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8329A - 布线试验装置、布线试验方法及基准值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布线试验装置、布线试验方法及基准值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8329A
CN104698329A CN201410050450.1A CN201410050450A CN104698329A CN 104698329 A CN104698329 A CN 104698329A CN 201410050450 A CN201410050450 A CN 201410050450A CN 104698329 A CN104698329 A CN 104698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quentially determining
voltage
testing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04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真一
铃木和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98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高效地执行布线试验的布线试验装置及布线试验方法。布线试验装置(100)具有并列测定装置(50)和统括控制装置(60)。并列测定装置(50)具有多个依次测定部(24)。依次测定部(24)介由端子连接部(28)对背板(12)的各端子依次施加试验电压。此外,多个依次测定部(24)并列地依次测定各端子的电位。统括控制装置(60)具有控制部(62)、本体存储部(64)、及电压供给部(66)。控制部(62)控制依次测定部(24)。本体存储部(64)针对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的各种组合,保存良品基准电压值。电压供给部(66)对并列测定单元(20)供给试验用电压。

Description

布线试验装置、布线试验方法及基准值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电路试验技术,特别涉及布线试验装置及布线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要求将更多的电子部件安装于电子设备。因此,电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不断推进,并且在一台电子设备中安装多枚基板的情况也在增多。作为安装多枚印刷基板的方法之一,有在被称作背板(Backboard)等的一枚印刷基板上设置多个连接器,向该连接器连接各其它印刷基板,并介由背板的布线相互连接多个印刷基板的构成。
通过对在多层上都印刷有配线的电路基板压入连接器等,来制造背板。在制造背板时,为检查连接器与背板基板的连接状态、基板配线有无短路或断线等制造品质,进行布线试验。在布线试验中,针对背板的全部连接管脚、即全部端子的组合,在对一个端子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测定端子间电压,通过与预先测定的良品的测定值或基于设计信息算出的值(以下也称作“良品基准值”)的比较,来判定合格与否。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于内电路试验装置的印刷基板试验方法。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对跨越与安装于半导体试验装置的测试头的被测定设备之间的布线接口部的CH(信道)的结线的良否进行检查的布线检查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26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67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背板的布线试验时,如前述那样要针对全部端子的组合测定端子间电压。
例如,首先对第1个端子施加试验电压,依次测定第1个端子与其它所有端子间的电压,然后对第2个端子施加试验电压,依次测定第2个端子与第1个端子以外的全部端子间的电压,再然后对第3个端子施加试验电压,依次测定第3个端子与除第1个、第2个端子以外的全部端子间的电压,以下同样地依次测定全部端子的组合的端子间电压。
于是,在端子数N个的背板的布线试验中,需要进行N(N-1)/2对的端子间电压测定。即,若背板的端子数増加,则在布线试验中应进行电压测定的端子对的数量将按端子数的二次方成比例増加。随着近年的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背板被多配线化,其端子数多及数万,布线试验时间和成本大幅増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地执行布线试验的布线试验装置及布线试验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案的布线试验装置是一种用于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装置,所述试验对象装置具有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该布线试验装置包括:依次测定多个端子对的电压的多个依次测定部;基于由依次测定部测定的电压,针对各端子对判定试验合格与否的控制部。依次测定部分别被分配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的测定,各依次测定部并行地针对所被分配的端子依次测定电压。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布线试验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用于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方法,所述试验对象装置具有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该布线试验方法包括:将多个端子分成多个组,针对各组的多个端子依次测定电压的步骤;基于测定的电压,针对各端子对判定试验合格与否的步骤。测定电压的步骤按多个组并行地依次测定多个端子的电压。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案是一种基准值测定装置。该装置是一种测定用于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的良品基准值的基准值测定装置,所述试验对象装置具有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该基准值测定装置包括:多个依次测定部,依次测定将成为在布线试验中判定合格与否时的基准的、基准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对的电压,并基于测定的电压值,针对各端子对判定是导通、是绝缘、还是其中间值;控制部,将依次测定部判定为导通或绝缘的端子对与其判定结果建立关联地作为良品基准值保存到存储部中。依次测定部分别被分配基准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的测定,各依次测定部并行地针对所被分配的端子依次测定电压。
此外,将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程序、保存有程序的介质等之间转换后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的方案也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高效地执行布线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布线试验装置的外观构成和设有作为试验对象装置的背板的架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布线试验装置的构成的功能块图。
图3是表示布线试验装置的依次测定部的构成的功能块图。
图4是用于说明测定电路的冲突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并列测定时的电压测定次数和以往的依次测定的电压测定次数的图表。
图6是用于说明布线试验装置的运算部的电位是否稳定的判定处理的图。
图7是表示布线试验装置的背板布线试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端子测定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概要。
背板的布线试验时间取决于每1次的端子间电压测定时间与所需的测定次数的积。
首先说明所需的测定次数,在对所有端子对一对一对地进行依次测定的以往的布线试验中,在一次测定中测定一对端子的电压。因此,在端子数N个的背板的布线试验中,所需的测定次数成为N(N-1)/2次。
若在一次测定中对多个端子对并行地进行试验,则能削减测定次数,但在同时被测定的多个端子对包含连接于同一电路的端子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无法测定出正确的端子间电压。
本发明的布线试验装置包含多个依次测定部,各依次测定部并行地进行端子间电压测定。依次测定部基于电压测定值判定各端子间是导通、绝缘、还是其中间值。若为中间值,则该依次测定部正测定的端子对与其它依次测定部正测定的端子对包含连接于同一电路的端子(以下也称作“冲突”),有无法正确测定的可能性。此时,依次测定部暂时待机,并通过进行再次测定来规避冲突。
另一方面,每一端子对的试验时间较大地依赖于切换成测定对象端子后、至实际开始电压测定的等待时间。该等待时间是在测定前使积累于要测定的端子间浮游电容的电荷放电,并在放电后至要测定的端子的电位稳定所需的时间。以往,在布线试验开始前,需要基于经验或实验预先设定这些等待时间。对于浮游电容较大的端子对,等待时间变长等,要配合个别的端子对、不断试行错误地进行设定,故随着测定端子数的増加,设定作业本身的负担也变大。此外,为了安全,倾向于具有余裕地设定偏长的等待时间,成为拖长布线试验时间的原因之一。
在本发明的布线试验装置中,依次测定部在测定对象端子切换后的放电时及放电后,对测定对象端子的电位进行多次测定,并采用稳定后的测定值作为用于判定布线试验合格与否的测定值。由此,无需试验开始前的等待时间设定,并且能针对各个端子设定最佳的等待时间。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布线试验装置100的外观构成、及设有作为布线试验对象装置的背板12的架子14。
图2是表示布线试验装置100的构成的功能块图。
架子14是一个侧面开口的框体。作为布线试验对象装置的背板12被设于架子14的开口部深处。在使用背板12时,通过背板12而相互连接的多个印刷基板单元(未图示)被从架子14的开口部插入,与背板12的连接器(未图示)相连接。
布线试验装置100具有并列测定装置50和统括控制装置60。并列测定装置50具有2个并列测定单元20。各并列测定单元20通过缆线40与统括控制装置60连接。
各并列测定单元20具有6个依次测定部24、通信部22、接口26、及端子连接部28。此外,在图2中,表示出一个并列测定单元20的详细构成,省略了另一个并列测定单元20的构成的图示。
通信部22向统括控制装置60发送信号或接收来自统括控制装置60的信号。
依次测定部24介由端子连接部28对背板12的各端子依次施加试验电压,并依次测定各端子的电位。接口26统括地控制6个依次测定部24。端子连接部28被形成得可嵌合于背板12所设的连接器,使背板12的连接器的各管脚、即各端子分别电连接于某个依次测定部24。
图1所示的试验器本体56和计算机58、及计算机58内所安装的程序协作地作为统括控制装置60来发挥功能。在图2及以下的说明中,将它们作为一体,作为统括控制装置60来进行说明。统括控制装置60具有控制部62、本体存储部64、及电压供给部66。本体存储部64内针对背板12的端子的各个组合预先保存端子间电压的良品基准值。控制部62介由接口26控制依次测定部24,并基于发送来的测定数据和本体存储部64所保存的良品基准值,对各端子对判定试验合格与否。电压供给部66对并列测定单元20供给试验用电压。
并列测定单元20被形成为与在背板12使用时被插入架子14的插槽而连接于背板的印刷基板单元(未图示)相同程度的大小。在背板12的布线试验时,并列测定单元20取代印刷基板单元而被插入架子14的插槽,并列测定单元20的端子连接部28与背板12的连接器的各端子连接。
即,并列测定单元20可以说是用于使作为试验对象装置的背板12的各端子连接于依次测定部24来进行背板12的布线试验的背板试验用治具。
在图1及图2中,为便于说明而表示了2个并列测定单元20,但并列测定单元20的数量不限于此,只要能将背板12的应试验的端子全部连接于任一并列测定单元20的端子连接部28即可。例如布线试验装置100可以具有与应在背板12中进行布线试验的连接管脚等端子所存在的位置的插槽数相同数量的并列测定单元20。
各依次测定部24被分配背板12的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的测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背板12具有3072个端子,3072个端子按每256个端子地分成12个组,对各依次测定部24分别分配一个组的256个端子的测定。
各依次测定部24与被端子连接部28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24的端子相连接。
图3是表示依次测定部24的构成的功能块图。依次测定部24具有扫描模块30、运算部32、A/D转换部34、测定值存储部36。
扫描模块30依次切换被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24的端子进行测定电位,并将表示测定值的模拟信号发送给A/D转换部34。A/D转换部34将从扫描模块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例如1024阶的数字信号,发送给运算部32。运算部32将接收到的测定值保存到测定值存储部36中,并基于测定值判定是否需要再测定,若需要再测定,则设定待机时间后将再测定指令发送给扫描模块30。
背板12的3072个端子被1个1个地按顺序施加试验电压。即,12个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中的1个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对被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24的256个端子中的1个端子施加从电压供给部66供给的试验电压。其间其它端子不被施加。以下,将被施加着试验电压的端子也称作“施加端子”。
在某端子被施加试验电压的期间,各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分别依次测定被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24的256个端子的电位。即,各扫描模块30依次测定由被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24的256个端子的一个端子和施加端子构成的端子对的电压。各扫描模块30的测定被并行进行。12个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在完成所被分配的256个端子与施加端子间的电压测定后,通过控制部62及接口26的控制,扫描模块30从施加端子切换到其它端子。施加端子有时在被分配给同一依次测定部24的256个端子内切换,也有时施加端子被切换为被分配给其它扫描模块30的端子。
具体来说,施加端子切换处理按以下步骤进行。
各依次测定部24在结束针对所被分配的256端子的电压测定后,介由接口26向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发送用于通知测定已结束的完成信号。控制部62从全部12个依次测定部24收到完成信号后,介由接口26向正对施加端子施加着试验电压的依次测定部24发出指令,以结束施加。该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收到指令后,结束对施加端子的试验电压的施加。
控制部62还向被分配了接下来要施加试验电压的端子的依次测定部24发出指令,使之开始施加。收到指令后的依次测定部24开始对接下来应施加的端子施加试验电压。
各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依次测定被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24的256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与新的施加端子之间的电压。在12个扫描模块30全都完成所被分配的256个端子与施加端子之间的电压测定后,通过控制部62及接口26的控制,施加端子再被切换为其它端子。
这样,在某施加端子与其以外的全部端子之间的电压测定结束后,施加端子被切换为其它端子,测定新的施加端子与其以外的全部端子之间的电压。并且,在布线试验开始至结束前,背板12的3072个端子全部被依次施加,并被测定与其它端子之间的电压。
在多个依次测定部24并行地进行所被分配的端子的测定时,某依次测定部24正在测定的端子与其它依次测定部24正在测定的端子有可能发生在背板12的配线内导通的情况。
图4是用于说明测定电路的冲突的例子的图,示意地表示了2个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测定电路72和背板12的配线16。试验电压74被介由第1电阻76施加于施加端子82。各扫描模块测定电路72包含电压计78、第2电阻80,分别测定被测定端子84与施加端子82间的电压、和被测定端子86与施加端子82间的电压。
被测定端子84与被测定端子86通过背板12的配线16而导通。
这样,在同时测定的多个端子对包含被连接于同一电路的端子的情况下,各依次测定部24与正测定的端子对构成的电路在针对各端子对独立地测定时和同时对多个端子对测定时是不同的,故无法得到正确的测定值。即,发生测定电路的冲突。
以图4的例子来说明,若分别独立地测定被测定端子84与施加端子82间的电压、和被测定端子86与施加端子82间的电压,则在将第1电阻76的电阻值记作RA,将第2电阻80的电阻值记作RB,将试验电压记作E时,电压计78的测定值都成为RB×E/(RA+RB)。然而,若同时进行被测定端子84和被测定端子86的电位测定,则电压计78的测定值都成为RB×E/(2RA+RB)。
因此,在某依次测定部24正测定的端子对和其它依次测定部24正测定的端子对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正确的测定值,作为测定结果,得到比导通时更低的电压。
运算部32基于从A/D转换部34取得的电压测定值,判定端子间是导通、绝缘、还是其中间值,并将判定结果介由接口26、通信部22发送给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
在此,所谓导通,是端子间的电压为上述的RB×E/(RA+RB)程度或这以上的情况,所谓绝缘,是端子间的电压为0伏程度的情况。在即便考虑了测定误差,也判定不是导通和绝缘的任一者、而是其中间的值时,运算部32决定冲突时待机时间,并向扫描模块30发送再测定指令,在经过冲突时待机时间后,使扫描模块30进行再次的测定。冲突时待机时间例如定为0~1范围的随机数与平均测定时间的数倍的积。
这样,进行过发生了冲突的测定的依次测定部24的运算部32分别独立地使用随机数等决定冲突时待机时间,由此来规避冲突。
若运算部32针对再次测定所得到的测定值也判定为中间值,则运算部32再次使用随机数决定冲突时待机时间,并在经过冲突时待机时间后,使扫描模块30进行第三次电压测定。若冲突还在反复,则同样地重复待机和再测定,直到测定次数达到预先规定的再测定上限次数。
由此,能以简单的构成规避冲突。
在多个依次测定部24间,各端子对的测定时机除切换施加端子时以外不被同步,各依次测定部24分别独立地决定各端子对的测定时机。由此,能抑制因与其它依次测定部24的测定时机同步而产生的试验时间的増加。
此外,若即使反复再测定而达到了再测定上限次数,测定值仍然被判定为中间值,则依次测定部24介由接口26及通信部22向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通知该情况。控制部62控制依次测定部24,使其暂时停止并行测定,使其仅单独测定被反复判定为中间值的端子对。然后,若这样也仍得到中间值,则控制部62从依次测定部24取得测定值,并参照本体存储部64所保存的良品基准值,进行合格与否判定。
由此,对于占据背板12的大部分配线的端子间为导通或绝缘的情况,既能通过仅将端子间是导通还是绝缘的合格与否判定所需的信息发送给统括控制装置60而抑制发送数据量,又能在端子间实际存在电阻时通过将详细的测定值发送给统括控制装置60而进行正确的合格与否判定。
如上这样,通过规避冲突,能进行并行测定,能大幅缩短检查时间。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并列测定时的测定次数和以往的单纯的依次测定时的测定次数的图表。
以往测定次数曲线112表示利用以往的单纯的依次测定进行试验时的测定次数。此时,测定次数与应检查的端子数的二次方成比例地増加,因此,试验时间也与应检查的端子数的二次方成比例地増加。
另一方面,并列测定次数曲线110表示将背板12的多个端子分成每256端子的组,对每组分别分配一个依次测定部24,多个依次测定部24并行地进行测定时的测定次数。此时,试验时间与被测定端子的増加成比例地増加,故与以往测定次数曲线112相比,能抑制伴随于端子数増加的试验时间増加。
例如,如并列测定次数曲线110和以往测定次数曲线112的右端所示,在背板12的被试验端子数为2048个时,若是以往的测定方法,将需要2096128次测定,但在并列测定的情况下,需要524288次,能大幅削减测定时间。端子数越増加,削减效果越大,在具有数万端子的背板的试验中,能得到更大的削减效果。
当然,在图5中并没有算上因冲突而引起的再测定的次数,但即便考虑因冲突引起的再测定,显然也能大幅削减次数。
接下来,说明用于缩短每1次的测定时间的构成。
如前所述,一组端子对的试验时间取决于在切换测定对象端子后、至实际开始电压测定的等待时间。
运算部32控制扫描模块30,使其在测定对象端子切换后的放电时、以及放电结束后进行多次测定,直到判定为测定对象端子的电位测定值已稳定。具体来说,运算部32在连续的电位测定值的差处于预定的容许范围内时判定为测定值已稳定。预定的容许范围根据经验或实验预先规定并设定。
运算部32若在放电过程中判定为电位已稳定,则使放电结束,若在放电结束后判定为电位已稳定,则使用于布线试验的测定开始。或者,也可以将在放电结束后判定为已稳定时的测定值作为用于布线试验合格与否判定的测定值来使用。
图6是用于说明运算部32所进行的电位是否已稳定的判定处理的图。
图6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压。图中的黑圆点表示扫描模块30的电压测定值,电压测定值曲线116表示根据测定值推定的实际的电压变化。
在图6的例子中,扫描模块30在时刻T1、T2、T3、T4共计4次测定被测定端子的电位。运算部32算出连续的测定值的差、具体来说算出时刻T1的测定值V1与时刻T2的测定值V2的差、时刻T2的测定值V2与时刻T3的测定值V3的差、时刻T3的测定值V3与时刻T4的测定值V4的差,分别判定是否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
在图6的例子中,运算部32判定时刻T3的测定值V3与时刻T4的测定值V4的差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向扫描模块30发送指令,使其开始用于试验合格与否判定的测定。或者,运算部32也可以使用第4次的测定值V4作为用于试验合格与否判定的测定值。
由此,不需要事先的等待时间设定,并且能以必要最小限的等待时间执行各次的测定。
如前所述在布线试验装置100中,除施加端子的切换时以外,在多个依次测定部24间各端子对的测定时机不被同步,各依次测定部24分别独立地觉得各端子对的测定时机。因此,通过根据各端子的特性,利用预备性的测定适当调整各次测定前的等待时间,能有效地缩短试验时间的总计。
以上结构所进行的动作如下。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布线试验装置100所进行的背板12的布线试验的步骤的流程图。
在此,变量i,j是自然数,M是背板12的端子数、在一实施方式中为3072个,N是被分配给各依次测定部24的端子数,在一实施方式中为256个。
针对背板12的全部M个端子,依照次序(S10),被分配了第i个端子的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将从电压供给部66供给的试验电压施加于第i个端子(S12)。各依次测定部24的扫描模块30针对分别被分配给自己的N=256个端子,依照次序(S14)地连接于作为测定对象端子的第j端子,进行测定前的放电(S16)。
各依次测定部24的运算部32测定放电时的电压,判定是否已稳定(S18),扫描模块30反复进行测定(S18的N)直到电压测定值已稳定。在基于连续的电压测定值,运算部32判定为电压值已稳定时(S18的Y),运算部32向扫描模块30发出指令使其结束放电(S20)。扫描模块30继续反复电压值测定(S22的N)直到连续的电压测定值已稳定,在基于连续的电压测定值,运算部32判定为电压值已稳定时(S22的Y),运算部32向扫描模块30发出指令,使其执行第j个端子与正被施加试验电压的第i个端子间的测定处理(S24)。
重复步骤S16至步骤S24的步骤(S26),直到对所被分配的256个端子全部都完成测定处理。
在各依次测定部24针对所被分配的256个端子全都结束测定后,施加端子被切换,并反复进行步骤S12至步骤S26的步骤,在针对背板12的应测定的全部端子依次施加试验电压,与其它端子间的电压测定结束后(S28),背板12的布线试验结束。
图8是表示图7的流程图的端子测定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变量k是表示各端子对的测定次数的自然数。首先,变量k的初始值被设定为1(S32)。扫描模块30测定被测定端子与施加端子之间的电压(S34)。A/D转换部34将扫描模块30的测定值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运算部32,运算部32判定该测定值是导通、是绝缘、还是其中间值(S36)。然后,若判定为导通或绝缘(S36的Y),则运算部32介由接口26、通信部22向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发送判定结果、即表示测定端子间是导通还是绝缘的信息(S40)。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将测定结果与良品基准值进行比较,判定试验合格与否(S42),结束针对该端子对的测定处理。
此时,在步骤S40的测定结果发送步骤中,仅将测定值为导通还是绝缘的信息发送给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通过仅发送合格与否判定所需的信息,能抑制发送数据量。
此外,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在判定为不合格时,可以介由通信部22、接口26要求依次测定部24发送实际的电压测定值,并保存到本体存储部64中。
或者,控制部62也可以介由通信部22、接口26使依次测定部24执行再测定。再测定时,可以暂时停止多个依次测定部24的并行测定,仅测定再测定对象端子对。由此,能判断是实际发生了不良,还是实际上为良品、但因测定时的冲突而被判定为不合格的。
另一方面,运算部32针对测定值判定为既不是导通、也不是绝缘,而是其中间值时(S36的N),针对同一端子对判断表示至此的试验测定次数的变量k是否已达再测定上限次数L(S38),若未达上限次数L(S38的Y),则使表示测定次数的变量k增量(S44),并生成随机数、决定冲突时待机时间(S46)。扫描模块30待机直到经过了所决定的冲突时待机时间(S48),然后再次计测同一端子对的电压(S34)。
若表示针对同一端子对的试验测定次数的变量k已达再测定上限次数L(S38的N),则不进行再次计测,运算部32介由接口26、通信部22向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发送端子间电压测定值(S40)。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将电压测定值与该端子间的良品基准值进行比较,若在预定范围内一致则判定为合格,若不一致则判定为不合格(S42),结束该端子对的测定处理。
此外,也可以是若表示同一端子对的试验测定次数的变量k已达再测定上限次数L(S38的N),则运算部32介由接口26、通信部22向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通知该情况,控制部62介由通信部22、接口26向依次测定部24发送单独测定指示。收到控制部62的指示,多个依次测定部24暂时停止并行测定,进行再测定对象端子对的单独测定。由此,能判断是偶然地反复出现冲突、还是实际上因端子间存在电阻而被判定为中间值的。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的各要素适当组合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另外,也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对实施方式施以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被施以这样的变形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布线试验装置100通过与良品基准值的比较来实施背板的布线试验的例子,但布线试验装置100也能进行自己使用的良品基准值或其它试验装置在布线试验时使用的良品基准值的测定。此时,布线试验装置100也可以称作基准值测定装置。
在良品基准值测定时,布线试验装置100针对已判明无连接不良等的良品的背板,测定各端子间的电压。或者,也可以针对3个以上背板测定各端子间的电压,采用多个背板都一致的测定值作为良品基准值。
不论哪种情况,布线试验装置100都按与图7和图8所示的布线试验步骤同样的步骤来测定基准值测定对象背板的端子间电压。只是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将步骤40中所发送的测定结果取代图8的步骤S42的合格与否判定地作为良品测定数据而保存于本体存储部64。其结果,能针对各端子对,在导通、绝缘、或中间值的情况下取得由实际的测定值构成的良品测定数据。在布线试验装置100还实施之后的布线试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良品测定数据直接作为良品基准值。若其它装置实施之后的布线试验,则可以针对布线试验装置100的测定结果为导通或绝缘的端子对直接作为良品基准值来使用,针对并非如此的端子对、即推定为端子间有电阻的端子对,将根据设计值算出的值作为良品基准值来使用。
如前所述,布线试验装置100既确保在切换测定对象端子后、至放电结束且电压值稳定的等待时间地、更高精度地测定各端子间的电压,又通过并列测定来抑制总试验时间的増加。因此,能更高效地测定更高精度的良品基准值。
一般来说,在良品基准值测定时,如上所述那样要求高精度的测定,但在基于良品基准值实际进行各背板的布线试验时,多数情况下以比良品基准值测定时低的精度测定也没问题。
因此,布线试验装置100可以在布线试验时、基于比良品基准值测定时低的稳定判定基准来进行前述的端子切换后的稳定判定,来缩短至测定的等待时间。由此,能更高速地实施布线试验。
此外,还可以在利用布线试验装置100一度测定良品基准值后,由其它布线试验测定装置利用该良品基准值实施布线试验。如前所述在布线试验中,能以比良品基准值测定时短的端子切换后等待时间来测定各端子间电压。由此,即使是未实施并列测定的以往的布线试验机,也能期待将布线试验时间抑制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通过由布线试验装置100生成良品基准值,能既配合成本等各制造现场的情况,又抑制更花时间的良品基准值测定时间。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并列测定装置50采用了具备2个并列测定单元20,且各并列测定单元20分别具备6个依次测定部24,各依次测定部24被分配256个端子的测定的结构,但并列测定单元20的数量、依次测定部24的数量、以及被分配给各依次测定部24的端子的数量都不限于此。
例如,并列测定单元20的数量可以是与作为布线试验对象装置的背板12动作时可连接的印刷基板单元的数量相同的数量。此外,也可以按照连接各个印刷基板单元和背板12的连接器的管脚数,来定出各并列测定单元20所具备的依次测定部24的数量和被分配给各依次测定部24的端子数。各并列测定单元20内所设的依次测定部24的数量可以因并列测定单元20而不同,被分配给各依次测定部24的应测定的端子数也可以按各依次测定部24而不同。
由此,能配合作为试验对象的背板12的规格地构成布线试验装置100。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并列测定单元20被插入架子14的插槽,并列测定单元20的端子连接部28嵌合于背板12的连接器的构成,但并列测定单元20不限于该方式。此外,布线试验对象装置也不限于背板12,实施方式的布线试验装置100能适用于具有多个端子的各种各样的配线的布线试验。特别在几乎未安装电子部件、仅有配线和连接用端子的试验对象装置中,端子间设有电阻的情况非常稀少,故将电压测定值分成导通、绝缘、或其中间值,在中间值时判定为冲突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是有效的。因此,布线试验装置100例如也能适用于安装部件前的印刷配线板的布线试验等。
端子连接部28只要是具有能分别接触于试验对象装置的测定端子的多个接触部的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作为被称作爪床(nail bed)治具的探针(probe)治具来构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并列测定装置50和统括控制装置60作为不同的装置、用缆线40连接的构成,但并列测定装置50和统括控制装置60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依次测定部24的运算部32的功能而说明的处理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接口26或统括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2的功能来处理。同样,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口26的功能而说明的处理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依次测定部24或控制部62中处理,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部62的功能而说明的处理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依次测定部24或接口26中处理。
由此,能配合试验对象装置的规模和规格、实施试验的场所等,使布线试验装置100的构成最优化。
〔工业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电气电路试验技术,特别能适用于布线试验装置及布线试验方法。
〔标号说明〕
12背板、24依次测定部、28端子连接部、30扫描模块、32运算部、62控制部、100布线试验装置。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装置,所述试验对象装置具有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该布线试验装置包括:
依次测定多个端子对的电压的多个依次测定部,和
基于由上述依次测定部测定的电压,针对各端子对判定试验合格与否的控制部;
其中,上述依次测定部分别被分配上述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的测定,各依次测定部并行地针对所被分配的端子依次测定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依次测定部对被分配给该依次测定部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施加电压,上述多个依次测定部分别针对所被分配的多个端子依次测定与上述被施加电压的一个端子间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依次测定部包括:
依次测定多个端子对的电压的扫描模块,和
基于该扫描模块测定的电压值,针对各端子对判定是导通、是绝缘、还是其中间值的运算部;
其中,上述扫描模块在上述运算部将某端子对的电压判定为中间值时,经过冲突时待机时间后,再次测定该端子对的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算部通过随机数来决定上述冲突时待机时间。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布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依次测定部分别独立地决定各端子对的测定时机。
6.如权利要求3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扫描模块针对各端子对多次测定电压,将连续的电压测定值的差变到容许范围以下时以后的测定值用于试验合格与否判定。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试验对象装置是用于连接多个印刷基板的背板;
上述依次测定部被安装于背板试验用治具,该背板试验用治具具有嵌合于上述背板所设的连接管脚的端子连接部。
8.一种用于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方法,所述试验对象装置具有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该布线试验方法包括:
将上述多个端子分成多个组,针对各组的多个端子依次测定电压的步骤,和
基于上述测定的电压,针对各端子对判定试验合格与否的步骤;
上述测定电压的步骤按多个组并行地依次测定多个端子的电压。
9.一种测定用于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的良品基准值的基准值测定装置,所述试验对象装置具有包含相互导通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该基准值测定装置包括:
多个依次测定部,依次测定将成为在上述布线试验中判定合格与否时的基准的、基准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对的电压,并基于测定的电压值,针对各端子对判定是导通、是绝缘、还是其中间值,和
控制部,将上述依次测定部判定为导通或绝缘的端子对与其判定结果建立关联地作为良品基准值保存到存储部中;
其中,上述依次测定部分别被分配上述基准试验对象装置的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端子的测定,各依次测定部并行地针对所被分配的端子依次测定电压。
10.一种布线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准值测定装置生成的上述良品基准值,实施试验对象装置的布线试验。
CN201410050450.1A 2013-12-06 2014-02-13 布线试验装置、布线试验方法及基准值测定装置 Pending CN1046983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3373 2013-12-06
JP2013253373A JP2015111082A (ja) 2013-12-06 2013-12-06 布線試験装置、布線試験方法及び基準値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8329A true CN104698329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4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0450.1A Pending CN104698329A (zh) 2013-12-06 2014-02-13 布线试验装置、布线试验方法及基准值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1082A (zh)
CN (1) CN1046983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3276769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2222A (ja) * 2000-02-29 2001-09-07 Ando Electric Co Ltd テストボード試験装置、及びテストボード試験方法
CN101292166A (zh) * 2005-10-18 2008-10-22 日本电产理德株式会社 绝缘检查装置和绝缘检查方法
CN101907669A (zh) * 2009-06-04 2010-12-08 迈克珂来富株式会社 印刷线路板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CN101609117B (zh) * 2008-06-18 2013-04-2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03257285A (zh) * 2012-02-21 2013-08-21 日本电产理德株式会社 基板内置电子部件的端子判别方法和端子判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5979A (zh) * 1974-11-12 1976-05-17 Fujitsu Ltd
JPS5333381A (en) * 1976-09-08 1978-03-2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ing
JP3227697B2 (ja) * 1998-01-16 2001-11-12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US6956379B2 (en) * 2002-07-09 2005-10-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backplanes and connectors on backplan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2222A (ja) * 2000-02-29 2001-09-07 Ando Electric Co Ltd テストボード試験装置、及びテストボード試験方法
CN101292166A (zh) * 2005-10-18 2008-10-22 日本电产理德株式会社 绝缘检查装置和绝缘检查方法
CN101292166B (zh) * 2005-10-18 2010-12-29 日本电产理德株式会社 绝缘检查装置和绝缘检查方法
CN101609117B (zh) * 2008-06-18 2013-04-2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01907669A (zh) * 2009-06-04 2010-12-08 迈克珂来富株式会社 印刷线路板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CN103257285A (zh) * 2012-02-21 2013-08-21 日本电产理德株式会社 基板内置电子部件的端子判别方法和端子判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1082A (ja) 2015-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45638B (en) Compensation for voltage drop in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US9921252B2 (en) High voltage isolation measurement system
CN101932943B (zh) 半导体器件测试系统
JP2013229201A (ja) 充放電電源の校正装置、充放電試験装置、および校正方法
CN101329644A (zh) 测试装置、测试卡及测试系统
RU2504828C1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работоспособности и диагностки неисправностей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й аппаратуры
TW201341801A (zh) 轉接板及具有該轉接板的直流電源測試系統
CN104246523A (zh) 绝缘检查方法以及绝缘检查装置
US2007002234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alibrating an automated circuit test system
JP2008197099A (ja) パルスi−v測定系統を修正する方法
US20060006896A1 (en) Parallel calibration system for a test device
JP2014106220A (ja)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JP2016095295A (ja) 充放電試験装置の校正方法
RU2488872C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работоспособности и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неисправностей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й аппаратуры
CN104698329A (zh) 布线试验装置、布线试验方法及基准值测定装置
CN105067992B (zh) 通过测试数据实现芯片追溯的方法
CN104237669A (zh) 基板检查装置
CN206728028U (zh) 测试座
CN203502497U (zh) 三电极电炉的电极阻抗的测量装置
CN110857953A (zh) 一种测量通电回路中导体连接点电阻的测试仪及测量方法
KR101471802B1 (ko) 검사 지그의 검사 방법
EP0145194A1 (en)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RU158297U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и контроля параметров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цепей сложных технических изделий
EP3112885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US66178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5

Address after: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tsu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Japan's Kanagawa Prefecture high Tianjin District sakado 1 chome 17 No. 3

Applicant before: Fujitsu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