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4674B -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4674B
CN104704674B CN201380053202.6A CN201380053202A CN104704674B CN 104704674 B CN104704674 B CN 104704674B CN 201380053202 A CN201380053202 A CN 201380053202A CN 104704674 B CN104704674 B CN 104704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attery
terminal
detection device
stat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32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4674A (zh
Inventor
北村刚
后藤满文
重水哲郎
川添浩平
松田直彦
高辻秀保
西田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04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4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s with integrated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本发明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具备:基板(100),形成有供电池(2)的电极端子(75)插通的端子插通孔(111B);固定件(141B),由导热材料制成,设置于端子插通孔(111B)的周围,在端子插通孔(111B)中插通有电极端子(75)的状态下,与电极端子(75)相接而安装于电极端子(75);及温度测量件(151),固定于基板(100),经由固定件(141B)测量电极端子(75)的温度。

Description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2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77266号及2013年9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01635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中,为了使二次电池正常且安全地工作,需测量端子间电压和电池温度等。并且,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或使电压及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推移的控制。
在此,作为测定电池温度的装置,提出有具备基板及热敏电阻的装置,该热敏电阻经由海绵设置在基板里侧,并且与电池罐接触配置(参考下述专利文献1)。
该装置中,热敏电阻通过设置于基板背面的海绵向电池罐侧施力而与电池罐接触,由此进行电池温度的测定。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2-177589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中,例如电池罐等发生振动时,热敏电阻与电池罐外表面的接触性变得不稳定,有可能无法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具备基板、固定件及温度测量件。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供电池的电极端子插通的端子插通孔。所述固定件由导热材料制成,设置于所述端子插通孔的周围,在所述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与所述电极端子相接而安装于该电极端子。所述温度测量件固定于所述基板,经由所述固定件测量所述电极端子的温度。
根据上述结构,若将电极端子插通于形成在基板的端子插通孔,则固定件与电极端子接触而被安装。并且,测量电极端子的温度的温度测量件具有固定于基板并且不与电池直接接触的结构。因此,即使电池发生振动,也能够维持固定件与电极端子稳定接触的状态。因此,由于固定件由导热材料制成,因此温度测量件能够经由固定件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极端子的温度即电池温度。
(2)上述(1)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固定件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与该电极端子相接而朝向内径侧按压该电极端子。
根据上述结构,按压部朝向内径侧按压电极端子,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按压部与电极端子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更加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3)上述(2)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固定件具有3个所述按压部,该3个按压部成为在所述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电极端子的外周配置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3个按压部从电极端子的外周侧朝向内径侧按压电极端子,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按压部与电极端子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更加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4)上述(1)至(3)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温度测量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和背面中的所述电池侧的面。
根据上述结构,温度测量件设置于基板的前表面和背面中的电池侧的面,因此例如在基板中的与电池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安装连接多个电池彼此的部件时,温度测量件不会与该部件接触而损伤。因此,能够维持温度测量件的良好状态,因此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5)上述(1)至(4)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可进一步具备固定件连接端,该固定件连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温度测量件热连接。所述温度测量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端一同被绝缘材料覆盖。
根据上述结构,温度测量件能够经由连接于固定件的固定件连接端测定电池温度。并且,温度测量件与固定件连接端一同被绝缘材料覆盖,因此能够不受例如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和外部空气的影响而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6)上述(1)至(4)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可进一步具备固定件连接端,该固定件连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温度测量件热连接。所述固定件连接端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经由绝缘材料配置于以所述温度测量件为基准的所述基板侧。
(7)上述(1)至(4)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可进一步具备固定件连接端,该固定件连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温度测量件热连接。所述固定件连接端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经由绝缘材料配置于以所述温度测量件为基准的所述基板侧的相反侧。
根据上述结构,温度测量件被基板及固定件连接端夹住,因此能够减少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
(8)上述(5)至(7)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温度测量件具有主体部及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与外部的端部。所述固定件连接端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在所述温度测量件中的所述主体部的最大尺寸。
根据上述结构,固定件连接端的热电阻变小,容易从电极端子经由固定件连接端向温度测量件传递热。因此,能够减小温度测量件周围的温度变化相对于电极端子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差,并能够提高温度的测量响应性。而且,从电极端子流向温度测量件侧的热量增多。因此,与固定件连接端的宽度较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
(9)上述(1)至(8)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在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存在使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固定件相互分开对置的间隙部。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具备导热促进部件。导热促进部件配置于所述间隙部,与所述电极端子及所述固定件这两者相接,并且由熔点低于所述两者的熔点的导热材料制成。
根据上述结构,在电极端子与固定件之间的间隙部配置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促进部件,因此能够容易从电极端子向固定件传递热。而且,导热促进部件的熔点较低,因此导热促进部件在电极端子升温过程的较早的阶段变软,导热促进部件与电极端子及固定件的接触性提高,能够更容易从电极端子向固定件传递热。
(10)上述(9)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导热促进部件由包含Sn及Bi或In的合金制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导热促进部件的熔点设为例如150℃以下。
(11)上述(1)至(10)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中,所述固定件由导电材料制成,构成用于测量所述电极端子的电位的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
根据上述结构,固定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并且还能够测定电池的电压。因此,能够减少组件件数来进行电池温度的测定及电池电压的测定。
(12)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电池模块具备上述(1)至(10)的任一个中记载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所述电池。
根据上述结构,若将电极端子插通于形成在基板的端子插通孔,则固定件与电极端子接触。并且,测量电极端子的温度的温度测量件固定于基板。因此,由于固定件由导热材料制成,因此温度测量件能够在固定件与电极端子接触的状态下,经由固定件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极端子的温度即电池温度。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的主要部分切开立体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主要部分分解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仰视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温度测量件周围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的电池模块的主要部分分解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的电池模块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具备多个电池2、测定电池2的温度等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及相互电连接多个电池2的导电条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池2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电池2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电池2具有多个正极板10、多个负极板20、覆盖负极板20的隔膜30、电解液、及容纳这些的金属制电池壳体60。
各电极板10、20具有极板主体11、21、及从该极板主体11、21的芯材的缘部延伸的极耳14、24。极板主体11、21在铝箔或铜箔等的矩形形状的芯材上附着活性物质等而构成。负极板20的极板主体21被隔膜30完全覆盖。负极板20的极耳24的一部分从隔膜30露出。
多个正极板10与分别被隔膜30覆盖的多个负极板20以各个极耳14、24向相同侧突出的方式交替层叠,从而形成电极层叠体40。
在多个正极板10与多个负极板20被层叠的状态下,正极极耳14与负极极耳24相对于该层叠方向沿垂直方向排列。
在此,将多个正极板10及多个负极板20被层叠的层叠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正极极耳14与负极极耳24所排列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Z方向及X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如图2所示,将XYZ坐标的箭头方向分别设为(+)侧。
电池壳体60具有壳体主体61及堵住该壳体主体61的矩形形状开口的盖65。在壳体主体61上形成有容纳电极层叠体40的正方体形状的容纳凹部。
壳体主体61具有呈矩形形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1侧板63、同样呈矩形形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2侧板64、及矩形形状的底板62,通过这些板62、63、64形成容纳凹部。
在此,一对第1侧板63在Z方向上相互对置。一对第2侧板64在X方向上相互对置。并且,该壳体主体61的开口相对于底板62形成于(+)Y侧。
盖65与壳体主体61的矩形形状开口的形状相对应地呈矩形板状。在该盖65上经由绝缘材料79固定有正极端子70及负极端子75。该正极端子70及负极端子75上分别形成有阴螺纹70X、75X。
而且,盖65上,在正极端子70与负极端子7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当电池壳体60内的压力成为规定以上时工作的安全阀78。
在此,正极端子70、负极端子75及安全阀78沿X方向排列。并且,正极端子70及负极端子75分别从盖65朝向(+)Y侧突出。
矩形板状的盖65的4个角中,在(+)Z侧且(-)X侧的角附近形成有用于向壳体主体61内注入电解液的注入口66。但是,从该注入口66向电池壳体60内注入电解液之后,在注入口66的(+)Y侧设置口盖67,在口盖67上螺合螺栓68,注入口66被封闭。口盖67上形成有螺栓68用的阴螺纹68A。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正极端子70由铝制成。负极端子75由铜制成。
接着,对测定如上述构成的电池2的温度等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具备:基板100;正侧固定件141A及负侧固定件141B(固定件);温度测量件151,测量负极端子75的温度;连接器161,设置于基板100;及多个配线170,连接于连接器161。正侧固定件141A及负侧固定件141B(固定件)安装于电池2的正极端子70及负极端子75(电极端子)。
基板100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基板100的X方向长度与壳体主体61的X方向长度大致相同。基板100的Z方向长度与壳体主体61的Z方向长度大致相同。另外,基板100的形状只要是可安装于正极端子70及负极端子75的形状即可,可以不与壳体主体61的上述X方向及Z方向大致相同。
该基板100相对于电池2的盖65,对置配置于(+)Y侧。
在此,将基板100的(+)Y侧的面设为表面。将配置电池2的一侧即基板100的(-)Y侧的面设为背面。
如图4所示,基板100具有形成表面的表层101、形成背面的里层102、及层叠于表层101与里层102之间的屏蔽层103。
屏蔽层103由导电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屏蔽层103由作为导电材料的一例的铜制成。屏蔽层103由于具有降低可影响配线170的噪声的效果,因此有效,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屏蔽层103。
如图2及图3所示,基板100上形成有供正极端子70插通的正侧插通孔111A及供负极端子75插通的负侧插通孔111B(端子插通孔)。并且,基板100上,在与电池2的安全阀78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安全阀用孔113。该正侧插通孔111A、负侧插通孔111B及安全阀用孔113为开口呈大致圆形状的贯穿孔。另外,在电池2中,安全阀78非正常工作时,安全阀用孔113能够向上部放出从安全阀78放出的气体,因此有效,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安全阀用孔113。
基板100上,在与形成于盖65的注入口6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注入用贯穿孔114。沿着该贯穿孔114的缘部,设置有由导体制成的缘部件115。该缘部件115上形成有阴螺纹115A。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基板100上不形成贯穿孔114。
关于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在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安装于电池2的状态下,螺栓(未图示)螺合于该缘部件115的阴螺纹115A及设置在注入口66的口盖67的螺栓68的阴螺纹68A。
而且,如图2及图5所示,基板100具有正侧绝缘突出部121A、负侧绝缘突出部121B(绝缘突出部)、及筒状部122。正侧绝缘突出部121A及负侧绝缘突出部121B从正侧插通孔111A及负侧插通孔111B的周围朝向基板100的表侧即(+)Y侧突出。筒状部122从安全阀用孔113的周围朝向所对置的安全阀侧即(-)Y侧延伸。该筒状部122由耐热性较高的材料制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适当省略筒状部122。
负侧绝缘突出部121B由绝缘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负侧绝缘突出部121B由树脂制成。该负侧绝缘突出部121B具有壁部131、锷部132、及立设壁部133。壁部131配置于负侧插通孔111B的周围。锷部132从壁部131的(+)Y侧朝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外侧扩展。立设壁部133从锷部132的径向外侧朝向(+)Y侧立设,在其周围的一部分形成有缺口部133A。立设壁部133的XZ平面的剖面形状呈C字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正侧绝缘突出部121A的结构与负侧绝缘突出部121B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正侧固定件141A设置于正侧插通孔111A的周围。并且,负侧固定件141B设置于负侧插通孔111B的周围。
负侧固定件141B由导热且导电的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负侧固定件141B由铜等金属制成。由此,负侧固定件141B发挥作为用于测量负极端子75的温度的温度测量用端子的作用,并且还发挥用于测量负极端子75的电位的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的作用。
正侧固定件141A由导电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正侧固定件141A由铜等金属制成。由此,正侧固定件141A发挥用于测量正极端子70的电位的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的作用。
如图3所示,负侧固定件141B形成为环状。负侧固定件141B具有:负侧环状部142B,设置于基板100的背面;及3个负侧按压部143B(按压部),从负侧环状部142B朝向(+)Y侧而形成。
负侧环状部142B上连接有由导热材料制成且朝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固定件连接端145。该固定件连接端145将负侧固定件141B与后述的温度测量件151热连接。
如图5所示,负侧按压部143B形成为随着从负侧环状部142B朝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内侧而朝向(+)Y侧。
若负极端子75插通于负侧插通孔111B,则3个负侧按压部143B以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成为沿着负极端子75的外周配置的状态。由此,3个负侧按压部143B分别与负极端子75相接,朝向径向内侧(内径侧)按压负极端子75。由此,负侧固定件141B安装于负极端子75。另外,负侧按压部143B并不限定于3个。能够考虑负极端子75的大小及形状而适当决定负侧按压部143B的数量,以便负侧固定件141B能够更牢固地安装于负极端子75。
在负极按压部143B的周向两侧形成有朝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146。
正侧固定件141A与负侧固定件141B同样地,具有正侧环状部142A及正侧按压部143A。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正侧固定件141A上未设置固定件连接端145,除了这一点之外,正侧固定件141A的结构与负侧固定件141B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温度测量件(热敏电阻)151固定于基板100的前表面和背面中配置有电池2的面,即背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测量件使用热敏电阻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将温度等测量数据转换为电信号来输出的部件即可。
如图6所示,温度测量件151具有:主体部153,内置有电阻值与温度相应地发生变化的电阻体;及正极侧端部152A和负极侧端部152B。正极侧端部152A及负极侧端部152B的第1端连接于主体部153。正极侧端部152A及负极侧端部152B的第2端固定于基板100的背面。正极侧端部152A及负极侧端部152B均为用于电连接主体部153与外部的端部。
主体部153在与设置于基板100的固定件连接端145之间隔开间隙而配置。该固定件连接端145及温度测量件151一同被绝缘材料154覆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绝缘材料的一例使用硅。
该温度测量件151与负侧固定件141B通过固定件连接端145热连接。在负侧插通孔111B中插通有负极端子75的状态下,温度测量件151能够经由连接于负侧固定件141B的固定件连接端145测量负极端子75的温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负极端子75的铜的导热率比形成正极端子70的铝的导热率高,因此温度测量件151设置于负极端子75侧。
因此,当形成正极端子70的材料的导热率比形成负极端子75的材料的导热率高时,优选温度测量件151设置于正极端子70侧。
如图3所示,考虑到基板100的空间,连接器161在基板100上隔着安全阀用孔113设置于温度测量件151的相反侧。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61设置于安全阀用孔113与正侧插通孔111A之间。
如此,温度测量件151、安全阀用孔113及连接器161依次沿(-)X方向排列。换言之,从温度测量件151至连接器161的排列方向为(-)X方向。并且,连接器161能够经由配线(未图示)连接于控制装置(未图示)。
多个配线170设置于基板100的前表面和背面中配置有电池2的一侧,即背面。该多个配线170具有连接于温度测量件151的正极侧端部152A的第1配线171、及连接于温度测量件151的负极侧端部152B的第2配线172。
在基板100上,第1配线171的第1端连接于温度测量件151的正极侧端部152A。在基板100上,第1配线171的第2端连接于连接器161。详细而言,第1配线171具有从正极侧端部152A朝向(-)Z侧的配线部171A、从配线部171A的端部弯曲而朝向(-)X侧的大致直线状的配线部171B、及以从配线部171B的端部沿着安全阀用孔113的圆弧状的方式配置的配线部171C。
在基板100上,第2配线172的第1端连接于温度测量件151的负极侧端部152B。在基板100上,第2配线172的第2端连接于连接器161。详细而言,第2配线172具有从负极侧端部152B朝向(+)Z侧的配线部172A、从配线部172A弯曲而朝向(-)X侧的大致直线状的配线部172B、及以从配线部172B的端部沿着安全阀用孔113的圆弧状的方式配置的配线部172C。
如此,第1配线171及第2配线172配置成沿着基板100上的安全阀用孔113的(-)Z侧。第1配线171及第2配线172配置成沿着相对于安全阀用孔113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一方向侧。另外,排列方向是温度测量件151、安全阀用孔113及连接器161的排列方向。
并且,第1配线171中的配线部171C与第2配线部172中的配线部172C配置成相互靠近并且大致平行。
而且,配线170具有:负极配线173,连接于设置在负侧固定件141B的负侧环状部142B的固定件连接端145;正极配线174,连接于正侧固定件141A的正侧环状部142A;电池容器配线175,连接于设置在注入用贯穿孔114的缘部件115;及配线176,连接缘部件115与正侧环状部142A。该配线176上设置有电阻体176A。
在此,通过在基板100上设置连接缘部件115与正侧环状部142A的配线176,能够使与正侧固定件141A连接的正极端子70与电池壳体60成为实际上相同的电位。因此,能够将与电解液相接的电池壳体60的内部表面设为氧化性气氛,将电池壳体60的电位保持为能够阻止与锂离子的向LiAl的合金化的电位范围。
并且,通过设置电阻体176A,即使例如发生负极端子75与电池壳体60短路等异常,也能够将从正极端子70流向电池壳体60的电流限制为微小电流,例如mA级。关于电阻体176A(上拉电阻体)的电阻值,能够考虑可在电池2中流动的电流值等而适当自由地设定。例如,能够使用1kΩ的电阻体。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用正侧固定件141A及负侧固定件141B来测量端子电位,在基板100上设置有负极配线173及正极配线174,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省略这些负极配线173及正极配线174。电池容器配线175也同样可以省略。
接着,对导电条4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5所示,导电条4为相互电连结相邻的电池2的电极彼此的部件。该导电条4上形成有供螺栓4X贯穿的贯穿孔4A。贯穿孔4A形成于与电池2的正极端子70、负极端子75对应的位置。通过将螺栓4X插通于该贯穿孔4A,并将螺栓4X螺合于形成在正极端子70或负极端子75的阴螺纹70X、75X,导电条4连接于电池2的电极。
接着,对如上述构成的电池模块1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使电池2的正极端子70与形成于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的正侧插通孔111A对置,使负极端子75与负侧插通孔111B对置,使电池2的安全阀78与安全阀用孔113对置,并在电池2的(+)Y侧配置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
此时,正侧按压部143A从正侧环状部142A朝向(+)Y侧而形成,因此正侧按压部143A与正极端子70相对应。负侧按压部143B从负侧环状部142B朝向(+)Y侧而形成,因此负侧按压部143B与负极端子75相对应。其结果,基板100相对于电池2被定位。能够使正极端子70可靠且简单地定位于正侧插通孔111A并插通,且使负极端子75可靠且简单地定位于负侧插通孔111B并插通。
在该状态下,使正极端子70插通于正侧插通孔111A,并且使负极端子75插通于负侧插通孔111B。此时,负侧固定件141B的3个负侧按压部143B以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3个负侧按压部143B分别与负极端子75相接,朝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内侧按压负极端子75。因此,能够将负侧固定件141B安装于负极端子75。
其中,使负极端子75插通于负侧插通孔111B时,负侧固定件141B的负侧按压部143B与负极端子75的外周面接触并向(-)Y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电池2的负极端子75的外周面有异物等,异物也会随着负侧按压部143B的接触移动而从负极端子75的外周面去除。
同样地,正侧固定件141A的正侧按压部143A也朝向径向内侧按压正极端子70。
并且,在设置于形成在基板100的注入用贯穿孔114的缘部件115的阴螺纹151A及螺合于电池壳体60的注入口66的螺栓68的阴螺纹68A螺合螺栓(未图示)。由此,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安装于电池2。
在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安装于电池2的状态下,在负极端子75侧,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负侧固定件141B安装于负极端子75。并且,连接于负侧固定件141B的负侧环状部142B且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固定件连接端145将温度测量件151与负侧固定件141B热连接。由此,负极端子75与温度测量件151经由负侧固定件141B及固定件连接端145热连接。
而且,该负侧固定件141B由导电材料制成。由此,负侧端子75与连接器161经由负侧固定件141B及负极配线173电连接。
并且,在正极端子70侧,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正侧固定件141A安装于正极端子70。由此,正极端子70与连接器161经由正侧固定件141A及正极配线174电连接。
并且,电池壳体60中,电池壳体60与连接器161经由螺合于注入口66的螺栓68、设置于基板100且由导体制成的缘部件115、螺合于螺栓68的阴螺纹68A及缘部件115的阴螺纹115A的螺栓(未图示)及配线170电连接。
接着,通过配线相互连接安装于电池2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的连接器161与控制装置(未图示)。
并且,配设多个电池2,使螺栓4X插通于形成在导电条4的贯穿孔4A,从而使螺栓4X螺合于形成在电池2的正极端子70、负极端子75的阴螺纹70X、75X。由此,组装电池模块1。
如此构成的电池模块1中,若将负极端子75插通于负侧插通孔111B,则负侧固定件141B安装于负极端子75。而且,负极端子75与温度测量件151热连接。
并且,负侧固定件141B的负侧按压部143B朝向负侧插通孔111B的径向内侧按压负极端子75,因此能够维持负侧按压部143B与负极端子75的固定状态,并且能够提高两者的接触性。
而且,负侧固定件141B的3个负侧按压部143B呈沿着负极端子75的外周配置的状态,因此遍及周向而可靠地按压负极端子75。
由此,即使例如电池2发生振动,负极端子75、负侧固定件141B及温度测量件151的相对位置关系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测定负极端子75以及电池2内部的温度。
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中,热敏电阻通过海绵向电池罐侧施力,从而测定电池温度。由此,例如在电池罐上有异物时,在该电池罐中安装装置时,在电池罐与海绵之间介入有异物,因此无法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中,即使如前述那样在负极端子75的外周面有异物等,异物也会随着与负侧按压部143B的负极端子75的接触移动而被去除。由此,电池状态监视装置3能够准确地测定负极端子75的温度以及电池2内部的温度。
并且,温度测量件151经由作为导体的负侧固定件141B连接于负极端子75。由此,能够测量负极端子75的温度,因此与例如温度测量件连接于电池壳体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电池2内部的温度。
并且,正极端子70及负极端子75与连接器161经由正极端子70、负极端子75、正极配线174及负极配线173电连接,因此能够识别正极端子70与负极端子75之间的电压。
并且,电池壳体60与连接器161经由螺合于注入口66的螺栓68、设置于基板100且由导体制成的缘部件115、螺合于螺栓68的阴螺纹68A及缘部件115的阴螺纹115A的螺栓(未图示)及配线170电连接。由此,能够识别电池壳体60的电位。
并且,负侧固定件141B发挥用于测量负极端子75的温度的温度测量用端子的作用及用于测量负极端子75的电位的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的作用。由此,与分开设置温度测量用端子与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测量装置的组件件数。
并且,上述工作仅为将负极端子75(正极端子70)插通于负侧插通孔111B(正侧插通孔111A)的工作,因此能够通过轻松的工作测定电池2的温度、正极端子70与负极端子75之间的电压及电池壳体60的电位。
并且,温度测量件151设置于基板100的背面,因此在基板100的表面安装导电条4时,温度测量件151不会与导电条4接触而损伤。由此,能够维持温度测量件151的良好状态。
并且,负侧固定件141B被绝缘材料154覆盖,因此能够维持绝缘状态,并且能够不受例如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等的影响而测定电池2的温度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或组成等为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而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1变形例]
利用图7及图8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中,加大从负侧固定件141B的负侧环状部142B延伸的固定件连接端145a的宽度。固定件连接端145a的宽度为与基板100平行的方向且与固定件连接端145a所延伸的X方向垂直的Z方向的宽度。本变形例中,固定件连接端145a的宽度尺寸Wa大于在温度测量件151的主体部153中的最大尺寸Wm。另外,固定件连接端145a的厚度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件连接端145的厚度相同的程度。
如此,通过加大固定件连接端145a的宽度,固定件连接端145a的热电阻减小,容易从负极端子75经由固定件连接端145a向温度测量件151传递热。因此,能够减小温度测量件151周围的温度变化相对于负极端子75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差。由此,变形例中,能够提高温度的测量响应性。
并且,本变形例中,从负极端子75流向温度测量件151侧的热量增多。
因此,本变形例中,与固定件连接端的宽度较窄的情况相比,更能减少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上述电池2中,由于电极端子70、75周围的发热量较多,因此有时会主动冷却电池2的基板100侧。如此,即使在冷却电池2的基板100侧时,本变形例中,也能够抑制冷却的影响,作为负极端子75的温度值获取更接近现实温度的值。
[第2变形例]
利用图9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板100的厚度方向即Y方向上,依次排列有基板100、固定件连接端145、绝缘材料154、温度测量件151(主体部153)。本变形例中,在基板100的厚度方向即Y方向上,依次排列有基板100、温度测量件151(主体部153)、作为绝缘材料的绝缘薄膜154b、固定件连接端145b。即,本变形例的固定件连接端145b经由作为绝缘材料的绝缘薄膜154b配置于以温度测量件151为基准的基板100侧的相反侧。本变形例中,固定件连接端145b的宽度尺寸大于在温度测量件151的主体部153中的最大尺寸。
本变形例中,温度测量件151被基板100与固定件连接端145b夹住,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及第1变形例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
另外,本变形例中,并未用绝缘材料覆盖固定件连接端145b的外侧,但也可与上述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同样地,用绝缘材料覆盖固定件连接端145b的外侧。
[第3变形例]
利用图10及图11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中,在圆柱状负极端子75的外周侧与环状负侧固定件141B的内周侧之间配置有促进两者之间的导热的导热促进部件168。在圆柱状负极端子75的外周侧与环状负侧固定件141B的内周之间存在相互分开对置的间隙部167。导热促进部件168以与负极端子75及负侧固定件141B这两者相接的方式配置于该间隙部167。
该导热促进部件168由熔点低于负极端子75的熔点及负侧固定件141B的熔点的导热材料制成。例如,负极端子75及负侧固定件141B由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制成时,该铜的熔点为1083℃,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的熔点还取决于添加物,例如为897~1097℃。该导热促进部件168例如由熔点为200℃以下的低熔点合金制成。
作为该低熔点合金,例如除了作为焊锡的主要成分的Sn之外,还有包含Bi和In等的合金。具体而言,例如有如下合金。另外,以下所示的熔点为固体开始溶解的温度,即所谓的固相线温度。并且,即使形成合金的金属元素的成分相同,若以下例示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则熔点也发生变化。
28.5wt%Sn-Pb-28.5wt%Bi(熔点:99℃)
46wt%Sn-Pb-14wt%Bi(熔点:137℃)
46wt%Sn-Pb-8wt%Bi(熔点:135℃)
19wt%Sn-Pb-53.5wt%Bi-10.5wt%In(熔点:60℃)
13.3wt%Sn-Pb-50wt%Bi-10wt%Cd(伍德合金)(熔点:70℃)
12.5wt%Sn-Pb-50wt%Bi-12.5wt%Cd(熔点:60.5)
43wt%Sn-57wt%Bi(熔点:138℃)
48wt%Sn-52wt%In(熔点:117℃)
本变形例中,在负极端子75与负侧固定件141B之间的间隙部167配置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促进部件168,因此容易从负极端子75向负侧固定件141B传递热。而且,导热促进部件168的熔点较低,因此导热促进部件168在负极端子75升温过程的较早的阶段变软,导热促进部件168与负极端子75及负侧固定件141B的接触性提高,能够更容易从负极端子75向负侧固定件141B传递热。
在此,假设负极端子75的温度成为100℃(以下,将该温度称为极限温度)以上,则视作之后该电池将无法使用,或者能力显著下降。
此时,优选在负极电极成为100℃之前检测到该温度。
因此,本变形例中,由熔点为小于负极端子75的极限温度的温度的材料制成导热促进部件168。因此,本变形例中,导热促进部件168在负极端子75成为极限温度之前开始溶解,负极端子75与负侧固定件141B之间的导热性提高,能够提高温度的测量响应性。
另外,形成导热促进部件168的材料也可是如下材料,即,即使其熔点为负极端子75的极限温度以上,也变软至小于极限温度时的程度。这是因为,如前所述,通过导热促进部件168变软,该导热促进部件168与负极端子75及负侧固定件141B之间的接触性提高,由此负极端子75与负侧固定件141B之间的导热性提高。
[其他变形例]
上述内容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池2以锂二次电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电极端子配置于电池壳体的一个面的电池即可,能够适当变更电池的种类、形状。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固定件141A、141B具备在端子插通孔111A、111B中插通有电极端子70、75的状态下与电极端子70、75相接而朝向内径侧按压电极端子70、75的按压部143A、143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固定件只要在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电极端子的状态下与电极端子接触固定即可,也可是与电极端子的形状相应的形状。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以温度测量件151设置于基板100的前表面和背面中的电池2侧的面(里层10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设置于基板100的前表面(表层101)。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具备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固定件141A、141B,将固定件141A、141B与温度测量件151热连接的固定件连接端14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省略固定件连接端145,使温度测量件151直接与固定件141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以温度测量件151与固定件连接端145一同被绝缘材料覆盖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能够不受来自外部的影响而测量温度的情况等,可省略绝缘材料。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固定件141A、141B具有由导电材料制成且用于测量电极端子70、75的电位的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若只是测量温度时,可省略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测定电池温度。
符号说明
1-电池模块,2-电池,3-电池状态监视装置,75-负极端子(电极端子),100-基板,111B-负侧插通孔(端子插通孔),141B-负侧固定件(固定件),143B-负侧按压部(按压部),145、145a、145b-固定件连接端,151-温度测量件,154-绝缘材料,154b-绝缘薄膜(绝缘材料),167-间隙部,168-导热促进部件。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具备:
基板,形成有供电池的电极端子插通的端子插通孔;
固定件,由导热材料制成,设置于所述端子插通孔的周围,在所述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与所述电极端子相接而安装于该电极端子;及
温度测量件,固定于所述基板,经由所述固定件测量所述电极端子的温度,
所述固定件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与该电极端子相接而朝向内径侧按压该电极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件具有3个所述按压部,该3个按压部成为在所述端子插通孔中插通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电极端子的外周配置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测量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和背面中的所述电池侧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还具备固定件连接端,该固定件连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温度测量件热连接,
所述温度测量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端一同被绝缘材料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还具备固定件连接端,该固定件连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温度测量件热连接,
所述固定件连接端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经由绝缘材料配置于以所述温度测量件为基准的所述基板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还具备固定件连接端,该固定件连接端由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温度测量件热连接,
所述固定件连接端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经由绝缘材料配置于以所述温度测量件为基准的所述基板侧的相反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测量件具有主体部及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与外部的端部,
所述固定件连接端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在所述温度测量件中的所述主体部的最大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存在使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固定件相互分开对置的间隙部,
所述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具备导热促进部件,该导热促进部件配置于所述间隙部,与所述电极端子及所述固定件这两者相接,并且由熔点低于所述两者的熔点的导热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导热促进部件由包含Sn及Bi或In的合金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件由导电材料制成,构成用于测量所述电极端子的电位的端子电位测量用端子。
11.一种电池模块,其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
所述电池。
CN201380053202.6A 2012-12-19 2013-12-05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Active CN104704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7266 2012-12-19
JP2012-277266 2012-12-19
JP2013-201635 2013-09-27
JP2013201635A JP6012575B2 (ja) 2012-12-19 2013-09-27 電池状態監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池モジュール
PCT/JP2013/082731 WO2014097896A1 (ja) 2012-12-19 2013-12-05 電池状態監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4674A CN104704674A (zh) 2015-06-10
CN104704674B true CN104704674B (zh) 2017-04-19

Family

ID=5097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3202.6A Active CN104704674B (zh) 2012-12-19 2013-12-05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63396A1 (zh)
EP (1) EP2937930B1 (zh)
JP (1) JP6012575B2 (zh)
CN (1) CN104704674B (zh)
WO (1) WO2014097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002B (zh) * 2015-12-28 2021-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框体的密闭结构及框体的制造方法
CN108428820B (zh) 2017-02-14 2021-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1430826B (zh) * 2018-12-21 2022-06-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AU2019438802A1 (en) * 2019-04-01 2021-12-02 Spear Power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mitigation of thermal event propagation for battery systems
JP7226176B2 (ja) * 2019-08-02 2023-0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測温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1017199U (zh) * 2019-12-31 2020-07-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712A (zh) * 2010-02-12 2011-08-17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332644A (zh) * 2010-05-24 2012-01-2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导体连接垫片、使用它的连接机构及导体连接垫片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626A (ja) * 1991-12-11 1993-06-29 Kawasaki Steel Corp 熱電対を用いた温度測定方法
US6524732B1 (en) * 1999-03-30 2003-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JP2002124305A (ja) * 2000-10-13 2002-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パック
US8152367B2 (en) * 2007-05-04 2012-04-10 Sealed Air Corporation (Us) Insulated container having a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evice
US8647766B2 (en) * 2010-06-22 2014-02-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oltage detection in a battery
DE102010031380B4 (de) * 2010-07-15 2019-05-02 Elringklinger Ag Zellverbinder und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KR101209984B1 (ko) * 2010-11-23 2012-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5230762B2 (ja) * 2011-02-25 2013-07-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計測端子装置
US9269946B2 (en) * 2011-03-02 2016-02-23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having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JP5646046B2 (ja) * 2011-04-04 2014-12-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712A (zh) * 2010-02-12 2011-08-17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332644A (zh) * 2010-05-24 2012-01-2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导体连接垫片、使用它的连接机构及导体连接垫片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3396A1 (en) 2015-09-17
JP6012575B2 (ja) 2016-10-25
EP2937930B1 (en) 2018-10-10
EP2937930A1 (en) 2015-10-28
WO2014097896A1 (ja) 2014-06-26
EP2937930A4 (en) 2016-08-03
CN104704674A (zh) 2015-06-10
JP2014139560A (ja)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674B (zh)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JP5851041B2 (ja) 新規な構造のトップ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ー
TWI445227B (zh) 具新穎結構之二次電池組
EP2495794B1 (en) Battery pack
EP3582291B1 (en) Battery module
TWI734880B (zh) 電池單元及電池組
BR102012013185B1 (pt) Conjunto de bateria secundária e método para fabricar o mesmo
CN208127265U (zh) 电池包
US11258118B2 (en) Battery pack having heat dissipating member
CN103703873A (zh) 用于将电池组中的电池互连并进行测量的印刷电路板
CN107732607A (zh) 引线框架、连接组件、信号采样装置及电池包
CN103887574B (zh)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CN110114932A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KR100971368B1 (ko) 무용접 접속방식의 전지팩
KR102337901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어셈블리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제조방법
CN102867980A (zh) 电池模块
KR101770330B1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104538678A (zh) 一种标准化锂电池组
JP2014041697A (ja) 電池パック
CN206059569U (zh) 一种电池监控与平衡单元安装结构
KR20160013638A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19017877U (zh) 一种电芯热保护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KR20160063723A (ko) 체결부재 및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팩
CN117517824A (zh) 一种电池极耳载流能力的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KR20160011245A (ko) 기계적 체결 방식의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