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1667B -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1667B
CN104721667B CN201510111174.XA CN201510111174A CN104721667B CN 104721667 B CN104721667 B CN 104721667B CN 201510111174 A CN201510111174 A CN 201510111174A CN 104721667 B CN104721667 B CN 104721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oi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external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1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1667A (zh
Inventor
兰建国
兰凌
兰世龙
兰欣
兰丽娟
兰建军
兰丽萍
吴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111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1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1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1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1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1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重量份原料药材配方制成:百条根4‑6份、北鲜皮4‑6份、紫草9‑11份、大麻子4‑6份、鬼虱4‑6份、黄连4‑6份、川黄柏4‑6份、大黄4‑6份、云归4‑6份、生地4‑6份、虫蜡9‑11份、冰片2‑3份、菜籽油190‑210份。本发明经三十余年的临床治疗牛皮癣、银屑病患者1000余例;轻者一个月明显好转,重者二个月减轻,三个月症状消失,总有效率95%左右。对风热湿毒所致的皮炎、风疹、湿疹、疥癣、银屑病,特别是牛皮癣有很好的疗效;组方科学合理、配伍和生产工艺独到、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个体诊所开方诊病和各级医院的制剂室和中药厂生产。

Description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膏及其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顽癣系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该病多因风、湿、热、虫、四者为患,使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临床可见发无定处,初为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表皮可有落屑产生;日久病损区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损,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之不知疼痛,病程缠绵难愈,且有反复发作之特点。
牛皮癣是顽癣中的一种,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变皮肤干燥、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病程缓慢;反复发作,数年不愈,愈后易复发。
银屑病也是顽癣中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疕”、“风”、“蛇虱”相类似。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好发于四肢、头皮和背部,严重皮损可泛发全身。
目前,中西医对各种顽癣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也无一种药物对其能做到根治;此类皮肤顽癣,病程长治疗时间也比较长,治疗困难。一般认为发病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顽癣病若过度治疗,如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近期皮损消退快,但停药后会反弹加重,远期疗效差。因为缺乏根治的方法,当前的一些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基于祖国医学对各类顽癣、牛皮癣的认知及治疗原则,再结合发明人对各类顽癣、牛皮癣的研究;精选医学宝库中的药材进行合理组方,提供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其配伍和生产工艺独到,疗效显著,可有效解决牛皮癣的治疗问题;其毒副作用小,治愈后复发率低,价格低廉,经济效益好,患者易接受。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重量份原料药材配方制成:
百条根4-6份、北鲜皮4-6份、紫草9-11份、大麻子4-6份、鬼虱4-6份、黄连4-6份、川黄柏4-6份、大黄4-6份、云归4-6份、生地4-6份、虫蜡9-11份、冰片2-3份、菜籽油190-210份。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原料药材配方的优选重量份是:
百条根5份、北鲜皮5份、紫草10份、大麻子5份、鬼虱5份、黄连5份、川黄柏5份、大黄5份、云归5份、生地5份、虫蜡10份、冰片2.5份、菜籽油200份。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把大麻子捣碎备用;
第二步:再把百条根、北鲜皮、黄连、川黄柏、大黄、云归、生地、鬼虱、紫草,九味药材在常温菜籽油内浸泡,夏季温度25-35℃时浸泡3天,冬季10-20℃时浸泡7天;再把鬼虱、紫草两味药捞出备用;
第三步:把百条根、北鲜皮、黄连、川黄柏、大黄、云归、生地,七味药材连同浸泡的菜籽油加热,其油温控制在160-170℃;待药材呈枯黄色后,再下第一步中捣碎的大麻子和第二步中捞出备用的鬼虱、紫草;宜文火,油温控制在150-160℃,并不断翻搅;最后油温控制在170-180℃,直至药材表面为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此时,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液称为药油;
第四步:取上述药油熬炼,待药油的温度上升至180-200℃,再把熬好的药油降温;稍凉后慢慢倒入容器中令其沉淀,之后再用纱布过滤,以保证药膏质量柔细;
第五步:过滤后的药油再加热熬炼,油的温度控制在180-200℃,至滴水成珠,试水中不散为度;再下虫蜡,待虫蜡完全融化,药油温度降至60℃以下,再将冰片和入药油中,搅拌均匀后倒入水浴容器中,水浴冷却成药膏,即为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
第六步:将以上药膏分为每份10-20g放入无菌包装袋内密封备用。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使用方法:把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二次,并进行日光浴。禁忌:患者忌生冷、黏腻(黄米、江米等)、腥膻(牛、羊、鸡蛋、鱼、虾、猪头肉、狗蹄等)、辛辣(辣椒,大蒜)等,严格忌口的患者,效果好;对本药方中之原料药材有过敏史者及孕妇禁用。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材的功效如下:
百条根: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内服能润肺止咳,外用可灭虱、杀虫、止痒,治寒邪侵于皮毛,治皮炎、湿疹、疥癣疮;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北鲜皮:味苦、咸,性寒;归脾、肺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疥癣疮癞、风湿热痹;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现代研究,该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去湿除热、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热病癍疹、痘疡、疮疡、湿疹、丹毒、恶疮癣;可治疗扁平疣、银屑病、玫瑰糠疹;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作用。
大麻子:味甘、辛,性平,有毒,归肝、脾、肺经;消肿拔毒、通络利窍、泻下通滞;能开通诸窍经络,其力长于收吸,故能拔病气出外;其性善收,故能追脓取毒,能出有形之滞物;用于痈疽肿毒、皮炎、皮肤病、瘰疬、疥癞癣疮,且有抗肿瘤作用。
鬼虱:味苦、辛,性平,有毒;入脾、胃、肝经;杀虫,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止血,敛疮。
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热毒疮疡、心火亢盛、痈肿疔疮、湿疹、湿疮;有抗炎、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川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用于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疥癣、皮肤湿疹。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细菌抑制、清除内毒素的作用,有很强的抗感染、抗衰老、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调节免疫、消炎、解热、镇痛、止血、攻积滞、行瘀血、泻热毒、清湿热、凉血解毒,泻火祛瘀等功效;用于破血行瘀、逐瘀通经、热结胸痞、黄疸、淋病、症瘕积聚、痈肿疔疮、热毒痈疡、丹毒等症。
云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用于补血活血、风湿痹痛、症瘕结聚、痈疽疮疡、肌肤麻木;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调节机体免疫功效,有抑菌、抗炎、抗癌作用。
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润燥、破瘀、生新、止痛、凉血、止血、解毒;用于痈疽溃疡、平诸血逆、消瘀通经、血热毒盛,斑疹紫黑等症。
虫蜡:昧甘、淡涩,性温,无毒,入肝经;止血、生肌、定痛,用于金疮出血,疮疡久溃不敛;内服入丸散,外用熔化调制药膏。
冰片:气味清香,味辛凉,性偏寒凉;有易挥发、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等功能。
菜籽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有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功效。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润肤、祛风止痒、杀虫、清热、生津、润燥、破瘀、生新;用于清热燥湿、平诸血逆、消瘀通经、血热毒盛,斑疹紫黑等症。对风热湿毒所致的皮炎、风疹、湿疹、疥癣、银屑病,特别是牛皮癣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配伍和生产工艺独到、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有见效快,愈后不易复发等优点,是治疗牛皮癣的良好药物;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个体诊所开方诊病和各级医院的制剂室和中药厂生产。
以下进一步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
本发明经三十余年的临床观察,临床治疗各类顽癣、牛皮癣、银屑病患者1000余例;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并进行日光浴;轻者一个月可明显好转,重者二个月可减轻,三个月可症状消失。其总有效率95%左右,不易复发。其典型病例如下:
病案1.患者曹某某,男41岁,白城人。主诉:全身起疹1年,加重一个月,由朋友介绍来就诊。患者一年前在手部先出现红色丘疹,并且传遍四肢、躯体;曾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一个月前皮疹逐渐加重,泛发全身;头皮、躯干、四肢泛发鲜红,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皮疹浸润肥厚。诊断:西医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为白疕,松皮癣,辩证为血热证。经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二个月后复诊,患者鲜红皮疹变为淡红,部分皮疹边缘消退,肥厚皮损浸润变薄,鳞屑于燥;皮损明显消退,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病情好转,继续外涂本发明的中药膏。三个月后复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皮肤遗留色素脱失斑,随访9年没复发。
病案2.患者林某某,女55岁,洮南人。主诉:全身起疹13年,加重一个月由朋友介绍来就诊。患者13年前先出现鲜红色丘疹,后来泛发全身;经治疗,时好时坏,进一个月加重,头皮呈苔癣样皮损改变,躯干、四肢泛发鲜红;斑丘疹地图状散布全身,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皮疹浸润肥厚。诊断为牛皮癣,辩证为血热证。经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二个月后复诊,患者皮损明显消退,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鲜红皮疹变为淡红,头部苔癣样皮疹边缘消退,肥厚皮损浸润变薄,鳞屑干燥,病情好转;继续外涂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三个月后复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皮肤遗留色素脱失斑,随访5年没复发。
病案3.患者李某某,女38岁,白城人。主诉:全身起疹14年,加重一个月由朋友介绍来就诊。患者14年前因在潮湿的土炕上休息后起疹,反反复发作,逐年加重;曾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2个月皮疹逐渐加重,头面全身泛发皮疹,自觉瘙痒严重;头皮部呈苔癣样改变,四肢泛发鲜红丘疹,散布全身,部分皮疹浸润肥厚呈皲裂状,诊断为顽癣,辩证为血热证。经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二个月后复诊,患者鲜红皮疹变为淡红,部分皮疹边缘消退,头部苔癣样肥厚皮损浸润变薄,鳞屑干燥,皮疹浸润肥厚呈皲裂状皮损明显好转,不再出血,大部分皮疹消退,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病情好转;继续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三个月后复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皮肤遗留色素脱失斑,随访10年没复发。
病案4.患者白某某,男60岁,洮南人。主诉:全身起疹18年,加重一个月由朋友介绍来就诊。患者因饮酒后在柴草上睡觉,醒后全身出现红色丘疹,瘙痒严重,时轻时重,曾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一个月前皮疹逐渐加重,自觉瘙痒,头皮、躯干、四肢泛发鲜红丘疹,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皮疹浸润肥厚。诊断为牛皮癣,辩证为血热证。经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二个月后复诊,患者鲜红皮疹变为淡红,部分皮疹边缘消退,肥厚皮损浸润变薄变软,鳞屑干燥,皮损明显消退,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病情好转,继续外涂癣药膏。三个月后复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皮肤遗留色素脱失斑。随访6年没复发。
病案5.患者程某某,女46岁,洮南人。主诉:全身起疹14年,加重一个月由朋友介绍来就诊。患者14年前全身出现红色丘疹,并且迅速传遍躯体四肢;时轻时重,曾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一个月前皮疹逐渐加重,泛发全身;自觉瘙痒,头皮,躯干,四肢泛发鲜红丘疹;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皮疹浸润肥厚,呈斑块状。西医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为白疕,松皮癣,辩证为血热证。经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二个月后复诊,患者鲜红皮疹变为淡红,部分皮疹边缘消退,呈钱币状,肥厚皮损浸润变薄,鳞屑干燥,皮损明显消退,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病情好转;继续涂敷本发明的中药膏,每日二次,再加进行日光浴,三个月后复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皮肤遗留色素脱失斑,随访7年没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下述重量原料药材:百条根50g、北鲜皮50g、紫草100g、大麻子50g、鬼虱50g、黄连50g、川黄柏50g、大黄50g、云归50g、生地50g、虫蜡100g、冰片25g、菜籽油2000g。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把大麻子捣碎备用;
第二步:再把百条根、北鲜皮、黄连、川黄柏、大黄、云归、生地、鬼虱、紫草,九味药材在常温菜籽油内浸泡,夏季温度25-35℃时浸泡3天,冬季10-20℃时浸泡7天;再把鬼虱、紫草两味药捞出备用;
第三步:把百条根、北鲜皮、黄连、川黄柏、大黄、云归、生地,七味药材连同浸泡的菜籽油加热,其油温控制在160-170℃;待药材呈枯黄色后,再下第一步中捣碎的大麻子和第二步中捞出备用的鬼虱、紫草;宜文火,油温控制在150-160℃,并不断翻搅;最后油温控制在170-180℃,直至药材表面为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此时,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液称为药油;
第四步:取上述药油熬炼,待药油的温度上升至180-200℃,再把熬好的药油降温;稍凉后慢慢倒入容器中令其沉淀,之后再用纱布过滤,以保证药膏质量柔细;
第五步:过滤后的药油再加热熬炼,油的温度控制在180-200℃,至滴水成珠,试水中不散为度;再下虫蜡,待虫蜡完全融化药油温度降至60℃以下,再将冰片和入药油中,搅拌均匀后倒入水浴容器中,水浴冷却成药膏,即为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
第六步:将以上药膏分为每份10-20g放入无菌包装袋内密封备用。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使用方法:把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二次,并进行日光浴。禁忌:患者忌生冷、黏腻(黄米、江米等)、腥膻(牛、羊、鸡蛋、鱼、虾、猪头肉、狗蹄等)、辛辣(辣椒,大蒜)等,严格忌口的患者,效果好;对本药方中之原料药材有过敏史者及孕妇禁用。
实施例2
取下述重量原料药材:百条根40g、北鲜皮40g、紫草110g、大麻子60g、鬼虱40g、黄连60g、川黄柏40g、大黄60g、云归40g、生地40g、虫蜡90g、冰片30g、菜籽油1900g。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使用方法和禁忌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取下述重量原料药材:百条根60g、北鲜皮60g、紫草90g、大麻子40g、鬼虱60g、黄连40g、川黄柏60g、大黄40g、云归60g、生地60g、虫蜡110g、冰片20g、菜籽油2100g。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使用方法和禁忌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2)

1.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重量份原料药材配方制成:百条根4-6份、北鲜皮4-6份、紫草9-11份、大麻子4-6份、鬼虱4-6份、黄连4-6份、川黄柏4-6份、大黄4-6份、云归4-6份、生地4-6份、虫蜡9-11份、冰片2-3份、菜籽油190-210份;
所述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把大麻子捣碎备用;
第二步:再把百条根、北鲜皮、黄连、川黄柏、大黄、云归、生地、鬼虱、紫草,九味药材在常温菜籽油内浸泡,夏季温度25-35℃时浸泡3天,冬季10-20℃时浸泡7天;再把鬼虱、紫草两味药捞出备用;
第三步:把百条根、北鲜皮、黄连、川黄柏、大黄、云归、生地,七味药材连同浸泡的菜籽油加热,其油温控制在160-170℃;待药材呈枯黄色后,再下第一步中捣碎的大麻子和第二步中捞出备用的鬼虱、紫草;宜文火,油温控制在150-160℃,并不断翻搅;最后油温控制在170-180℃,直至药材表面为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此时,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液称为药油;
第四步:取上述药油熬炼,待药油的温度上升至180-200℃,再把熬好的药油降温;稍凉后慢慢倒入容器中令其沉淀,之后再用纱布过滤,以保证药膏质量柔细;
第五步:过滤后的药油再加热熬炼,油的温度控制在180-200℃,至滴水成珠,试水中不散为度;再下虫蜡,待虫蜡完全融化,药油温度降至60℃以下,再将冰片和入药油中,搅拌均匀后倒入水浴容器中,水浴冷却成药膏,即为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
第六步:将以上药膏分为每份10-20g放入无菌包装袋内密封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原料药材配方的重量份是:百条根5份、北鲜皮5份、紫草10份、大麻子5份、鬼虱5份、黄连5份、川黄柏5份、大黄5份、云归5份、生地5份、虫蜡10份、冰片2.5份、菜籽油200份。
CN201510111174.XA 2015-03-05 2015-03-05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Active CN104721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1174.XA CN104721667B (zh) 2015-03-05 2015-03-05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1174.XA CN104721667B (zh) 2015-03-05 2015-03-05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1667A CN104721667A (zh) 2015-06-24
CN104721667B true CN104721667B (zh) 2019-02-05

Family

ID=5344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1174.XA Active CN104721667B (zh) 2015-03-05 2015-03-05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166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2A (zh) * 1995-01-29 1996-08-07 孙顺孝 一种治疗牛皮癣银屑病的外用中草药药膏及药锭
CN1169873A (zh) * 1996-07-05 1998-01-14 海南三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743484A (zh) * 2012-07-09 2012-10-24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治疗皮肤病变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2A (zh) * 1995-01-29 1996-08-07 孙顺孝 一种治疗牛皮癣银屑病的外用中草药药膏及药锭
CN1169873A (zh) * 1996-07-05 1998-01-14 海南三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743484A (zh) * 2012-07-09 2012-10-24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治疗皮肤病变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外治法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白彦萍;《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0330;第2卷(第01期);69-71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刘巧;《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0615;第8卷(第03期);186-189
常用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介绍;宋兆友;《皮肤病与性病》;20060330;第28卷(第01期);23-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1667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1754C (zh) 一种治疗水火油烫伤及皮肤损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466B (zh) 治疗烧烫伤的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417A (zh) 提高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营养药膳及制法
CN104721667B (zh) 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膏及其生产工艺
CN104605372A (zh) 一种基于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药膳及制备方法
CN101327241A (zh) 治疗肿瘤的药物
CN104840507A (zh) 一种治疗颜面痤疮或粉刺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1695556A (zh)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538A (zh) 一种用于肝癌疼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845547A (zh) 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汤剂
CN103656221A (zh) 治疗烧烫伤的中药
CN104998144A (zh) 一种治疗肠梗阻的中药制剂及制法
Yuqiao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Ecze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
CN105535581B (zh) 一种治疗夏季皮炎的药物
CN109125450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491683A (zh) 一种治疗扁平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8978A (zh) 防治气滞型症瘕的糊膏
CN103301336B (zh) 一种保湿防皴裂护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320A (zh) 一种祛痘止痒搽剂及其配制方法
CN10952898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和小叶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8186948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银屑病的中药制剂
CN109260296A (zh) 一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0643A (zh) 一种治疗风寒袭表型荨麻疹的中药制剂
CN109954115A (zh)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75A (zh) 复方败酱草汤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