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2423B -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2423B
CN104612423B CN201510085132.3A CN201510085132A CN104612423B CN 104612423 B CN104612423 B CN 104612423B CN 201510085132 A CN201510085132 A CN 201510085132A CN 104612423 B CN104612423 B CN 104612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ch
control room
mooring
traversing
centraliz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51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2423A (zh
Inventor
林鸣
陈聪
吴凤亮
陈伟彬
戴双全
申昌州
胡汉卿
徐轶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No 2 Engineering Co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No 2 Engineering Co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No 2 Engineering Co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15100851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2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2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2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2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2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上施工缆系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该系统为了满足多点位、多功能、隔水相望远距离简易操作要求,设计了机旁控制室和集中控制室,从而在绞车执行不同任务时,根据需要选择机旁操作或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智能化集中操作。其中,集中控制室为指挥人员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信息。此外,该系统操作简易,指挥智能,普通工人可操作绞车,通过简单操作变换绞车多种牵引功能,对被拖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指挥人员对绞车各种功能的调用使绞车系统变得智能化,能在复杂环境实现超大型沉管管节在深浅坞的系泊、管节横移、管节纵向出坞和深坞门的开闭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提高指挥、操作人员作业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施工缆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船舶系泊绞缆设备是船舶设备的一部分,适用于水上工作和海上施工环境。采用船舶系泊绞缆设备的标准设计制作管节横移系泊绞缆系统设备是比较适合的选择,此时需要使得船舶系泊绞缆设备适应陆地坞室、港池或码头等新的环境、满足新的条件。其中,坞室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的上方为深坞区,下方为浅坞区;在深坞区的左侧开有坞口,所述坞口连接出坞通道,并在所述出坞通道上侧靠近坞室的位置设置有坞门寄放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但是现有的船舶系泊绞缆设备的主要结构往往固定在船上某位置,其工作范围小,功能单一,不适合制造沉管的坞室对活动范围面积大、功能多样性的要求。同时现有的船舶系泊绞缆设备仅适合船员技工操作,不适合陆上和水上一般施工人员操作。此外,目前本领域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大多数由一人指挥,多个操作人员分别操作,并且每个卷扬机之间的操作互相独立,由此导致以下缺点的出现:首先,涉及指挥、操作、瞭望人员较多,反馈的信息量较大,而且不够统一,若指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错误的指令;其次,参与人员较多,但实际工作量不大,工作系效率低;最后,指挥、操作人员在室外工作,工作舒适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简化操作,实现系统的集中控制,提高指挥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包括机旁控制室、摄像机组和一个集中控制室;所述机旁控制室与绞车对应设置,并分别控制各绞车;所述摄像机组获取所有所述绞车的图像,并通过信号输送单元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控制室;所述集中控制室和机旁控制室互锁,并且所述集中控制室通过信号控制所述机旁控制室。
优选地,所述集中控制室包括视频接收显示装置、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第一PLC和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所述视频接收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摄像机组传来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片显示;所述第一操作台和第二操作台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指令经过第一PLC处理后,通过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将信号发送给机旁控制室;
每个所述机旁控制室均包括电气控制柜和机旁操作台;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和第二PLC;所述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接收集中控制室发送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第二PLC进行处理;所述第二PLC发出信号给对应绞车的电气执行元件,并通过所述电气执行元件控制对应的绞车。
优选地,所述电气执行元件包括变频器、继电器、电器开关和电阻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和机旁操作台均包括转换开关、操作手柄和选择开关;所述转换开关用于控制速度和恒张力之间的功能转换;所述操作手柄用于控制速度和恒张力的变化;所述选择开关用于实现集中控制和机旁控制之间的切换。
优选地,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强制转换钥匙开关。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送单元为无线传递单元。
优选地,所述摄像机组包括设置在绞车旁的固定式摄像头,以及设置在深坞堤坝上、固定塔吊上以及集中控制室顶部的带云台的摄像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包括绞车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导缆子系统和带缆索具,所述控制子系统为本发明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优选地,所述绞车子系统包括分布在坞室四周的十台绞车,且每两台所述绞车为一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为了满足多点位、多功能、隔水相望远距离简易操作要求,设计了机旁控制室和集中控制室,从而在绞车执行不同任务时,根据需要选择机旁操作或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智能化集中操作。其中,无线遥控的集中控制室为指挥人员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信息。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操作简易,指挥智能,可以采用普通工人操作绞车,通过简单操作变换绞车多种牵引功能,能对被拖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指挥人员对绞车各种功能的调用使绞车系统变得智能化,能在复杂环境实现超大型沉管管节在深浅坞的系泊、管节从浅坞到深坞的横移、管节纵向出坞和深坞门的开闭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指挥、操作人员作业环境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绞车无线视频电气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集中控制无线数传电气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8#绞车的主回路电气工作原理图;
图5是7#、8#绞车PLC CPU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6是7#、8#绞车PLC扩展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7是7#、8#绞车控制回路(一)电气工作原理图;
图8是7#、8#绞车控制回路(二)电气工作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的集中控制室的正立面分布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集中控制室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7#8#绞车机旁控制室的侧立面分布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7#8#绞车机旁控制室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机旁控制室;2、第二机旁控制室;3、第三机旁控制室;4、第四机旁控制室;5、第五机旁控制室;6、集中控制室;7、第一、第二绞车;8、第三、第四绞车;9、第五、第六绞车;10、第七、第八绞车;11、第九、第十绞车;12、深坞门;13、沉管管节;14、第一固定塔吊;15、第二固定塔吊;16、深坞区;17、浅坞区;18、深坞门寄存区;19、视频接收器;20、无线视频监控主机;21、视频显示器;22、第一固定式摄像头;23、第二固定式摄像头;24、第三固定式摄像头;25、第四固定式摄像头;26、第五固定式摄像头;27、第六固定式摄像头;28、第七固定式摄像头;29、第一PLC;30、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31、第二PLC;32、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33、第一操作台;34、第二操作台;35、第一、第二绞车操作面板;36、第三、第四绞车操作面板;37、第五、第六绞车操作面板;38、第七、第八绞车操作面板;39、第九、第十绞车操作面板;40、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天线;41、电气控制柜;42、机旁操作台;43、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天线;44、绞车电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均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实施例中图的上、下、左、右分别指代北、南、西、东。
本实施例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包括机旁控制室、摄像机组和一个集中控制室6;所述机旁控制室与绞车对应设置,并分别控制各绞车;所述摄像机组获取所有所述绞车的图像,并通过信号输送单元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控制室6;所述集中控制室6和机旁控制室互锁,并且所述集中控制室6通过信号控制所述机旁控制室。下面结合整个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对本实施例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的限制。
本发明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包括绞车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导缆子系统和带缆索具,各系统的结构分布请参见图1。其中,所述控制子系统也即本实施例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所述绞车子系统包括分布在坞室四周的十台绞车,十台绞车的分布需要能够实现坞室的坞门关闭、管节的横移和管节的出坞等工作,因此此处绞车的分布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并且确定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坞室内7.5万吨的管节从南边的浅坞区17横移到北边的深坞区16,在坞室北边设置两台25吨绞车为第一、第二绞车7,从东西两边对称平行出缆牵引管节,保证管节平行横移,同时在坞室南边设置两台15吨恒张力绞车为第五、第六绞车9,从东西两侧交叉出缆对管节横移进行恒张力溜尾,把握管节方向防止左右偏动和起刹车的作用;为了满足深坞内的管节从坞室西边的坞口纵向出坞,在坞室西边的坞口两侧各设置两台25吨恒张力绞车为第七、第八绞车10和第九、第十绞车11,用于坞口外左右对称牵引管节出坞和坞口外对出坞管节的左右调节和溜尾,同时在坞室的东边设置两台25吨恒张力绞车为第三、第四绞车8,用于管节出坞时在坞内对出坞管节的左右调节和溜尾。为了满足深坞门12从坞口平行横移拖出坞口打开坞门并纵移到寄存区寄存或者从寄存区纵移到坞口,再平行横移入坞口关闭坞门,采用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绞车11和第一、第二、第四共七台绞车的缆绳经多个导缆器导向后,进行牵引和溜尾完成坞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绞车7位于坞室北侧,用于管节横移牵引;所述第三、第四绞车8位于坞室东侧即坞口对面,用于管节出坞、管节横移、坞门开闭牵引及溜尾;所述第五、第六绞车9位于坞室南侧即浅坞区17南侧,用于管节第一次横移溜尾;所述第七、第八绞车10位于坞室西侧的坞口南边,用于管节出坞、管节第二次和第三次横移、坞门开闭牵引和溜尾;所述第九、第十绞车11位于坞室西侧的坞口北边,用于管节出坞、坞门开闭牵引和溜尾;所述每个机旁控制室位于所述对应绞车旁;具体地,第一机旁控制室1位于第一、第二绞车7旁;第二机旁控制室2位于第三、第四绞车8旁;第三机旁控制室3位于第五、第六绞车9旁;第四机旁控制室4位于第七、第八绞车10旁;第五机旁控制室5位于第九、第十绞车11旁。所述集中控制室6位于所述第七、第八绞车10旁。
为了实现每处绞车的单独控制,在每处绞车旁设置机旁控制室,并优选该机旁控制室架空地面300mm安装,尺寸为:长2.1m×宽2.0m×高2.2m;做支腿固定在混凝土地面的预埋板上,能抗击台风;室内安装操作台,电气控制柜,室外设置电阻器。
为了满足多点位、多功能、隔水相望远距离操作要求,设置了无线遥控的集中控制室6,从而为指挥人员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信息。其中,集中控制室6位于坞口南侧,也即第七、第八绞车10旁。集中控制室6优选两层集装箱形式叠放,上下连为一体,下层为索具仓库,上层为集中控制室6,参考尺寸:长6.0m×宽2.4m×高2.6m,下层固定在混凝土地面的预埋板上,能抗击12级台风;集中控制室6为钢制,控制室三方均装设有玻璃窗,方便坞门开闭、管节横移、管节出坞的操作指挥观察。优选,所述集中控制室6距上述各绞车的距离约为200m~370m远。集中控制室6设置第一操作台33、第二操作台34、第一PLC29、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30、视频接收显示装置。其中,视频接收显示装置包括视频接收器19、无线视频监控主机20和视频显示器21。集中操作采用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以广播形式把操作信号发送出去,以无线电传播给各个机旁控制室,通过机旁控制室控制绞车运行。集中操作和机旁操作能够互锁。
为了获取各绞车的工作视频,并将其发送给集中控制室6,在各绞车旁的机旁控制室顶设置摄像机组,请参见图2。具体地:摄像机组包括第一、第二绞车7旁的第一固定式摄像头22;第三、第四绞车8旁的第二固定式摄像头23;第五、第六绞车9旁的第三固定式摄像头24;第七、第八绞车10旁的第四固定式摄像头25和第五固定式摄像头26;第九、第十绞车11旁的第六固定式摄像头27和第七固定式摄像头28;以及,M、N、P点设置的云台式和变焦功能的一体球机。该一体球机能360度水平转动和适当的上下角转动,录入的图像能看清30m~300m远的物体。其中,M点指的是坞口东边的深坞堤坝所在位置,N点指的是第一固定塔吊14所在位置,P点指的是集中控制室6顶所在的位置。视频信息通过信号输送单元发送到集中控制室6,其中,优选信号输送单元为一种无线传递的单元;集中控制室6对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无线视频监控主机20进行处理,并通过视频显示器21显示绞车的工作情况,从而在集中控制室6可监视到绞车的工作状态。其中,为了避免集中控制室6和机旁控制室之间的操作互相干扰,必须将两者互锁,从而保证集中控制室6进行控制的时候,机旁控制室必须停止和集中控制室6相违背的指令,反之亦如此。
上述集中控制室6、机旁控制室和摄像机组共同构成控制子系统的核心成分。
具体地,集中控制室6包括视频接收显示装置、第一操作台33、第二操作台34、第一PLC29和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30。所述视频接收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摄像机组传送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显示。所述第一操作台33和第二操作台34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指令经过第一PLC29处理后,通过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30将信号发送给机旁控制室。其中,集中操作采用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30以广播形式把操作信号通过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天线40以无线电传播给各个机旁控制室,请参见图3。
每个所述机旁控制室均包括电气控制柜41和机旁操作台42;所述电气控制柜41包括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32和第二PLC31;所述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32通过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天线43接收集中控制室6发送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第二PLC31进行处理;所述第二PLC31发出信号给电气执行元件控制所述机旁控制室对应的绞车。具体地,所述第二PLC31发出的信号传送给对应绞车的执行元件,所述执行元件包括变频器、继电器、电器开关和电阻器。所述第一操作台33、第二操作台34和机旁操作台42均包括手柄、按钮和开关,并通过所述手柄、按钮和开关发出指令。本实施例中仅给出了第八绞车的主回路电气的工作原理,请参见图4,应当理解的是,其它绞车的主回路电气的工作原理与第八绞车基本一致。此外,机旁控制室中,第七、第八绞车10的PLC CPU模块的工作原理和PLC扩展模块的工作原理请参见图5和图6。第七、第八绞车10控制回路(一)电气工作原理和第七、第八绞车10控制回路(二)电气工作原理分别参见图7和图8。
机旁控制室的电气控制柜41内设置有机旁控制强制转换钥匙开关,正常工作状态时强制转换钥匙开关转到集中,此时集中控制室6可执行操作。当集中控制室6的选择开关转换到集中时,此时机旁操作无效,操作人员只可通过集中控制室6操作台的按钮、转换开关、操作手柄和选择开关发出指令,经操作台下面的第一PLC29处理,并经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向对应的绞车发送信号。各绞车的接收机接收相应的信号,经机旁控制室内的第二PLC31处理,并对绞车变频器、继电器、电器开关等执行元件发出指令控制绞车运行。
当集中控制室6的选择开关转换到机旁时,此时集中室操作无效,操作人员只可在机旁操作台42操作转换开关、操作手柄和选择开关对绞车进行操作运行。所述转换开关用于控制速度和恒张力之间的功能转换;所述操作手柄用于控制速度和恒张力的变化;所述选择开关用于实现集中控制和机旁控制之间的切换。
当紧急情况时,机旁操作人员可将强制转换钥匙开关强制转换为机旁,此时只能由机旁操作人员操作绞车工作。
一个机旁控制室内设置有一个电气控制柜41,对应控制两台绞车。单台主回路设置空开、接触器、变频器。两个控制回路共用一组PLC,设置一个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32,接收集中控制室6的操作指令。
其中集中控制室6,优选第一操作台33正对深坞区16,包括第一、第二绞车操作面板35,和第五、第六绞车操作面板37;所述第二操作台34正对坞口和坞外,包括第一、第二绞车操作面板35,第三、第四绞车操作面板36,第七、第八绞车操作面板38和第九、第十绞车操作面板39。关于集中控制室6的结构分布和机旁控制室的结构分布请参见图9至图12。
本实施例中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的控制工况包括三种,也即坞门开闭、管节横移、管节出坞。
一)深坞门12开闭:深坞门12开闭采用深坞北边的第一、第二绞车7,东边的第四绞车,坞口两侧的第七、第八绞车10和第九、第十绞车11共七台绞车对坞门进行横牵和纵向牵移。坞门开闭作业时七台绞车可集中在P点的集中控制室6采用集中控制,也可采用机旁控制。其中,在深坞门12打开时位于深坞门寄存区18。
二)管节横移:管节横移采用深坞北侧的第一、第二绞车7用两根缆绳平行牵引,优选第一、第二绞车7为25t变频绞车;同时第五、第六绞车9在南边用两根缆绳交叉恒张力溜尾控制,优选第五、第六绞车9为15t恒张力绞车;在管节横移时四台卷扬机可在集中控制室6采用集中控制,也可采用机旁控制室进行控制。
三)管节出坞:管节出坞采用坞口两侧的第八第九绞车用两根缆绳通过坞口外L30、L33导缆桩的导向后交叉出缆在前面牵引管节出坞;后面采用深坞东侧的第三、第四绞车8在东边用两根缆绳通过L16、L17导缆桩导向后交叉溜尾保持恒张力控制。当管节尾部到达坞口外时进行换缆,第七、第十绞车的两根缆绳换到管节后面交叉溜尾保持恒张力控制管节继续出坞。在管节出坞时六台绞车可在集中控制室6采用无线遥控集中控制,也可采用机旁控制室进行控制。
其中,集中控制室6的遥控功能如下:
1)对25t的绞车的主滚筒的启停、多档加减速、正反转控制,对可联机的两台绞车执行联动与分动转换控制。执行联机的两绞车实行同步自动调节控制。
2)恒张力绞车有两种功能,即恒张力功能和速度功能;当为恒张力功能时可实现多档恒张力(6t、8t、10t)控制;当为速度功能时对绞车的启停、加减速、正反转控制,对可联机的两台绞车执行联动与分动转换控制。执行联机的两绞车实行同步自动调节控制。
具体地,所述15t恒张力绞车控制功能有,具有能实现速度和恒张力两种功能。通过转换开关转换到速度,绞车可实现6种速度的牵引,其6种速度分别为慢三档——慢一档0.022m/s,慢二档0.054m/s,慢三档0.11m/s,绞拖力为0~15t。快三档——快一档0.13m/s,快二档0.16m/s,快三档0.22m/s。绞拖力为10~8t。当转换开关转到恒张力时,操作绞车手柄可实现3种恒张力绞拖功能,分别为一档6t,二档8t,三档10t。当外力大于所执行的恒张力时绞车可自动保持恒张力松缆。
所述25t恒张力绞车控制功能有,具有能实现速度和恒张力两种功能。通过转换开关转换到速度,绞车可实现6种速度的牵引,其6种速度分别为慢三档——慢一档0.02m/s,慢二档0.05m/s,慢三档0.1m/s,绞拖力为0~25t。快三档——快一档0.12m/s,快二档0.15m/s,快三档0.2m/s。绞拖力为15~10t。当转换开关转到恒张力时,操作绞车手柄可实现3种恒张力绞拖功能,分别为一档6t,二档10t,三档15t。当外力大于所执行的恒张力时绞车可自动保持恒张力松缆。
本实施例中,整个系统包括多个回路,每个回路都会需要配置电源。具体优选:供电电源:三相AC 380V 50Hz;动力回路电源:三相AC 380V 50Hz;照明回路:AC 220V 50Hz;控制回路:AC 220V 50Hz,DC24V,DC13.8V;PLC回路:AC 220V 50Hz,DC24V;电源插座:AC220V 50Hz。
上述每组绞车的缆绳经过所述导缆子系统后实现导向,并通过所述带缆索具和沉管管节13连接。其中,导缆子系统的导缆器分别位于深、浅坞周围高水位的拦水坝上和岩石边坡上,结构本体采用桩柱形式,可同时作导缆器和系船柱的用途。在坞室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要求设置了不同形式的导缆器,主要功能是给绞车缆绳导向和作系船柱使用。带缆脱口器主要功能是给主钢丝绳带缆和方便主钢丝绳快速解缆。
本实施例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采用最少的人员实现管节在深浅坞的系泊、管节从浅坞到深坞的横移、管节出坞和深坞门12的开闭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指挥、操作人员作业环境舒适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旁控制室、摄像机组和一个集中控制室;所述机旁控制室与绞车对应设置,并分别控制各绞车;所述摄像机组获取所有所述绞车的图像,并通过信号输送单元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控制室;所述集中控制室和机旁控制室互锁,并且所述集中控制室通过信号控制所述机旁控制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室包括视频接收显示装置、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第一PLC和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所述视频接收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摄像机组传来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片显示;所述第一操作台和第二操作台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指令经过第一PLC处理后,通过集中控制室数传电台将信号发送给机旁控制室;
每个所述机旁控制室均包括电气控制柜和机旁操作台;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和第二PLC;所述机旁控制室数传电台接收集中控制室发送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第二PLC进行处理;所述第二PLC发出信号给对应绞车的电气执行元件,并通过所述电气执行元件控制对应的绞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执行元件包括变频器、继电器、电器开关和电阻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台、第二操作台和机旁操作台均包括转换开关、操作手柄和选择开关;所述转换开关用于控制速度和恒张力之间的功能转换;所述操作手柄用于控制速度和恒张力的变化;所述选择开关用于实现集中控制和机旁控制之间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强制转换钥匙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送单元为无线传递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组包括设置在绞车旁的固定式摄像头,以及设置在深坞堤坝上、固定塔吊上以及集中控制室顶部的带云台的摄像头。
8.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包括绞车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导缆子系统和带缆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沉管横移系泊绞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车子系统包括分布在坞室四周的十台绞车,且每两台所述绞车为一组。
CN201510085132.3A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Active CN104612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5132.3A CN104612423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5132.3A CN104612423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2423A CN104612423A (zh) 2015-05-13
CN104612423B true CN104612423B (zh) 2017-02-01

Family

ID=53147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5132.3A Active CN104612423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2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472B (zh) * 2015-12-21 2018-06-26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锚泊定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11271B (zh) * 2021-10-12 2022-09-16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沉管浮态上驳的方法
CN114115103A (zh) * 2021-11-12 2022-03-01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坞门人机界面扩展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9718A (ja) * 2005-09-06 2007-03-22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係船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KR20110057404A (ko) * 2009-11-24 2011-06-01 주식회사 케이엔티 침매터널 시공용 침매폰툰 및 이를 이용한 침매터널의 시공방법
CN203129178U (zh) * 2013-01-10 2013-08-14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型沉管绞缆出坞系统
CN203745863U (zh) * 2013-12-20 2014-07-30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沉管隧道管节海上浮运和沉放施工作业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9718A (ja) * 2005-09-06 2007-03-22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係船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KR20110057404A (ko) * 2009-11-24 2011-06-01 주식회사 케이엔티 침매터널 시공용 침매폰툰 및 이를 이용한 침매터널의 시공방법
CN203129178U (zh) * 2013-01-10 2013-08-14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型沉管绞缆出坞系统
CN203745863U (zh) * 2013-12-20 2014-07-30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沉管隧道管节海上浮运和沉放施工作业监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超大型沉管出坞施工及控制方法》;宁进进 等;《中国港湾建设》;20140730;第54,55,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2423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2423B (zh)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缆控制系统
CN109610922B (zh) 一种典型地形铁塔组立施工装备
CN104649169B (zh)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绞车及系统
CN104631481B (zh) 一种沉井用系泊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91004B (zh) Fast反射面吊装与六索拖舱入港无干涉运行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45327B (zh) 海洋工程拖曳试验牵引系统以及牵引方法
CN204587229U (zh) 一种立式大拉力双速双输出绞盘快速脱缆钩
CN105384085A (zh) 塔柱式三弦杆臂架船用起重机
CN105236244A (zh) 一种多轿厢式电梯
CN206156650U (zh) 一种检测卷筒钢丝绳乱绳的系统
CN208802112U (zh) 一种海上船舶定位系统
AU2021102163A4 (en) Overwater deployment and recovery monitoring system for deep-sea mining collector
CN105549472B (zh) 一种锚泊定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18622A (zh) 一种沉管横移系泊导缆装置
CN206813340U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直升机牵引系统
CN214930431U (zh) 一种自动化系靠泊装置
CN205932700U (zh) 一种电缆悬挂装置
CN208471404U (zh) 缆索吊机主索横移式锚碇机房
CN212315334U (zh) 一种嵌入式运行小车
CN209523453U (zh) 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
CN206814155U (zh) 安装折叠式太阳能板的移动式电缆盘
CN101973495A (zh) 一种新型的远程控制隔爆电动绞车
CN207466909U (zh) 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
CN201864514U (zh) 一种新型的远程控制隔爆电动绞车
CN207390881U (zh) 一种基于电梯阴井的建筑工地用物料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