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2126B - 漏电保护插座 - Google Patents

漏电保护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2126B
CN104682126B CN201510036392.1A CN201510036392A CN104682126B CN 104682126 B CN104682126 B CN 104682126B CN 201510036392 A CN201510036392 A CN 201510036392A CN 104682126 B CN104682126 B CN 104682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ontact jaw
sheet metal
dynamic
loc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63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2126A (zh
Inventor
黄华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VAN-SHE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VAN-SHE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VAN-SHE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VAN-SHE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363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2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2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7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 safety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壳体、输出导体、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复位按钮及电磁脱扣机构,主回路开关包括一对动金属片,动金属片弹性穿设在一夹持件内,夹持件下方设置一定位垫板,夹持件和定位垫板之间设置有凸棱和限位凹槽,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两侧均设有动接触端,输出导体和电源输入端引出有静接触端,电源输出端引出有静接触端;电磁脱扣机构包括铁芯、锁扣和脱扣器,铁芯具有驱动盘,铁芯配设升降件,升降件窗口具有斜坡和肋槽,动金属片夹设在升降件肋槽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夹持件带动动金属片摆动,动作顺畅可靠;无需设置过渡导电元件,加工成本低;复位按钮按下即可使得主回路开关闭合,动作快速稳定。

Description

漏电保护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插座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漏电保护插座例如(专利号为201010248157.8 的发明专利)一般包括壳体、输出导体、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用于闭合主回路开关并配合锁扣机构使主回路开关闭合状态保持进而使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及输出导体保持导通的复位按钮以及用于在产生漏电流时断开主回路开关的电磁脱扣机构等,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引出的金属片至少一对为弹性金属片,弹性金属片长度较长且一端定位另一端悬空,弹性金属片的自由端相对定位端呈一定角度弯折,通过其它部件的按压或抬升动作带动使弹性金属片与静金属片接触导通。市电电源包括零线和火线,弹性金属片必然成对出现,两弹性金属片在加工时其弯折程度很难达到一致,且由于自由端反复弹性升降长期使用后容易导致劳损变形,加工时左右弹性金属片难以保持一致以及反复弹性升降均会导致接触导通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且弹性金属片加工和装配工艺比较复杂,用料多,成品率相对较低。
申请号为201410499136.1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漏电保护插座,其动金属片弹性设置在升降板内通过复位按钮与锁扣勾扣配合弹起后带动升降板抬升使得动金属片与静接触端接触导通,该种结构仍存在一定局限:1.抬升闭合,加工和装配工艺精度要求高;2.需要连接柔性导线和过渡金属片等,结构较复杂,加工成本高;3.抬升闭合的通断方式需要克服复位按钮上复位弹簧的阻力才能闭合,用时相对较长并且容易造成弹簧劳损;4. 锁扣锁止件呈块状,没有防脱出结构,容易从锁止件安装座出脱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动作更顺畅、加工及装配更为简便易行的漏电保护插座。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壳体、两输出导体、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用于驱动主回路开关闭合使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及输出导体保持导通的复位按钮以及用于在产生漏电流时断开主回路开关的电磁脱扣机构,主回路开关包括一对动金属片,动金属片弹性穿设在一夹持件内,夹持件下方设置一定位垫板,夹持件和定位垫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用以支持夹持件相对定位垫板摆动的凸棱和限位凹槽,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两侧均设有向下的动接触端,输出导体和电源输入端引出有位于动金属片一侧动接触端下方的静接触端,电源输出端引出有位于动金属片另一侧动接触端下方的静接触端;电磁脱扣机构包括铁芯、锁扣和脱扣器,铁芯具有驱动盘,铁芯配合设有一升降件,升降件具有供铁芯穿过的窗口,升降件窗口具有与铁芯驱动盘配合的斜坡,升降件具有一对肋槽,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部分夹设在升降件肋槽内。
作为通断方式的优选方案之一,两输出导体相向内侧各自一体或分体延伸出一静金属片,静金属片上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第一静接触端以及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第二静接触端,每一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两侧各设置一对动接触端,其中一对动接触端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第一静接触端配合,另一对动接触端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第二静接触端配合。
作为通断方式的另一优选方案,两输出导体相向内侧各自一体或分体延伸出一静金属片,静金属片上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静接触端,动金属片靠近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的一侧设置一对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静接触端配合的动接触端,动金属片另一侧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配合的动接触端。
进一步地,夹持件、定位垫板、锁扣具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脱扣器具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入进而与锁扣配合的孔位,夹持件的通孔具有可相对复位按钮导向柱摆动的余裕空间;复位按钮导向柱具有用于与夹持件通孔相抵的第一台阶以及用于与锁扣通孔配合的勾扣凸台。
进一步地,夹持件具有用于夹持动金属片的两组卡爪组合,每组卡爪组合包括勾扣方向相向设置的两排卡指,两排卡指所围空间形成供动金属片其中之一穿过的夹持区域,夹持区域具有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内放置动金属片复位弹簧,两排卡指之间具有供动金属片复位弹簧放入的间隙,动金属片复位弹簧下端与动金属片相抵。
进一步地,夹持件底部凸棱位于两组卡爪组合之间,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穿过夹持件底部凸棱,夹持件底部凸棱以及定位垫板的限位凹槽均呈三棱柱状,定位垫板厚度由限位凹槽两上边沿向两侧边缘递减,定位垫板底部设置定位垫板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锁扣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锁扣水平段穿设在脱扣器内,脱扣器下方设置脱扣器复位弹簧;铁芯穿设在脱扣线圈骨架的水平管状型腔内,铁芯一端设置铁芯复位弹簧,另一端具有定位盘,锁扣竖直段和水平段交接部开有供铁芯定位盘插入的T形孔,锁扣竖直段位于铁芯驱动盘和铁芯定位盘之间;锁扣尾端还配合设置有锁扣锁止件,锁止件具有在反接线时上升与锁扣尾端相抵用于阻止锁扣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勾扣配合的锁止面以及正常状态下允许锁扣移动的解锁缺口,锁扣锁止件弹性套装在锁止件安装座内,锁止件安装座弹性套装在强制脱扣基座内,锁止件安装座具有用于抬升脱扣器的提臂,强制脱扣基座开有供锁止件安装座提臂活动的限位槽,脱扣器复位弹簧下端与强制脱扣基座相抵。
进一步地,锁扣靠近尾端的侧边开有限位缺口,强制脱扣基座具有与锁扣限位缺口配合的限位柱。
进一步地,锁扣锁止件呈薄片状,锁止件安装座具有供锁扣锁止件升降活动的限位槽,锁扣锁止件锁止面下沿具有防止脱出的限位勾脚,锁扣锁止件底部具有限位凸钉,限位凸钉上套装锁止件复位弹簧,锁止件安装座下端设置有安装座复位弹簧,锁止件复位弹簧套设在安装座复位弹簧内,锁止件复位弹簧和安装座复位弹簧下端均与强制脱扣基座相抵。
进一步地,还包括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导向柱朝向锁扣的一侧具有用于在锁扣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已经勾扣定位时推动锁扣锁止件下沉使得锁扣在铁芯复位弹簧作用下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分离的解锁斜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夹持件带动动金属片摆动进而与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导通或分离,动作顺畅可靠;无需设置过渡导电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复位按钮按下即可使得主回路开关闭合,动作快速稳定;锁扣锁止件结构合理,动作稳定可靠,装配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去掉上盖的俯视图。
图2-1是实施例二去掉上盖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主回路开关动静接触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实施例二主回路开关动静接触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5-1是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6-A是实施例一出厂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6-B是实施例一出厂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C是实施例一出厂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6-1-A是实施例二出厂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6-1-B是实施例二出厂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1-C是实施例二出厂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7 -A是实施例一错误接线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7-B是实施例一错误接线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C是实施例一错误接线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7-1-A是实施例二错误接线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7-1-B是实施例二错误接线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1-C是实施例二错误接线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8-A是实施例一复位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8-B是实施例一复位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C是实施例一复位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8-1-A是实施例二复位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8-1-B是实施例二复位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1-C是实施例二复位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9-A是实施例一强制脱扣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9-B是实施例一强制脱扣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9-C是实施例一强制脱扣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9-1-A是实施例二强制脱扣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出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9-1-B是实施例二强制脱扣状态下沿平行于漏电保护插座长边的中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9-1-C是实施例二强制脱扣状态下沿复位按钮中线剖开向电源输入端一侧看去的剖视图。
图10-A是中层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夹持件的俯视图。
图10-C是夹持件的仰视图。
图10-D是定位垫板的俯视图。
图10-E是定位垫板的仰视图。
图11-A是脱扣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升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A、图6-B、图6-C、图7-A、图7-B、图7-C、图8-A、图8-B、图8-C、图9-A、图9-B、图9-C所示,本发明的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壳体、两输出导体(6、8)、电源输入端(9、10)、电源输出端(11、12)、用于驱动主回路开关闭合使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及输出导体保持导通的复位按钮以及用于在产生漏电流时断开主回路开关的电磁脱扣机构,主回路开关包括一对动金属片(15、16),动金属片(15、16)弹性穿设在一夹持件17内,夹持件17下方设置一定位垫板18,夹持件17和定位垫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用以支持夹持件相对定位垫板摆动的凸棱和限位凹槽,动金属片(15、16)穿出夹持件17的两侧均设有向下的动接触端,输出导体和电源输入端引出有位于动金属片一侧动接触端下方的静接触端,电源输出端引出有位于动金属片另一侧动接触端下方的静接触端;电磁脱扣机构包括铁芯30、锁扣38和脱扣器22,铁芯具有驱动盘30-A,铁芯配合设有一升降件29,升降件29具有供铁芯穿过的窗口,升降件窗口具有与铁芯驱动盘配合的斜坡,升降件具有一对肋槽,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部分夹设在升降件肋槽内。从图5中还看出,从电源输入端(9、10)引出的输入静接触片(13、14)上各自连接一静接触端(H13、H14)与动金属片配合。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电源输出端与输出导体通过动金属片导通;复位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及输出导体三者通过动金属片导通;反接线时,电源输入端通过动金属片与输出导体导通,电源输出端与前二者断开。
本实施例中,升降件29上端设置升降件复位弹簧005,参照图10-A,在中层支架20上设置与升降件复位弹簧005配合抵顶的定位盲孔20-C,也可是通孔或凸钉,中层支架还开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层支架还具有凸棱20-D,夹持件上表表面具有对应的凹槽17-C。参照图10-B、10-C、10-D、10-E所示,本实施例中,夹持件17设置凸棱17-D,定位垫板设置限位凹槽18-C,当然也可以是定位垫板设置凸棱而夹持件设置限位凹槽。本实施例以带左I右T型插孔的漏电保护插座为例,上述结构同样适用于带双I型插孔的漏电保护插座。
两输出导体(6、8)相向内侧各自一体或分体(本实施例一体成形)延伸出一静金属片,静金属片上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第一静接触端H6以及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第二静接触端H66,每一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两侧各设置一对动接触端,即动金属片15上有4个动接触端H15,动金属片16上有4个动接触端H16,为保持良好接触,动金属片15上有将同侧两个动接触端分开的间隔槽15-A,动金属片16上有将同侧两个动接触端分开的间隔槽16-A,动金属片其中一对动接触端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第一静接触端H6配合,另一对动接触端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第二静接触端H66配合。
夹持件17、定位垫板18、锁扣38具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脱扣器22具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入进而与锁扣配合的孔位,夹持件17的通孔具有可相对复位按钮导向柱摆动的余裕空间(为保证加工方便及防止偏移,本实施例中夹持件通孔17-A为椭圆形通孔,当然也可以其它形状);复位按钮导向柱具有用于与夹持件通孔相抵的第一台阶2-A以及用于与锁扣通孔配合的勾扣凸台2-B。
夹持件17具有用于夹持动金属片的两组卡爪组合17-B,每组卡爪组合包括勾扣方向相向设置的两排卡指,两排卡指所围空间形成供动金属片其中之一穿过的夹持区域,夹持区域具有开口向下的盲孔(由向上延伸的定位柱17-E形成),盲孔内放置动金属片复位弹簧002,两排卡指之间具有供动金属片复位弹簧放入的间隙,动金属片复位弹簧下端与动金属片相抵。
夹持件底部凸棱17-D位于两组卡爪组合之间,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穿过夹持件底部凸棱17-D,夹持件底部凸棱17-D以及定位垫板的限位凹槽18-C均呈三棱柱状,定位垫板厚度由限位凹槽两上边沿向两侧边缘递减,定位垫板18底部设置定位垫板复位弹簧001。
锁扣38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锁扣水平段穿设在脱扣器22内,脱扣器下方设置脱扣器复位弹簧004;铁芯30穿设在脱扣线圈骨架19的水平管状型腔内,铁芯一端设置铁芯复位弹簧006,另一端具有定位盘,锁扣竖直段和水平段交接部开有供铁芯定位盘插入的T形孔38-C,锁扣竖直段位于铁芯驱动盘30-A和铁芯定位盘之间;锁扣尾端还配合设置有锁扣锁止件26,锁止件具有在反接线时上升与锁扣尾端相抵用于阻止锁扣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勾扣配合的锁止面以及正常状态下允许锁扣移动的解锁缺口,锁扣锁止件弹性套装在锁止件安装座25内,锁止件安装座弹性套装在强制脱扣基座39-B内,锁止件安装座具有用于抬升脱扣器的提臂25-B,强制脱扣基座开有供锁止件安装座提臂活动的限位槽,脱扣器复位弹簧004下端与强制脱扣基座相抵。
锁扣靠近尾端的侧边开有限位缺口38-A,强制脱扣基座具有与锁扣限位缺口配合的限位柱39-A,锁扣限位缺口的两侧边与限位柱接触即对应锁扣的左右极限位置。
锁扣锁止件26呈薄片状,锁止件安装座25具有供锁扣锁止件升降活动的限位槽25-A,锁扣锁止件锁止面下沿具有防止脱出的限位勾脚,锁扣锁止件底部具有限位凸钉,限位凸钉上套装锁止件复位弹簧003,锁止件安装座25下端设置有安装座复位弹簧007,锁止件复位弹簧003套设在安装座复位弹簧007内,锁止件复位弹簧003和安装座复位弹簧007下端均与强制脱扣基座相抵。
还包括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导向柱朝向锁扣的一侧具有用于在锁扣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已经勾扣定位时推动锁扣锁止件下沉使得锁扣在铁芯复位弹簧作用下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分离的解锁斜坡。
实施例二
参照图1-1、图2-1、图3-1、图4-1、图5-1、图6-1-A、图6-1-B、图6-1-C、图7-1-A、图7-1-B、图7-1-C、图8-1-A、图8-1-B、图8-1-C、图9-1-A、图9-1-B、图9-1-C所示,本实施例中,两输出导体(6、8)相向内侧各自一体或分体延伸出一静金属片,静金属片上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静接触端,动金属片靠近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的一侧设置一对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静接触端配合的动接触端,动金属片另一侧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配合的动接触端。 即动金属片15和动金属片16上各设置3个动接触端。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电源输出端与输出导体通过动金属片导通;复位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及输出导体三者通过动金属片导通;反接线时,电源输入端、输出导体、电源输出端三者均断开。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壳体、两输出导体(6、8)、电源输入端(9、10)、电源输出端(11、12)、用于驱动主回路开关闭合使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及输出导体保持导通的复位按钮以及用于在产生漏电流时断开主回路开关的电磁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回路开关包括一对动金属片(15、16),动金属片(15、16)弹性穿设在一夹持件(17)内,夹持件(17)下方设置一定位垫板(18),夹持件(17)和定位垫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用以支持夹持件相对定位垫板摆动的凸棱和限位凹槽,动金属片(15、16)穿出夹持件(17)的两侧均设有向下的动接触端,输出导体和电源输入端引出有位于动金属片一侧动接触端下方的静接触端,电源输出端引出有位于动金属片另一侧动接触端下方的静接触端;电磁脱扣机构包括铁芯(30)、锁扣(38)和脱扣器(22),铁芯具有驱动盘(30-A),铁芯配合设有一升降件(29),升降件(29)具有供铁芯穿过的窗口,升降件窗口具有与铁芯驱动盘配合的斜坡,升降件具有一对肋槽,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部分夹设在升降件肋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两输出导体(6、8)相向内侧各自一体或分体延伸出一静金属片,静金属片上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第一静接触端以及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第二静接触端,每一动金属片穿出夹持件的两侧各设置一对动接触端,其中一对动接触端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第一静接触端配合,另一对动接触端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第二静接触端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两输出导体(6、8)相向内侧各自一体或分体延伸出一静金属片,静金属片上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并排设置的输出导体静接触端,动金属片靠近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的一侧设置一对与引出于电源输出端的静接触端及输出导体静接触端配合的动接触端,动金属片另一侧具有与引出于电源输入端的静接触端配合的动接触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夹持件(17)、定位垫板(18)、锁扣(38)具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脱扣器(22)具有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入进而与锁扣配合的孔位,夹持件(17)的通孔具有可相对复位按钮导向柱摆动的余裕空间;复位按钮导向柱具有用于与夹持件通孔相抵的第一台阶(2-A)以及用于与锁扣通孔配合的勾扣凸台(2-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夹持件(17)具有用于夹持动金属片的两组卡爪组合(17-B),每组卡爪组合包括勾扣方向相向设置的两排卡指,两排卡指所围空间形成供动金属片其中之一穿过的夹持区域,夹持区域具有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内放置动金属片复位弹簧(002),两排卡指之间具有供动金属片复位弹簧放入的间隙,动金属片复位弹簧下端与动金属片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夹持件底部凸棱(17-D)位于两组卡爪组合之间,供复位按钮导向柱穿过的通孔穿过夹持件底部凸棱(17-D),夹持件底部凸棱(17-D)以及定位垫板的限位凹槽(18-C)均呈三棱柱状,定位垫板厚度由限位凹槽两上边沿向两侧边缘递减,定位垫板(18)底部设置定位垫板复位弹簧(0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锁扣(38)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锁扣水平段穿设在脱扣器(22)内,脱扣器下方设置脱扣器复位弹簧(004);铁芯(30)穿设在脱扣线圈骨架(19)的水平管状型腔内,铁芯一端设置铁芯复位弹簧(006),另一端具有定位盘,锁扣竖直段和水平段交接部开有供铁芯定位盘插入的T形孔(38-C),锁扣竖直段位于铁芯驱动盘(30-A)和铁芯定位盘之间;锁扣尾端还配合设置有锁扣锁止件(26),锁止件具有在反接线时上升与锁扣尾端相抵用于阻止锁扣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勾扣配合的锁止面以及正常状态下允许锁扣移动的解锁缺口,锁扣锁止件弹性套装在锁止件安装座(25)内,锁止件安装座弹性套装在强制脱扣基座(39-B)内,锁止件安装座具有用于抬升脱扣器的提臂(25-B),强制脱扣基座开有供锁止件安装座提臂活动的限位槽,脱扣器复位弹簧(004)下端与强制脱扣基座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锁扣靠近尾端的侧边开有限位缺口(38-A),强制脱扣基座具有与锁扣限位缺口配合的限位柱(39-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锁扣锁止件(2526)呈薄片状,锁止件安装座(25)具有供锁扣锁止件升降活动的限位槽(25-A),锁扣锁止件锁止面下沿具有防止脱出的限位勾脚,锁扣锁止件底部具有限位凸钉,限位凸钉上套装锁止件复位弹簧(003),锁止件安装座(25)下端设置有安装座复位弹簧(007),锁止件复位弹簧(003)套设在安装座复位弹簧(007)内,锁止件复位弹簧(003)和安装座复位弹簧(007)下端均与强制脱扣基座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导向柱朝向锁扣的一侧具有用于在锁扣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已经勾扣定位时推动锁扣锁止件下沉使得锁扣在铁芯复位弹簧作用下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分离的解锁斜坡。
CN201510036392.1A 2015-01-26 2015-01-26 漏电保护插座 Active CN104682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6392.1A CN104682126B (zh) 2015-01-26 2015-01-26 漏电保护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6392.1A CN104682126B (zh) 2015-01-26 2015-01-26 漏电保护插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126A CN104682126A (zh) 2015-06-03
CN104682126B true CN104682126B (zh) 2017-01-25

Family

ID=53316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6392.1A Active CN104682126B (zh) 2015-01-26 2015-01-26 漏电保护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21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2964B (zh) 2016-08-31 2018-08-14 黄金和 具有反接线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
CN112332169A (zh) * 2020-11-24 2021-02-05 李英艳 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电力用防误拔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92519A (ja) * 2005-04-08 2006-10-26 Kawamura Electric Inc タップコンセント
CN102801017B (zh) * 2012-08-24 2014-08-06 黄德富 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
CN203277859U (zh) * 2013-05-23 2013-11-06 浙江三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强制性脱扣剩余电流接地故障漏电保护插座
CN103943991B (zh) * 2014-02-28 2015-12-30 温州市万盛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插孔挡板装置的漏电保护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126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159B2 (en) Terminal for contact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CN102185222B (zh) 具有反接线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
CN104682126B (zh) 漏电保护插座
CN106252964A (zh) 具有反接线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
JP201701093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247742Y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06785682B (zh) 一种自动脱离的弹射插座
CN102509919B (zh) 兼具反接线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
CN212033354U (zh) 薄型化连接器
CN209298569U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207883619U (zh) 一种可插拔的接触器用线圈端子
KR101533808B1 (ko) 커넥터
CN203812732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105375121A (zh) 一种弹性电线夹
CN106025593B (zh) 一种快插结构
CN106356657B (zh) 卡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0838309U (zh) 一种核电站多空腔结构精密显示屏组合式壳体
CN106253089A (zh) 一种电气柜改进结构
CN204156163U (zh) 一种电子接插件
CN108231499B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109285709A (zh) 一种大行程且有较大过行程的按键开关
CN204966850U (zh) Led贴片端子灯条连接器
CN201829624U (zh) 电缆接线夹导电器
CN212323231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0296270U (zh) 一种断路器手动断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