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3621A -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3621A
CN104683621A CN201410646269.7A CN201410646269A CN104683621A CN 104683621 A CN104683621 A CN 104683621A CN 201410646269 A CN201410646269 A CN 201410646269A CN 104683621 A CN104683621 A CN 104683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display
button
guide look
carried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62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3621B (zh
Inventor
清水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83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3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3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3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显示输入装置包括显示部和触摸面板部,该触摸面板部用于接收对显示部上显示的按钮进行的操作。当触摸面板部接收到预定的第一操作时,显示部将以相对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画面从下一层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的与通常模式时相比缩小的缩小画面以预定的画面数以下且从上层的画面依次一览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显示部和触摸面板的显示输入装置。此外,涉及一种具有该显示输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输入装置有时安装在装置、设备上。能够利用显示输入装置进行设定和文字的输入。并且,由于在手机等上设置的硬键的数量有限,所以有时一个键分配有多个功能(含义)。因此,由于在当前状态下不知道分配给键的处理,所以有时产生输入错误或按下键的次数增加。为了防止上述操作性下降,公知如下技术。
具体地说,公知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输入装置,将键的按下作为分配给该键的处理的执行指示来输入;长按检测装置,检测持续按下键的长按状态;以及通知装置,当检测出长按状态时,禁止由所述输入装置进行输入,并且进行向用户通知分配给键的处理的规定的通知动作。按照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确认分配给各键的处理。
在像复印机、数码复合机、打印机和传真机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设置有显示输入装置(也称为“操作面板”)。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显示选择设定项目的画面和用于设定设定值的画面。由于能够选择的设定项目和能够设定的设定值涉及多个,所以准备了多种画面。
具体地说,当用户设定某一设定值时,首先显示在层次上位于最上层的画面。并且,在画面上对用于选择设定项目(分类、范畴)的按钮(键)进行操作(触摸显示位置),显示接下来的层(下一层)的画面。此外,如果需要则对切换后的画面内的按钮(用于选择更下层的设定项目的按钮)中能够到达所希望的画面的按钮进行操作。并且,移动至更下一层。直到到达所希望的画面为止,反复进行这种按钮的选择。换句话说,为了到达所希望的画面,需要反复对按钮进行操作,从而使画面的层次沿着适当的路径逐层下降。如上所述,在操作面板上的显示是层次结构(树状结构)。
以往,为了切换显示画面,需要实际操作画面内的按钮。换句话说,如果不触摸按钮的显示位置,则不能切换画面。因此,为了确认多层以下的画面,需要实际对画面内的按钮按下多次以切换画面。因此,存在难以确认在下层具有什么样的画面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次操作中,不能确认当前画面的下两层以上的画面,因此需要反复对多个按钮进行操作。此外,当切换后的画面不是所希望的画面时,必须进行返回原先画面的操作。因此,为了到达所希望的画面而对设定值进行设定,有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操作。
此外,为了结束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定,有时需要下降多层(例如与系统相关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反复进行画面的转移(向下层方向切换画面)。此外,由于目的画面的层次比较深,所以难以找到所希望的路径,因此如果转移至错误的画面,则需要反复进行返回操作。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反复进行画面切换和返回操作而不知道当前的层为哪一层。
在此,在上述手机中,显示分配给长按的键的功能(处理)。但是,仅仅是显示分配的功能,而对于显示什么样的画面则需要实际按下按钮来进行确认。此外,为了转移显示画面的层,需要每次都对按钮进行操作,不能通过一次操作确认隔着多层的画面。此外,有时由于反复进行错误的键的按下操作和此后的返回操作,也可能变得不知道当前的层为哪一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根据对按钮(键)进行简单的一次操作,能够同时且直接确认从某一画面到下层的多个画面的内容。并且,容易确认下层具有什么样的画面。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输入装置,其包括:显示部,在画面内显示按钮,在通常模式中根据操作的按钮将显示中的画面切换为显示中的画面的下层画面或上层画面;以及触摸面板部,接收对所述显示部的画面进行的操作,并且用于接收对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按钮进行的操作,当所述触摸面板部接收到预定的第一操作时,所述显示部开始以一览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在所述一览显示模式中,将以相对于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画面从下一层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的与所述通常模式时相比缩小的缩小画面,以预定的画面数以下且从上层的画面依次一览显示。
按照上述显示输入装置,集中显示从某一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路径上的多个画面(多层的画面)。因此,可以同时且迅速地确认存在于下层的多个画面的内容。用户可以迅速地知道为了到达目的画面,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画面切换。此外,可以容易地确认画面显示的层次结构。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本发明的显示输入装置(操作面板1)。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在下层具有什么样的画面,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和画面显示的层次结构。
利用如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画面显示的层次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上的一览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一览显示模式中路径设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中一览显示画面的由指定操作进行切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中一览显示画面的由指定操作进行切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中一览显示画面的由指定操作进行切换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以设置在数码复合机100(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操作面板1(相当于显示输入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配置的各要素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仅为说明例。
(数码复合机100的简要结构)
首先,根据图1对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的主体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包括:图像读取部2a、原稿输送部2b和操作面板1(将在后面对操作面板1进行详细说明)。原稿输送部2b将放置在原稿放置盘21上的原稿一张张地连续向图像读取部2a的读取位置(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22)输送。此外,原稿输送部2b能够利用设置在图1的纸面里侧的支点(未图示),以眼前一侧摆动的方式开关。将书籍那样的原稿放置在放置读取用接触玻璃23上,可以通过关闭原稿输送部2b来按压原稿。图像读取部2a对通过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22的原稿、或放置在放置读取用接触玻璃23上的原稿进行读取,生成图像数据。生成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用于复印或发送等。
此外,在数码复合机100的主体内部设置有印刷部3。印刷部3包括:供纸部3a、输送部3b、图像形成部3c、中间转印部3d和定影部3e。
供纸部3a收容并提供用于印刷的纸。输送部3b是在装置内输送纸的通道。图像形成部3c包括:各种颜色(黑色、黄色、青色、品红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1Bk、31Y、31C、31M和曝光装置32,该曝光装置32使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1Bk~31M上的感光鼓曝光。各图像形成单元31Bk、31Y、31C、31M和曝光装置32根据图像数据来生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部3d从各图像形成单元31Bk、31Y、31C、31M接收生成的调色剂像的第一次转印,并且将调色剂像第二次转印到从供纸部3a提供来的纸上。定影部3e对转印在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输送部3b将通过定影部3e的纸向排出盘33排出。
(操作面板1)
接着,利用图2对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操作面板1作为显示输入装置发挥功能,该显示输入装置用于进行像复印(印刷)、原稿读取、图像数据发送那样的作业设定。并且,如图1所示,设置在数码复合机100的正面上方。并且,如图2所示,操作面板1包括显示部11。
显示部11是液晶显示面板。但是,只要能够显示画面、图像即可。也可以使用像有机EL显示面板那样的液晶面板以外的显示面板。并且,显示部11显示用于选择设定项目(使用的功能)的画面、或用于设定设定值的画面。此外,显示部11在各画面内显示按钮(键),该按钮用于进行设定项目的选择、设定值的设定、设定的结束、设定的取消和作业的执行指示。用户对显示部11上显示的按钮进行操作(触摸按钮的显示位置)。由此,能够进行与印刷、扫描、发送等数码复合机100能够执行的作业相关的设定、或与系统相关的设定。
此外,在显示部11的上面设置有触摸面板部12。触摸面板部12用于检测触摸的位置、坐标。换句话说,触摸面板部12接收对显示部11的画面进行的操作,并且接收对显示部11上显示的按钮进行的操作。另外,触摸面板部12采用能够检测多点触摸的方式(例如静电容量方式)。
此外,在操作面板1上设置有数字输入用的数字键部13、作业开始指示用的开始键14等硬键。此外,还设置有利用复印功能时按下的复印键15、利用扫描功能、传真功能等发送功能时按下的发送键16等用于选择功能的硬键。此外还设置有进行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或通信设定等数码复合机100的系统设定时按下的系统菜单键17。
(数码复合机100的硬件构成)
接着,根据图3,对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的硬件构成进行说明。
在数码复合机100内设置有主控制部4。主控制部4进行操作面板1、图像读取部2a、原稿输送部2b和印刷部3(供纸部3a、输送部3b、图像形成部3c和定影部3e)的控制。
主控制部4包括CPU41那样的进行处理、运算的元件。CPU4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42内的控制程序进行运算,对数码复合机10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另外,主控制部4也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进行整体控制和图像处理的控制部、以及进行图像形成或使各种转动件转动的电动机的ON/OFF来控制印刷的引擎控制部。
存储部42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主控制部4连接。存储部42由ROM、HDD那样的非易失性和RAM那样的易失性的存储装置组合而成。存储部42用于存储数码复合机100的控制用程序、控制用数据、设定数据和图像数据那样的数据。
并且,主控制部4与包括连接器、插口和传真调制解调器的通信部43(通信接口)连接。通信部43利用网络或公用线路,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多个外部的计算机200(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或传真机300(图3中分别仅图示了一个)连接。可以利用通信部43,将由图像读取部2a的原稿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向计算机200或对象传真机300发送(扫描功能、传真功能)。此外,可以根据从计算机200或传真机300发送并输入通信部43(数码复合机100)的图像数据来进行印刷(打印功能、传真功能)。
此外,在主控制部4中设置有图像处理部44,该图像处理部44对由图像读取部2a读取原稿得到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通信部43输入到数码复合机100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44处理的图像数据用图像形成部3c印刷、或者存储在存储部42、或者从通信部43向计算机200、传真机300发送。
此外,主控制部4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操作面板1连接。主控制部4从操作面板1接收表示向操作面板1输入的输入内容和设定内容的信号,并且为配合用户的设定进行如复印或发送那样的作业而控制印刷部3、原稿输送部2b、图像读取部2a、通信部43和存储部42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进行说明。操作面板1包括:面板控制部10、存储器18、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数字键部13、开始键14、复印键15、发送键16和系统菜单键17。
面板控制部10包括CPU、IC和显示部11的面板的驱动电路等。面板控制部10控制显示部11的显示。此外,面板控制部10接收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面板控制部10识别在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上按下的(触摸的)位置的坐标。表示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和坐标的对应的表(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8内。面板控制部10将按下的位置的坐标和显示部11上显示的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并识别被操作的(被按下的)按钮。此外,面板控制部10接收来自硬键的信号,识别是否按下了任意一个硬键。
此外,存储器18中存储有画面用数据D1,该画面用数据D1用于根据对触摸面板部12进行的操作(对配置在各画面上的按钮进行的操作)或对硬键进行的操作来显示各画面。画面用数据D1是将背景数据、框架组合、显示的按钮、信息、说明文等数据(图像数据或文本数据)、以及上述显示位置的定义数据按照每个画面规定的数据,包括显示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面板控制部10根据操作从画面用数据D1中读取接下来要显示的画面的显示所需要的数据,并且使显示部11切换画面。
(画面显示的层次结构)
接着,利用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画面显示的层次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画面显示为层次结构。当按下系统菜单键17、复印键15、发送键16等键时,显示按照各功能分别准备的主菜单画面(参照图5。图5是与系统菜单键17对应的画面,与系统设定相关的主菜单画面51)。复印准备了复印的主菜单画面,发送准备了发送的主菜单画面,系统设定准备了系统设定的主菜单画面。各主菜单画面相当于图4的第一层(最上层)。
当对画面中显示的按钮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与操作的按钮对应的下一层的画面。另外,在画面内配置有像返回按钮B14那样的用于返回上层的按钮。当对返回上层的按钮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当前显示的画面的上一层的画面。
并且,图4中,作为目标由框包围的画面(画面C3、画面D2、画面E2~E4等)是转移路径上的最下层。换句话说,作为目标由框包围的画面在其路径中没有更下层而相当于终点的画面。最下层的画面是选择设定值的画面。如图4所示,用于设定设定值的画面并不限于相同的层,最下层相当于哪一层是因路径不同而不同。因此,根据用于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画面的种类,到达该画面为止操作按钮的次数不同。
由于具有这种层次结构,所以为了到达目的画面,用户多次操作按钮,从第一层(最上层)沿着到达目的画面(所希望的画面)的路径前进。
(通常的画面切换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作为一览显示模式,可以使显示部11进行一览显示。但是,为了以后的说明的需要以及对显示中的层次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5~图14,对通常的(通常模式中的)画面切换操作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中,以进行数码复合机100的与系统相关的设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而言,说明按下操作面板1中的系统菜单键17(参照图2)进行与用户管理相关的设定的情况。其他设定(路径)也同样,因此省略了说明。
图5表示按下系统菜单键17时显示的主菜单画面51的一个例子。当按下系统菜单键17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主菜单画面51。主菜单画面51是与系统设定相关的画面中最上层的画面。
并且,在通常模式中,用户反复对按钮进行操作,从而到达目的画面。具体地说,在通常模式中,当对用户管理按钮B1进行操作(触摸显示位置)而不进行用于以一览显示模式(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进行显示的第一操作(长按)、并进行使手指离开的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切换画面。并且,在通常模式中,显示部11根据操作的按钮将显示的画面从显示中的画面切换为下层的画面和上层的画面中的一个。
在主菜单画面51中配置有多个按钮。配置在主菜单画面51内的按钮表示大分类(设定项目)。当进行与用户管理相关的设定时,用户对用户管理按钮B1(包含“用户管理”字符串的按钮)进行操作(触摸显示位置)。另外,当对主菜单画面51内的用户管理按钮B1以外的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对应的画面(例如与收件方编辑或维护等多种系统设定相关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当对用户管理按钮B1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用户管理画面52(参照图6)。用户管理画面52中显示有认证方式按钮B2(带有“用户管理”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用户列表按钮B3(带有“本地用户列表”字符串并包含“登录、编辑”字符串的按钮)、本地许可按钮B4(带有“本地许可”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以及客人许可按钮B5(带有“客人许可设定”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
认证方式按钮B2用于显示是进行本地认证(根据存储在数码复合机100内的用户信息进行的认证)、还是进行网络认证(根据经由网络存储在服务器内的用户信息进行的认证)的设定画面。用户列表按钮B3用于登录并编辑数码复合机100的使用许可的用户。本地许可按钮B4用于显示以用户为单位来限制能够使用的功能(例如复印、扫描和发送那样的功能)、或者是进行解除的画面。客人许可按钮B5用于显示本来在数码复合机100或服务器中未登录为用户而不能接受认证从而不能使用数码复合机100的客人相关的设定画面。
当在用户管理画面52中对客人许可按钮B5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参照图7)。另外,当在用户管理画面52中按下客人许可按钮B5以外的按钮时,显示对应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中显示有客人许可可否按钮B6(带有“客人许可”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客人属性按钮B7(带有“客人属性”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客人许可可否按钮B6用于显示设定是否暂时许可客人临时使用数码复合机100的画面。客人属性按钮B7用于显示设定与客人相关的信息(客人的属性)的设定画面。
当在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中对客人属性按钮B7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参照图8)。另外,当在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中按下客人属性按钮B7以外的按钮时,显示对应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在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中配置有七个按钮,用于设定将客人作为用户时的信息。通过触摸配置在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中的任意一个按钮,可以设定用户名(=客人名)、用于登录为客人的登录名、以及用于登录为客人的密码(参照图8)。当对与需要输入字符串的设定项目(例如客人名)对应的按钮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字符串输入用的软键盘(未图示)。此外,配置在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上的按钮中的许可信息按钮B8(带有“许可信息”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用于显示在数码复合机100的功能(复印或发送等)中对客人能够利用的功能、以及改变客人能够利用的功能进行限制的画面。
当在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中对许可信息按钮B8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参照图9)。另外,当在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中按下许可信息按钮B8以外的按钮时,显示对应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在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中配置有九个按钮,用于限制客人能够使用的功能。对配置在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中的按钮进行操作,可以规定用户为客人时能够使用的功能。
关于印刷,能够设定客人是否可以将数码复合机100用作复印机或打印机。此外,能够设定在复印或打印中客人是否可以进行彩色印刷。此外,关于发送,能够设定是否许可客人将图像读取部2a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与数码复合机100连接的USB存储器或存储卡)或存储部42内,以及能够设定是否许可客人利用网络或传真进行发送。并且,配置在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中的按钮中的发送限制按钮B9(带有“发送限制”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用于显示设定是否使客人利用向网络的计算机200或存储装置发送图像数据(除了传真发送)的功能的画面。
当在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中对发送限制按钮B9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发送限制设定画面56(参照图10)。另外,当在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中按下发送限制按钮B9以外的按钮时,显示与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发送限制设定画面56是用于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画面,没有更下层的画面,是在层次上位于最下层的画面。在发送限制设定画面56中,可以选择(设定)“允许客人发送”的设定值和“不允许客人发送”的设定值中的一个。
具体地说,在发送限制设定画面56中显示有用于执行发送限制的限制执行按钮B10(包含“设定”字符串的按钮)和用于不执行发送限制的限制不执行按钮B11(包含“未设定”字符串的按钮)。当对限制执行按钮B10进行操作并对OK按钮B12(包含“OK”字符串的按钮)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识别为进行了实施发送限制的设定。面板控制部10向主控制部4传送设定内容。其结果,主控制部4控制通信部43,使客人不能从数码复合机100发送图像数据。或者是面板控制部10不接受而忽略客人的发送执行指示。另一方面,当对限制不执行按钮B11进行操作并对OK按钮B12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识别为进行了不实施发送限制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面板控制部10将与客人的发送相关的设定传送给主控制部4。主控制部4控制通信部43和图像读取部2a使其根据客人的设定内容执行发送作业。
在此,在最下层的画面(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画面)中配置有OK按钮B12。换句话说,有时在图10的画面以外的画面上,在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画面上也配置有OK按钮B12。当对OK按钮B12进行操作而结束设定值的设定时,面板控制部10将画面切换为最上层的画面(返回基本画面、主菜单画面)。
此外,在各画面中还配置有用于取消设定的取消按钮B13(包含“取消”字符串的按钮)。当对取消按钮B13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不改变当前的设定值,并且使显示部11显示最上层的画面(主菜单画面)。此外,在最上层的画面以外的画面中配置有返回按钮B14(包含“返回”字符串的按钮)。当对返回按钮B14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当前画面的上一层的画面(使路径返回)。
由此,显示部11在画面内显示按钮。并且,根据用于接收对显示部11中显示的按钮进行的操作的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显示部11将显示的画面切换为显示中的画面的下层画面和上层画面中的一个。
此外,为了以后说明的需要,说明在上述用户管理画面52(参照图6)中对用户列表按钮B3(带有“本地用户列表”字符串并包含“登录、编辑”字符串的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对用户列表按钮B3进行操作时的路径的画面)。
当在用户管理画面52中对用户列表按钮B3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登录、编辑画面57(参照图11)。登录、编辑画面57用于进行用户的登录或登录内容的变更。
在登录、编辑画面57中显示新登录按钮B15(带有“新登录”字符串并包含“登录”字符串的按钮)和编辑按钮B16(带有“编辑”字符串并包含“编辑”字符串的按钮)。新登录按钮B15用于显示新登录能够使用数码复合机100的用户的画面。编辑按钮B16用于显示编辑(变更、修正)作为能够使用的用户的已存储在数码复合机100(存储部42)内的用户信息(用户属性)的画面。
当在登录、编辑画面57中对编辑按钮B16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参照图12)。另外,当在登录、编辑画面57中按下新登录按钮B15的按钮时也显示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但是,显示全部项目未设定状态的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
已经登录的用户的信息在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按照每个项目显示。此外,在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配置有九个用于设定用户信息的按钮。通过触摸配置在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的任意一个按钮,可以设定、变更用户名、用于登录的登录名、用户用于登录的密码等项目(参照图12)。当对与需要输入字符串的设定项目(例如用户名)对应的按钮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字符串输入用的软键盘(未图示)显示。此外,配置在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的按钮中我的面板按钮B17(带有“我的面板”字符串并包含“变更”字符串的按钮)用于显示设定在用户登录时以何种方式显示画面的画面。
另外,用户利用数码复合机100时,需要进行登录。为了进行登录,向操作面板1输入预先登录的用户名、登录名和密码。存储器18存储有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的各用户的信息。并且,面板控制部10对存储器18内的各用户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进行对照,允许一致的用户的登录(认证用户),并接受用户的各种操作。另一方面,当输入的信息与预先登录的用户信息不一致时,面板控制部10不允许登录而保持退出状态。并且,不接受用户的各种操作。其结果,在退出状态下,不接受作业的执行指示和各种设定输入而不能使用数码复合机100。
当对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的我的面板按钮B17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我的面板设定画面59(参照图13)。另外,在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中按下我的面板按钮B17以外的按钮时,显示对应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在我的面板设定画面59中显示初始画面按钮B18(带有“初始画面”字符串并包含“初始画面”字符串的按钮)和语言按钮B19(带有“语言”字符串并包含“语言”字符串的按钮)。初始画面按钮B18用于显示设定登录时最初显示什么样的画面(初始画面为哪个画面)的画面。例如,可以设定在登录时最初显示与默认画面不同的特定画面。语言按钮B19用于显示设定登录时画面内的使用语言的设定画面。
当在我的面板设定画面59中对语言按钮B19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相当于下一层的语言设定画面510(参照图14)。另外,语言设定画面510是最下层的画面。此外,在我的面板设定画面59中按下初始画面按钮B18时,显示对应的画面(省略了详细说明)。
在语言设定画面510中配置有八个按钮,用于选择画面内显示的字符串能够使用的语言。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对应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参照图14)。对配置在语言设定画面510中的按钮进行操作,可以选择在自身登录时显示的语言。
当在触摸语言设定画面510的任意一个按钮的显示位置之后对OK按钮B12(包含“OK”字符串的按钮)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识别为进行了使用与操作的按钮对应的语言的设定。并且,面板控制部10将每个用户在语言设定画面510中设定的语言存储在存储器18内。并且,面板控制部10根据存储内容使显示部11显示使用用户选择的语言的画面。
(一览显示模式中的显示概况)
接着,利用图5、图15、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的一览显示模式的概况进行说明。
触摸面板部12将预定的第一操作接收为进行一览显示的指示(向一览显示模式转移的指示)。当触摸面板部12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的模式成为一览显示模式。换句话说,当触摸面板部12接收到第一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开始以一览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并且,在一览显示模式中,面板控制部10以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画面的下一层画面(对进行第一操作的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各层的画面(参照图15)。面板控制部10选择预定的画面数以下的画面。并且,面板控制部10使选择的各层画面(跨越多层的画面)与通常模式时相比以缩小的方式一览显示在显示部11上。此外,一览显示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从上层的画面开始依次显示。由此,集中显示从某一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路径上的多个画面(多层的画面)。因此,可以同时且直接确认存在于下层的多个画面的内容。用户可以迅速地知道为了到达目的画面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画面切换。此外,可以容易地确认画面显示的层次结构。
另外,通过用于使预定的一览显示模式结束的结束操作,可以使一览显示模式结束并返回通常模式(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对第一操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部12将在通常模式的状态下长按画面内显示的任意一个按钮的显示位置的操作接收为第一操作。并且,面板控制部10将在通常模式下对任意一个按钮进行的长按操作识别为进行一览显示的指示输入(向一览显示模式的转移指示)。
具体地说,面板控制部10根据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当从触摸按钮的显示位置开始持续预定的长按时间(例如0.5~数秒程度)而持续触摸相同按钮的显示区域内时,识别为进行了长按(第一操作)。将上述识别作为触发,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进行一览显示。
另外,在持续进行长按时,有时触摸位置偏离长按位置。此外,因手受伤等或先天性问题,有的用户难以持续按压相同位置。因此,即使面板控制部10根据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识别出触摸位置偏离,但只要偏离的距离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可以识别为持续进行了触摸(第一操作)。
利用图5、图15进行详细说明。图15表示在图5所示的主菜单画面51中对用户管理按钮B1进行第一操作时显示的一览画面的一个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面板控制部10最初将作为与用户管理按钮B1对应的画面(通常模式下对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的用户管理画面52选择为一览显示的画面。并且,以从最初选择的画面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各层的画面。例如,如图15所示,面板控制部10从上层依次选择比用户管理画面52下一层的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参照图7)、比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下一层的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参照图8)、以及比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下一层的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参照图9)。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一览显示模式中显示的画面数(面板控制部10选择的画面数、预定的画面数)为四个画面。虽然存在比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参照图9)下层的画面,但是面板控制部10选择四个画面,并使显示部11以缩小方式一览显示四个画面。
在此,只要考虑显示部11的尺寸(英寸数)、分辨率、容易识别缩小画面等,适当设定预定的画面数即可。因此,预定的画面数可以是六个、八个、也可少于四个(但是由于是一览显示所以要在两个以上)。并且,面板控制部10将显示区域分割为预定的画面数,使在通常模式下显示的画面缩小并使选择的各层画面分别收容在分割的区域内,并且使显示部11显示选择的各层画面。
另外,在层次上比进行了第一操作的画面位于下层的层数小于预定的画面数时,面板控制部10选择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和存在于到达最下层的路径(过程)上的画面。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以空白显示空出的空间。
由此,触摸面板部12将长按在通常模式下显示在画面内的任意一个按钮的操作作为第一操作接收。并且,当成为一览显示模式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一览显示以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作为第一层画面并从第一层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画面的缩小画面。由此,通过对想要确认在下层具有什么样的画面的按钮进行第一操作,可以限定一览显示的画面的范围(路径),从而可以在初始阶段限定层次上的路径(选择的画面)。
在此,一览显示的各画面的层次不同,各缩小画面的排列顺序根据层次确定。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从上层的画面开始以预定的顺序依次一览显示选择的画面(固定路径上的画面)。换句话说,面板控制部10在一览显示模式下使显示部11按照层次且以预定的排列顺序一览显示缩小的画面。由此,以预定的排列顺序(层次顺序)一览显示各缩小画面。因此,可以在一览显示的画面中迅速识别出哪个画面在从上数的第几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从上层的画面开始依次以Z字形顺序排列缩小画面(参照图15)。具体地说,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将选择的画面中最上层的画面(用户管理画面52)的缩小画面显示在左上的位置,使显示部11将选择的画面中第二上层的画面(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的缩小画面显示在右上的位置,使显示部11将选择的画面中第三上层的画面(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的缩小画面显示在左下的位置,并且使显示部11将选择的画面中第四上层(最下层)的画面(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的缩小画面显示在右下的位置。
在此,在一览显示模式中,面板控制部10将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作为选择的多个画面中最上层的画面。并且,面板控制部10以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各层的画面。此时,需要确定沿什么样的路径向下层来选择各层的画面。换句话说,自动确定路径并以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各层的画面时,需要确定是选择对画面内的哪个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
在此,能够以如下方式选择一览显示的画面(确定前进路径)。例如,面板控制部10可以相对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以预定的路径选择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并且,显示部11相对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以预定的路径一览显示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的缩小画面。由此,用户仅进行第一操作,就能够同时显示以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自动选择的各层画面,从而可以确认各画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在存储器18内存储有路径数据D2(参照图3),该路径数据D2针对配置在画面中的每个按钮,定义了在一览显示模式中对哪个按钮进行操作时以什么样的路径选择画面。
此外,面板控制部10可以选择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以及在配置在选择的画面内的按钮中对画面内的预定的位置的按钮进行操作而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并且,显示部11以视为对画面内预定位置的按钮进行了操作而一览显示逐层下降过程的画面的缩小画面。由此,用户仅进行第一操作,就能够同时显示以一定的规律并以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自动选择的各层的画面,从而能够确认画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在存储器18内存储有路径数据D2(参照图3),该路径数据D2定义了视为对配置在画面内的按钮中的哪个位置的按钮进行了操作。另外,图15表示了选择对配置在选择的各层画面中的按钮中位于最右下位置(右侧且下侧)的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而确定路径的例子。
此外,面板控制部10能够以从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到达层次上最深的画面的方式(向层次上最深的画面)选择逐层下降的过程(路径)的画面。换句话说,能够以在对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进行操作后能到达的最下层的画面中、从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向层次上最远的(离开的层数多的)画面前进的方式来确定路径。并且,显示部11将以从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到达层次上最深的画面的方式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的缩小画面一览显示。由此,用户仅进行第一操作,就能够同时显示以向下层逐层下降并到达最深(最下)层(使自动选择的画面数达到最多)的方式自动选择的各层画面,从而可以确认画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将规定每个按钮能够到达层次最深层的画面的路径的数据作为路径数据D2存储在存储器18内(参照图3)。
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法,只要在各层上选择一个一览显示的画面即可。但是,如图16所示,也可以对自动一览显示的画面的选择,预先设定前进的路径。
图16表示用于设定在进行一览显示时沿什么样的路径来选择画面的一览显示设定画面511的一个例子。一览显示设定画面511可以通过对操作面板1进行规定的操作来显示。
并且,在一览显示设定画面511中设置有第一按钮B20(包含“规定的路径”字符串的按钮)、第二按钮B21(包含“以按钮位置为基准”字符串的按钮)和第三按钮B22(包含“向最下层移动”字符串的按钮)。此外,第二按钮B21具有四个复选框C1、C2、C3、C4。
对第一按钮B20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对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按钮以沿预定的路径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在各层选择一个画面。对第三按钮B22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向层次上最深的下层的画面以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在各层选择一个画面。
此外,对第二按钮B21进行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以配置在画面中的按钮中的预定位置的按钮被操作并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在各层选择一个画面。另外,可以利用复选框C1~C4选择按钮的位置。
另外,面板控制部10也可以使显示部11显示游标C5,该游标C5表示选择了按下哪个按钮时显示的画面(显示的缩小画面是在各层的画面中对哪个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参照图15)。换句话说,在一览显示模式中,面板控制部10可以利用游标C5使显示部11对视为被操作的按钮进行强调显示。在图15的例子中,用椭圆图形表示游标C5。但是,也可以用箭头、○标记、标记、文字等其他图像表示游标C5。
(由指定操作进行的一览显示的画面的切换)
接着,利用图15~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的由指定操作进行的一览显示的画面的切换。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能够与通常模式相比以缩小的方式一览显示多个画面,上述多个画面包括与进行了第一操作的画面相关的画面(下一层的画面)和从该画面逐层下降路径上的画面。
并且,在利用第一操作进行一览显示的状态下,可以对配置在任意一个画面(缩小画面)中的按钮进行指定操作,由此对其他路径的画面进行一览显示。换句话说,通过进行指定操作,可以对选择其他按钮时显示的画面(与当前显示中的路径不同的路径的画面)进行一览显示。
具体地说,触摸面板部12将对在一览显示模式中包含在一览显示的任意一个缩小画面中的按钮进行的操作接收为指定操作。将从第一操作持续对触摸面板部12的至少一点进行的触摸作为一览显示模式的保持条件。并且,触摸面板部12将对触摸面板部12的至少一点持续进行触摸且再对一览显示的画面中任意一个按钮的显示位置进行一点触摸的操作接收为指定操作。
此外,当在第一操作后不对触摸面板部12进行触摸而保持一览显示模式时,触摸面板部12将对一览显示的画面中任意一个按钮的显示位置进行一点触摸的操作接收为指定操作。
并且,面板控制部10根据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识别出在一览显示模式中进行了指定操作。将上述识别作为触发,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切换一览显示的画面。
〈第一切换模式〉
进行了指定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可以使显示部11保持对实施了指定操作的画面以上的、在层次上位于上层的画面的缩小画面的显示,而且可以使显示部11显示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的缩小画面,代替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画面相比层次上位于下层的画面的缩小画面。此外,进行了指定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也可以使显示部11显示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对按钮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和以从该对应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的缩小画面,代替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缩小画面相比层次上位于下层的全部画面。
利用图15、图17对此时的画面的切换进行说明。图15表示用户管理画面52(第一层)、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第二层)、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第三层)和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第四层)四个画面缩小并一览显示的状态。换句话说,表示在通常模式下从用户管理画面52到最下层的发送限制设定画面56为止的在逐层下降时显示的画面中的上层四个画面缩小并一览显示的状态。
并且,在图15中表示了对用户管理画面52(第一层)的缩小画面中的用户列表按钮B3进行了指定操作(在图15中举例说明了利用带有①的手指图形进行了指定操作)。
此外,图17表示通过进行指定操作对一览显示的画面中的一部分进行了切换(替换)的情况。
在上述图17所示的显示切换模式中,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保持对进行了指定操作的缩小画面以上的、在层次上位于上层的缩小画面(第一层的用户管理画面52)的显示。另一方面,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显示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登录、编辑画面57)的缩小画面,代替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缩小画面相比层次上位于下层的画面(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和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的缩小画面。由此,能够在层次下降的中途(过程)选择按钮(设定项目)。并且,能够显示与选择的按钮对应的画面(选择的按钮的下一层的画面)。因此,用户能够简单地确认在不同路径的分路方向上具有什么样的画面。
此外,图17表示了如下例子: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一览显示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登录、编辑画面57)、以及以从对应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我的面板设定画面59)的缩小画面,以此代替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缩小画面相比在层次上位于下层的画面。由此,可以重新显示对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进行操作后能够显示的一个或多个画面,代替根据第一操作自动选择的画面(路径)。因此,用户能够详细地确认在不同路径的分路方向上具有什么样的画面。
由此,即使进行了指定操作并切换一览显示的画面,面板控制部10也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选择下一层的画面和从对应画面逐层下降的路径上的画面。并且,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重新一览显示各层画面中从上层的画面依次重新选择的画面的缩小画面。另外,在进行画面的切换时不改变从上层的画面依次以预定的排列一览显示画面的方式。
〈第二切换模式〉
在进行了指定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也可以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选择下一层的画面、以及以从对应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逐一选择各层的画面,并且一览显示选择的画面的缩小画面,代替在指定操作前显示的全部缩小画面(的画面)。
利用图15、图18对此时的一览显示的画面的切换进行说明。图18表示通过在图15中的用户管理画面52(第一层)的缩小画面中对用户列表按钮B3进行指定操作来切换全部缩小画面的一个例子。
与第一切换模式不同,在第二切换模式中进行了指定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删除直到进行指定操作为止显示的全部缩小画面(用户管理画面52、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和使用限制设定画面55四个画面)。
另一方面,面板控制部10一览显示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相关联的画面、登录、编辑画面57)、以及以从对应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用户属性设定画面58、我的面板设定画面59和语言设定画面510)的缩小画面(参照图18)。
由此,在第二切换模式中,首先,触摸面板部12在一览显示模式中接收指定操作(对包含在一览显示的任意一个缩小画面中的按钮进行的操作)。并且,面板控制部10选择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以及从对应的画面逐层下降的路径上的画面。并且,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从上层的画面依次一览显示重新选择的画面的缩小画面,代替迄今为止显示的全部的缩小画面。由此,切换显示内容。另外,从上层的画面依次以预定的排列一览显示画面的方式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将与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选择的按钮的下一层的画面)作为起点重新显示以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各层的画面,代替根据第一操作自动选择的画面(路径)。因此,用户可以详细地确认在不同路径的分路方向上具有什么样的画面。
另外,采用第一切换模式和第二切换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前进的路径(选择哪个画面)都与进行了第一操作时相同。
只要通过第一切换模式和第二切换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方法,能够根据指定的按钮切换画面即可。此外,如图16所示,可以在一览显示设定画面511(也可以是其他设定画面)中预先设定缩小图像的切换模式。
并且,在一览显示设定画面511中设置有第四按钮B23(包含“一部分不切换”字符串的按钮)和第五按钮B24(包含“全部切换”字符串的按钮)。
当对第四按钮B23进行操作时,通过第一切换模式切换一览显示的画面中的一部分画面。当对第五按钮B24进行操作时,通过第二切换模式切换一览显示的画面中的全部画面。
另外,在利用指定操作进行缩小画面的切换(替换)并显示新的画面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进一步进行指定操作,进行再次的缩小画面的切换(替换)。换句话说,可以反复进行缩小画面的切换(替换)。
另外,利用图15、图19,说明对与沿当前选择的路径前进的画面对应的按钮进行了指定操作的情况。
为了说明上述内容,图15中表示了在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第二层)的缩小画面中对客人属性按钮B7进行了指定操作(图15中举例说明通过带有②的手指图形进行了指定操作)。
在此,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作为在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中对客人属性按钮B7进行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客人许可设定画面53的下一层的画面)的客人属性设定画面54的缩小画面已经包含在一览显示的画面中。
因此,在图15所示的一览显示的状态下,对客人属性按钮B7进行了指定操作时,如果是第一切换模式(使显示部11保持对进行了指定操作的画面以上的、在层次上位于上层的画面的缩小画面的显示的切换模式),则画面不变化。
在此,如图19所示,当在一览显示模式中对显示的按钮中与已经显示的画面对应的按钮进行了指定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切换模式,切换一览显示的画面中的全部画面。
(到达最下层时的设定值的设定)
接着,利用图19,说明一览显示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画面的缩小画面时设定值的设定。
在图19的一览显示画面中包含最下层的画面(左下的画面)。最下层的画面是发送限制设定画面56,是能够将进行或不进行发送限制设定为设定值的画面。
在此,在一览显示状态下(一览显示模式中)显示作为在层次上位于最下层的画面的、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画面的缩小画面时,触摸面板部12接收用于设定设定值的操作(预定的设定值设定操作)。
在触摸配置在设定值的设定画面(最下层的画面)的缩小画面中的用于对设定值进行设定的按钮的显示区域之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触摸面板部12)将触摸配置在画面内的OK按钮B12的显示区域的操作接收为设定值设定操作。并且,当根据一览显示模式中的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识别为进行了设定值设定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识别为进行了设定值的设定。并且,面板控制部10将设定的设定值存储在存储器18或存储部42内,并对设定进行更新。由此,即使在一览显示模式中也能够对设定值进行设定。
(一览显示模式的结束)
接着,对一览显示模式(一览显示)的结束进行说明。
触摸面板部12接收到预定的结束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结束一览显示模式(一览显示)。
在此,能够适当确定结束操作。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中,将从第一操作保持至少一点触摸作为保持一览显示模式的条件。并且,将全部手指离开触摸面板部12的操作(全部触摸的解除)作为结束操作。另外,也可以将持续一定时间的对各缩小画面中的按钮以外的区域进行的一点追加触摸操作(两点触摸的长按操作)作为结束操作。
此外,也可以不以从第一操作至少保持一点触摸作为一览显示模式的保持条件(可以使手指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将对一览显示的各缩小画面中按钮以外的区域进行一点或两点触摸的操作作为结束操作。另外,结束操作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可以适当地确定为使触摸位置向特定方向移动的操作、三点触摸操作等。
当进行了作为结束操作定义的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根据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识别出进行了结束操作。当识别出结束操作时,面板控制部10使显示部11结束一览显示模式(一览显示)。换句话说,操作面板1(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返回通常模式,即返回如下模式:仅显示一种画面,当对任意一个按钮进行操作时,对画面进行切换。
并且,当进行了结束操作时(一览显示模式结束时),面板控制部10可以显示进行了第一操作的画面(开始一览显示的画面)。由此,在一览显示后,可以直接显示原层的画面。换句话说,通过结束操作使一览显示模式结束时,可以直接返回进行了第一操作的画面。
此外,当进行了结束操作时(使一览显示模式结束并返回通常模式时),面板控制部10可以使一览显示的缩小画面中的任意一个缩小画面恢复原尺寸并显示在显示部11上。换句话说,可以对显示在进行结束操作时的触摸位置上的缩小画面进行放大显示并返回通常模式。由此,可以从最初进行第一操作的画面跳转到不同层的画面。此外,可以在显示一览显示的任意一个画面的状态下返回通常模式。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100)包括上述显示输入装置(操作面板1)。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容易地确认在下层具有什么样的画面,并且可以容易地确认操作时显示的画面以及画面显示中的层次结构。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在画面内显示按钮,在通常模式中根据操作的按钮将显示中的画面切换为显示中的画面的下层画面或上层画面;以及
触摸面板部,接收对所述显示部的画面进行的操作,并且用于接收对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按钮进行的操作,
当所述触摸面板部接收到预定的第一操作时,所述显示部开始以一览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在所述一览显示模式中,将以相对于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画面从下一层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的与所述通常模式时相比缩小的缩小画面,以预定的画面数以下且从上层的画面依次一览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面板部将在所述通常模式中对画面内显示的任意一个按钮进行长按的操作接收为所述第一操作,
成为所述一览显示模式时,所述显示部将与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作为第一层的画面,并且将以从所述第一层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缩小并一览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面板部接收作为在所述一览显示模式中对包含在一览显示的任意一个所述缩小画面中的按钮进行的操作的指定操作,
在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时,所述显示部保持对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的所述缩小画面以上的、在层次上位于上层的所述缩小画面的显示,并且显示与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代替与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的所述缩小画面相比在层次上位于下层的所述缩小画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时,所述显示部显示与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以及以从所述对应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代替与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的所述缩小画面相比在层次上位于下层的全部所述缩小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面板部接收作为在所述一览显示模式中对包含在一览显示的任意一个所述缩小画面中的按钮进行的操作的指定操作,
在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时,所述显示部一览显示与进行了所述指定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以及以从所述对应的画面向下层逐层下降的方式选择的各层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代替在所述指定操作前显示的全部的所述缩小画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在所述一览显示模式中以预定的层次排列顺序一览显示所述缩小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相对于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按钮对以预定的路径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进行一览显示、或者视为对画面内的预定的位置的按钮进行了操作而对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进行一览显示、又或者以从与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按钮对应的画面到达层次上最深的画面的方式对逐层下降的过程的画面的所述缩小画面进行一览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摸面板部接收到预定的结束操作时,所述显示部结束所述一览显示模式并返回所述通常模式,返回到所述通常模式时显示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开始的画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摸面板部接收到预定的结束操作时,所述显示部结束所述一览显示模式并返回所述通常模式,返回到所述通常模式时显示一览显示的所述缩小画面中任意一个所述缩小画面的通常尺寸的画面。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输入装置。
CN201410646269.7A 2013-11-28 2014-11-14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683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5621A JP5938389B2 (ja) 2013-11-28 2013-11-28 表示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5621 2013-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3621A true CN104683621A (zh) 2015-06-03
CN104683621B CN104683621B (zh) 2018-12-18

Family

ID=5190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6269.7A Active CN104683621B (zh) 2013-11-28 2014-11-14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1450B2 (zh)
EP (1) EP2879036A1 (zh)
JP (1) JP5938389B2 (zh)
CN (1) CN1046836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042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机系统
CN108737675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5853B2 (ja) * 2015-02-18 2016-12-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37690B2 (ja) 2015-07-27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507987B2 (ja) * 2015-10-15 2019-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16865B2 (en) * 2016-05-19 2019-09-17 Welch Allyn, Inc. Medical device with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controls
JP6755379B2 (ja) * 2019-12-16 2020-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5356A (ja) * 1996-09-26 1998-04-24 Canon Inc 画面制御方法及び画面制御装置並びに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06171936A (ja) * 2004-12-14 2006-06-29 Kyocera Mita Corp 操作表示装置
US20110030050A1 (en) * 2009-07-28 2011-02-03 Tamotsu Fukushim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1000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harp Corp 操作機器、その操作機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その操作機器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CN102455626A (zh) * 2010-10-14 2012-05-16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输入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2105A (ja) 2001-04-17 2002-10-25 Toshiba Corp 入力装置、キー機能案内方法および入力方法
JP4702231B2 (ja) * 2006-09-05 2011-06-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操作システム
JP4811287B2 (ja) 2007-01-31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階層構造表示装置および階層構造表示プログラム
KR101520896B1 (ko) * 2009-01-13 2015-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데이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23748B1 (ko) * 2009-09-01 2016-05-25 마이크로소프트 테크놀로지 라이센싱, 엘엘씨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메시지 작성 방법
JP5573512B2 (ja) * 2010-09-03 2014-08-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およ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US9075493B2 (en) 2011-03-07 2015-07-07 Sas Institute, Inc. Techniques to present hierarchical information using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
JP5910070B2 (ja) * 2011-12-22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204099B2 (en) 2012-02-01 2015-12-01 Magor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Videoconferencing system providing virtual physical context
US9898155B2 (en) 2012-05-11 2018-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 window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315957B1 (ko) * 2012-05-21 2013-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5356A (ja) * 1996-09-26 1998-04-24 Canon Inc 画面制御方法及び画面制御装置並びに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06171936A (ja) * 2004-12-14 2006-06-29 Kyocera Mita Corp 操作表示装置
US20110030050A1 (en) * 2009-07-28 2011-02-03 Tamotsu Fukushim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1000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harp Corp 操作機器、その操作機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その操作機器における情報表示方法
CN102455626A (zh) * 2010-10-14 2012-05-16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输入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042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机系统
CN108737675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8737675B (zh) * 2017-04-21 2020-01-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45793A1 (en) 2015-05-28
JP2015103200A (ja) 2015-06-04
EP2879036A1 (en) 2015-06-03
US9411450B2 (en) 2016-08-09
CN104683621B (zh) 2018-12-18
JP5938389B2 (ja)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3621A (zh) 显示输入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601840B (zh) 显示输入装置
CN1667643B (zh) 包含与单一打印机不兼容页面的打印作业的协同并行打印
US9210281B2 (en) Display inpu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input device, to enable an input for changing or adding a setting value while a preview image is displayed
CN103376684A (zh)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44707A (zh) 显示输入装置
CN1028576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71514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95383B2 (en) Display/inpu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input device
CN101117062A (zh) 能够编辑打印数据的打印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打印方法
CN112714234B (zh) 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用户管理方法
US9148534B2 (en) Display input device to display preview and default setting image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input device
US20170060414A1 (en) Display inpu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input device
US20100195145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US106425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perform printing based upon permission condition
JP2013114554A (ja) 画面表示システムを有する装置
JP40237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150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18257B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19408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96976B2 (ja) 表示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02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8042A (ja)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2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82375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