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7351A - 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7351A
CN104737351A CN201480000972.9A CN201480000972A CN104737351A CN 104737351 A CN104737351 A CN 104737351A CN 201480000972 A CN201480000972 A CN 201480000972A CN 104737351 A CN104737351 A CN 104737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ng
electrode assemblies
clamping fixture
unit cells
ask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09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7351B (zh
Inventor
朴志元
高明勋
安昶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7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7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在以不同大小的第一单位电池和第二单位电池通过隔板来折叠的方式制作的电极组装体中,校正上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用于相互整齐排列上述第一单位电池和上述第二单位电池,上述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包括:本体,用于配置上述电极组装体;移动夹具部,设在上述本体的一侧,并以对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上述电极组装体向上述本体的另一侧移动;以及校正夹具部,设在上述本体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上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上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在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中,使层叠为多级的第一单位电池和第二单位电池以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整齐排列并固定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二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及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的动力源而备受瞩目,所述的多种电动汽车作为用于解决由使用化石燃料的以往的汽油车、柴油车等引起的大气污染的方案而提出。
这样的二次电池,在如汽车等的大中型设备中,由于高功率、大容量的需要,使用将多个单位电池连接的大中型电极组装体,最近也开发并适用了可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小型二次电池。
其中,二次电池用电极组装体包括:果冻卷型电极组装体,依次层叠一种以上的负极、隔板及正极并进行卷绕;堆叠(stack)&折叠(folding)型电极组装体,在将依次层叠有负极、隔板及正极的单位电池配置于长长的膜形态的隔板之后,向单方向卷绕;以及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在将依次层叠负极、隔板及正极的单位电池配置于长长的膜形态的隔板之后,沿着Z字方向卷绕。
在所述电极组装体中,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详细公开于本申请人的韩国特许申请公开第2001-0082058号、第2001-0082059号及第2001-0082060号。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以多级(Stepped)方式制作,以便能够内置于小型化的产品。
即,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以将不同大小的第一单位电池10和第二单位电池20配置于长长的膜形态的隔板30之后,向单方向卷绕的方式制作。
但是,参照图2,在现有技术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中,配置于最下端的第二单位电池20以配置于长长的膜形态的隔板30的末端的状态卷绕,由此,第二单位电池20的一端得到固定,但另一端则无法得到固定,因而存在因移动而发生歪斜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通过整齐排列层叠为多级的第一单位电池和第二单位电池来校正歪斜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在以不同大小的第一单位电池和第二单位电池通过隔板来折叠的方式制作的电极组装体中,校正上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用于相互整齐排列上述第一单位电池和上述第二单位电池,上述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包括:本体,用于配置上述电极组装体;移动夹具部,设在上述本体的一侧,并以对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上述电极组装体向上述本体的另一侧移动;以及校正夹具部,设在上述本体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上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上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
所述校正夹具部可包括:第一校正夹具,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以及第二校正夹具,层叠于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并在所述第一校正夹具支撑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的期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
所述校正夹具部还可以包括固定螺栓,上述固定螺栓在连续贯通上述第一校正夹具和上述第二校正夹具之后,与上述本体相结合。
在上述第一校正夹具和上述第二校正夹具中,位于上侧的校正夹具在上表面沿着朝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长孔,上述固定螺栓可贯通上述长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在以不同大小的n个单位电池通过隔板来折叠的方式制作的电极组装体中,用于整齐排列上述n个单位电池,上述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可包括:本体,用于配置上述电极组装体;移动夹具部,设在上述本体的一侧,并以对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上述电极组装体向上述本体的另一侧移动;以及校正夹具部,设在上述本体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上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上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
上述校正夹具部可包括n个校正夹具,上述n个校正夹具分别支撑借助上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n个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
上述校正夹具部还可以包括固定螺栓,上述固定螺栓在连续贯通上述n个校正夹具之后,与上述本体相结合。
在上述n个校正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上表面沿着朝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长孔,上述固定螺栓可贯通上述长孔。
上述移动夹具部能够以从上述本体的一侧向另一侧滑移的方式被固定。
在上述移动夹具部的两侧部还能设有卡止片,上述卡止片分别支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两侧部。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加热部,上述加热部以加热上述校正夹具部的方式通过上述校正夹具部间接地加热与上述校正夹具部相接触的隔板。
上述加热部可包括:感应线圈,设在上述校正夹具部;以及发电机,向上述感应线圈施加电流而使上述感应线圈发热。
上述加热部能够以120℃~170℃的温度对上述校正夹具部进行加热。
在上述本体的上部还能设有冲压夹具部,上述冲压夹具部支撑借助上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上表面。
上述冲压夹具部可包括:升降片,以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设在上述本体的上部;以及液压装置,使上述升降片上升或下降。
在上述第一校正夹具及第二校正夹具的相互对应的对应面还可以包括引导单元,上述引导单元使上述第二校正夹具沿着朝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前进或沿着其相反方向后退。
上述引导单元包括:引导槽,在上述第一校正夹具的上表面沿着朝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形成;以及引导突起,形成于上述第二校正夹具的底面,并沿着上述引导槽滑移。
在上述n个校正夹具中的相向的两个校正夹具的相互对应的对应面还可以包括引导单元,上述引导单元使某一个校正夹具沿着朝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前进或沿着其相反方向后退。
上述引导单元可包括:引导槽,在两个上述校正夹具中的某一个的上表面沿着朝向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形成;以及引导突起,形成于另一个校正夹具的底面,并沿着上述引导槽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歪斜校正装置,将层叠为多级的单位电池以相互整齐排列的方式校正歪斜,并进行固定,从而具有防止产生产品不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现有技术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现有技术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俯视图。
图6至图8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方法的图。
图9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中示出校正夹具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为以分别支撑的方式使层叠为多级的单位电池整齐排列,并由此校正电极组装体的歪斜,从而具有防止产生不良的结构的技术。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但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态体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并且,在附图中,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而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且通过整个说明书,对于相似的部分赋予了类似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另一方面,参照图3,电极组装体100包括:具有不同大小的第一单位电池100和第二单位电池120;以及长长的膜形态的隔板130,在配置第一单位电池110、第二单位电池120之后,沿着单方向卷绕。
作为一例,在按第一单位电池110、第一单位电池110、第二单位电池120、第一单位电池及第二单位电池120的顺序配置于长的膜形态的隔板130之后,从最初配置有第一单位电池110的隔板130的一端卷绕至另一端。
由此,第一单位电池110与第一单位电池110,第二单位电池120与第二单位电池120沿着上下以分离的方式层叠,制作成具有多级结构的电极组装体100。
其中,参照图3,配置于最下端的第二单位电池120以配置于长的膜形态的隔板130的另一端的方式卷绕,此时,由于隔板130的另一端未被固定,因而存在因外部冲击及摩擦而使第二单位电池120向左或向右移动,并发生歪斜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具有歪斜校正装置200,该歪斜校正装置200对以多级方式分离层叠的第一单位电池110和第二单位电池120施压,由此校正歪斜。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200校正第二单位电池120的位置,用于在电极组装体100中相互整齐排列上述第一单位电池110和上述第二单位电池120,上述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200包括:本体210,用于配置上述电极组装体100;移动夹具部220,设在本体210的一侧,并以对电极组装体100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电极组装体100向本体210的另一侧移动;以及校正夹具部230,设在本体210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移动夹具部220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100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第二单位电池120的位置。
本体210的上表面制成平坦的平板,以便配置电极组装体100,在本体210的上表面的一侧设有移动夹具部220,在上表面的另一侧设有校正夹具部230。
其中,电极组装体100以配置于本体210的上表面的最外围的第一单位电池110和第二单位电池120之间的隔板130朝向校正夹具部230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在本体210的上表面的一侧形成向另一侧方向延伸的引导槽211,移动夹具部220以能够滑移的方式与引导槽211相结合。
并且,可在本体210的上表面的一侧设有用于表示校正夹具部230的设置位置的高度差、文字及线(未图示)中的一种,由此,可以将校正夹具部230设置于准确的位置。
移动夹具部220包括:引导片221,以能够滑移的方式插入于引导槽110;以及支撑片222,设在引导片221的上部,并沿着本体的宽度方向配置,用于支撑电极组装体100的一侧面。
即,若移动夹具部220向本体210的另一侧推动支撑片222,则电极组装体100与支撑片222一同向本体210的另一侧移动,此时,随着引导片221沿着引导槽110移动,可直接使电极组装体100进行直线移动。
其中,移动夹具部220的引导片221能够以从引导槽110分离的方式设置,由此,根据电极组装体100的长度或高度,可向引导槽110插入多种大小的移动夹具部。
另一方面,可在支撑片222的两侧部设有卡止片223,上述卡止片223沿着电极组装体110的方向延伸,用于支撑电极组装体110的侧部,而通过上述卡止片223,能够防止电极组装体100的脱离。
校正夹具部230包括:第一校正夹具231,用于支撑第二单位电池120的另一侧面,以及第二校正夹具232,层叠于第一校正夹具231,并在第一校正夹具231支撑第二单位电池120的另一侧面的期间,支撑第一单位电池110的另一侧面;第一校正夹具231和第二校正夹具232由固定螺栓233固定,上述固定螺栓233在连续贯通上述第一校正夹具231和第二校正夹具232之后,与本体210相结合。
即,校正夹具部230在层叠大小互不相同的第一校正夹具231和第二校正夹具232之后,通过固定螺栓233固定于本体210。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作为配置于最上端的校正夹具的第二校正夹具232的上表面中,朝向电极组装体100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长孔232a,且固定螺栓223贯通长孔232a。
即,在没有完全紧固固定螺栓223的状态下,可在长孔232a范围内使第二校正夹具232沿着前后移动,为此,以与第一单位电池110及第二单位电池120的间隔相匹配地调节第二校正夹具232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校正夹具231及第二校正夹具232的间隔。
这种校正夹具230由第一校正夹具231和第二校正夹具232一同支撑第二单位电池120及第一单位电池110,此时,存在歪斜现象的第二单位电池120与第一校正夹具232进行面紧贴,并校正位置,从而使第一单位电池110和第二单位电池120整齐排列。
另一方面,歪斜校正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加热部240,上述加热部240以加热校正夹具部230的方式间接地加热折叠于校正夹具部230所制成的第一单位电池110及第二单位电池120的隔板130。
加热部240包括:感应线圈241,设在校正夹具部230;以及发电机241,向感应线圈241施加电流而使上述感应线圈241发热。
其中,优选地,加热部240以120℃~170℃的温度对校正夹具部230进行加热。即,在加热部240以120℃以下的温度加热校正夹具部230的情况下,存在隔板130无法坚固地凝固的问题,在加热部240以170℃以上的温度加热校正夹具部230的情况下,存在隔板130受损的问题。
即,至借助第一校正夹具231来配置于最下端的第二单位电池120和第一单位电池110之间的隔板130为止,以支撑的方式得到第二单位电池120的加压(参照图8),此时,随着借助加热部240来加热的第一校正夹具231间接地加热隔板130,涂敷于隔板130的具有粘结力的涂敷物质被熔融,并与卷绕于第二单位电池120的隔板130相粘结,由此,能够固定配置于最外围的第二单位电池120,并防止发生歪斜。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歪斜校正装置200的本体210的上部包括冲压夹具部250,上述冲压夹具部250用于支撑借助移动夹具部220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100的上表面。
冲压夹具部250可包括:升降片251,以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设在本体210的上部;以及液压装置252,使升降片251上升或下降。
即,冲压夹具部250以使电极组装体100一边得到校正夹具部230的支撑,一边防止向上部翘起的方式对上述电极组装体100进行支撑,由此引导电极组装体100稳定地被校正夹具部230支撑。
对通过具有这种结构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歪斜校正方法进行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6所示,在通过加热部240将校正夹具部230加热至设定温度之后,利用冲压夹具部250的液压装置252使升降片251下降至所要校正歪斜的电极组装体100的高度为止。
然后,如图7所示,在移动夹具部220和校正夹具部230之间的本体210的上表面配置电极组装体100。之后,若使移动夹具部220向校正夹具部230方向移动,则移动夹具部220一边对电极组装体100的一侧面施压,一边使电极组装体100也一同移动。
像这样,电极组装体100借助移动夹具部220来移动,并如图7所示,被校正夹具部230支撑,此时,第一单位电池110、第二单位电池120一同被第二校正夹具232、第一校正夹具231支撑,并校正第二单位电池120的角度,由此,以使第一单位电池110及第二单位电池120相互整齐排列的方式校正歪斜。
与此同时,由校正夹具部230间接地加热折叠第一单位电池110及第二单位电池120的隔板130,由此,涂敷于隔板130的具有粘结力的涂敷物质被熔融,并粘结于折叠在第一单位电池110的隔板,固定第二单位电池120。
以下,在说明本发明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过程中,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还可以在第一校正夹具231’及第二校正夹具232’的相互对应的对应面包括引导单元260,上述引导单元260使第二校正夹具232’沿着朝向电极组装体100的方向前进或沿着其相反方向后退。
即,引导单元260包括:引导槽261,在第一校正夹具231’的上表面沿着朝向电极组装体100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以及引导突起262,形成于第二校正夹具232’的底面,并沿着引导槽261滑移。
由此,引导单元260可使第二校正夹具232’沿着直线方向水平移动,从而防止在第二校正夹具232’发生角度变化。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在由第一单位电池及第二单位电池构成的二级结构的电极组装体中,对校正单位电池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相同地,可以在三级以上的电极组装体中校正单位电池的位置。
以下,在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过程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另一方面,电极组装体以以不同大小的n个单位电池通过隔板薄片来折叠的方式制作。
例如,如图10所示,电极组装体100以通过隔板130来折叠具有不同大小的第一单位电池100、第二单位电池120及第三单位电池140的方式形成(作为参照,各个单位电池可以为由不同大小的多个电池以层叠的方式形成的)。
像这样,由n个单位电池通过隔板薄片来折叠的电极组装体100借助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200来校正歪斜,从而防止发生不良。
即,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200作为由不同大小的n个单位电池在电极组装体100中用于整齐排列n个单位电池的装置,包括:本体210,用于配置电极组装体100;移动夹具部220,设在本体210的一侧,并以对电极组装体100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电极组装体100向本体210的另一侧移动;以及校正夹具部230,设在本体210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移动夹具部220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100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单位电池的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本体210及移动夹具部22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本体210及移动夹具部220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而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其中,校正夹具部230包括n个校正夹具,上述n个校正夹具分别支撑借助移动夹具部220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100的n个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
并且,校正夹具部230还包括固定螺栓,上述固定螺栓在连续贯通上述n个校正夹具之后,与本体210相结合。
其中,将具有三级结构的校正夹具部230作为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具有三级结构的校正夹具部230包括:第三校正夹具234,用于支撑第三单位电池140的另一侧面,第一校正夹具231,层叠于第三校正夹具234,并支撑第二单位电池120的另一侧面,以及第二校正夹具232,层叠于第一校正夹具231,并支撑第一单位电池110的另一侧面;第三校正夹具234、第一校正夹具231及第二校正夹具232由固定螺栓233固定,上述固定螺栓233在连续贯通上述第三校正夹具234、第一校正夹具231及第二校正夹具232之后,与本体210相结合。
即,具有三级结构的校正夹具部230由第三校正夹具234、第一校正夹具231及第二校正夹具232一同被第三单位电池140、第二单位电池120及第一单位电池110的另一侧面支撑,并校正歪斜。
另一方面,在n个校正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上表面沿着朝向电极组装体100的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长孔232a,固定螺栓233贯通长孔232a。
即,形成有长孔232a的校正夹具可沿着朝向电极组装体100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以与n个单位电池的宽度相匹配的方式进行调节。
因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200能够方便地校正层叠有n个单位电池的电极组装体100的歪斜。
与上述的详细说明相比,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表示,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意义、范围及其等同的概念中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应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在以不同大小的第一单位电池和第二单位电池通过隔板来折叠的方式制作的电极组装体中,校正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用于相互整齐排列所述第一单位电池和所述第二单位电池,所述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用于配置所述电极组装体;
移动夹具部,设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以对所述电极组装体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所述电极组装体向所述本体的另一侧移动;以及
校正夹具部,设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所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夹具部包括:
第一校正夹具,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以及
第二校正夹具,层叠于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并在所述第一校正夹具支撑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的期间,支撑所述第一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夹具部还包括固定螺栓,该固定螺栓在连续贯通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和所述第二校正夹具之后,与所述本体相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和所述第二校正夹具中,位于上侧的校正夹具在上表面沿着朝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形成长孔,所述固定螺栓贯通所述长孔。
5.一种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在以不同大小的n个单位电池通过隔板来折叠的方式制作的电极组装体中,用于整齐排列所述n个单位电池,所述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用于配置所述电极组装体;
移动夹具部,设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以对所述电极组装体的一侧面施压的方式使所述电极组装体向所述本体的另一侧移动;以及
校正夹具部,设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并以支撑借助所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另一侧面的方式校正所述第二单位电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夹具部包括n个校正夹具,所述n个校正夹具分别支撑借助所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n个单位电池的另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夹具部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在连续贯通所述n个校正夹具之后,与所述本体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个校正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上表面沿着朝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形成长孔,所述固定螺栓贯通所述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夹具部以能够从所述本体的一侧向另一侧滑移的方式被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夹具部的两侧部还设有卡止片,该卡止片分别支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两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部,该加热部以加热所述校正夹具部的方式通过所述校正夹具部来间接地加热与所述校正夹具部相接触的隔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包括:
感应线圈,设在所述校正夹具部;以及
发电机,向所述感应线圈施加电流而使所述感应线圈发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以120℃~170℃的温度对所述校正夹具部进行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上部还设有冲压夹具部,所述冲压夹具部支撑借助所述移动夹具部来移动的电极组装体的上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压夹具部包括:
升降片,以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本体的上部;以及
液压装置,使所述升降片上升或下降。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及第二校正夹具的相互对应的对应面还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使所述第二校正夹具沿着朝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前进或沿着其相反方向后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单元包括:
引导槽,在所述第一校正夹具的上表面沿着朝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形成;以及
引导突起,形成于所述第二校正夹具的底面,并沿着所述引导槽滑移。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个校正夹具中的相向的两个校正夹具的相互对应的对应面还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使一个校正夹具沿着朝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前进或沿着其相反方向后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单元包括:
引导槽,在两个所述校正夹具中的一个的上表面沿着朝向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方向形成;以及
引导突起,形成于另一个校正夹具的底面,并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
CN201480000972.9A 2013-08-05 2014-03-28 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Active CN104737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92394 2013-08-05
KR1020130092394A KR101587322B1 (ko) 2013-08-05 2013-08-05 전극조립체용 사행보정장치
PCT/KR2014/002684 WO2015020295A1 (ko) 2013-08-05 2014-03-28 전극조립체용 사행보정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7351A true CN104737351A (zh) 2015-06-24
CN104737351B CN104737351B (zh) 2017-05-24

Family

ID=5246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0972.9A Active CN104737351B (zh) 2013-08-05 2014-03-28 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858163B1 (zh)
JP (1) JP2015531156A (zh)
KR (1) KR101587322B1 (zh)
CN (1) CN104737351B (zh)
TW (1) TWI518971B (zh)
WO (1) WO20150202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5048A (zh) * 2018-03-06 2020-03-24 株式会社Lg化学 单位电池对齐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8211B1 (ko) * 2013-12-09 2018-08-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텝드 배터리 사행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EP2913865B1 (en) * 2014-01-06 2017-08-30 Lg Chem, Ltd. Stepped batter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538272B1 (ko) 2014-01-06 2015-07-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텝드 배터리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133915B1 (ko) * 2016-03-29 2020-07-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불량검출시스템 및 불량검출방법
KR102479303B1 (ko) 2018-04-10 2022-12-2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지그 프레스 장치
KR102579153B1 (ko) * 2021-07-09 2023-09-1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102540600B1 (ko) * 2021-07-09 2023-06-08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조립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5415A1 (en) * 1985-01-03 1987-09-09 Tai-Her Yang Multi-position workbench
US5289861A (en) * 1992-03-23 1994-03-01 Hedrick David G Multi-purpose quick-change work surface platform for use with power tools
US20030056725A1 (en) * 2001-09-25 2003-03-2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Thin film forming apparatus and thin film forming method
JP201220417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の製造システム
CN202712312U (zh) * 2010-03-26 2013-01-3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以及该电池的制造中使用的超声波焊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678A (en) * 1891-02-03 End-gate
JP2000182609A (ja) * 1998-12-17 2000-06-30 Toshiba Battery Co Ltd シート状電極の加工装置
KR100515572B1 (ko) 2000-02-08 2005-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첩 전기화학 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0515571B1 (ko) 2000-02-08 2005-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첩 전기 화학 셀
KR100497147B1 (ko) 2000-02-08 2005-06-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중 중첩 전기화학 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440934B1 (ko) * 2002-02-06 2004-07-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JP4293247B2 (ja) * 2007-02-19 2009-07-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積層型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884665B (zh) * 2010-04-06 2015-09-30 株式会社Lg化学 改进的堆叠型电池胞或者双电池胞、用于使用该电池胞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08743A2 (ko) * 2010-07-14 2012-01-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폴딩 장치
KR101113424B1 (ko) * 2010-08-19 2012-03-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권취기용 사행보정장치
KR20130113301A (ko) * 2012-04-05 2013-10-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계단 구조의 전지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5415A1 (en) * 1985-01-03 1987-09-09 Tai-Her Yang Multi-position workbench
US5289861A (en) * 1992-03-23 1994-03-01 Hedrick David G Multi-purpose quick-change work surface platform for use with power tools
US20030056725A1 (en) * 2001-09-25 2003-03-2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Thin film forming apparatus and thin film forming method
CN202712312U (zh) * 2010-03-26 2013-01-3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以及该电池的制造中使用的超声波焊接系统
JP201220417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の製造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5048A (zh) * 2018-03-06 2020-03-24 株式会社Lg化学 单位电池对齐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
US11569113B2 (en) 2018-03-06 2023-01-31 Lg Energy Solution, Ltd. Unit cell alignment apparatus having tiltable and rotatable base member
CN110915048B (zh) * 2018-03-06 2023-09-29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单位电池对齐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8163B1 (en) 2019-11-13
WO2015020295A1 (ko) 2015-02-12
TWI518971B (zh) 2016-01-21
JP2015531156A (ja) 2015-10-29
TW201526364A (zh) 2015-07-01
KR101587322B1 (ko) 2016-01-20
KR20150016671A (ko) 2015-02-13
EP2858163A4 (en) 2015-08-12
CN104737351B (zh) 2017-05-24
EP2858163A1 (en)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7351A (zh) 电极组装体用歪斜校正装置
US10115996B2 (en) Stepped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CN104603979B (zh) 袋型二次电池的密封工具
US9893376B2 (en) Methods of prepa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EP3477755B1 (en) Stacking device for secondary battery, stacking method using same, and secondary battery obtained thereby
JP6090724B2 (ja) ゼリーロールタイプの電極組立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ゼリーロールタイプのポリマー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US1188812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396766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1029786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KR20130105549A (ko) 비대칭 구조의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2273780B1 (ko) 이차 전지,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장치 및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CN104718656A (zh) 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US9685648B2 (en) Bus bar attachment device and bus bar attachment method
CN109560252A (zh) 电极层叠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极层叠组件
JP2016025014A (ja) 組電池
US20150033527A1 (en) Meandering correc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de assembly
JP6464820B2 (ja)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30083890A (ko) 지그재그 스태킹 장치
EP4020682A1 (en)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module
CN103682461B (zh) 叠片式电芯的制备方法
EP2843747B1 (en) Stepped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excellent stacked shape stabili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402525B2 (ja) 電極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KR101942334B1 (ko) 이차전지 분리막 원단 및 이차전지 분리막 원단 연결 방법
EP4207411A2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KR20230046461A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2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