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7733A - 线性振动器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7733A
CN104617733A CN201410081648.6A CN201410081648A CN104617733A CN 104617733 A CN104617733 A CN 104617733A CN 201410081648 A CN201410081648 A CN 201410081648A CN 104617733 A CN104617733 A CN 104617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housing
fixed part
linear vibrator
vibr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16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锡俊
金镇勋
金容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us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1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7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固定部,包括固定到壳体从而被设置在内部空间中的线圈;振动部,包括设置为面对线圈并且通过与线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磁体;以及弹性构件,一端固定到壳体,另一端固定到振动部,以弹性地支撑振动部的振动,其中,弹性构件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振动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彼此连接并且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第一固定部包括焊接部,焊接部在第一固定部的可变形部连接于上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11月5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13371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器。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为了方便用户而具有大液晶显示(LCD)屏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的投放迅速增加,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触摸屏方案,并且已经普遍使用用于在触摸时产生振动的振动电机。
作为利用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的组件的振动电机被安装在PDA中,从而通过向用户传递振动而用于无声地通知用户呼叫接听。
根据现有技术,已经使用了通过产生旋转力以使具有不平衡质量体的旋转部分旋转来获得机械振动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通过经过电刷和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点的整流作用来将旋转力转换为机械振动。
然而,在利用换向器的电刷式结构中,由于在电机旋转时电刷经过换向器片之间的间隙,所以会引起机械摩擦和电火花并且会产生异物,从而会降低电机的寿命。
此外,在将电压施加到电机时,由于转动惯量导致要花费一定时间来达到目标振动量,所以在触摸屏中在实现合适的振动量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改善电机的寿命和响应特性方面的缺陷并且允许在触摸屏中实现振动功能,主要使用了线性振动器。
线性振动器不是利用电机的旋转原理,而是利用根据共振频率周期性地产生电磁力的原理来引起共振,从而产生振动,所述电磁力通过安装在线性振动器中的弹簧以及悬挂在弹簧上的质量体获得。
根据便携式电子装置小型化和纤薄的市场趋势,这种线性振动器应该能够是纤薄的并且能够被有效地生产,即使在多种因素一齐作用于线性振动器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影响线性振动器的性能和特性。
具体地,在线性振动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内的情况下,线性振动器的部件大体上被分为振动部和固定部,其中,固定部被固定到壳体,而振动部通过与固定部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振动。这里,振动部经由弹性构件固定到壳体,以实现振动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典型的焊接方案使弹性构件结合到壳体,其中,由于集中在弹性构件被焊接的位置上的应力,导致存在损坏的风险。
下面的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件1)通过在弹性构件中包括孔部来缓和应力的集中。然而,由于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弹性构件相对困难,因此会增加单元生产成本。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1)第10-2013-0031528号韩国公开特许专利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包括弹性构件的线性振动器,其中,通过将弹性构件的焊接部设置在预定的位置处以分散可能集中在弹性构件上的应力而使弹性构件的寿命延长。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性振动器可以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固定部,包括线圈,线圈的一端固定到壳体从而被设置在内部空间中;振动部,包括设置为面对线圈并且通过与线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磁体;以及弹性构件,一端固定到壳体,另一端固定到振动部,以弹性地支撑振动部的振动,其中,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振动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设置为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彼此连接并且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第一固定部可以包括焊接部,焊接部在第一固定部的可变形部连接于上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
可变形部的两端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圆弧形状。
第一固定部可以形成为具有圆环形状,焊接部可以设置在将具有圆环形状的第一固定部的中心与设置在可变形部的端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处的圆弧的中心连接的虚拟延长线之间的部分的外部处。
焊接部可以设置有扩展部,扩展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固定部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
可以提供至少三个使可变形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
可以以点焊方案提供焊接部,以与可变形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的数量相对应。
可以在可变形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中沿圆周方向以等距的方式提供至少三个焊接部。
所述线性振动器还可以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磁轭,线圈可以绕磁轭卷绕。
第二固定部可以形成为具有圆环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性振动器可以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固定部,包括磁体,磁体的一端固定到壳体从而被设置在内部空间中;振动部,包括设置为面对磁体并且通过与磁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线圈;以及弹性构件,一端固定到壳体,另一端固定到振动部,由此弹性地支撑振动部的振动,其中,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振动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设置为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彼此连接并且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第一固定部可以包括焊接部,焊接部在第一固定部的可变形部连接于上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及其他优点将会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5示出了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弹性构件的结构;
图6示出了证明了根据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弹性构件的焊接位置缓和了应力集中的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特定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公开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可能会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将始终使用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首先,将定义与方向有关的术语。外径方向或内径方向指的是从罩112的中心朝着罩112的外周表面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另外,周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罩112的圆周的方向(包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可以包括形成线性振动器100的外部壳体的壳体110、包括质量体131和磁场部136的振动部130、弹性构件135、包括磁轭152和线圈154的电磁体150以及向电磁体150供电的基板(未示出)。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防脱离构件120可以置于电磁体150和壳体110之间。另外,阻尼器161和163可以设置在振动部130和壳体110的内表面之间,以吸收当振动部130和壳体110的内表面彼此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另外,磁场部136可以包括磁轭132和磁体134。
壳体110可以包括:罩112,罩112在其一侧敞开,并且在罩112中提供预定的内部空间;托架114,结合到罩112的敞开侧,以封闭由罩112形成的内部空间。
这里,所述内部空间可以容纳电磁体150和振动部130,罩112和托架114还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
另外,托架114可以包括:封闭部114a,封闭罩112的敞开侧;突出部114b,在托架114和罩112彼此结合之后从罩112向外突出。
同时,罩112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突出以与防脱离构件120(将在下面描述)的外径相对应的外壁112a。因此,防脱离构件120的外周表面插入到外壁112a的内表面中并且固定到外壁112a的内表面,由此罩112和防脱离构件120可以更加稳定地彼此结合。
电磁体150可以固定地安装在壳体110中,以被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可以通过使用结合方法、压配合方法和焊接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将电磁体150结合到壳体110(可以被安装在罩112或托架114上)。
电磁体150可以具有比形成磁场部136的磁轭132和磁体134的内径小的外径,并且可以结合到壳体110(罩112或托架114),以用作固定构件。
这里,电磁体150可以包括固定到壳体110的线圈154和固定到线圈154的磁轭152。设置磁轭152以在通过线圈154与振动部130的磁体134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过程中允许平稳地形成磁通量流动。
另外,磁轭152可以被设置为面对振动部130的磁体134。由于磁轭152的这种设置方式,在通过线圈154与磁体134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过程中,可平稳地形成磁通量流动。
这里,磁轭152可以由磁性材料形成。
此外,线圈的引线可以连接到设置在壳体110的内表面上的基板(未示出)。当然,基板(未示出)(为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直接附着到线圈154的底部。当将预定频率的电流施加到线圈154时,可以围绕线圈154感应出磁场。
振动部130可以包括质量体131和磁场部136。这里,磁场部136可以包括磁体134和设置在质量体131和磁体134之间的磁轭132。
同时,振动部130的一端可以通过固定到壳体110的弹性构件135而安装在壳体110上(安装在罩112或者托架114上)。
固定地设置在质量体131的内表面上的磁场部136可以实施为通过与固定地设置在壳体110中以面对磁场部136的内部的电磁体150相互作用经过弹性构件135而使振动部130相对于电磁体150振动。
即,振动部130可以是能够通过弹性构件135竖直地振动的构件。
这里,磁轭132和磁体134的内径可以比电磁体150的外径大。
详细地说,磁场部136可以设置为面对电磁体150并且电磁体1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由磁场部136形成的空间中。
因此,在振动部130的运动过程中,电磁体150和磁场部136可以保持非接触状态。
此外,磁体134可以结合到空心的质量体131的内周表面。
当作为竖直地振动的振动体的质量体131竖直振动时,质量体131可以具有比罩112的内径小的外径,使得质量体131在壳体110中振动时不与壳体110接触。
因此,可以在罩112的内周表面与质量体131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预定大小的间隙。
质量体131可以由不受由磁体134产生的磁力影响的非磁性材料或者顺磁材料而形成。
因此,质量体131可以由比重比铁的比重大的材料(诸如钨)形成,使得在相同的体积下增加振动部130的质量,以调节共振频率,从而显著增加振动量。
然而,质量体131不限于由钨形成,而是还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由各种材料形成。
这里,为了校准线性振动器100的固有频率,质量体131可以设置有可以另外地插入子质量体的容纳空间,从而可以增加或减少质量体131的质量。
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154时,可以围绕线圈154感应出磁场。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线圈154激起电磁力时,从磁体134穿过线圈154的磁通量沿水平方向形成,而由线圈154产生的磁场沿竖直方向形成,使得振动部130可以沿竖直方向振动。
因此,磁体134的磁通量的方向与振动部130的振动方向可以彼此垂直。
即,当形成与振动部130的机械固有频率相同的频率的电磁力时,在振动部130中发生共振,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振动量,其中,振动部130的固有频率受振动部130的质量和弹性构件135的弹性模量影响。
这里,施加到线圈154的电流(即,具有预定频率的外部电)可以通过电连接到线圈154的基板(未示出)来提供。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135是结合到质量体131和壳体110(罩112或者托架114)由此向质量体131和壳体110提供弹力的构件。弹性构件135的弹性模量对振动部130的固有频率有影响。
这里,弹性构件135可以是包括固定到壳体110的第一固定部135a、固定到振动部130的第二固定部135c和设置为将第一固定部135a和第二固定部135c彼此连接的以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135b的板簧。另外,第一固定部135a可以包括焊接部135w,焊接部135w在第一固定部135a和可变形部135b连接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
图5示出了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弹性构件的结构。
从根本上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弹性构件135可以通过焊接结合到壳体110(罩112或托架114)。更具体地说,弹性构件135的第一固定部135a可以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
然而,根据第一固定部135a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的位置,弹性构件135被焊接的一部分会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具体地限定第一固定部135a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的部分的位置来防止应力集中。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弹性构件135可以包括焊接部135w,焊接部135w在第一固定部135a的可变形部135b所连接到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即,第一固定部135a可以包括在除了在第一固定部135a的第一固定部135a和可变形部135b连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的焊接部135w。
更具体地说,可变形部135b的两端和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弧形状,第一固定部135a可以形成为具有圆环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焊接部135w可以设置在连接具有圆环形状的第一固定部135a的中心O1与设置在可变形部135b的两端和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的部分处的圆弧的中心O2和O3的两条虚拟延伸线之间的部分的外部处。
另外,焊接部135w可以设置有在径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固定部135a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扩展部135d,扩展部135d可以焊接到壳体110。
另外,可以设置至少三个可变形部135b和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的部分,可以以点焊接方案设置焊接部135w,以与可变形部135b和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的部分的数量相对应。此外,可以沿圆周方向在可变形部135b和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的部分以等距方式设置至少三个焊接部135w。
同时,第二固定部135c可以形成为沿圆周方向具有圆环形状。
防脱离构件120可以置于电磁体150的另一端与壳体110之间。具体地,在电磁体150的另一端固定到托架114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120可以置于电磁体150的另一端和罩112之间。
在线性振动器被包括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线性振动器的部件大体上被分为振动部和固定部,其中,固定部被固定到壳体,而振动部通过与固定部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振动。这里,固定到壳体的固定部会由于施加到线性振动器的外部冲击等而与壳体分离。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额外地设置能够稳固地固定对应于固定部的电磁体150的防脱离构件120。
即,由于电磁体150的一端对应于固定到壳体110(如图中所示的罩112)的固定端,而电磁体150的另一端对应于自由端,因此电磁体150具有不稳定的结构。因此,通过在自由端和托架114之间安装能够将自由端连接到托架114的构件,即使在外部冲击被施加到电磁体150的情况下,电磁体150仍可以维持稳固地固定的状态。
这里,防脱离构件120可以由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形成。在防脱离构件120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120可以用作使磁通量流动平稳的磁轭。另外,在防脱离构件12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120可以防止磁通量的泄漏。
另外,防脱离构件120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形成,以用作缓冲构件。即,防脱离构件120可以安装在电磁体150的另一端和托架114之间。因此,在防脱离构件120由具有某种程度的弹力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120可以安装在电磁体150的另一端和罩112之间,而后弹性地恢复,从而更加稳固地固定电磁体150。
这里,防脱离构件120可至少部分地由能够吸收冲击(在存在外部冲击的情况下)的材料(诸如橡胶、硅胶、软木、丙烯、泡棉(poron)等)形成,或者可以由具有弹力的弹簧等构成。
同时,壳体110可以设置有突出到内部空间中的外壁112a,防脱离构件120可以插入到外壁112a的内部中。外壁112a可以更加稳固地固定防脱离构件120。另外,外壁112a可以用于引导防脱离构件120的位置。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与参照图1和图2描述的线性振动器100的电磁体和磁场部相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300具有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电磁体和磁场部。
即,图1和图2的线性振动器100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包括磁体134的磁场部136设置在振动部130中,电磁体150设置在壳体(罩112或托架114)中而作为固定部。相反,图3和图4的线性振动器300具有下述结构:其中,电磁体336设置在振动部330中,包括磁体354的磁场部350设置在壳体310中(罩312或托架314)而作为固定部。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公开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300可以包括形成线性振动器300的外罩的壳体310、包括质量体331和电磁体336的振动部330、弹性构件335、包括磁轭352和磁体354的磁场部350以及用于向电磁体336供电的基板340。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防脱离构件320可以置于磁场部350和壳体310之间。这里,电磁体336可以包括磁轭332和线圈334。另外,磁场部350可以包括磁轭352和磁体354。另外,阻尼器361和363可以设置在振动部330和壳体310的内表面之间,以在振动部330和壳体310的内表面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吸收冲击。
壳体310可以包括:罩312,具有一个敞开侧,并且在其中提供预定的内部空间;托架314,结合到罩312的敞开侧,以密封由罩312形成的内部空间。
这里,内部空间可以容纳磁场部350、振动部330等,罩312和托架314还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
此外,托架314可以包括将罩312的敞开侧密封的密封部314a和在罩312和托架314彼此结合后突出到罩312的外部的突出部314b。
同时,罩312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突出为与防脱离构件320(将在下面描述)的外径相对应的外壁312a。因此,防脱离构件320的外周表面插入到外壁312a的内表面中并安装到外壁312a的内表面,从而罩312和防脱离构件320能够更加牢固地彼此结合。
磁场部350可被固定地安装在壳体310中,以被设置在壳体310的内部空间中。可以通过使用结合方法、压配合法和焊接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将磁场部350结合到壳体310(可以安装在罩312或者托架314上)。
磁场部350的外径可以比形成电磁体336的磁轭332和线圈334的内径小,并且磁场部350可以结合到壳体310(罩312或者托架314)而作为固定构件。
这里,磁场部350可以被构造为包括固定到壳体310的磁体352和固定到磁体354的磁轭352。磁轭352可以被设置为在通过磁体354与振动部330的线圈334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过程中运行磁通量平稳地流动。
磁轭352可以设置为面对振动部330的线圈334。由于磁轭352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在通过磁体354与线圈334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过程中平稳地形成磁通量的流动。
这里,磁轭352可以由磁性材料形成。
振动部330可以包括质量体331和电磁体336。这里,电磁体336可以包括磁轭332和线圈334。
固定地设置在质量体331的内表面上的电磁体336可以通过与固定地设置在壳体310中以面对电磁体336的内部的磁场部350相互作用经过弹性构件335实现使振动部330相对于磁场部350振动。
即,振动部330可以是能够通过弹性构件335竖直地振动的构件。
这里,磁轭332和线圈334的内径可比磁场部350的外径大。
具体地说,电磁体336可以设置为面对磁场部350并且磁场部3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由电磁体336形成的空间中。
因此,在振动部330的运动过程中,磁场部350和电磁体336可以保持非接触状态。
此外,线圈334可以结合到空心的质量体331的内周表面。
当作为竖直地振动的振动体的质量体331竖直地振动时,质量体331可以具有比罩312的内径小的外径,从而质量体331可以在壳体310中振动不与壳体310接触。
因此,可以在罩312的内周表面与质量体331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具有预定尺寸的间隙。
质量体331可以由不受由磁体354产生的磁力影响的非磁性材料或者顺磁材料而形成。
因此,质量体331可以由比重比铁的比重大的材料(诸如钨)形成,使得在相同的体积下增加振动部330的质量,以调节共振频率,从而显著增加振动量。
然而,质量体331不限于由钨形成,而是还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由各种材料形成。
这里,为了校准线性振动器300的固有频率,质量体331可以设置有可以另外地插入子质量体的容纳空间,从而可以增加或减少质量体331的质量。
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334时,可以围绕线圈334感应出磁场。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线圈334激起电磁力时,从磁体354穿过线圈334的磁通量沿水平方向形成,而由线圈334产生的磁场沿竖直方向形成,使得振动部330可以沿竖直方向振动。
因此,磁体354的磁通量的方向与振动部330的振动方向可以彼此垂直。
即,当形成与振动部330的机械固有频率相同的频率的电磁力时,在振动部330中发生共振,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振动量,其中,振动部330的固有频率受振动部330的质量和弹性构件335的弹性模量影响。
这里,施加到线圈334的电流(即,具有预定频率的外部电)可以通过电连接到线圈334的基板340来提供。下面将提供对其的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335是结合到质量体331和壳体310(罩312或者托架314)由此向质量体331和壳体310提供弹力的构件。弹性构件335的弹性模量对振动部330的固有频率有影响。
这里,弹性构件335可以是包括固定到壳体310的第一固定部335a、固定到振动部330的第二固定部335c和设置为将第一固定部335a和第二固定部335c彼此连接的以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335b的板簧。另外,第一固定部335a可以包括焊接部335w,焊接部335w在第一固定部335a和可变形部335b连接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310。
图5示出了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弹性构件的结构。
从根本上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弹性构件335可以通过焊接结合到壳体310(罩312或托架314)。更具体地说,弹性构件335的第一固定部335a可以焊接并结合到壳体310。
然而,根据第一固定部335a焊接并结合到壳体310的位置,弹性构件335被焊接的一部分会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具体地限定第一固定部335a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310的部分的位置来防止应力集中。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弹性构件335的第一固定部335a可以包括焊接部335w,焊接部335w在第一固定部335a和可变形部335b连接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310。即,第一固定部335a可以包括在除了在第一固定部335a的第一固定部335a和可变形部335b连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310的焊接部335w。
更具体地说,可变形部335b的两端和第一固定部335a连接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弧形状,第一固定部335a可以形成为具有圆环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焊接部335w可以设置在连接具有圆环形状的第一固定部335a的中心O1与设置在可变形部335b的两端和第一固定部335a连接的部分处的圆弧的中心O2和O3的两条虚拟延伸线之间的部分的外部处。
另外,焊接部335w可以设置有在径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固定部335a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的扩展部335d,扩展部335d可以焊接到壳体310。
另外,可以设置至少三个使可变形部335b和第一固定部335a连接的部分,可以以点焊接方案设置焊接部335w,以与可变形部335b和第一固定部335a连接的部分的数量相对应。此外,可以沿圆周方向在可变形部335b和第一固定部335a连接的部分以等距方式设置至少三个焊接部335w。
同时,第二固定部335c可以形成为沿圆周方向具有圆环形状。
基板340可以结合到构成振动部330的质量体331的一个表面,并且包括穿过振动部330的孔349,以在振动部330振动时不接触磁场部350。
即,孔349可以防止磁场部350和基板340之间的接触,并且在振动部330振动以及运动时使振幅不受限制,以保证振动部330的振动量尽可能大。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300可以通过孔349获得更加稳定的线性振动。
具体地,基板340的一端可以结合到振动部330,从而变成自由端,而基板340的另一端可以结合到壳体340,从而变成固定端。
这里,将详细地描述基板340。基板34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可以包括结合到振动部330的质量体331的运动片342、结合到壳体310的固定片346以及使运动片342和固定片346彼此连接的连接片344。
另外,由移动片342形成的内部空间指上面所述的孔349。
固定片346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上表面上以向线圈334供电的电连接端子347,电连接端子347可以突出到壳体310外部。
因此,基板340的固定片346可以结合到突起部314b。
另外,基板340可以包括使运动片342和固定片346彼此连接的连接片344,连接片344可以在连接片344与运动片342的边缘分隔开预定间隔以允许运动片342竖直振动的状态下沿运动片342的周向从固定片346的端部摆动。
另外,基板340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下表面上以将具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传递到线圈334的电极焊盘(未示出),电极焊盘(未示出)可以电连接到线圈334的引线。
这里,电极焊盘(未示出)可以形成在线圈334的外径的外部处,并且可以通过焊接电连接到线圈334的引线的一端。
换言之,电极焊盘(未示出)可以设置在基板340的运动片342的下表面上,并且结合到线圈334的引线。
因此,线圈334的引线可以在线圈334的外部处结合到基板340的电极焊盘(未示出),从而当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300运转时,线圈334的引线不影响线性振动器300的振动和运动。
防脱离构件320可以置于电磁体350的另一端与壳体310之间。具体地,在电磁体350的一端固定到罩312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320可以置于电磁体350的另一端和托架314之间。
在线性振动器被包括在壳体310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线性振动器的部件大体上被分为振动部和固定部,其中,固定部被固定到壳体,而振动部通过与固定部电磁相互作用而振动。这里,固定到壳体的固定部会由于施加到线性振动器的外部冲击等而与壳体分离。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额外地设置能够稳固地固定对应于固定部的电磁体350的防脱离构件320。
即,由于电磁体350的一端对应于固定到罩312的固定端,而电磁体350的另一端对应于自由端,因此电磁体350具有不稳定的结构。因此,通过在自由端和托架314之间安装能够将自由端连接到托架314的构件,即使在外部冲击被施加到电磁体350的情况下,电磁体350仍可以维持稳固的固定状态。
这里,防脱离构件320可以由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形成。在防脱离构件320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320可以用作使磁通量平稳的磁轭。另外,在防脱离构件32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320可以防止磁通量的泄漏。
另外,防脱离构件320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形成,以用作缓冲构件。即,防脱离构件320可以是安装在电磁体350的另一端和托架314之间的构件。因此,在防脱离构件320由具有某种程度的弹力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防脱离构件320可以安装在电磁体350的另一端和托架314之间,而后弹性地恢复,从而更加稳固地固定电磁体350。
这里,防脱离构件320可至少部分地由具有弹力的材料(诸如橡胶、硅胶、弹簧等)形成。
同时,壳体310可以设置有突出到内部空间中的外壁312a,并且防脱离构件320可以插入到外壁312a的内部中。外壁312a可以更加稳固地固定防脱离构件320。另外,外壁312a还可以用于引导防脱离构件120的位置。
图6示出了证明了根据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弹性构件的焊接位置缓和了应力集中的仿真结果。
参照图6,图6示出了根据弹性构件135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所处位置由弹性构件135产生的最大应力之间的对比(但是,最大应力值为相对值)。
如图6中所示,在分别在弹性构件135的点1到点5处执行焊接工艺的情况下,从弹性构件135的点1处产生的最大应力为629,从弹性构件135的点2处产生的最大应力为639.5,从弹性构件135的点3处产生的最大应力为601.3,从弹性构件135的点4处产生的最大应力为579.1,从弹性构件135的点5处产生的最大应力为565.3
这里,弹性构件135的第一固定部135a在点1和点2处(即,在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到可变形部135b的部分处)、在点3处(即,在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到可变形部分135b的部分的边界点)以及在点4和点5(即,在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到可变形部135b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110。
如上所述,可以认识到的是,在点1和点2处,应力集中于弹性构件135的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到可变形部135b的部分处,而在弹性构件135的第一固定部135a连接到可变形部135b的部分上的应力集中在点3到点5处缓和。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将弹性构件的焊接部具体至预定的位置以分散可能集中在弹性构件上的应力来延长弹性构件的寿命。
虽然已经在上面示出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
壳体,提供内部空间;
固定部,包括线圈,线圈的一端固定到壳体从而被设置在内部空间中;
振动部,包括设置为面对线圈并且通过与线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磁体;以及
弹性构件,一端固定到壳体,另一端固定到振动部,以弹性地支撑振动部的振动,
其中,弹性构件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振动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设置为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彼此连接并且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
第一固定部包括焊接部,焊接部在第一固定部的连接到可变形部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可变形部的两端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被形成为具有圆弧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第一固定部形成为具有圆环形状,
焊接部设置在将具有圆环形状的第一固定部的中心与设置在可变形部的所述端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处的圆弧的中心连接的虚拟延长线之间的部分的外部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焊接部设置有扩展部,扩展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固定部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提供至少三个使可变形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以点焊方案提供焊接部,以与可变形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的数量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在可变形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的部分中沿圆周方向以等距的方式提供至少三个焊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还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磁轭,线圈绕磁轭卷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第二固定部形成为具有圆环形状。
10.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
壳体,提供内部空间;
固定部,包括磁体,磁体的一端固定到壳体从而被设置在内部空间中;
振动部,包括设置为面对磁体并且通过与磁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的线圈;以及
弹性构件,一端固定到壳体,另一端固定到振动部,由此弹性地支撑振动部的振动,
其中,弹性构件包括固定到壳体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振动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设置为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彼此连接并且弹性地变形的可变形部,
第一固定部包括焊接部,焊接部在第一固定部的可变形部连接到第一固定部的部分的外部处焊接并结合到壳体。
CN201410081648.6A 2013-11-05 2014-03-06 线性振动器 Pending CN1046177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33718A KR101525690B1 (ko) 2013-11-05 2013-11-05 선형 진동자
KR10-2013-0133718 2013-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7733A true CN104617733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00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1648.6A Pending CN104617733A (zh) 2013-11-05 2014-03-06 线性振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15540B2 (zh)
KR (1) KR101525690B1 (zh)
CN (1) CN104617733A (zh)
PH (1) PH12014000060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6355A (zh) * 2017-04-07 2017-08-15 威海硕科微电机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器
CN110719009A (zh) * 2018-07-11 2020-01-21 Mplus株式会社 弹性部件结构体及适用其的线性振动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9871B2 (ja) * 2014-09-30 2018-04-11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振動モータ
KR101653792B1 (ko) * 2015-05-29 2016-09-05 주식회사 오리엔텍 댐퍼의 형상을 변형한 진동모터
KR102026901B1 (ko) * 2017-08-25 2019-11-04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코일의 단선 방지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선형 진동발생장치.
JP6980877B2 (ja) * 2017-12-25 2021-12-15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181333A (ja) * 2018-04-04 2019-10-24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振動モータ
KR102138339B1 (ko) * 2018-10-24 2020-07-27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사운드 진동 액츄에이터
CN116830602A (zh) * 2021-02-12 2023-09-29 科利耳有限公司 具有新弹簧附接的换能器
CN115347713A (zh) * 2021-05-14 2022-11-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震动马达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3341B1 (ko) * 2006-04-03 2007-10-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판 스프링
CN101436812A (zh) * 2007-11-12 2009-05-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振动设备以及制造振动设备的方法
CN102088235A (zh) * 2009-12-03 2011-06-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子
CN102832778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产生设备
KR20130026796A (ko) * 2011-09-06 2013-03-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리니어진동모터
KR20130031528A (ko) * 2011-09-21 2013-03-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모터
CN103138524A (zh) * 2011-11-24 2013-06-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9606B1 (ko) * 2012-06-22 2013-12-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3341B1 (ko) * 2006-04-03 2007-10-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판 스프링
CN101436812A (zh) * 2007-11-12 2009-05-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振动设备以及制造振动设备的方法
CN102088235A (zh) * 2009-12-03 2011-06-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子
CN102832778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产生设备
KR20130026796A (ko) * 2011-09-06 2013-03-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리니어진동모터
KR20130031528A (ko) * 2011-09-21 2013-03-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모터
CN103138524A (zh) * 2011-11-24 2013-06-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6355A (zh) * 2017-04-07 2017-08-15 威海硕科微电机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器
CN110719009A (zh) * 2018-07-11 2020-01-21 Mplus株式会社 弹性部件结构体及适用其的线性振动马达
CN110719009B (zh) * 2018-07-11 2021-09-28 Mplus株式会社 弹性部件结构体及适用其的线性振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4000060A1 (en) 2015-08-24
US9515540B2 (en) 2016-12-06
KR101525690B1 (ko) 2015-06-03
PH12014000060B1 (en) 2015-08-24
KR20150051786A (ko) 2015-05-13
US20150123499A1 (en)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7733A (zh) 线性振动器
KR101339606B1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1069997B1 (ko) 리니어 진동 모터
KR101547572B1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101055508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KR101055562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KR101354867B1 (ko) 리니어진동장치
KR101525654B1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2173570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CN102611272A (zh) 用于产生振动的装置
KR101388816B1 (ko) 선형 진동자
JP2011019384A (ja) 線形振動子
CN102957294B (zh) 线性振动电机
KR20130038542A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1506556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KR20150053106A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N103023266B (zh) 线性振动器
KR101461274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KR20150053104A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101339551B1 (ko) 선형 진동자
KR20130031528A (ko) 선형 진동모터
KR20170035464A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1250728B1 (ko) 선형 진동자
KR20130038328A (ko) 선형진동모터
KR20120138729A (ko) 선형진동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7

Address after: Samsung Gyeonggi Do Road South Korea Suwon Lingtong District 168 Street fan Mei Tan Dong two layer 38

Applicant after: Mol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