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888A -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888A
CN104620888A CN201510028086.3A CN201510028086A CN104620888A CN 104620888 A CN104620888 A CN 104620888A CN 201510028086 A CN201510028086 A CN 201510028086A CN 104620888 A CN104620888 A CN 104620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light
cultivation
sensitive element
illuminat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0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斌斌
李甲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80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0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0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A01G9/0293Seed or shoot recepta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自动化领域。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包括种苗栽培载体、栽培容器。光学扫描系统包括左侧发光光源,右侧光敏元件;左侧发光光源与右侧光敏元件形成对射布局。右侧光敏元件与左侧发光光源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右侧光敏元件连接到微型处理器系统。本发明可自行采收长大的种苗,并且可自行安放需要继续栽培的种苗,基本不需要人为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种苗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另外种苗栽培载体的排布可更加密集,有利于节省空间,或者可以允许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空间。能够在节省成本、保证种苗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产量。

Description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该分案申请的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0年7月13日,申请号为:2010102255420,名称为:种苗自动栽培采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厂式或大棚式种苗种植方式大都是分批次种植,即一批种苗成长好之后,统一采收,采收后再统一种植。因为种苗生长过程中不可能生长速度一致,所以这种种植方式中,往往会因为有些种苗生长速度太快,或者太慢而不能满足要求。
生长太快或者太慢的种苗可能被沦为次品出售。特别是生长太快的种苗,不但因为生长太快消耗了过多养料,同时也成为次品降低了价格,甚至造成移植后无法存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包括种苗栽培载体,所述种苗栽培载体上放置有用于盛放培养料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扫描系统,所述光学扫描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左侧的左侧发光光源,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右侧的右侧光敏元件,所述左侧发光光源与所述右侧光敏元件形成对射布局;所述右侧光敏元件与所述左侧发光光源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右侧光敏元件连接到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
在栽培容器刚刚放置上所述种苗栽培载体时,种苗还没有长出,或者高度还较低,所以不能遮挡自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射向所述右侧光敏元件的光线。因此在所述右侧光敏元件顺利接收到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射出的光线时,视为种苗生长高度不够,需要继续生长。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支架。
在所述右侧光敏元件不能顺利接收到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射出的光线时,视为有的种苗已经生长到设定高度,可以采收。
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能够通过光学扫描系统扫描到种苗是不是生长到,设定高度,但是只要少数种苗生长到设定高度时,便会认为一排种苗都生长到了设定高度,识别能力相对有限。
所述光学扫描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前方的前方光敏元件,和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后方的后方发光光源;所述后方发光光源与所述前方光敏元件形成对射布局;所述前方光敏元件与所述后方发光光源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所述前方光敏元件连接到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
通过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和所述右侧光敏元件,以及所述前方光敏元件和所述后方发光光源,能够准确的扫描出高度达到要求的种苗坐标,而不再是仅仅确定出具有达到高度的种苗所在的某一排种苗。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还包括一栽培容器运送系统,所述栽培容器运送系统包括一传送带系统,所述传送带系统的传送带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边侧;
所述栽培容器运送系统还包括一栽培容器拿放机构,所述栽培容器拿放机构的拿放动作机构在所述传送带到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间动作;
所述传送带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拿放动作机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
通过光学扫描系统可以确定出哪一个栽培容器中的种苗成长到了合适高度,需要采收。通过栽培容器拿放机构将需要采收的栽培容器移动到传送带上,由传送带传送出去。
另外在传送带上放上没有长出种苗或者只是长出很小的种苗的新栽培容器。微型处理器系统中存储有已经被采收的种苗的坐标位置,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传送带系统和栽培容器拿放机构将新栽培容器放置到已经被采收的种苗的坐标位置,进行栽培。
栽培容器拿放机构包括多个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种苗栽培载体的放置栽培容器处。
一个所述动作机构控制四个以内放置栽培容器处的栽培容器的拿取和放置。这样可以降低设备对精密度的要求。比如上下左右四个位置。
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可以自行采收长大的种苗,并且可以自行安放需要继续栽培的种苗,基本不需要人为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种苗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另外种苗栽培载体的排布可以更加密集,有利于节省空间,或者可以允许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空间。能够在节省成本、保证种苗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包括种苗栽培载体3,种苗栽培载体3上放置有用于盛放培养料的栽培容器2。种苗栽培载体3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支架。栽培容器2可以是栽培瓶、栽培箱、栽培盒等。栽培容器2的选取可以通过所栽培的种苗种类以及所选用的栽培方式来确定。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还包括一光学扫描系统。光学扫描系统包括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左侧的左侧发光光源51,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右侧的右侧光敏元件52,左侧发光光源51与右侧光敏元件52形成对射布局。右侧光敏元件52与左侧发光光源51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右侧光敏元件52连接到微型处理器系统。
在栽培容器2刚刚放置上所述种苗栽培载体3时,种苗还没有长出,或者高度还较低,所以不能遮挡自左侧发光光源51射向右侧光敏元件52的光线。因此在右侧光敏元件52顺利接收到左侧发光光源51射出的光线时,视为种苗生长高度不够,需要继续生长。在右侧光敏元件52不能顺利接收到左侧发光光源51射出的光线时,视为有的种苗已经生长到设定高度,可以采收。
可以根据种苗栽培载体3的数量,以及每个种苗栽培载体3上左右方向排列的栽培容器2的排数,设置构成对射关系的左侧发光光源51与右侧光敏元件52的组数,以便于监测每一排的种苗生长情况。另外,左侧发光光源51可以是条状光源。构成对射的左侧发光光源51与右侧光敏元件52数量可以不是一比一,而是有多个右侧光敏元件52同时接收来自于左侧发光光源51的光信号,当至少两个右侧光敏元件52被遮挡后,才认为种苗长成。
左侧发光光源51可以选用激光光源,特别可以优先选择线形激光光源。左侧发光光源51上可以设置感光罩,以增大感光面积。
具体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2,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包括种苗栽培载体3,种苗栽培载体3上放置有栽培容器2。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还包括一光学扫描系统。光学扫描系统包括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左侧的左侧发光光源51,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右侧的右侧光敏元件52,左侧发光光源51与右侧光敏元件52形成对射布局。右侧光敏元件52与左侧发光光源51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光学扫描系统还包括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前方的前方光敏元件54,和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后方的后方发光光源53,后方发光光源53与前方光敏元件54形成对射布局。前方光敏元件54与后方发光光源53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光学扫描系统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右侧光敏元件52连接到微型处理器系统,前方光敏元件54也连接到微型处理器系统。
通过左侧发光光源51和右侧光敏元件52,以及前方光敏元件54和后方发光光源53,能够准确的扫描出高度达到要求的种苗坐标,而不再是仅仅确定出具有达到高度的种苗所在的某一排种苗。这样当一排种苗中只有少数种苗生长到了设定的高度时,可避免具体实施例1中因识别能力相对有限,对该排种苗的整排采收。
参照图1和图2,上述两具体实施例中,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均还可以包括一栽培容器运送系统。栽培容器运送系统包括一传送带系统1,传送带系统1的传送带位于种苗栽培载体3边侧。传送带系统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型处理器系统。栽培容器运送系统还包括一栽培容器拿放机构4,栽培容器拿放机构4的拿放动作机构在传送带到与种苗栽培载体3间动作。拿放动作机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型处理器系统。
在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通过光学扫描系统确定出哪一个栽培容器2中的种苗成长到了合适高度,需要采收后,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通过栽培容器拿放机构4将需要采收的栽培容器2移动到传送带上,由传送带传送出去。另外在传送带上放上没有长出种苗或者只是长出很小的种苗的新栽培容器。微型处理器系统中存储有已经被采收的种苗的坐标位置,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传送带系统1和栽培容器拿放机构4将新栽培容器放置到已经被采收的种苗的坐标位置,进行栽培。栽培容器2具体排列时,最好能避免光学扫描系统潜在的伪点,以避免不动作或者误动作。
栽培容器拿放机构4可以不采用如图1所示的机械手形式,而采用其他更简单的形式,比如受控的活动挡板形式、小型传送带形式等。栽培容器拿放机构可以包括多个动作机构,动作机构设置在种苗栽培载体的放置栽培容器处的附近。一个动作机构控制不大于四个,甚至不大于两个放置栽培容器处的栽培容器的拿取和放置。这样可以降低设备对精密度的要求。
左侧发光光源51、后方发光光源53分别连接一振荡电路,以产生振荡信号。前方光敏元件54、右侧光敏元件52分别连接一选频电路,通过选频电路连接微型处理器系统,进而减少外界光线干扰。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适合用于蔬菜种苗,比如西红柿苗、黄瓜苗、扁豆苗等;还适用于花卉种苗,比如牡丹苗、杜鹃苗、菊花苗、玫瑰苗等;还适用于树苗,比如松树苗、苹果树苗、柿子树苗等。可自行采收长大的种苗,并且自行安放需要继续栽培的种苗,基本不需要人为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种苗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另外种苗栽培载体3的排布可以更加密集,有利于节省空间,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亩产量。本发明还可以与现代的一些自动灌溉技术、自动送肥技术结合使用。
光学扫描系统的发光光源可以选取呈条状的发光光源。光学扫描系统的光敏元件也选用呈条状的发光光源,以便获得较宽的扫描范围,方便对整个栽培容器2中的所有菌株进行同时扫描,减少扫描时间。
为了节省成本,光学扫描系统的发光光源可以选用点光源,此时,光学扫面系统设有一用于带动发光光源和光敏元件同步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移动轨道与发光光源的光线射出方向垂直。这样,发光光源和光敏元件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向前移动,故光学扫描系统可在发光光源和光敏元件的移动过程中,完成对整个栽培容器2中的所有菌株的逐行扫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包括种苗栽培载体,所述种苗栽培载体上放置有用于盛放培养料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扫描系统,所述光学扫描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左侧的左侧发光光源,位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右侧的右侧光敏元件;
所述左侧发光光源与所述右侧光敏元件形成对射布局;
所述右侧光敏元件与所述左侧发光光源的高度等于所设定的种苗生长高度;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右侧光敏元件连接到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栽培容器刚刚放置上所述种苗栽培载体时,种苗还没有长出,或者高度还较低,所以不能遮挡自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射向所述右侧光敏元件的光线。因此在所述右侧光敏元件顺利接收到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射出的光线时,视为种苗生长高度不够,需要继续生长。在所述右侧光敏元件不能顺利接收到所述左侧发光光源射出的光线时,视为有的种苗已经生长到设定高度,可以采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是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苗栽培载体是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栽培容器是栽培瓶、栽培箱或栽培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左侧发光光源是条状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发光光源选用激光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选择线形激光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发光光源上设置感光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构成对射的左侧发光光源与右侧光敏元件数量可以不是一比一,而是有多个右侧光敏元件同时接收来自于左侧发光光源的光信号,当至少两个右侧光敏元件被遮挡后,才认为种苗长成。
CN201510028086.3A 2010-07-13 2010-07-13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Pending CN104620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086.3A CN104620888A (zh) 2010-07-13 2010-07-13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086.3A CN104620888A (zh) 2010-07-13 2010-07-13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55420A Division CN102326493A (zh) 2010-07-13 2010-07-13 种苗自动栽培采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888A true CN104620888A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0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086.3A Pending CN104620888A (zh) 2010-07-13 2010-07-13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08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8165A (zh) * 2019-09-02 2019-12-13 上海绿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穴盘苗全自动育苗及移栽工艺
CN113395897A (zh) * 2018-12-21 2021-09-14 Mjnn有限责任公司 对在受控生长环境中二维及三维空间中的植物进行变址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0913A1 (de) * 1992-06-25 1994-01-05 Juergen Bind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ührungslosen Erfassung der relativen seitlichen Lage einer Pflanzenreihe zu einer landwirtschaftlichen Arbeitsmaschine in Reihenkulturen
JPH07250538A (ja) * 1994-03-15 1995-10-0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収穫対象物の測定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DE19920920A1 (de) * 1999-05-06 2000-11-09 Imech Gmbh Inst Fuer Mechatron Vorrichtung zur Klassifizierung von Topfpflanzen
CN101216288A (zh) * 2008-01-07 2008-07-09 浙江理工大学 农作物植株高度的检测方法
JP200913122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Nagasaki Prefecture アスパラガス切断可否自動判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0913A1 (de) * 1992-06-25 1994-01-05 Juergen Bind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ührungslosen Erfassung der relativen seitlichen Lage einer Pflanzenreihe zu einer landwirtschaftlichen Arbeitsmaschine in Reihenkulturen
JPH07250538A (ja) * 1994-03-15 1995-10-0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収穫対象物の測定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DE19920920A1 (de) * 1999-05-06 2000-11-09 Imech Gmbh Inst Fuer Mechatron Vorrichtung zur Klassifizierung von Topfpflanzen
JP200913122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Nagasaki Prefecture アスパラガス切断可否自動判定装置
CN101216288A (zh) * 2008-01-07 2008-07-09 浙江理工大学 农作物植株高度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九辅: "《现代工程检测及仪表》", 31 August 2004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5897A (zh) * 2018-12-21 2021-09-14 Mjnn有限责任公司 对在受控生长环境中二维及三维空间中的植物进行变址
CN113395897B (zh) * 2018-12-21 2023-12-22 Mjnn有限责任公司 对在受控生长环境中二维及三维空间中的植物进行变址
CN110558165A (zh) * 2019-09-02 2019-12-13 上海绿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穴盘苗全自动育苗及移栽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5128B (zh) 一种自动化雾培蔬菜种植与收获生产线
US11375675B2 (en) Method for tomato soilless cultivation with suspended trough
CN207869680U (zh) 一种农业大棚温室叶菜苗自动移苗机
CN102893799A (zh) 自动化蔬菜种植与收获生产线
CN107711487A (zh) 自动化水培种植生产线
CN102686102A (zh) 用于水耕栽培蔬菜的自动化系统
CN111052922A (zh) 一种穴盘苗的自动移栽方法
CN103891507A (zh) 蔬菜培育种植方法
CN105309177A (zh) 叶菜类智能规模化播种育苗及直播种植的方法
CN104620776B (zh) 抗干扰激光栽培采收一体化机
CN110140550A (zh) 一种立体种植的蔬菜自动化生产线
CN104620888A (zh) 育苗用全自动栽培采收一体化设备
CN201919370U (zh) 金针菇自动栽培系统
CN201947691U (zh) 金针菇自动采收系统
KR200224362Y1 (ko) 딸기육묘용 포트상자
CN104170706A (zh) 简易水培禾本科植株的方法及装置
CN207505667U (zh) 自动化水培种植生产线
CN104604521A (zh)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2326492A (zh) 盆栽自动栽培采收系统
KR101360222B1 (ko) 수경재배용 연결포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육묘방법
JPH0646675A (ja) 花卉苗の生産方法
KR101866506B1 (ko) 자동화 식물재배 시스템
CN102326493A (zh) 种苗自动栽培采收系统
CN210929012U (zh) 绿叶蔬菜沙基质栽培生产系统
JPH11318214A (ja) 回転式集中管理栽培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