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4422A -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4422A
CN104704422A CN201380051520.9A CN201380051520A CN104704422A CN 104704422 A CN104704422 A CN 104704422A CN 201380051520 A CN201380051520 A CN 201380051520A CN 104704422 A CN104704422 A CN 104704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plate
axis direction
optical axis
movab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15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4422B (zh
Inventor
柳沢一彦
南泽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04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4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44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B23K26/24Seam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32Bond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olv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24Framewo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 B23K2103/05Stainless stee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单元在即使采用将设置于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的凸部与用于固定体的外罩的侧板部焊接到一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凸部从侧板部朝向外侧突出。在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在向上罩(250)固定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工序中,将板状弹簧部件(600)配置到上罩(250)的内侧,并将彼此分开地设置于每一个焊接部位的较小的凸部(660)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接着将多个凸部(660)中的一部分的凸部(661)利用工具朝向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按压,并在这种状态下朝向凸部(662)照射激光束。然后再对凸部(661)照射激光束。其结果是,凸部(660)的末端侧整体用作焊接的熔融部。

Description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单元以及该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单元由固定体借助弹簧部件来支承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的可动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被构成为装设有拍摄用的光学单元的光学设备。在所述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用户的手抖动而造成拍摄画面模糊,而提出了以下这种技术:设计出利用板状弹簧部件将具有镜头等光学元件的可动体支承于固定体的状态,并在检测到有抖动时,通过磁驱动机构,使可动体在修正抖动的方向上绕摆动支点摆动(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6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想到了以下这种结构:在构成这种结构的光学单元中,需要将板状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固定体,并且在实施该连接时,如图9所示,在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处设置朝向上罩250的侧板部230的外面侧突出的凸部669,并将激光束照射到凸部669的两端部669a、669b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的部分,从而将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与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凸部669的两端部669a、669b接合在一起。
然而,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凸部699中的在焊接时未熔融了的部分会形成为从侧板部230朝向外侧大幅突出的状态,因此存在有光学单元的外形尺寸变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将从固定体侧连接部620突出的凸部669的尺寸缩短,则会在配置板状弹簧部件600时因稍许位置偏差等导致无法确保焊接部位的问题。另外,图9所示的结构是指本申请的发明的参考例,而不是指现有技术。
鉴于以上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单元即使在采用将设置于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的凸部与用于固定体的外罩的侧板部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凸部从侧板部向外侧突出。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所述可动体保持光学元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具有将所述可动体包围的金属制成的外罩;板状弹簧部件,所述板状弹簧部件由金属制成,且具有连接至所述固定体一侧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可动体一侧的可动体侧连接部、以及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可动体侧连接部连接到一起的臂部;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移位,所述外罩具有与所述可动体的侧面对置的侧板部,所述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具有: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沿着所述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延伸;以及多个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框架部朝向所述侧板部的外面侧突出,并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重叠的部分与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焊接在一起,所述多个凸部彼此分开地分别设置于每一个所述焊接部位,且末端侧整体通过焊接而成为熔融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所述可动体保持光学元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具有将所述可动体包围的金属制成的外罩;板状弹簧部件,所述板状弹簧部件由金属制成,且具有连接至所述固定体一侧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可动体一侧的可动体侧连接部、以及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可动体侧连接部连接到一起的臂部;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移位,所述外罩具有与所述可动体的侧面对置的侧板部,所述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体连接的连接工序中,将多个凸部以彼此分开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每一个焊接预定部位,其中,所述凸部从沿着所述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延伸的框架部朝向所述侧板部的外面侧突出,并与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重叠,向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与所述凸部重叠的部分照射激光束,使所述凸部的末端侧整体熔融,从而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体焊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在将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固定体的外罩时,在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设置朝向外罩的侧板部的外面侧突出的凸部,且在凸部与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重叠的部分实施焊接。在此,凸部独立形成于每一个焊接部位,并且较小。因此,在实施了焊接时,凸部的末端侧整体通过焊接而成为熔融部,由此凸部的末端侧不会从侧板部突出到外侧。也就是说,由于在实施了焊接时,凸部的末端侧整体通过焊接而成为熔融部,因此熔融部处于稍微突出到侧板部的外侧或者熔融部处于丝毫不突出到侧板部的外侧的状态。因此,能够缩小光学单元的外形尺寸。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外罩具有方筒部,所述方筒部在相当于四边形的边的四个部位具有所述侧板部,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在四边形的每一个边上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凸部。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将凸部独立形成于每一个焊接部位的情况下,也能够牢固地将板状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与外罩的侧板部连接到一起。
在本发明中,优选设置于每一个所述边的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位于边的中央侧的凸部在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比其他凸部在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根据该结构,能够牢固地将板状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与外罩的侧板部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定体设置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在光轴方向后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以及摆动支点,所述摆动支点在所述固定体与所述可动体之间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摆动,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采用使所述可动体以所述摆动支点为中心摆动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可动体以修正光学单元的抖动的方式进行摇动,来修正抖动引起的光轴的倾斜。
在本发明中,优选实施:在将设置于每一个所述边的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的一部分的凸部朝向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按压的状态下,对其他凸部照射激光束的第一焊接工序;以及在实施完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之后,对所述一部分的凸部照射激光束的第二焊接工序。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实施焊接。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中,在与所述侧板部相反的一侧将规定所述可动体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的可动范围的板状止挡部件与所述凸部重叠,并且通过对所述一部分的凸部照射激光束,来将所述板状止挡部件、所述板状弹簧部件以及所述侧板部接合到一起。根据该结构,能够紧接着将板状弹簧部件连接至外罩的工序,将板状止挡部件临时固定于外罩。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多个凸部上形成有能够从光轴方向后侧观察到的凹部,并对所述凹部照射激光束。根据该结构,能够基于识别到的凹部的位置的结果,将激光束照射到准确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在与所述熔融部重叠的部位朝向光轴方向前侧凹陷,且所述凸部配置于所述缺口的内侧。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固定体侧连接部从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突出。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将金属制成的板状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固定体的金属制成的外罩时,在板状弹簧部件的固定体侧连接部上设置从框架部朝向外罩的侧板部的外面侧突出的凸部,并在凸部与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的重叠部分实施焊接。在此,凸部独立形成于每一焊接部位,且较小。因此,在实施了焊接时,凸部的末端侧整体通过焊接而成为熔融部,由此凸部的末端侧不会从侧板部突出到外侧。也就是说,由于在实施了焊接时,凸部的末端侧整体通过焊接而成为熔融部,因此熔融部处于稍微突出到侧板部的外侧或者熔融部处于丝毫不突出到侧板部的外侧的状态。因此,能够缩小光学单元的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装设于手机等光学设备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说明图。
图3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进行了详细分解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从光轴方向后侧的斜方观察到的将板状弹簧部件以及板状止挡部件固定到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上罩的固定结构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上罩、板状弹簧部件以及板状止挡部件的各部件的说明图。
图7为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上罩、板状弹簧部件以及板状止挡部件的位置关系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示出将板状弹簧部件以及板状止挡部件固定到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上罩的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参考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拍摄单元
3 可动体
7 保持架
9 板状止挡部件
100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180 摆动支点
200 固定体
250 上罩(固定体)
420 柔性配线基板
500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520 永磁铁
600 板状弹簧部件
610 可动体侧连接部
620 固定体侧连接部
630 臂部
660、661、662 板状弹簧部件的凸部
960、970 板状止挡部件的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用于防止拍摄单元手抖动的结构作为光学单元。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X轴、Y轴、Z轴,并将沿着光轴L(镜头光轴)的方向作为Z轴。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各方向上抖动中的绕X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俯仰(纵摇),绕Y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偏转(横摇),绕Z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侧倾。并且,对X轴的一侧标注+X、对另一侧标注-X,对Y轴的一侧标注+Y、对另一侧标注-Y,对Z轴的一侧(与被拍摄物侧相反的一侧)标注+Z、对另一侧(被拍摄物侧)标注-Z进行说明。
(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
图1为示意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装设于手机等光学设备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说明图,图2(a)为示出外观等的立体图,图2(b)为示出外观等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进行了详细分解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4(a)为YZ剖视图,图4(b)为XZ剖视图。另外,在图4(a)、(b)中,关于拍摄单元的内部,将省略镜头保持架等的图示。
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100(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驱动装置)为用于带有相机的手机等光学设备1000的薄型相机,且在被光学设备1000的外框1100(设备本体)支承的状态下进行装设。在所述光学单元100中,如果光学设备1000在拍摄时产生手抖动等的抖动,则会导致拍摄画面模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设置有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未在图1中图示),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如后文所述,在将具有拍摄单元1的可动体3支承为能够在固定体200内摆动的同时,基于利用装设于光学单元100的陀螺仪(无图示)或者装设于光学设备1000的本体侧的陀螺仪(未图示)等抖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手抖动的结果,使可动体3摆动。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在光学单元100中引出了用于给拍摄单元1或者给后述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供电等的柔性配线基板410、420,所述柔性配线基板410、420与设置于光学设备1000的本体侧的上位控制部等电连接。并且,柔性配线基板410还承担从拍摄单元1输出信号的功能。因此,柔性配线基板410的配线数量多,由此使用了宽度较宽的柔性配线基板作为柔性配线基板410。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拍摄单元1具有由钢板等强磁性板构成的矩形箱状的壳体14,在所述壳体14的内侧设置有保持镜头1a的保持架12、镜头驱动机构、以及保持拍摄元件1b(参照图4)等的元件保持架等。所述拍摄单元1的外形由壳体14规定。
光学单元100首先具有:固定体200;可动体3,所述可动体3具有拍摄单元1;板状弹簧部件600,所述板状弹簧部件600使可动体3呈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00移位的状态;以及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在可动体3与固定体200之间产生使可动体3相对于固定体200移位的磁驱动力。
固定体200具有上罩250以及下罩700等,上罩250具有:方筒部210,所述方筒部210包围拍摄单元1的周围;以及端板部220,所述端板部220封闭方筒部210的被拍摄物侧的开口部。在端板部220处形成有供来自被拍摄体的光线射入的窗口220a。在上罩250中,方筒部210的光轴方向后侧(与被拍摄物侧相反的一侧或者Z轴方向的一侧+Z)的端部成为开放端,柔性配线基板410、420在Y轴方向的一侧+Y穿过方筒部210的光轴方向后侧(Z轴方向的一侧+Z),而被引到外侧。
下罩700为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成的冲压加工品,且所述下罩700具有大致矩形的底板部710、从底板部710的外周缘朝向被拍摄物侧竖起的三张侧板部720。在下罩700中,在Y轴方向的一侧未形成有侧板部720,从而用于将柔性配线基板410引到外部。在下罩700的底板部710的中央位置构成有后述的摆动支点180。
(可动体3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可动体3由拍摄单元1以及将拍摄单元1的壳体14的外周面包围的矩形框状的保持架7构成。保持架7由位于光轴方向前侧的矩形框状的第一保持架部件71和在光轴方向后侧与第一保持架部件71对置的矩形框状的第二保持架部件7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保持架部件71与第二保持架部件72之间保持有用于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中的平板状的永磁铁520。也就是说,在永磁铁520中,第一保持架部件71被固定于光轴方向前侧的面,而第二保持架部件72被固定于光轴方向后侧的面,从而由永磁铁520、第一保持架部件71以及第二保持架部件72构成方筒状的永磁铁组合体75。因此,如果在将拍摄单元1插入到方筒状的永磁铁组合体75的内侧之后,利用粘接剂等将拍摄单元1的壳体14的外周面与永磁铁组合体75的内周面(永磁铁520的内表面)固定在一起,则能够将永磁铁520、第一保持架部件71、第二保持架部件72以及拍摄单元1一体化,从而构成可动体3。
详细如后述,第二保持架部件72与固定于上罩250的方筒部210的内侧的板状止挡部件9在光轴方向前侧对置,并通过与板状止挡部件9干涉,构成规定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的可动范围的止挡机构900。
(板状弹簧部件600的结构)
板状弹簧部件600具有:固定体侧连接部620,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呈矩形框状且连接至固定体200侧;可动体侧连接部610,所述可动体侧连接部610连接至可动体3侧;以及臂部630,所述臂部630为多个,且在可动体侧连接部610与固定体侧连接部620之间延伸,臂部630的两端分别与可动体侧连接部610以及固定体侧连接部620相连。在此,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如后面详细叙述,具有矩形的框架部650和从框架部650的边部分朝向外侧突出的凸部660。
在将所述板状弹簧部件600连接至可动体3和固定体200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体侧连接部610采用焊接等方法固定于第二保持架部件72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如后述,通过焊接,连接至上罩250的方筒部21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所述板状弹簧部件600由为SUS系钢材等的金属制成,且通过对规定厚度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通过采用光蚀刻技术的刻蚀加工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弹簧部件600的板厚为50μm至100μm,例如为68μm。
在此,如果将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可动体侧连接部610连接至可动体3,并且将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固定于固定体200,则在光学单元100中,可动体3形成为被摆动支点180朝向光轴方向前侧推举的状态。因此,在板状弹簧部件600中,与固定体侧连接部620相比,可动体侧连接部610呈被朝向光轴方向前侧推举的状态,板状弹簧部件600的臂部630将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施力。因此,可动体3形成为被板状弹簧部件600朝向摆动支点180施力的状态,且可动体3呈利用摆动支点180以能够摆动的状态被支承于固定体200的状态。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由线圈部560、永磁铁520以及柔性配线基板420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所述永磁铁520产生与线圈部560交链的磁场,所述柔性配线基板420用于给线圈部560供电。更为详细地说,在可动体3中,在壳体14的四个侧面分别固定有平板状的永磁铁520,而在上罩250的方筒部210的内表面固定有线圈部560。永磁铁520的外面侧以及内面侧被磁化成不同的极。并且,永磁铁520由配置于光轴L方向上的两个磁铁片构成,所述磁铁片的与线圈部560对置侧的面在光轴方向上被磁化成不同的极。并且,线圈部560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且上下的长边部分用作有效边。
这些永磁铁520以及线圈部560中的配置于在Y轴方向的两侧将可动体3夹持的两个部位的永磁铁520以及线圈部560构成Y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如图4(a)的箭头X1所示,使可动体3以经由摆动支点180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摆动。并且,配置于在X轴方向的两侧将拍摄单元1夹持的两个部位的永磁铁520以及线圈部560构成X侧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如图4(b)的箭头Y1所示,使可动体3以经由摆动支点180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摆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3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部设有光电传感器310、320,并在驱动了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时检测出可动体3的倾斜,并将其反馈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
然后,在图2、图3以及图4中,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500时,采用了沿着上罩250的四个内表面延伸的薄板状线圈体550,在薄板状线圈体550中,四个线圈部560隔着规定的间隔一体形成。并且,薄板状线圈体550在展开时具有呈带状延伸的形状,并以沿着上罩250的四个内表面弯折的状态,利用面粘接等方法,固定于上罩250的内表面。在薄板状线圈体550中,由从四个线圈部560延伸出来的导电层形成多个端子部,柔性配线基板420与所述端子部电连接。因此,与采用单体空芯线圈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窄拍摄单元1与固定体200的间隔,因此具有能够缩小光学单元100的尺寸等的优点。
(摆动支点的结构)
相对于拍摄单元1在光轴方向后侧(Z轴方向的一侧+Z),使拍摄单元1摆动时的作为支点的摆动支点180被设置于拍摄单元1与固定体200的下罩700的底板部710之间,拍摄单元1通过摆动支点180被板状弹簧部件600朝向下罩700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弹性部件185和凸部190形成摆动支点180,所述弹性部件185由弹性体制成,且固定于下罩700的底板部710,所述凸部190形成于被设置在可动体3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部的支承板19。根据该结构,在对可动体3施加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的冲击时,由于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85将冲击吸收,因此下罩700(固定体200)的底板部710不会变形。并且,由于在抖动修正的控制中,能够利用弹性部件185将已施加到可动体3的不需要的振动吸收掉,因此能够防止共振的产生。
(止挡机构90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构成有规定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的可动范围的止挡机构900。更为具体地说,在用于固定体200中的上罩250的方筒部210的内表面固定有矩形框状的板状止挡部件9,所述板状止挡部件9相对于板状弹簧部件600位于光轴方向后侧的位置。板状止挡部件9的外形尺寸比第二保持架部件72的外形尺寸大,但第二保持架部件72的外形尺寸比板状止挡部件9的内形尺寸大。因此,板状止挡部件9隔着板状弹簧部件600,在光轴方向后侧与第二保持架部件72对置。
并且,板状弹簧部件600的臂部630的整体或者大致整体在光轴方向与板状止挡部件9重叠。并且,板状弹簧部件600的臂部630在光轴方向与第二保持架部件72重叠。因此,板状弹簧部件600的臂部630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与第二保持架部件72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这两者重叠。
在如此构成的止挡机构900中,在给可动体3施加冲击,从而使弹性部件185压缩的同时,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移位时,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的移位被板状止挡部件9阻止。由此限定了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变形范围,因此板状弹簧部件600不会塑性变形并损坏。并且,在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移位时,第二保持架部件72与板状止挡部件9隔着板状弹簧部件600抵接。由此,在构成止挡机构900时,可以采用不避开板状弹簧部件600地使第二保持架部件72与止挡部件9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化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周边结构。并且,在可动体3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移位时,第二保持架部件72与状止挡部件9之间隔着板状弹簧部件600的臂部630抵接。因此,在止挡机构900动作时,臂部630被第二保持架部件72与状止挡部件9夹持并保护,因此能够防止臂部630塑性变形。
而且,由于第二保持架部件72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被设置于光轴周围的整周,因此不会在第二保持架部件72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的特定部位集中较大的力。因此,第二保持架部件72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不易损伤,且能够防止因第二保持架部件72与板状止挡部件9抵接时的反作用力,使可动体3在与抵接部位的相反一侧大幅倾斜。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塑性变形。
(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的固定结构)
图5为示出从光轴方向后侧的斜方观察到的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被固定到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上罩250的固定结构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a)为示出将板状弹簧部件600与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为示出在将板状弹簧部件600固定到上罩250之后、固定板状止挡部件9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c)为示出将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为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上罩250、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的各部件的说明图,图6(a)为上罩250的仰视图,图6(b)为上罩250的侧视图,图6(c)为板状弹簧部件600的仰视图,图6(d)为板状弹簧部件600的侧视图,图6(e)为板状止挡部件9的仰视图,图6(f)为板状止挡部件9的侧视图。图7为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上罩250、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的位置关系等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5至图7中,示出了在焊接前的状态下各部件的形状。并且,在图5至图7中,示出了在将板状弹簧部件600组装到光学单元100后的状态下,可动体侧连接部610以比固定体侧连接部620靠光轴方向前侧的方式进行了变形的形状。
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中,上罩250具有由四个侧板部230在周向上相连的方筒部210,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所述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所述上罩250通过对SUS系钢材等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制造而成。侧板部230的板厚例如为100μm至150μm左右,例如为110μm。
在此,在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形成有朝向光轴方向前侧凹陷的缺口233,所述缺口233具有:底部234,所述底部234位于边方向的中央部分最靠光轴方向前侧(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位置;以及中间部236,所述中间部236在底部234的两侧通过台阶部235与底部234相连,中间部236位于比底部234稍微靠光轴方向后侧的位置。另外,在四个侧板部230中的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的侧板部230中,只在底板部234的一侧形成有台阶部235以及中间部236。在此,底部234用于与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的焊接,中间部236用于与板状止挡部件9的焊接。
(板状弹簧部件600的详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具有矩形的框架部650以及凸部660,所述凸部660为多个,且从框架部650的边部分朝向外侧突出。在此,框架部650的外形尺寸比方筒部210的内形尺寸小,但凸部660稍微突出到侧板部230的外侧,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凸部660在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中的相当于底部234的部分,以彼此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式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将凸部660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60在矩形的框架部650的每一个边上形成有两个以上。更为具体地说,在框架部650的四个边中的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的边上形成有两个凸部660,而在其他的三个边上各自形成有三个凸部6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部660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中的底部234焊接。在此,凸部660彼此分开。也就是说,凸部660独立形成于焊接预定部位,且凸部660的边方向(框架部650所延伸的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各边的两个以上的凸部660中,关于边方向(框架部650所延伸的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位于边的中央侧的凸部661的尺寸大于形成在比凸部661靠边的端部的位置处的凸部662的尺寸。
在凸部660中的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光轴方向前侧凹陷的圆形的凹部666。所述凹部666能够从光轴方向前侧观察到,在实施焊接时,以凹部666为基准照射激光束。固定体侧连接部620的框架部650与臂部630在框架部650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附近连接,并且在固定体侧连接部620的框架部650处形成有位于臂部630的根部附近的多个孔633。所述孔633用于调整弹簧常数。也就是说,如果对臂部630的根部附近照射激光束从而使孔633彼此连接,则能够改变臂部630的尺寸,由此能够调整弹簧常数。
(板状止挡部件9的详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止挡部件9具有:矩形的框架部950和凸部960,所述凸部960为多个,且在从框架部950的边部分的中央朝向端部偏离的位置朝向外侧突出。在此,框架部950的外形尺寸比方筒部210的内形尺寸小,但凸部960突出到与侧板部230的外表面重叠的位置。因此,板状止挡部件9的包含了凸部960的外形尺寸与方筒部210的外形尺寸相同。因此,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凸部960在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中的相当于中间部236的部分以彼此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式重叠。所述凸部960在框架部950的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的位置的边上形成有一个,而在其他三个边上各形成有两个。另外,在框架部950的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的位置的边上只形成有一个凸部960。因此,在Y轴方向的一侧+Y,在框架部950与侧板部230之间确保了穿过图2等所示的柔性配线基板420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960中的形成于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的边的凸部660在边方向的端部的一个部位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中间部236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焊接,而形成于其他三个边的凸部660在边方向的两侧的两个部位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中间部236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焊接。
在此,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凸部960设置有:第一部分961,所述第一部分961与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而未被焊接至侧板部230;以及矩形的第二部分962,所述第二部分962在边方向的端部具有比第一部分961薄的板厚且与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所述第二部分962与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焊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962的板厚是第一部分961的板厚的1/2至1/3。例如,第一部分961的板厚为200μm,第二部分962的板厚为80μm至100μm。该结构的板状止挡部件9通过对SUS系钢材等的金属板实施蚀刻而形成,此时,通过利用半蚀刻形成板厚不同的第一部分961以及第二部分962。因此,第二部分962的板厚随着离开第一部分961所在的一侧而逐渐变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部950的边部分的中央也形成有与凸部960相同的凸部970,但所述凸部970的厚度与凸部960的第一部分961的厚度相同。在此,凸部960与凸部970之间形成为缺口975,且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凸部662位于所述缺口975内。因此,如后文所述,即使在利用凸部662实施焊接时因焊接痕迹生成突出物的情况下,所述突出物也会位于缺口975内。由此,在配置板状止挡部件9时,板状止挡部件9不会从上罩250脱离。
(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被固定到上罩250的固定工序)图8为示出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被固定到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中的上罩250的固定工序的说明图,图8(a)为将板状弹簧部件600固定到上罩250的状态的仰视图,图8(b)为将板状弹簧部件600固定到上罩250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c)为将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的状态的仰视图,图8(d)为将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在焊接前的状态下各部件的形状。并且,在图8中,示出了在将板状弹簧部件600组装到光学单元100后的状态下,可动体侧连接部610以比固定体侧连接部620靠光轴方向前侧的方式进行了变形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0的制造工序中,在板状弹簧部件60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的固定工序中,当在弹簧部件固定工序中将板状弹簧部件600固定到上罩250之后,再在止挡部件固定工序中将板状止挡部件9固定到上罩250。该工序是在将参照图2等进行了说明的线圈部560和柔性配线基板420设置于上罩250之后实施的,但在图5和图8中,省略了这些部件的图示。并且,在板状弹簧部件600中,关于可动体侧连接部610在与设置于可动体3侧的第二保持架部件72连接之后,再实施弹簧部件固定工序和止挡部件固定工序,但在图5和图8中省略了这些部件的图示。
在弹簧部件固定工序中,首先如图5(b)以及图8(a)、图8(b)所示,将板状弹簧部件600配置到上罩250的内侧,并且使凸部660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中的相当于底部234的部分重叠。
接下来,在弹簧部件固定工序的第一焊接工序中,将多个凸部660中的一部分的凸部661利用工具朝向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按压。其结果是,其他凸部662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抵接。在这种状态下,自动检测出形成于其他凸部662的凹部666的位置,并向所述凹部666照射激光束。
此时,凸部661独立形成于焊接预定部位,且凸部660的边方向(框架部650所延伸的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较小。因此,凸部662的末端侧整体作为焊接的熔融部。并且,凸部662的整体作为焊接的熔融部。因此,凸部662的末端侧不从侧板部230突出到外侧。也就是说,在实施焊接时,凸部662的末端侧整体作为焊接的熔融部,因此熔融部处于稍微突出到侧板部230的外侧,或者熔融部处于丝毫不突出到侧板部230的外侧的状态。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与凸部660的末端部未熔融而残留的情况相比,都能够缩小光学单元100的外形尺寸。
并且,通过将多个凸部660中的一部分的凸部661利用工具朝向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按压,使其他凸部662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抵接,由此在使其他凸部662与侧板部230抵接的状态下光轴方向后侧相对于其他凸部662呈开放状态。由此,能够从光轴方向后侧准确地将激光束照射到凸部662,因此能够准确且容易地实施焊接。
并且,在凸部660处形成有能够从光轴方向后侧观察到的凹部666,因此能够基于所识别到的凹部666的位置,将激光束照射到准确的位置。
接下来,在弹簧部件固定工序的第二焊接工序中,如图5(a)以及图8(c)、图8(d)所示,在光轴方向后侧将板状止挡部件9与板状弹簧部件600重叠。其结果是,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60、970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在此,形成于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60的第二部分962以与侧板部230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接触的方式而重叠,而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70以与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凸部661接触的方式而重叠。因此,从斜方向或者从横方向对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70与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凸部661的重叠部分照射激光束,从而将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70与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凸部661焊接在一起。此时,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70与上罩250的侧板部230也被焊接在一起。由此,紧接着将板状弹簧部件600连接至上罩250的工序,板状止挡部件9被临时固定到上罩250。此时,由于凸部661的末端侧整体作为焊接的熔融部,因此凸部661的末端侧不会以从侧板部230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残留。
并且,设置于每一个边的凸部660中的位于边的中央侧的凸部661在框架部650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比其他凸部662的宽度尺寸大,因此能够牢固地将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与上罩250的侧板部230连接在一起。
而且,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在四边形的每一个边上具有两个以上焊接用的凸部660。因此,即使在将凸部660独立且较小地形成于每一个焊接部位的情况下,也能够牢固地将板状弹簧部件600的固定体侧连接部620与上罩250的侧板部230连接在一起。
接下来,在止挡部件固定工序中,向形成于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60的第二部分962照射激光束,从而将板状止挡部件9的凸部960与侧板部230焊接在一起。在实施所述焊接时,在板状止挡部件9处设置有第二部分962,所述第二部分962具有比第一部分961小的板厚且与光轴方向后侧端面231重叠,并在所述第二部分962实施焊接。因此,即使在使侧板部230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这两者熔融的情况下,也可缩窄由激光的焦点深度覆盖的范围,因此能够降低激光的输出。由此,能够使焊接部位得到适当的熔融。由此能够抑制熔融材料飞散,由此能够抑制周边的污染和供焊接的熔融部缩小,且能够抑制焊肉增大等。并且,由于能够抑制熔融材料朝向线圈部560和柔性配线基板420飞散,由此能够抑制因飞散物而引起的不良。
并且,由于能够在板状止挡部件9中扩大除焊接部位之外的板厚,因此,能够在板状止挡部件9中确保足够大的强度作为止挡部。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到用于带有相机的手机中的光学单元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本发明应用到用于薄型数码相机等的光学单元100中。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拍摄单元1中构成有镜头驱动机构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本发明应用到不在拍摄单元1中装设镜头驱动机构的固定焦点型的光学单元中。
而且,除手机和数码相机等之外,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还能够用于以下服务:通过固定于冰箱等的具有隔着一定间隔进行振动的装置内,且可进行远程操作,而能够在外出地点,例如在购物时,获取冰箱内部的信息。该项服务中,由于设置了带有姿势稳定化装置的相机系统,因此即使冰箱振动也能够发送稳定的图像。并且,还可将本发明固定于儿童和学生的书包、双肩包或者帽子等在上下学时佩戴的设备中。在这种情况下,隔着一定的间隔对周围的样子进行拍摄,并将图像转送到预先指定的服务器中,监护人等通过远程观察所述图像来确保孩子的安全。在该用途中,即使是在无意识移动相机时产生了振动,也能够拍摄到鲜明的图像。并且,如果除相机模式之外还装设GPS的话,则还能够同时获取对象物的位置,并且能够在万一发生事故时,即时得到地点和状态的确认。而且,如果在汽车中的能够拍摄到前方的位置装设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则能够用作行车记录仪。并且,还可在汽车中的能够拍摄到前方的位置装设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以隔着一定的间隔自动拍摄周边的图像,并将该图像自动转发到规定的服务器上。并且,通过使其与车载导航仪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等拥堵信息连动并发送该图像,能够更为详细地提供拥堵状况。通过这种服务,与汽车装设的车载记录仪相同,由无意经过的第三方记录下事故发生时等状况,从而用于对状况的调查。并且,能够在不受汽车的振动的影响下得到鲜明的图像。在该用途中,如果将电源打开就会向控制部输出指令信号,并基于该指令信号开始抖动控制。
并且,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也可适用于激光指示器、携带用或车载用的投影显示装置和直视型显示装置等的对发射光线的光学设备进行抖动修正。并且,也可用于天体望远镜系统或双目系统等,在高倍率的观察下不必使用三角架等辅助固定装置而进行观察的情况。并且,充当狙击用的来福枪或者战车等的炮筒,能够对触发时的振动实现姿势稳定化,因此能够提高命中精度。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将用于光学单元100的两个板状部件进行焊接时,即将上罩250的侧板部230(第一板状部件)以及板状止挡部件9(第二板状部件)进行焊接时,对焊接部(第二部分962)实施了薄板化,但是在马达等驱动装置中,也可在将端板(第二板状部件)等焊接至支承线圈的定子铁芯(第一板状部件)的端面的情况下,将焊接部实施薄板化。

Claims (12)

1.一种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具有: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保持光学元件;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具有将所述可动体包围的金属制成的外罩;
板状弹簧部件,所述板状弹簧部件由金属制成,所述板状弹簧部件具有连接至所述固定体一侧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可动体一侧的可动体侧连接部、以及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可动体侧连接部连接到一起的臂部;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移位,
所述外罩具有与所述可动体的侧面对置的侧板部,
所述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具有:
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沿着所述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延伸;以及
多个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框架部朝向所述侧板部的外面侧突出,并且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重叠的部分与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焊接,
所述多个凸部彼此分开地分别设置于每一个所述焊接部位,且末端侧整体通过焊接而成为熔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具有方筒部,所述方筒部在相当于四边形的边的四个部位具有所述侧板部,
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在四边形的每一个边上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每一个所述边的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位于边的中央侧的凸部在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比其他凸部在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在与所述熔融部重叠的部位朝向光轴方向前侧凹陷,且所述凸部配置于所述缺口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设置有:
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在光轴方向后侧与所述可动体对置;以及
摆动支点,所述摆动支点在所述固定体与所述可动体之间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摆动,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以所述摆动支点为中心摆动。
6.一种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单元具有: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保持光学元件;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具有包围所述可动体的金属制成的外罩;
板状弹簧部件,所述板状弹簧部件由金属制成,所述板状弹簧部件具有连接至所述固定体一侧的固定体侧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可动体一侧的可动体侧连接部、以及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可动体侧连接部连接到一起的臂部;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移位,
所述外罩具有与所述可动体的侧面对置的侧板部,
所述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体连接的连接工序中,
将多个凸部以彼此分开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每一个焊接预定部位,其中,所述凸部从沿着所述侧板部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延伸的框架部朝向所述侧板部的外面侧突出,并与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重叠,
向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与所述凸部重叠的部分照射激光束,使所述凸部的末端侧整体熔融,从而将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体焊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具有方筒部,所述方筒部在相当于四边形的边的四个部位具有所述侧板部,
所述固定体侧连接部在四边形的每一个边上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每一个所述边的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位于边的中央侧的凸部在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比其他凸部在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实施:
第一焊接工序,在将设置于每一个所述边上的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的一部分的凸部朝向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按压的状态下,对其他凸部照射激光束;以及
第二焊接工序,在实施完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之后,对所述一部分的凸部照射激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中,在与所述侧板部相反的一侧将对所述可动体朝向光轴方向后侧的可动范围进行规定的板状止挡部件与所述凸部重叠,并通过对所述一部分的凸部照射激光束,来将所述板状止挡部件、所述板状弹簧部件以及所述侧板部接合到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凸部上形成有能够从光轴方向后侧观察到的凹部,并对所述凹部照射激光束。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轴方向后侧端面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在与所述熔融部重叠的部位朝向光轴方向前侧凹陷,且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缺口的内侧。
CN201380051520.9A 2012-10-05 2013-08-21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4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3448 2012-10-05
JP2012223448A JP5993695B2 (ja) 2012-10-05 2012-10-05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CT/JP2013/072229 WO2014054347A1 (ja) 2012-10-05 2013-08-21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4422A true CN104704422A (zh) 2015-06-10
CN104704422B CN104704422B (zh) 2017-06-23

Family

ID=50434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5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4422B (zh) 2012-10-05 2013-08-21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5259B2 (zh)
JP (1) JP5993695B2 (zh)
CN (1) CN104704422B (zh)
WO (1) WO201405434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5700A (zh) * 2020-09-30 2022-04-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4669963A (zh) * 2022-03-26 2022-06-28 广东誉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外壳的制造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5624B2 (ja) * 2015-01-30 2018-09-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6324941B (zh) * 2015-07-02 2019-08-2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校正功能光学单元
JP6800707B2 (ja) * 2016-11-10 2020-12-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102319601B1 (ko) * 2020-01-16 2021-1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5799B2 (ja) * 2008-06-20 2013-01-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279289B2 (en) * 2008-10-14 2012-10-02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JP2010096803A (ja) 2008-10-14 2010-04-30 Nidec Sankyo Corp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5295830B2 (ja) * 2009-03-17 2013-09-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30361B2 (ja) * 2009-11-10 2014-02-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5700A (zh) * 2020-09-30 2022-04-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4355700B (zh) * 2020-09-30 2024-04-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4669963A (zh) * 2022-03-26 2022-06-28 广东誉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外壳的制造工艺
CN114669963B (zh) * 2022-03-26 2022-10-18 广东誉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外壳的制造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77138A1 (en) 2015-10-01
CN104704422B (zh) 2017-06-23
JP2014074860A (ja) 2014-04-24
JP5993695B2 (ja) 2016-09-14
US9535259B2 (en) 2017-01-03
WO2014054347A1 (ja)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805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305290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8660416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US9185296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US9664921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CN104704422A (zh)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555638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KR20170096124A (ko) 액추에이터,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장치
CN104919366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3676404B (zh) 光学单元
CN105247413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2934021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11018967A1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5547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093137B2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235383A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6173695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13134310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575297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