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6365A -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 Google Patents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6365A
CN104646365A CN201510056956.8A CN201510056956A CN104646365A CN 104646365 A CN104646365 A CN 104646365A CN 201510056956 A CN201510056956 A CN 201510056956A CN 104646365 A CN104646365 A CN 104646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pipe
fortune
sludg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69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Damo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amo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amo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amo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569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46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46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6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08B9/08Cleaning containers, e.g. ta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排污的排泥器,该装置包括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运泥管,吸盘为多个,运泥管为弯管型或者树叉型,运泥管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连接在运泥管上,运泥管为树叉型时,吸盘的个数和运泥管的树叉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本发明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该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背景技术
在开采原油过程中,储层中的微小颗粒与采出液一起进入地面处理系统,是采油污水中产生污泥的主要来源,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和管道腐蚀产物及垢物、细菌(尸体)等,这些物质组成的含油污泥一般都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流动性差等特点。沉积在污水处理容器底部不易排出,造成回注净化污水因含油污泥的存在而使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堵塞精滤装置,污染地层,使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不断升高。
现有的排泥工艺不能高效的将沉寂在大罐底部的污泥排出,随着时间的积累还会留有大量的污泥堆积于罐内,只能等待开罐清除,清除效率过低,极大的浪费了劳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排污的排泥器,该装置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和运泥管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该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便于推广。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包括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
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运泥管,吸盘为多个,运泥管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连接在运泥管上,运泥管为树叉型时,吸盘的个数和运泥管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
引泥室的一端和混合管相连,混合管和扩散管相连,引泥室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喷管和高压水泵,所述喷嘴设置在引泥室内并且和混合管相对,喷嘴的末端连接有喷管,喷管为漏斗型,喷管还和高压水泵相连。
本发明是出于提高排泥器的排泥效率设计的,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和运泥管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另外吸盘和运泥管的分布也可采取网状结构也能够实现增大吸收污物面积的目的,此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所述运泥管为弯管时,弯度β为25-35°。运泥管的弯管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得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污物运输端在引泥室两侧呈中心对称或者角对称排布。污物在吸收的过程中,因为要将其引入到引泥室中,须得保持引泥室的平衡,防止排泥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平稳导致排污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污物运输端需要均衡的设置在引泥室的两侧,以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而中心对称和角对称都能满足实际需求。考虑到实际空间的需求,树叉型运泥管数量多的情况下,采用角对称的方式排布最为节约空间。
所述混合管和扩散管之间为弧线连接。这种光滑弧线的设计也是便于污物的顺利排放。
所述扩散管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在实践过程中,为使得排污能力显著,将扩散管的末端进一步扩大其容积量,以提高污物的排放量。
所述运泥管为树叉型时,树叉和主干之间的连接为圆弧线连接。圆弧线连接也是便于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和运泥管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吸盘,2、运泥管,3、引泥室,4、混合管,5、扩散管,61、喷嘴,62、喷管,63、高压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引泥室3、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
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3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3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1、运泥管2,吸盘1为多个,运泥管2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2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1连接在运泥管2上,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吸盘1的个数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
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
本发明是出于提高排泥器的排泥效率设计的,通过将污物运输端设置为多个树叉型的吸盘1和运泥管2分布,使得吸收污物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增大,提高了排污物的效率,另外吸盘1和运泥管2的分布也可采取网状结构也能够实现增大吸收污物面积的目的,此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实施例2:
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
所述运泥管2为弯管时,弯度β为25-35°。运泥管2的弯管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得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3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污物运输端在引泥室3两侧呈中心对称或者角对称排布。污物在吸收的过程中,因为要将其引入到引泥室3中,须得保持引泥室3的平衡,防止排泥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平稳导致排污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污物运输端需要均衡的设置在引泥室3的两侧,以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而中心对称和角对称都能满足实际需求。考虑到实际空间的需求,树叉型运泥管2数量多的情况下,采用角对称的方式排布最为节约空间。
所述混合管4和扩散管5之间为弧线连接。这种光滑弧线的设计也是便于污物的顺利排放。
所述扩散管5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在实践过程中,为使得排污能力显著,将扩散管5的末端进一步扩大其容积量,以提高污物的排放量。
所述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树叉和主干之间的连接为圆弧线连接。圆弧线连接也是便于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3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
器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6)

1.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引泥室(3)、污物运输端和助排系统;
所述污物运输端为多个,污物运输端和引泥室(3)相连且均匀分布在引泥室(3)两侧,污物运输端包括吸盘(1)、运泥管(2),吸盘(1)为多个,运泥管(2)为弯管型和树叉型的组合或者仅为树叉型,运泥管(2)为弯管型时,仅一个吸盘(1)连接在运泥管(2)上,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吸盘(1)的个数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的个数相等且和运泥管(2)的树叉分支一一对应相连;
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泥管(2)为弯管时,弯度β为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运输端在引泥室(3)两侧呈中心对称或者角对称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4)和扩散管(5)之间为弧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5)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利于排污的排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泥管(2)为树叉型时,树叉和主干之间的连接为圆弧线连接。
CN201510056956.8A 2015-02-04 2015-02-04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Pending CN104646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6956.8A CN104646365A (zh) 2015-02-04 2015-02-04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6956.8A CN104646365A (zh) 2015-02-04 2015-02-04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6365A true CN104646365A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38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6956.8A Pending CN104646365A (zh) 2015-02-04 2015-02-04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4636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2979Y (zh) * 1997-01-09 1998-09-30 田娜 高效排污三叉装置
CN2516279Y (zh) * 2001-12-31 2002-10-16 袁志毅 一种油罐排污泥装置
DE19955424C2 (de) * 1999-11-18 2003-03-27 Ksb Ag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s der Aufnahme von verunreinigtem Wasser dienenden Behälters
CN201149005Y (zh) * 2007-12-25 2008-11-12 濮阳市东昊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泥浆罐排泥器
CN201906492U (zh) * 2010-12-17 2011-07-27 抚顺远宏石化设备科技开发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式排泥器
CN103990631A (zh) * 2014-05-20 2014-08-20 新乡市乔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泥器
CN204620576U (zh) * 2015-02-04 2015-09-09 成都大漠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2979Y (zh) * 1997-01-09 1998-09-30 田娜 高效排污三叉装置
DE19955424C2 (de) * 1999-11-18 2003-03-27 Ksb Ag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s der Aufnahme von verunreinigtem Wasser dienenden Behälters
CN2516279Y (zh) * 2001-12-31 2002-10-16 袁志毅 一种油罐排污泥装置
CN201149005Y (zh) * 2007-12-25 2008-11-12 濮阳市东昊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泥浆罐排泥器
CN201906492U (zh) * 2010-12-17 2011-07-27 抚顺远宏石化设备科技开发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式排泥器
CN103990631A (zh) * 2014-05-20 2014-08-20 新乡市乔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泥器
CN204620576U (zh) * 2015-02-04 2015-09-09 成都大漠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91384U (zh) 一种多功能油水分离器
CN204620576U (zh) 一种高效排泥的排泥器
CN204564692U (zh) 一种储油罐排泥装置
CN102644321A (zh) 城市下水道污泥吸排清理车
CN104646365A (zh) 利于排污的排泥器
CN206705901U (zh) 一种具有多重过滤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3700125U (zh)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设备
CN204564691U (zh) 一种排泥结构
CN204675906U (zh) 一种餐饮业用的油水分离装置
CN104624582A (zh) 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
CN104624583A (zh) 一种具有助排结构的排泥装置
CN206112517U (zh) 一种低渗透油气田多介质输送管路
CN205024192U (zh) 废润滑油再生精制系统
CN204159125U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
CN204753677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102553345A (zh) 一种除渣隔油池
CN202192061U (zh) 粪污罐体高压清洗装置
CN205627208U (zh) 一种气旋式排泥器
CN204999668U (zh) 一种动态污水净化器
CN205313130U (zh) 一种污水净化设备
CN204474600U (zh) 一种用于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在线排污装置
CN204620577U (zh) 排泥器
CN204121880U (zh) 离心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4729356U (zh) 一种污水泵
CN207641123U (zh) 一种废矿物油再生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