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0319A -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0319A
CN104660319A CN201310578969.2A CN201310578969A CN104660319A CN 104660319 A CN104660319 A CN 104660319A CN 201310578969 A CN201310578969 A CN 201310578969A CN 104660319 A CN104660319 A CN 104660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oft
reconstruct
inform ation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789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0319B (zh
Inventor
王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789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0319B/zh
Priority to EP14798588.1A priority patent/EP307364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77907 priority patent/WO2014183687A1/zh
Priority to US15/037,156 priority patent/US2016027796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4660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0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7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soft decisions, i.e. decisions together with an estimate of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上行的吞吐率,提出了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发射技术,即两个用户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进行传输,仅通过不同的正交序列予以区分,其接收机处理时会存在较大的多用户干扰。由于传统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Square Error)均衡方法在此时的性能会有较明显的损失,于是业界便采用了干扰消除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干扰消除算法可以分为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和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干扰消除算法的原理是通过译码器输出的编码软信息对发射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从而利用重构信息迭代抵消输入MMSE均衡器的同频用户间的干扰,可以明显地提高接收机性能并大大提高系统吞吐率。
从上述描述可知,干扰消除算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译码得到的编码软信息对发射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只有准确地完成信息重构,干扰消除才会得到较好的效果。现有技术中仅使用了Turbo译码器完成了对发射信息中的数据信息的重构,而没有考虑到复用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上的控制信息的重构,这样就导致了在多用户MIMO配对的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中(假设配对的UE为UE_A和UE_B),当UE_A存在有较多的控制信息被复用在PUSCH上时,尤其是存在采用卷积编码的码长较长的长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信息时,就会发生UE_B在进行干扰消除的过程时,重构的数据信息不足以消除干扰,从而导致性能增益有限,无法提高系统吞吐量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是通过高层控制来调度MIMO模式下的配对,来规避该类问题,这就给系统的调度灵活性、复杂度以及时延性带来了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复用控制信息场景下的多用户MIMO的接收性能,同时也能够降低协议栈在多用户MIMO场景下的调度复杂度及调度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记载了一种干扰消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和信道秩指示RI信息;对应地,所述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包括: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块码编码的短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对应地,所述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包括: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CQI/PM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PM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对应地,所述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包括:获取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将所述软判决信息输入MAP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后获得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将所述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优选地,所述MAP卷积译码器包括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P或对数最大后验概率LogMAP或最大对数的最大后验概率MaxLogMAP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
优选地,所述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中的前向累积度量和后向累积度量的初值设定在-16至-128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干扰消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重构单元、第二重构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过程。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和信道秩指示RI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块码编码的短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CQI/PM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PM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获取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将所述软判决信息输入MAP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后获得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将所述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复用和交织,完成预编码后,将重构信息输出至干扰消除;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复用控制信息场景下的多用户MIMO的接收性能,同时也能够降低协议栈在多用户MIMO场景下的调度复杂度及调度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干扰消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干扰消除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在LTE系统中,上行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以及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的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示、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和秩指示信息(RI,Rank Indicator)。其中,
HARQ-ACK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上传输,如果终端(UE,User Equipment)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则HARQ-ACK信息在PUSCH上传输。CQI/PMI、RI的反馈可以是周期性的反馈,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反馈,其中,对于周期性反馈的CQI/PMI和RI而言,如果UE不需要发送上行数据,则周期反馈的CQI/PMI、RI在PUCCH上传输,如果UE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则CQI/PMI、RI在PUSCH上传输;对于非周期性反馈的CQI/PMI、RI而言,只在PUSCH上传输。
其中,HARQ-ACK信息和RI信息是采用重复映射编码形成的;CQI/PMI信息可以分为码长较短的短CQI/PMI信息和码长较长的长CQI/PMI信息,所述短CQI/PMI信息是采用块码编码形成的;所述长CQI/PMI信息是采用的卷积编码形成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重构对象就是以上三种控制信息,针对这三种控制信息进行重构,进而实现对应的干扰消除过程。
图1为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行数据以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的形式传输,TB经过循环冗余校验添加(CRC Attachment),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和子块CRC添加(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速率匹配(RateMatching),码块合成(CodeBlock Concatenation)后与编码后CQI/PMI进行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最后通过信道交织将编码后的ACK/NACK信息、RI信息和数据复用在一起。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干扰消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这里,所述译码器优选Turbo译码器,本步骤201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的相同的实现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2,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这里,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以及,采用块码编码的短CQI/PMI信息,或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
这里,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是译码器输出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信息。
步骤203,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
这里,所述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编码,利用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具体包括: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依次进行复用和交织、以及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输出至干扰消除模块进行干扰消除过程。这里,所述预编码在LTE中是指对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利用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干扰消除是容易实现的,如可将待干扰处理的信息与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相除处理,即可实现干扰消除。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1和步骤202在实施例的过程中并无先后顺序。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对应地,所述步骤202包括:
步骤A1,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
步骤A2,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这里,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是译码器输出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信息;
这里,由于HARQ-ACK信息和RI信息在发射端进行了多次的重复,所以具有较高的重复增益,可靠性较高,因此,可以直接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译码器得到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重构的调制软信息。其中,发射端对HARQ-ACK信息和RI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的过程,可以参照标准协议上的相关规范;因此接收端也可参照标准协议上的相关规范,这里不再赘述。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采用块码编码的短CQI/PMI信息;对应地,所述步骤202包括:
步骤B1,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CQI/PM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
步骤B2,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PM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这里,由于采用块码编码的短CQI/PMI信息在发射端具有较低的峰均比,且在多数场景下进行了多次的重复,因此也具有较高的重复增益和可靠性,还由于块编码的编码软信息在译码过程中无法得到,所以可以直接采用与所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相类似的方法重构所述短CQI/PMI信息的调制软信息。
这里,发射端对CQI/PMI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的过程,可以参照标准协议上的相关规范;因此接收端也可参照标准协议上的相关规范,这里不再赘述。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对应地,所述步骤202包括:
步骤C1,获取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
步骤C2,将所述软判决信息输入MAP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后获得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将所述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这里,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往往有着较大的资源需求,但考虑到数据信息的性能,需要对1/3速率的卷积编码信息进行速率匹配,因此,所述长CQI/PMI信息本身的重复增益较小;同时,现有技术在接收端相关的译码处理上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维特比(Viterbi)译码算法,由于Viterbi译码算法无法实现编码软性息的输出,所以在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过程中,可以采用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P,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所述MAP迭代算法包括MAP或对数最大后验概率(LogMAP,Logarithmic MAP)或最大对数的最大后验概率(MaxLogMAP,MaximumLogMAP)迭代算法。接收机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输入基于MAP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进而获得准确的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输出,并将该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重构的调制软信息。
这里,针对LTE系统中,采用卷积编码的CQI/PMI信息的原始码长较小,MAP迭代算法中关于前向累积度量和后向累积度量的负无穷的初值设定会导致出现译码收敛速度慢、系统时延负担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初值也作了改进,具体地,可以将所述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中的前向累积度量和后向累积度量的初值设定在-16至-128之间。当所述初值为2的幂次,即为-16、-32、-64或-128时,在大大缩减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的迭代次数,而且经过仿真试验的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迭代次数下,本发明实施例所改进的卷积译码器与Viterbi译码器有着相同甚至更优的性能。
实施例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以多用户MIMO配对UE的PUSCH中复用了HARQ-ACK信息、RI信息以及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调制方式为64QAM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步骤D1,根据译码器输出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步骤D2,根据译码器输出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HARQ-ACK信息及RI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具体地,假设译码器得到的HARQ-ACK信息为1,需要重复的次数为5次;通过译码器得到映射编码后的重构比特序列为110000,110000,110000,110000,110000,经过接收机内的软调制模块之后的调制软信息序列为
这里,RI信息的重构过程与HARQ-ACK信息的重构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D3,根据译码器输出的编码软信息对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具体地,将接收机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输入基于MaxLogMap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这里,假定输入的软判决信息序列的系统信息序列为:Sys(i);校验1信息为:P_1(i);校验2信息为:P_2(i);其中,i=0,1,...,K+4;K为编码块的长度。
通过迭代若干次的MAP卷积译码器后得到的编码软信息序列为,系统软信息:Sys_LLR(i);校验1软信息:P_1_LLR(i);校验2软信息:P_2_LLR(i);其中i=0,1,...,K+4;K为编码块长度。经过软调制模块之后的调制软信息序列为:SoftMod_Seq。
步骤D4,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依次进行复用和交织、以及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输出至干扰消除模块进行干扰消除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干扰消除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干扰消除装置包括第一重构单元31、第二重构单元32和处理单元33,其中,
所述第一重构单元31,用于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所述第二重构单元32,用于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33,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块码编码的短CQI/PMI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CQI/PM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PM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获取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将所述软判决信息输入MAP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后获得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将所述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这里,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往往有着较大的资源需求,但由于对数据信息性能的考虑,需要对1/3速率的卷积编码信息进行速率匹配,所以,所述长CQI/PMI信息本身的重复增益较小;同时,现有技术在接收端相关的译码处理上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Viterbi译码算法,由于Viterbi译码算法无法实现编码软性息的输出,所以在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过程中,可以采用基于MAP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所述MAP迭代算法包括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接收机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输入基于MAP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进而获得准确的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输出,并将该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重构的调制软信息。
这里,针对LTE系统中,采用卷积编码的CQI/PMI信息的原始码长较小,MAP迭代算法中关于前向累积度量和后向累积度量的负无穷的初值设定会导致出现译码收敛速度慢、系统时延负担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初值也做了改进,具体地,可以将所述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中的前向累积度量和后向累积度量的初值设定在-16至-128之间。当所述初值为2的幂次,即为-16、-32、-64或-128时,能大大缩减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的迭代次数,而且经过仿真试验的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迭代次数下,本发明实施例所改进的卷积译码器与Viterbi译码器有着更优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干扰消除装置中的第一重构单元31、第二重构单元32和处理单元33都可以通过基站中接收机的处理器实现,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可由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和信道秩指示RI信息;
对应地,所述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包括:
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
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块码编码的短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
对应地,所述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包括:
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CQI/PM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
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PM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
对应地,所述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包括:
获取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
将所述软判决信息输入MAP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后获得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
将所述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P卷积译码器包括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P或对数最大后验概率LogMAP或最大对数的最大后验概率MaxLogMAP迭代算法的卷积译码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P或LogMAP或MaxLogMAP迭代算法中的前向累积度量和后向累积度量的初值设定在-16至-128之间。
7.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重构单元、第二重构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信息的编码软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根据编码软信息或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软信息重构,得到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的重构软调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利用预编码后的重构信息进行干扰消除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重复映射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和信道秩指示RI信息;
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HARQ-ACK信息和R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块码编码的短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
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分别获取译码得到的CQI/PMI信息的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采用与发射端相同的过程对所述解码信息比特序列信息进行重复映射编码、交织及调制,得到PM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采用卷积编码的长CQI/PMI信息;
对应地,所述第二重构单元,用于获取经过解调后得到的软判决信息;将所述软判决信息输入MAP卷积译码器,通过译码处理后获得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将所述1/3码率的编码软信息进行软信息调制,得到长CQI/PMI信息的重构调制软信息。
CN201310578969.2A 2013-11-18 2013-11-18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660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78969.2A CN104660319B (zh) 2013-11-18 2013-11-18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EP14798588.1A EP3073648A4 (en) 2013-11-18 2014-05-20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4/077907 WO2014183687A1 (zh) 2013-11-18 2014-05-20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5/037,156 US20160277963A1 (en) 2013-11-18 2014-05-20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78969.2A CN104660319B (zh) 2013-11-18 2013-11-18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0319A true CN104660319A (zh) 2015-05-27
CN104660319B CN104660319B (zh) 2019-02-05

Family

ID=5189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78969.2A Active CN104660319B (zh) 2013-11-18 2013-11-18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77963A1 (zh)
EP (1) EP3073648A4 (zh)
CN (1) CN104660319B (zh)
WO (1) WO201418368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7627A (zh) * 2016-04-12 2016-08-24 东南大学 大规模mimo全向预编码传输下的迭代软干扰消除接收方法
CN109347771A (zh) * 2018-08-30 2019-02-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软判决译码的非正交多址接入串行干扰消除方法
CN109510790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2922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434049B (zh) 2017-06-19 2021-06-11 弗吉尼亚科技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使用多天线收发器无线传输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
US20220399988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nking blockchain oper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1154A (zh) * 2006-03-24 2009-04-15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Ofdma音调干扰抵消的方法
US20120063532A1 (en) * 2009-05-28 2012-03-15 Takashi Yoshimoto Reception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396159A (zh) * 2009-12-31 2012-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37979A (zh) * 2011-05-24 2012-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US20130114437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a user equipment using blind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1154A (zh) * 2006-03-24 2009-04-15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Ofdma音调干扰抵消的方法
US20120063532A1 (en) * 2009-05-28 2012-03-15 Takashi Yoshimoto Reception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396159A (zh) * 2009-12-31 2012-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37979A (zh) * 2011-05-24 2012-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US20130114437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a user equipment using blind detect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7627A (zh) * 2016-04-12 2016-08-24 东南大学 大规模mimo全向预编码传输下的迭代软干扰消除接收方法
CN105897627B (zh) * 2016-04-12 2021-04-23 东南大学 大规模mimo全向预编码传输下的迭代软干扰消除接收方法
CN109510790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9347771A (zh) * 2018-08-30 2019-02-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软判决译码的非正交多址接入串行干扰消除方法
CN109347771B (zh) * 2018-08-30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软判决译码的非正交多址接入串行干扰消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3648A4 (en) 2017-10-04
EP3073648A1 (en) 2016-09-28
CN104660319B (zh) 2019-02-05
WO2014183687A1 (zh) 2014-11-20
US20160277963A1 (en)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498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中使用极性码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JP594072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多重コードブロックに対するcrcを計算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9893842B2 (en) Symbol detection technique
WO20151850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N1075086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660319B (zh)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522727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的编码及解码
CN105323039B (zh) 用于迭代解码数据传送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320920A1 (en) Cod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ncturing pattern selecting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US201703324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rateless codes
WO2015055256A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55227B2 (en) Methods of receiv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ignal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17101023A1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用户设备
WO2011136033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セッサ
CN110519018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7005347B (zh) 用于柔性、选择性ssdf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02606A (zh)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系统的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039546B (zh) 一种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11522B (zh) 数据重构方法及装置
Latif et al. Link abstraction for variable bandwidth with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ARQ in LTE
WO2018145306A1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信道编码的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27894A (zh) 用于确定连续干扰消除的执行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71592A1 (en) METHOD AND COMPUTER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MULTI-USER DETECTION
Olmos et al. Simulation of LTE IR H-ARQ at System Level Using MIESM Error Prediction
WO2014060028A1 (en) Rate mat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Assignee: Xi'an Chri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944002003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receiv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