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1390A -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1390A
CN104701390A CN201510104406.9A CN201510104406A CN104701390A CN 104701390 A CN104701390 A CN 104701390A CN 201510104406 A CN201510104406 A CN 201510104406A CN 104701390 A CN104701390 A CN 104701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
film
solar cell
passivation
rea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44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1390B (zh
Inventor
张勤杰
傅建奇
李建国
张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evensta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evensta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evensta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44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1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1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1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1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1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对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采用Al2O3/SiO2/高硅含量SiNx/低硅含量SiNx的四层叠层钝化膜进行钝化,通过增加SiO2层的沉积,可以有效消除高硅含量SiNx固定正电荷的影响,降低Al2O3的最小厚度,高硅含量的SiNx可以继续保证对硅表面的氢钝化效果,而利用低硅含量的SiNx可以防止铝烧结过程中对内层膜的侵蚀,可实现钝化膜总厚度的明显降低,进一步提高产能,节约工艺总成本,并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钝化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太阳能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采用双面钝化结构,例如P型基片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side cell)电池和N型基片PERT(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total diffused)电池等。由于硅片表面态的存在,使得表面的复合速率比较高,影响了少数载流子(少子)寿命。而钝化层通过化学钝化和场效应钝化作用,可以降低硅片表面的复合速率。其中,化学钝化可通过饱和硅片表面的悬挂键,降低各种缺陷态密度,减少表面复合中心来降低复合速率;场效应钝化可通过钝化膜中固定电荷在界面处形成静电场作用,减少表面受电场排斥的载流子浓度,从而降低复合速率。
目前,在太阳能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钝化膜有SiO2、SiNx和Al2O3。其中,SiO2的表面固定正电荷浓度为1010cm-2,主要依靠化学钝化作用进行表面钝化,适合钝化P型和N型层硅表面;SiNx的表面固定正电荷浓度为1011~1012cm-2,依靠化学钝化和场效应钝化作用进行表面钝化,适合钝化N型层硅表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P型传统单晶硅电池的正表面(N+层)钝化;Al2O3的表面固定负电荷浓度为1012~1013cm-2,也是依靠化学钝化和场效应钝化作用进行表面钝化,适合钝化P型层硅表面。
对于PERC或PERT电池,N型层表面一般采用SiNx或SiO2/SiNx叠层膜钝化,目前工艺已经很成熟。而对于P型层表面的钝化,是提高电池性能的重要方向。当前主要是采用Al2O3/SiNx叠层钝化膜对P型层表面进行钝化,其工艺流程一般是:
1)背面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沉积Al2O3,厚度为10~20nm;
2)背面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沉积SiNx,厚度为80~200nm。
Al2O3通过化学钝化和场效应钝化作用,可以很好地钝化P型表面,但Al2O3的热稳定性较差,在背面铝烧结的过程中容易被铝侵蚀,因而需要在Al2O3的表面再沉积一层SiNx对其进行保护,同时利用SiNx沉积过程的氢钝化作用,进一步饱和硅片表面的悬挂键,降低表面复合速率。然而,SiNx带有较高密度的固定正电荷,会与带固定负电荷的Al2O3形成相反的电场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增加Al2O3的厚度,来消除SiNx固定正电荷的影响。
目前,采用ALD原子层沉积技术沉积氧化铝(Al2O3)钝化膜时的最高沉积速度只有1.1nm/min,厚度一般为10~20nm,因此需要的工艺时间较长。而采用PECVD沉积SiNx或SiO2时的最高沉积速度大于20nm/min,故Al2O3较低的沉积速度对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此外,沉积SiNx时采用的反应气体通常为SiH4和NH3。其中,SiH4的比例越高,SiNx中的硅含量越高,形成的空位密度越高,氢的扩散系数越大,氢钝化性能越好。所以,目前Al2O3/SiNx叠层膜钝化膜都倾向于采用高硅含量的SiNx(x<1.33)。不过,虽然SiNx的硅含量提高可以提高钝化性能,但在背面铝烧结过程中被铝浆侵蚀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背面高硅含量的SiNx的厚度一般需要大于80nm,这也制约了产能的提高,并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通过优化现有的钝化工艺流程,在保证钝化效果的条件下,可以降低钝化膜的厚度,实现产能的提高及成本的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包括:
步骤S01:提供一太阳能电池硅衬底,在所述衬底的背面沉积Al2O3薄膜;
步骤S02:在所述Al2O3薄膜上沉积SiO2薄膜;
步骤S03:在所述SiO2薄膜上沉积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其中,第一SiNx中的x<1.33;
步骤S04:在所述第一SiNx薄膜上沉积低硅含量的第二SiNx薄膜,其中,第二SiNx中的x≥1.33。
优选地,步骤S01中,采用ALD法沉积所述Al2O3薄膜。
优选地,步骤S01中,所述Al2O3薄膜的沉积厚度为5~10nm。
优选地,步骤S02中,采用PECVD法沉积所述SiO2薄膜。
优选地,步骤S02中,所述SiO2薄膜的沉积厚度为5~10nm。
优选地,步骤S03中,采用PECVD法沉积所述第一SiNx薄膜。
优选地,步骤S03中,所述第一SiNx薄膜的沉积厚度为10~80nm。
优选地,步骤S04中,采用PECVD法沉积所述第二SiNx薄膜。
优选地,步骤S04中,所述第二SiNx薄膜的沉积厚度为10~80nm。
优选地,所述衬底为P型或N型硅衬底。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对现有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Al2O3/SiO2/高硅含量SiNx/低硅含量SiNx的四层叠层钝化膜代替传统的Al2O3/SiNx二层叠层钝化膜,通过增加SiO2层的沉积,可以有效消除高硅含量SiNx固定正电荷的影响,在保证钝化效果的条件下,可将Al2O3的最小厚度从现有的10nm降至5nm,从而可将ALD工序的产能提高一倍,相当于降低了ALD工序一半的成本;并且,在硅含量高低不同的二层SiNx叠层中,高硅含量的SiNx可以保证对硅表面的氢钝化效果,而低硅含量的SiNx可以防止铝烧结过程中对内层膜的侵蚀。因此,相比传统的Al2O3/SiNx二层叠层膜,本发明可实现对Al2O3/SiO2/高硅含量SiNx/低硅含量SiNx四层叠层膜总厚度的明显降低;SiO2、SiNx层的沉积可在同一台PECVD设备中通过调整反应气体种类及流量依次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卸片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能,节约了工艺总成本,并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图1的钝化方法所形成的电池背面钝化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来加以理解。
在以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的流程图;同时,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图1的钝化方法所形成的电池背面钝化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如框001所示,步骤S01:提供一太阳能电池硅衬底,在所述衬底的背面沉积Al2O3薄膜。
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可适用于对P型或N型硅衬底的背面进行钝化。在本实施例中,以P型硅衬底为例,在所述P型硅衬底2的正面(即图示的上表面),通过进行磷扩散形成N+层1。然后,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在所述P型硅衬底2的背面,可采用ALD法沉积一层Al2O3薄膜3。进一步优选地,可将所述Al2O3薄膜3的沉积厚度控制在5~10nm。如果是选用N型硅衬底,则还需要先在N型硅衬底的背面通过进行硼扩散形成P+层,然后,再在P+层上沉积Al2O3薄膜。
在现有的采用Al2O3/SiNx叠层钝化膜对电池背面进行钝化的工艺中,Al2O3薄膜的厚度通常在10~20nm的较厚范围。这是由于SiNx带有较高密度的固定正电荷,会与带固定负电荷的Al2O3形成相反的电场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增加Al2O3的厚度,来消除SiNx固定正电荷的影响。而且,采用ALD原子层沉积技术沉积Al2O3时的最高沉积速度只有1.1nm/min,因此需要的工艺时间较长,其较低的沉积速度对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将形成很大的制约。利用本发明的后续工艺步骤,可以有效消除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明显减小Al2O3的厚度,以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如框002所示,步骤S02:在所述Al2O3薄膜上沉积SiO2薄膜。
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在已沉积的所述Al2O3薄膜3上,采用PECVD法继续沉积一层SiO2薄膜4。进一步优选地,可将所述SiO2薄膜4的沉积厚度控制在5~10nm。SiO2的固定正电荷密度相对较低,可以忽略其固定正电荷的影响。因而可通过增加SiO2层的沉积,有效消除直接沉积高硅含量SiNx时其固定正电荷的影响。因此,只需5nm厚的Al2O3就可保证其负电荷场钝化的效果,从而在保证钝化效果的条件下,将Al2O3的最小厚度从现有的10nm降至5nm,ALD工序的产能将可比现有工艺提高一倍,这相当于降低了ALD工序一半的成本。
如框003所示,步骤S03:在所述SiO2薄膜上沉积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其中,第一SiNx中的x<1.33。
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在已沉积的所述SiO2薄膜4上,采用PECVD法继续沉积一层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5。可以将SiNx中的x以1.33为界限,作为区分其硅含量高低的标准。其中,x<1.33时的SiNx为高硅含量,x≥1.33时的SiNx为低硅含量。因此,在本工艺步骤中,采用沉积x<1.33的高硅含量第一SiNx薄膜5。沉积第一SiNx薄膜5时采用的反应气体可以为SiH4和NH3,工艺温度控制在400~450℃。其中,SiH4的比例越高,SiNx中的硅含量越高,形成的空位密度越高,氢的扩散系数越大,氢钝化性能越好。因此,通过提高SiNx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钝化性能。进一步优选地,可将所述第一SiNx薄膜5的沉积厚度控制在10~80nm。相比现有工艺,本发明将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5的沉积厚度明显减小了。
如框004所示,步骤S04:在所述第一SiNx薄膜上沉积低硅含量的第二SiNx薄膜,其中,第二SiNx中的x≥1.33。
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在已沉积的所述第一SiNx薄膜5上,采用PECVD法继续沉积一层低硅含量的第二SiNx薄膜6,第二SiNx中的x≥1.33。沉积第二SiNx薄膜6时的反应气体同样采用SiH4和NH3,工艺温度控制在400~450℃。进一步优选地,可将所述第二SiNx薄膜6的沉积厚度控制在10~80nm。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Al2O3/SiNx二层叠层钝化膜中,采用了高硅含量的SiNx薄膜。SiNx硅含量的提高虽然可以提高钝化性能,但在背面铝烧结过程中被铝浆侵蚀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背面高硅含量的SiNx的厚度一般需要大于80nm。本发明针对该问题采取的优化方法是,先沉积一层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5,并将其厚度减薄为10~80nm;然后,再在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5之上继续沉积一层厚度仅为10~80nm的低硅含量的第二SiNx薄膜6。利用高硅含量的SiNx来保证对硅表面的氢钝化效果,并利用低硅含量的SiNx所具有的较好耐铝侵蚀性能,可以防止铝烧结过程中对内层膜的侵蚀。从而在保证钝化效果及耐铝侵蚀的条件下,可将背面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低硅含量的第二SiNx层的整体厚度降到低于80nm的程度。SiO2、高硅含量SiNx/低硅含量SiNx可在同一台PECVD设备中通过调整反应气体种类及流量依次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卸片过程,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现有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Al2O3/SiO2/高硅含量SiNx/低硅含量SiNx的四层叠层钝化膜代替传统的Al2O3/SiNx二层叠层钝化膜,通过增加SiO2层的沉积,可以有效消除高硅含量SiNx固定正电荷的影响,在保证钝化效果的条件下,可将Al2O3的最小厚度从现有的10nm降至5nm,从而可将ALD工序的产能提高一倍,相当于降低了ALD工序一半的成本;并且,在硅含量高低不同的二层SiNx叠层中,高硅含量的SiNx可以保证对硅表面的氢钝化效果,而低硅含量的SiNx可以防止铝烧结过程中对内层膜的侵蚀。因此,相比传统的Al2O3/SiNx二层叠层膜,本发明可实现对Al2O3/SiO2/高硅含量SiNx/低硅含量SiNx四层叠层膜总厚度的明显降低;SiO2、SiNx层的沉积可在同一台PECVD设备中通过调整反应气体种类及流量依次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卸片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能,节约了工艺总成本,并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01:提供一太阳能电池硅衬底,在所述衬底的背面沉积Al2O3薄膜;
步骤S02:在所述Al2O3薄膜上沉积SiO2薄膜;
步骤S03:在所述SiO2薄膜上沉积高硅含量的第一SiNx薄膜,其中,第一SiNx中的x<1.33;
步骤S04:在所述第一SiNx薄膜上沉积低硅含量的第二SiNx薄膜,其中,第二SiNx中的x≥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采用ALD法沉积所述Al2O3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所述Al2O3薄膜的沉积厚度为5~1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中,采用PECVD法沉积所述SiO2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中,所述SiO2薄膜的沉积厚度为5~1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3中,采用PECVD法沉积所述第一SiNx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3中,所述第一SiNx薄膜的沉积厚度为10~8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4中,采用PECVD法沉积所述第二SiNx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4中,所述第二SiNx薄膜的沉积厚度为10~8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P型或N型硅衬底。
CN201510104406.9A 2015-03-10 2015-03-10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Active CN104701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406.9A CN104701390B (zh) 2015-03-10 2015-03-10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406.9A CN104701390B (zh) 2015-03-10 2015-03-10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1390A true CN104701390A (zh) 2015-06-10
CN104701390B CN104701390B (zh) 2017-01-25

Family

ID=53348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4406.9A Active CN104701390B (zh) 2015-03-10 2015-03-10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139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042A (zh) * 2015-12-29 2016-03-30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钝化发射极背表面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9216473A (zh) * 2018-07-20 2019-01-15 常州大学 一种高效晶硅太阳电池的表界面钝化层及其钝化方法
CN109461777A (zh) * 2018-10-24 2019-03-12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erc电池背面钝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82672A (zh) * 2020-11-13 2021-02-19 中建材浚鑫(桐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5809A8 (de) * 2008-09-03 2010-05-0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Heterosolarz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eterosolarzellen
CN101952971A (zh) * 2007-11-14 2011-01-19 太阳能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表面钝化介电双层的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太阳能电池
CN102157570A (zh) * 2011-01-11 2011-08-17 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 一种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复合钝化减反膜及制备方法
JP4767110B2 (ja) * 2006-06-30 2011-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2569530A (zh) * 2012-02-24 2012-07-11 上饶光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背面钝化介质层局部刻蚀方法
CN102751337A (zh) * 2012-07-31 2012-10-24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N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7110B2 (ja) * 2006-06-30 2011-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952971A (zh) * 2007-11-14 2011-01-19 太阳能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表面钝化介电双层的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太阳能电池
WO2010025809A8 (de) * 2008-09-03 2010-05-0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Heterosolarz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eterosolarzellen
CN102157570A (zh) * 2011-01-11 2011-08-17 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 一种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复合钝化减反膜及制备方法
CN102569530A (zh) * 2012-02-24 2012-07-11 上饶光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背面钝化介质层局部刻蚀方法
CN102751337A (zh) * 2012-07-31 2012-10-24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N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金虎: "叠层钝化及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042A (zh) * 2015-12-29 2016-03-30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钝化发射极背表面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9216473A (zh) * 2018-07-20 2019-01-15 常州大学 一种高效晶硅太阳电池的表界面钝化层及其钝化方法
CN109461777A (zh) * 2018-10-24 2019-03-12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erc电池背面钝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82672A (zh) * 2020-11-13 2021-02-19 中建材浚鑫(桐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1390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27395A1 (en) Efficient back passivation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788144B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810779B (zh)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4520276B (zh) 钝化接触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85851A (zh) 一种背面钝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6982947B1 (ja)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CN104701390B (zh) 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方法
CN206619599U (zh) 一种双面钝化太阳能电池
WO2023036121A1 (zh) 一种电池背钝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
CN107731935A (zh) 一种背钝化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背钝化膜层的制备方法
Balaji et al. Surface passivation schemes for high-efficiency c-Si solar cells-A review
CN10336746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
WO2024066884A1 (zh) 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1670A (zh) 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方法
CN112768534A (zh) 一种氧化硅钝化perc双面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64280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双面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6905B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01588A (zh) 一种氧化硅钝化层的制备方法
CN11011224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2738248A (zh) 光电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13216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层叠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CN209804668U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
CN114843175A (zh) 一种n型掺杂氧化微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两者的制备方法
CN113793876A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叠层钝化膜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3311367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1

Address after: 101204 Beijing city Pinggu District No. 316 West Industrial Square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Flight Boda Electronics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6 Jiuxianqiao East Road, Beijing, No. 1, No.

Applicant before: Qixinghua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Beij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25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nchang Road, No. 8, No.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orth Chin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204 Beijing city Pinggu District No. 316 West Industrial Square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Flight Boda Electronic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