前方朝向开口部242向斜下方倾斜的前部248、以及从开口部242的后方朝向开口部242向斜下方倾斜的后部250。并且,漏斗240具有截面为大致V字形的盖部件252。盖部件252以在俯视下覆盖开口部242的方式将前部248和后部250连结。盖部件252减小贝类的下落高度,起到保护贝类的防护功能。即,能够通过盖部件252防止从上方投入的贝类未下落到漏斗240上而从开口部242直接向下方排出。另外,随着朝向开口部242而缩小左部244的宽度,以提高左部244上的水流的速度。
在漏斗240的上方设置有从下方保持养殖用箱笼12的箱笼保持部254。箱笼保持部254具有四个棒状部件256、258、260、262以及八个弧状部件264、266、268、270、272、274、276、278。棒状部件256、258、260、262具有与漏斗240大致相等的长度,相互平行且沿漏斗240的长度方向延伸。弧状部件264将棒状部件256、258、260、262的左舷30侧的端部连结且被配置在筒状部件238c上。弧状部件266将棒状部件256、258、260、262的右舷32侧的端部连结且被配置在筒状部件238d上。弧状部件268、270、272以对弧状部件264与266之间大致等分的方式分别将棒状部件256和258连结。同样地,弧状部件274、276、278以对弧状部件264与266之间大致等分的方式分别将棒状部件260和262连结。并且,在棒状部件260与262之间,板状部件280将弧状部件264和274连结,板状部件282将弧状部件274和276连结,板状部件284将弧状部件276和278连结,板状部件286将弧状部件278和266连结。各板状部件280~286被形成为长方形,且具有向宽度方向稍稍弯曲的形状。并且,在弧状部件264设置有大致半椭圆状的板状部件288,在弧状部件266设置有大致半圆状的板状部件290。棒状部件262和筒状部件238b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棒状部件292、294连结,由此箱笼保持部254被固定到框状部件236上。另外,当将养殖用箱笼12配置于箱笼保持部254时,一般情况下,使箱笼主体44的上部从弧状部件266侧滑向弧状部件264侧,而将养殖用箱笼12配置在箱笼保持部254上。因此,在贝类取出装置18a(箱笼保持部254)中,弧状部件266侧为入口,弧状部件264侧为出口。
在如上地漏斗240和与箱笼保持部254一体化的框状部件236中设置有四个腿部296a、296b、298a、298b。腿部296a、298a被形成为在筒状部件238a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从筒状部件238a的下面向下方延伸。腿部296b、298b被形成为在筒状部件238b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从筒状部件238b的下面向下方延伸。在腿部296a、296b、298a、298b的下端部分别安装有高度调整部件300,由此框状部件236(贝类取出装置18a)能被不摇晃地支承。腿部296a和298a在各自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稍上方由支承部件302连结。在与支承部件302相同的高度,腿部296b和298b由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连结,腿部296a和296b由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连结。
参照图23,腿部296a和296b在各自的下端部附近由方筒形的连结部件304连结。在船体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CL附近,被配置为与连结部件304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接触的支架部306由连结部件308固定到船体14的上表面。其他的支架部310被设置为包围连结部件304,并且由连结部件312a、312b固定到支架部306。由此,贝类取出装置18a的左舷30侧的端部被固定到船体14。
参照图20和图22,在漏斗240的下方设置有分选器314。分选器314被设置为至少位于漏斗240的开口部242的正下方,并以右舷32侧高且左舷30侧低的方式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由此,贝类容易从分选器314的上游侧流向下游侧。
分选器314具有接受部316和板状部件318。接受部316以形成水和贝类流动的流路的方式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形,并且沿船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板状部件318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并被设置为在接受部316的深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沿长度方向延伸。换言之,接受部316被板状部件318在上下方向上划分。在板状部件318形成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多个贯通孔(未图示),根据该贯通孔能够使较小的贝类掉落在接受部316的底部上,能够根据大小挑选贝类。在接受部318的顶端部设置有可摆动的滑台320。分选器314(接受部316)被从连结部件304(参照图23)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支承部件322、以及支架部358(后述)支承。
另外,以连结腿部298a、298b的各个下端部附近的方式设置矩形板状的支承台324,支承台324的顶端部通过两个连结部件326与支承部件302和跟支承部件302平行的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连接。
在支承台324与分选器314之间设置有振动产生部328。
参照图24,振动产生部328包括被设置在支承台324上的油压式的马达330、以及电磁阀单元332和单向节流阀334。马达330经由支架部336被安装在支承台324上,电磁阀单元332以不被海水浸湿的方式被覆盖盖部件338并被安装在支承台324上,单向节流阀334经由支架部340被安装在支承台332上。马达330的转速被电磁阀单元332保持恒定。通过旋转单向节流阀334的把手334a,来调整马达330中的油的流量,由此调整马达330的转速。
圆柱部件344呈同轴状地被安装到马达330的旋转轴342。棒状的连杆部件346的一个端部以偏心的方式与圆柱部件344连接,连杆部件346的另一个端部与长方形状的连杆部件348的下端部连接。连杆部件348的比中央部靠上端部的位置与跟连杆部件348正交的旋转轴350连接。支架部352a、352b分别被安装在腿部298a、298b,轴承部354(参照图20)分别被设置在支架部352a、352b。旋转轴350的两端部分别被轴承部354支承,由此旋转轴350被可旋转地支承。
旋转轴356的一个端部被安装在连杆部件348的顶端部附近。分选器314的下面的右舷32侧的端部附近且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安装有支架部358,轴承部360被设置在支架部358。旋转轴356的大致中央部被轴承部360支承,由此,旋转轴356能够相对于支架部358旋转。
这样的振动产生部328根据未图示的开关的接通/断开而动作。一旦接通开关,则在振动产生部328中马达330旋转,随着连杆部件346的一个端部的旋转,连杆部件346的另一个端部摆动。于是,连杆部件348以旋转轴350为中心摆动,随之,旋转轴356在分选器314的长度方向上摆动。由此,分选器314振动。
并且,在框状部件236的左舷30侧端部设置有洒水部362。
洒水部362具有在漏斗240的左舷30侧的端部沿漏斗24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洒水管364、以及位于洒水管364的下方且被设置为与洒水管364平行的洒水管366。在洒水管364、366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一旦水被导入到洒水部362,则从洒水管364的多个贯通孔向漏斗240内例如在高压下洒水,并且从洒水管366的多个贯通孔向分选器314内例如在高压下洒水。由此,漏斗240内和分选器314内的贝类被清洗且容易流动。并且,大的贝类被容纳在箱笼368中,小的贝类被容纳在箱笼370中。
这样的贝类取出装置18a通过连结部件376将连结腿部298a、298b之间的支架部372和被固定到船体14的右舷32的支架部374连结,由此被稳定地固定到船体14。
参照图25的(a)~(c),箱笼提升装置34a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图14所示的箱笼提升装置34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箱笼提升装置34a包括大致Z字状的支柱378。在支柱378的下部安装有凸缘部380。在支柱378的上端部安装有大致T字状的保持部382,马达384被保持部382保持。旋转轴386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安装到马达384,旋转轴386通过马达384旋转。在旋转轴386上设置有鼓部388。鼓部388具有一对圆板状部件390a、390b。圆板状部件390a、390b被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安装到旋转轴386。以将圆板状部件390a和旋转轴386连结的方式设置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弯曲的拉索部件392a,以将圆板状部件390b和旋转轴386连结的方式设置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弯曲的拉索部件392b。即,各拉索部件392a以稍稍膨胀的方式弯曲,连结圆板状部件390a的对置面中的外周缘附近和旋转轴386中的圆板状部件390a、390b的大致中间位置。五个拉索部件392a在圆板状部件390a的圆周方向上被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同样地,各拉索部件392b以稍稍膨胀的方式弯曲,连结圆板状部件390b的对置面中的外周缘附近和旋转轴386中的圆板状部件390a、390b的大致中间位置。五个拉索部件392b在圆板状部件390b的圆周方向上被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各拉索部件392a和与此对应的拉索部件392b被定位为相互在旋转轴386的轴向上排列。由此,当从与旋转轴386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通过相互对应的拉索部件392a和392b形成大致V字形,合计形成五个大致V字形。能够将箱笼绳46挂在该V字形的谷底部分、即拉索部件392a、392b的旋转轴386侧端部之间。通过将拉索部件392a和392b如上地形成为大致V字形,容易挂住箱笼绳46,另一方面,难以挂住箱笼主体44而不易破损。这样的箱笼提升装置34a通过将支柱378插入到设置于右舷32的保持部394中,由连结部件396将凸缘部380和保持部394的凸缘部394a连接,由此被固定到右舷32。
根据这样的贝类回收船10a,能够得到与贝类回收船10大致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贝类回收船10a中,贝类取出装置18a被配置为从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超过宽度方向中央部CL的位置,并且与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分离,作业台20a在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被设置在贝类取出装置18a与船尾26之间。因此,能够缩短贝类取出装置18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能够在贝类取出装置18a与船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设置空间,因此作业性得以提高。尤其是,能够将由贝类取出装置18a取出的贝类容易搬运到作业台20a。
另外,也可以如图26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b那样,贝类取出装置18a被设置在船体14的长度方向中央部CR与船尾26之间,作业台20a被设置在贝类取出装置18a与船头16之间。在贝类回收船10b中,绳索升降机38和作为送出部而发挥功能的驱动式辊40被设置在船体14的第一区域FR,箱笼提升装置34a和作为引导部而发挥功能的被驱动式辊42被设置在船体14的第二区域SR。具体地说,箱笼提升装置34a和被驱动式辊42被设置在贝类取出装置18a的附近。关于其他结构,贝类回收船10b与贝类回收船10a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件或装置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这样的贝类回收船10b被优选用于以船尾侧作为船行进方向的前方而航行的情况。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例如通过过滤器398(参照图1、图18)将海水引入到船体14,用于洒水部的洒水、船体14的清洗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选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根据贝类的尺寸更换。另外,分选器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位于接受部上且具有贯通孔的板状部件,能够根据贝类的尺寸仅更换该板状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选器被安装到贝类取出装置,但是不限于此。分选器也可以被设置到贝类取出装置之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提箱笼装置、绳索升降机、驱动式辊以及被驱动式辊被设置在右舷3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左舷30。在此情况下,贝类取出装置的位置也可酌情变更。
另外,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见解,提供了一种从养殖用箱笼回收贝类的贝类回收船,包括:船体;贝类取出装置,所述贝类取出装置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被设置在所述船体上,以从所述养殖用箱笼中取出所述贝类;以及船前进机构,所述船前进机构被设置在所述船体的舷侧,将被安装有所述养殖用箱笼的茎绳相对于所述船体相对地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送出,与此同时使该贝类回收船前进。
在以往的贝类回收船中需要由推进器使船推进并且提起养殖用箱笼。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涉及的贝类回收船中,能够通过设置于舷侧的船前进机构将茎绳拉过来并使船前进,并且能够由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方向)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贝类取出装置高效地取出贝类。另外,船前进机构由于能够辅助船的推进器,因此即使不利用推进器或者即使抑制推进器的推进力也能够前进,能够抑制作业中的推进器引起的燃料消耗。并且,从提起的养殖用箱笼到下一个养殖用箱笼这样地拉过来,由此能够进行适当量的前进,作业也变得高效率。
优选的是,在该贝类回收船中,所述船前进机构包括送出所述茎绳的送出部、以及将所述茎绳向所述送出部引导的引导部,所述送出部和所述引导部在船行进方向上并列配置。通过如上地在行进方向上并列地配置送出部和引导部,由此能够沿茎绳引导船。
另外,送出部和引导部分别至少各一个即可,也可以设置多个。
另外,优选的是,在该贝类回收船中,所述贝类取出装置在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送出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在此情况下,容易取出贝类。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该贝类回收船中,所述贝类取出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引导部的附近。送出部和引导部分离开设置,能够使得贝类回收船的航行稳定,并且能够增加送出部与引导部之间的箱笼数,作业效率变好。因此,送出部和引导部在船长度方向上分离安装,在此情况下,引导部在船长度方向上被设置为靠近船头或靠近船尾。一旦在这样的引导部的附近设置贝类取出装置,能够使贝类取出装置在船长度方向上位于靠近船头或靠近船尾的位置,能够扩大船体(甲板)上的作业空间。
优选的是,在该贝类回收船中,所述送出部在船行进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引导部的后方。如上地,引导部配置在前、送出部配置在后,由此能够防止引导部与送出部之间的绳子的松弛。
并且优选的是,在该贝类回收船中,当将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船头之间作为第一区域、将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船尾之间作为第二区域,则所述贝类取出装置和所述送出部被配置在不同的区域。通过如上地大大确保贝类取出装置与送出部之间的空间,从而容易作业。
并且优选的是,在该贝类回收船中,提绳装置被配置在所述送出部的附近。在此情况下,容易进行提绳的准备。
另外,优选图1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和图18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a以船头侧成为船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航行,优选图26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b以船尾侧成为船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航行,但是不限于此。图1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和图18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a也可以以船尾侧为船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航行,图26所示的贝类回收船10b也可以以船头侧为船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航行。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限度内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贝类回收船,从养殖用箱笼回收贝类,其包括:
船体;
贝类取出装置,所述贝类取出装置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被设置在所述船体上,以从被提起的所述养殖用箱笼中取出所述贝类;以及
船前进机构,所述船前进机构被设置在所述船体的舷侧,将被安装有所述养殖用箱笼的茎绳相对于所述船体相对地从船行进方向的前方向后方送出,与此同时使该贝类回收船前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回收船,其中,
所述船前进机构包括送出所述茎绳的送出部、以及将所述茎绳向所述送出部引导的引导部,所述送出部和所述引导部被并列配置在船行进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回收船,其中,
所述贝类取出装置在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送出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类回收船,其中,
所述贝类取出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引导部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贝类回收船,其中,
所述送出部在船行进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引导部的后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贝类回收船,其中,
当将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船头之间作为第一区域、将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船尾之间作为第二区域,则所述贝类取出装置和所述送出部被配置在不同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回收船,其中,
在所述送出部的附近配置有提绳装置。
CN201410835425.4A 2013-12-27 2014-12-26 贝类回收船 Active CN104737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3532 2013-12-27
JP2013273532 2013-12-27
JP2014175932A JP2015142551A (ja) 2013-12-27 2014-08-29 貝類回収船
JP2014-175932 2014-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7991A CN104737991A (zh) 2015-07-01
CN104737991B true CN104737991B (zh) 2018-04-17

Family

ID=53578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5425.4A Active CN104737991B (zh) 2013-12-27 2014-12-26 贝类回收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7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8836A (zh) * 2016-12-01 2017-03-22 大连佳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扇贝渔捞设备
CN107041344B (zh) * 2017-06-08 2019-09-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延绳养殖牡蛎的机械化采收方法与设备
CN108184740A (zh) * 2018-01-29 2018-06-22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自动升降型鲍鱼养殖平台及使用方法
CN110574737B (zh) * 2019-09-27 2024-04-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视觉的海参捕捞自动化作业系统
CN115176737B (zh) * 2022-08-15 2023-09-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长苗绳贝类养殖筏架的苗种布设与成品采收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8588A (zh) * 2011-08-02 2012-01-18 连云港钧祥机械有限公司 贝类收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3836A (en) * 1987-07-16 1989-01-26 Shuichi Arai Device for hoisting net used in culturing pearl
JPH10165037A (ja) * 1996-12-10 1998-06-23 Toa Harbor Works Co Ltd ホトトギス貝類などによるマットの破壊装置
JP4391359B2 (ja) * 2003-08-20 2009-12-24 株式会社むつ家電特機 貝類洗浄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洗浄部
JP5662727B2 (ja) * 2010-07-30 2015-02-04 株式会社むつ家電特機 貝類取り出し方法と貝類取り出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8588A (zh) * 2011-08-02 2012-01-18 连云港钧祥机械有限公司 贝类收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7991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7991B (zh) 贝类回收船
CN204762918U (zh) 贝类回收船
US20110005464A1 (en) Equipment for migratory fish breeding
CN110167343A (zh) 使用浮动封闭受控式养殖和合并设施进行离岸和靠岸水产养殖的系统和方法
CN106882335B (zh) 一种水产品采集船
DE60222024T2 (de) Zucht und ernte von schalentieren
JP5662727B2 (ja) 貝類取り出し方法と貝類取り出し装置
JP2019520072A (ja) 海藻収穫機
JP2014121335A (ja) 貝類取り出し方法と貝類取り出し装置
CN106430623A (zh) 一种河道污水原生态处理设备
JP2020014443A (ja) 貝類養殖用丸カゴの洗浄方法及び貝類養殖用丸カゴの洗浄装置
CN108347909A (zh) 从装置中提取水生动物的方法
CN206552214U (zh) 一种水产品采集船
CN109068616A (zh) 鲍鱼养殖设备和方法
CN112400779A (zh) 一种多功能船
CA3128114A1 (en) Watercraf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
CN205250112U (zh) 一种新型扇贝和海参组合式养殖装置
CN106240740A (zh) 一种油船改造的养鱼工船及改造方法
CN106219913A (zh)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US8381500B2 (en) Aquatic weed harvester
CN215957802U (zh) 一种海上综合养殖设施
CN108045513B (zh) 一种海上活水运输系统
CN211656887U (zh) 水植物收割装置
CN108001633B (zh) 一种海上活水运输系统中的转运单元
CN207565800U (zh) 活鱼转运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