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2474B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52474B CN104652474B CN201510029299.8A CN201510029299A CN104652474B CN 104652474 B CN104652474 B CN 104652474B CN 201510029299 A CN201510029299 A CN 201510029299A CN 104652474 B CN104652474 B CN 1046524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diaphram wall
- side plate
- support replacement
- met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其中,换撑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楼板浇筑区域,位于地下连续墙的侧部,楼板浇筑区域包括模板以及设于模板上的楼板钢筋;换撑单元,设于模板上且位于楼板浇筑区域与地下连续墙之间,换撑单元包括多个换撑体,换撑体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相邻的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至少部分楼板钢筋贯穿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本发明利用地下连续墙搭设支架并设置换撑结构,进而浇筑形成地下室楼板并对接楼板钢筋,减少了换撑施工的难度,并进一步提高其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项目的地下室施工中,由于场地、安全或资金等原因,常常需要进行分期施工,分期施工时常以地下连续墙为分隔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将连续墙拆除,将前后两期地下室连成一体。为保证地下室能相互贯通成一整体,就必须处理好前后期施工部分的换撑问题。
目前现有的换撑施工方法相对比较粗糙简单,没有更加细化的节点,且钢筋无法实现端头搭接和错开一定长度。如图13,在现有常见的实际施工中,地下室楼板88直接连接于地下连续墙11a。这样的结构首先不利于拆除地下连续墙11a,拆除过程中会对地下室楼板88造成破坏;其次,施工需反复浇筑和拆除,耗材耗力,重复利用率很低;另外,穿设于地下室楼板88内的钢筋77a也不易定位,不便于前后两期地下室钢筋对接。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在考虑到保证换撑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续钢筋的连接质量、换撑施工的难易程度、绿色施工循环使用、实用性等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利用地下连续墙搭设支架并设置换撑结构,进而浇筑形成地下室楼板并对接钢筋,以减少换撑施工的难度,并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及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连续墙换撑结构,包括:
地下连续墙;
楼板浇筑区域,位于地下连续墙的侧部,楼板浇筑区域包括模板以及设于模板上的楼板钢筋;
钢筋模板上且位模板上且位于楼板浇筑区域与地下连续墙之间,换撑单元包括多个换撑体,换撑体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相邻的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至少部分楼板钢筋贯穿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
本发明种连续墙换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换撑体,方便定位穿射钢筋,钢筋钢筋对接工序的准确性及效率;同时配合隔离形成浇筑区域以及隔离区域,以此将地下连续墙与浇筑后的楼板彻底隔离开,进而便于顺利形成楼板;后续轻松拆除地下连续墙以及换撑体而保证不会对楼板产生破坏,换撑体可重复使用,以增加构件的重复利用率,节省施工成本。
优选地,第一支撑端具有一第一侧板,第一侧板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第二支撑端具有一第二侧板,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之间通过隔离带封闭连接,多根楼板钢筋分别穿过第二侧板以及隔离带进而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延伸。
优选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梁,支撑梁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相邻两个支撑梁之间具有间距,支撑梁上固接有吊耳,楼板钢筋穿过间距从而进行后续搭接,以此,增加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楼板顺利浇筑成型。
优选地,第一侧板与多个支撑梁之间、以及第二侧板与多个支撑梁之间固设有加劲梁,加劲梁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设置,楼板钢筋穿过加劲梁。
优选地,加劲梁为工字梁,上下两个加劲梁相互垒叠,多块加劲板固设顶紧于加劲梁的翼缘之间,耳固接于加劲梁上,以此,进一步加强换撑体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承受更大的浇筑挤压力。
优选地,第一侧板的两端向地下连续墙弯折并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或者,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第一侧板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由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可能非常粗糙,致使换撑体不能很好抵靠于墙面,因而通过形成该封闭间隙并浇筑混凝土,以此,保证换撑体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不限次序的步骤:
于地下连续墙的两侧分别搭设模板;
提供多个换撑体,将换撑体分别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于模板上,每个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将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
在相邻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
于楼板浇筑区域内铺设楼板钢筋,至少部分楼板钢筋贯穿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
于楼板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完成楼板施工;
拆除地下连续墙,将换撑体自楼板钢筋中抽出,实施楼板钢筋后续的对接施工。
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换撑体,方便定位穿射楼板钢筋,提高楼板钢筋对接工序的准确性及效率;同时配合隔离形成浇筑区域以及隔离区域,以此将地下连续墙与浇筑后的楼板彻底隔离开,进而便于顺利形成楼板;后续轻松拆除地下连续墙以及换撑体而保证不会对楼板产生破坏,换撑体可重复使用,以增加构件的重复利用率,节省施工成本。
优选地,设置每个换撑体的步骤还包括:第一支撑端具有一第一侧板,将第一侧板的两端弯折后抵靠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或者,将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于第一侧板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通过后续浇筑该封面间隙,保证换撑体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第二支撑端具有一第二侧板,将隔离带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之间,将楼板钢筋分别穿过第二侧板以及隔离带进而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延伸。
优选地,设置每个换撑体的步骤还包括:提供多个支撑梁,每个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并于相邻两个支撑梁之间形成间距,通过支撑梁上固接的吊耳将换撑体吊装于模板上,将楼板钢筋穿过间距。
优选地,设置每个换撑体的步骤还包括:提供多个加劲梁,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将加劲梁分别固设于第一侧板与多个支撑梁之间、以及第二侧板与多个支撑梁之间,将楼板钢筋穿过加劲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应于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应于图2中单个换撑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应于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搭设支架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放置换撑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安装隔离带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拆除连续墙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对应于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对应于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现有换撑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连续墙换撑结构,以用于在地下连续墙1的两侧浇筑形成地下室楼板,并便于对接延伸出地下室楼板的楼板钢筋7。该换撑结构包括搭设于地下连续墙1与楼板浇筑区域之间的换撑单元,该换撑单元包括:竖向的支架2,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搭设;模板3,水平铺设于支架2上并紧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楼板浇筑区域形成于模板上;多个换撑体4,分别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逐个水平设置于模板3上,相邻两个换撑体4之间具有间隔6,每个换撑体4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支撑端以及第二支撑端,第一支撑端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多个隔离带5,分别侧立于模板3上且沿第二支撑端首尾连接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换撑体4之间,进而形成封闭的上述间隔6,通过第二支撑端与隔离带配合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多根楼板钢筋7,分别垂直穿过上述换撑体4的第二支撑端以及隔离带5进而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垂直延伸进而形成接驳段。
参照图2,为对应于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换撑体4具有侧立且相对平行的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0位于上述的第一支撑端,第一侧板40的两端向地下连续墙1弯折并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或者,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第一侧板40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41。如图2的阴影部分,由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可能非常粗糙,致使换撑体4不能很好抵靠于墙面,因而通过形成该封闭间隙41并浇筑混凝土,以此,保证换撑体4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第二侧板42位于上述的第二支撑端,上述的隔离带5首尾封闭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42之间,多根楼板钢筋7分别垂直穿过第二侧板42以及隔离带5进而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垂直延伸。
参照图3,为对应于图2中单个换撑体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之间垂直固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梁43,支撑梁43垂直朝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相邻两个支撑梁43之间具有间距44,支撑梁43上竖立固接有吊耳45,楼板钢筋7穿过间距44从而进行搭接,以此,增加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之间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楼板顺利浇筑成型。
参照图4,为对应于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支撑梁43为工字钢,第二侧板4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0,以供楼板钢筋7对应穿过该第二侧板42。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可按以下过程实施: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上述的连续墙换撑结构亦可按该施工方法进行实施。具体地,应于地下连续墙1的两侧形成有楼板浇筑区域30,于楼板浇筑区域30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分别搭设一换撑单元,搭设每个换撑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5,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搭设支架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5,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搭设支架2,再于该支架2上铺设模板3并将模板3紧靠至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
参照图6,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放置换撑体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6,提供如上述换撑结构中的多个换撑体4,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将换撑体4逐个水平设置于模板3上,并将每个换撑体4的一侧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具体地,上述换撑体4包括侧立且相对平行的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将第一侧板40的两端垂直弯折后抵靠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或者,将第一侧板40的两端分别固接封板,封板朝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进而于第一侧板40的板面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41,通过后续浇筑该封闭间隙41,保证换撑体4能充分与墙面紧密贴合。进一步地,可提供多个平行的支撑梁43,将每个支撑梁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40与第二侧板42,并于相邻两个支撑梁43之间形成间距44,通过该支撑梁43上固接的吊耳45将换撑体4吊装于模板3上。
参照图7,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安装隔离带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7所示,提供侧立的多个隔离带5,优选选用快易收口网作为隔离带5,并沿第二侧板42将隔离带5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换撑体4之间,以形成相邻两个换撑体4之间封闭的间隔6,通过第二侧板42与隔离带5进而在模板3上配合形成楼板浇筑区域30的侧模。楼板浇筑区域30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为隔离区域32。具体地,将隔离带5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42之间。
再回顾至图1所示,将楼板钢筋7分别垂直穿过上述的换撑体4(第二侧板42)以及隔离带5进而向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垂直延伸形成接驳段。
以此,完成搭设换撑单元的步骤。
参照图8,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中拆除连续墙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待搭设换撑单元的步骤完成后,分别对每个换撑单元内的楼板浇筑区域30浇筑混凝土以供形成凝固的地下室楼板;拆除地下连续墙1、换撑体4以及隔离带5,将换撑体4自楼板钢筋7中抽出,实施楼板钢筋7后续的对接施工,将每个换撑单元的多根楼板钢筋7对接起来。
以此,完成所有施工过程。
实施例二:
参照图9,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为对应于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侧板40与多个支撑梁43之间、以及第二侧板42与多个支撑梁43之间固设有平躺的加劲梁46,该加劲梁46为工字梁并沿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方向设置,上下两个加劲梁46相互垒叠,吊耳45竖立固接于加劲梁46上,楼板钢筋7穿过加劲梁46。以此增加换撑体4本身的结构强度。
其实施过程亦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待楼板钢筋7穿过第二侧板42后进一步穿过加劲梁46,再向地下连续墙1延伸。其他实施过程基本与实施例一中的实施过程相同,因此,不再此多家赘述。
实施例三:
参照图11,为本发明连续墙换撑结构中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为对应于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多块加劲板47固设并顶紧于加劲梁46的翼缘之间,加劲板47垂直于地下连续墙1的墙面,以进一步加强换撑体4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承受更大的浇筑挤压力。
其实施过程基本与实施例二的实施过程相同,因此,不再此多家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连续墙;
楼板浇筑区域,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侧部,所述楼板浇筑区域包括模板以及设于所述模板上的楼板钢筋;
换撑单元,设于所述模板上且位于所述楼板浇筑区域与地下连续墙之间,所述换撑单元包括多个换撑体,所述换撑体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所述第一支撑端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相邻的所述换撑体的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所述楼板钢筋垂直贯穿所述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端具有一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所述第二支撑端具有一第二侧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通过所述隔离带封闭连接,多根所述楼板钢筋分别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隔离带进而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梁上固接有吊耳,所述楼板钢筋穿过所述间距从而进行后续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固设有加劲梁,所述加劲梁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楼板钢筋穿过所述加劲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劲梁为工字梁,上下两个所述加劲梁相互垒叠,多块加劲板固设顶紧于所述加劲梁的翼缘之间,所述吊耳固接于所述加劲梁上。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向所述地下连续墙弯折并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或者,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封板,所述封板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
7.一种地下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不限次序的步骤:
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两侧分别搭设模板;
提供多个换撑体,将所述换撑体分别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模板上,每个所述换撑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端与一第二支撑端,将所述第一支撑端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
于相邻所述换撑体的所述第二支撑端之间设置隔离带形成楼板浇筑区域的侧模;
于所述楼板浇筑区域内铺设楼板钢筋,至少部分所述楼板钢筋贯穿所述第二支撑端形成接驳段;
于所述楼板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完成楼板施工;
拆除所述地下连续墙,将所述换撑体自所述楼板钢筋中抽出,实施所述楼板钢筋后续的对接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每个所述换撑体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一支撑端具有一第一侧板,将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弯折后抵靠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或者,将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固接封板,所述封板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进而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之间形成待浇筑的封闭间隙;
所述第二支撑端具有一第二侧板,将所述隔离带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将所述楼板钢筋分别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隔离带进而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面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每个所述换撑体的步骤还包括:
提供多个支撑梁,将每个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并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形成间距,通过所述支撑梁上固接的吊耳将所述换撑体吊装于所述模板上,将所述楼板钢筋穿过所述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每个所述换撑体的步骤还包括:
提供多个加劲梁,沿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方向将所述加劲梁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梁之间,将所述楼板钢筋穿过所述加劲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29299.8A CN104652474B (zh) | 2015-01-21 | 2015-01-21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29299.8A CN104652474B (zh) | 2015-01-21 | 2015-01-21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52474A CN104652474A (zh) | 2015-05-27 |
CN104652474B true CN104652474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324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29299.8A Active CN104652474B (zh) | 2015-01-21 | 2015-01-21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524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1488B (zh) * | 2015-09-14 | 2017-07-14 |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换撑的施工方法 |
CN105937219B (zh) * | 2016-05-26 | 2018-10-26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临时地连墙两侧基坑内力传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84155B2 (ja) * | 1994-03-31 | 1997-12-03 | 嘉雄 黄 | 地下構造物の築造に用いる開削工法 |
CN102116035A (zh) * | 2009-12-30 | 2011-07-06 |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一种无内衬的地下结构墙的施工工艺 |
CN102587412B (zh) * | 2012-02-13 | 2014-06-11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以地下连续墙作分隔围护的分期施工地下室换撑方法 |
CN204530754U (zh) * | 2015-01-21 | 2015-08-05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
-
2015
- 2015-01-21 CN CN201510029299.8A patent/CN1046524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52474A (zh) | 2015-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40041B (zh) | 一种梁柱节点钢筋避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594500B (zh) | 一体化梁板柱模板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4109999A (zh) | 桥塔横梁的施工方法 | |
CN105350454B (zh) | 一种用于钢桁拱桥梁的钢拱肋外包混凝土施工方法 | |
CN104153508B (zh) | 楼板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631512A (zh) | 吊模法后浇带梁板施工方法 | |
CN106522079B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组合混凝土栈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320704A (zh) | 型钢混凝土结构模板套筒螺杆拉结施工方法 | |
CN109707040A (zh) | 一种钢管带u形钢牛腿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构造 | |
CN110130355B (zh) | 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172924B (zh) | 整体式液压箱梁模板施工方法 | |
CN104499430B (zh) | 用于全预制拼装桥梁间的湿接段连接结构 | |
CN104652474B (zh)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2483061U (zh) | 后浇带支护模 | |
CN110284729A (zh) | 一种历史建筑墙体分块式切割拆除方法 | |
CN110173127A (zh) | 剪力墙结构墙体混凝土置换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206942138U (zh) | 浇注模板拼接桥板 | |
CN110219232B (zh) | 一种上承式拱桥混凝土浇筑方法 | |
CN104746434B (zh) | 一种不拆除外模的合龙段模板系统 | |
CN205531353U (zh) | 一种免剔凿二次浇筑装置 | |
CN105370032A (zh) | 气囊式混凝土工程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 |
CN109837924B (zh) | 基坑支护格构柱与主体结构交插部位的施工方法 | |
CN204530754U (zh) | 地下连续墙换撑结构 | |
CN203834931U (zh) | 一种用于梁柱接头不同型号混凝土浇筑的阻隔器 | |
CN104264668B (zh) | X形模型桩的桩模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