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7269B -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97269B
CN104597269B CN201410561032.9A CN201410561032A CN104597269B CN 104597269 B CN104597269 B CN 104597269B CN 201410561032 A CN201410561032 A CN 201410561032A CN 104597269 B CN104597269 B CN 104597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sample container
container
hold assembly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10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97269A (zh
Inventor
高井启
中嶋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97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7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97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7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该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具有:样本容器夹持部件,该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收纳在样本架上的第一样本容器,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一定方向移动,以此从所述样本架取出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移动限制部件,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时,该移动限制部件限制与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相邻的、收纳于所述样本架的第二样本容器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样本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放置数个装样本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以及对样本容器所装有的样本进行处理的样本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样本转移装置能够将装有样本的样本容器从一个架转移到其他的架,以便对采自受检者的血液、尿、体液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查或保管检查后的样本。日本专利公开(特开)第2013-140141号公报上记载的装置可以通过采血管夹持臂夹持放有数支采血管的架(一个样本架)中的一支采血管,向上举起,以此将采血管从架抽出,将所述采血管移送到分类台上的分类盒(其他架),打开夹持臂,放开采血管,完成采血管转移作业。
样本容器有各式各样的种类。图16例示了样本容器的一种。此样本容器T包括由透光的塑料制成的筒状容器T1、以及用于堵塞筒状容器T1的上部开口的盖T2。盖T2上设有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件T3。
在日本专利公开(特开)第2013-140141号公报上记载的样本转移装置中,当用采血管夹持臂从并列摆放有上述样本容器T的架抽出一个样本容器T时,相邻的样本容器T的突出部件T3会挂住要抽出的样本容器T或采血管夹持臂,在此状态下上提采血管夹持臂,相邻的样本容器T有可能会从架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包括:样本容器夹持部件,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收纳在样本架上的第一样本容器,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一定方向移动,以此从所述样本架取出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移动限制部件,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限制与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相邻的、收纳于所述样本架的第二样本容器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位于所述样本架的上方,接触到从所述样本架向上方移动的所述第二样本容器。
优选地,所述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具有移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的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具有在垂直方向移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的垂直移动构件以及在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构件的水平移动构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构件上。
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构件具有:在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构件的第一移动构件;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构件的第二移动构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构件上。
优选地,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具有框体,当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向上移动时,所述框体能使所述第一样本容器被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的部分通过,且接触从所述样本架向上方移动的所述第二样本容器。
优选地,为了从样本架取出第一样本容器,所述移动构件提升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以此将所述第一样本容器中被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的部分从所述框体下方向上方移动。
优选地,所述样本容器取出装置还具有能够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收纳部件;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样本架支撑的第一样本容器,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移动,以此将所述第一样本容器从所述样本架转移到所述收纳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包括: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以及对收纳在样本容器中的样本进行处理的样本处理装置。
采用本发明涉及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能够防止样本容器从样本架上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样本架的结构斜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的内部结构斜视图;
图4为从上俯视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容器移送部件的支撑部件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图5B为容器移送部件的支撑部件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图6A为容器移送部件的支撑部件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6B为容器移送部件的支撑部件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6C为防落件的结构斜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夹持部件夹持样本容器的作业的支撑部件的侧面图;
图8为升降部件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图9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的简要结构框图;
图10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的作业流程图;
图11为说明样本转移作业的示意图;
图12为说明样本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之间的啮合关系的斜视图;
图13为样本架所支撑的各样本容器的位置与防落件的形状和大小的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14A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防止样本容器脱落的功能的说明示意图;
图14B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防止样本容器脱落的功能的说明示意图;
图14C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防止样本容器脱落的功能的说明示意图;
图15为存留(archive)架的各支撑部件到的位置与防落件的形状和大小之间的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样本容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样本处理系统的结构】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处理系统1具有放入单元21、样本转移装置22、中转单元23、中转单元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血细胞分析装置6、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和运送控制器7。样本处理系统1通过通讯网络与主计算机8进行了可通讯连接。
放入单元21、样本转移装置22、中转单元23和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左右排成一列,相邻的单元或装置之间互相连接,能够传递样本架L。上述单元和装置能够放置数个能支撑10个样本容器T的样本架L,样本架L能够沿图1中的箭头运送。样本转移装置22设有向左运送样本架L的运送通道r1和向右运送的运送通道r2。
图2为样本架L的结构斜视图。图2中显示了支撑有10支样本容器T的样本架L的外观。图2中同时显示了样本架L在运送时的朝向(图1所示前后左右方向)。
样本架L的后方的侧面贴着条形码标签L1。条形码标签L1上印有包括架ID在内的条形码。样本架L中设置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能够垂直支撑10支样本容器T。在以下,为方便起见,从运送方向下游向上游依次将各支撑部件的位置称为支撑位置1~10。如图2所示,样本架L能够支撑10支盖T2上设有突出部件T3的样本容器T。
返回图1,用户开始样本测定时,首先将装有样本的样本容器T放置到样本架L,并将此样本架L承载于放入单元21上。承载在放入单元21的样本架L向后运送,并运出至样本转移装置22。
样本转移装置22内部有条形码单元120,且样本转移装置22可拆装(拆卸和安装)地支撑着6个存留架R1和1个分拣(sorting)架R2。在存留架R1的后方,在样本转移装置22的机壳上固定设置有缓冲架140。如后所述,缓冲架140、存留架R1和分拣架R2分别具有数个支撑样本容器T的支撑部件。分拣架R2前方设有用于放置样本架L的空间,此空间中放置5个样本架L。
对于从放入单元21运送到样本转移装置22的样本架L,样本转移装置22首先用条形码单元120对其进行处理。具体而言,条形码单元120从样本架L的条形码标签L1读取架ID,检测出样本容器T在样本架L上的支撑位置,从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1读取样本ID。样本转移装置22通过运送控制器7向主计算机8发送条形码单元120读取的样本ID。主计算机8根据各样本设定的测定指令和分析结果等生成用于在样本转移装置22内转移样本容器T的信息(以下称“转移信息”)。然后,样本转移装置22通过运送控制器7从主计算机8接收转移信息。
然后,样本转移装置22按照收到的转移信息将样本架L上支撑的样本容器T转移到缓冲架140、存留架R1、分拣架R2和承载于分拣架R2前方的样本架L中的某一个。样本转移装置22将支撑在缓冲架140的样本容器T适当转移到样本架L。然后,此样本架L被运送到中转单元23。
从样本转移装置22运送到中转单元23的样本架L向左运送,则运送至中转单元24,向右运送,则在中转单元23内向前运送,运送到样本转移装置22。从中转单元23运送至中转单元24的样本架L在中转单元24向前运送,然后运送至运送单元31。
运送单元31~33分别按照运送控制器7的指示运送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具体而言,如果要在相应单元和装置进行处理,则运送单元31~33向后方运送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分别将其运送到相应单元和装置对面的前方位置。如果不在测定单元41、42进行处理,则运送单元31、32让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向左直行,并将其依次运送到下游的运送单元。
测定单元41、42分别从运送到前方位置的样本架L抽出样本容器T,测定此样本容器T中所装有的样本。信息处理单元5从测定单元41、42接收样本的测定数据并进行分析,生成包括测定项目的各分析值在内的分析结果。信息处理单元5与主计算机8进行了可通讯连接,将分析结果传送至主计算机8。
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在前方位置从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吸移样本,制备所吸移的样本的涂片标本。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与主计算机8进行了可通讯连接,向主计算机8发送表示涂片标本制备已经完成的信息。
测定单元41、42和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的处理完成、无需在下游一侧进行处理时,样本架L在运送中的运送单元内向前运送,然后再由此运送单元向上游方向运出。这样,样本架L依次运往上游方向。
从运送单元31~33依次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L再由中转单元24和中转单元23向右运送,并将其运送到样本转移装置22。样本转移装置22将从中转单元23运入的样本架L运送到放入单元21。
从样本转移装置22运送到放入单元21的样本架L在放入单元21向后运送,再次运送到样本转移装置22。此时,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条形码单元120的读码处理。样本转移装置22从主计算机8接收转移信息,按照所接收的转移信息转移样本架L上支撑的样本容器T。
无需由测定单元41、42进行复检、无需由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再次制备涂片标本(以下简单地称为“复检”)、且不需要在样本处理系统1以外进行处理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存留架R1。虽然无需复检,但需要在样本处理系统1以外进行处理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分拣架R2。需要复检的样本容器T与上述同样地,在转移到适当的样本架L后,运送到中转单元23。样本处理系统1对样本容器T的处理以样本容器T转移到存留架R1或分拣架R2而结束。
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全部转移的、已经变空的样本架L运送到中转单元23后,在中转单元23向前运送,然后运送到样本转移装置22。样本转移装置22将从中转单元23运入的空样本架L运送到放入单元21。运送到放入单元21的空样本架L由放入单元21向右运送,运送到回收单元25。此样本架L在回收单元25向后运送,收纳在回收单元25。至此,样本架L的运送结束。
运送控制器7与放入单元21、样本转移装置22、中转单元23和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进行了可通讯连接,并控制这些单元及装置的样本架L的运送作业。主计算机8与样本ID相对应地存储该样本的测定指令和该样本的分析结果等。主计算机8还保存有用于在样本转移装置22内转移样本容器T的规则。
【样本转移装置的结构】
图3为样本转移装置22的内部结构斜视图。图3所示X轴正方向、Y轴正方向、Z轴正方向分别相当于左、前、上三个方向。
样本转移装置22除了图1所示条形码单元120外,还具有容器移送部件200、运送部件110、升降部件130、空架储存部件150(参照图4)、运送部件160、收纳部件170和防落件190。
容器移送部件200在样本转移装置22内部移送样本容器T。运送部件110将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沿运送通道r1(参照图1)向左运送。升降部件130如后所述,向上移动被置于运送通道r1的一定位置的样本架L。运送部件160沿运送通道r2(参照图1)向右运送从中转单元23运出的样本架L。
收纳部件170具有六个托盘171和两个托盘172、架座以及缓冲架140。各个托盘171和172分别安装在固定在样本转移装置22机壳上的架座且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使用者能够在图3所示状态下向前拉出托盘171和172,能够将拉出的托盘171和172推入机壳内。
托盘171能够装上及拆下一个存留架R1。一个存留架R1上有125个支撑部件R11。在平面视图中,托盘171为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用于放置同样在平面视图中为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的存留架R1。
一个分拣架R2上有200个支撑部件R21。托盘172能够装上及拆下分拣架R2,且在分拣架R2的承载位置前面能够装上、拆下五个样本架L。两个托盘172相互连动地向前后方向移动。
缓冲架140配置于六个托盘171后面。此缓冲架140固定在架座上。缓冲架140中设置有60个支撑部件141。
如上所述,收纳部件170位于比运送部件110、160高的位置,进一步详述来说,位于高于运送部件110、160所运送的样本容器T的顶部(盖T2)的位置。以此,向前拉出托盘171和172时,托盘171和172与运送部件110和160不会相互干扰。
图4为从上俯视样本转移装置22内部时所看到的结构示意图。另外,在图4中,为方便起见,升降部件130用点划线表示。
容器移送部件200包括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条导轨212、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222、支撑部件230、240。导轨212固定在样本转移装置22的机壳内,导轨222沿导轨212前后移动。支撑部件230沿导轨222左右移动,支撑部件240沿支撑部件230上下移动。支撑部件240下端设置了能够夹持样本容器T的夹持部件243。支撑部件230下侧设置有防落件190,在从样本架L取出转移对象样本容器T时,该防落件190用于防止转移对象的样本容器T相邻的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掉落。关于容器移送部件200及防落件190的结构,随后参照图5A、图5B、图6A、图6B和图6C进行说明。
运送部件110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传送带111和112、设置在传送带111和112前方和后方的壁部117a~117c、架推出构件118。随着传送带111和112向左移动,承载在传送带111和112上的样本架L向左运送。
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向左运送,被置于与条形码单元120相对的位置P1。被置于位置P1的样本架L被传感器s1检测到。条形码单元120检测出样本架L上支撑着样本容器T的支撑位置,并读取架ID和样本ID。
当条形码单元120的检测和读取作业完成时,如上所述,样本转移装置22向主计算机8发送读取的样本ID,从主计算机8接收转移信息。当样本架L上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时,此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并触及架推出构件118的锷部118a,由此置于位置P21。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被传感器s2检测到。另一方面,样本架L上没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时,此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通过位置P21到达位置P3。被置于位置P3的样本架L被传感器s3检测到,并运送到中转单元23。
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由升降部件130移到上方(Z轴正方向)位置(以下称“转移位置”)。如此,在样本架L提升到转移位置的状态下,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适当向收纳部件170转移,缓冲架140支撑的样本容器T适当转移到此样本架L。样本容器T向样本架L的转移结束后,此样本架L被升降部件130再次置于位置P21,然后由传送带112向左传送,并置于位置P3。被置于位置P3的样本架L运送到中转单元23。
样本容器T被取出的空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1后,由架推出构件118推着其前方一侧的面将其推入空架储存部件150。关于存放在空架储存部件150的空样本架L,当缓冲架140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支数达到一定值时,适当由架推出构件151将其推到位置P21,并由升降部件130将其置于位置P21的上方。于是,缓冲架140上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此样本架L。
从中转单元23运入运送部件160的样本架L由运送部件160的传送带161或传送带162向右运送,并置于位置P4或位置P5。被置于位置P5的样本架L由架推出构件163推着其后方一侧的面,并将其置于位置P4。被置于位置P4的样本架L由传送带161向右运送,并运送到放入单元21。
图5A为容器移送部件200的支撑部件210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支撑板211设置在样本转移装置22的左端和右端。导轨212设置于支撑板211上,滑动部件213能够相对于导轨212在Y轴方向滑动。支撑件214固定在滑动部件213上。滑轮215a、215b在导轨212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设置在样本转移装置22的机壳内。传送带216挂在滑轮215a、215b上,支撑件214固定在传送带216上。右侧的滑轮215a和左侧的滑轮215a由轴217连接,轴217通过传送带218连接着马达219的轴。支撑部件210具有如此结构,在马达219的驱动下使支撑件214向Y轴方向移动。
图5B为容器移送部件200的支撑部件220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向X轴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21固定在支撑部件210的一对支撑件214(参照图5A)上。导轨222设置在支撑板221上,滑动部件223能够相对于导轨222向X轴方向滑动。支撑件224固定在滑动部件223上。滑轮225a、225b在导轨222的左端附近和右端附近设置于支撑板221上。传送带226挂在滑轮225a、225b上,支撑件224固定在传送带226上。右侧的滑轮225a上连接着马达227的轴。支撑部件220具有如此结构,在马达227的驱动下使支撑件224向X轴方向移动。
图6A为容器移送部件200的支撑部件230、240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6B为其侧面示意图。
首先就支撑部件230进行说明。向Z轴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31固定在支撑部件220的支撑件224(参照图5B)上。导轨232设置在支撑板231上,滑动部件233能够相对于导轨232向Z轴方向滑动。支撑件234固定在滑动部件233上。轴235向Z轴方向延伸,轴235上有螺纹槽。支撑件234设置在轴235上,当轴235以Z轴为中心旋转时,能够沿轴235的槽向Z轴方向移动。轴235上端连接有马达236的轴。支撑部件230具有如此结构,在马达236的驱动下使支撑件234向Z轴方向移动。
支撑件234上设置有遮光板237,设在支撑板231上的部件上设置有一对遮光式传感器238。支撑件234向Z轴方向移动,则遮光板237在一对传感器238之间移动。以此就能检测出后述夹持部件243已经被置于最上侧位置(以下称“上侧位置”)。
下面就支撑部件240进行说明。支撑件241固定在支撑部件230的支撑件234上。在支撑件241的下面,支撑件242通过弹簧设置在支撑件241上。支撑件242下面设置有能够从Y轴方向夹持样本容器T的上部的夹持部件243。支撑部件240具有如此结构,使夹持部件243能够通过支撑部件210向Y轴方向移动,还能通过支撑部件220向X轴方向移动,通过支撑部件230向Z轴方向移动。
连接支撑件241、242的件的上部设置有遮光板244,设在支撑件241上的部件上设置有一对遮光式传感器245。夹持部件243向下移动时,对夹持部件243施加向Z轴正方向的力,则遮光板244在一对传感器245之间移动。以此检测出夹持部件243在下降途中触及样本容器T的盖T2等。
下面就防落件190进行说明。支撑板231下端固定有安装件191。此安装件191从支撑板231下端再向下延伸,其下端安装有防落件190。如此,防落件190固定在支撑部件230上,因此,其通过容器移送部件200与夹持部件243一起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夹持部件243向Z轴方向移动时,防落件190不会向Z轴方向移动。
图6C为防落件190的结构斜视图。防落件190在平面视图中为长方环形的框体。此防落件190的外形尺寸为短边56mm、长边86mm,中间的孔的尺寸为短边30mm、长边54mm。防落件的短边方向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
此防落件190配置于上下移动的夹持部件243的移动路径上。夹持部件243在Y轴方向打开的状态下,X轴方向的尺寸为24mm、Y轴方向的尺寸为48mm。
图7为用于说明夹持部件243夹持样本容器T的夹持作业的支撑部件230、240的侧面图。夹持部件243除了夹持样本容器T时和放开夹持的样本容器T时,均位于上侧位置(图7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夹持样本容器T时或放开夹持的样本容器T时,夹持部件243位于样本架L或缓冲架140上的样本容器T的支撑部件或存留架R1、分拣架R2或样本架L的空的支撑部件的上方,在此状态下,在马达236的驱动下,夹持部件243向下方的下侧位置(图7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上侧位置是指夹持部件243整体高于防落件190的位置,下侧位置是指夹持部件243的一部分低于防落件190的位置。即,夹持部件243在夹持样本容器T时或放开夹持的样本容器T时,向Z轴方向移动,以使得夹持部件243的下侧部分从防落件190通过。
如此,夹持部件243下降到防落件190下方的下侧位置,在该下侧位置进行样本容器T的夹持作业或放开作业。在进行了样本容器T的夹持作业或放开作业之后,夹持部件243上升到防落件上方的上侧位置。
如图7所示,当样本容器T支撑在缓冲架140、存留架R1、分拣架R2及样本架L时,样本容器T从这些架的上面突出出来。在最长的样本容器T中此突出量为35mm以下。防落件190下端位于缓冲架140、存留架R1、分拣架R2及样本架L上面的40mm的高度处。因此,防落件190水平移动时不会妨碍样本架L。
图8为升降部件130的结构斜视示意图。
升降部件130具有样本转移装置22内部设置的支撑件131、设置于支撑件131、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132、能够相对于导轨132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133、设置于支撑件131上部和下部的滑轮134a和134b、挂在滑轮134a和134b上的传送带135、设置在支撑件131后面的马达136、一对遮光式传感器137a和137b、设置在滑动部件133的支撑体138、设置在支撑体138前面的一对支撑部件139。
马达136的轴连接滑轮134b,驱动马达136,滑轮134b就旋转,传送带135就移动。滑动部件133固定在传送带135上,传送带135移动,由此滑动部件133沿导轨132向上下方向移动。滑动部件133左端有锷部133a。马达136驱动后,锷部133a就在一对传感器137a、137b之间移动。以此检测出滑动部件133、支撑体138和支撑部件139已经被置于上端和下端。
支撑部件139Y轴方向的宽度d1大于样本架L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2。以此,如图8所示,在支撑部件139的水平面支撑着样本架L的下面的状态下,将支撑体138向上驱动,则样本架L向上移动。支撑体138有开口138a,该开口138a比样本架L长边方向的宽度大,比支撑着样本容器T的样本架L的高度方向的宽度大。以此,被置于位置P21的空样本架L通过开口138a被架推出构件118推到空架储存部件150。
通过如此结构的升降部件130,支撑部件139处于上升状态(样本架L被置于转移位置的状态),此样本架L上支撑的样本容器T被适当转移到收纳部件170,缓冲架140上支撑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样本架L。而且,当样本容器T向样本架L的转移完成后,支撑部件139下降,样本架L由传送带112向X轴正方向运送。被置于位置P21的空的样本架L推入空架储存部件150时,支撑部件139被置于更下方位置。以此,空样本架L通过支撑体138的开口138a向Y轴反方向推出。
图9为样本转移装置22的简要结构框图。
样本转移装置22具有控制部件321、通讯部件322、条形码单元120、容器移送部件200、驱动部件323、传感器部件324。控制部件321由CPU及存储器等构成,控制样本转移装置22内的各部件,并接收样本转移装置22内的各部件输出的信号。此控制部件321通过通讯部件322与运送控制器7进行通讯。
驱动部件323包括马达219、227、236和136、驱动架推出构件118、151和163的驱动源、驱动夹持部件243的驱动源。传感器部件324包括传感器s1~s3、238、245、137a、137b。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323所含有的各马达由伺服马达构成。即,即使没有检测驱动部件323所含有的各马达所驱动的各部件等在哪个位置的光学传感器等,这些马达也能得到精确控制。也可以适当使用光学传感器(如图8的传感器137a、137b)检测驱动部件323所含有的各马达驱动的部件等在哪个位置。这样就能更精确地控制各个马达。
【样本转移装置的作业】
下面就样本转移装置22的作业进行说明。图10为样本转移装置的作业流程图。
样本转移装置22启动后,控制部件321实行初始化处理(步骤S1)。此初始化处理包括控制部件321的控制程序的初始设定和驱动部件323的各马达的初始位置设定等。
步骤S1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控制部件321判断是否收到关机的请求(步骤S2)。用户通过在输入部件进行一定输入就能向样本转移装置22发送关机请求。控制部件321判断是否收到这种关机请求,如果未收到请求(步骤S2为否),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3。
在步骤S3,控制部件321判断是否收到转移样本的请求。下面具体说明此处理。首先,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置于位置P1。然后,条形码单元120检测出样本容器T支撑在此样本架L的哪个支撑位置,并读取样本ID和架ID。接着,控制部件321向主计算机8查询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然后,控制部件321判断是否接收到了所查询的所有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在此,如果收到了转移信息,则判断收到了样本转移请求,如果未收到转移信息,就判断未收到样本转移请求。
当未收到样本转移请求时(步骤S3为否),控制部件321将处理返回步骤S2。
另一方面,当收到样本转移请求时(步骤S3为是),控制部件321控制容器移送部件200,进行样本转移作业(步骤S4)。
下面详细说明样本转移作业。图11为说明样本转移作业的示意图。在样本转移作业中,容器移送部件200将夹持部件243置于通过升降部件130置于转移位置的样本架L的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正上方。此时,夹持部件243的相对的夹片为向Y轴方向分开的状态(以下称“全开状态”)。接着,容器移送部件200将全开状态的夹持部件243下移,将夹持部件243置于下侧位置(图中的“1”)。此时,如上所述,夹持部件243下降到下侧位置,使夹持部件243的下侧部分(夹持样本容器T的部分)通过防落件190。
然后,容器移送部件200使夹持部件243的两个相对的夹片靠近,夹持移送对象的样本容器T(图中“2”)。容器移送部件200使处于夹着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状态(以下称“夹持状态”)的夹持部件243提升到上侧位置,从样本架L抽出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图中的“3”)。此时,如上所述,夹持部件243上升到比防落件190还高的上侧位置。
图12为说明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之间的啮合的斜视图。如图12所示,样本架L的相邻两个支撑部件所支撑的两个样本容器T的突出部件T3之间有时会上下重合。在此情况下,具有下侧的突出部件T3的样本容器T被夹持部件243夹持着向上提起,则突出部件T3之间会互相勾挂,相邻的样本容器T有时也会被向上带起。
图13为样本架L上支撑的各样本容器T的位置与防落件190的形状和大小的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如上所述,防落件的孔的X轴方向尺寸为30mm。与此相对,样本架L的相邻支撑部件之间的距离为20mm。夹持部件243从样本架L取出样本容器T时,防落件190水平方向的中央与目标支撑部件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一致。此时,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相邻样本容器T位于防落件190左右部分的正下方。即,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相邻的样本容器T在平面视图中有一部分或全部偏离防落件190的孔的范围。
图14A至图14C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转移装置防止样本容器脱落的功能的说明示意图。首先,如图14A所示,夹持部件243向上移动,使夹持部件243夹持的样本容器T上升。与此同时,与夹持部件243夹持的样本容器T啮合在一起的相邻的样本容器T也上升。
然后,如图14B所示,夹持部件243和夹持部件243夹持的样本容器T在平面视图中在防落件190的孔之内,因此,夹持部件243上升时不会触及防落件190。与此相对,在夹持部件243下侧部分通过防落件190上升时,与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一起提起的相邻的样本容器T的顶部(盖T2)触及防落件190。
夹持部件243上升,则如图14C所示,夹持部件243到达防落件190的上方。随之,夹持部件243夹持的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上端部分到达比防落件190还高的位置。与此相对,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相邻的样本容器T触及防落件190,无法到达比防落件190还高的位置。以此,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和相邻样本容器T的突出部件T3的啮合被解除,相邻样本容器T向下落下。
如上所述,防落件190被置于距样本架L上面40mm的上方。防落件190还被置于距样本架L所承载的样本容器T上面约10mm的上方。因此,即使相邻样本容器T与移送对象样本容器一起被提起,提起的高度也不到10mm。样本架L支撑部件的深度为47mm,所以当样本容器T提起40mm时,并不是此样本容器T全部从样本架L中抽出,样本容器T的下侧部分仍然插在样本架L的支撑部件中。因此,样本容器T触及防落件190时,将会落在样本架L的支撑部件内,所以样本容器T还会回到被原来的支撑部件所支撑的状态。
如上所述,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在被夹持部件243上升到上侧位置后,容器移送部件200将夹持着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夹持部件243置于上侧位置,在此状态下使其水平移动,将其置于存留架R1、分拣架R2和样本架L中的目标架的支撑部件正上方(图中的“4”)。然后,容器移送部件200再将夹持着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夹持部件243从上侧位置下降到下侧位置,将样本容器T插入目标架的支撑部件(图中的“5”)。
在样本容器T插入支撑部件的状态下,容器移送部件200打开夹持部件243的两个相对的夹片,从夹持部件243中放开样本容器T(图中的“6”)。此时,夹持部件243处于相对的夹片之间的距离比全开状态短的状态(以下称“半开状态”)。如此,夹持部件243相对的夹片有限度地开放并由此来放开样本容器T,这样,当在收纳部件170放开的样本容器T的前后方向的相邻支撑部件支撑有样本容器T时,能够防止此相邻样本容器T的突出部件T3挂到夹持部件243。
容器移送部件200一边提升半开状态的夹持部件243,一边向Y轴方向进一步打开夹持部件243的两个相对的夹片,使夹持部件243成为全开状态并将其置于上侧位置(图中的“7”)。
如上所述,夹持部件243以半开状态在收纳部件170放开样本容器T时,相邻的样本容器T的突出部件T3也有可能挂住夹持部件243,随着夹持部件243的上升导致该样本容器T被带起。
图15为存留架R1各支撑部件R11的位置与防落件190的形状和大小的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在以下说明中,仅以样本容器T移送到存留架R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关于分拣架R2和缓冲架140,支撑部件之间的距离、支撑部件的深度及上面的高度也与存留架R1一样,所以也是同样地移送样本容器T。
如上所述,防落件的孔的X轴方向尺寸为30mm,Y轴方向尺寸为54mm。与此相对,存留架R1中,X轴方向相邻的支撑部件R11之间的距离为20mm,Y轴方向相邻的支撑部件R11之间的距离为25mm。夹持部件243将样本容器T设置在存留架R1上时,防落件190水平方向的中央与目标支撑部件R11的水平方向中央一致。此时,移送的样本容器T的相邻的样本容器T被置于防落件190的前后或左右部分的正下方。即,所移送的样本容器T的相邻样本容器T在平面视图中有一部分或全部在防落件190的孔的范围之外。
关于夹持部件243,在夹持部件243上升时,位于防落件190下方的下侧部分通过防落件190的孔并上升。与此相对,突出部件T3挂住夹持部件243并被带起来的样本容器T的顶部(盖T2)触及防落件190。以此,夹持部件243与突出部件T3的啮合被解除,带起来的样本容器T落下。
如上所述,防落件190被置于距存留架R1上面40mm的上方。防落件190还被置于距存留架R1所承载的样本容器T上面约10mm的上方。因此,关于所移送的样本容器T相邻的样本容器T,即使突出部件钩挂住夹持部件243并被带起来,所提起的高度也小于10mm。存留架R1支撑部件R11的深度为47mm,所以样本容器T提起40mm时,并不是此样本容器T全部从存留架R1抽出,样本容器T的下侧部分仍插在存留架R1的支撑部件R11中。因此,样本容器T触及防落件190时还会落在存留架R1的支撑部件内部,所以样本容器T将回到被原来的支撑部件R11支撑的状态。
接着,容器移送部件200将未夹持样本容器T的夹持部件243水平移动到被置于转移位置的样本架L的下一个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正上方(没有下一个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时为转移位置的样本架L的一定支撑部件正上方)(图中“8”)。反复进行1至8的作业,直至全部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移送完成。
控制部件321判断请求转移的全部样本容器T是否都已转移(步骤S5),当请求转移的样本容器T尚未全部转移时(步骤S5为否),处理返回步骤S4。
而当请求转移的样本容器T已全部转移时(步骤S5为是),控制部件321将处理返回步骤S2。
在步骤S2,如果收到关机请求(步骤S2为是),控制部件321实施关机处理(步骤S6),结束处理。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阐述中,框形的防落件190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靠夹持部件243上下移动来使防落件190和夹持部件243相对地上下移动,夹持部件243上升时,钩挂住夹持部件243或样本容器T的相邻的样本容器T触及防落件190,从而解除所述相邻的样本容器T与夹持部件243或夹持部件243所夹持的样本容器T之间的啮合,防止所述相邻的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等掉落,但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将非框形的、而是棒形、板形或块状的防落件配置在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相邻的支撑部件正上方,夹持部件243上升时,此防落件触及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相邻样本容器T,防止此相邻的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等掉落。此时,只要防落件能够与夹持部件243相对地上下移动即可,防落件是否能够上下移动均可。也就是说,既可以使防落件不能上下移动,当夹持部件243上升时,防落件触及钩挂住夹持部件243或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样本容器T,也可以使防落件与夹持部件243能够分别上下移动,在夹持部件243夹持着移送对象样本容器并上升时,防落件下降,接触样本架L的其他样本容器T,防止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以外的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掉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的是,从数个样本容器排成一列的样本架L上取出样本容器时,用防落件190防止其他样本容器掉落,但是,当然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当从如图15的存留架R1那样的、数个样本容器排成数列的样本架L取出样本时,用防落件防止其他样本容器从样本架L掉落。此时,防落件190能够如图15所示防止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周围(纵、横、斜方向的八个)的样本容器T掉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将防落件190固定安装在支撑部件230,通过容器移送部件200能够与夹持部件243一体地水平移动防落件19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设置:与容器移送部件200分开另设其他水平移动构件,通过此移动构件,与夹持部件243分开来,单独水平移动防落件190。此时,夹持部件243夹持样本容器T时,需要将防落件190水平移动到夹持部件243的位置。
也可以将防落件安装在升降部件130上。比如,也可以配置一个板状的防落件,使其从上部分性地覆盖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所支撑的样本架L。此时,支撑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支撑部件上方不配置防落件,在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的相邻支撑部件上方配置防落件。以此,夹持部件243夹持样本架L支撑的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向上移动,抽出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时,钩挂该移送对象样本容器T或夹持部件243的相邻的样本容器T触及防落件,从而防止该相邻的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掉落。此外,也可以不将防落件安装在升降部件130上,而是将防落件安装在样本转移装置22的机壳上,使防落件配置于升降部件130所支撑的样本架上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夹持部件243夹持样本容器T来夹持并转移样本容器T,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设在夹持部件243上的爪钩住样本容器T,或通过负压吸住样本容器T的顶部等,以此来夹持样本容器T,移送所夹持的样本容器T,进行样本容器的转移,还可以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夹持样本容器,移送所夹持的样本容器T,进行样本容器的转移。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阐述中,在样本转移装置22上设置防落件,但不限于此。只要夹持样本容器并将其从样本架L中抽出即可,样本转移装置22以外的其他装置也可以设置防落件。比如,也可以如下设置:在从样本架抽出样本容器,从所抽出的样本容器吸移样本,对所吸移的样本进行分析的样本分析装置中设置防落件,还可以如下设置:在从样本架抽出样本容器,从所抽出的样本容器吸移样本,将所吸移的样本在载玻片上推开并制备涂片标本的涂片标本制备装置中设置防落件。

Claims (8)

1.一种从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包括:
样本容器夹持部件,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收纳在样本架上的第一样本容器,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一定方向移动,以此从所述样本架取出所述第一样本容器;
移动限制部件,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限制与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相邻的、收纳于所述样本架的第二样本容器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向所述一定方向移动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位于所述样本架的上方,接触到从所述样本架向上方移动的所述第二样本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具有移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的移动构件;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在垂直方向移动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的垂直移动构件以及在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构件的水平移动构件,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移动构件具有:
在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垂直移动构件的第一移动构件;以及
在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构件的第二移动构件;
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具有框体,当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向上移动时,所述框体能使所述第一样本容器被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的部分通过,且接触从所述样本架向上方移动的所述第二样本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从样本架取出第一样本容器,所述移动构件提升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以此将所述第一样本容器中被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的部分从所述框体下方向上方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器取出装置还具有能够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收纳部件;
所述样本容器夹持部件夹持样本架支撑的第一样本容器,并在夹持着所述第一样本容器的状态下移动,以此将所述第一样本容器从所述样本架转移到所述收纳部件。
8. 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容器取出装置;以及
对收纳在样本容器中的样本进行处理的样本处理装置。
CN201410561032.9A 2013-10-31 2014-10-21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Active CN1045972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7081A JP6173883B2 (ja) 2013-10-31 2013-10-31 検体容器取出装置及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2013-227081 2013-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7269A CN104597269A (zh) 2015-05-06
CN104597269B true CN104597269B (zh) 2017-11-07

Family

ID=53050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1032.9A Active CN104597269B (zh) 2013-10-31 2014-10-21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3883B2 (zh)
CN (1) CN1045972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19619B4 (de) * 2016-10-14 2020-06-10 Marco Systemanalyse Und Entwicklung Gmbh Dosierroboter
CN107167344B (zh) * 2017-07-05 2020-10-09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吸样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JP6743099B2 (ja) * 2018-08-31 2020-08-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ラック
MX2022005127A (es) 2019-10-29 2022-08-04 Tmrw Life Sciences Inc Aparato para facilitar la transferencia de especimenes biologicos almacenados en condiciones criogenicas.
WO2021153003A1 (ja) * 2020-01-28 2021-08-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および測定システム
JP7297946B2 (ja) * 2020-01-28 2023-06-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および測定システム
EP4154257A4 (en) 2020-05-18 2023-12-06 TMRW Life Sciences, Inc. HANDLING AND TRACKING BIOLOGICAL SAMPLES FOR CRYOGENIC STORAGE
US11632949B2 (en) 2020-09-24 2023-04-25 TMRW Life Sciences, Inc. Cryogenic storage system with sensors to measure one or more parameters therewithin
USD963194S1 (en) 2020-12-09 2022-09-06 TMRW Life Sciences, Inc. Cryogenic vial carrier
WO2022155225A1 (en) * 2021-01-13 2022-07-21 TMRW Life Sciences, Inc.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pick and/or place specimen containers
CN116626037B (zh) * 2023-07-21 2023-10-31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珍珠检测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1828A (en) * 1994-10-27 1996-09-03 Abbott Laboratories Container mover and method of moving a container
CN1667417A (zh) * 2004-02-16 2005-09-14 株式会社Ids 检测血样凝固的装置
CN202155887U (zh) * 2011-06-15 2012-03-07 广州市傲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的机器人抓手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7917B2 (ja) * 1997-10-31 2004-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US6435582B1 (en) * 2000-07-31 2002-08-20 Motoman, Inc. Object manipulator and manipulation system
JP2004090205A (ja) * 2002-09-04 2004-03-25 Tsubakimoto Chain Co ピッキング装置
US20050169733A1 (en) * 2004-01-29 2005-08-04 Drynkin Alexander V. Automated tube handler system
FR2888328B1 (fr) * 2005-07-08 2013-09-20 Horiba Abx Sas Procede automatise de preparation d'analyse d'echantillons de sang total et dispositif automatise pour sa mise en oeuvre
JP2008093767A (ja) * 2006-10-10 2008-04-24 Tsubakimoto Chain Co ピッキング装置
US9085413B2 (en) * 2010-08-06 2015-07-21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adapted to handle sticky sample containers
EP2613156B1 (en) * 2010-09-03 2021-03-03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Specimen transfer mechanism
US9163869B2 (en) * 2010-09-09 2015-10-20 Hamilton Storage Technologies, Inc. Tube picking mechanisms with an ultra-low temperature or cryogenic picking compartment
JP5683901B2 (ja) * 2010-10-28 2015-03-11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容器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1828A (en) * 1994-10-27 1996-09-03 Abbott Laboratories Container mover and method of moving a container
CN1667417A (zh) * 2004-02-16 2005-09-14 株式会社Ids 检测血样凝固的装置
CN202155887U (zh) * 2011-06-15 2012-03-07 广州市傲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的机器人抓手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7269A (zh) 2015-05-06
JP2015087306A (ja) 2015-05-07
JP6173883B2 (ja) 2017-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7269B (zh)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CN103983797B (zh)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CN104515864A (zh) 检体转移装置及检体处理系统
US9505005B2 (en) Tube sorter,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and sample transporting method
CN103777029B (zh) 用于存放和取回容器支架的系统和方法
DK2789730T3 (en) Method of sorting laundry items, especially dirty laundry items
CN109622421A (zh) 一种自动检测和分料的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生产线
CN114280318A (zh) 样本分析系统
JP5516745B2 (ja) 仕分システムと仕分方法
CN104891198B (zh) 使用机械手的集装箱搬送装置
KR20190069308A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CA3141466C (en) Overhead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a hanging bag
JP6840350B2 (ja) 検体搬送仕分けシステム
CN109642912B (zh) 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559746B2 (ja) 仕分けシステム
KR101844505B1 (ko) 소프트렌즈 품질 검사장치
JP5736629B1 (ja) 収納システム及び収納方法
US20070010802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N209424092U (zh) 一种自动检测和分料的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生产线
CN104627702A (zh) 纸张类投入装置、纸张类处理装置以及纸张类处理方法
IT202000011065A1 (it) Sistema e metodo di svuotamento di un cesto
JP2014149162A (ja) 搬送装置、検体移し替え装置、検体移し替えシステムおよび検体移し替え方法
JP2020112422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7407211B2 (ja) 検体検査システム、ラック搬送システム、ラック搬送制御装置およびラック搬送方法
JP6819519B2 (ja) 吊下げ収納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