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9661A - 防振台 - Google Patents
防振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99661A CN104599661A CN201410228187.0A CN201410228187A CN104599661A CN 104599661 A CN104599661 A CN 104599661A CN 201410228187 A CN201410228187 A CN 201410228187A CN 104599661 A CN104599661 A CN 1045996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lge
- firm plate
- ground
- vibrationproof platform
- heavy burd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1150034459 Parpbp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9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669 compression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67 Polyisobut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88 cubic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CPYTNCQOSFKGG-UHFFFAOYSA-N 1-chlorobuta-1,3-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lC=CC=C PCPYTNCQOSFKG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459 Nitril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11 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VEUJTIZHZIHJM-UHFFFAOYSA-N a828782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CCOC(N)=O XVEUJTIZHZIH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HQQADJVZYDDRJT-UHFFFAOYSA-N ethene;prop-1-ene Chemical group C=C.CC=C HQQADJVZYDDRJ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25 nitri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SBEQWOXEGHQIMW-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Si] SBEQWOXEGHQIM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897 ter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4—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a spherical or the like sha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1—Decoupling of vibrations by means of point-of-contact supports, e.g. ball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01—General design of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02—Drums; Tambourines with drumhead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11—Pedals; Pedal mechanism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28—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individual drum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002—Devices for damping, suppressing, obstructing or conducting sound in acoust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振台。具有规定刚性的刚板的下表面侧由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膜状的膨出部支撑。因此,即便由高硬度的橡胶类弹性体构成膨出部,且其硬度的程度为能对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被压缩的程度时,也可以使膨出部的另一侧容易地弹性变形。而且,随着对膨出部赋予的负重变大,为了使膨出部弹性变形而需要大的负重,因此可以避免膨出部被过度地压缩。可以使本体部的构造简化而抑制制造成本,且可以利用膨出部来减少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台,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使构造简化而降低制造成本,且可以减小传递到地面的振动或冲击的防振台。
背景技术
伴随打击乐器的演奏会对支撑打击乐器的支架(stand)、或击打打击乐器时所使用的脚踩踏板(kick pedal)赋予强烈的振动或冲击。因此,如果在使这些支架或脚踩踏板等振动体与地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振动或冲击会直接传递到地面,这会成为从地面产生噪音的因素。
作为减小这种从地面产生的噪音的方法之一,众所周知有如下技术:通过将吸收振动的部件设置(interpose)在振动体与地面之间,而抑制对振动体赋予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如下技术:在电子鼓(electronic drum)30的可以搭载踏板32(脚踩踏板)的底板11(刚板)的背面,分散配置由振动吸收材料所形成的多个脚部件12(本体部)。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4660号公报(图2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技术中,如果利用低硬度的振动吸收材料来形成脚部件12,当被赋予大的负重时,有脚部件12被过度地压缩,而从振动体传递来的振动或冲击未充分地衰减便传递到地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使脚部件12相对于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压缩,必须利用高硬度的振动吸收材料来形成脚部件12,因此有无法充分地减小从振动体向地面传递的振动或冲击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技术是除脚部件12以外,还在底板11的上合板14及下合板与塑合板(particleboard)16之间安装(interpose)隔音片材17等,由此谋求振动或冲击的衰减,因此,有构造复杂化而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台,可以使构造简化而抑制制造成本,且可以减少演奏乐器时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的情况。
[解决课题的手段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防振台,在使本体部与地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振动体设置在刚板上,由此,对振动体赋予的振动或冲击经由刚板及本体部而传递到地面。
本体部包括膜状的膨出部,所述膨出部由弹性高于刚板的橡胶类(rubber-like)弹性体构成且膨出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形状,因此,即便由硬度高达相对于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被压缩的程度的橡胶类弹性体构成膨出部时,也可以使膨出部的另一侧容易地弹性变形。
因此,有如下效果:可以使本体部的构造简化而抑制制造成本,且可以利用膨出部来减少振动体因被赋予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的情况。结果为,可以减小演奏乐器时从地面产生的噪音。
而且,因为刚板形成为具有规定刚性的板状,且利用膨出部的一侧或另一侧而支撑刚板的下表面侧,所以可以防止膨出部局部地弹性变形。由此,有可以抑制载置在刚板的振动体晃动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1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构成膨出部的橡胶类弹性体的硬度被设定为50度以上,所以有可以避免膨出部因估计会被赋予的最大负重而被过度地压缩的效果。
而且,因为构成膨出部的橡胶类弹性体的硬度被设定为80度以下,所以有可以变得易于使各个膨出部容易地因从振动体赋予的负重而弹性变形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1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当对膨出部赋予的负重小于等于规定值时,可以使膨出部相对于被赋予的负重按比例地发生移位(压缩),所以有可以使膨出部容易地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的效果。
另一方面,因为当对膨出部赋予的负重超过规定值时,可以使膨出部相对于被赋予的负重按N次函数地发生移位(压缩),所以可以使膨出部不易发生移位,结果为可以容易地避免膨出部被过度地压缩。在此移位特性例如是N次函数的移位特性,N是2或3的整数,也就是说,是近似于由二次或三次函数所示的曲线的移位特性。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刚板的外周侧滑动支撑在沿着将膨出部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部,所以可以容许刚板向将膨出部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方向发生移位,且可以限制向与将膨出部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发生移位。因此,有如下效果:可以防止刚板相对于膨出部发生位置偏移,并且可以避免载置在刚板的振动体滑落。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利用隔着膨出部而与刚板的下表面侧对向地配设的支撑部来支撑膨出部的另一侧或一侧,所以可以容易地使膨出部压缩。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4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位于包覆部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分的卡止部卡止在从筒状部的上端朝向内周侧伸出的限制部,所以有可以防止刚板及包覆部从筒状部的上方脱出的效果。
而且,因为突面部比卡止部更向上方突出,所以可以容易地避免载置在刚板的振动体经由突面部而与限制部干涉。由此,可以对各种形状的振动体使用,因此有可以提高防振台的通用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突面部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中心而下降倾斜的锥状,所以有可以抑制载置在刚板的振动体滑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4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能够对竖立设置在刚板的上表面且滑动支撑在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抓持部收容振动体,所以可以防止振动体相对于防振台发生位置偏移。因此,有可以避免振动体从防振台滑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刚板支撑在膨出部的另一侧,所以随着对刚板赋予的负重变大,可以使刚板与膨出部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有可以容易地利用膨出部来减小传递到刚板的振动或冲击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支撑部的下表面侧形成为随着从筒状部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上升倾斜的锥状,所以当从刚板对膨出部赋予的负重小时,可以使支撑部的外周侧与地面接触,使支撑部的内周侧与地面隔开。因此,有如下效果:当从刚板传递来的振动或冲击小时,可以使本体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可以抑制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
而且,当从刚板对膨出部赋予的负重大时,可以使支撑部的外周侧与内周侧均与地面接触。也就是说,当对刚板赋予大的振动或冲击时,可以通过提高支撑部对地面的抓持力(grip force)来抑制防振台相对于地面而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防振台,除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防振台所发挥的效果以外,因为突出部从简状部的下表面突出,所以可以提高筒状部对地面的抓持力。因此,有可以抑制防振台相对于地面而移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台及第二防振台上所载置的低音鼓及脚踩踏板的侧视图。
图2(a)是第一防振台的俯视图,图2(b)是第一防振台的仰视图。
图3(a)是将图2(b)的IIIa部分放大所得的第一防振台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图3(b)是图2(a)的IIIb-IIIb线处的第一防振台的剖面图。
图4是本体部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1的V部分放大所得的第一防振台的局部放大图。
图6(a)及图6(b)是第一防振台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第二防振台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VIIb-VIIb线处的第二防振台的剖面图,图7(c)是第二防振台的仰视图,图7(d)是第二防振台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压缩试验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防振台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的IXb-IXb线处的第二防振台的剖面图。
图10(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本体部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图10(b)是图10(a)的Xb-Xb线处的本体部的剖面图。
图11(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本体部的仰视图,图11(b)是本体部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图11(c)是图11(b)的XIc-XIc线处的本体部的剖面图,图11(d)是图11(b)的XId-XId线处的本体部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低音鼓(振动体)
2:脚踩踏板(振动体)
2a:基部(振动体的一部分)
2b:踏板部
2c:旋动部
3:鼓槌
11:鼓本体
12:支撑架(振动体的一部分)
13:板支架(振动体的一部分)
14、214:棒支架(振动体的一部分)
20、320、420:第一防振台(防振台)
21、41:刚板
22、42、242、322、422:本体部
23、43、243、323、423:包覆部
24:竖立设置部
24a:伸出部(竖立设置部的一部分)
25、45、245、325、425:膨出部
26:槽部
27:连通孔
28、48a、48b:突出部
40、240:第二防振台
43a:圆板部
43a1:卡止部
43a2:突面部
43b:圆环部
43c:伸出部
44、244:筒状部
46:限制部
246:抓持部
47、247:支撑部
F:地面
W1、W2、W3:负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台20及第二防振台4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台20及第二防振台40上所载置的低音鼓(bass drum)1及脚踩踏板2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低音鼓1是模仿原声(acoustic)的打击乐器的电子打击乐器,包括:鼓本体11,由演奏者进行击打;传感器(未图示),检测所述鼓本体11被击打的情况;以及支撑架12,连结在鼓本体11的外周面。支撑架12是用来以使鼓本体11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撑所述鼓本体11的部件,且包括形成为板状的板支架13、及形成为棒状的棒支架14。
脚踩踏板2包括板状的基部2a、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基部2a的踏板部2b、以及与所述踏板部2b连动地进行旋动的旋动部2c,在所述旋动部2c固定着鼓槌(beater)3。脚踩踏板2中,基部2a是固定在板支架13,如果由演奏者踩踏踏板部2b,鼓槌3会与所述踩踏连动地进行旋动,从而可以利用所述鼓槌3击打鼓本体11。
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设置在与地面F接触的第一防振台20及第二防振台40上。
第一防振台20及第二防振台40是用来抑制对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赋予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器具,在第一防振台2载置着低音鼓1的板支架13及脚踩踏板2的基部2a,在第二防振台40载置着低音鼓1的棒支架14。
接下来,参照图2(a)、2(b)至图4对第一防振台20进行说明。图2(a)是第一防振台20的俯视图,图2(b)是第一防振台20的仰视图。图3(a)是将图2(b)的IIIa部分放大所得的第一防振台20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图3(b)是图2(a)的IIIb-IIIb线处的第一防振台20的剖面图。图4是本体部22的俯视图。
如图2(a)、2(b)至图4所示,第一防振台20包括:矩形板状的刚板21,由具有规定刚性的铁板构成;以及本体部22,以使所述刚板21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撑该刚板21。
刚板21形成为矩形板状,因此可以防止在并排使用多个第一防振台20时,在邻接地配置的刚板21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此外,在刚板21的上表面(图2(a)纸面近前侧的面)覆盖设置着未图示的毯状物(carpet)。
本体部22是由弹性高于刚板21且硬度为60度的三元乙丙(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EPDM)橡胶构成,且在长度方向(图2(a)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沿着宽度方向(图2(a)上下方向)被分割为两个部分。此外,在图4中,仅图示出被分割为两个部分的本体部22中的一侧,而省略另一侧的图示。
本体部22包括:矩形板状的包覆部23;竖立设置部24,竖立设置在所述包覆部23的一面侧(图3(b)上表面侧);以及多个膨出部25,膨出形成在包覆部23的另一面侧(图3(b)下表面侧)。
包覆部23是包覆刚板21的下表面侧(图3(b)下表面侧)的部位,且包覆部23的长度方向(图2(b)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及宽度方向(图2(b)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如下尺寸,即,分别略微大于刚板2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及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竖立设置部24是沿着包覆部23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包覆部23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对向地配设的竖立设置部24彼此的间隔被设定为与刚板2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或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此外,在竖立设置部24,形成着从其上端向包覆部23的内侧伸出的伸出部24a,并且在该伸出部24a与包覆部23之间形成着间隙,在该间隙中插入着刚板21及毯状物(未图示)的周缘部分。
在包覆部23与伸出部24a的间隙中插入着刚板21的状态下,刚板21由竖立设置部24包围,因此可以利用包覆部23及竖立设置部24来限制刚板21的移位。由此,可以防止刚板21及毯状物相对于本体部22发生位置偏移。
因此,当将刚板21安装在本体部22时,可以简化利用螺钉(bolt)或粘接材料等其他材料进行的固定作业,因此可以简化对本体部22安装刚板21的作业。
这里,在将刚板21及毯状物插入到包覆部23与伸出部24a的间隙中时,可以一面使包覆部23与伸出部24a的间隙扩大,一面将刚板21及毯状物的周缘部分整体插入到该间隙中,但是所述插入作业繁杂。尤其是刚板21必须设定为至少可以载置低音鼓1的板支架13及脚踩踏板2的基部2a(参照图1)的尺寸,且刚板21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越大,插入作业需要越大的劳动力。
相对于所述情况,因为本体部22被分割为两个部分,所以可以使分割成的各个本体部22小型化而易于处理。此外,通过将刚板21从本体部22的被分割的部位(图4中的上侧)插入到伸出部24a与包覆部23的间隙中,而可以将刚板21安装在本体部22,因此可以简化该安装作业。
膨出部25是形成为随着从其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前端变窄的中空半球状的膜状部位,刚板21的下表面侧支撑在膨出部25的一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体部22配设着十二个膨出部25,沿着包覆部23的长度方向(图2(b)左右方向)非等间隔地配设的六个膨出部25分别并排设置在包覆部23的宽度方向(图2(b)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周缘部分。
而且,在被分割为两个部分的本体部22各自的包覆部23,一体地膨出形成着六个膨出部。因此,与个别地形成所有膨出部25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将膨出部25安装在刚板21时的作业步骤数。而且,通过将刚板21插入到包覆部23与竖立设置部24的间隙中,可以将膨出部25相对于刚板21而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因此,可以简化对刚板21安装膨出部25的作业。
此外,在包覆部23的长度方向上邻接的膨出部25的间隔被设定为在包覆部2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侧窄,且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宽。由此,可以抑制对刚板21赋予负重时,刚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弯曲。
这里,在包覆部23的一面侧(图3(b)上表面侧),凹设着多个使邻接的膨出部25彼此连通的槽状的槽部26。而且,在所述多个槽部26中的沿着包覆部23的宽度方向(图2(b)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槽部26,沿着包覆部23的厚度方向(图3(b)上下方向)穿设着使槽部26与包覆部23的另一面侧(图3(b)下表面侧)连通的连通孔27(参照图4)。
由此,可以使形成为中空状的膨出部25的内部与外部经由槽部26及连通孔27而连通,因此可以使膨出部25的内部的空气顺利地释放到外部。
而且,在膨出部25,形成着从位于其另一侧的外表面朝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8,且所述突出部28是从膨出部25的另一侧(图3(a)纸面近前侧)观察时呈同心圆状地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5,对将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载置在设置于地面F的第一防振台20的状态下的膨出部25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将图1的V部分放大所得的第一防振台2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而图示出剖视刚板21及本体部22所得的状态。
如图5所示,如果在使膨出部25的另一侧与地面F接触的状态下将低音鼓1(参照图1)及脚踩踏板2载置在刚板21上,刚板21会因这些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的重量而被压向地面F侧,从而设置(interpose)在刚板21与地面F之间的膨出部25被压缩。
这时,因为刚板21由具有规定刚性的铁板构成,所以可以抑制刚板21因从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赋予的负重而发生变形。因此,可以将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稳定地设置在第一防振台20。
此外,因为刚板21由具有规定刚性的铁板构成,并且刚板21的下表面侧由多个膨出部25支撑,所以可以使对刚板21赋予的负重均匀地分散到多个膨出部25。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负重集中在多个膨出部25中的一部分膨出部25,因此可以抑制一部分膨出部25被过度地压缩,并且可以利用多个膨出部25稳定地支撑刚板21。
而且,因为刚板21由铁板构成,所以可以一面确保刚板21的刚性,一面将刚板21的厚度尺寸设定得较小。由此,可以避免设置在刚板21上的脚踩踏板2距离地面F的高度位置变得过高,因此可以降低对脚踩踏板2进行踩踏操作时带给演奏者的不协调感。
设置(interpose)在刚板21与地面F之间的膨出部2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中空状,且该膨出部25的另一侧与地面F接触,因此,可以使各个膨出部25的另一侧容易地因从刚板21赋予的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由此,可以增加地面F与膨出部25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相对于地面F稳定地设置第一防振台20。结果为,可以防止第一防振台20的晃动,因此可以减小因该晃动而产生的来自地面F的噪音。
此外,因为本体部22设置(interpose)在地面F与低音鼓1(参照图1)之间,所以可以利用膨出部25来抑制地面F的振动传递到低音鼓1。因此,可以容易避免低音鼓1的传感器(未图示)误检测到从地面F传递来的振动。
而且,因为在位于膨出部25的另一侧的外表面突出形成着突出部28,所以通过使该突出部28与地面F接触,可以提高膨出部25对地面F的抓持力。因此,可以抑制第一防振台20相对于地面F而移动。
此外,通过使突出部28与地面F接触,与使膨出部25的外表面整体与地面F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抑制振动或冲击从膨出部25传递到地面F或从地面F传递到膨出部25。
接下来,参照图6(a)、6(b),对踩踏脚踩踏板2时的膨出部25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图6(a)及图6(b)是第一防振台20的局部放大图。此外,在图6(a)中,图示出踏板部2b被踩踏而对脚踩踏板2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1的状态,在图6(b)中,图示出踏板部2b被踩踏而对脚踩踏板2赋予向下方且向前方的负重W2的状态,并且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而图示出剖视刚板21及本体部22所得的状态。
如图6(a)所示,当踏板部2b被踩踏而对脚踩踏板2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1时,会对第一防振台20赋予大的振动或冲击,从而设置(interpose)在刚板21与地面F之间的膨出部25被进一步压缩。
因为膨出部25由硬度(利用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A型硬度计(durometer)测得,以下相同)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所以可以防止膨出部25被过度地压缩。也就是说,可以使膨出部25相对于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压缩,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5来减小从刚板21赋予的振动或冲击,并且可以抑制膨出部25的塑性变形。
此外,主要支撑从刚板21赋予的负重的部位是膨出部25接触地面的部位整体中的外缘部分。因此,膨出部25被压缩直到使所述外缘部分压缩所需的负重与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平衡为止。
这里,将在脚踩踏板2被踩踏之前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下膨出部25与地面F接触的部位整体中的外缘部分定义为部位A,将在被赋予负重W1的状态(图6(a)所示的状态)下膨出部25与地面F接触的部位整体中的外缘部分定义为部位B。
膨出部25膨出形成为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形状,部位A位于比部位B更靠膨出部25的另一侧,因此,就与地面F接触的外缘部分的周长而言,部位A比部位B短。也就是说,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越大,而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越大,那么与地面F接触的外缘部分的周长越长,为了使该外缘部分压缩而需要越大的负重。因此,部位A与部位B相比可以容易地因更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
此外,膨出部25形成为中空半球状,膨出部25的与直径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通过部位A的截面相对于地面F所成的角度小于通过部位B的截面相对于地面F所成的角度。也就是说,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越大,而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越大,那么通过与地面F接触的外缘部分的截面相对于地面F所成的角度越大,为了使该外缘部分压缩而需要越大的负重。因此,部位A与部位B相比可以容易地因更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
如上所述,膨出部2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中空半球状,由此,即便由硬度高达相对于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被压缩的程度的硬度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膨出部25时,也可以使膨出部25因从刚板21对各个膨出部25赋予的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5来减少因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从刚板21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另一方面,就与地面F接触的外缘部分的周长而言,部位B比部位A长,通过部位B的截面相对于地面F所成的角度大于通过部位A的截面相对于地面F所成的角度,因此为了使部位B弹性变形而需要大的负重。
也就是说,当从刚板21对各个膨出部25赋予大的负重时,可以容易地避免膨出部25被过度地压缩的情况,而使膨出部25适当地压缩。由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5来减少因大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从刚板21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这样一来,第一防振台20可以使本体部22的构造简化而抑制制造成本,且可以利用膨出部25来减少对低音鼓1或脚踩踏板2赋予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结果为,可以减小演奏乐器时从地面F产生的噪音。
而且,在膨出部25被压缩时,可以使膨出部25的内部的空气经由槽部26及连通孔27顺利地释放到外部,因此可以防止膨出部25的压缩受到空气压阻碍。
此外,因为刚板21的下表面侧支撑在膨出部25的一面侧,膨出部25的另一面侧与地面F接触,所以随着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变大,可以增大膨出部25与地面F的接触面积。
因此,当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小时,可以使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减小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或冲击。另一方面,当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大时,可以增大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而提高膨出部25对地面F的抓持力。结果为,可以抑制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而移动。
而且,因为突出部28是从膨出部25的另一侧观察时呈同心圆状地形成,所以可以随着对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变大而增加突出部28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
此外,通过将突出部28形成为同心圆状,可以使多个突出部28沿着膨出部25的直径方向排列设置。由此,即便膨出部25相对于地面F的接触面积增加时,在膨出部25与地面F接触的部位整体中的外缘部分,也可以容易地使突出部28与地面F接触。因此,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膨出部25对地面F的抓持力。
如图6(b)所示,当伴随演奏者的踩踏而对脚踩踏板2赋予向下方且向前方(图6(b)左侧)的负重W2时,刚板21及包覆部23向前方发生移位,追随于此,膨出部25的一侧被牵引向前方。
对此,通过发挥突出部28对地面F的抓持力,可以防止膨出部25的另一侧相对于地面F被拽向前方。因此,通过解除负重W2的赋予,而膨出部25恢复到被赋予负重W2之前的形状,可以使刚板21的位置返回到被赋予负重W2之前的位置。由此,可以抑制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的设置位置从初始位置发生移动。
而且,因为突出部28形成为同心圆状,所以当刚板21及包覆部23向前方发生移位,且膨出部25的一侧追随于此而向前方发生移位时,可以使形成在膨出部25的前方侧的突出部28更多地与地面F接触。
也就是说,通过使突出部28形成为同心圆状,即便当对刚板21赋予向前后左右方向的大的负重时,也可以提高膨出部25对地面F的抓持力,因此可以抑制第一防振台20相对于地面F而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体部22形成着十二个膨出部25,但膨出部25只要至少形成在刚板21的四角即可。
通过将膨出部25至少配设在刚板21的四角,可以相对于地面F而稳定地支撑刚板21,因此可以防止载置在第一防振台20的低音鼓1或脚踩踏板2晃动。
而且,更理想的是形成在本体部22的膨出部25的数量为六个以上且十六个以下的范围内。
通过将形成在本体部22的膨出部25的数量设定为六个以上,可以容易地避免膨出部25相对于估计会对刚板21赋予的最大负重而被过度地压缩。此外,通过将多个膨出部25中的四个配置在刚板21的四角,且将其他膨出部25至少配置在刚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而可以防止刚板21的中央部分弯曲。
而且,通过将形成在本体部22的膨出部25的数量设定为十六个以下,即便对刚板21赋予的负重小时,也能容易地使各个膨出部25弹性变形。
此外,可以载置在刚板21的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的最大容许重量理想的是设定为针对每个膨出部25为4kg以下。由此,可以避免当对膨出部25赋予负重时膨出部25被过度地压缩。结果为,可以抑制对低音鼓1及脚踩踏板2赋予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并且可以抑制膨出部25的塑性变形。
接下来,参照图7(a)~7(d),对第二防振台40进行说明。图7(a)是第二防振台40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VIIb-VIIb线处的第二防振台40的剖面图,图7(c)是第二防振台40的仰视图,图7(d)是第二防振台40的剖面图。此外,图7(d)对应于图7(b)所示的剖面,图示出对刚板41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3的状态。
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二防振台40主要包括圆板状的刚板41以及本体部42,所述本体部42是以使所述刚板41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撑该刚板41。
刚板41是由具有规定刚性的铁板构成,本体部42是由弹性高于刚板41且硬度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本体部42包括:包覆部43,包覆刚板41;圆筒状的筒状部44,滑动支撑所述包覆部43;以及膨出部45,收容在所述筒状部44并且配设在刚板41及包覆部43的下方。
包覆部43包括:圆板状的圆板部43a,包覆刚板41的上表面侧;以及圆环状的圆环部43b,沿着所述圆板部43a的下表面侧(图7(b)下表面侧)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并且包覆刚板41的周缘部分。
圆板部43a包括:俯视大致圆环状的卡止部43a1,位于所述圆板部43a的上表面侧(图7(b)上表面侧)的周缘部分;以及俯视大致圆形的突面部43a2,形成在所述卡止部43a1的内周侧并且比卡止部43a1更向上方突出。
卡止部43a1是卡止在筒状部44的部位,突面部43a2是载置棒支架14(参照图1)的部位。
此外,突面部43a2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中心而下降倾斜的锥状。由此,可以防止载置在突面部43a2的上表面的棒支架14滑落。
在圆环部43b,形成着从其下端朝向圆板部43a的中心侧伸出的伸出部43c,并且在所述伸出部43c与圆板部43a之间形成着间隙,在所述间隙中插入着刚板41的周缘部分。由此,可以利用包覆部43来限制刚板41相对于包覆部43的移位。
筒状部44包括:俯视大致圆环状的限制部46,从筒状部44的上端朝向筒状部44的直径方向内侧伸出;以及仰视大致圆环状的支撑部47,从筒状部44的下端朝向筒状部44的直径方向内侧伸出并且支撑膨出部45的一侧。
限制部46是将包覆部43的卡止部43a1卡止的部位,且限制部46的内径被设定为小于卡止部43a1的外径的尺寸。由此,可以防止在筒状部44的内周面滑动的包覆部43从筒状部44的上方脱出。
而且,因为包覆部43的突面部43a2比卡止部43a1更向上方突出,所以可以容易地避免载置在突面部43a2的棒支架14与筒状部44干涉。而且,即便将形状与棒支架14不同的支撑架载置在突面部43a2时,也可以容易地避免所述支撑架与筒状部44的干涉,因此可以提高第二防振台40的通用性。
支撑部47是隔着膨出部45而与刚板41的下表面侧对向地配设。支撑部47的外周侧连续设置在筒状部44的内周面,并且支撑部47的内周侧连续设置在膨出部45。
而且,在支撑部47的下表面侧,在支撑部47的内周侧与外周侧分别形成着同心圆状的突出部48a、突出部48b,通过使突出部48a、突出部48b与地面F接触,可以提高支撑部47对地面F的抓持力。
此外,支撑部47的下表面侧形成为随着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上升倾斜的锥状。因此,在未对刚板41赋予负重的状态下,位于支撑部47的外周侧的突出部48a与地面F接触,位于支撑部47的内周侧的突出部48b与地面F隔开。
膨出部45是膨出形成为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前端逐渐变窄的半球状的膜状的部位,膨出部45的一侧连续设置在支撑部47,并且膨出部45的另一侧抵接在刚板41的下表面侧。因为膨出部45的一侧由支撑部47支撑,所以可以抑制膨出部45相对于筒状部44的移位。
如图7(d)所示,如果从棒支架14(参照图1)对刚板41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3,设置(interpose)在刚板41与地面F之间的膨出部45会被压缩。
因为刚板41由具有规定刚性的铁板构成,所以可以抑制刚板41因从棒支架14赋予的负重而发生变形,并且可以防止从棒支架14赋予的负重对膨出部45的一部分局部地赋予。因此,可以将低音鼓1稳定地设置在第二防振台40。
因为膨出部45由硬度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所以可以防止膨出部45被过度地压缩。也就是说,可以使膨出部45相对于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压缩,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45来减小从刚板41赋予的振动或冲击,并且可以抑制膨出部45的塑性变形。
而且,膨出部4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半球状,因此,即便由相对于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被压缩的程度的硬度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膨出部45时,也可以使膨出部45因从刚板41对膨出部45赋予的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45来减少因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从刚板41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从刚板41对膨出部45赋予大的负重时,可以容易地避免膨出部45被过度地压缩的情况,而使膨出部45适当地压缩。由此,可以利用膨出部45来减少因大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从刚板41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因此,第二防振台40可以使本体部42的构造简化而抑制制造成本,且可以利用膨出部45来减少对低音鼓1赋予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结果为,可以减小演奏乐器时从地面F产生的噪音。
此外,因为可以随着对膨出部45赋予的负重变大而增加膨出部45与刚板41的接触面积,所以可以容易地利用膨出部45来减小对刚板41赋予的振动或冲击。
而且,因为包覆刚板41的包覆部43滑动支撑在筒状部44,所以可以容许包覆部43向筒状部44的轴方向(图7(d)上下方向),即,向将膨出部45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方向发生移位,且限制向与筒状部44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图7(d)左右方向及纸面垂直方向)发生移位。
由此,可以限制刚板41相对于膨出部45而向前后左右方向(图7(d)左右方向及纸面垂直方向)发生移位,因此,可以防止刚板41相对于膨出部45发生位置偏移,并且可以避免载置在刚板41上的棒支架14滑落。
此外,因为刚板41的下表面侧支撑在膨出部45的另一侧,并且膨出部45的一侧由隔着膨出部45而与刚板41对向地配设的支撑部47支撑,所以可以容易地使膨出部45因从刚板41对膨出部45赋予的向下方的负重W3而压缩。
这里,如果对膨出部45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3,会赋予要将膨出部45的一侧向下方压下的力,伴随于此,支撑部47的外周侧会被牵引向内周侧。
因此,当在对膨出部45赋予负重之前的状态下,支撑部47的内周侧与地面F接触时,通过对膨出部45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3,支撑部47的外周侧容易从地面F浮起。
相对于所述情况,筒状部44中支撑部47的下表面侧形成为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上升倾斜的锥状,在对膨出部45赋予向下方的负重之前的状态下,支撑部47的内周侧与地面F隔开。因此,在对膨出部45赋予向下方的负重W3时,可以维持使位于支撑部47的外周侧的突出部48a与地面F接触的状态。
而且,当对膨出部45赋予规定以上的负重时,可以使位于支撑部47的内周侧的突出部48b与地面接触。由此,可以使位于支撑部47的外周侧及内周侧的突出部48a、48b均与地面F接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膨出部45对地面F的抓持力。由此,可以抑制第二防振台40相对于地面F而移动。
另一方面,当对刚板41赋予的负重W3为规定以下,从刚板41传递来的振动或冲击小时,可以使膨出部45与地面F的接触面积较小,而抑制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
此外,通过使突出部48a、突出部48b与地面F接触,与使支撑部47的下表面整体与地面F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使与地面F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可以减少振动或冲击从棒支架14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振台20的本体部22及第二防振台40的本体部42是由EPDM橡胶构成,但本体部22、本体部42也可以由其他弹性材料构成,例如腈(nitrile)橡胶、氯丁二烯(chloroprene)橡胶、乙烯(ethylene)橡胶、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氟橡胶、硅(silicon)橡胶以及胺基甲酸乙酯(urethane)橡胶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部22、本体部42是由硬度被设定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但本体部22、本体部42的硬度理想的是被设定为50度以上且80度以下。
通过将本体部22、本体部42的硬度设定为50度以上,可以使膨出部25、膨出部45相对于估计会对刚板21、刚板41赋予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弹性变形。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膨出部25、膨出部45被过度地压缩,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5、膨出部45确实地减少因大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将本体部22、本体部42的硬度设定为80度以下,可以容易地使膨出部25、膨出部45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5、膨出部45确实地减少因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而且,第一防振台20的膨出部25及第二防振台40的膨出部45的厚度尺寸理想的是被设定在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曲率半径的1/10以上且1/4以下的范围内。
通过将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厚度尺寸设定为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曲率半径的1/10以上,可以使膨出部25、膨出部45相对于估计会对刚板21、刚板41赋予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弹性变形。另一方面,通过将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厚度尺寸设定为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曲率半径的1/4以下,可以变得易于使膨出部25、膨出部45容易地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振台20的膨出部25及第二防振台40的膨出部45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3mm,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20mm。
这里,参照图8,说明对第一防振台20的膨出部25进行的压缩试验。图8是表示压缩试验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所述压缩试验是使铁板抵接在第一防振台20的一膨出部25的另一侧,经由该抵接的铁板而对膨出部25赋予负重,图8是表示膨出部25相对于对铁板赋予的负重而被压缩到何种程度的曲线图。
如图8所示,压缩试验的结果为,将膨出部25从初始状态(对膨出部25赋予负重之前的状态)压缩2mm所需的负重约为10N,将膨出部25压缩4mm所需的负重约为35N,将膨出部25压缩6mm所需的负重约为57N,将膨出部25压缩8mm所需的负重约为95N,将膨出部25压缩10mm所需的负重约为142N。
所述试验结果显示膨出部25具有如下特性:当对每一个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0N时,膨出部25在1mm到5mm之间按比例地发生移位(压缩),当对每一个膨出部25赋予的负重超过40N时,膨出部25按三次函数地发生变形。
也就是说,显示出如下情况:即便对铁板赋予的负重小时,也可以使膨出部25容易地弹性变形,另一方面,随着对铁板赋予的负重变大,而膨出部25变得不易被压缩。
认为这是因为当对铁板赋予的负重小时,主要支撑该负重的膨出部25与铁板的接触部位的外周部分的周长也短,所以可以使膨出部25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认为因为随着对铁板赋予的负重变大,而膨出部25与铁板的接触部位的外周部分的周长变长,所以为了使该外周部分弹性变形而需要大的负重,结果为可以避免膨出部25被过度地压缩。
此外,膨出部25中与膨出部25的直径方向垂直的截面与铁板所成的角度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变小。因此,认为相对于从膨出部25的另一侧朝向一侧赋予的负重,越是接近膨出部25的另一侧的部位越可以容易地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膨出部25中与膨出部25的直径方向垂直的截面与铁板所成的角度随着从另一侧朝向一侧而变大。因此,认为相对于从膨出部25的另一侧朝向一侧赋予的负重,越是接近膨出部25的一侧的部位,使其弹性变形所需的负重越大,结果为可以避免膨出部25被过度地压缩。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第一防振台20及第二防振台40,可以利用膨出部25、膨出部45来减少因对刚板21、刚板41赋予的各种大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结果为,可以减少从地面F产生噪音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9(a)、9(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防振台40,对刚板41的下表面侧支撑在膨出部44的另一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防振台240中,刚板41支撑在膨出部的一侧。此外,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防振台240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的IXb-IXb线处的第二防振台240的剖面图。此外,在图9(a)及图9(b)中,图示出将棒支架214支撑在第二防振台240的状态。
如图9(a)及图9(b)所示,第二防振台240是用来使从棒支架214传递到地面F的振动或冲击减小的器具,包括刚板41以及本体部242,所述本体部242是以使该刚板41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撑该刚板41。
本体部242包括:包覆部243,包覆刚板41;圆筒状的筒状部244,滑动支撑所述包覆部243;以及膨出部245,收容在所述筒状部244并且配设在刚板41及包覆部243的下方。
包覆部243包覆刚板41的表面整体,在包覆部243的上表面竖立设置着圆筒状的抓持部246。
抓持部246是抓持棒支架214的部位,且抓持部246的外周面滑动支撑在筒状部244的内周面,并且形成为可以在抓持部246的内周侧收容棒支架214。
由此,在将棒支架214设置在第二防振台240时,通过将棒支架214收容在抓持部246,可以防止棒支架214相对于第二防振台240发生位置偏移,因此可以避免棒支架214从第二防振台240滑落。
筒状部244包括封闭其下端侧并且支撑膨出部245的另一侧的支撑部247。
膨出部245是膨出形成为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前端变窄的半球状的膜状部位,膨出部245的一侧连续设置在包覆部243的下表面侧,并且膨出部245的另一侧由支撑部247支撑。
如果从棒支架214对刚板41赋予向下方的负重,设置(interpose)在刚板41与支撑部247之间的膨出部245会被压缩。
这时,因为收容棒支架214的抓持部246及包覆刚板41的包覆部243滑动支撑在筒状部244,所以可以容许刚板41及包覆部243向筒状部244的轴方向(图9(d)上下方向),即,向沿着将膨出部245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方向的方向发生移位,且限制向与筒状部244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图9(d)左右方向及纸面垂直方向)发生移位。
由此,可以限制刚板41及棒支架14相对于膨出部245而向前后左右方向(图9(d)左右方向及纸面垂直方向)发生移位,因此,可以防止刚板41相对于膨出部245发生位置偏移,并且可以避免载置在刚板41上的棒支架214滑落。
而且,因为刚板41的下表面支撑在膨出部245的一侧,并且膨出部245的另一侧由隔着膨出部245而与刚板41对向地配设的支撑部247支撑,所以可以容易地使膨出部245压缩变形。结果为,可以确实地减小从刚板41传递到膨出部245的振动或冲击。
而且,因为膨出部24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半球状,所以即便由相对于演奏时所估计的最大负重而适当地被压缩的程度的硬度为60度的EPDM橡胶构成膨出部245时,也可以使膨出部245因从刚板41对膨出部245赋予的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45来减少因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从刚板41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从刚板41对膨出部245赋予大的负重时,可以容易地避免膨出部245被过度地压缩的情况,而使膨出部245适当地压缩。由此,可以利用膨出部245来减少因大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从刚板41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
这样一来,通过使膨出部24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中空半球状,可以减小因各种大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因此,可以抑制振动或冲击传递到地面F(参照图7(b)),结果为可以减少从地面F产生噪音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10(a)、10(b),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膨出部25的厚度尺寸从一侧至另一侧为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膨出部325的厚度尺寸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变大。此外,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0(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台320的本体部322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图10(b)是图10(a)的Xb-Xb线处的第一防振台320的本体部322的剖面图。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膨出部325是形成为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从图10(b)上侧朝向下侧)而前端逐渐变窄的半球状的膜状部位,膨出部325的一侧连续设置在包覆部323,并且膨出部325的另一侧形成为可以与地面F接触(参照图1)。
而且,因为对膨出部325的另一侧实施过倒角加工,所以可以使膨出部325与地面F(参照图1)稳定地接触。
此外,膨出部325的厚度尺寸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变小。由此,可以任意地调整膨出部325的移位特性。
接下来,参照图11(a)~11(d),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膨出部25形成为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前端逐渐变窄的半球状,相对于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膨出部425形成为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前端逐渐变窄的仰视大致菱形。此外,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1(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台420的本体部422的仰视图,图11(b)是第一防振台420的本体部422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图11(c)是图11(b)的XIc-XIc线处的第一防振台420的本体部422的剖面图,图11(d)是图11(b)的XId-XId线处的第一防振台420的本体部422的剖面图。此外,在图11(c)及图11(d)中,为了使附图简化而易于理解说明,示意性地图示出膨出部425的截面形状。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在本体部422中,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从图11(b)上侧朝向下侧)而前端逐渐变窄的膨出部425一体地膨出形成在包覆部423。
膨出部425是从其另一侧观察时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一对角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另一对角线的长度长。而且,因为对膨出部425的另一侧实施过倒角加工,所以可以使膨出部425与地面F(参照图1)稳定地接触。
在本体部422,配设着八个膨出部425,沿着包覆部423的长度方向(图11(a)左右方向)等间隔地配设的四个膨出部425分别并排设置在包覆部423的宽度方向(图11(a)上下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周缘部分,且以在包覆部423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邻接的膨出部425的一对角线朝向不同方向的方式配设。
如图11(c)及图11(d)所示,膨出部425是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形成为直线状,且将膨出部425的一侧与另一侧沿着一对角线上连结的膨出部425与地面F(参照图1)所成的角度小于将膨出部425的一侧与另一侧沿着另一对角线上连结的膨出部425与地面F所成的角度。
因此,在使膨出部425的另一面侧与地面F(参照图1)接触的情况下,可以比沿着另一对角线的方向的接触区域更宽地确保沿着一对角线的方向的接触区域。由此,当沿着一对角线对膨出部425赋予负重时,可以提高膨出部425对地面F的抓持力。
而且,在第一防振台420的本体部422中,在包覆部423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邻接的膨出部425以其一对角线朝向不同方向的方式配设,因此,可以提高膨出部425对地面F的向前后左右方向(图11(a)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抓持力。
因为膨出部425是从其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所以可以随着对膨出部425向下方赋予的负重变大而增加地面F与膨出部425的接触面积。
由此,当对膨出部425赋予的负重小时,主要支撑该负重的膨出部425与地面F的接触部位的外周部分的周长也短,因此,可以使膨出部425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随着对膨出部425赋予的负重变大,膨出部425与地面F的接触部位的外周部分的周长变长,因此,为了使该外周部分弹性变形而需要大的负重,结果为可以避免膨出部425被过度地压缩。
因此,可以使膨出部425容易地因小的负重而弹性变形,所以可以利用膨出部425来减少因小的负重而产生的振动及冲击传递到地面F的情况。而且,在对膨出部425赋予大的负重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避免膨出部425被过度地压缩的情况,而使膨出部425适当地压缩。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容易地推断本发明并不受所述各实施方式任何限定,而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例如,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刚板21、刚板41由具有规定刚性的铁板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刚板也可以由与铁板不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规定刚性的金属材料以外的板状的部件,例如木材或树脂材料等构成。
此外,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刚板,可以确保刚板的刚性,且可以将刚板的厚度尺寸设定得较小,因此,可以防止载置在刚板上的脚踩踏板2距离地面F的高度位置变得过高。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膨出部25、膨出部45、膨出部245、膨出部32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成为前端变窄形状的半球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膨出部425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成为前端变窄形状的俯视大致菱形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膨出部只要至少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形状即可,膨出部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俯视多边形状、俯视椭圆形状。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防振台20、第一防振台320、第一防振台420的多个膨出部25、膨出部325、膨出部425分别并排设置在包覆部23、包覆部323、包覆部42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周缘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将膨出部25、膨出部325、膨出部425配置在包覆部23、包覆部323、包覆部423的其他位置,例如包覆部23、包覆部323、包覆部4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防振台20、第一防振台320、第一防振台420的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沿着宽度方向被分割为两个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可以不将本体部分割,也可以将本体部分割为三个部分以上。而且,也可以将本体部沿着长度方向分割为两个部分以上。
此外,通过将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分割为两个部分以上,可以使分割成的各个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小型化而易于操作。
而且,当将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分割为两个部分以上时,可以对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刚板21大的刚板,安装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此外,当将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沿着同一方向分割为三个部分以上时,通过省略所述经分割的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的一部分,可以对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刚板21小的刚板,安装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因此,可以提高本体部22、本体部322、本体部422的通用性。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第一防振台20、第一防振台320、第一防振台420的刚板21形成为矩形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将刚板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通过使刚板的形状形成为近似于脚踩踏板2的基部2a的俯视大致梯形,可以谋求第一防振台的省空间化。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防振台20的突出部28及第二防振台40的突出部48a、突出部48b在从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另一侧观察时呈同心圆状地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突出部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同心圆状以外的形状,例如从膨出部25、膨出部45的另一侧观察时为放射线状、螺旋状等。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膨出部325的厚度尺寸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变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使膨出部325的厚度尺寸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变小。由此,可以任意地设定膨出部的移位特性。
Claims (11)
1.一种防振台,通过设置在伴随乐器的演奏而振动的振动体与地面之间,而抑制在所述振动体产生的振动或冲击传递到所述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刚板,由具有规定刚性的板状的部件构成;以及
本体部,支撑所述刚板且由弹性高于所述刚板的弹性材料构成;
所述本体部包括膜状的膨出部,所述膨出部由橡胶类弹性体构成且膨出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前端变窄的形状,所述刚板的下表面侧支撑在所述膨出部的一侧或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出部由硬度为50度以上且80度以下的橡胶类弹性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出部具有如下特性,当被赋予的负重小于等于规定值时按比例地发生移位,且当被赋予的负重超过所述规定值时按N次函数地发生移位,N是2或3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筒状的筒状部,所述筒状部沿着将所述膨出部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刚板的外周侧滑动支撑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形成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且隔着所述膨出部而与所述刚板的下表面侧对向地配设,利用所述支撑部来支撑所述膨出部的另一侧或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包括从其上端朝向内周侧伸出的限制部,
所述本体部包括至少包覆所述刚板的上表面侧的包覆部,且
所述包覆部包括:卡止部,位于所述包覆部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分且构成为能够卡止在所述限制部;以及突面部,位于所述卡止部的内侧且比所述卡止部更向上方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面部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中心而下降倾斜的锥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呈筒状竖立设置在所述刚板的上表面侧的抓持部,
所述抓持部的外周侧滑动支撑在所述筒状部,且形成为能够在所述抓持部的内周侧收容所述振动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板支撑在所述膨出部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侧形成为随着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上升倾斜的锥状。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从其下表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27327A JP6386717B2 (ja) | 2013-10-31 | 2013-10-31 | 防振台 |
JP2013006272U JP3188384U (ja) | 2013-10-31 | 2013-10-31 | 防振台 |
JP2013-006272 | 2013-10-31 | ||
JP2013-227327 | 2013-10-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99661A true CN104599661A (zh) | 2015-05-06 |
Family
ID=5121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28187.0A Withdrawn CN104599661A (zh) | 2013-10-31 | 2014-05-27 | 防振台 |
CN2014202759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50540U (zh) | 2013-10-31 | 2014-05-27 | 防振台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759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50540U (zh) | 2013-10-31 | 2014-05-27 | 防振台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17533B2 (zh) |
EP (1) | EP2869296B1 (zh) |
CN (2) | CN104599661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757846S1 (en) * | 2013-10-28 | 2016-05-31 | Roland Corporation | Antivibration pedestal for a musical instrument |
US9697811B1 (en) * | 2015-07-20 | 2017-07-04 | Michael G. Meliti | Bass drum cradle |
CN109591902B (zh) * | 2018-12-28 | 2021-08-06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谐振块结构 |
US11341941B2 (en) * | 2020-03-16 | 2022-05-24 | John Spinelli | Bass drum spur system |
CN112177333B (zh) * | 2020-10-23 | 2021-09-17 | 齐鲁理工学院 | 一种智能化的建筑设备防陷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07135U (zh) * | 1976-02-11 | 1977-08-15 | ||
JPH0231934U (zh) * | 1988-08-24 | 1990-02-28 | ||
GB2302579A (en) * | 1995-06-22 | 1997-01-22 | Audio Partnership Plc | Vibration isolating platform |
US5881981A (en) * | 1997-06-30 | 1999-03-16 | Pearl Musical Instrument Co. | Elastomeric spring |
US6029962A (en) * | 1997-10-24 | 2000-02-29 | Retam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hock absorbing compon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
US6357731B1 (en) * | 1999-08-10 | 2002-03-19 |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exhibiting high durability of elastic body |
CN201298360Y (zh) * | 2008-10-22 | 2009-08-26 |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硬盘组件及其防震套 |
JP2012198473A (ja) * | 2011-03-23 | 2012-10-18 | Yamaha Corp | 電子打楽器用のペダ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7201A (en) * | 1974-11-07 | 1975-11-04 | Ehrenreich Photo Optical Ind | Vibration isolated table with improved mounts |
US5149069A (en) * | 1991-11-08 | 1992-09-22 | Gencorp Inc. | Spring seat/jounce bumper assembly |
US5285995A (en) * | 1992-05-14 | 1994-02-15 | Aura Systems, Inc. | Optical table active leveling and vibration cancellation system |
US5594177A (en) * | 1995-05-17 | 1997-01-14 | Hanse; John K. | Shaker table |
JPH1124660A (ja) | 1997-06-27 | 1999-01-29 | Yamaha Corp | 防振台 |
JP4135915B2 (ja) * | 2003-06-30 | 2008-08-20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トッパ機構付き防振装置 |
WO2007080705A1 (ja) * | 2006-01-16 | 2007-07-19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US8022282B1 (en) * | 2010-07-17 | 2011-09-20 | Burns Nicholas R | Baseplate for use with bass drum |
JP5728371B2 (ja) * | 2011-04-25 | 2015-06-03 |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 打楽器支持構造体 |
-
2014
- 2014-05-21 US US14/283,226 patent/US92175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5-27 CN CN201410228187.0A patent/CN10459966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5-27 CN CN201420275921.4U patent/CN2039505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7-16 EP EP14177208.7A patent/EP2869296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07135U (zh) * | 1976-02-11 | 1977-08-15 | ||
JPH0231934U (zh) * | 1988-08-24 | 1990-02-28 | ||
GB2302579A (en) * | 1995-06-22 | 1997-01-22 | Audio Partnership Plc | Vibration isolating platform |
US5881981A (en) * | 1997-06-30 | 1999-03-16 | Pearl Musical Instrument Co. | Elastomeric spring |
US6029962A (en) * | 1997-10-24 | 2000-02-29 | Retam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hock absorbing compon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
US6357731B1 (en) * | 1999-08-10 | 2002-03-19 |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exhibiting high durability of elastic body |
CN201298360Y (zh) * | 2008-10-22 | 2009-08-26 |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硬盘组件及其防震套 |
JP2012198473A (ja) * | 2011-03-23 | 2012-10-18 | Yamaha Corp | 電子打楽器用のペダ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869296B1 (en) | 2017-12-13 |
US9217533B2 (en) | 2015-12-22 |
EP2869296A2 (en) | 2015-05-06 |
CN203950540U (zh) | 2014-11-19 |
EP2869296A3 (en) | 2016-02-24 |
US20150115127A1 (en) | 2015-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99661A (zh) | 防振台 | |
CN104050958B (zh) | 电子打击乐器 | |
US20140157956A1 (en) | Domestic appliance comprising an actuator | |
CN104050957B (zh) | 电子打击乐器 | |
JP2010262166A (ja) | 打撃検出装置 | |
CN104751831A (zh) | 电子钹 | |
US8151954B2 (en) |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 |
US10364812B2 (en) | Domestic appliance comprising an actuator | |
MY142539A (en) | Vibratory conveying apparatus | |
EP2166249A3 (en) | Tuned mass dampers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apparatus | |
CN104246226A (zh) | 缓冲橡胶部件 | |
CN203368685U (zh) | 音箱减震装置 | |
CN106838115B (zh) | 带托架防振装置 | |
CN1839659B (zh) | 机电力换能器 | |
CN108510970A (zh) | 乐器支架 | |
CN106023965A (zh) | 击打表面设备 | |
CN208227308U (zh) | 具有抗振动盆架结构的扬声器 | |
JP2015230362A (ja) | 打撃パッド | |
JP2009079618A (ja) | 防振パッド | |
CN207357819U (zh) | 一种弹簧的校直装置 | |
CN203023028U (zh) | 泵体减震座 | |
JP3155810U (ja) | 振動吸収構造体 | |
JP3188384U (ja) | 防振台 | |
EP1526212A3 (en)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washing machines | |
CN105665269A (zh) | 用于振动筛的弹性装置及振动筛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