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1349A - 可挠式面板 - Google Patents

可挠式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1349A
CN104701349A CN201510094215.9A CN201510094215A CN104701349A CN 104701349 A CN104701349 A CN 104701349A CN 201510094215 A CN201510094215 A CN 201510094215A CN 104701349 A CN104701349 A CN 104701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flexible panel
panel extends
distance
extends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42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啟舜
傅景杰
王铮亮
李孟庭
洪仕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01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1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式面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可挠式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发光元件层。发光元件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发光元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一发光材料层与一第二电极,发光材料层夹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表面,发光材料层配置于第一电极表面上,且第一电极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距一第一距离,第一电极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距一第二距离,而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异小于20微米。

Description

可挠式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挠式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示器已从早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逐渐发展到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又由于不可挠式的平面显示器(例如以不易挠曲的基板所构成)制程成本较高、重量较重且容易碎裂,因此,可挠式产品(例如以可挠式基板为承载基板)便渐渐的引起关注。然而,目前常见的可挠式面板于弯曲时常导致其内部的元件受应力而破坏,这导致可挠式面板的使用寿命不长。因此,如何制造出可避免元件受应力而破坏的可挠式面板,便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式面板,可解决目前市面上的可挠式面板弯曲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式面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可挠式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发光元件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发光元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发光元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一发光材料层与一第二电极,发光材料层夹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表面,发光材料层配置于第一电极表面上,且第一电极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距一第一距离,第一电极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距一第二距离,而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异小于20微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中,上述的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异为2微米至5微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中,上述的第一距离小于100微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中,上述的第二距离小于100微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中,上述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距离小于200微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中,上述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暴露于外而供一使用者直接触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光学膜。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发光元件层都位于光学膜的同一侧。光学膜包括一增亮膜、一抗反射膜、一圆偏振膜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硬涂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发光元件层都位于硬涂层的同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封装胶层、一阻气层以及一彩色滤光层。封装胶层与第一基板包覆发光元件层,且第二基板藉由封装胶层贴合于第一基板。彩色滤光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上并位于第二基板与封装胶层之间。阻气层位于第二基板与封装胶层之间,且位于彩色滤光层与封装胶层之间,阻气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硅胶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封装胶层以及一触控元件层。封装胶层与第一基板包覆发光元件层,且第二基板藉由封装胶层贴合于第一基板。触控元件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封装胶层、一第三基板、一第四基板、一第一粘着层与一第二粘着层。封装胶层与第一基板包覆发光元件层,且第二基板藉由封装胶层贴合于第一基板。第三基板藉由第一粘着层贴附于第一基板,且第四基板藉由第二粘着层贴附于第二基板。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阻气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发光元件层都位于阻气层的同一侧。阻气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硅胶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面板更包括一阻气层,阻气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阻气层位于第一基板与发光元件层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可挠式面板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并以发光元件层中的第一电极表面作为参考基准,将第一电极表面至第一表面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第一电极表面至第二表面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异限定于特定数值中,而使邻近发光元件层中的元件可避免受张应力(tension stress)或压应力(compressionstress)的作用而损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300:可挠式面板
100a、200a、300a:第一表面
100b、200b、300b:第二表面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第三基板
140:第四基板
150:发光元件层
150a:发光元件
151a:第一电极
152a:第二电极
153a:发光材料层
160:封装胶层
172、174、176、178:阻气层
180:彩色滤光层
190:触控元件层
212、214:光学膜
222、224:硬涂层
A:第一粘着层
B:第二粘着层
D1: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
P:第一电极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挠式面板10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100a与第二表面100b。第一表面100a与第二表面100b可以暴露于外而供使用者直接触摸。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挠式面板100可以装设于保护套或是保护壳上,而使得使用者无法直接接触第一表面100a与第二表面100b至少其中一者。
可挠式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发光元件层150。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相对,且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的材质可为塑胶(例如聚亚酰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金属箔等可挠式材料。发光元件层15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并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发光元件层150具有多个发光元件150a,发光元件150a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各发光元件150a包括第一电极151a、第二电极152a与发光材料层153a,且发光材料层153a夹于第一电极151a与第二电极152a之间。具体来说,第一电极150a与第二电极152a用以提供可致能发光材料层153a的电信号,而发光材料层153a在接收到此电信号时即可发出光线。此处,不同发光元件150a可独立操作使得可挠式面板100可显示画面而作为显示面板使用。为了让不同发光元件150a可独立操作,发光元件150a可以更包括有薄膜晶体管与电容等未绘示于图1中的驱动电路构件,其中驱动电路构件可连接至外部电路(未绘示),并将外部电路所输出的信号传递给发光元件150a。
第一电极151a具有第一电极表面P,发光材料层153a配置于第一电极表面P上,而第二电极152a配置于发光材料层153a上。因此,第一电极151a位于第二电极152a与第一基板11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51a在此定义为发光元件150a的两个电极中较接近于第一基板110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表面P与第一表面100a相距第一距离D1,第一电极表面P与第二表面100b相距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皆小于100微米。如此一来,第一表面100a至第二表面100b的距离小于200微米。由于第一表面100a至第二表面100b为可挠式面板100的外表面,第一表面100a至第二表面100b的距离小于200微米可表示可挠式面板100的整体厚度小于200微米,这可以让所应用的产品具有薄型化的特点。
另外,由于可挠式面板100具备可挠曲的特性,可挠式面板100被使用的过程中,发光元件150a可能因为挠曲时的应力而损坏。为了降低发光元件150a破损的机率同时维持可挠性面板100可以挠曲的特性,发光元件150a在整个面板中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应力较小的区域中。一般来说,可挠式面板100在挠曲状态下,最外层的位置所受应力最大,例如第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110b处,而越往中心,应力越小。所以,为了降低发光元件150a所受到的应力,可以将发光元件150a设置为可挠式面板100的1/2厚度处。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极表面P作为发光元件150a的位置的参考基准,则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差异可以小于20微米,最佳为2微米至5微米。如此一来,弯曲可挠式基板100时,可使较容易受应力而损坏的发光元件层150避免受到显著的张应力或压应力的作用,而使得可挠式面板100的使用寿命更为延长。
本发明各实施例可视需求调整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120的厚度、可挠性面板100具备的元件以及各元件的厚度,使第一距离D1以及第二距离D2的差异可维持于前述数值。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100更包括封装胶层160、阻气层172、阻气层174、彩色滤光层180、触控元件层190、第三基板130、第四基板140、第一粘着层A、第二粘着层B、光学膜212/214以及硬涂层222/224。第三基板130藉由第一粘着层A贴附于第一基板110,第四基板140藉由第二粘着层B贴附于第二基板120。第三基板130以及第四基板140的材质可为塑胶(例如聚亚酰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金属箔等可挠式材料,且第一粘着层A以及第二粘着层B可为光学胶或双面胶。如同前述所述,第三基板130以及第四基板140可视需求而调整其厚度,使第一距离D1以及第二距离D2的差异保持于前述的数值中。
光学膜212与硬涂层222配置于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而第一基板110、光学膜212与硬涂层222都位于发光元件层150的同一侧。相似地,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配置于第二基板120一侧,而第二基板120、光学膜214与硬涂层224都位于发光元件层150的同一侧。更具体而言,光学膜212以及硬涂层222位于第三基板130远离发光元件层150的一侧,且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位于第四基板140远离发光元件层150的一侧。光学膜212与214各自包括增亮膜、抗反射膜、圆偏振膜或其组合。光学膜212与光学膜214可以由相同材质构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硬涂层222与硬涂层224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可挠式面板100的最外侧,因此第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110b可以分别为硬涂层222与硬涂层224的表面,但不须以此为限。
阻气层172与阻气层174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硅胶或其组合。阻气层172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上而位于发光元件层150以及第一基板110之间。阻气层174则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上并位于发光元件层150以及第二基板120之间。由图1可知,第一电极表面P至第一表面100a依序为第一电极151a、阻气层172、第一基板110、第一粘着层A、第三基板130、光学膜212以及硬涂层222,而第一距离D1即为迭合前述元件后所得的厚度。应注意的是,光学膜212以及硬涂层222的配置顺序不以此为限,意即光学膜212以及硬涂层222可交换其位置。另外,光学膜212也可选择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一粘着层A之间。
封装胶层160与第一基板110包覆发光元件层150,且第二基板120藉由封装胶层160贴合于第一基板110。彩色滤光层180以及触控元件层190配置于第二基板120上并位于封装胶层16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其中触控元件层190位于彩色滤光层180以及第二基板12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阻气层174位于封装胶层16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且阻气层174位于触控元件层190以及触第二基板120之间。换句话说,第一电极表面P至第二表面100b依序为发光材料层153a、第二电极152a、封装胶层160、彩色滤光层180、触控元件层190、阻气层174、第二基板120、第二粘着层B、第四基板140、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而第二距离D2即为迭合前述元件后所得的厚度。如前述所述,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的配置顺序不以此为限,意即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可交换其位置。另外,光学膜214也可选择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与第二粘着层B之间。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挠式面板200具有彼此相对且暴露于外的第一表面200a以及第二表面200b。相似于前述实施例,第一表面200a以及第二表面200b可供使用者直接触摸,也可能因为可挠式面板200装设于保护套或是保护壳上,而使得使用者无法直接接触第一表面200a与第二表面200b至少其中一者。如图2所示,可挠式面板200近似于可挠式面板100,其中两实施例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将采用相似或是相同的编号标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图1的实施例之处主要在于,阻气层174位于封装胶层160与彩色滤光层180之间。换句话说,可挠式面板20中,第一电极表面P至第一表面200a依序为第一电极151a、阻气层172、第一基板110、第一粘着层A、第三基板130、光学膜212以及硬涂层222,而第一距离D1即为迭合前述元件后所得的厚度。第一电极表面P至第二表面200b则依序为发光材料层153a、第二电极152a、封装胶层160、阻气层174、彩色滤光层180、触控元件层190、第二基板120、第二粘着层B、第四基板140、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而第二距离D2即为迭合前述元件后所得的厚度。可挠式面板200中的光学膜212/222以及硬涂层214/224的配置顺序不以前述为限,而可视需求而交换光学膜212与硬涂层214的位置以及交换光学膜222与硬涂层224的位置。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挠式面板300具有彼此相对且暴露于外的第一表面300a以及第二表面300b。相似于前述实施例,第一表面300a以及第二表面300b可供使用者直接触摸,也可能因为可挠式面板300装设于保护套或是保护壳上,而使得使用者无法直接接触第一表面300a与第二表面300b至少其中一者。如图3所示,相较于可挠式面板100,可挠式面板300并不具有第一粘着层A、第二粘着层B、第三基板130以及第四基板140。此外,可挠式面板300设置有另外两层阻气层176/178。阻气层176配置于第一基板110的外侧,而第一基板110、阻气层176、光学膜212与硬涂层222都位于发光元件层150的同一侧。相似地,阻气层178配置于第二基板120外侧,而第二基板120、阻气层178、光学膜214与硬涂层224都位于发光元件层150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表面P至第一表面300a依序为第一电极151a、阻气层172、第一基板110、阻气层176、光学膜212以及硬涂层222,而第一距离D1即为迭合前述元件后所得的厚度。而第一电极表面P至第二表面300b依序为发光材料层153a、第二电极152a、封装胶层160、彩色滤光层180、触控元件层190、阻气层174、第二基板120、阻气层178、光学膜214以及硬涂层224,而第二距离D2即为迭合前述元件后所得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阻气层176/178、光学膜212/214以及硬涂层222/224的配置顺序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求来调整其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封装胶层包覆发光元件层,而可协助发光元件层阻隔水氧,并将一阻气层配置于封装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另一阻气层配置于发光元件层与第一基板之间,而可更进一步达到阻水氧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可挠式面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的第二表面,并以发光元件层中的第一电极表面作为参考基准,将第一电极表面至第一表面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第一电极表面至第二表面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且可视需求调整基板厚度,使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异限定于特定数值中,进而使邻近参考线的元件可避免受张应力或压应力的作用而损坏。如此一来,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挠性面板可以具有理想的使用寿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可挠式面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以及
一发光元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发光元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各该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一发光材料层与一第二电极,该发光材料层夹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表面,该发光材料层配置于该第一电极表面上,且该第一电极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距一第一距离,该第一电极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距一第二距离,而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差异小于20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差异为2微米至5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小于10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距离小于1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至该第二表面的距离小于20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暴露于外而供一使用者直接触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封装胶层,该封装胶层与该第一基板包覆该发光元件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藉由该封装胶层贴合于该第一基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阻气层,该阻气层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阻气层位于该第二基板与该封装胶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彩色滤光层,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位于该第二基板与该封装胶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气层位于该彩色滤光层与该封装胶层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气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硅胶或其组合。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触控元件层,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基板、一第四基板、一第一粘着层与一第二粘着层,该第三基板藉由该第一粘着层贴附于该第一基板,且该第四基板藉由该第二粘着层贴附于该第二基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膜,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以及该发光元件层都位于该光学膜的同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包括一增亮膜、一抗反射膜、一圆偏振膜或其组合。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硬涂层,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以及该发光元件层都位于该硬涂层的同一侧。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阻气层,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以及该发光元件层都位于该阻气层的同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气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硅胶或其组合。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阻气层,该阻气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该阻气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发光元件层之间。
CN201510094215.9A 2014-12-16 2015-03-03 可挠式面板 Pending CN1047013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3853 2014-12-16
TW103143853A TW201624668A (zh) 2014-12-16 2014-12-16 可撓式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1349A true CN104701349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4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4215.9A Pending CN104701349A (zh) 2014-12-16 2015-03-03 可挠式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1349A (zh)
TW (1) TW20162466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0535A (zh) * 2015-07-07 2015-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405986A (zh) * 2015-12-16 2016-03-16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水汽阻隔膜、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显示器
CN107221608A (zh) * 2017-06-13 2017-09-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TWI648717B (zh) * 2017-10-26 2019-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電子裝置
CN109917575A (zh) * 2017-12-12 2019-06-21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液晶显示器
US10921677B2 (en) 2017-10-26 2021-02-16 E Ink Holdings Inc.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16158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742B (zh) * 2016-09-14 2018-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可撓性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7189A1 (en) * 2004-07-09 2006-02-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at panel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02414822A (zh) * 2009-04-09 2012-04-11 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小芯片的柔性oled显示器
CN102760748A (zh) * 2012-04-02 2012-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03544885A (zh) * 2012-07-13 2014-01-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7189A1 (en) * 2004-07-09 2006-02-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at panel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N102414822A (zh) * 2009-04-09 2012-04-11 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小芯片的柔性oled显示器
CN102760748A (zh) * 2012-04-02 2012-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03544885A (zh) * 2012-07-13 2014-01-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0535A (zh) * 2015-07-07 2015-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950535B (zh) * 2015-07-07 2017-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405986A (zh) * 2015-12-16 2016-03-16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水汽阻隔膜、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显示器
CN107221608A (zh) * 2017-06-13 2017-09-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TWI648717B (zh) * 2017-10-26 2019-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電子裝置
US10921677B2 (en) 2017-10-26 2021-02-16 E Ink Holdings Inc.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917575A (zh) * 2017-12-12 2019-06-21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液晶显示器
WO2022116158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4668A (zh) 2016-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1349A (zh) 可挠式面板
US10674617B2 (en) Carrier apparatus and display
EP2983225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069750B2 (en) Flexible color filter,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19101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9085486A1 (zh) 柔性基板及柔性基板制作方法
CN109148380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EP4086883A1 (en)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80182840A1 (en) Display panel based on flexi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seamless splic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13648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086496A (zh) 支承膜、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EP2950363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KR102363826B1 (ko) 표시 장치
US9698372B2 (en) OLE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4854646A (zh) 显示装置
JPWO2013128740A1 (ja) 発光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6360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US11307688B2 (en) Thermal transfer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102674A1 (e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US20150220120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touch panel
WO2017033823A1 (ja) 電子装置
CN10970970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762298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有机发光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97838B (zh)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397800B1 (ko) 측변 구부림 구조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