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5925A - 多层陶瓷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多层陶瓷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5925A
CN104715925A CN201510114294.5A CN201510114294A CN104715925A CN 104715925 A CN104715925 A CN 104715925A CN 201510114294 A CN201510114294 A CN 201510114294A CN 104715925 A CN104715925 A CN 104715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inner electrode
layer
ceramic body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4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5925B (zh
Inventor
陆亨
周锋
廖庆文
刘兰兰
祝忠勇
宋子峰
程志强
覃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142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5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5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5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陶瓷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陶瓷体在高度方向上包括均为长方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三内电极层和多个第四内电极层;所述第一部分内的镍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镍含量。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或陶瓷体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陶瓷体的第一部分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

Description

多层陶瓷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长方体的陶瓷体以及设置于陶瓷体相对两端的两个外电极。陶瓷体包括交替层叠并分别连接到极性相异的外电极的多个内电极层以及多个分别层叠于相异极性的内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从而多层陶瓷电容器可以获得较高的容量值。随着多层陶瓷电容器向高容量发展,介质层及内电极层的堆叠层数增加,使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高度增大并等于或接近其宽度。因此若要对宽和厚尺寸接近的多层陶瓷电容器或陶瓷体进行断面检验,在将待检验芯片排列于模具内时,存在芯片错面的可能性,即可能多达半数的芯片由于定位取向有误而无法获得所需的研磨面即观察面,导致检验效率降低以及操作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进行断面检验时效率较高并且操作较为方便的多层陶瓷电容器。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陶瓷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
所述陶瓷体为长方体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六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
所述陶瓷体在高度方向上包括均为长方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高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六表面;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的多个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三内电极层和多个第四内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之间的多个第二介质层;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所述第一部分内的镍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镍含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数量和大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数量和;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与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数量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数量和;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与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数量和等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数量和;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厚度均相等;
所述陶瓷体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六表面;
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附加电极层,所述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
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内,或者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均为镍内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为相同长宽的矩形,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在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方向上部分正对,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在所述陶瓷体的宽度方向上完全正对;
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重合,所述第四内电极层在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重合;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外电极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形成有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分别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二外电极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陶瓷体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
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六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附加电极层,所述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
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内,或者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电极层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加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
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陶瓷体的第一部分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即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五表面与平板贴合,所以将待检样品排列于模具内时就能排除待检样品定位取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检验效率,并且排列待检样品的操作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多层陶瓷电容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100,包括陶瓷体10和分别设置于陶瓷体10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20和第二外电极30。
陶瓷体10为长方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陶瓷体10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和陶瓷体10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第五表面、第六表面和陶瓷体10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
陶瓷体10在高度方向上分为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均为长方体。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的长度等于陶瓷体10的长度,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等于陶瓷体10的宽度,第一部分101的高度和第二部分102的高度相等。第一部分101包括第五表面,第二部分102包括第六表面。
第一部分101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1011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1012,层叠于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1011和第二内电极层1012之间的多个第一介质层1013,以及第一保护层1014。第二部分102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多个第四内电极层1022,层叠于相邻的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之间的多个第二介质层1023,以及第二保护层1024。
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材料均含有镍,第一部分1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102的镍含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均为镍内电极。
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与陶瓷体10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平行。
第一内电极层1011和第二内电极层1012为同长宽的矩形,并且在多层陶瓷电容器100的长度方向上部分正对,在多层陶瓷电容器100的宽度方向上完全正对。第三内电极层1021在第一内电极层1011上的投影与第一内电极层1011重合。第四内电极层1022在第二内电极层1012上的投影与第二内电极层1012重合。
第一内电极层1011和第三内电极层1021的一端与第一外电极20连接,另一端向陶瓷体10内部延伸并与第二外电极30形成有间隙。第二内电极层1012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一端与第二外电极30连接,另一端向陶瓷体10内部延伸并与第一外电极20形成有间隙。
第一内电极层1011与第二内电极层1012的数量之和大于第三内电极层1021与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数量之和。
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厚度均相等。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内电极层1011和第二内电极层1012的厚度相等,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厚度相等,第一内电极层1011的厚度大于第三内电极层1021的厚度。
第一内电极层1011和第二内电极层1012为同长宽的矩形,并且第三内电极层1021在第一内电极层1011上的投影与第一内电极层1011重合,第四内电极层1022在第二内电极层1012上的投影与第二内电极层1012重合,从而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面积均相等。并且,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厚度均相等,第一内电极层1011与第二内电极层1012的数量之和大于第三内电极层1021与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数量之和,因此使得第一部分1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102的镍含量。
第一外电极20完全覆盖第一表面,第一外电极20分别向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201。第二外电极30完全覆盖第二表面,第二外电极30分别向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301。第一延伸部201的宽度与第二延伸部301的宽度相同。
第一保护层1014层叠于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一个表面上,第二保护层1024层叠于第二部分102远离第一部分101的一个表面上。第一保护层1014的一个表面为陶瓷体10的第五表面,第二保护层1024的一个表面为陶瓷体10的第六表面。
第一保护层1014的厚度小于第二保护层1024的厚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1014包括附加电极层,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附加电极层在第一内电极层1011上的投影落入第一内电极层1011内,或者附加电极层在第二内电极层1012上的投影落入第二内电极层1012内。并且附加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内电极层1011的厚度。
第一介质层1013分别层叠于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1011与第二内电极层1012之间,第二介质层1023分别层叠于相邻的第三内电极层1021与第四内电极层1022之间。第一介质层1013和第二介质层1023的组成、形状、厚度均相同。
第一保护层1014和第二保护层1024的组成与第一介质层1013的组成相同。
第一介质层1013和第二介质层1023的主要成分可以为钛酸钡等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也可以为锆酸钙等低介电常数陶瓷材料。
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100的第一内电极层1011、第二内电极层1012、第三内电极层1021和第四内电极层1022的材料均含有镍,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100或陶瓷体10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陶瓷体10的第一部分1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102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即陶瓷体10的第五表面与平板贴合,所以将待检样品排列于模具内时就能排除待检样品定位取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检验效率,并且排列待检样品的操作较为方便。
如图2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400,包括陶瓷体40和分别设置于陶瓷体40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50和第二外电极60。
陶瓷体40为长方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陶瓷体40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和陶瓷体40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第五表面、第六表面和陶瓷体40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
陶瓷体40在高度方向上分为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均为长方体。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的长度等于陶瓷体40的长度,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的宽度等于陶瓷体40的宽度,第一部分401的高度和第二部分402的高度相等。第一部分401包括第五表面,第二部分402包括第六表面。
第一部分401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4012,层叠于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第二内电极层4012之间的多个第一介质层4013,以及第一保护层4014。第二部分402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多个第四内电极层4022,层叠于相邻的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之间的多个第二介质层4023,以及第二保护层4024。
第一内电极层4011、第二内电极层4012、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材料均含有镍,第一部分4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402的镍含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电极层4011、第二内电极层4012、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均为镍内电极。
第一内电极层4011、第二内电极层4012、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与陶瓷体40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平行。第一内电极层4011、第二内电极层4012、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均为镍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第二内电极层4012为同长宽的矩形,并且在多层陶瓷电容器400的长度方向上部分正对,在多层陶瓷电容器400的宽度方向上完全正对。第三内电极层4021在第一内电极层4011上的投影与第一内电极层4011重合。第四内电极层4022在第二内电极层4012上的投影与第二内电极层4012重合。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第三内电极层4021的一端与第一外电极50连接,另一端向陶瓷体40内部延伸并与第二外电极60形成有间隙。第二内电极层4012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一端与第二外电极60连接,另一端向陶瓷体40内部延伸并与第一外电极50形成有间隙。
第一内电极层4011与第二内电极层4012的数量之和等于第三内电极层4021与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数量之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内电极层4011与第二内电极层4012的数量之和大于第三内电极层4021与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数量之和。
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第二内电极层4012的厚度相等,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厚度相等,第一内电极层4011的厚度大于第三内电极层4021的厚度。
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第二内电极层4012为同长宽的矩形,并且第三内电极层4021在第一内电极层4011上的投影与第一内电极层4011重合,第四内电极层4022在第二内电极层4012上的投影与第二内电极层4012重合,从而第一内电极层4011、第二内电极层4012、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面积均相等。并且,第一内电极层4011与第二内电极层4012的数量之和等于第三内电极层4021与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数量之和,第一内电极层4011和第二内电极层4012的厚度均大于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厚度,因此使得第一部分4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402的镍含量。
第一外电极50完全覆盖第一表面,第一外电极50分别向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501。第二外电极60完全覆盖第二表面,第二外电极60分别向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601。第一延伸部501的宽度与第二延伸部601的宽度相同。
第一保护层4014层叠于第一部分401远离第二部分402的一个表面上,第二保护层4024层叠于第二部分402远离第一部分401的一个表面上。第一保护层4014的一个表面为陶瓷体40的第五表面,第二保护层4024的一个表面为陶瓷体40的第六表面。
第一保护层4014的厚度小于第二保护层4024的厚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4014包括附加电极层,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附加电极层在第一内电极层4011上的投影落入第一内电极层4011内,或者附加电极层在第二内电极层4012上的投影落入第二内电极层4012内。并且附加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内电极层4011的厚度。
第一介质层4013分别层叠于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4011与第二内电极层4012之间,第二介质层4023分别层叠于相邻的第三内电极层4021与第四内电极层4022之间。第一介质层4013和第二介质层4023的组成、形状、厚度均相同。
第一保护层4014和第二保护层4024的组成与第一介质层4013的组成相同。
第一介质层4013和第二介质层4023的主要成分可以为钛酸钡等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也可以为锆酸钙等低介电常数陶瓷材料。
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400的第一内电极层4011、第二内电极层4012、第三内电极层4021和第四内电极层4022的材料均含有镍,则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400或陶瓷体40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陶瓷体40的第一部分4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402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即陶瓷体40的第五表面与平板贴合,所以将待检样品排列于模具内时就能排除待检样品定位取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检验效率,并且排列待检样品的操作较为方便。
如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700,包括陶瓷体70和分别设置于陶瓷体70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80和第二外电极90。
陶瓷体70为长方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陶瓷体70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和陶瓷体70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第五表面、第六表面和陶瓷体70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
陶瓷体70在高度方向上分为第一部分701和第二部分702,第一部分701和第二部分702均为长方体。第一部分701和第二部分702的长度等于陶瓷体70的长度,第一部分701和第二部分702的宽度等于陶瓷体70的宽度,第一部分701的高度和第二部分702的高度相等。第一部分701包括第五表面,第二部分702包括第六表面。
第一部分701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7012,以及层叠于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二内电极层7012之间的多个第一介质层7013和层叠于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二内电极层7012的一侧的第一保护层7014,第二部分702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多个第四内电极层7022,以及层叠于相邻的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之间的多个第二介质层7023和层叠于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一侧的第二保护层7024。
第一内电极层7011、第二内电极层7012、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材料均含有镍,第一部分7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702的镍含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电极层7011、第二内电极层7012、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均为镍内电极。
第一内电极层7011、第二内电极层7012、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与陶瓷体70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平行。
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二内电极层7012为同长宽的矩形,并且在多层陶瓷电容器700的长度方向上部分正对,在多层陶瓷电容器700的宽度方向上完全正对。第三内电极层7021在第一内电极层7011上的投影与第一内电极层7011重合。第四内电极层7022在第二内电极层7012上的投影与第二内电极层7012重合。
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三内电极层7021的一端与第一外电极80连接,另一端向陶瓷体70内部延伸并与第二外电极90形成有间隙。第二内电极层7012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一端与第二外电极90连接,另一端向陶瓷体70内部延伸并与第一外电极80形成有间隙。
第一内电极层7011与第二内电极层7012的数量之和等于第三内电极层7021与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数量之和。
第一内电极层7011、第二内电极层7012、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厚度均相等。
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二内电极层7012为同长宽的矩形,并且第三内电极层7021在第一内电极层7011上的投影与第一内电极层7011重合,第四内电极层7022在第二内电极层7012上的投影与第二内电极层7012重合,从而第一内电极层7011、第二内电极层7012、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面积均相等。并且,第一内电极层7011与第二内电极层7012的数量之和等于第三内电极层7021与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数量之和,第一内电极层7011、第二内电极层7012、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厚度均相等,因此使得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二内电极层7012的镍含量总和与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镍含量总和相等。
第一保护层7014层叠于第一部分701远离第二部分702的一个表面上,第二保护层7024层叠于第二部分702远离第一部分701的一个表面上。第一保护层7014的一个表面为陶瓷体70的第五表面,第二保护层7024的一个表面为陶瓷体70的第六表面。第一保护层7014的厚度等于第二保护层7024的厚度。
第一保护层7014包括附加电极层70141。附加电极层70141可以为镍内电极,附加电极层701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附加电极层70141在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7011或第二内电极层7012上的投影落入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7011或第二内电极层7012内,如此则附加电极层70141基本不对多层陶瓷电容器700的容量产生影响。附加电极层70141的厚度不小于第一内电极层7011的厚度,如此则附加电极层70141可以提供较多的镍含量。
在第一内电极层7011和第二内电极层7012的镍含量总和与第三内电极层7021和第四内电极层7022的镍含量总和相等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附加电极层70141,使得第一部分7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702的镍含量。
第一介质层7013分别层叠于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层7011与第二内电极层7012之间,第二介质层7023分别层叠于相邻的第三内电极层7021与第四内电极层7022之间。第一介质层7013和第二介质层7023的组成、形状、厚度均相同。
第一保护层7014除开附加电极层70141的其余部分和第二保护层7024的组成与第一介质层7013的组成相同。
第一介质层7013和第二介质层7023的主要成分可以为钛酸钡等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也可以为锆酸钙等低介电常数陶瓷材料。
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700的陶瓷体70含有镍,则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700或陶瓷体70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陶瓷体70的第一部分701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702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即陶瓷体70的第五表面与平板贴合,所以将待检样品排列于模具内时就能排除待检样品定位取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检验效率,并且排列待检样品的操作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陶瓷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
所述陶瓷体为长方体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六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
所述陶瓷体在高度方向上包括均为长方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高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六表面;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的多个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三内电极层和多个第四内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之间的多个第二介质层;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所述第一部分内的镍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镍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数量和大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数量和;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与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数量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数量和;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与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数量和等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数量和;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厚度均相等;
所述陶瓷体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六表面;
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附加电极层,所述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
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内,或者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内。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均为镍内电极。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为相同长宽的矩形,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在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方向上部分正对,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在所述陶瓷体的宽度方向上完全正对;
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重合,所述第四内电极层在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重合;
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外电极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四内电极层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形成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电极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分别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二外电极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体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
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六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附加电极层,所述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
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内,或者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电极层内。
10.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
CN201510114294.5A 2015-03-16 2015-03-16 多层陶瓷电容器 Active CN104715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4294.5A CN104715925B (zh) 2015-03-16 2015-03-16 多层陶瓷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4294.5A CN104715925B (zh) 2015-03-16 2015-03-16 多层陶瓷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5925A true CN104715925A (zh) 2015-06-17
CN104715925B CN104715925B (zh) 2017-09-26

Family

ID=53415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4294.5A Active CN104715925B (zh) 2015-03-16 2015-03-16 多层陶瓷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59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402A (zh) * 2019-08-28 2019-11-15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355A (ja) * 1997-04-09 1998-10-23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の整列装置及び整列方法
CN103137327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67017U (zh) * 2013-08-01 2013-12-25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陶瓷电容器
CN204632584U (zh) * 2015-03-16 2015-09-09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陶瓷电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355A (ja) * 1997-04-09 1998-10-23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の整列装置及び整列方法
CN103137327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67017U (zh) * 2013-08-01 2013-12-25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陶瓷电容器
CN204632584U (zh) * 2015-03-16 2015-09-09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陶瓷电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402A (zh) * 2019-08-28 2019-11-15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5925B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9694B1 (ko)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CN105895368B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
TWI404091B (zh) 積層電容器
KR102064008B1 (ko) 적층 커패시터, 적층 커패시터가 실장된 기판
CN109872874B (zh) 多层电容器
KR20180073083A (ko) 커패시터 부품
JP2018067562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実装構造体
KR102662852B1 (ko) 적층형 커패시터 및 그 실장 기판
CN204480897U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CN204632584U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JP2010123585A (ja) ブロック型コンデンサ
CN104701010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CN104715925A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CN107240497B (zh) 陶瓷电容器
JP2017220560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US9101074B2 (en) Capacitor and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using same
CN104576057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KR100916480B1 (ko) 적층 세라믹 캐패시터
JP2007123505A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
CN104715924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KR102183422B1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JP2015022995A (ja) 複合電子部品
CN207367787U (zh) 陶瓷电容器
CN104576058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
JP6930114B2 (ja) 電子部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