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9456B -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9456B
CN104729456B CN201510106944.1A CN201510106944A CN104729456B CN 104729456 B CN104729456 B CN 104729456B CN 201510106944 A CN201510106944 A CN 201510106944A CN 104729456 B CN104729456 B CN 104729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nsitive device
actual
smooth surface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69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9456A (zh
Inventor
凌杨
李金鹏
齐洋
周建
王迪
张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g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Jia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Jia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Jia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69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9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9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9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9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94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00Measuring ang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ilver Salt Photography Or Processing Solution Therefor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线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包括:(1)设置两个光敏器件,假定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2)沿入射光的投射方向,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所在平面形成投影;(3)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的实际受光面积随入射光线的角度变化而变化;(4)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5)应用公式得出光线入射角度。本发明能简单有效的检测光线入射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线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074871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采用PSD的光电倾角测量装置,是一种采用PSD(位置敏感探测器)和半导体激光测量倾角的装置,将分光折转镜组作为固体摆,同时采用PSD作为检测器件,以半导体激光作为检测光源,利用PSD的位置探测功能,最终实现了较大范围在线精确测量倾角,作为一种光电检测装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可用于倾角的动态高精度检测。
然而,此种测量装置,型号少,价格贵,大多是用于军用需求,较少考虑民用需求,因此,较难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能简单有效的检测光线入射角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包括:
(1)设置两个光敏器件,假定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
(2)沿入射光的投射方向,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所在平面形成投影;
(3)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的实际受光面积随入射光线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且使该光敏器件的实际受光面积变化的因素,仅在于入射光线在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照射长度,且该照射长度所在方向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4)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
(5)应用公式
当两个光敏器件平行设置,且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两者不相重叠时,应用公式,如下,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2+ 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当两个光敏器件平行设置,且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两者存在相重叠区域时,应用公式,如下,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重叠-(L1-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L重叠为两个光敏器件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的重叠长度,且该重叠长度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当两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相互垂直设置时,应用公式,如下,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L1-L1实际)/ L2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L1= L2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且受光面相互平行的两个光敏器件;且其中一个光敏器件能够对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形成遮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垂直于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存在相互重叠的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垂直于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两个所述光敏器件不存在相互重叠的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且受光面相互垂直的两个光敏器件;且其中一个光敏器件位于另一个光敏器件的一端。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三个光敏器件;其中两个所述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处于同一平面,且该两个光敏器件之间上方平行有设置余下的一个所述光敏器件。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光敏器件、设于所述壳体且用于遮挡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遮光体。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包括:
(1)设置两个光敏器件,假定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
(2)设置遮光体使两个所述光敏器件的受光总面积始终相同,且使单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变化的因素,仅在于入射光线在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照射长度,且该照射长度所在方向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3)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
(4)应用公式
S1实际/S2实际=K1*I1/K2*I2=L1实际/L2实际
L1实际+L2实际=L
K1=K2
Tanα=x/(│L/2-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S2实际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2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为入射光线在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总照射长度;
x为遮光体至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包括:
(1)设置两个光敏器件,假定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
(2)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正上方设置遮光体,所述遮光体在垂直于该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正好完全覆盖该遮光体的受光面,且使该光敏器件的实际受光面积变化的因素,仅在于入射光线在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照射长度,且该照射长度所在方向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3)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
(4)应用公式
S1实际/S2 =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 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
x为遮光体至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且受光面处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光敏器件、设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光敏器件上方用于遮挡光线的遮光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普及、推广、实施;能有效检测光线入射角度、光敏器件受光面实际光照面积等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3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5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6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7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8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9示意图;
图中,1、光敏器件,2、壳体,3、遮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光敏器件1,两个光敏器件1的电气参数一致,且两个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面积及形状相同;两个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相互平行,且存在间距;在垂直于光敏器件1受光面的方向上,两个光敏器件1相互重叠。
应用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接受光照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位于较上方的光敏器件1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光照状态,即该受光面的每一个位置都接收到入射光。
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及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重叠-(L1-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L重叠为两个光敏器件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的重叠长度,且该重叠长度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两个光敏器件1在垂直于受光面的方面上不相互重叠。
应用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接受光照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位于较上方的光敏器件1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光照状态,即该受光面的每一个位置都接收到入射光。
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及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2+ 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实施例3: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三个光敏器件1;其中两个所述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处于同一平面,且该两个光敏器件之间上方平行有设置余下的一个所述光敏器件1。
应用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接受光照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位于较上方的光敏器件1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光照状态,即该受光面的每一个位置都接收到入射光,本实施例可以检测0-180度范围内的入射光角度。
首先检测三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I2及I3;其次,应用公式,
参照图3,入射光从左边射入时,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重叠-(L1-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L重叠为两个光敏器件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的重叠长度,且该重叠长度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入射光从右边射入时,入射角度α的得出方式与从左边射入时类似。
实施例4:如图4所示,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光敏器件1,两个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相互垂直设置,其中一个光敏器件1位于另一个光敏器件1的一端,两个光敏器件1都固定于壳体2,两个光敏器件1的电气参数一致。
应用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接受光照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位于较上方的光敏器件1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光照状态,即该受光面的每一个位置都接收到入射光。
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1的电流值,I1、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L1-L1实际)/ L2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L1= L2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实施例5: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2,壳体2上固定有一个光敏器件1,壳体2上还固定有位于光敏器件1上方的遮光体3。
实施例6:如图6所示,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光敏器件1,两个光敏器件1的电气参数一致,且两个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面积及形状相同;两个光敏器件1受光面处于同一平面,且都固定于壳体2内。
两个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上方设有固定连接于壳体2的遮光体3,在遮光体3的正中间区域开有透光孔31,透光孔31呈矩状;在垂直于光敏器件1受光面的方向上,透光孔31分别在两个光敏器件1受光面的覆盖面积及形状相同。
应用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接受光照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且入射光由于入射角度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方向平行于其中一个光敏器件1至另一个光敏器件1方向。
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及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实际=K1*I1/K2*I2=L1实际/L2实际
L1实际+L2实际=L
K1=K2
Tanα=x/(│L/2-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S2实际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2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为入射光线在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总照射长度;
x为遮光体至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垂直于光敏器件1受光面的方向上,透光孔31分别在两个光敏器件1受光面的覆盖面积不相等,但形状相同。
实施例8:如图7所示,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光敏器件1,两个光敏器件1的电气参数一致,且两个光敏器件1的受光面面积及形状相同;两个光敏器件1受光面处于同一平面,且都固定于壳体2。
其中一个光敏器件1的正上方设有遮光体3,遮光体3的形状及面积与该光敏器件1受光面的形状及面积相等。
应用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接受光照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且入射光由于入射角度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方向平行于其中一个光敏器件1至另一个光敏器件1方向,正上方未设置遮光体3的光敏器件1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光照状态,即该受光面的每一个位置都接收到入射光。
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及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 =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 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x为遮光体至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实施例9: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遮光体3覆盖至另一个光敏器件1。

Claims (6)

1.一种利用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入射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且受光面相互平行的两个光敏器件;且其中一个光敏器件能够对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形成遮挡,该检测装置配合有如下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及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重叠-(L1-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L重叠为两个光敏器件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的重叠长度,且该重叠长度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或者该检测装置配合有如下另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首先,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及I2;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2+ 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入射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存在相互重叠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入射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两个所述光敏器件不存在相互重叠的区域。
4.一种利用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入射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三个光敏器件;其中两个所述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处于同一平面,且该两个光敏器件之间上方平行有设置余下的一个所述光敏器件,该检测装置配合有如下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首先检测三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I1、I2及I3;其次,应用公式,
S1实际/S2=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L重叠-(L1-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实际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实际照射长度,L1为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理论照射长度;
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该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L重叠为两个光敏器件在垂直于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的重叠长度,且该重叠长度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x为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从而得出入射角度α。
5.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设置两个光敏器件,假定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
(2)设置遮光体使两个所述光敏器件的受光总面积始终相同,且使单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变化的因素,仅在于入射光线在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照射长度,且该照射长度所在方向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3)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
(4)应用公式
S1实际/S2实际=K1*I1/K2*I2=L1实际/L2实际
L1实际+L2实际=L
K1=K2
Tanα=x/(│L/2-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S2实际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2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为入射光线在两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总照射长度;
x为遮光体至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6.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设置两个光敏器件,假定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处于同一平面;
(2)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正上方设置遮光体,所述遮光体在垂直于该光敏器件受光面方向上正好完全覆盖该遮光体的受光面,且使该光敏器件的实际受光面积变化的因素,仅在于入射光线在该光敏器件受光面上的照射长度,且该照射长度所在方向重合或平行于入射光线上任意一点相对于两个所述光敏器件受光面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迹所在平面;
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始终处于完全受光照状态;
(3)检测两个光敏器件的电流值;
(4)应用公式
S1实际/S2 =K1*I1/K2*I2=L1实际/L2
K1=K2
Tanα=x/ L1实际
S1实际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当前受光面积,S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受光面积;
K1为其中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K2为另一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两个光敏器件的感光系数相同;
L1实际为入射光线在其中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当前实际照射长度,L2为入射光线在另一个光敏器件受光面的照射长度;
x为遮光体至光敏器件受光面的垂直距离;
α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CN201510106944.1A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9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6944.1A CN104729456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6944.1A CN104729456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9456A CN104729456A (zh) 2015-06-24
CN104729456B true CN104729456B (zh) 2018-03-30

Family

ID=5345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69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9456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94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6764A (zh) * 2017-12-27 2018-05-15 上海恩弼科技有限公司 阳光传感器及其测量阳光倾斜角度的方法
CN116295127B (zh) * 2023-05-22 2023-08-08 四川蜀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光线长度确定热电联供受光面方位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106A (en) * 1990-09-11 1992-04-07 Moshe Golberstein Reflective optical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surface reflectance
JPH07253316A (ja) * 1994-03-15 1995-10-03 Digital Stream:Kk 角度検出装置
US5587680A (en) * 1995-06-30 1996-12-24 Mts Systems Corporation Pulse generator with charge pump
CN1051153C (zh) * 1995-11-22 2000-04-05 河海大学 无透镜光学垂线坐标仪
CN101532833B (zh) * 2009-03-23 2010-10-13 罗煜 一种光角度感应装置
TWM402405U (en) * 2010-11-26 2011-04-21 Tian-Qi Hong Angle sensor of light
CN102322843A (zh) * 2011-05-31 2012-01-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光束激光外差高精度测量激光入射角度的方法
CN102331794B (zh) * 2011-07-21 2017-04-12 攀枝花学院 太阳方位探测器及其构成的太阳方位自动跟踪装置
CN202255353U (zh) * 2011-08-19 2012-05-30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光线入射角度在单方向变化的传感器
CN202452969U (zh) * 2012-03-08 2012-09-26 扬州贝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光线角度测量装置
CN203454992U (zh) * 2013-08-21 2014-02-26 郭忠文 带不透光筒的太阳光照射角度传感器
CN204535689U (zh) * 2015-03-12 2015-08-05 湖州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9456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4927B2 (en)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t least one object
CN205563896U (zh) 一种可360度多区域探测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US20180003993A1 (en) Detector for an optical detection of at least one object
TWI337630B (zh)
EP3663711B1 (en) D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system
CN107290739B (zh) 探测器组件、探测器及激光测距系统
JP4363296B2 (ja) 距離画像センサ
CN104729456B (zh)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方法
CN108317970B (zh) 光线入射角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06740128U (zh) 大视角3d视觉系统
CN104964643B (zh) 一种多功能激光铁路轨道检测仪及其检测的方法
CN103913217B (zh) 基于psd激光三角法的提升机主轴振动检测方法
CN102095571B (zh) 自动焦度计
US9411036B2 (en) Light source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light source track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594249A (zh) 显示面板及利用显示面板对外部对象进行测距的方法
TWI689742B (zh) 用以偵測光斑位置之方法及裝置
CN105157581B (zh) 一种瓷片尺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4535689U (zh) 一种光线入射角度检测装置
JP2010197143A (ja) ポリゴンミラー用モータのシャフトの軸倒れを測定する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CN106383352A (zh) 激光雷达测距方法
JP443274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KR100885642B1 (ko) Psd센서를 이용한 위치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2721372A (zh) 基于双线阵ccd的带材宽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7102337B (zh) 随动式激光半主动方位测量装置的视场补偿测量方法
WO2014017114A1 (ja) 赤外線検出装置及び赤外線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3000, 1-2, 1, 1573 Hongfeng Road, Zhejiang, Huzhou

Applicant after: ZAAG TECH Inc.

Address before: 313000, room 1203-3, building 12, South Ta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 1366 Hongfeng Road, H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Huzhou, 3

Applicant before: ZAAG TECHNOLOGY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3000 3 three or four floors of No. 769, seven Li Ting Road, Hu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Jiage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000 floor 1-2, building 1, No. 1573, Hongfeng Road, Huzhou Ci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AAG TECH Inc.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etection method of light incidence ang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Pledgee: South Taihu New Area sub branch of Huzhou Wuxi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Jiage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915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1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Pledgee: South Taihu New Area sub branch of Huzhou Wuxi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Jiage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9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