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3550A -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3550A
CN104663550A CN201510115845.XA CN201510115845A CN104663550A CN 104663550 A CN104663550 A CN 104663550A CN 201510115845 A CN201510115845 A CN 201510115845A CN 104663550 A CN104663550 A CN 104663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ultivating pool
water body
previous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58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3550B (zh
Inventor
李春晓
陈楷亮
许晓能
杨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Shantou City And Aquatic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Shantou City And Aquatic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Shantou City And Aquatic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Ocean Shantou City And Aquatic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1158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3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3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3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5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具有多个养殖池塘的对虾养殖场内,根据对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在该对虾养殖场内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使各养殖池塘的养殖水体适合于各自的养殖对象。本发明通过对虾养殖区内部的水交换,能够优化养殖池塘的水质,并能减少新水源的引入和对外环境的水排放,这样既可降低因引入新水源而可能带来的污染、病原等病害风险,又可减少对外部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保,充分利用“富营养化水”、“富藻水”、“富生物絮团水”等而化废为宝,并实现节水型生产,且可保证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稳定,减少对虾应激反应,对养殖流行病进行环境控制,提高对虾产量及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对虾高密度精养殖发展迅猛,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密度和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养殖病害逐步严重,瓶颈制约因素逐步显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养殖水源污染、养殖池塘内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微生态失衡等,导致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劣化。
养殖池塘良好水质环境是保证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大灌大排”,即通过引入新水源并且同时排除老化水的方式,更换养殖池塘中的水,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解决养殖水体水质劣化的问题。但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排出的老化水将污染外部水环境,另一方面,大量引入新水源极有可能带来污染、病原体等病害风险。此外,采用“大灌大排”的方式,需耗费大量养殖用水,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虾养殖场内部各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优化养殖池塘的水质,减少新水源的引入和对外环境的水排放,既可降低因引入新水源而可能带来的污染、病原等病害风险,又可减少对外部水环境的污染,并实现节水型生产。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具有多个养殖池塘的对虾养殖场内,根据对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在该对虾养殖场内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使各养殖池塘的养殖水体适合于各自的养殖对象。
上述水交换在对虾养殖场内部进行,实施本发明可改进传统的“大灌大排”养殖方式,可减少引入外部新水源,也可减少对外部排放养殖废水,实现节水型生产。
通常,只有当某个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出现偏差时,该养殖池塘才需要与其他养殖池塘进行水交换。通过水交换,使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符合或接近其所需的水质标准。
本发明的养殖对象主要为对虾,有时也适当混养或套养鱼类、贝类、藻类等。在对虾养殖的各个不同时期(如养成前期、养成中期、养成后期)对养殖水体水质的要求通常是不同的,随着对虾个体的长大,对水质的要求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在判断某个对虾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是否出现偏差时,应当以该养殖池塘中的对虾所处养成阶段所要求的水质标准为基础。上述养殖水体的水质标准可遵照NY5052《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T5059《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等。随之养殖进程,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会出现老化、劣化现象,需要进行调控。
上述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有三种方式:(1)最常用的是在两个池塘之间进行,即: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此时的水交换是双向的,这两个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能够实现“互补”、“互利”、“中和”等效应);(2)仅将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另一个养殖池塘(此时的水交换是单向的);(3)在三个以上养殖池塘之间进行,即利用三个以上养殖池塘中的养殖水体进行交换、调配(此时的水交换是多向的),例如,将第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二个养殖池塘,将第二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三个养殖池塘,将第三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一个养殖池塘,以此类推;又如,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可引出至其他的某几个养殖池塘,而一个养殖池塘所引入的水可来自其他的某几个养殖池塘(例如,将第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二个养殖池塘、第三个养殖池塘,将第二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第三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一个养殖池塘)。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监测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质,通过分析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结合各养殖池塘的养殖对象对水质的要求,找出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出现偏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2)根据步骤(1)的分析结果,确定水交换方案,即确定哪些养殖池塘需要参与水交换,以及其中各养殖单元需要引出水至其中哪个养殖单元,和/或从其中哪个养殖单元引入水;
(3)根据步骤(2)所确定的水交换方案,在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
确定水交换方案时,应当以有利于养殖对象对虾等作为准则,也就是说,一个养殖池塘所引入的水,必须对该养殖池塘中的养殖对象有利。
通常,在两个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是要使这两个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能够实现“互补”、“互利”、“中和”等效应,通过水交换能够同时改善这两个养殖池塘的水质。当水交换在三个以上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时,其要求也是一样的,即通过这些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能够同时改善这些养殖池塘的水质。
上述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包括常规水质因子(如水温、pH值、水色、透明度、浑浊度等);营养盐因子(如氨盐、硝酸盐、磷酸盐等);生物因子(如菌类、浮游生物、藻类、生物絮团等);以及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有机碳总量(TOC)等。上述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可以是单一的,但更多是相关联的,例如:高pH值、低氮含量和浓水色(浓藻水)常常关联,而低pH值、高氮含量和富生物絮团常常相关联。
上述水体调控可以是针对单一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进行调控,也可以针对多个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同时调控。
通常,当养殖水体有多个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出现偏差时,以对水质影响最为关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为基准进行调控,或者说,以对养殖对象影响最关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为基准进行调控。
本发明中,重点监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包括pH值、藻相(藻类种类、水色)、菌相(有益菌种类)、生物絮团、营养盐含量因子(如氨盐、磷酸盐等)等。
上述步骤(2)中,通常还需确定各养殖单元引出至相应养殖单元的水量,和/或从相应养殖单元引入的水量。
上述步骤(2)中,具体的水交换方案包括:
(2-a)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pH值过高,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pH值过低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对虾养殖水体的pH值良好范围一般为7.6-8.4,pH值过高或过低均对养殖对虾不利;通过高pH值水与低pH值水之间的互置换,可实现相互“中和”作用,同时使两个养殖池塘中对虾养殖水体的pH值均达到良好范围;
此方案中,一般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20-3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20-3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以能达到pH“中和”效应为准;
(2-b)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富营养化水,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贫瘠水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判断水体属富营养化水还是贫瘠水的主要参考指标为氮浓度、磷浓度、COD、BOD等。以氮为例,一方面,水体中氮浓度过高对养殖的对虾有毒性,而另一方面,适量的氮是维持水体中浮游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通过富营养化水与贫瘠水之间的互置换,可实现“互利”作用,同时使两个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氮浓度均达到适当范围,既降低毒性又可为浮游藻类提供营养;
此方案中,一般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10-3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10-3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以能达到 “互利”效应、双方池塘水质因子指标改善为准;
(2-c)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与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不同种类微藻的情况下(例如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绿藻,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硅藻),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这样使两个养殖水体都形成由多种微藻组成的复合“藻相”,有利于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环境,实现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
此方案中,一般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以达到引种并能逐步形成微藻种群为准,一般以观察“水色”出现相应“藻水色”为目标;
(2-d)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有有益菌种,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不含有益菌种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此时的水交换是单向的);
有些养殖池塘的养殖水体中富含有益菌种(可通过外源人工投放“益生菌”形成有益菌种,有些养殖水体可自发繁殖出有益的“土著菌种”),这些有益菌种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使对虾显现良好的健康状况,将这种养殖水体引入其他养殖池塘,对被引入的养殖池塘极有利,可增强对虾防病能力;
此方案中,一般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以达到引进良好菌种并能逐步形成种群为准,一般以观察到养殖对虾摄食改善、体色良好、活力好为目标;
(2-e)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富含生物絮团,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不含或少含生物絮团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此时的水交换是单向的);
生物絮团不仅有利于水环境,同时也是对虾的良好饲料;此方案可应用于虾小苗阶段(即后一个养殖池塘养殖对虾小苗);
(2-f)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高pH值、浓水色(浓藻水)的水体,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将前一养殖池塘中高pH值、浓水色(浓藻水)的水体引入后一养殖池塘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中,则后一养殖池塘水体的低pH值将得到“中和”,更由于引入藻类繁生,将消耗高含量的氮,且藻类光合作用的加强可提高水体pH值,水质水环境得到改善;而后一养殖池塘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引入前一养殖池塘的水体,可为前一养殖池塘补充氮源,维持一定浓度藻类水色。
本发明通过水交换进行水质调控,其效应可能是即时表现的(如pH中和效应),更多是动态发展的(如引藻种繁育),水交换后水质会向好的趋势变化。
上述步骤(3)中在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具体可采用下述方式实现:(1)同一对虾养殖场内,不同养殖池塘相互之间可通过沟渠互相沟联,配合水泵抽水,实现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或(2)同一对虾养殖场内各养殖池塘也可相互独立,通过水管网络随时实现不同养殖池塘相互之间的连通,配合水泵抽水,实现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
本发明通过对虾养殖区内部各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能够优化养殖池塘的水质,并能减少新水源的引入和对外环境的水排放,这样既可降低因引入新水源而可能带来的污染、病原等病害风险,又可减少对外部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保,并实现节水型生产,且可保证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稳定,减少对虾应激反应,对养殖流行病进行环境控制,提高对虾产量及品质。另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使传统方法中必须排放的“富营养化水”、“富藻水”、“富生物絮团水”等得到充分利用,化废为宝。本发明用于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实现较高水平的人工干预,可用在对虾高密度精养殖生产中。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是在一个具有多个养殖池塘的对虾养殖场内,根据对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在该对虾养殖场内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使各养殖池塘的养殖水体适合于各自的养殖对象。
本实施例中,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监测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质,通过分析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结合各养殖池塘的养殖对象对水质的要求,找出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出现偏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上述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包括常规水质因子(如水温、pH值、水色、透明度、浑浊度等);营养盐因子(如氨盐、硝酸盐、磷酸盐等);生物因子(如菌类、浮游生物、藻类、生物絮团等);以及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有机碳总量(TOC)等。这些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可以是单一的,但更多是相关联的,例如:高pH值、低氮含量和浓水色(浓藻水)常常关联,而低pH值、高氮含量和富生物絮团常常相关联。本实施例中重点监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包括pH值、藻相(藻类种类、水色)、菌相(有益菌种类)、生物絮团、营养盐含量因子(如氨盐、磷酸盐等)等。
本实施例的养殖对象主要为对虾,可适当混养或套养鱼类、贝类、藻类等。养殖水体的水质标准可遵照NY5052《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T5059《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等。在判断某个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是否出现偏差时,应当以该养殖池塘中的养殖对象及其所处养成阶段所要求的水质标准为基础。
(2)根据步骤(1)的分析结果,确定水交换方案,即确定哪些养殖池塘需要参与水交换,以及其中各养殖单元需要引出水至哪个养殖单元(通常还需确定引出的水量),和/或从哪个养殖单元引入水(通常还需确定引入的水量);
确定水交换方案时,应当以有利于养殖对象对虾等作为准则,也就是说,一个养殖池塘所引入的水,必须对该养殖池塘中的养殖对象有利。
通常只有当某个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出现偏差时,该养殖池塘才需要与其他养殖池塘进行水交换;当养殖水体有多个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出现偏差时,以对水质影响最为关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为基准进行调控(即以对养殖对象影响最关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为基准进行调控)。
本步骤(2)中,具体的水交换方案包括:
(2-a)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pH值过高,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pH值过低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通过高pH值水与低pH值水之间的互置换,实现相互“中和”作用,同时使两个养殖池塘中对虾养殖水体的pH值均达到良好范围;
此方案(2-a)中,水交换量以能达到pH“中和”效应为准,通常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20-3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20-3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2-b)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富营养化水,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贫瘠水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通过富营养化水与贫瘠水之间的互置换,可实现“互利”作用,同时使两个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氮浓度均达到适当范围,既降低毒性又可为浮游藻类提供营养;
此方案(2-b)中,水交换量以能达到 “互利”效应、双方池塘水质因子指标改善为准,通常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10-3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10-3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2-c)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与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不同种类微藻的情况下(例如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绿藻,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硅藻),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这样使两个养殖水体都形成由绿藻和硅藻等组成的复合“藻相”,有利于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环境,实现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
此方案(2-c)中,水交换量以达到引种并能逐步形成微藻种群为准(可观察“水色”,至出现相应“藻水色”),通常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2-d)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有有益菌种,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不含有益菌种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此时的水交换是单向的);将富含有益菌种的养殖水体引入其他养殖池塘,对被引入的养殖池塘极有利,可增强对虾防病能力;
此方案(2-d)中,水交换量以达到引进良好菌种并能逐步形成种群为准,通常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
(2-e)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富含生物絮团,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不含或少含生物絮团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此时的水交换是单向的);
此方案(2-e)可应用于虾小苗阶段(即后一个养殖池塘养殖对虾小苗);
(2-f)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高pH值、浓水色(浓藻水)的水体,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此方案(2-f)中,将前一养殖池塘中高pH值、浓水色(浓藻水)的水体引入后一养殖池塘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中,则后一养殖池塘水体的低pH值将得到“中和”,更由于引入藻类繁生,将消耗高含量的氮,且藻类光合作用的加强可提高水体pH值,水质水环境得到改善;而后一养殖池塘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引入前一养殖池塘的水体,可为前一养殖池塘补充氮源,维持一定浓度藻类水色。
(3)根据步骤(2)所确定的水交换方案,在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
本步骤(3)中,在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具体可采用下述方式实现:(1)同一对虾养殖场内,不同养殖池塘相互之间可通过沟渠互相沟联,配合水泵抽水,实现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或(2)同一对虾养殖场内各养殖池塘也可相互独立,通过水管网络随时实现不同养殖池塘相互之间的连通,配合水泵抽水,实现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
通过水交换,使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符合或接近其所需的水质标准。
另外,步骤(2)中,根据需要,养殖池塘之间的水交换也可以在三个以上养殖池塘之间进行,即利用三个以上养殖池塘中的养殖水体进行交换、调配(此时的水交换是多向的),例如,将第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二个养殖池塘,将第二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三个养殖池塘,将第三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一个养殖池塘,以此类推;又如,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可引出至其他的某几个养殖池塘,而一个养殖池塘所引入的水可来自其他的某几个养殖池塘(例如,将第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二个养殖池塘、第三个养殖池塘,将第二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第三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第一个养殖池塘)。

Claims (10)

1.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具有多个养殖池塘的对虾养殖场内,根据对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在该对虾养殖场内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使各养殖池塘的养殖水体适合于各自的养殖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监测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质,通过分析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监测结果,结合各养殖池塘的养殖对象对水质的要求,找出各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出现偏差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2)根据步骤(1)的分析结果,确定水交换方案,即确定哪些养殖池塘需要参与水交换,以及其中各养殖单元需要引出水至其中哪个养殖单元,和/或从其中哪个养殖单元引入水;
(3)根据步骤(2)所确定的水交换方案,在各养殖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包括常规水质因子、营养盐因子、生物因子、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有机碳总量;其中常规水质因子包括水温、pH值、水色、透明度、浑浊度,营养盐因子包括氨盐、硝酸盐、磷酸盐,生物因子包括菌类、浮游生物、藻类、生物絮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某个对虾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是否出现偏差时,以该养殖池塘中的对虾所处养成阶段所要求的水质标准为基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交换方案包括:
(2-a)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pH值过高,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pH值过低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2-b)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富营养化水,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贫瘠水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2-c)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与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不同种类微藻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2-d)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含有有益菌种,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不含有益菌种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
(2-e)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富含生物絮团,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不含或少含生物絮团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
(2-f)在前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高pH值、浓水色的水体,后一养殖池塘中养殖水体为低pH值、高氮含量的水体的情况下,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的一部分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案(2-a)中,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20-3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20-3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案(2-b)中,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10-3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10-3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案(2-c)中,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并将后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前一个养殖池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案(2-d)中,将前一个养殖池塘中5-10%的水引入后一个养殖池塘。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案(2-e)应用于虾小苗阶段,即后一个养殖池塘养殖对虾小苗。
CN201510115845.XA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3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5845.XA CN104663550B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5845.XA CN104663550B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550A true CN104663550A (zh) 2015-06-03
CN104663550B CN104663550B (zh) 2017-09-29

Family

ID=5329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58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3550B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35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2676A (zh) * 2018-03-12 2018-08-24 宁波牧海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虾专用养殖盐配方
CN112772485A (zh) * 2021-01-15 2021-0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虾生态养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3097B1 (en) * 2001-03-16 2002-09-03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Recirculating marine aquaculture process
LV13608B (en) * 2006-02-23 2008-01-20 Vasilijs Krasnoborodjko Equipment of closed water supply for cyclic breeding of hydrocoles
CN101248766A (zh) * 2007-11-20 2008-08-2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虾-鱼-贝-藻多元养殖及其水质生物调控系统
CN101869086A (zh) * 2010-07-09 2010-10-27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
CN203897034U (zh) * 2013-12-27 2014-10-29 郭旭东 一种高效循环养殖系统
CN204335575U (zh) * 2014-12-19 2015-05-20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 新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3097B1 (en) * 2001-03-16 2002-09-03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Recirculating marine aquaculture process
LV13608B (en) * 2006-02-23 2008-01-20 Vasilijs Krasnoborodjko Equipment of closed water supply for cyclic breeding of hydrocoles
CN101248766A (zh) * 2007-11-20 2008-08-2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虾-鱼-贝-藻多元养殖及其水质生物调控系统
CN101869086A (zh) * 2010-07-09 2010-10-27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
CN203897034U (zh) * 2013-12-27 2014-10-29 郭旭东 一种高效循环养殖系统
CN204335575U (zh) * 2014-12-19 2015-05-20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 新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兴国 等: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
周忠德: "《宁波市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上、下册)》", 31 December 2002, 浙江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2676A (zh) * 2018-03-12 2018-08-24 宁波牧海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虾专用养殖盐配方
CN112772485A (zh) * 2021-01-15 2021-0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虾生态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550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untapa et al. Water quality control using Spirulina platensis in shrimp culture tanks
CN107581122A (zh) 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
CN104170705B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有益硅藻培养组合物
CN103420484B (zh) 一种原位调控水产养殖池塘的藻相和水质的方法
CN101363004B (zh) 一种对虾养殖池藻相的构建方法
CN108633792B (zh) 一种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殖方法
CN101653106A (zh) 一种封闭循环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
CN107381829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型水质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31481B (zh) 一种对虾高位池养殖中培养翼茧形藻调节水质的方法
CN105130012A (zh) 一种水质改良剂
CN109122531B (zh) 一种鲥鱼的养殖方法
CN101531977A (zh) 一种芽孢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的方法
CN111771772B (zh)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06719193A (zh) 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
CN112273218A (zh) 一种利用营养盐室内培养复合藻的方法
CN103641229B (zh)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水质调控的方法
CN108901941B (zh) 一种利用鱼类养殖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方法
CN104663550A (zh) 一种对虾养殖水体调控方法
CN104542426B (zh) 一种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体循环利用方法
CN204335575U (zh) 新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CN111096259A (zh) 一种采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虾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25439A (zh) 一种复合型绿藻的制备方法及使用该复合型绿藻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
CN105219680A (zh) 一种光合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911146A (zh)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WO2010038912A2 (ja) 微細藻類の培養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