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1903A - 液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1903A
CN104721903A CN201410777834.3A CN201410777834A CN104721903A CN 104721903 A CN104721903 A CN 104721903A CN 201410777834 A CN201410777834 A CN 201410777834A CN 104721903 A CN104721903 A CN 104721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ccumulating part
liquid transporting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78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百濑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621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1636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621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1636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621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163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21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1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12Pumping with an aspiration and an expulsion action
    • A61M5/14228Pumping with an aspiration and an expulsion action with linear peristaltic action, i.e. comprising at least three pressurising members or a helical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8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tubular flexible members
    • F04B43/08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tubular flexible members the tubular flexible member being pressed against a wall by a number of elements, each having an alternating movement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xes of the tubular member and each having its own driv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1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61M2005/142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5Needle inser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具备存积液体的存积部、以及配置于上述存积部的内壁的流出部,上述流出部具有配置于上述内壁的凹部、以及配置于上述凹部的底部的开口部。这样的液体输送装置能够高效地向存积部填充液体。

Description

液体输送装置
于2013年1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262143、于2013年1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262144、以及于2013年1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262145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已研制出用于将胰岛素等药液注入体内的小型泵。上述泵在存积部中存积胰岛素等液体。向存积部注入液体时,液体经由设置于存积部的开口部而流入。
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将开口部设置在存积部的内壁上。
在专利文献2中已经公开内径为一定的流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粘贴到用户皮肤的粘贴部的胶带面与用于向药液袋注入药液的注入部的外表面为同一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01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07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向存积部填充液体时,如何抵抗存积部内的内压而使液体高效流入是一个问题。即,希望有一种能够抵抗存积部的内压而使液体高效流入的液体输送装置。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抵抗存积部内的内压而使液体高效流入的液体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一方式涉及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存积液体的存积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存积部的内壁的流出部,所述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内壁的凹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开口部。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流入液体的流入部;设于存积所述液体的存积部的流出部;以及连接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的流路,所述液体的流速在所述流出部侧比在所述流入部侧更快。
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中的记载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分解图。
图3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剖视图。
图4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内部的透视俯视图。
图5是泵5的概略说明图。
图6是示出主体10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主体10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盒20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盒20的背面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贴片30的背面侧观察液体输送装置1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向存积部供给液体的供给路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A-A剖视图。
图13A是图11中的B-B剖视图。图13B是液体从流出部235流出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14A是比较例中的流出部235的说明图。图14B是比较例中的液体从流出部235流出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15是流入部237、流路236及流出部235的截面积的说明图。
图16是包括盒隔片27的液体输送装置1的剖视图。
图17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B-B剖视图。图17B是第二实施方式中液体从流出部235流出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中图11的A-A剖视图。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包括盒隔片27的液体输送装置1A的剖视图。
图20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液体输送装置1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液体输送装置;5、泵部;10、主体;11、凸轮;12、驱动机构;121、压电电机;122、旋转器123、减速传递机构;13、主体基座;13A、轴承;14、主体壳;15、控制基板;16、钩挂物;18、电池收纳部;19、电池;20、盒;21、管;22、指状物;23、盒基座(基台);23A、曲面形状部;23B、斜面;231、供给侧接头;232、排出侧接头;233、连接针;234、固定钩;235、流出部;235A、凹部;235B、开口部;235C、缝隙形状部;236、流路;237、流入部;24、基座支架;25、管单元251、单元基座;251A、管引导壁;252、单元盖;26、存积部261、贮存膜;27、盒隔片;29、29A、开口部;30、贴片(パッチ);31、导管;32、导入针夹;32A、导入针;33、端口基座;33A、连接针用隔片;33B、导入针用隔片;34、贴片基座;34A、固定部;35、35A、粘贴垫;28、注射型泵;281、圆筒部;281A、滑动凹部;281B、侧壁;282、端壁;283、丝杠;284、柱塞;284A、滑动凸部;285、嵌件;287、齿轮;289、液室。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事项。
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存积液体的存积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存积部的内壁的流出部,所述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内壁的凹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开口部。
这样,通过采用在存积部的内壁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的底部配置开口部的构成,从而能够使从开口部流入存积部内的液体在凹部扩散。这样,由于液体在凹部扩散,从而液体流入的力变大,能够抵抗存积部内的内压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上述液体输送装置优选所述存积部的内壁具有斜面的形状,所述凹部具有在所述斜面形成为相同高度的开口的缝隙形状部。
如此一来,由于液体的流路相对于斜面在凹部的缝隙形状部处为相同高度,所以能够高效地使液体流入存积部。另外,由于以与斜面为相同高度的方式在凹部形成有缝隙形状部,从而液体能够以向上推薄膜的方式从全体缝隙形状部流入。
另外,优选所述液体从所述开口部供给至所述凹部并流入所述存积部。
如此一来,因为能够使凹部分散开口部内的压力,所以能够使液体高效地流入存积部。
另外,优选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凹部的中央。
如此一来,能够在凹部高效地分散液体。
另外,优选所述存积部具备曲面形状部、以及仿照该曲面形状部而配置的膜,并且,所述液体存积在所述曲面形状部与所述膜之间。
如此一来,能够在曲面形状部与膜之间形成存积部。而且,如果具有这种构成,则使液体流入曲面形状部与膜之间时,尽管膜会作用阻力,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上述构成,从而也能够高效地使液体流入存积部。
另外,优选还具备:向被注入对象输送所述液体的泵,并且,在所述存积部设有用于向所述泵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路径。
如此一来,能够向泵供给存积于存积部中的液体。
另外,优选还具备:用于配置所述存积部的基台;以及与所述开口部连接的流路,并且,所述流路配置于所述基台。
如此一来,由于在配置存积部的基台配置流路,从而能够通过同一部件连接存积部与流路。
另外,优选还具备配置于所述流路的盖部件。
如此一来,当经由流路使液体流入存积部时,能够避免液体从流路泄漏。
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流入液体的流入部;设于存积所述液体的存积部的流出部;以及连接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的流路,所述流出部侧的所述液体的流速比所述流入部侧更快。
如此一来,由于设于存积部的流出部侧的流速比流入部侧更快,所以能够抵抗存积部内的内压而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上述液体输送装置优选在所述流入部配置盖部件。
如此一来,能够防止从流入部注入液体后,液体从流入部侧泄漏。
另外,上述盖部件优选为隔片。
如此一来,能够经由隔片通过针状的器具注入液体。
另外,优选所述流出部侧的截面积比所述流入部侧的截面积小。
如此一来,能够使流出部侧的流速比流入部侧的流速更快。
另外,优选所述存积部具备曲面形状部、以及仿照该曲面形状部而配置的膜,并且,所述液体存积在所述曲面形状部与所述膜之间。
如此一来,能够在曲面形状部与膜之间形成存积部。而且,如果具有这种构成,则使液体流入曲面形状部与膜之间时,尽管膜会作用阻力,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上述构成,从而也能够高效地使液体流入存积部。
另外,优选所述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存积部的内壁的凹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开口部。
如此一来,使从开口部流入存积部内的液体在凹部扩散。这样,由于液体通过凹部扩散,从而液体流入的力变大,所以能够抵抗存积部内的内压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另外,优选上述存积部的内壁具有斜面的形状,且上述凹部具有在所述斜面形成为相同高度的开口的缝隙形状部。
如此一来,由于液体的流路相对于斜面在凹部的缝隙形状部处为相同高度,所以能够高效地使液体流入存积部。另外,由于以与斜面为相同高度的方式在凹部形成有缝隙形状部,从而液体能够以向上推薄膜的方式从全体缝隙形状部流入。
另外,优选还具备:用于配置所述存积部的基台,且所述流路配置于所述基台。
如此一来,因为在配置存积部的基台配置有流路,所以能够通过同一部件连接存积部与流路。
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安装于生物体,用于向所述生物体输送液体,其具备:存积部,用于存积所述液体;以及盖部件,堵塞朝所述生物体侧开口的开口部,用于向所述存积部注入所述液体的针能够刺穿所述盖部件,在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生物体侧的外表面与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安装于所述生物体的安装面之间设有间隙。
根据上述液体输送装置,由于盖部件的外表面与生物体表面分开间隙的尺寸大小,从而不会与生物体表面接触,所以能够减少盖部件受细菌等污染的可能性。另外,因为盖部件的外表面不与外部空气接触,所以能够减少盖部件因外部空气而劣化的可能性。
上述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优选对上述开口部的周面实施倒角。
根据这样的液体输送装置,形成生物体表面与盖部件之间的间隙的空间增加对应于被倒角的体积,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盖部件受细菌等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开口部逐渐变窄,且其里部被盖部件堵塞,所以用于向存积部注入液体的针易于刺入盖部件。
上述液体输送装置优选上述盖部件被夹在于所述针刺穿的方向上重叠的两个部件之间。
根据这样的液体输送装置,由于盖部件夹在两个部件中而固定,从而在刺入针时一个部件(存积部侧的部件)支撑盖部件,与之相反,在拔出针时由另一部件(生物体侧的部件)支撑盖部件,所以能够稳定地固定盖部件。
上述液体输送装置优选所述开口部被用于将所述液体输送装置安装于所述生物体的粘贴片覆盖。
根据上述液体输送装置,由于通过粘贴片而使盖部件的外表面处于与外部隔离的状态,从而能够消除盖部件受细菌等污染、或因外部空气而劣化的可能性。
第一实施方式
<液体输送装置的基本构成>
图1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以粘贴液体输送装置1的一侧(生物体侧)为“下”、以相反侧为“上”来进行说明。另外,如在这些图及以后出现的图中所示,有时使用前后左右的方向进行说明。
液体输送装置1是用于输送液体的装置。液体输送装置1具备主体10、盒20、和贴片30。如图2所示,主体10、盒20及贴片30可以分离,但在使用时则如图1所示组装成一体。液体输送装置1优选用于例如将贴片30粘贴于生物体以定期注入存积在盒20中的胰岛素。当存积在盒20中的液体(例如胰岛素)变无时,盒20被更换。另外,贴片30也一并被更换。另一方面,主体10继续被使用。
图3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剖视图。图4是液体输送装置1的内部的透视俯视图。在图4中也示出泵部5的构成。图5是泵部5的概要说明图。
泵部5具有作为用于输送存积在盒20中的液体的泵的功能,其具备管21、多个指状物22、凸轮11、和驱动机构12。
管21是用于输送液体的管。管21的上游侧(以液体的输送方向为基准时的上游侧)与盒20的液体的存积部26连通。管21具有弹性,其弹性程度为如果被指状物22推压则封闭,而如果解除来自指状物22的力则复原。管21沿着盒20的管引导壁251A的内表面局部地配置为圆弧形状。管21的圆弧形状的部分被配置在管引导壁251A的内表面与多个指状物22之间。管21的圆弧中心与凸轮11的旋转中心一致。
指状物22是用于封闭管21的部件。指状物22接收来自凸轮11的力,从动地进行动作。指状物22具有棒状的轴部与凸缘状的按压部,呈T字形状。棒状的轴部与凸轮11接触,凸缘状的按压部与管21接触。指状物22被支撑为沿轴向是可动的。
多个指状物22从凸轮11的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等间隔配置。多个指状物22被配置在凸轮11与管21之间。此处,设置有7根指状物22。而且,从液体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标注第一指状物22A、第二指状物22B、……第七指状物22G的不同的符号。
凸轮11在外周的4个位置具有突起部。在凸轮11的外周配置多个指状物22,在该指状物22的外侧配置管21。通过凸轮11的突起部按压指状物22,从而管21封闭。如果指状物22从突起部脱离,则管21由于管21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一旦凸轮11旋转,则7根指状物22依次被突起部按压,从输送方向上游侧依次封闭管21。由此,管21作蠕动运动,液体被压送到管21中。为防止液体的倒流,凸轮11的突起部形成为使至少一根、优选两根指状物22封闭管21。
驱动机构12是用于旋转驱动凸轮11的机构。驱动机构12具有压电电机121、旋转器122、和减速传递机构123(参照图4)。
压电电机121是用于利用压电元件的振动而使旋转器122旋转的电机。压电电机121通过向粘接在矩形状的振动体的两面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从而使振动体振动。振动体的端部与旋转器122接触,如果振动体振动,则此端部描绘椭圆轨道、8字轨道等规定的轨道而振动。振动体的端部在振动轨道的一部分与旋转器122接触,从而使旋转器122旋转驱动。通过一对弹簧朝着旋转器122对压电电机121施力,以使振动体的端部与旋转器122接触。
旋转器122是通过压电电机121而被旋转的被驱动体。在旋转器122上形成有构成减速传递机构123的一部分的旋转器小齿轮(ローターピニオン)。
减速传递机构123是以规定的减速比将旋转器122的旋转传递至凸轮11的机构。减速传递机构123包括旋转器小齿轮、传动轮、和凸轮齿轮。旋转器小齿轮是一体安装于旋转器122的小齿轮。传动轮具有与旋转器小齿轮咬合的大齿轮、和与凸轮齿轮咬合的小齿轮,并具有将旋转器122的旋转力传递至凸轮11的功能。凸轮齿轮一体安装于凸轮11,与凸轮11一道被可旋转地支撑。
在构成泵部5的管21、多个指状物22、凸轮11以及驱动机构12中,凸轮11及驱动机构12设置于主体10,管21及多个指状物22设置于盒20。下面,对主体10、盒20及贴片30的构成进行说明。
主体10
图6是示出主体10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主体10的背面的立体图。以下,参照这些图的同时还参照图1~图4,对主体10的构成进行说明。
主体10具有主体基座13和主体壳14。在主体基座13上设置有上述驱动机构12、和对压电电机121等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5(控制部)。主体基座13上的驱动机构12(压电电机121、旋转器122、减速传递机构123)、控制基板15被主体壳14覆盖而被保护。
在主体基座13设置有轴承13A。凸轮11的旋转轴贯通主体基座13,轴承13A将凸轮11的旋转轴支撑为可以相对于主体基座13旋转。凸轮11与构成减速传递机构123的凸轮齿轮为一体,凸轮齿轮被主体壳14覆盖而被配置在主体10的内部,凸轮11从主体10露出。如果主体10与盒20组合,则从主体10露出的凸轮11与盒20的指状物22的端部咬合。
在主体10设置有钩挂物(フック掛け)16。盒20的固定钩234挂住钩挂物16,从而主体10被固定于盒20。
另外,主体10具有电池容纳部。容纳于电池容纳部18的电池19作为液体输送装置1的电力源。
盒20
图8是示出盒20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盒20的背面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参照这些图的同时还参照图1~图5,对盒20的构成进行说明。
盒20具有盒基座23和基座支架24。
在盒基座23的上侧设置有管单元25。管单元25具有上述的管21及多个指状物22、单元基座251、和单元盖252。在单元基座251上形成有管引导壁251A,在单元基座251的内部,管21被配置为圆弧形状。另外,单元基座251支撑指状物22为在轴方向上可动。单元基座251内的管21与指状物22被单元盖252覆盖。
管单元25为平坦的圆筒形状,从主体10露出的凸轮11插入管单元25的中央的空洞。由此,主体10侧的凸轮11与盒20侧的指状物22咬合。
在盒基座23设置有供给侧接头231及排出侧接头232。管单元25内的管21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供给侧接头231及排出侧接头232上。如果多个指状物22依次压缩管21,则从供给侧接头231向管21供给液体,且从排出侧接头232排出液体。连接针233与排出侧接头232连通,从排出侧接头232排出的液体经由连接针233供给至贴片30侧。
在盒基座23上形成有固定钩234。固定钩234挂住主体10的钩挂物16而将主体10固定于盒20。
贮存膜261夹在盒基座23与基座支架24之间。贮存膜261的周围紧密地熔敷于盒基座23的底面。在盒基座23与贮存膜261之间形成存积部26。液体(例如胰岛素)存积在该存积部26中。存积部26与供给侧接头231连通,存积于存积部26的液体经由供给侧接头231而被供给至管21。
如上所述,存积部26构成在盒基座23的下侧。由于在盒基座23的上侧配置有构成泵部5的管21及指状物22,所以泵部5与存积部26被上下配置。由此,实现了液体输送装置1的小型化。另外,存积部26相比泵部5是被配置在生物体侧。由此,存积在存积部26的液体易于被生物体的体温保温,抑制了液体的温度与生物体的体温的差异。
如果存积在存积部26的液体变无,则从液体输送装置1卸下盒20而更换为新的盒20。不过,也可以使用注射针,经由盒隔片27从外部向存积部26注入液体。另外,盒隔片27由拔出注射针即塞住孔的材料(例如,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构成。
贴片30
图10是从贴片30的底面侧观察液体输送装置1的立体图。下面,也参照图1~图5来对贴片30的构成进行说明。
贴片30具有导管31、导入针夹32、端口基座33、贴片基座34、和粘贴垫35。
导管31是用于向生物体注入液体的管。导管31例如由氟树脂等柔软的材料构成。导管31的一端固定于端口基座33。
导入针夹(導入針フォルダ)32是保持导入针32A的部件。导入针32A的一端固定于导入针夹32。导入针32A是用于将柔软的导管31插入生物体的金属制的针。导入针32A是细长的空心管状的针,并具有未图示的横孔。如果从导入针32A的横孔供给液体,则从导入针32A的前端排出液体。由此,可以在使导管31刺穿生物体之前进行使液体输送装置1的流路内充满液体的注液处理。
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导入针夹32被安装在端口基座33,导入针32A插入导管31并从导管31的下侧露出针头。在将贴片30贴在生物体上时,使导管31与导入针32A一道刺穿生物体后,连同导入针32A将导入针夹32从端口基座33拔出(拔去)。由于硬的导入针32A不必继续留置于生物体内,所以减小对生物体的负荷。另外,虽然导管31继续留置于生物体内,但由于导管31是柔软的,所以对生物体的负荷较小。
端口基座33是将从盒20的连接针233供给的液体供给至导管31的部件。端口基座33具有连接针用隔片33A和导入针用隔片33B。连接针用隔片33A及导入针用隔片33B由拔出针即塞住孔的材料(例如,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构成。盒20的连接针233插穿连接针用隔片33A,液体经由连接针233而越过连接针用隔片33A从盒20侧供给至贴片30侧。即使为了更换盒20而将盒20的连接针233从贴片30拔出,连接针用隔片33A的由连接针233形成的孔也会自然堵住。导入针32A插穿导入针用隔片33B,如果拔出导入针32A,则导入针用隔片33B的由导入针32A形成的孔会自然堵住。通过连接针用隔片33A及导入针用隔片33B,从而防止贴片30内的液体向外部泄漏、或防止生物体的体液向贴片30侧倒流。另外,端口基座33内导入针32A所存在的区域(导入用隔片以外的区域)在拔出导入针32A后成为液体的流路。
贴片基座34是固定于端口基座33的平板状的部件。贴片基座34具有用于固定基座支架24的固定部34A。在贴片基座34的底面安装有粘贴垫35。粘贴垫35是用于将贴片30贴附在生物体等上的具有粘性的垫。
在上述的液体输送装置1中,泵部5与存积部26被上下配置,实现了液体输送装置1的小型化。由此,粘贴垫35也能够小型化。
图11是说明向存积部26供给液体的供给路径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中的A-A剖视图。图13A是图11中的B-B剖视图。图13B是示出液体从流出部235流出的方向的图。下面,参照这些附图,对向存积部26供给液体的供给路径进行说明。
存积部26由设于盒基座23(相当于基台)的曲面形状部23A、和被配置成仿照该曲面形状部23A的贮存膜261而形成。未存积液体时,曲面形状部23A与贮存膜261基本上为贴紧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液体流入存积部26,则贮存膜261从曲面形状部23A剥离,曲面形状部23A与贮存膜261之间的存积部26扩大。
另外,在图11中示出了曲面形状部23A与贮存膜261之间还未存积液体的状态,在上述的图3中示出了被液体填充的存积部扩大到最大限度的状态。
在存积部26的内壁形成流出部235。液体从流出部235向存积部26流出。流出部235具有凹部235A与开口部235B。凹部235A设置在存积部26的内壁。另外,开口部235B设置在凹部235A的底部中央。此处的“底部”是指,将面向流路236一侧作为底部侧的底部,在图11中开口部235B是形成在凹部235A的前侧的开口。
作为存积部26的内壁的曲面形状部23A具有斜面23B。而且,凹部235A具有在斜面23B形成为相同高度的开口的缝隙形状部235C。如此一来,液体从开口部235B向凹部235A供给,并在凹部235A分散,然后,流入存积部26。
另外,在存积部26形成有用于向上述的泵部5供给液体的供给路径231A。
在盒基座23设有上述流出部235,并设有与流出部235连通的流路236和与流路236连通的流入部237。流入部237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流路。对此,流路236是在前后方向延伸以连接开口部235B与流入部237的流路。这样,由于将流路236配置于配置存积部26的盒基座23,所以存积部26与流路236可以以同一部件构成。
盒隔片27(相当于盖部件)设置于流入部237。由此,能够经由盒隔片27用注射器等向流入部237注入液体。而且,能够将注入的液体送向存积部26,且能避免液体从流入部237漏出。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曲面形状部23A与贮存膜261之间形成存积部26,但因为将贮存膜261配置成仿照曲面形状部23A,所以在使液体流入曲面形状部23A与贮存膜261之间时,由贮存膜261所产生的阻力产生作用。
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存积部26的内壁设置凹部235A并在该凹部235A的底部配置开口部235B的构成,所以能够使从开口部235B流入存积部26内的液体在凹部235A分散。另外,因为液体的流路在凹部235A的缝隙形状部235C处与斜面23B为相同高度,所以通过凹部235A分散的液体在存积部26以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方式流入。于是,流入的液体在存积部26中的整个曲面形状部23A扩散。进而,如果液体流入,则在整个曲面形状部23A扩散的液体全体向上推贮存膜261(图11中向下压)。如此一来,液体流入的力变大,能够抵抗存积部26的内压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图14A是比较例中的流出部235的说明图。图14B是示出比较例中液体从流出部235流出的方向的图。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假设流出部235的形状与开口部235B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并具有保持该宽度向存积部26延伸的形状,此时,液体不在流出部235分散地流向存积部26。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存积部26的液体难以向存积部26的左右方向扩散。因此,由于液体很难遍及整个曲面形状部23A,所以很难将贮存膜261向上推。
下面,对流入部237、流路236与流出部235的截面积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5是流入部237、流路236与流出部235的截面积的说明图。在图15中示出了其截面形状与其截面积的大小关系。流入部237与流出部235的截面形状与上述图12中所示的相同。针对流路236,示出了将图11中的流路236在上下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
流出部235的截面积比流路236的截面积小。另外,流路236的截面积比流入部237的截面积小。这样,随着从流入部237朝向流出部235使截面积变小,从而向流入部237注入液体时,该液体的流速也随着靠近流出部235而加快。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使流出部235侧的流速比流入部237侧更快,所以与盒基座23的曲面形状部23A紧贴的贮存膜261在流速快的部位能够容易地从曲面形状部分离,能够抵抗存积部26的内压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下面,对盒隔片27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16是包括盒隔片27的液体输送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10及图16所示,从下侧朝着上侧以层叠的方式设置有粘贴垫35、贴片基座34、基座支架24及盒基座23。在下侧的面形成有开口部29。开口部29是在粘贴垫35、贴片基座34及基座支架24的叠层中开孔而成的部分。盒隔片27的表面在其内部露出。换言之,开口部29被盒隔片27堵塞。盒隔片27通过流路236与流出部235连通。图16示出液体没有进入而存积部26为空的状态,贮存膜25与盒基座23接触。另外,如果使注射器的针刺穿盒隔片27,使液体从注射器注入流路236,则液体从流出部235注入,如图2所示,形成存积部26,贮存膜25变成与基座支架24接触。
由于盒隔片27的外表面被配置为与生物体表面相对,所以将液体输送装置1贴在生物体上时,开口部29被生物体表面堵塞。因此,在液体输送装置1贴在生物体上的期间,盒隔片27不与外部空气接触,不用担心由外部空气导致的劣化、污染。假设盒隔片27不与生物体表面相对,而是朝着液体输送装置1的侧面或上侧,则会被外部空气污染。
这样,在将盒隔片27的外表面与生物体表面相对配置时,假设盒隔片27的生物体侧的外表面与粘贴垫35的粘贴面(液体输送装置1的安装在生物体上的安装面)设置在同一面,使盒隔片27的外表面直接接触生物体表面,则盒隔片27的外表面可能被生物体表面的细菌等污染。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盒隔片27相对于生物体表面配置在里部(上侧),在盒隔片27的生物体侧的外表面与粘贴垫35的粘贴面(液体输送装置1的安装在生物体上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即,盒隔片27从生物体表面隔离。由此,即使将液体输送装置1安装在生物体上,由于盒隔片27的外表面不与生物体表面接触,所以能够抑制盒隔片27的外表面被细菌等污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开口部29的周面实施了C倒角。由此,易于将注射针刺入盒隔片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盒基座23与基座支架24在将针刺入盒隔片27的方向上重叠设置,盒隔片27夹在盒基座23与基座支架24之间。由此,盒隔片27与生物体表面隔开基座支架24的厚度的量左右配置在里部(上侧)。如此一来,在将针刺入盒隔片27时,由盒基座23支撑盒隔片27,从盒隔片27拔出针时,由基座支架24支撑盒隔片27,所以能够稳定地固定盒隔片27。
第二实施方式
上述的B-B剖视图中的流出部235的形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这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下述的形状。
图17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B-B剖视图。图17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液体从流出部235流出的方向的图。图17A及图17B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流出部235。第二实施方式中,流出部235的凹部235A的一部分具有与开口部235B在左右方向上为相同宽度的流路,在凹部235A中与存积部26连接的区域附近,其开口在左右方向上扩大。
即便具有上述的形状,流入凹部235A的液体也会在沿左右方向扩大的部分分散。由此,液体在存积部26中也以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方式流入。于是,流入的液体在存积部26中的整个曲面形状部23A扩散。进而,如果液体流入,则在整个曲面形状部23A扩散的液体全体向上推贮存膜261(图11中向下压)。如此一来,液体流入的力变大,能够抵抗存积部26的内压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流出部235设置凹部235A,使液体在凹部235A分散,但即使不设置这样的凹部235A,也可以通过提高液体的流速来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图11的A-A剖视图。与图18中的不同点在于,在流出部235没有设置具有缝隙形状部235C这样的凹部235A,与流路236连通的圆筒形的流出部235直接与存积部26连接。但是,流出部235的截面积比流路236小。
即使是上述构成,由于能够使开口部235B侧的流速比流入部237侧更快,所以能够抵抗存积部26的内压而使液体高效地流入。
第四实施方式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包括盒隔片27的液体输送装置1A的剖视图。在液体输送装置1A中,开口部29A是在基座支架24及贴片基座34的叠层中开孔而成的部分,对开口部29A的周面实施了C倒角。并且,开孔后的贴片基座34被没有开孔的粘贴垫35A覆盖。将双面胶带用作粘贴垫35A。
即,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粘贴垫35上形成有孔,盒隔片27露出,相对于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粘贴垫35A上没有孔,开口部29A被粘贴垫35A覆盖。
液体输送装置1A的使用步骤如下所示。
(1)首先,在没有粘贴垫35A的状态下(盒隔片27露出的状态下),使注射器的针刺穿盒隔片27,向存积部26注入液体。
(2)向存积部26注入液体后,将粘贴垫35A的一面贴在贴片基座34上。
(3)然后,将粘贴垫35A的另一面贴在生物体上。
如此一来,由于在盒隔片27被粘贴垫35A覆盖的状态下将液体输送装置1A贴在生物体上,从而与外部隔绝,因此,盒隔片27的外表面不易被细菌等污染。另外,由于盒隔片27的外表面与粘贴垫35A的上表面不接触,从而粘贴垫35A不会附着于盒隔片27的外表面。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多个指状物22依次压缩管21的形式的泵来压送液体,但泵的形式不限于此。
图20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液体输送装置1的剖视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泵的形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但其它构成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边参照图20,边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注射型泵28进行说明。
注射型泵28具备圆筒部281、端壁282、丝杠283、柱塞284、嵌件(インサート)285、和齿轮287。另外,如后所述,具备与齿轮287卡合的小齿轮(未图示)、以及用于使该小齿轮旋转的电机(未图示)。
圆筒部281的内部的侧壁281B是具有与丝杠283在同轴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壁。大致圆柱形状的柱塞284以紧密接触侧壁281B的方式插入。嵌件285固定于柱塞284的内侧。嵌件285形成有可与丝杠283卡合的内螺纹。于是,在柱塞284、侧壁281B及端壁282之间形成液室289。
在柱塞284设置有与丝杠283在同轴方向上延伸的滑动凸部284A。另一方面,在侧壁281B设置有与滑动凸部284A卡合的滑动凹部281A。如此一来,柱塞284的旋转被限制,却能使柱塞284向与丝杠283同轴的方向移动。
丝杠283在圆筒部281内从端壁282延伸至圆筒部281的开放口侧。而且,在丝杠283的开放口侧的端部固定有可同轴旋转的齿轮287。未图示的小齿轮与齿轮287卡合。而且,未图示的电机与该小齿轮连接。如此一来,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从而能够控制丝杠283的旋转。
管291与端壁282连接。管291在中途分支,分支的一根管291A与连接针233连接。另外,分支的另一根管291B与供给路径231A连接,供给路径231A与存积部26连通。
在管291A设有允许液体从注射型泵28侧向连接针233侧移动的单向阀292A。另外,在管291B设有允许液体从存积部26侧向注射型泵28侧移动的单向阀292B。
如此一来,通过使柱塞284在扩大液室289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使液体从存积部26侧流入液室289。另一方面,通过使柱塞在缩小液室289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使液体从液室289向连接针侧流入。由此,通过控制丝杠283的旋转量,从而能够将液体注入被注入对象。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变形、改进,且其等同物也包含在本发明之中自是不用说的。

Claims (17)

1.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积液体的存积部;以及
配置于所述存积部的内壁的流出部,
所述流出部具有:
配置于所述内壁的凹部;以及
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积部的内壁具有斜面的形状,
所述凹部具有在所述斜面形成为相同高度的开口的缝隙形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从所述开口部供给至所述凹部并流入所述存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凹部的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积部具备曲面形状部、以及仿照该曲面形状部而配置的膜,所述液体存积在所述曲面形状部与所述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向被注入对象输送所述液体的泵,
在所述存积部设有用于向所述泵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用于配置所述存积部的基台;以及
与所述开口部连接的流路,
所述流路配置于所述基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配置于所述流路的盖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流入部,所述液体流入所述流入部;以及
流路,连接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
所述液体的流速在所述流出部侧比在所述流入部侧更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入部配置有盖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为隔片。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部侧的截面积比所述流入部侧的截面积小。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积部具备曲面形状部、以及仿照该曲面形状部而配置的膜,所述液体存积在所述曲面形状部与所述膜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积部的内壁具有斜面的形状,
所述凹部具有在所述斜面形成为相同高度的开口的缝隙形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用于配置所述存积部的基台,
所述流路配置于所述基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堵塞朝所述生物体侧开口的开口部,用于向所述存积部注入所述液体的针能够刺穿所述盖部件,
在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生物体侧的外表面与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安装于所述生物体的安装面之间设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被用于将所述液体输送装置安装于所述生物体的粘贴片覆盖。
CN201410777834.3A 2013-12-19 2014-12-15 液体输送装置 Pending CN104721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2144 2013-12-19
JP2013-262143 2013-12-19
JP2013262143A JP2015116361A (ja) 2013-12-19 2013-12-19 液体輸送装置
JP2013262145A JP2015116363A (ja) 2013-12-19 2013-12-19 液体輸送装置
JP2013262144A JP2015116362A (ja) 2013-12-19 2013-12-19 液体輸送装置
JP2013-262145 2013-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1903A true CN104721903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39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7834.3A Pending CN104721903A (zh) 2013-12-19 2014-12-15 液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74317A1 (zh)
CN (1) CN1047219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222A (zh) * 2016-08-12 2019-04-02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药物递送装置
CN114377242A (zh) * 2020-10-02 2022-04-22 贺利氏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局部释放活性成分的植入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60151A1 (en) * 2016-06-23 2017-12-27 TecPharma Licensing AG A needle insertion and retraction mechanism for a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CH713378A2 (de) * 2017-01-19 2018-07-31 Tecpharma Licensing Ag Kanüleninsertionsmechanismus für ein Patch-Gerät.
CH713379A2 (de) * 2017-01-19 2018-07-31 Tecpharma Licensing Ag Kanüleninsertionsmechanismus für ein Patch-Gerät.
CH713377A2 (de) * 2017-01-19 2018-07-31 Tecpharma Licensing Ag Kanüleninsertionsmechanismus für ein Patch-Gerät.
WO2018134708A1 (de) * 2017-01-19 2018-07-26 Tecpharma Licensing Ag Kanüleninsertionsmechanismus für ein patch gerät
EP3501577A1 (de) 2017-12-21 2019-06-26 TecPharma Licensing AG Kanüleninsertionsmechanism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222A (zh) * 2016-08-12 2019-04-02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药物递送装置
US11311675B2 (en) 2016-08-12 2022-04-26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CN114377242A (zh) * 2020-10-02 2022-04-22 贺利氏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局部释放活性成分的植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74317A1 (en)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1903A (zh) 液体输送装置
JP6385569B2 (ja) 流体送達装置
CA2862465C (en) Needleless valve system fluid control
JP5677846B2 (ja) 粉末薬物および液体薬物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CN102481448B (zh) 用于输液盒的弹簧夹组件
JP5102350B2 (ja) リザーバ充填/気泡管理/注入媒体送給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る方法
JP2015167709A (ja) 液体輸送装置及び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08704191A (zh) 具有可插入式预填充筒的流体输送装置
CN105249535A (zh) 注液容器和可重复注液系统以及注液方法
CN105813613A (zh) 药液填充单元、药液贮藏件以及填充接合器
JP2014087449A (ja) 液体輸送装置及びカテーテルの抜け判定方法
CN101801444B (zh) 供给装置
JP6691953B2 (ja) コネクタ
US9492609B2 (en) Liquid transport device
JP6098250B2 (ja) 液体輸送装置
JP5742898B2 (ja) 少なくとも十分に分離して物質を保管及び送出するための、特に宇宙空間における保管及び送出のための容器
CN1988928A (zh) 用于药物配送装置的多隔膜药筒
CN205052885U (zh) 注液容器和可重复注液系统
JP2014087486A5 (zh)
KR101758041B1 (ko) 니들플레이트 스탬프
KR101754981B1 (ko) 약액 주입 장치
TW202023642A (zh) 用於注射包含在可變形藥筒中的可注射溶液的注射器
JP2015116362A (ja) 液体輸送装置
CN217733535U (zh) 洗涤剂包装及洗涤装置
JP2011167272A (ja) 流体輸送装置、流体輸送装置の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