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569U - 一种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569U
CN209298569U CN201821682470.0U CN201821682470U CN209298569U CN 209298569 U CN209298569 U CN 209298569U CN 201821682470 U CN201821682470 U CN 201821682470U CN 209298569 U CN209298569 U CN 209298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ircuit breaker
sub
groov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24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寅
吴国亮
张小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824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5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包括:断路器(10)、导轨(20)、汇流排(30)和分导体(301);所述断路器(10)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02),所述第一卡槽(102)使得所述断路器(10)卡设于所述导轨(20)上;所述分导体(301)的一端设于所述汇流排(30)上,所述分导体(301)的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所述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的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具备汇流、分流的配电系统中,导电件由三种形式:电导线、汇流排、电导线与汇流排的组合。其中,对于电导线来说,连接方式安装过程过于繁杂,安装效率低,导线越多,布线越杂乱;如果分路开关曾多,接入总开关出线端的电导线也会加多,多路电导线接入一个总开关出线端,其中接线难度就会加大,接线工艺也难以保证;使用电导线存在工时浪费,导线布局工艺很难保证,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对于汇流排来说,汇流排连接方式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连接可靠,操作方便简单,且布局整洁美观,但在安装投入使用后,后期单个开关需要维护时的拆卸,很难实现。对于电导线与汇流排的组合来说,连接时即有导线连接的繁琐,又有汇流排连接造成不可单个开关拆卸的缺点。
在现有的配电系统中,一旦存在汇流排等相似功能的导电件时,如何拆卸单个断路器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系统,解决汇流排存在的情况下单个断路器拆卸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配电系统,包括:断路器、导轨、汇流排和分导体;
所述断路器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使得所述断路器卡设于所述导轨上;
所述分导体的一端设于所述汇流排上,所述分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
所述断路器卡进所述导轨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的分导体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为锐角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分导体的接线臂与所述断路器卡进所述导轨的尺寸之和。
优选地,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底部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分导体的另一端相抵触,在所述分导体的另一端作用下,使得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内部收缩至少等于所述断路器卡进所述导轨的尺寸。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支承;所述固定支承用于固定限位所述汇流排;其中,
所述固定支承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固定支承上侧设有至少一个沟槽;所述汇流排卡设于所述沟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承上的沟槽内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汇流排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承的底部设有卡凸,在预定位处通过所述卡凸将所述固定支承卡设于所述导轨上,再经螺钉将所述固定支承与所述导轨固定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断路器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沟槽;所述汇流排卡设于所述沟槽内。
优选地,所述断路器的沟槽内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汇流排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分导体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和第二分导体子片;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的导电件,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的另一端的位于所述分导体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处设有第一限位件,使得所述分导体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接触,限制所述分导体进入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分导体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和第二分导体子片;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的导电件,所述分导体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分导体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一体式设有凸起,使得所述分导体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相抵触,限制所述分导体进入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分导体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和第二分导体子片;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的导电件,所述分导体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卡的一侧一体式设置于一体;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一体式设有凸起,使得所述分导体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相抵触,限制所述分导体进入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为Z字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卡与所述分导体固定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凸起垂直于所述分导体的接线臂。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外面设有绝缘外套。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技术方案将断路器、分导体以及导轨的配合,使得断路器卡进导轨的尺寸小于等于分导体与所述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这样无需拆下整个梳状排的情况下即可单独拆卸单个断路器,进行维护和更换,省工减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延长了梳状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方案的配电系统图;
图2为断路器、分导体以及导轨的配合截面图;
图3为断路器拆卸过程图;
图4为固定支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分导体结构图之一;
图7为分导体结构图之二;
图8为分导体结构图之三;
图9为分导体结构图之四;
图10为断路器拆卸受力图;
图11为第一分导体子片受力分析图;
图12为第二分导体子片受力分析图;
图13为第一分导体子片所受最大应力分析示意图之一;
图14为第一分导体子片所受最大应力分析示意图之二;
图15为第二分导体子片所受最大应力分析示意图之一;
图16为第二分导体所受最大应力分析示意图之二;
图17为分导体与汇流排组合示意图之一;
图18为分导体与汇流排组合示意图之二;
图19为分导体与汇流排组合示意图之三;
图20为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底部设置的弹性件示意图之一;
图21为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底部设置的弹性件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识:
10:断路器 20:导轨 30:汇流排
301:分导体 40:固定支承 102:第一卡槽
301a:第一限位件 301b:第二限位件 301d:分导体的接线臂
60:绝缘外套 103:出线端卡箍 401:固定支承的沟槽
402:固定支承的凹槽 101:断路器的沟槽 104:断路器的凹槽
301c:第一弹性件 301e:第二弹性件 3011:第一分导体子片
3012:第二分导体子片 403:固定支承卡凸 11: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考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描述中详述的非限制性示例实施例,更加全面地说明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和它们的多种特征及有利细节。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本公开省略了已知材料、组件和工艺技术的描述,从而不使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模糊。所给出的示例仅旨在有利于理解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实施,以及进一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示例实施例。因而,这些示例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限制。
除非另外特别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实际中,更换单个断路器时,需要拆下整个汇流排,才能完成更换工作,如此造成没必要的动作浪费,费工费时。而且在拆卸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使得具有汇流排类似功能的部件变形,给后期的使用带来温升、寿命等隐患,且不可带电操作。
基于此,本案提出一种可单独拆卸断路器的配电系统,解决单个断路器的拆卸维修,而且可以不断电操作。如图1所示,包括:断路器10、导轨20、汇流排30和分导体301。其中,断路器10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使得所述断路器10卡设于所述导轨20上;分导体301的一端设于汇流排30上,分导体301的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断路器10卡进导轨20的尺寸小于等于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
在实际中,如图17所示,为分导体与汇流排组合示意图之一。如图18所示,为分导体与汇流排组合示意图之二。由图17、图18可知,汇流排和分导体为一体式组合。这种情况下,在整个拆卸过程中,由于分导体301与汇流排30是一体式构成梳状排,从而分导体301与汇流排30不发生相对运动,断路器10的底部一侧设置的第一卡槽的对侧为活动的,可与断路器10的出线端卡箍103一起移动,在拆卸断路器10时,将断路器10的出线端卡箍103 往后拉出,带动第一卡槽对侧后移,从而向前推断路器10,待第一卡槽完全移出导轨,断路器10即可取出,无需拆下整个梳状排的情况下实现单独拆卸单个断路器。
如图19所示,为分导体与汇流排组合示意图之三。由图19可知,分导体301的一端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上。为了成功拆卸断路器10,就需要从分导体301和断路器10的配合空间着手,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在整个拆卸过程中,汇流排30不动,以汇流排30为中心,分导体301发生转动。断路器10和分导体301以及导轨20的配合截面图可看出两个关键尺寸:(1)断路器10通过第一卡槽卡进导轨20的尺寸A。(2)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 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要想拆卸断路器需要分三个步骤:(1)先将断路器10的出线端卡箍103拉出。(2)将断路器10向一端旋转一定角度至断路器10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高于导轨20上表面为止,如图3所示。(3)将断路器10朝一端移动距离A,然后向上提起再向另一端移出断路器10,即此完成了单个断路器的拆卸。
由图3可看出拆卸过程中,尺寸A和B的关系成为是否能拆卸的关键点。由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断路器关于尺寸A和断路器接线端子槽深度CO数值不统一,对各个厂家的不同型号进行拆卸测试并将各个尺寸就行了数据统计,见下表1。
由表1可知,对于A和CO来说,不同厂家不同型号是不一致的,这就意味着在拆卸断路器10时,向断路器10的一端旋转角度不一致,也就是说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也是一个变量,如果B的值不合适,在拆卸的过程中,分导体301的端面将和断路器10有干涉,使得断路器 10无法从断路器10外壳底部形成锐角结构的第一卡槽102中脱出,便无法完成拆卸。因此将分导体301和汇流排30以及断路器10组装进行分组测试,验证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断路器拆卸时需要给断路器10转动预留的尺寸B的值。通过大量的测试获得了上述表1内B的值,同时也得出了A和B的关系即当B≥A,可在汇流排30不动的情况下,可拆卸配电系统的单个断路器。
表1
在本技术方案中,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10 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是可单独拆卸单个断路器的关键尺寸,因此,在安装导轨20 上设置固定支承40,固定支承40用于固定汇流排30。固定支承40的底部设有卡凸403,在预定位处通过卡凸403将固定支承40卡设于导轨20上,再经螺钉将固定支承40与导轨 20固定于一体。固定支承40与汇流排30相近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如图4所示。可将汇流排30卡设于任一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内进行固定限位。由此来保证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并且各支路电接触电阻稳定,电连接靠性提高。
在实际中,固定支承40上的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内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支承的凹槽402;汇流排30卡设于固定支承的凹槽402内。由于在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内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支承的凹槽402,从而使得卡设的汇流排30能够在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内前后可调节,并且每个凹槽根据不同规格的分导体设置相应,使得配电系统能适应不同分导体规格,进而适应不同厂家断路器。
在实际中,该配电系统在汇流排30外面设有绝缘外套60,使得系统无外露金属件,保证了该系统的电气防护,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CO大于等于所述分导体301的接线臂301d 与所述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之和。
如图20所示,为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底部设置的弹性件示意图之一;如图21所示,为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槽底部设置的弹性件示意图之二。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底部设置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的自由端与所述分导体301的另一端相抵触,在所述分导体301的另一端作用下,使得所述弹性件11在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内部收缩至少等于所述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图19和图20分别所示两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件11,在实际中,弹性件11可以独立于断路器的一个部件,也可以是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底部壳体延伸出的一个部件。
如图5所示,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断路器10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断路器的沟槽101;所述汇流排30卡设于所述断路器的沟槽101内。这样,配电系统可以无需固定支承,即可保证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并且各支路电接触电阻稳定,电连接靠性提高。同样地,断路器10的断路器的沟槽101内设有至少两个断路器的凹槽104;所述汇流排30卡设于所述断路器的凹槽104内。由于在断路器的沟槽101内设置至少两个断路器的凹槽104,从而使得卡设的汇流排30能够在断路器的沟槽101内前后可调节,并且每个断路器的凹槽104根据不同规格的分导体设置相应,使得配电系统能适应不同分导体规格,进而适应不同厂家断路器。
如图6所示,为分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7所示,为分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分导体301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 3011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301c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的导电件,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另一端的位于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 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处设有第一限位件301a,使得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01a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接触,使得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第一限位件301a的侧面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端面接触,限制所述分导体301进入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保证分导体301接入尺寸,从而限制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在B值保证的情况下,可单独拆卸单路开关。图6 和图7分别示出两种不同结构的第一限位件。
如图8所示,为分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所述分导体301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 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301c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的导电件,所述分导体301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01b,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所述第二限位件 301b的一端与所述分导体301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另一端一体式设有凸起,使得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相抵触,限制所述分导体301进入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如图9所示,为分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四。所述分导体301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 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301c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的导电件,所述分导体301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01b,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卡301c的一侧一体式设置于一体;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另一端一体式设有凸起,使得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相抵触,限制所述分导体301进入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由图8和图9可知,第二限位件301b整体为Z字形,且凸起垂直于所述分导体的接线臂。在图8中,第二限位件301b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卡与所述分导体301固定于一体。在图9中,第二限位件301b与第一弹性卡301c为一体式,相当于在第一弹性卡301的一侧面一体式设置一第二限位件301b。图8和图9所示的分导体结构限制分导体301进入断路器 10的接线端子槽深度,保证分导体301接入尺寸,从而限制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在B值保证的情况下,可单独拆卸单路开关。
对于本技术方案来说,为了保证分导体301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因人为因素操作时而变形,作了更深入的计算和校核。
由于拆卸断路器10时,先将断路器10的出线端卡箍103拉出。将断路器10向一端旋转一定角度至断路器10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高于导轨20上表面为止。将断路器10朝一端移动距离A,然后向上提起再向另一端移出断路器10,即此完成了单个断路器的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取B=A+2.0;A=1.5mm,S=4.0mm。此时,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之间的距离S 为4.0mm,分导体301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与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B为3.5mm,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A为1.5mm,以图10所示的分导体301末段长度取值12.5mm为例,计算拆卸断路器10的受力。
在图10中,一般情况下操作工施加给断路器10一定的力,继而传导到分导体301垂直力臂的力。
F·L=M (1)
式1中,M取2.3牛·米,L取32毫米。利用式1确定断路器作用于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 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力之和F=72牛。
如图11所示,对于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进行受力分析,满足下列等式成立:
F1·a=f·D (2)
f=μ·N (3)
式中:摩擦系数μ=0.2,正压力N=8牛,分导体直径D=4mm,力臂长度a=7.7mm。F1为断路器作用于图11所示的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的力,解得F1=1牛,显然这个力很小。
如图12所示,对于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进行受力分析,满足下列等式成立:
f1=μ·N1 (5)
f2=μ·N2 (6)
F2=F-F1 (7)
F2·cos36°=Q·cos59°+N2-N1 (8)
F2·sin36°=Q·sin59°+f1-f2 (9)
式中,摩擦系数μ=0.2,分导体直径D=4mm,力臂长度a2=13.3mm,a3=9.8mm。Q为绝缘外套作用于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力。由上式(4)、式(5)、式(6)、式(7)、式(8) 以及式(9)计算,获得Q为55牛。
校核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上的Q作用点直角处的应力,见图13、图14所示。满足下列等式成立:
σ1=M/Wx (10)
M=F2·cos27°·a (11)
Wx=b·h2/6 (12)
式中,F2=71牛,a=2.9mm,b=4mm,h=1.4mm,计算得σ1=140Mpa。其中,由于剪切力造成的剪应力τ=F2·cos27°/b·h=11Mpa。由于压力造成的压应力σ2=F2·sin27°/b·h=5.7Mpa。忽略由于剪切力和压力造成的应力,这样Q作用点处应力大小σ≈σ1=140Mpa。
查铜和铜合金材料国家标准,GB/T 2040—2002,对于纯铜T2Y2,σb=245-345Mpa,取在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受力点Q处,σ≈140Mpa,分导体会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强度合格。
校核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上的S点,S点处由于弯矩造成的最大弯曲应力,见图15、图16所示。满足下列等式成立:
σ1=M/Wx (10)
M=F2·cos27°·a1+F2·sin27°·a2-Q·cos45°·a3 (13)
Wx=b·h2/6 (12)
式中,F2=71牛,Q为55牛,a1=3.6mm,a2=4.5mm,a3=5.6mm,b=4mm,h=1.4mm。计算得M=0.174牛·米,σ1=133MPa。
由于剪切力造成的剪应力τ=(Q·cos45°-F2·sin27°)/(b·h)=1.3Mpa。由于拉力造成的压应力σ2=(F2·cos27°-Q·sin45°)/(b·h)=4.3Mpa。忽略由于剪切力和压力造成的应力,这样S作用点处应力大小σ≈σ1=133Mpa。查铜和铜合金材料国家标准,GB/T2040—2002,对于纯铜T2Y2,σb=245-345MPa,取在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受力点S处,σ≈133MPa,分导体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强度合格。
由于断路器10是通过锐角卡槽限位于导轨20上,且固定支承40通过下端卡凸卡设于导轨20上,汇流排30卡设于固定支承40的沟槽内,分导体301卡设于汇流排30上。分导体301材质为铜或铜合金制备,由于汇流排30固定,因此想卸下断路器10,就要从分导体 301和断路器10的配合空间着手。满足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时,在不动汇流排30和其他分导体的情况下,可单独拆卸单个断路器,进行维护和更换,省工减时,提高了效率。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6)

1.一种配电系统,包括:断路器(10)、导轨(20)、汇流排(30)和分导体(3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路器(10)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02),所述第一卡槽(102)使得所述断路器(10)卡设于所述导轨(20)上;
所述分导体(301)的一端设于所述汇流排(30)上,所述分导体(301)的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
所述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的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的横向端面至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槽底部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2)为锐角限位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分导体(301)的接线臂(301d)与所述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之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底部设置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的自由端与所述分导体(301)的另一端相抵触,在所述分导体(301)的另一端作用下,使得所述弹性件(11)在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内部收缩至少等于所述断路器(10)卡进所述导轨(20)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承(40);所述固定支承(40)用于固定限位所述汇流排(30);其中,
所述固定支承(40)设置于所述导轨(20)上;所述固定支承(40)上侧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支承的沟槽(401);所述汇流排(30)卡设于所述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承(40)上的固定支承的沟槽(401)内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支承的凹槽(402);所述汇流排(30)卡设于所述固定支承的凹槽(402)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承(40)的底部设有卡凸(403),在预定位处通过所述卡凸(403)将所述固定支承(40)卡设于所述导轨(20)上,再经螺钉将所述固定支承(40)与所述导轨(20)固定于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10)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断路器的沟槽(101);所述汇流排(30)卡设于所述断路器的沟槽(101)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10)的断路器的沟槽(101)内设有至少两个断路器的凹槽(104);所述汇流排(30)卡设于所述断路器的凹槽(104)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301)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301c)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的导电件,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另一端的位于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处设有第一限位件(301a),使得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301a)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接触,限制所述分导体(301)进入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301)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301c)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的导电件,所述分导体(301)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01b),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一端与所述分导体(301)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另一端一体式设有凸起,使得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相抵触,限制所述分导体(301)进入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301)包括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其中,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3011)和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3012)相贴设,通过第一弹性卡(301c)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子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的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卡设于所述汇流排(30)的导电件,所述分导体(301)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01b),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与所述第二分导体子片相贴设,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卡(301c)的一侧一体式设置于一体;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另一端一体式设有凸起,使得所述分导体(301)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电连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外端面相抵触,限制所述分导体(301)进入所述断路器(10)的接线端子槽的深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为Z字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01b)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卡(301e)与所述分导体(301)固定于一体。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垂直于所述分导体(301)的接线臂(301d)。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30)外面设有绝缘外套(60)。
CN201821682470.0U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配电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98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2470.0U CN209298569U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配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2470.0U CN209298569U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配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569U true CN209298569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4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247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98569U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5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6928A (zh) * 2018-10-17 2019-02-15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系统
CN112652924A (zh) * 2020-12-03 2021-04-13 北京国电光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馈电汇流模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6928A (zh) * 2018-10-17 2019-02-15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系统
CN109346928B (zh) * 2018-10-17 2024-03-29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系统
CN112652924A (zh) * 2020-12-03 2021-04-13 北京国电光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馈电汇流模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8653B2 (en) Load center with plug in neutral connections
CN1249763C (zh) 电磁保护和控制组件
CN209298569U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108551140B (zh) 母线基础单元结构
CA2828327A1 (en) Hot-plugging connection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energy meter
KR100672960B1 (ko) 부스바 지지대
CN109346928A (zh) 一种配电系统
KR101082328B1 (ko) 스탭 커넥터 일체형 차단기를 이용한 축소형 고강도 mcc
CN104377557B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安装座
CN217427166U (zh) 基于继电保护测试仪器的快速接线转换装置
CN206211215U (zh) 热插拔母线连接系统
CN208061993U (zh) 一种断路器连接装置
CN214411696U (zh) 一种电气柜端子固定固定装置
CN201937054U (zh) 用于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转接单元
CN216902738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04315925U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安装座
CN218275979U (zh) 一种配电系统开关柜用模块式接线盒
CN203553059U (zh) 插拔式漏电保护开关
JP4462822B2 (ja) 分電盤
CN215896733U (zh) 2极27mm模数终端电器专用转接端子及模数终端电器
CN210722788U (zh) 一种触头元件
CN216288231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配电开关
CN215266163U (zh) 负荷断路开关
US3172015A (en) Distributing panel
CN217215301U (zh) 一种导线接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