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9596A -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9596A
CN104709596A CN201510124830.XA CN201510124830A CN104709596A CN 104709596 A CN104709596 A CN 104709596A CN 201510124830 A CN201510124830 A CN 201510124830A CN 104709596 A CN104709596 A CN 104709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membrance
hot
sealing
adventitia
seal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48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i Beike Pac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Ai Beike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Ai Beike Pac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Ai Beike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248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9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9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包括前外膜,后外膜,设于前外膜和后外膜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多个气室,充气通道,中部热封线;前内膜和/或后内膜上部内壁间隔设有耐热块,耐热块上涂覆有耐热材料;中部热封线横跨各耐热块,将前外膜,前内膜,后内膜和后外膜未设有耐热块处粘接,并分隔充气通道和气室;充气通道形成在中部热封线一侧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进气口形成在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的耐热块处,进气口使充气通道和气室连通。该充气通道形成于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充气后,进气口无需由外膜的形变带动开启,且直接开启,开启过程直接简单,可大大减小充气气压。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所述空气密封体能自动开启空气入口。
【背景技术】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因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摔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专利200610067311.5中的空气密封体,充气道形成于两片外膜之间;充气后由外膜的形变带动内膜形变而自动开启入气口,这种结构的空气密封体所需充气压力高;并且为了顺利的开启入气口,热封点和入气口的位置定位要精准,生产工序多且生产工艺要求高。该专利中的空气密封体经实际使用检验,气柱锁气时间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新型空气密封体结构的包装袋。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构造新型空气密封体,包括前外膜,后外膜,设于前外膜和后外膜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多个气室,充气通道,中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前内膜和/或后内膜上部内壁间隔设有耐热块,耐热块上涂覆有耐热材料;中部热封线横跨各耐热块,将前外膜,前内膜,后内膜和后外膜未设有耐热块处粘接,并分隔充气通道和气室;充气通道形成在中部热封线一侧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进气口形成在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的耐热块处,进气口使充气通道和气室连通;充气通道被充气膨胀后,进气通道的前内膜和后内膜在纵向上向外拉开而自动开启进气口,气体进入气室后压迫前内膜和后内膜而密封气室。
优选的,它还包括底部热封线纵向热封线;底部热封线将前、后外膜底部粘接;纵向热封线两端部设有与中部热封线和/或底部热封线连接的内凹曲线热封线,将前外膜和后外膜粘接,气室形成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形成且位于前外膜和后外膜之间。
优选的,它还包括耐热线,所述耐热线横贯所述耐热块,设置在前内膜和/或后内膜之间,所述耐热块涂覆有耐热材料。
优选的,它还包括顶部热封线;顶部热封线将前内膜和后内膜顶部粘接,充气通道位于顶部热封线和中部热封线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优选的,前内膜和后内膜由一片内膜折叠而成;折叠线设于中部热封线一侧,充气通道位于折叠线和中部热封线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优选的,它还包括进气通道;纵向热封线将前内膜和后内膜粘接,进气通道形成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且位于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在进气通道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多个热封点或多条热封线。
优选的,在位于充气通道侧的前外膜和前内膜之间、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热封线或热封点。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的充气通道形成于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充气后,进气口无需由外膜的形变带动开启,直接开启进气口,开启过程直接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可大大减小充气气压;并且加工工艺简化,无需制作在进气口上方设于前外膜和前内膜,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的热封点。
2.在气体在向两端密封线外逸时,两端曲线内凹的气室相对于两端直线形的气室,受到来自气体正面的压力更小。因此,内凹曲线密封面的气室的锁气时间更长。
3.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通道侧的前、后内膜之间设置的热封线,前外膜和前内膜,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的热封线或热风点都方便充气时充气嘴的插入,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2实施例一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正视图;
图3实施例一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一个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二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正视图;
图5实施例三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6实施例四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正视图;
图7实施例五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包括相同的前外膜1a和后外膜1b,前内膜2a,后内膜2b,充气通道3,多个气室4,顶部热封线5,中部热封线6,底部热封线7,纵向热封线8,进气通道9。
前外膜1a和后外膜1b上下叠合。
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上下叠合后设于前外膜1a和后外膜1b之间,且前、后内膜的顶部边缘线2c不低于前、后外膜的顶部边缘线1c。前、后内膜叠合后的长度不大于前外膜1a或后外膜1b的长度,前内膜2a或后内膜2b的宽度不小于空气密封体两侧边缘纵向热封线之间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前、后外膜的尺寸相同,前、后内膜的尺寸也相同,且前、后内膜叠合后的顶部边缘线2c与前、后外膜叠合后的顶部边缘线1c齐平,内膜的宽度与外膜的宽度相同。
顶部热封线5将前、后内膜顶部粘接。本实施中,为了保证前、后外膜和前、后内膜在中部热封线6上的部分有整齐划一的外观效果和加工时外膜和内膜定位的方便性,顶部热封线5将前外膜1a,后外膜1b,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粘接。
中部热封线6设于顶部热封线5和底部热封线7之间,将前内膜1a和前外膜2a粘接,将后内膜1b和后外膜2b粘接。
底部热封线7将前、后外膜底部,将前外膜1a和后外膜1b粘接。
纵向热封线8与中部热封线6和底部热封线7连接,将前内膜1a,前外膜2a,后内膜1b和后外膜2b粘接。
顶部热封线5和中部热封线6之间形成充气通道3,充气通道设于前、后内膜之间,充气通道3的左侧热封粘接,充气通道3的右侧因前、后内膜未粘接形成充气口3a。
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8之间形成且位于前、后外膜之间的气室4,气室4设于中部热封线6和底部热封线7之间。进气通道9设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形成且位于前、后内膜之间。
前内膜2a和/或后内膜2b内壁均匀间隔设有耐热块2d,耐热块2d上涂有耐热材料,且中部热封线6横跨各耐热块2d,所以在耐热块2d的中部热封线处,在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之间间隔地形成多个进气口9a,即进气口9a形成在前、后内膜之间的耐热块处。前、后内膜在耐热块处未粘接,而在无耐热块的部分,前外膜1a和前内膜2a,后外膜1b和后内膜2b因热封而紧密粘接。每一个进气口9a都对应一个进气通道9,每个进气通道9对应一个气室4,充气通道3通过进气口9a与进气通道9连通。前、后内膜构成对应多个气室3充气的连续性气阀。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充气口3a向充气通道3内充气,充气通道3膨胀后使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在纵向上被向外拉开并在横向上紧缩,此时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由平面状膨胀为具有弧度的立体状,此时进气口9a开启,使气体进入进气通道9,从而给气室4充气。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密封体,是通过充气后前、后外膜膨胀带动与前外膜通过热压点粘接的前内膜膨胀,与后外膜通过热压点粘接的后内膜膨胀,使得形成于前后内膜之间的进气口开启。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密封体的进气口开启过程直接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可大大减小充气气压;并且加工工艺简化,无需制作在进气口上方设于前外膜和前内膜,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的热封点。
气室4充气膨胀后,其内的气压会压迫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使前、后内膜贴附在一起而密封气室4,阻止气体外泄而实现锁气的目的。如果进气通道9是经热封粘贴前、后内膜而形成在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之间,则气体进入气室4后,前内膜2a和后内膜2b受气体压迫后会紧紧贴附在一起悬挂在气室4内。如果进气通道9是经热封粘贴前、后内膜和一片外膜而形成在前、后内膜之间时,气体进入气室4后会压迫前、后内膜使前、后内膜紧紧贴附在一片外膜上而密封气室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密封体的结构和实施例一中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进气通道29中设有锁气颈210,锁气颈210为进气通道29截面转折点处。带有锁气颈210的进气通道29形成于进气口29a后,前内膜22a和后内膜22b之间的曲线形热封线之间,如图4。
在纵向热封线28两端部可设置内凹曲线热封线28a与中部热封线26或底部热封线27连接,以形成端部为曲线形密封的气室24。气体在向两端密封线外逸时,带内凹曲线密封面的气室相比带直线密封面的气室受到来自气体正面的压力更小。因此,内凹曲线密封面的气室的锁气时间更长。
为了加快空气进入气室的速度,可在进气通道29的前、后内膜之间增加多个热封点29b或者热封线29c,以将原进气通道29拆分成多个小截面积的进气通道。因新的单个进气通道的截面积减小,导致气流的压强增大,可以加快气体的流速。
为了充气方便,可在位于顶部热封线25和中部热封线26之间的前外膜和前内膜之间,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增加热封线211,以免充气嘴插入前外膜和前内膜之间或者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或者避免充气时过多气体进入前外膜和前内膜之间,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产生回流。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工作原理和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充气后由于锁气颈10的存在,气室24内的气体会压迫锁气颈210使其锁紧进气通道29,加强锁气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5,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内膜32a和后内膜32b由一片内膜折叠而成。因内膜折叠线的存在,实施例一中的顶部热封线将不存在。
内膜对称折叠后形成前内膜32a和后内膜32b,前内膜32a和后内膜32b设于前外膜31a和后外膜31b之间,且折叠线设于中部热封线36外。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的工作原理和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因取消了实施例一中的顶部热封线,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将减少顶部热封线的加工工序。
实施例四:
如图6,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内膜和/或后内膜内壁之间设置了一条横贯所有间隔设置耐热块42d的耐热线410,耐热线410上涂有耐热材料。因此在加工或者充气时,由于这条耐热线410的存在,使得前、后内膜不易粘连在一起,便于充气嘴的插入。同时在充气口处,在前外膜和前内膜之间,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热封点411,热封点411的作用和实施例二中热封线211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7,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耐热块52d上方设置热封块510,热封块510的作用和实施例二中热封线211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包括前外膜,后外膜,设于前外膜和后外膜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多个气室,充气通道,中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
前内膜和/或后内膜上部内壁间隔设有耐热块,耐热块上涂覆有耐热材料;
中部热封线横跨各耐热块,将前外膜,前内膜,后内膜和后外膜未设有耐热块处粘接,并分隔充气通道和气室;充气通道形成在中部热封线一侧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进气口形成在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的耐热块处,进气口使充气通道和气室连通;
充气通道被充气膨胀后,进气通道的前内膜和后内膜在纵向上向外拉开而自动开启进气口,气体进入气室后压迫前内膜和后内膜而密封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底部热封线和纵向热封线;
底部热封线将前、后外膜底部粘接;
纵向热封线两端部设有与中部热封线和/或底部热封线连接的内凹曲线热封线,将前外膜和后外膜粘接,气室形成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形成且位于前外膜和后外膜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耐热线,所述耐热线横贯所述耐热块,设置在前内膜和/或后内膜之间,所述耐热块涂覆有耐热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顶部热封线;顶部热封线将前内膜和后内膜顶部粘接,充气通道位于顶部热封线和中部热封线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前内膜和后内膜由一片内膜折叠而成;折叠线设于中部热封线一侧,充气通道位于折叠线和中部热封线之间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进气通道;
纵向热封线将前内膜和后内膜粘接,进气通道形成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且位于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在进气通道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多个热封点或多条热封线。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充气通道侧的前外膜和前内膜之间、后外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热封线或热封点。
8.如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进气通道;
纵向热封线将前内膜和后内膜粘接,进气通道形成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且位于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在进气通道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多个热封点或多条热封线。
9.如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进气通道;
纵向热封线将前内膜和后内膜粘接,进气通道形成于相邻两条纵向热封线之间且位于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
在进气通道的前内膜和后内膜之间设有多个热封点或多条热封线或热封点。
CN201510124830.XA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Pending CN104709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4830.XA CN104709596A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4830.XA CN104709596A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9596A true CN104709596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0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4830.XA Pending CN104709596A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959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6914A (zh) * 2017-06-16 2017-11-10 杭州巨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充气点气柱袋
CN107618758A (zh) * 2017-09-19 2018-01-23 珠海徐太日用品有限公司 气体密封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2820Y (zh) * 2006-09-21 2008-01-09 廖耀鑫 具有强化气密功能的空气密封体
TW200804151A (en) * 2006-07-07 2008-01-16 Yao-Sin Liao Air sealing body
CN101357705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廖建华 逆向止气阀及带有该逆向止气阀的空气密封装置
JP4278165B2 (ja) * 2006-06-23 2009-06-10 廖耀▲キン▼ 折畳み式の空気衝撃緩和装置
CN102300783A (zh) * 2009-06-23 2011-12-28 睿科有限公司 具备形成有支路的进气路的缓冲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06623A (zh) * 2012-08-01 2014-02-16 Air Bag Packing Co Ltd 自動開啟入氣口的口吹式空氣密封體
CN103662407A (zh) * 2012-09-07 2014-03-26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口吹式空气密封体
CN204606595U (zh) * 2015-03-20 2015-09-02 珠海艾贝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8165B2 (ja) * 2006-06-23 2009-06-10 廖耀▲キン▼ 折畳み式の空気衝撃緩和装置
TW200804151A (en) * 2006-07-07 2008-01-16 Yao-Sin Liao Air sealing body
CN201002820Y (zh) * 2006-09-21 2008-01-09 廖耀鑫 具有强化气密功能的空气密封体
CN101357705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廖建华 逆向止气阀及带有该逆向止气阀的空气密封装置
CN102300783A (zh) * 2009-06-23 2011-12-28 睿科有限公司 具备形成有支路的进气路的缓冲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06623A (zh) * 2012-08-01 2014-02-16 Air Bag Packing Co Ltd 自動開啟入氣口的口吹式空氣密封體
CN103662407A (zh) * 2012-09-07 2014-03-26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口吹式空气密封体
CN204606595U (zh) * 2015-03-20 2015-09-02 珠海艾贝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6914A (zh) * 2017-06-16 2017-11-10 杭州巨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充气点气柱袋
CN107618758A (zh) * 2017-09-19 2018-01-23 珠海徐太日用品有限公司 气体密封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96986U (zh) 一种空气密封体
CN100582536C (zh)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JP2016520449A5 (zh)
CN103662407B (zh) 一种口吹式空气密封体
CN104443794B (zh) 快速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
CN101837859A (zh) 自动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06623A (zh) 自動開啟入氣口的口吹式空氣密封體
TW201204603A (en) Air sealing body with naturally-opening gas valve
CN104709596A (zh)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CN101486402B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105923247A (zh) 一种纸塑复合密封袋
CN101844646A (zh)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4606595U (zh) 一种新型空气密封体
CN102398729B (zh) 自然开启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75536Y (zh) 三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ES2901799T3 (es)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artículos tridimensionales de pared flexible
TWI657014B (zh) 空氣密封袋
CN103538795A (zh) 具多个内分隔气室的货柜用扁平缓冲气袋
CN105173401B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及其应用
CN200975535Y (zh) 单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CN200975537Y (zh) 双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CN206187668U (zh) 三层空气密封体
CN210823618U (zh) 气泡袋及气泡纸
CN204713719U (zh) 气柱袋
CN107499714A (zh) 气体密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