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3828A -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3828A
CN104723828A CN201510119391.3A CN201510119391A CN104723828A CN 104723828 A CN104723828 A CN 104723828A CN 201510119391 A CN201510119391 A CN 201510119391A CN 104723828 A CN104723828 A CN 104723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bag
air
bearing bridge
controlle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9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3828B (zh
Inventor
赵刚
郭春雷
章健国
白大伟
王洪伟
陈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193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3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3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3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属于重型载货汽车技术领域。该承载桥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感载阀、第一截止阀、第一可控阀、第一提升气囊、第一承载气囊、缓冲器和储气筒;所述缓冲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感载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阀的另一端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一感载阀的出气口分别和所述第一承载气囊、以及所述第一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提升气囊相连,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该承载桥控制系统,制造成本低、出现故障后,易于进行诊断、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型载货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重型三轴或四轴载货汽车,空载时可以将其一根承载桥提升起来,三轴载货车变成两轴车;四轴载货车若提升一根或两根承载桥,则变成三轴车甚至两轴车,可以减小整车阻力,使空载时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满载时,将承载桥放下,从而增加整车的承载能力。由于空气悬架具有较好的减振和承载性能,承载桥的承载和提升多数采用空气悬架,其中,带有提升功能的空气悬架可以根据车辆载荷情况提升或降落承载桥,从而使整车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承载性能。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电磁阀2、储气筒3、支撑气囊4、提升气囊5、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高度传感器8,其中,支撑气囊4通过电磁阀2的第一通路与储气筒3相连,提升气囊5通过电磁阀2的第二通路与储气筒3相连,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在同一时刻一个导通、一个关闭,第一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支撑气囊4上,第二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提升气囊5上,而支撑气囊4和提升气囊5都安装在承载桥和车辆车架之间,高度传感器8设置在与被提升的承载桥相邻的不能被提升的承载桥(例如驱动桥)上,通过感应其载荷变化情况,对提升高度进行检测,电磁阀2、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高度传感器8分别与ECU 1相连。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线条的虚线或实线加以区分,实线表示气路连接,虚线代表电路连接。该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由于采用较为精密的ECU 1、电磁阀2和高精度的传感器,导致成本较高,当电子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必须采用专用的诊断仪器才能进行故障诊断,不便于进行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制造成本低、出现故障后,易于进行诊断、维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感载阀、第一截止阀、第一可控阀、第一提升气囊、第一承载气囊、缓冲器和储气筒;所述缓冲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感载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阀的另一端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一感载阀的出气口分别和所述第一承载气囊、以及所述第一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提升气囊相连,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可控阀、第二截止阀、第二承载气囊和第二提升气囊;所述第二可控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感载阀相连,所述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二承载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提升气囊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可控阀、第二感载阀、第二截止阀、第二承载气囊和第二提升气囊;所述第二感载阀的控制口和进气口分别与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二感载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可控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载气囊和所述第二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提升气囊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控阀和所述第二可控阀都为手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控阀和所述第二可控阀都为电磁阀。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可控阀相连的第一操作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阀相连的第二操作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控阀和所述第二可控阀中一个为手控制阀,另一个为电磁阀。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电磁阀相连的操作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桥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感载阀、第一截止阀和第一可控阀的配合,控制第一提升气囊和第一承载气囊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对承载桥的提升、下降、正常行驶等相关控制,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出现故障后,能够方便地进行诊断和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承载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承载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附图标记:
1-ECU;  2-电磁阀;  3-储气筒;  4-支撑气囊;  5-提升气囊;
6-第一压力传感器;  7-第二压力传感器;  8-高度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附图标记:
9-第一感载阀;  10-第一截止阀;  11-第一可控阀;  12-第一提升气囊;
13-第一承载气囊;  14-储气筒;  15-缓冲器;  16-第二感载阀;
17-第二截止阀;  18-第二可控阀;  19-第二提升气囊;
20-第二承载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感载阀9、第一截止阀10、第一可控阀11、第一提升气囊12、第一承载气囊13、缓冲器15和储气筒14;缓冲器15的一端和第一感载阀9的控制口相连,缓冲器15的另一端与第一可控阀11的一端相连,第一可控阀11的另一端和储气筒14相连,第一感载阀9的出气口分别和第一承载气囊13、以及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相连,第一截止阀10的出气口和第一提升气囊12相连,第一截止阀10的进气口和储气筒14相连。通过在第一感载阀9和第一可控阀11之间设置缓冲器15,能够对从储气筒14经第一可控阀11出来的压缩空气进行缓冲,防止大量压缩空气快速进入第一感载阀9的控制口,从而有效保证使用安全。其中,第一提升气囊12和第一承载气囊13都安装在承载桥和车辆车架之间,第一感载阀9的摆杆连接在车辆的相邻承载桥上,通过感应其运动情况,控制第一感载阀9输出相应的压力值,进而控制第一截止阀10输出的压力值,从而控制第一承载气囊13和第一提升气囊12中的一个放气、另一个充气,从而对承载桥进行提升、下降、正常行驶等相关控制。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出现故障后,能够方便地进行诊断和维修。
上述承载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第一感载阀9的摆杆连接在车辆上相邻的承载桥上,感应其运动情况,根据车辆承载的载荷重量控制通过第一感载阀9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实现对第一提升气囊12和第二承载气囊13的实时控制。具体而言,操作第一可控阀11使其处于开启状态,来自储气筒14中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可控阀11、缓冲器15,进入第一感载阀9的控制口,使得第一感载阀9开启,进而使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一感载阀9的进气口进入第一感载阀9,再经第一感载阀9的出气口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一承载气囊13,另一路进入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控制第一截止阀10的进气口关闭,从而使得储气筒14中的压缩空气无法进入第一截止阀10,无法对第一提升气囊12充气,从而使第一提升气囊12处于放气状态,实现承载功能。
提升控制:通过操作第一可控阀11处于关闭位置,使得第一可控阀11、缓冲器15和第一感载阀9之间的压缩空气被释放,第一承载气囊13和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之间的压缩空气也被释放,同时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一截止阀10的进气口进入第一截止阀10,经第一截止阀10的出气口进入第一提升气囊12,将第一提升气囊12逐步充满气,使得承载桥被提升。
下降控制:当需要下降时,操作第一可控阀11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整个回路与正常行驶状态相同,最终控制第一提升气囊12放气,第一承载气囊13充气,使得承载桥被放下,实现承载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另外提供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该承载桥控制系统在图2所示的承载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可控阀18、第二截止阀17、第二承载气囊20和第二提升气囊19;其中,第二可控阀18的一端与第一感载阀9的出气口相连,第二可控阀18的另一端分别和第二承载气囊20以及第二截止阀17的控制口相连,第二截止阀17的进气口和储气筒14相连,第二截止阀17的出气口和第二提升气囊19相连。该承载桥控制系统与图2所示的承载桥控制系统的区别是,图2中的控制系统能够对单根承载桥进行控制,而图3中的控制系统能够同时对两根承载桥进行控制。
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第一感载阀9的摆杆连接在车辆上相邻的承载桥上,感应其运动情况,控制通过第一感载阀9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实现对气囊压力的实时控制。具体而言,操作第一可控阀11使其处于开启状态,储气筒14中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可控阀11、缓冲器15,进入第一感载阀9的控制口,使得第一感载阀9开启,进而使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一感载阀9的进气口进入第一感载阀9,再经第一感载阀9的出气口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一承载气囊13,另一路进入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控制第一截止阀10关闭,从而使得储气筒14中的压缩空气无法进入第一截止阀10,第一提升气囊12处于放气状态,实现第一承载桥的承载功能。同理,通过操作第二可控阀18使其处于开启状态,能够对第二承载气囊20充气,使第二提升气囊19放气,实现第二承载桥的承载功能。
提升控制:通过操作第一可控阀11处于关闭位置,使得第一可控阀11、缓冲器15和第一感载阀9之间的压缩空气被释放,第一承载气囊13和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之间的压缩空气也被释放,与此同时,第二可控阀18和第一感载阀8之间的压缩空气也被释放,尽管第二可控阀18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承载气囊20和第二截止阀17控制口的压缩空气被释放,同时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一截止阀10的进气口进入第一截止阀10,经第一截止阀10的出气口进入第一提升气囊12,将第一提升气囊12逐步充满气,实现对第一承载桥的提升;同时,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二截止阀17的进气口流入,从出气口流出进入第二提升气囊19,使第二提升气囊19逐步充满气体,实现对第二承载桥的提升。
下降控制:当需要下降时,操作第一可控阀11和第二可控阀18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整个回路与正常行驶状态相同,第一提升气囊12和第二提升气囊19放气,第一承载气囊13和第二承载气囊20充气,两根承载桥被放下。
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的两个控制回路由于共用一个第一感载阀9,通过第一感载阀9感应车辆承载的载荷重量,能够自动对第一承载桥和第二承载桥同时提升或者下降控制,如果需要单独对其中一根承载桥进行升降控制,则需要通过手动操作第一可控阀11或第二可控阀18加以实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承载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承载桥控制系统在图2所示的承载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可控阀18、第二感载阀16、第二截止阀17、第二承载气囊20和第二提升气囊19;其中,第二感载阀16的控制口和进气口分别与储气筒14相连,第二感载阀16的出气口和第二可控阀18的一端相连,第二可控阀1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承载气囊20和第二截止阀17的控制口相连,第二截止阀17的进气口和储气筒14相连,第二截止阀17的出气口和第二提升气囊19相连。
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第一感载阀9和第二感载阀16的摆杆分别连接与第一承载桥和第二承载桥相邻的承载桥上,感应其运动情况,分别控制通过两个感载阀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实现对气囊压力的实时控制。具体而言,操作第一可控阀11处于开启位置,来自储气筒14中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可控阀11、缓冲器15,进入第一感载阀9的控制口,使得第一感载阀9开启,进而使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一感载阀9的进气口进入第一感载阀9,再经第一感载阀9的出气口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一承载气囊13,另一路进入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控制第一截止阀10的进气口关闭,从而使得储气筒14中的压缩空气无法进入第一截止阀10,从而使第一提升气囊12处于放气状态,实现第一承载桥的承载功能。同理,操作第二可控阀18处于开启位置,对第二承载气囊20充气,使第二提升气囊19放弃,实现第二承载桥的承载功能。
提升控制:通过操作第一可控阀11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第一可控阀11、缓冲器15和第一感载阀9之间的压缩空气被释放,第一承载气囊13和第一截止阀10的控制口之间的压缩空气也被释放,同时来自储气筒14的压缩空气从第一截止阀10的进气口进入第一截止阀10,经第一截止阀10的出气口进入第一提升气囊12,将第一提升气囊12逐步充满气,实现对第一承载桥的提升。同理,通过操作第二可控阀18处于关闭位置,能够对第二提升气囊19充气,使第二承载气囊20放气,实现对第二承载桥的提升。
下降控制:当需要下降时,操作第一可控阀11和第二可控阀18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整个回路与正常行驶状态相同,第一提升气囊12和第二提升气囊19放气,第一承载气囊13和第二承载气囊20充气,两根承载桥被放下。
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由于两个控制回路分别采用第一感载阀9和第二感载阀15对第一承载桥和第二承载桥进行控制,载货汽车能够根据实际装载的需要,单独控制第一承载桥或第二承载桥处于提升或下降状态,也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第一可控阀11或第二可控阀12中的一个,来对第一承载桥或第二承载桥进行提升或下降的控制。
其中,上述第一可控阀11和第二可控阀17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手控制阀或者电磁阀,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造成本等进行选用。
当第一可控阀11和第二可控阀17都采用手控制阀时,能够方便地通过手动调节进行打开或关闭,并且制造成本较低;
当第一可控阀11和第二可控阀17都采用电磁阀时,为了便于手动控制电磁阀打开或关闭,可以另外设置两个分别与第一可控阀11相连的第一操作开关和第二可控阀相连17的第二操作开关,通过对第一操作开关和第二操作开关的手动调节,能够分别控制电磁阀的开闭;
当第一可控阀11和第二可控阀17中一个采用手控制阀,另一个采用电磁阀时,为便于手动控制电磁阀的打开或者关闭,还可以另外设置一个与电磁阀相连的操作开关,通过手动操作操作开关,能够对电磁阀的开闭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桥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感载阀、第一截止阀和第一可控阀的配合,控制第一提升气囊和第一承载气囊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对承载桥的提升、下降、正常行驶等相关控制,该承载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出现故障后,能够方便地进行诊断和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感载阀、第一截止阀、第一可控阀、第一提升气囊、第一承载气囊、缓冲器和储气筒;所述缓冲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感载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缓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阀的另一端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一感载阀的出气口分别和所述第一承载气囊、以及所述第一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一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提升气囊相连,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可控阀、第二截止阀、第二承载气囊和第二提升气囊;所述第二可控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感载阀相连,所述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二承载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提升气囊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可控阀、第二感载阀、第二截止阀、第二承载气囊和第二提升气囊;所述第二感载阀的控制口和进气口分别与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二感载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可控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承载气囊和所述第二截止阀的控制口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进气口和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提升气囊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阀和所述第二可控阀都为手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阀和所述第二可控阀都为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可控阀相连的第一操作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阀相连的第二操作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阀和所述第二可控阀中一个为手控制阀,另一个为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磁阀相连的操作开关。
CN201510119391.3A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Active CN104723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9391.3A CN104723828B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9391.3A CN104723828B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828A true CN104723828A (zh) 2015-06-24
CN104723828B CN104723828B (zh) 2016-09-07

Family

ID=53448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9391.3A Active CN104723828B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38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8816Y (zh) * 2004-10-20 2005-09-28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载货车底盘
CN201009701Y (zh) * 2007-01-25 2008-01-23 青岛锐德世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阻尼的提升桥用空气悬架装置
US7416190B2 (en) * 2005-09-01 2008-08-26 Arlin Gene Sandbulte Air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2541239U (zh) * 2012-04-20 2012-11-21 北京柯布克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桥空气悬架控制装置
CN204488417U (zh) * 2015-03-18 2015-07-2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8816Y (zh) * 2004-10-20 2005-09-28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载货车底盘
US7416190B2 (en) * 2005-09-01 2008-08-26 Arlin Gene Sandbulte Air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1009701Y (zh) * 2007-01-25 2008-01-23 青岛锐德世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阻尼的提升桥用空气悬架装置
CN202541239U (zh) * 2012-04-20 2012-11-21 北京柯布克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桥空气悬架控制装置
CN204488417U (zh) * 2015-03-18 2015-07-2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卿高辉, 唐建春, 李湘臣: "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在客车上的应用", 《城市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828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2630B (zh) 一种空气悬架控制系统
CN103863044B (zh) 一种汽车机械式空气悬挂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77311A (zh) 一种重型自卸车的举升平衡监测控制系统及监测控制方法
CN101244685B (zh) 一种空气悬挂随动桥用气囊的电气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78098U (zh) 铁路侧翻车
CN107813670A (zh) 一种双胎提升桥空气悬架机械式控制系统
CN110315923B (zh) 一种气路装置、空气悬架系统、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49573B (zh) 一种自主升降的空气悬架调平控制系统
CN204488417U (zh)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CN204488418U (zh)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CN106627027A (zh) 一种带提升功能的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034739A (zh) 一种商用车空气悬架控制系统
CN104723827A (zh)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US10549766B2 (en) Railcar including car-body tilting system and train set
CN108340746A (zh) 一种气源自循环利用的乘用车电子悬架系统
CN206336086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浮动桥控制系统
CN205818818U (zh) 汽车爆胎辅助系统
CN104723828A (zh)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CN201172364Y (zh) 一种空气悬挂随动桥用气囊的电气控制装置
CN102407749B (zh) 一种随动桥气囊充放气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三轴车
CN206155066U (zh) 货车及其驱动桥与随动桥的联动结构
CN210706771U (zh) 一种气路装置、空气悬架系统及汽车
CN106740910A (zh) 铁路侧翻车
CN202507886U (zh) 三桥半挂车车桥悬挂举升电磁气控装置
CN108501649B (zh) 一种客车车身升降控制系统及其仪表控制策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