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066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066A
CN104620066A CN201380047055.1A CN201380047055A CN104620066A CN 104620066 A CN104620066 A CN 104620066A CN 201380047055 A CN201380047055 A CN 201380047055A CN 104620066 A CN104620066 A CN 104620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plate
transparent front
resin molding
polyurethane foam
b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0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066B (zh
Inventor
栗田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82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320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82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72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82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66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95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439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95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92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20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18Aesthetic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门包括:内箱框架(23),其位于冷藏库主体内侧;和透明前板(25),其带有着色层(28),以覆盖内箱框架(23)的方式配置在该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此外,还具有聚氨酯泡沫(29),其发泡填充在透明前板(25)、内箱框架(23)和边缘框(24)之间的空间中。透明前板(25)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29),并且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通过双面胶带(30)粘接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库,特别涉及冷藏库的门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这种冷藏库构成为在具有隔热性的冷藏库主体内设置有冷藏室、冷冻室、蔬菜室等,这些冷藏室、冷冻室、蔬菜室等能够通过门进行开关。
该门包括:成为冷藏库主体的前表面的前板;成为冷藏室、冷冻室、蔬菜室等的内表面的内箱框架;将上述前板和内箱框架连结成一体的框体。而且,门在由前板、内箱框架、框体形成的空间内具有发泡填充的聚氨酯,具有与冷藏库主体同样的隔热性。
对于这样的冷藏库,该门的前板对冷藏库整体的美观即设计有较大的影响,它的加工较大地影响冷藏库整体的品味。
因此,为了提高该门的设计性,可以见到用玻璃板构成门的前板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7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门的主要部分,该门101由花纹等着色玻璃板103构成前板104,该着色玻璃板103通过网版印刷形成有着色层102。将聚氨酯泡沫107发泡填充在前板104、内箱框架105和框体106之间。
根据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着色玻璃板103的透明层位于着色层102的跟前,所以前板104通过对着色的颜色加深而增加质感,与金属制或树脂制成的涂装前板相比,其设计性得到提高。
然而,该现有的门101在框体106设置有前板插入部108,并且将前板104插入到该前板插入部108中。因此,该前板插入部108在着色玻璃板103的前表面周围露出,存在有损在前板104使用着色玻璃板103而提高的设计性的问题。
此外,在该前板插入部108的边缘部与着色玻璃板103的边界部附着堆积有极其细微的灰尘和尘埃等,即使想要擦去该细微的灰尘和尘埃等也不能完全擦去。因此,沿着前板插入部108的边缘部可以呈线状地看到的灰尘和尘埃。如果着色玻璃板103的着色是白色系,则该灰尘和尘埃在短期的使用期间就会很醒目,随着使用期间变长会变得非常醒目,较大地损害冷藏库的美观。
因此,历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试做了下述装置来进行寿命加速试验:废除框体106的前板插入部108,使着色玻璃板103的端部为保持原样露出的状态。
其结果是,在门101的端面沾有水等的情况下,该水从门101的端面的前板104与框体106的接触面向内侧侵入,前板104与聚氨酯泡沫107的粘接力因该水而时效老化。而且,聚氨酯泡沫107与前板104的粘接有一部分剥离,该剥离会逐渐向整体扩展。这样,可以知道难以长期保证具有着色玻璃板103的前板104与聚氨酯泡沫107之间的粘接强度。
此外,在着色玻璃板103上通过网版印刷等形成的着色层102与着色玻璃板103的粘接强度存在偏差。因此,可以知道存在下述情况:着色层102与着色玻璃板103的粘接状态因聚氨酯泡沫107的热收缩、时效老化等而发生劣化,着色层102与聚氨酯泡沫107一起从着色玻璃板103剥离。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门的冷藏库,能够在长期内保证玻璃板等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够提高设计性,并能够持续地将该较高的设计性维持原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40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门包括:内箱框架,其在关闭了门的状态下位于冷藏库主体的内侧;透明前板,其带有着色层,以覆盖内箱框架的方式配置于该内箱框架的边缘框;和聚氨酯泡沫,其发泡填充在由透明前板和内箱框架形成的空间中。此外,使透明前板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并且将透明前板的外周部通过双面胶带粘接于内箱框架的边缘框。
由此,玻璃板除了与聚氨酯的粘接以外,还以通过双面胶带与内箱框架的边缘框粘接来施加该粘接力的形式被保持,因此能够更牢固地被粘接保持。而且,即使在门端部粘有水,也可以通过粘接透明前板和内箱框架的边缘部的双面胶带阻止该水向内侧侵入,因此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水的侵入而发生的聚氨酯泡沫和透明前板的粘接剥离。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由于在设计上能够废除覆盖透明前板的周缘部的透明前板插入部,所以不会损害设计性,而能够形成整个面具有平坦感的整洁的外观。除此之外,灰尘和尘埃等也不会附着堆积在透明前板插入部与透明前板之间的边界部而呈线状变得醒目。由此,能够长期原样维持初始的较高的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包括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3的5-5截面图。
图6是图3的6-6截面图。
图7是说明向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边缘框粘贴双面胶带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包括主要部分放大图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包括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的门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包括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的门的截面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从门的透明前板到聚氨酯泡沫的叠层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从门的透明前板到聚氨酯泡沫的叠层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向边缘框粘贴胶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从门的透明前板到聚氨酯泡沫的叠层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现有的冷藏库的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以能够应对由着色层导致的剥离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包括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3的5-5截面图,图6是图3的6-6截面图。此外,图7是说明向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边缘框粘贴双面胶带的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在图1、图2中,冷藏库主体1包括:在前方开口的金属制(例如铁板)的外箱2;硬质树脂制(例如ABS)的内箱3;和发泡填充在上述外箱2与内箱3之间的硬质的聚氨酯泡沫4。上述冷藏库主体1在其内部具有:冷藏室5;位于冷藏室5之下的切换室6和与切换室6并排设置的制冰室7;位于切换室6和制冰室7的下部的冷冻室8;和位于冷冻室8的下部的蔬菜室9。此外,冷藏室5的前表面例如由对开式的门10能够自由开关地封闭,切换室6、制冰室7、冷冻室8和蔬菜室9的前表面部由抽屉式的门11、12、13、14能够自由开关地封闭。
在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室16,具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7和向各室供给冷气的送风风扇18。此外,在冷藏库主体1的主体顶面里部设置有压缩机19。采用在将该压缩机19、电容器(未图示)、散热用的散热管20、毛细管21和冷却器17依次连接成环状而得到的制冷循环中装入制冷剂来进行冷却运转的结构。
此处,各个门10~14与冷藏库主体1同样,通过发泡填充硬质的聚氨酯(urethane)而具有隔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性,由玻璃板等透明前板构成其前表面。
下面,以门10为例,使用图3~图8来说明其结构。此外,门10以外的门11~14也是同样的结构。
在图3~图8中,内箱框架23在关闭了门10的状态下位于冷藏库主体1的内侧,例如由ABS树脂形成。在该内箱框架23的周端面结合固定有由ABS树脂形成的边缘框24。玻璃板等透明前板25以覆盖内箱框架23的方式叠层配置于该边缘框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前板25由有光泽的强化玻璃板形成。
如图5所示,为了还能够应对着色层成为原因的剥离,该透明前板25通过粘接剂26将树脂膜27粘贴在其内表面,该树脂膜27形成有由图案花纹例如毛丝面(hairline)这样的金属感花纹构成的着色层28。由此,由玻璃板构成的透明前板25成为恰如带有着色层的玻璃板。树脂膜27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透明性较高且机械强度较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系的着色层28形成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的侧面,灰色系的着色层28形成在透明前板25一侧。在图5中,示出了使着色层28形成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的侧面的情况。
在形成于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侧的面与结合固定了边缘框24的内箱框架23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有发泡填充的硬质的聚氨酯泡沫29。聚氨酯泡沫29与内箱框架23和边缘框24一起,与透明前板25内表面的树脂膜27粘接,隔着树脂膜27粘接保持透明前板25。
这里,将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设定为与透明前板25的中央部分相比外周部分的发泡密度高。
此外,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与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通过双面胶带30粘接。由此,透明前板25被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29,并且还通过双面胶带30被粘接保持于边缘框24。
如图7所示,双面胶带30包括沿着透明前板25的上下水平边缘部设置的水平胶带部30a和沿着透明前板25的左右边缘部设置的垂直胶带部30b。水平胶带部30a设置在透明前板25的大致整个横宽,以配置成使垂直胶带部30b的短边侧面与其长边侧面相抵的形态粘贴在边缘框24。
此外,边缘框24的胶带粘接面包括位于边缘框外缘侧的平坦部24a和位于边缘框内缘侧并且向边缘框内缘侧开放的多个槽24b,双面胶带30以跨越平坦部24a和槽24b两者的方式粘贴在边缘框24。
进而,双面胶带30如图8所示,胶带内缘端30c超过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突出到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面,位于该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之间。
此外,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不具有如现有例中说明的着色透明前板插入部,透明前板25构成为其外周缘如图6、图8所示那样位于比边缘框24的端面24c稍微靠内侧的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之中位于透明前板25的下端面的部分,设置有以不会比透明前板25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程度的尺寸与透明前板下端面接触的透明前板支承片24d,支承透明前板25的重量。
在该结构中,该冷藏库的门10通过聚氨酯泡沫29粘接保持透明前板25,并且通过双面胶带30使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粘接。通过该结构,透明前板25除了与聚氨酯泡沫29粘接之外,还通过双面胶带30与边缘框24粘接。由此,粘贴有树脂膜27的带有着色层的透明前板25强力地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29和边缘框24两者,能够长期维持保障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而且,双面胶带30使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粘接,因此也能够防止沾在门上的水从门端部向门内侧侵入。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该水的侵入造成的聚氨酯泡沫29与透明前板25的粘接剥离,能够长期可靠地保证透明前板25的粘接保持。
即,冷藏库的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较大,在开关门时,门的透明前板25端部因来自内部的冷气而受到结露和剧烈的温度变化的影响。此外,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方法而存在下述的使用实际状态:在开关时给门带来很大的冲击、或者在取出放入收纳物时水或汁溅在包括透明前板25的门上。而且,根据这样的冷藏库特有的使用环境、实际状态,如果透明前板25的端部没有覆盖透明前板端部的透明前板插入部,则沾在门端部的水等容易向门内侧侵入,而成为容易从聚氨酯泡沫29剥离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成为门端部的透明前板25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之间通过双面胶带30粘接。通过该结构,双面胶带30能够可靠地防止水等从透明前板25与边缘框24之间向门内侧侵入。由此,能够防止水等从门端部向门内侧侵入而发生透明前板25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剥离,能够长期保持并保证透明前板25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
特别是,双面胶带30配置成垂直胶带部30b的短边侧面与沿着透明前板25的上下水平边缘部配置的水平胶带部30a的长边侧面相抵。即,即使水沾在门端部、特别是在该水因重力而容易向内侧侵入的门上部,双面胶带30的水平带部30a在其全长上没有缝隙地设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向门内侧侵入,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前板25的粘接保持的可靠性。此外,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胶带粘接面具有位于边缘框外缘侧的平坦部24a和位于边缘框内缘侧并且向边缘框内缘侧开放的多个槽24b。通过该结构,在使双面胶带30粘贴在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时,将容易在双面胶带30与边缘框24之间产生的气泡顺利地从多个槽24b消除。因此,能够实现没有气泡的可靠的双面胶带30的粘接,进一步提高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而且,粘接上述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双面胶带的胶带内缘端30c超过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突出到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面。通过采用双面胶带30位于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之间的结构,能够防止聚氨酯泡沫29的在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部分的树脂膜27的剥离或裂开。
聚氨酯泡沫29产生热收缩时,成为剥离力因该热收缩而集中于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的形态,在该部分树脂膜27容易发生剥离或裂开。然而,使双面胶带30以跨该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的方式设置时,在实验结果中能确认能够防止树脂膜27的剥离。其理由有多种,不过作为其中之一,据推测是由于缓和了由聚氨酯泡沫29的热收缩引起的剥离力的集中。由此,能够防止在聚氨酯泡沫29的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部分的树脂膜27的剥离或裂开,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前板25的粘接保持的可靠性并且防止设计性下降。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由如毛丝面那样的金属感花纹构成的着色层28位于由透明前板25和树脂膜27构成的透明层的内侧。因此,对着色的颜色加深,其设计性与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涂装前板相比大幅提高。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着色层28形成于树脂膜27,所以能够通过辊等形成。在直接将着色层网版印刷于透明前板25的结构中,不良率较高而不能实质得到的毛丝面等精细的花纹也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设计性。
并且,由于着色层28能够通过辊等形成,所以能够管理保障相对于树脂膜27的粘接强度,即使粘接状态因聚氨酯泡沫29的热收缩以及时效老化等而发生劣化,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相对于树脂膜27剥离。
由此,使树脂膜27位于透明前板25与聚氨酯泡沫29之间,通过聚氨酯泡沫29和粘接剂26的粘接力使透明前板25与聚氨酯泡沫29粘接时,能够得到下述效果。即,能够防止着色层28从树脂膜27剥离而由该剥离引起的透明前板25从聚氨酯泡沫29剥离。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带有树脂膜27的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为与透明前板25的中央部分相比外周部分的发泡密度高,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在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更强。由此,能够长期更可靠地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
即,如上所述,冷藏库根据冷藏库特有的使用环境、实际状态,如果透明前板25的端部没有覆盖透明前板25的端部的透明前板插入部,则形成容易从聚氨酯泡沫29剥离的环境。
与此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的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高。即,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形成与极微细地发泡的聚氨酯表层的粘接,聚氨酯泡沫29与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的粘接密度较高,形成牢固的粘接。
由此,即使长期使用,也能够确保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能够长期保证维持带有树脂膜27的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对该透明前板25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进行了寿命加速试验。其结果是,通过使该粘接力为1.0g/cm2以上,优选为2.6g/cm2以上,即使有聚氨酯泡沫29的热收缩等时效老化导致的粘接力劣化,也能够可靠地保证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而且,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上述粘接力的测定方法基于作为粘接剂的重叠剪切粘接强度的标准测定方法的“JIS K 6850(粘接剂-刚性被粘物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试验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树脂膜27。由于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机械强度较高,所以能够防止树脂膜27自身因伴随聚氨酯泡沫29的热收缩产生的时效老化而损坏,并且能够防止从该破坏的部分向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剥离随时间推移地进行。
另一方面,该门10通过保证维持上述粘接强度而能够废除现有技术中的覆盖透明前板25的周缘部的透明前板插入部等。因此,由于没有设置透明前板插入部,所以不损害设计性,能够形成整个面具有平坦感的整洁的外观。此外,由于没有设置透明前板插入部,所以将如上所述附着堆积在透明前板插入部与透明前板25之间的边界部的灰尘和尘埃等消除。因此,能够长期原样维持初始的较高的设计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之中位于透明前板25的下端面的部分,设置有以不会比透明前板25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与透明前板下端面接触的透明前板支承片24d。通过该结构,透明前板25的重量由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透明前板支承片24d支承。由此,即使万一因为由聚氨酯泡沫29引起的透明前板25的粘接力发生劣化而部分地产生透明前板25的剥离,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透明前板25落下等异常情况。此外,由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透明前板支承片24d不会从透明前板25的前表面突出,所以也不会如透明前板插入部那样能从门前面看到,能够以良好的原样维持设计性和整面平坦感。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透明前板25的外周缘位于边缘框24的端面24c的内侧,因此边缘框24的端面24c保护该透明前板25的外周缘。由此,在例如生产线上的门10的输送时或者在用户住宅更换维护门10时,能够防止透明前板25的外周缘与某些物体碰撞而损坏。
此外,即使假设对透明前板25施加某些外力而万一发生损坏,该透明前板25的破片也与树脂膜27粘接而防止飞散。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
即,在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29侧的面形成有易粘接层32,形成通过该易粘接层32使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粘接的结构。
易粘接层32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对树脂膜27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或者涂敷聚酯类树脂或丙烯树脂。
微观地观察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面时,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粘接在一起。由于这样的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这两者的表面为光滑面,所以存在如果发生剥离就会马上完全剥离的危险。特别是,在提高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的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而使其粘接面成为表层的情况下,在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有可能导致剥离扩大。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在树脂膜27的与聚氨酯泡沫29的贴紧面形成易粘接层32,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变高。因此,能够防止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的剥离扩展。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内表面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
此外,在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较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透明前板25的中央部分也形成易粘接层32,由此能够提高其粘接强度。即,由该易粘接层32产生的粘接力补偿了因聚氨酯的发泡密度较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量,能够使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强度变得更可靠。而且,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特别是,通过涂敷聚酯类粘接剂来形成易粘接层32时如下所述。即,构成该聚酯类粘接剂的聚酯,其溶解性参数(以下称为SP值)如下:聚氨酯的SP值为10~11,与作为树脂膜的材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SP值11.3接近。因此,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变得更牢固,其粘接强度维持得极高。换言之,聚酯类(丙烯类也同样)树脂通过异氰酸盐(酯)使-OH基在末端发生反应,成为聚氨酯改性树脂膜。另一方面,聚氨酯发泡材是聚醚多醇的异氰酸盐(酯)固化。由此,基本的树脂结构虽然不同,但是反应内容相同,因此粘接强度提高。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主要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作为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而示出,能够在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结构变更。
例如可以将透明前板25置换为透明树脂板,由此能够轻量化而进一步保障粘接强度,还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此外,将带有着色层的树脂膜27粘贴在透明前板25上来构成带有着色层的透明前板25,但是也可以通过废除树脂膜27而直接将着色层形成在透明前板25上来构成带有着色层的透明前板25。
进而,树脂膜27的着色层28也可以如上所述位于透明前板25侧。此外,作为为了提高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而使用的易粘接层32,也可以使用聚氨酯粘接剂或蒸镀层。或者,进而也可以在易粘接层32与聚氨酯泡沫29之间设置蒸镀层或聚氨酯粘接剂或它们双者,通过根据需要使用,能够提高粘接强度和着色层的设计性。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10的包括主要部分放大图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进一步提高门10的由玻璃板等构成的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
即,在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也涂敷粘接剂26a,从该粘接剂26a之上使聚氨酯发泡填充,而通过粘接剂26a粘接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
由此,也能够提高在聚氨酯的发泡密度较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透明前板25的中央部分的粘接强度。即,由该粘接剂26a产生的粘接力补偿了因聚氨酯的发泡密度较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量。通过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确保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强度,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此外,微观地观察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面时,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粘接在一起。由于这样的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两者的表面为光滑面,所以存在如果发生剥离就会马上完全剥离的危险。特别是,在提高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的发泡密度而使其粘接面成为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的情况下,在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有可能导致剥离扩大。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在树脂膜27的与聚氨酯泡沫29的贴紧面设置粘接剂26a,使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变高。因此,能够防止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的剥离扩展。
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使用聚氨酯类粘接剂或者聚酯类粘接剂作为粘接剂26a则如下所述。即,构成该聚氨酯类或聚酯类粘接剂的聚氨酯或聚酯,其溶解性参数(以下称为SP值)的聚氨酯的SP值是10~11。该SP值与作为树脂膜的材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SP值11.3接近。因此,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变得更牢固,其粘接强度维持得极高。换言之,聚酯类(丙烯类也同样)树脂通过异氰酸盐(酯)使-OH基在末端发生反应,而成为聚氨酯改性树脂膜。另一方面,聚氨酯发泡材是聚醚多醇的异氰酸盐(酯)固化而成。由此,基本的树脂结构虽然不同,但是反应内容相同,因此粘接强度提高。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之中位于透明前板25的下端面的部分设置有透明前板支承片24d。透明前板支承片24d为不会从透明前板25的前表面向前方稍微突出的程度的尺寸,替代从边缘框24的前表面向前方的2mm以内突出,而与透明前板25的下端面接触,支承透明前板25的重量。
通过该结构,透明前板25使其重量由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透明前板支承片24d支承。由此,即使万一因为由聚氨酯泡沫29产生的透明前板25的粘接力发生劣化而部分地产生透明前板25的剥离,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透明前板25落下等异常情况。此外,由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透明前板支承片24d不会从透明前板25的前表面突出,所以也不会如透明前板插入部那样能从门前面看到,能够以良好的原样维持设计性和整个面平坦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前板25通过粘接剂26粘贴有树脂膜27,在该树脂膜27形成有由图案花纹例如毛丝面这样的金属感花纹构成的着色层28。由此,透明前板25成为恰如带有着色层的透明前板。树脂膜27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透明性高且机械强度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着色层28如果是白色系则形成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的侧面,如果是灰色系则形成在透明前板25侧。在图10中,示出了形成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的侧面的情况。
此外,在以立体的方式强调毛丝面的情况下,在与形成在透明前板25侧的着色层相反一侧的树脂膜27的表面设置凹凸状的槽而形成立体形状的毛丝面,并在该表面形成铬蒸镀层。由此,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通过使蒸镀层的材料为铬,具有能够防止以膜与蒸镀层的端面为起点的蒸镀层的生锈、提高花纹的耐久性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在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29侧设置有粘接剂26a,而不像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为了透明前板25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粘接而设置双面胶带。但是,也可以如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一样,为了透明前板25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粘接而如图9所示那样设置双面胶带30。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如图11所示,在门10的结构中,在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形成易粘接层32a,通过该易粘接层32a将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粘接。该易粘接层32a是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对树脂膜27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或者涂敷聚氨酯类粘接剂或者聚酯类、丙烯类粘接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涂敷聚酯类粘接剂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树脂膜27的与聚氨酯泡沫29的贴紧面形成易粘接层32a,使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变高。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树脂膜27甚至透明前板25从聚氨酯泡沫29剥离,能够长期保证维持带有树脂膜27的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特别是,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树脂膜27,并且使易粘接层32a为聚氨酯类粘接剂或者聚酯类粘接剂时,其粘接强度变得较大。即,构成聚酯类粘接剂的聚酯,其溶解性参数(以下称为SP值)如下:聚氨酯的SP值为10~11,与作为树脂膜的材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SP值11.3接近。因此,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变得牢固。换言之,聚酯类(丙烯类也同样)树脂通过异氰酸盐(酯)使-OH基在末端发生反应,而成为聚氨酯改性树脂膜。另一方面,聚氨酯发泡材是聚醚多醇的异氰酸盐(酯)固化。由此,基本的树脂结构虽然不同,但是反应内容相同,因此粘接强度提高。由此,即使长期使用时也能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此外,微观地观察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面时,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粘接在一起。由于这样的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这两者的表面为光滑面,所以存在如果发生剥离就会马上剥离的危险。特别是,在提高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的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而使其粘接面成为表层的情况下,在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有可能导致剥离扩大。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在树脂膜27的与聚氨酯泡沫29的贴紧面形成易粘接层32a,使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变高。因此,能够防止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的剥离扩展。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内表面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
此外,通过在聚氨酯泡沫29的发泡密度较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透明前板25的中央部分也形成易粘接层32a,能够提高其粘接强度。即,由该易粘接层32a产生的粘接力补偿了因聚氨酯的发泡密度较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量,能够使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强度变得更可靠。而且,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在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29侧设置有易粘接层32a,而不像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为了透明前板25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粘接设置双面胶带。但是,也可以如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一样,为了透明前板25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的粘接而如图9所示那样设置双面胶带30。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结构要素的示意图。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透明前板25,为了还能够应对着色层成为原因的剥离而在其内表面通过粘接剂26粘贴有树脂膜27。该树脂膜27在透明前板25侧的面形成有着色层28a,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一侧的聚氨酯泡沫29侧的面形成有毛丝面28b。由此,透明前板25成为恰如带有毛丝面的着色透明前板。此外,在采用没有形成毛丝面28b的白色系着色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一侧的面形成着色层28a。
此外,内箱框架的边缘框与在透明前板25的内表面通过粘接剂26安装的树脂膜27的外周部通过双面胶带30粘接。而且,在树脂膜27的外周部,为了强化与双面胶带30的粘接力,添加了由氧化钛等构成的氧化助剂31。由此,透明前板25强力地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29,并且还通过双面胶带30粘接保持于边缘框。
提高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的双面胶带30与树脂膜27的粘接力比较弱。因此,在保持原样地剥下双面胶带30的离型纸时,存在双面胶带30自身从树脂膜27被剥离的情况,可能导致作业性下降。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粘接双面胶带30的树脂膜27的表面添加了氧化助剂31,所以双面胶带30与树脂膜27的粘接伴随氢键结合而变得强力。因此,能够防止在剥下双面胶带30的离型纸时将双面胶带30自身从树脂膜27剥离,能够消除作业性的下降而提高生产率。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结构要素的示意图。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透明前板25,为了还能够应对着色层成为原因的剥离而在其内表面通过粘接剂26粘贴有树脂膜27。该树脂膜27在透明前板25侧的面形成有着色层28a,在与透明前板25相反一侧的聚氨酯泡沫29侧的面形成有毛丝面28b。由此,透明前板25成为恰如带有毛丝面的的着色透明前板。
此外,通过双面胶带30与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粘接。由此,透明前板25被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29,并且还通过双面胶带30粘接保持于内箱框架23的边缘框24。
如图14所示,双面胶带30包括:沿着透明前板25的上下水平边缘部设置的水平胶带部30a和沿着透明前板25的左右边缘部设置的垂直胶带部30b。水平胶带部30a设置在透明前板25的大致整个横宽上,以配置成其长边侧面与垂直胶带部30b的短边侧面相抵的形式粘贴在形成有毛丝面28b的图13所示的树脂膜27。
此外,如图15所示,双面胶带30构成为:胶带内缘端30c超过边缘框24的内缘端24e而突出到靠中央部分的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面,位于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之间。
进而,如图13所示,在双面胶带30与树脂膜27之间设置有加强层33。该加强层33抑制从聚氨酯泡沫29经由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施加于树脂膜27的泡沫压力的局部不平衡负荷。而且,加强层33是使用作为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性高且机械强度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构成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了毛丝面加工的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29侧的面设置有加强层33。通过该结构,抑制由经由突出到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面的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施加于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29的泡沫压力产生的局部不平衡负荷。而且,能够抑制产生线划痕,而原样维持毛丝面28b漂亮的状态不变,该线划痕可能因该局部不平衡负荷而以沿着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横穿毛丝面28b的方式产生。
即,使双面胶带30突出到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面。由此,聚氨酯泡沫29的泡沫压力经由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局部施加于树脂膜27。而且,因该局部不平衡负荷而产生沿着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横穿毛丝面28b的线划痕。认为这是由于下述原因产生的:由于施加在以横穿毛丝面28b的方式设置的胶带内缘端30c上的局部不平衡负荷,使该部分发生变形(毛丝面28b的槽的深度改变),从而光的反射变得不同。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承受局部不平衡负荷的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与树脂膜27之间设置有加强层33,所以该加强层33缓和抑制因泡沫压力产生的来自胶带内缘端30c的局部不平衡负荷。其结果是,毛丝面28b沿着胶带内缘端30c所产生的变形不再产生,能够防止产生横穿毛丝面28b的线划痕。
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双面胶带30来提高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能够解决所产生的设计性欠缺的问题,确保良好的设计。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此外,对与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和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结构要素的示意图。
该第七实施方式进一步提高透明前板25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力。
即,采用下述结构:在树脂膜27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形成易粘接层32,通过该易粘接层32与聚氨酯泡沫29粘接。
易粘接层32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对树脂膜27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或者涂敷聚酯类树脂或丙烯树脂。
微观地观察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面时,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粘接。由于这样的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这两者的表面为光滑面,所以存在如果发生剥离就会马上完全剥离的危险。特别是,在提高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的发泡密度而使其粘接面成为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的情况下,在透明前板25的外周部分有可能导致剥离扩大。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在树脂膜27的与聚氨酯泡沫29的贴紧面形成易粘接层32,使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变高。由此,能够防止聚氨酯泡沫29的表层与树脂膜27的剥离扩展。由此,能够长期保障维持透明前板25的内表面的树脂膜27与聚氨酯泡沫29的粘接强度。
此外,该易粘接层32由粘接剂构成,使其干燥固化则成为强度较高的层,该固化的易粘接层32成为加强层,也防止产生因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产生的横穿毛丝面28b的线划痕。
此外,易粘接层32在聚氨酯的发泡密度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透明前板25的中央部分也能够提高其粘接强度。即,由该易粘接层32产生的粘接力补偿了因聚氨酯的发泡密度低而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量。而且,能够使聚氨酯泡沫29与树脂膜27的粘接强度变得更可靠,还能够长期保障维持透明前板25的粘接强度。
此外,在易粘接层32由粘接剂构成的情况下,使其干燥固化则成为强度较高的层,该固化的易粘接层32如图14所示那样成为追加的加强层。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产生因双面胶带30的胶带内缘端30c产生的横穿毛丝面28b的线划痕。
如上所述,本发明包括具有隔热性的冷藏库主体和门,门包括:内箱框架,其在关闭门的状态下位于冷藏库主体的内侧;透明前板,其带有着色层,以覆盖内箱框架的方式配置在该内箱框架的边缘框;和聚氨酯泡沫,其发泡填充在由透明前板和内箱框架形成的空间中。此外,使透明前板粘接保持于聚氨酯泡沫,并且通过双面胶带将透明前板的外周部粘接于内箱框架的边缘框。
由此,首先透明前板除了与聚氨酯粘接以外,还通过双面胶带与内箱框架的边缘框粘接保持,因此被更牢固地粘接保持。而且,即使在门端部沾有水也能够通过粘接透明前板与内箱框架的边缘部的双面胶带阻止该水向内侧侵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该水的侵入造成的聚氨酯泡沫与透明前板的粘接剥离。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由于在设计上透明前板具有着色层,所以能够形成颜色较深的外观,从而提高设计性。进而,通过废除如现有技术那样覆盖透明前板的周缘部的透明前板插入部,不会因透明前板插入部而损害设计性,因此能够形成整个面具有平坦感的整洁的外观。而且,由于没有设置透明前板插入部,所以如现有技术那样附着堆积在透明前板插入部与透明前板之间的边界部的灰尘和尘埃等消除。由此,能够长期原样维持初始的较高的设计性。
此外,本发明可以通过粘接剂将形成有花纹等着色层的树脂膜粘贴在透明前板的内表面来形成带有着色层的透明前板。
由此,由于着色层形成于树脂膜,所以该着色层能够通过辊等形成,从而能够保证相对于树脂膜的粘接强度,能够可靠地防止树脂膜被剥离。由此,在使树脂膜位于透明前板与聚氨酯泡沫之间时,能够防止着色层从膜被剥离而由于该剥离产生的透明前板从聚氨酯泡沫的剥离。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而且,即使透明前板是玻璃板而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破裂的情况,该玻璃片也与树脂膜粘接而防止飞散,安全性也提高。
此外,由于在设计上在透明前板内侧的树脂膜形成花纹等着色层,所以也能够形成不能够用向透明前板直接印刷形成花纹的方法表现出的毛丝面等精细的花纹,能够使其设计性显著提高。
此外,本发明使粘接透明前板与内箱框架的边缘框的双面胶带由沿着透明前板的上下水平边缘部配置的水平胶带部和沿着该透明前板的左右边缘部配置的垂直胶带部构成。进而,该双面胶带以使垂直胶带部的短边侧面与水平胶带部的长边侧面相抵的方式配置。
由此,即使水沾在门端部,特别是水容易向内侧侵入的门上部,将双面胶带在其全长上没有缝隙地配置,因此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向门内侧侵入,能够提高透明前板的粘接保持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可以设置成双面胶带的胶带内缘端超过边缘框的内缘端而突出到聚氨酯泡沫与树脂膜的粘接面。
由此,即使聚氨酯泡沫产生热收缩,也能够防止在聚氨酯泡沫的边缘框内缘端部分的树脂膜由于该热收缩所产生的剥离力而剥离或裂开。而且,能够提高透明前板的粘接保持的可靠性,并且也能够将设计性维持为良好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可以设置成:使双面胶带的胶带外缘端位于距离透明前板的外缘端5mm以内的范围内。
由此,即使透明前板是玻璃板而万一其端部由于某种原因而破裂的情况,该破片也与双面胶带粘接而防止飞散,能够提高万一时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的内箱框架的边缘框的胶带粘接面可以具有位于边缘框外缘侧的平坦部和位于边缘框内缘侧并且向边缘框内缘侧开放的多个槽。
由此,在将双面胶带粘贴在内箱框架的边缘框时,将容易在双面胶带与边缘框之间产生的气泡从多个槽消除。因此,能够实现没有气泡的可靠的双面胶带的粘接,进一步提高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使聚氨酯泡沫的透明前板外周部分的发泡密度比中央部分的发泡密度高。
由此,透明前板的膜外周部分与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密度较高的表层粘接,并且其粘接密度高而牢固。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时,也能够维持透明前板的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的粘接,长期保证维持带有膜的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构成为至少具有1.0g/cm2以上的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的粘接强度。
由此,即使聚氨酯泡沫产生热收缩,也能够可靠地保障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的粘接强度,能够长期保障维持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使粘接剂也位于形成有通过粘接剂粘贴在透明前板的内箱框架侧的着色层的树脂膜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来粘接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
由此,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的粘接强度得到强化。通过该粘接剂产生的粘接力,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确保与因聚氨酯的发泡而使聚氨酯泡沫与树脂膜的实质粘接面积减少的量对应的粘接强度,从而能够长期保障维持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使树脂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使与聚氨酯泡沫粘接的粘接剂为聚氨酯类粘接剂或聚酯类粘接剂。
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机械强度较高,所以不会发生树脂膜自身因伴随聚氨酯泡沫的热收缩产生的时效老化而损坏的情况。而且,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溶解参数与聚氨酯以及聚酯的溶解参数接近,所以它们相互之间的粘接力很牢固,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其粘接强度维持的保证。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内箱框架的边缘框之中位于透明前板的下端面的部分,以不会比透明前板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与透明前板下端面接触的透明前板支承片。
由此,由于透明前板通过内箱框架的透明前板支承片支承其重量,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透明前板落下等异常情况。进而,由于透明前板支承片不会从透明前板的前表面突出,所以能够将设计性和整个面平坦感维持为良好的原样。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树脂膜形成铬蒸镀层。
由此,能够防止以树脂膜与蒸镀层的端面为起点的蒸镀层生锈。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树脂膜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形成易粘接层。
通过形成于树脂膜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的易粘接层,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的粘接强度变得牢固,能够防止树脂膜与聚氨酯泡沫的剥离。由此,能够长期保证维持透明前板的粘接强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粘接双面胶带的着色树脂膜的表面添加氧化助剂。
为了提高粘接强度而设置的双面胶带相对于树脂膜的粘接力比较弱,在直接剥下双面胶带的离型纸时会导致双面胶带从树脂膜剥离,从而作业性下降。然而,通过在粘接双面胶带的树脂膜的表面添加氧化助剂,双面胶带与树脂膜的粘接伴随氢键结合而变得强力。因此,能够防止在剥下双面胶带的离型纸时将双面胶带自身从树脂膜剥离,能够消除作业性下降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可以对树脂膜实施毛丝面加工,并且在树脂膜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设置抑制从聚氨酯泡沫经由双面胶带的内缘端施加于树脂膜的局部不平衡负荷的加强层。
通过在实施了毛丝面加工的树脂膜的聚氨酯泡沫侧的面设置加强层,能够抑制由经由突出到聚氨酯泡沫与树脂膜的粘接面的双面胶带的内缘端施加于树脂膜的聚氨酯泡沫的泡沫压力所产生的局部不平衡负荷。而且,能够抑制产生线划痕,而原样维持毛丝面漂亮的状态不变,该线划痕可能因局部不平衡负荷而以沿着双面胶带的内缘端横穿毛丝面的方式产生。
此外,本发明可以将加强层配置在树脂膜与双面胶带之间。由此,能够抑制从双面胶带的内缘端直接向树脂膜施加局部不平衡负荷,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毛丝面的线划痕。
此外,本发明可以将加强层配置在双面胶带与聚氨酯泡沫之间。由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双面胶带的内缘端的泡沫压力本身,能够防止毛丝面的线划痕。
此外,本发明可以由透明树脂膜构成加强层,仅通过铺设该透明树脂膜就能够简单地形成加强层。
此外,本发明可以使加强层由施加于树脂膜的内表面的粘接剂的固化层构成。由此,只要将粘接剂涂敷于树脂膜并使其固化,就能够形成加强层。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长期粘接保持门的透明前板,并且能够提高设计性,原样维持该较高的设计性,通常使用时当然也能够广泛应用于商业用冷藏库以及酒柜。
符号说明
1  冷藏库主体
2  外箱
3   内箱
4、29  聚氨酯泡沫
5   冷藏室
6   切换室
7   制冰室
8   冷冻室
9   蔬菜室
10、11、12、13、14  门
16  冷却室
17  冷却器
18  送风风扇
19  压缩机
20  散热管
21  毛细管
23  内箱框架
24  边缘框
24a 平坦部
24b 槽
24c 端面
24d 透明前板支承片
24e 内缘端
25  透明前板
26、26a  粘接剂
27  树脂膜
28、28a  着色层
30  双面胶带
30a 水平胶带部
30b 垂直胶带部
30c 胶带内缘端
32、32a  易粘接层
33  加强层
101 门
102 着色层
103 着色玻璃板
104 前板
105 内箱框架
106 框体
107 聚氨酯泡沫
108 前板插入部

Claims (20)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隔热性的冷藏库主体和门,
所述门包括:
内箱框架,其在关闭所述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冷藏库主体的内侧;
透明前板,其带有着色层,以覆盖所述内箱框架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内箱框架的边缘框;和
聚氨酯泡沫,其发泡填充在由所述透明前板和所述内箱框架形成的空间中,
所述透明前板粘接保持于所述聚氨酯泡沫,并且所述透明前板的外周部通过双面胶带粘接于所述内箱框架的所述边缘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有着色层的树脂膜通过粘接剂粘贴在所述透明前板的所述内箱框架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胶带包括:水平胶带部,其沿着所述透明前板的上下水平边缘部配置;和垂直胶带部,其沿着所述透明前板的左右边缘部配置,所述双面胶带配置成使所述垂直胶带部的短边侧面与所述水平胶带部的长边侧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胶带配置成:所述双面胶带的胶带内缘端突出到所述边缘框的内缘端的内侧的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填充部分与所述树脂膜的粘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胶带位于所述双面胶带的胶带外缘端距离所述透明前板的外缘端5mm以内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箱框架的所述边缘框的胶带粘接面包括:平坦部,其位于所述边缘框的边缘框外缘侧;和多个槽,其位于所述边缘框的边缘框内缘侧并且向所述边缘框内缘侧开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泡沫在所述透明前板的外周部分的发泡密度高于在中央部分的发泡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膜与所述聚氨酯泡沫的粘接强度至少具有1.0g/cm2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膜的所述聚氨酯泡沫一侧的面形成有易粘接层。
10.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隔热性的冷藏库主体和门,
所述门包括:
内箱框架,其在关闭所述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冷藏库主体的内侧;
透明前板,其带有着色层,以覆盖所述内箱框架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内箱框架的边缘框;
树脂膜,其形成有通过粘接剂粘贴在所述透明前板的所述内箱框架侧的着色层;和
聚氨酯泡沫,其发泡填充在由所述透明前板和所述内箱框架形成的空间中,
所述透明前板粘接保持于所述聚氨酯泡沫,并且粘接剂位于所述树脂膜的所述聚氨酯泡沫侧的面,粘接所述树脂膜和所述聚氨酯泡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使所述树脂膜与所述聚氨酯泡沫粘接的所述粘接剂为聚氨酯类粘接剂或聚酯类粘接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箱框架的所述边缘框中位于所述透明前板的下端面的部分,设置有以不会比所述透明前板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与所述透明前板的下端面接触的透明前板支承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膜形成有铬蒸镀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膜的所述聚氨酯泡沫侧的面形成有易粘接层。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粘接所述双面胶带的所述树脂膜的表面添加有氧化助剂。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树脂膜实施毛丝面加工,并且在所述树脂膜的所述聚氨酯泡沫侧的面形成有加强层,该加强层抑制从所述聚氨酯泡沫经由所述双面胶带的所述胶带内缘端施加于所述树脂膜的局部不平衡负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层配置在所述树脂膜与所述双面胶带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层配置在所述树脂膜以及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聚氨酯泡沫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层由透明树脂膜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层由在所述树脂膜的所述透明前板侧施加的所述粘接剂的固化层构成。
CN201380047055.1A 2012-09-10 2013-09-04 冷藏库 Active CN104620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8237 2012-09-10
JP2012-198239 2012-09-10
JP2012198238A JP5532092B2 (ja) 2012-09-10 2012-09-10 冷蔵庫
JP2012-198238 2012-09-10
JP2012198237A JP6167277B2 (ja) 2012-09-10 2012-09-10 冷蔵庫
JP2012198239A JP6236619B2 (ja) 2012-09-10 2012-09-10 冷蔵庫
JP2013119502A JP6043961B2 (ja) 2013-06-06 2013-06-06 冷蔵庫
JP2013-119503 2013-06-06
JP2013119503A JP6089213B2 (ja) 2013-06-06 2013-06-06 冷蔵庫
JP2013-119502 2013-06-06
PCT/JP2013/005219 WO2014038189A1 (ja) 2012-09-10 2013-09-04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066A true CN104620066A (zh) 2015-05-13
CN104620066B CN104620066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23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055.1A Active CN104620066B (zh) 2012-09-10 2013-09-04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94423B1 (zh)
CN (1) CN104620066B (zh)
WO (1) WO20140381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213A (zh) * 2016-06-27 2019-03-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4485B2 (ja) * 2014-07-11 2017-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2436A (ja) * 1992-05-26 1993-12-0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断熱扉
JPH09100443A (ja) * 1995-10-05 1997-04-1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塗料組成物
JP2004278891A (ja) * 2003-03-14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冷蔵庫
CN101644525A (zh) * 2008-08-05 2010-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60190A (ja) * 2008-09-03 2010-03-1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1148A (ja) * 1998-12-08 2000-06-23 Hitachi Ltd 保冷装置
KR100402604B1 (ko) * 2001-09-07 2003-10-17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냉장고 도어의 외장재
KR20110042786A (ko) * 2009-10-20 2011-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2436A (ja) * 1992-05-26 1993-12-0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断熱扉
JPH09100443A (ja) * 1995-10-05 1997-04-1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塗料組成物
JP2004278891A (ja) * 2003-03-14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冷蔵庫
CN101644525A (zh) * 2008-08-05 2010-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60190A (ja) * 2008-09-03 2010-03-1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213A (zh) * 2016-06-27 2019-03-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藏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4423A1 (en) 2015-07-15
EP2894423A4 (en) 2016-04-27
WO2014038189A1 (ja) 2014-03-13
CN104620066B (zh) 2016-08-24
EP2894423B1 (en)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2098B2 (ja) 冷蔵庫用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61133A (ja) 冷蔵庫
JP2014052156A (ja) 冷蔵庫
WO2014038190A1 (ja) 冷蔵庫
JP6078794B2 (ja) 冷蔵庫
CN104620066A (zh) 冷藏库
JP2013061134A (ja) 冷蔵庫
JP6043961B2 (ja) 冷蔵庫
JP6236619B2 (ja) 冷蔵庫
JP5696294B2 (ja) 冷蔵庫
JP2014077634A (ja) 冷蔵庫
JP5605410B2 (ja) 冷蔵庫
CN106796079B (zh) 冰箱
JP2014052157A (ja) 冷蔵庫
JP5532097B2 (ja) 冷蔵庫用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3626B2 (ja) 冷蔵庫
JP6255569B2 (ja) 冷蔵庫
JP5633627B2 (ja) 冷蔵庫
JP6268368B2 (ja) 冷蔵庫
JP6089213B2 (ja) 冷蔵庫
CN210441511U (zh) 冷藏库
JP6244545B2 (ja) 冷蔵庫
CN109416213B (zh) 冷藏库
JP2014055767A (ja) 冷蔵庫
JP6435522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