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4718A - 电梯用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用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4718A
CN104704718A CN201280076120.9A CN201280076120A CN104704718A CN 104704718 A CN104704718 A CN 104704718A CN 201280076120 A CN201280076120 A CN 201280076120A CN 104704718 A CN104704718 A CN 104704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nnecting member
axis direction
rotor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61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4718B (zh
Inventor
木村康树
山本幸弘
多田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04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4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用曳引机中,电动机具有:筒状的定子,其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台;以及转子,其与定子同轴配置,且相对于定子旋转。驱动绳轮通过转子的旋转而旋转。在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设有抑制体,该抑制体抑制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的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电梯用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使轿厢移动的驱动力的电梯用曳引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如下的结构:为了减小来自电动机的噪音,使减振部件介于定子与壳体之间,从而减小电动机的振动(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6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具有电动机的电梯用曳引机中,伴随着高速化和大容量化,电动机大型化,因此,介于定子与壳体之间的减振部件由于定子的重量而变形,难以同轴地组装转子和定子。并且,在以往的电动机中,不能抑制由电动机的电磁激振力产生的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不能进一步减小电动机的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噪音的电梯用曳引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具有:驱动绳轮;电动机,其具有转子以及筒状的定子,定子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台,转子与定子同轴地配置,且相对于定子旋转,通过转子的旋转使驱动绳轮旋转;以及抑制体,其设于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的弹性变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在容易发生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的定子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能够利用抑制体抑制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定子本身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曳引机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沿图2的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抑制体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在椭圆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椭圆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三角形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三角形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Ⅹ-Ⅹ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用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ⅩⅡ-ⅩⅡ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附图中,在井道1内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有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4。在机房4内设有曳引机(电梯用曳引机)5和反绳轮6,所述曳引机5产生使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内升降的驱动力。
曳引机5具有曳引机主体7和借助曳引机主体7的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绳轮8。反绳轮6配置成从驱动绳轮8离开。轿厢2和对重3通过被卷绕于驱动绳轮8和反绳轮6上的多个悬吊体9而悬挂在井道1内。作为悬吊体9,采用例如绳索或带等。轿厢2和对重3借助驱动绳轮8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
图2是表示图1的曳引机5的纵剖视图。并且,图3是沿图2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图2的抑制体23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在附图中,曳引机5以曳引机5的轴线呈水平的方式被支撑于固定在机房4内的支撑台11上。支撑台11具有:基底部12,其被水平配置;以及第1支撑部13和第2支撑部14,它们在曳引机5的轴线方向(即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并分别固定在基底部12上。
曳引机主体7具有:旋转轴21,其与曳引机5的轴线同轴地配置;电动机22,其产生使旋转轴21旋转的驱动力;抑制体23,其设于电动机22并用于抑制电动机22的噪音;以及罩24,其一并覆盖电动机22和抑制体23。
旋转轴21通过轴承(未图示)旋转自如地分别支撑于第1支撑部13和第2支撑部14。而且,旋转轴21贯穿第1支撑部13和第2支撑部14。驱动绳轮8在配置于第1支撑部13与第2支撑部14之间的空间内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旋转轴21。由此,驱动绳轮8与旋转轴21一体地旋转。
在曳引机5的轴线方向上,从第2支撑部14观察,电动机22设于与驱动绳轮8侧相反的一侧。并且,电动机22具有:圆筒状的定子25,其包围旋转轴21;以及转子26,其隔着规定的间隙配置在定子25内,并固定于旋转轴21。
定子25在定子2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由第2支撑部14支撑的状态下与旋转轴21同轴地配置。并且,定子25具有包围转子26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27、以及设于定子铁芯27上的定子线圈28。定子铁芯27是将多张钢板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定子线圈28在使其一部分从定子铁芯27向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设于定子铁芯27。
在第2支撑部14的电动机22侧的侧面上,利用多个螺栓40固定有圆筒状的第1固定环(定子固定部件)29。定子25在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嵌于第1固定环29内的状态下支撑于第2支撑部14。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一端部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于第1固定环29。
在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2固定环(定子固定部件)30。第2固定环30在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嵌于第2固定环30内的状态下安装在定子铁芯27上。并且,第2固定环30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于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
转子26与定子25同轴地配置。并且,转子26具有:转子铁芯31,其固定于旋转轴21;以及多个永磁铁32,它们设置于转子铁芯31,并在转子铁芯31的周向上排列。转子铁芯31是将多张钢板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
通过对定子线圈28通电,定子25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6和旋转轴21根据定子25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而相对于定子25旋转。驱动绳轮8通过转子26的旋转而旋转。
当转子26旋转时,由于定子铁芯27与永磁铁32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定子25受到向电动机22的径向作用的激振力。由此,当通过向定子线圈28通电而使得转子26旋转时,定子25受到激振力,由此,定子25容易产生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弹性变形,并且定子25容易产生由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
抑制体23设于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体23抑制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并且,抑制体23具有:多个(该例中为8个)安装块(安装部)33,它们分别固定于第2固定环30;连接板(连接部件)34,其配置在比各安装块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多个(该例中为8个)连结部件35,它们各自连结各个安装块33与共同的连接板34。
各安装块33通过第2固定环30固定于定子铁芯27。并且,各安装块33在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上从第2固定环30向离开第2支撑部14的方向突出。如图3所示,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各安装块33在沿着定子25的周向的线上相互分离地配置。该例中,多个安装块33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连接板34配置在第2固定环30的内侧。并且,连接板34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线垂直地配置。该例中,连接板34是具有比转子26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板。
各连结部件35在定子25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该例中,各连结部件35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并且,在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各连结部件35以连接板34为中心呈放射状地配置。并且,如图4所示,各连结部件35具有:长板状的第1臂36,其安装于安装块33;长板状的第2臂37,其安装于连接板34;以及粘弹性体38,其具有粘性和弹性,并且被夹持于第1臂36与第2臂37之间。
第1臂36具有第1对置部36a,第2臂37具有第2对置部37a。第1臂36和第2臂37被配置成使第1对置部36a和第2对置部37a在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上对置的状态。粘弹性体38在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上被夹持于第1对置部36a与第2对置部37a之间。第1臂36和第2臂37通过粘弹性体38相互连接。该例中,粘弹性体38利用粘接剂分别固定于第1对置部36a和第2对置部37a。作为构成粘弹性体38的材料,可举出例如橡胶、树脂等。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主要通过粘弹性体38的粘弹性变形来抑制。
罩24一并覆盖电动机22和抑制体23。而且,罩24通过螺栓等安装于第2支撑部14。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当通过对定子线圈28通电而使得定子25产生旋转磁场时,转子26相对于定子25旋转。由此,驱动绳轮8旋转,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内升降。
当转子26相对于定子25旋转时,由于定子25与转子26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定子25受到向电动机22的径向作用的激振力。此时,随着转子26的转速的提高,定子25与转子26之间的电磁力所产生的激振频率也提高。
当激振频率提高而使得激振频率接近于曳引机5或支撑台11各自的构成要素(例如定子25或第2支撑部14等)的共振频率时,定子25或第2支撑部14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尤其,在低阶的振动模式(例如椭圆模式(二阶的振动模式)或三角形模式(三阶的振动模式)等)下,当定子25一边弹性变形一边振动时,定子25的变形量增大,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的噪音容易增大。另外,对于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与接近第2支撑部14的定子2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相比,在远离第2支撑部14的定子2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更容易增大。
图5和图6是表示在椭圆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和图8是表示在三角形模式下振动的图3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图8所示,定子25一边受到向电动机22的径向作用的激振力一边振动,在该状态下,在定子25上产生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弹性变形(如图5~图8的实线所示的形状)。并且,振动的波腹位置(即,由于定子25的振动而向定子25的径向外侧最大程度地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定子25部分的位置)由各阶的振动模式决定。
当定子25振动而使得定子25产生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弹性变形时,在抑制体23中,第1臂36和第2臂37在定子25的径向上相互错位,同时粘弹性体38产生粘弹性变形。由此,定子25受到的激振力通过粘弹性体38的粘弹性变形被吸收,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衰减而被抑制。
在这样的曳引机5中,定子2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第2支撑部14,对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进行抑制的抑制体23设于定子2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因此,在定子25本身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定子2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能够利用抑制体23抑制定子25本身的弹性变形,并能够有效抑制定子25本身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电动机22的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抑制体23具有:多个安装块33,当沿着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它们配置在沿定子25的周向的线上;连接板34,其配置在比各安装块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多个连结部件35,它们连结各个安装块33与连接板34,因此,能够利用连结部件35和连接板34对各安装块33之间进行连结,并能够在各安装块33之间使定子25的弹性变形部分地抵消。由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
另外,各连结部件35具备有粘性和弹性的粘弹性体38,因此,能够通过粘弹性体38的粘弹性变形来吸收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高效地抑制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
此外,在上述例中,连结部件35的结构是在第1臂36与第2臂37之间夹持粘弹性体38的结构,但也可以利用容易吸收振动的减振合金来构成连结部件35。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话,能够使用相同的材料制造连结部件35,可以更简单地构成连结部件35。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多个安装块33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但多个安装块33间的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例如,也可以对准椭圆模式和三角形模式下的振动的波腹位置配置安装块33,除了椭圆模式(二阶的振动模式)和三角形模式(三阶的振动模式)之外,还可以对准四阶以上的振动模式下的振动的波腹位置配置安装块33。即,可以根据振动模式下的振动的波腹位置设定将连结部件35安装在定子25上的位置。该情况下,根据安装块33的数量,连结部件35的数量也会变化。
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曳引机5的纵剖视图。并且,图10是沿图9的Ⅹ-Ⅹ线的剖视图。在图中,设于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抑制体23具有:圆筒状的安装环(安装部)41,其固定于第2固定环30;连接板(连接部件)42,其配置在比安装环4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多个(该例中为8个)连结部件43,它们连结安装环41与连接板42。连接板4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板34的结构相同。
安装环41通过第2固定环30固定于定子铁芯27。并且,如图6所示,安装环41在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上从第2固定环30向离开第2支撑部14的方向突出。如图7所示,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安装环41在配置在沿着定子25的周向的线上。
各连结部件43在定子25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该例中,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各连结部件43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同时以连接板34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并且,各连结部件43是一端部与安装环41连接、另一端部与连接板42连接的金属制的弹簧(弹性体)。该例中,各连结部件43是螺旋弹簧。各连结部件43各自的一端部与安装环41连接的位置是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定的位置。各连结部件43在定子25未弹性变形的通常状态下,以未伸缩的自然长度的状态连接在安装环41和连接板42之间。
当在定子25上产生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弹性变形时,弹簧即连结部件43产生反抗定子25的弹性变形的弹性复原力。由此,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得以抑制。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由此,即使将各连结部件43设为弹簧,也能够通过连结部件43的弹性复原力抑制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电动机22的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各连结部件43与安装环41的连接位置是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定的位置,但也可以根据在各阶(例如二阶和三阶等)的振动模式下的振动的波腹位置来设定各连结部件43与安装环41的连接位置。
实施方式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用曳引机5的纵剖视图。并且,图12是沿图11的ⅩⅡ-ⅩⅡ线的剖视图。在图中,设于定子铁芯27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抑制体23具有:圆筒状的安装环(安装部)51,其固定于第2固定环30;连接板(连接部件)52,其配置在比安装环5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多个(该例中为8个)连结部件53,它们连结安装环51与连接板52。安装环51和连接板52的各自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中的安装环41和连接板42的各自的结构相同。
各连结部件53在定子25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该例中,沿着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观察定子25时,各连结部件43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同时以连接板34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并且,各连结部件53是一端部与安装环51连接、另一端部与连接板52连接的油压减振器。
各连结部件53具有:液压缸54,其收纳油;以及第1柱塞55及第2柱塞56,它们受到由液压缸54内的油的压力引起的阻力,并可以相对于液压缸54移位。第1柱塞55和第2柱塞56从液压缸54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第1柱塞55与安装环51连接,第2柱塞56与连接板52连接。各连结部件43与安装环41的连接位置是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定的位置。
当在定子25上产生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弹性变形时,油压减振器即连结部件53产生反抗定子25的弹性变形的、由液压缸54内的油的压力引起的阻力。由此,定子25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振动得以抑制。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由此,即使将各连结部件53设为油压减振器,也能够通过连结部件53的阻力抑制定子25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定子25的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电动机22的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例子中,各连结部件53与安装环51的连接位置是在定子2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定的位置,但也可以根据在各阶(例如二阶和三阶等)的振动模式下的振动的波腹位置来设定各连结部件53与安装环51的连接位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安装块33固定于第2固定环30,但也可以代替多个安装块33,而将实施方式2或3中的安装环41、51固定在第2固定环30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2或3中,安装环41、51固定于第2固定环30,但也可以代替安装环41、51,而将实施方式1中的多个安装块33固定在第2固定环30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35、43、53的数量是8个,但不限定于此,连结部件35、43、53的数量为多个即可。
另外,可以结合实施方式1的连结部件35、实施方式2的连结部件43、实施方式3的连结部件53中的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而构成抑制体23。例如,抑制体23可以具有所有连结部件35、43、53。

Claims (5)

1.一种电梯用曳引机,其具有:
驱动绳轮;
电动机,其具有转子以及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被支撑于支撑台,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同轴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驱动绳轮旋转;以及
抑制体,其设于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抑制所述定子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所述定子的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中,
所述抑制体具有:安装部,当沿着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定子时,所述安装部配置在沿着所述定子的周向的线上,并设于所述定子上;连接部件,其配置在比所述安装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多个连结部件,它们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并连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中,
所述多个连结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具有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具有粘性和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中,
所述多个连结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是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其中,
所述多个连结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是油压减振器。
CN201280076120.9A 2012-09-28 2012-09-28 电梯用曳引机 Active CN104704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5093 WO2014049835A1 (ja) 2012-09-28 2012-09-28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4718A true CN104704718A (zh) 2015-06-10
CN104704718B CN104704718B (zh) 2017-05-03

Family

ID=5038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6120.9A Active CN104704718B (zh) 2012-09-28 2012-09-28 电梯用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89420B2 (zh)
CN (1) CN104704718B (zh)
WO (1) WO20140498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6903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曳引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1496A (ja) * 1992-10-23 1994-05-20 Nippondenso Co Ltd 整流子型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コイル
CN1191408A (zh) * 1997-02-20 1998-08-26 Gec阿尔斯托姆摩特沃斯公司 降低旋转电机噪音的方法、实施此方法装置及旋转电机
JP2004115141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5189B2 (ja) * 1991-07-22 1997-08-25 株式会社東芝 固定子鉄心の支持装置
JP2010124661A (ja) * 2008-11-21 2010-06-0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1496A (ja) * 1992-10-23 1994-05-20 Nippondenso Co Ltd 整流子型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コイル
CN1191408A (zh) * 1997-02-20 1998-08-26 Gec阿尔斯托姆摩特沃斯公司 降低旋转电机噪音的方法、实施此方法装置及旋转电机
JP2004115141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6903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曳引机
CN114476903B (zh) * 2020-10-26 2023-12-0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曳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9835A1 (ja) 2014-04-03
JP5889420B2 (ja) 2016-03-22
CN104704718B (zh) 2017-05-03
JPWO2014049835A1 (ja) 2016-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8007B (zh) 防振装置
JP6030076B2 (ja) 高速フライホイールシステム及び高速フライホイールに用いられる軸受け配列
JP5142810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3492762B (zh) 变矩器
CN103703272B (zh) 扭力杆
CN204442141U (zh) 用于衰减低频振荡的致动器
JP5488557B2 (ja) 回転機器の制振装置
CN104747651B (zh) 一种并联模式半主动隔振器
CN107076021B (zh) 车辆用防振装置
CN101356371A (zh) 隔膜泵
CN104482091B (zh) 一种具有主动吸振能力的隔振器
JPWO2015194419A1 (ja) パラレルハイブリッド動力伝達機構
JP5411760B2 (ja) 防振装置
JP2016044717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制御装置及びトルクロッド
CN102278308B (zh) 螺旋压缩机
CN107021406B (zh) 电梯装置
CN105008760A (zh) 具有至少一个主动侧和一个从动侧的扭转减振器
CN20402549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的半主动颗粒阻尼橡胶悬置
CN104704718A (zh) 电梯用曳引机
CN101243596B (zh) 注塑成型机用电动机、磁铁埋入型电动机的转子
KR101376023B1 (ko) 스크류 압축기
CN201671347U (zh) 末端软管装置、混凝土泵车及管道输送装置
JP5683426B2 (ja) スクリュ圧縮機
JP2012042021A (ja) トルクロッド
CN202266633U (zh) 具有减震效果的飞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