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3707A -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3707A
CN104583707A CN201380030759.8A CN201380030759A CN104583707A CN 104583707 A CN104583707 A CN 104583707A CN 201380030759 A CN201380030759 A CN 201380030759A CN 104583707 A CN104583707 A CN 104583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ipe
heat exchange
double thickness
exchan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07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3707B (zh
Inventor
A.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04583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3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4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 F28F9/0226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with resilient gas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2Charged air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8Reinforcing means for header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1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 F28F2275/12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by crimping, caulking or clinch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热交换本体(2)、至少一个盖(4)、和借助卷接装置将盖(4)连接到热交换本体(2)的集管器(3),所述卷接装置起源于集管器(3)且折叠到盖(4)上,热交换本体(2)包括能够通导第一流体的多个管(6a、6b),集管器(3)包括由盖(4)的固定边缘(13)围绕的底板(24),其特征在于,底板(24)和固定边缘(13)限定用于接收盖(4)的凸耳(15)的腔体(26),固定边缘(13)由双壁(16)形成,其一个端部(17)固定到至少一个管(6a、6b)。

Description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是热交换器领域,所述热交换器配置为执行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且更特别地意图安装在机动车辆中。这样的热交换器例如是增压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可按照惯例配备有与涡轮增压器结合的内燃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升高进气气体的温度,由此损害了发动机燃烧室的合适的填充。为此原因,已知的是通过添加热交换器来补充该配置,所述热交换器的功能是在进气气体进入这些燃烧室之前冷却该进气气体,因此使得可以增大进气气体的密度,并由此改善燃烧室中的化学计量比。
这样的热交换器按照惯例包括多个管,进气气体可流动通过所述管,管之间的空间就其本身而言被冷却流体流过。在该交换器的入口处或出口处,进气气体被通导通过紧固到集管的盖,集管配置为以密封方式接收每个管的端部,进气气体通过所述端部进入。
新的增压技术正在出现。由此,已知的是将内燃发动机与两个或三个涡轮增压器结合。该结合伴随有进气气体的温度和压力的增大。增压交换器所承受的机械应力变得特别大,因为进气气体的压力可达到4巴。当前已知的热交换器由此不适用于抵抗这样的压力或温度水平,且泄露可能出现,特别是在将盖连接到集管的结合部处。
文件US2003/0217838A1公开了用于加强集管的外周边缘的方案。尽管其改进了状况,但这样的方案不适用于承受高的内部压力、且盖借助机械卷接保持在集管上的空气/空气交换器设计。通过卷接进行固定具有多种优势,但其对盖的变形和热膨胀现象更敏感,这些现象在盖通过焊接固定到集管的情形中问题更少。由此,对于具有卷接盖的热交换器,需要改进对热交换器的内部容积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封的管理。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陷,主要是通过加强集管的外周边缘,所述外周边缘非常特别地被设计为接收盖并通过卷接将其固定。本发明提出,提供一器件,该器件用于吸收热交换本体的部件上的力,特别是一个或多个管上的力,承受高压的进气气体通过所述管。
由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本体、至少一个盖、和借助于卷接装置将盖连接到热交换本体的集管,所述卷接装置从集管突出且折叠在盖上,热交换本体包括能够通导第一流体的多个管,集管包括由用于固定盖的边缘围绕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基板和固定边缘界定用于接收盖的跟部的容纳部,固定边缘由双倍厚度壁形成,其一个端部固定到热交换本体的至少一个构成管。双倍厚度壁的端部到至少一个管的固定由此确保机械力的吸收,这显著地有助于增大固定边缘相对于由第一流体的温度或压力所产生的应力的机械强度,所述第一流体能够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内流动。
将注意到,该热交换本体还可包括多个耗散装置,其插置在管之间且与能通过热交换本体的第二流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双倍厚度壁的端部固定到多个管。这里针对的是其中端部沿交换器的纵向面延伸的情形,该端部随后被铜焊到将纵向面定界的多个管的侧向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管包括两个纵向壁,所述纵向壁通过两个侧向壁连结在一起,固定边缘包括带部,该带部横向于基板且在至少1mm的长度上固定到至少一个管的侧向壁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替换或补充特征,该端部固定到热交换本体的端部管的纵向壁。
上述方案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使得可以提供一器件,该器件用于吸收沿着交换器的讨论中的面的机械力,有利地,吸收界定热交换本体的所有面上的机械力。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热交换本体侧向地终结于安装在距双倍厚度壁至少0.1mm距离处的板,该距离是避免讨论中的两个元件之间的铜焊的最小值。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耗散装置插置在板与端部管之间,该耗散装置在距双倍厚度壁至少0.1mm的距离处,该距离是避免讨论中的两个元件之间铜焊的最小值。
上文给出的两个技术方案使得可以将集管从板和/或从耗散装置热力地脱开,这提供了避免机械应力的可能性,所述机械应力是由于与第一流体接触的集管和与第二流体接触的耗散装置和/或板之间的热膨胀差异造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器可以配置为使得,在基板与双倍厚度壁的端部之间提供有至少2mm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使得可以借助铜焊到管的端部形成支柱。该类型的支柱对抗固定边缘在盖内压力的作用下的开口现象,这使得可以通过卷接提高密封可靠性水平。
有利地,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开口,管的一个端部容纳在所述开口中,所述开口通过朝向热交换本体转向的凸缘界定。这样的布置使得可以获得基板的朝向盖转向的基本平坦的面,由此帮助改进热交换器的机械强度。
这样的交换器可包括适配在接收容纳部中的密封件,其至少在盖的跟部与固定边缘之间。
双倍厚度壁通过第一壁和铜焊到第一壁的第二壁形成。根据第一替换形式,第一和第二壁由同一金属板制造,且通过折叠部连接在一起。根据第二替换形式,第二壁事先与第一壁分开且随后在铜焊步骤之前附接到第一壁。
双倍厚度壁可包括至少一个角部,机械加强装置形成在所述角部处。机械加强装置避免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在双倍厚度壁的两个部分(其将所述角部定界)之间的成角度倾斜的增大。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机械加强装置特别地是形成在第一壁的角部处的斜切部。替代地,该机械加强装置有利地是形成在第二壁的角部处的圆角。
将注意到,该机械加强装置还可以通过形成在一个或另一个壁上的斜切部和圆角的组合形成。这样的布置使得可以产生组合起来以便对抗集管所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形式。
第一壁可包括形成容纳部的基部的第一条带部、和侧向地界定容纳部的第一侧壁,第一条带部和第一侧壁通过斜切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第二壁可包括铜焊到第一条带部的第二条带部、和铜焊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二条带部和第二侧壁通过距斜切部一距离的圆角连接。在该情形中,圆角和斜切部形成机械加强装置,且该圆角和该斜切部之间的这种距离显著地有助于增大固定边缘的机械整体性。
有利地,端部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定位为使得第二壁的一个面被铜焊到管。这样的布置使得可以增大在双倍厚度壁与一个或多个管(在端部处)之间的固定面积,特别是用于铜焊的面积。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卷接装置可包括从第一壁突出的多个卷接凸片,在热交换器的最终制成状态中,所述卷接凸片被折叠在盖的跟部上。
本发明还可涵盖用于冷却机动车辆的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气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并入上述特征中的任一个,其中第一流体由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气体形成,而第二流体由车辆外部的空气流形成。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增加集管的机械强度,特别是其固定边缘的机械强度。端部的固定产生与管接触的额外的点,由此形成吸收(take up)力的器件,该器件显著地限制当热交换器承受高的内部压力和/或高的内部温度时固定边缘的变形。以此方式,设置有带有双倍厚度壁的集管的热交换器(该壁的端部紧固通导第一流体的至少一个管)可抵抗高压力和温度。
附图说明
从阅读以下通过图解并参考附图给出的描述,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细节和优势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其部分地示出了该交换器的两个相邻面,以及其集管,
图3是在图1中所示的平面A上的剖面中的视图,其示出了集管到热交换本体的侧向面的固定,
图4是在图1中所示的平面B上的剖面中的视图,其示出了集管到热交换本体的纵向面的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的示例性实施例。这样的热交换器特别地是用来冷却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气体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配置为执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的交换。以特别的方式,热交换器设计为不仅通导第一气态流体,比如增压空气流,而且第二气态流体(比如围绕该交换器的空气流)也通过该热交换器。由此,热交换器1可以是安装在机动车辆中的空气/空气交换器,第二流体是动态空气流,该动态空气流通过车辆的运动或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马达-风扇单元而被设为运动。
图1包括限定热交换器1的标准正交参考系,轴线OX表示交换器的长度或纵向尺寸,轴线OY表示交换器的宽度或侧向尺寸,而轴线OZ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的高度或竖直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包括热交换本体2,其形成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地点。位于该热交换本体2的每个端部处,存在集管3,集管3被盖4覆盖。
集管3通过热交换本体2的多个构成管6分配第一流体,该第一流体通过盖4被通导到集管3或从集管3被通导。热交换本体2还包括多个耗散装置7。这些耗散装置的每一个插置在两个相邻的管6之间,以便形成管之间的空间,第二流体(即动态空气流)在所述空间中流动。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耗散装置通过插件形成,特别是Z形插件,其每个峰部紧固到两个相邻的管。该插件可具有挡板(louver)。该耗散装置7还可通过其上形成有多个挡板的、基本平坦的金属板形成。
盖4包括至少一个开口5,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或离开热交换器1。由此,集管3在一侧铜焊到热交换本体2,在另一侧被紧固到盖4(通过用于将集管3卷接到盖4的装置8)。这样的卷接装置8总体通过一组卷接凸片形成,所述卷接凸片在盖的边缘上折叠,下文中称为跟部。
热交换本体2具有矩形截面。其由此通过热交换本体2的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面和通过用于该第二流体的出口面(分别称为第一纵向面9和第二纵向面10)界定。热交换本体2还通过设置在第一纵向面9与第二纵向面10之间的第一侧向面11和第二侧向面12界定。第一纵向面9和第二纵向面10垂直于第二流体运动方向,而第一侧向面11和第二侧向面12在平行于该方向的平面中延伸。
热交换本体2包括通过铜焊紧固到集管3的所述多个管6。这些管例如由金属板制造,所述金属板件自身折叠以便界定内部容积,第一流体,特别是增压空气流,在所述内部容积内流动。
管6通过由两个侧向壁连结的两个平行纵向壁界定。管的纵向壁平行于将热交换本体2定界的侧向面11或12中的至少一个。由此,管的侧向壁在热交换本体2的第一和/或第二纵向面9、10的平面中延伸。
管6的一个或多个纵向壁在平面OX-OY中延伸,而管6的侧向壁(尽管具有呈圆形形状)大致在平面OX-OZ中延伸。
将注意到,每个管6的结构是相同的,直接邻近热交换本体2的侧向面11和12的两个管在下文被称为端部管6a和6b。
湍流器可安装在每个管6的内部容积内。该湍流器(未示出)扰乱第一流体在管6中的流动,以便最大化第一流体与界定管6的壁之间的热传递。湍流器还可固定到管的两个纵向壁,以便增加每个管的机械整体性。
图2显示了集管3,在形成在热交换本体2的第一侧向面9和第二一纵向面11之间的角部处观察。集管3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接收管6的一个端部,在该图中不可见,被用于固定盖4的边缘13围绕。
热交换本体2包括其多个管6,热耗散装置7(例如插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管之间。热交换本体2的第一侧向面11通过板14形成,也就是通过金属板形成,其特别地为直线形的。位于端部管6b与该板14之间的是被铜焊到板和端部管6b的纵向壁的耗散装置7。
用于固定盖的边缘13接收盖4的跟部15,所述跟部形成在界定该盖4的开口的外周边缘上。这样的跟部具有肩部的形状,其通过增加该开口区域中盖的厚度而产生。
固定边缘13通过双倍厚度壁16形成,双倍厚度壁16一直围绕热交换器1延伸,即,沿着限定热交换本体2的两个侧向面和两个纵向面。但是,将注意到,在至少一个角部的区域中,有利地在热交换本体2的侧向面和纵向面之间的所有角部的区域中,不存在固定边缘的双倍厚度。
该双倍厚度壁的特别形状将在下文中参考图3和4详细阐述,但可能已经注意到,该双倍厚度壁16通过第一壁21和铜焊到第一壁21的第二壁22形成,该双倍厚度壁此外包括折叠部23,该折叠部形成将第一壁21连接到第二壁22的180°肘部。
双倍厚度壁16包括至少一个端部17,端部17固定到热交换本体2的至少一个构成管6、6a、6b。这样的固定可以仅沿界定热交换本体2的一个或多个侧向面11、12进行,或仅沿界定热交换本体2的一个或多个纵向面9、10进行,或沿热交换本体2的一个或多个侧向面和一个或多个纵向面二者进行。
在图1和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沿热交换本体2的两个纵向面和两个侧向面固定。
对于第一纵向面9,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被铜焊到至少一个管6的侧向壁18,并优选地铜焊到热交换本体2的每个构成管6的侧向壁。
在第一侧向面11处,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铜焊到热交换本体2的一个或多个端部管6a、6b的纵向壁19。这样的铜焊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OX-OY中的该纵向壁上进行。
图2还示出了卷接装置8的示例性实施例。该卷接装置包括多个卷接凸片20,卷接凸片20被折叠到盖4的跟部15上。卷接凸片20从第一壁21突出。
图3的视图详细显示了盖4在集管3中的定位,以及设置在该集管3与端部管6a或6b之间的固定。该图示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平面A中截取的剖面。
集管3包括基板24,所述基板24被用于固定盖4的边缘13围绕。基板24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具有细长形状,接收每个管6的一个端部。这些开口可设置有凸缘25,该凸缘例如朝向热交换本体2或朝向盖4取向。
固定边缘13形成围绕基板24的外周带,该固定边缘优选地由基板24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用于固定盖4的该边缘13通过双倍厚度壁16形成,该双倍厚度壁终止于端部17,该端部17至少部分地固定到一个或多个管,特别地固定到热交换本体2的构成端部管6a、6b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
术语“双倍厚度”表示固定边缘13通过设置被压抵彼此的两个壁厚而被加强。双倍厚度壁16由此通过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形成,所述第二壁22紧邻第一壁21,遵循其轮廓。第二壁22通过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之间的铜焊至少部分地紧固到第一壁21。
根据该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壁21还借助折叠部23紧固到第二壁22。在这样的情形中,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由同一个金属板制造,所述金属板已经在折叠部23处折叠180°,以便将第二壁22压抵第一壁21。由此,第二壁22被认为是与第一壁21的材料一体地形成的。
替代地,第二壁22可以是预先与第一壁21分开的部件,且在铜焊至第一壁之前被附接,以便在它们一旦已经紧固在一起时(特别是通过铜焊)形成双倍厚度壁16。
为了简化集管3被制造的方式,双倍厚度壁16的厚度至少是基板24的厚度的两倍大。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双倍厚度壁16的厚度严格地等于基板24的厚度的两倍。双倍厚度壁16的厚度沿方向OX测量,而基板24的厚度沿方向OZ测量,这两个方向在该图中显示。
根据图3和4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固定盖4的边缘13至少部分地界定用于接收跟部15的容纳部26,所述跟部15在盖4的开口的边缘处形成。就其本身而言,基板24通过带部27延伸,该带部沿至少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基板24的延伸部的平面(即,用于接收管6的端部的开口延伸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由此,接收盖的跟部15的容纳部26在一侧上通过带部27定界,在另一侧上通过双倍厚度壁16的第一构成壁21定界。
在该情形中,由于存在凸缘25,带部27与端部管6a、6b的纵向壁19分开。
除了接收盖4的跟部15之外,该容纳部26可接收密封件35,所述密封件提供第一流体与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封。由此,该密封件35在容纳部26的区域中支承抵靠跟部15、抵靠带部27并抵靠第一壁21。
根据图3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壁21包括由第一侧壁29延伸的第一条带部28。第一条带部28形成容纳部26的基部,密封件35支承抵靠该基部。第一侧壁29至少部分地与容纳部26对齐地延伸,特别是相对于其侧向地延伸。第一条带部28和第一侧壁29特别地是平坦的。
位于第一条带部28与第一侧壁29之间的是双倍厚度壁16的机械加强装置。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机械加强装置是斜切部30的形式,即相对于第一条带部28且相对于第一侧壁29倾斜的基本平坦的边缘。该斜切部30由此将第一条带部28连接到第一侧壁29,该斜切部是涉及用于固定盖4的边缘13的机械加强的元件。
双倍厚度壁16的第二壁22包括由第二侧壁32延伸的第二条带部31。第二条带部31在平行于第一条带部28的延伸平面的平面中延伸,这两个条带部通过铜焊连接紧固在一起。
第二侧壁32在平行于第一侧壁29的延伸平面的平面中延伸,且铜焊至所述第一侧壁29。
第二条带部31通过圆角(fillet)33连结到第二侧壁32,即具有呈圆形截面的边缘。这样,该圆角33形成双倍厚度壁16的机械加强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该圆角33与斜切部30相对且配置为与斜切部30分开,这样的布置有助于提高双倍厚度壁16的机械强度。第二条带部31和第二侧壁32例如是平坦的。
斜切部30与圆角33的该组合形成双倍厚度壁16的机械加强装置的第三变形实施例。
由此,将理解,该机械加强装置可仅通过斜切部30形成,或仅通过圆角33形成,或通过该斜切部30与圆角33的组合形成,这样的组合还使得可以增大双倍厚度壁16的机械强度。
以一般的方式,该加强器件也可在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每个具有角部时就形成,形成在第一壁21上的角部与形成在第二壁22上的角部横截面具有不同形状,这两个角部彼此面对。
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通过第二条带部31的端部部分形成。根据未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铜焊到端部管6a、6b的是第二条带部31的一个边缘。
在图3中的示例中,端部17包括弯曲部34,弯曲部34取向为使得,界定第二条带部31的面中一个或另一个支承抵靠并铜焊到端部管6a、6b。在本情形中,弯曲部34形成朝向热交换本体2转弯(即远离固定到讨论中的集管3的盖4)的90°角度。
在折叠部23处,双倍厚度壁16包括多个卷接凸片20,其通过延伸第一壁21的部分形成。在该图中,这些卷接凸片20示出为在被折叠在盖4的跟部15上之前。在最终组装位置,这些卷接凸片被压抵盖4的跟部15,以便抵靠密封件35施加压缩力。
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固定到热交换本体2的端部管6a、6b的纵向壁19。另一方面,热交换器被设计为使得双倍厚度壁16不与板14和/或与耗散装置7接触。为此,板14安装在热交换本体2中,以便形成距双倍厚度壁16至少0.1mm的距离。在图3中的示例中,该距离具有参考标记D1,且沿方向OZ在板14的端部边缘与圆角33或第二条带部31之间测量。有利地,距离D1最多为12mm。
有利地,耗散装置7插置在板14与端部管6a、6b之间。耗散装置7固定在热交换本体2中,以便维持距双倍厚度壁16(包括其端部17)的至少0.1mm的分开距离D2。该距离D2例如在耗散装置7的最后一个峰部与第二条带部31或端部17的边缘之间测量。有利地,距离D2最多为10mm。
每个管6的端部通过设置在凸缘25的区域中的铜焊连接到基板24。当具有参考标记D3的距离设置在基板24与双倍厚度壁16的铜焊到端部管6a、6b的端部17之间时,用于固定盖的边缘13特别地被加强。这样的距离为至少2mm。该距离D3例如在基板的朝向热交换本体2转向的面与穿过第二壁22铜焊到第一壁21的面的平面之间被测量。有利地,距离D3最多为6.5mm。
图4的视图详细显示了集管3与热交换本体2的构成管6、6a、6b的侧向壁18之间的固定。该图示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平面B中截取的剖面。相对于图3的差别将被描述,且将对关于图3进行的描述进行引用,以便实现图4中所示的共用元件的结构。
垂直于基板24设置的带部27被铜焊到侧壁18,该侧壁18界定热交换本体2的至少一个管6。有利地,该铜焊被实施到每个管6的侧向壁,包括端部管6a、6b。
该铜焊产生在具有参考标记D4的距离上,所述距离D4为至少1mm和至多7.5mm。该距离D4例如在基板24处的界定管的开口的边缘与通过容纳部26的基部的直线之间被测量,所述容纳部由第一壁21的第一构成条带部28限定。
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还固定到至少一个管6的侧向壁18,以与关于图3所描述的方案类似的方式。有利地,端部17的该铜焊被实施到每个管6的侧向壁,包括端部管6a、6b。
将注意到,热交换本体2和集管3可以由铝合金制造。对于其自身而言,盖4可由铝合金或合成材料制造。
上述热交换器1可以并入到用于冷却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气体或排气气体的系统内。在这样的情形中,第一流体通过进气气体形成,特别是增压空气流,而第二流体通过空气流形成,例如拥有这种冷却系统的车辆外部的空气流。
由此热交换器1被设计为使得,第二流体通过热交换本体2,借助管和耗散装置,将第一流体产生的热量耗散到第二流体内。第二流体沿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第一流体在管6中的运动方向的方向通过热交换本体2。

Claims (17)

1.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热交换本体(2)、至少一个盖(4)、和借助于卷接装置(8)将盖(4)连接到热交换本体(2)的集管(3),所述卷接装置从集管(3)突出且折叠在盖(4)上,热交换本体(2)包括能够通导第一流体的多个管(6、6a、6b),集管(3)包括由用于固定盖(4)的边缘(13)围绕的基板(24),其特征在于,基板(24)和固定边缘(13)界定用于接收盖(4)的跟部(15)的容纳部(26),固定边缘(13)由双倍厚度壁(16)形成,所述双倍厚度壁(16)的一个端部(17)固定到至少一个管(6、6a、6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其中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固定到多个管(6、6a、6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器,其中管(6、6a、6b)包括两个纵向壁(19),所述纵向壁(19)通过两个侧向壁(18)连结在一起,固定边缘(13)包括带部(27),该带部横向于基板(24)且在至少1mm的长度上固定到至少一个管(6、6a、6b)的侧向壁(18)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换器,其中端部(17)固定到热交换本体(2)的端部管(6a、6b)的纵向壁(1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器,其中热交换本体(2)侧向地终止于板(14),该板(14)安装在距双倍厚度壁(16)至少0.1mm的距离(D1)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器,其中耗散装置(7)插置在板(14)与端部管(6a、6b)之间,耗散装置(7)位于距双倍厚度壁(16)至少0.1mm的距离(D2)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器,其中至少2mm的距离(D3)设置在基板(24)与双倍厚度壁(16)的端部(17)之间。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交换器,其中基板(24)包括至少一个开口,管(6、6a、6b)的一个端部被容纳在所述开口中,所述开口通过朝向热交换本体(2)转向的凸缘(25)定界。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交换器,包括密封件(35),其适配在接收容纳部(26)中,至少在盖(4)的跟部(15)与固定边缘(13)之间。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交换器,其中双倍厚度壁(16)通过第一壁(21)和铜焊到第一壁(21)的第二壁(22)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换器,其中双倍厚度壁(16)包括至少一个角部,机械加强装置形成在所述角部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换器,其中机械加强装置是形成在第一壁(21)的角部处的斜切部(30)。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交换器,其中机械加强装置是形成在第二壁(22)的角部处的圆角(33),该圆角(33)特别地与斜切部(30)相对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交换器,其中第一壁(21)包括形成容纳部(26)的基部的第一条带部(28)、和侧向地界定容纳部(26)的第一侧壁(29),第一条带部(28)和第一侧壁(29)通过斜切部(30)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换器,其中第二壁(22)包括铜焊到第一条带部(28)的第二条带部(31)、和铜焊到第一侧壁(29)的第二侧壁(32),第二条带部(31)和第二侧壁(32)通过距斜切部(30)一距离的圆角(33)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交换器,其中所述端部(17)包括弯曲部(34),所述弯曲部(34)定位为使得第二壁(22)的一个面被铜焊到管(6、6a、6b)。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卷接装置(8)包括从第一壁(21)突出的多个卷接凸片(20)。
CN201380030759.8A 2012-05-24 2013-05-16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Active CN104583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254741A FR2991037B1 (fr) 2012-05-24 2012-05-24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llecteur renforce
FR1254741 2012-05-24
PCT/EP2013/060184 WO2013174720A1 (fr) 2012-05-24 2013-05-16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llecteur renfor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3707A true CN104583707A (zh) 2015-04-29
CN104583707B CN104583707B (zh) 2017-02-22

Family

ID=4847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759.8A Active CN104583707B (zh) 2012-05-24 2013-05-16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29186A1 (zh)
EP (1) EP2856058B1 (zh)
JP (1) JP6030228B2 (zh)
KR (1) KR101639509B1 (zh)
CN (1) CN104583707B (zh)
FR (1) FR2991037B1 (zh)
PL (1) PL2856058T3 (zh)
WO (1) WO20131747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090A (zh) * 2016-12-07 2017-05-31 泰安福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散热管及加工工艺
CN109804217A (zh) * 2016-10-14 2019-05-24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以改善性能的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91038A1 (fr) 2012-05-24 2013-11-2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llecteur renforce
FR3026168B1 (fr) * 2014-09-23 2016-10-2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echangeur de chaleur.
EP3264019A1 (en) * 2016-06-30 2018-01-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A manifold,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a cooler of a cooling system
US10302373B2 (en) * 2017-03-03 2019-05-28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Heat exchanger
EP3564613A1 (en) 2018-05-03 2019-11-06 Mann+Hummel GmbH Heat exchanger, air intake system with a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heat exchanger
DE102020204845A1 (de) * 2020-04-16 2021-10-2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Indirekter Ladeluftkühl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2513A (en) * 1997-06-02 2000-01-1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JP2008145021A (ja) * 2006-12-07 2008-06-2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US20110186276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Casterton Joel T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CN202083271U (zh) * 2011-04-28 2011-1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沸蒸馏换热器的分配器
WO2012014269A1 (ja) * 2010-07-26 2012-02-02 株式会社ゼネシス 熱交換器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4041A (en) * 1978-11-15 1980-11-18 Mccord Corporation Radiator tank headsheet and method
JPS56155391A (en) * 1980-04-30 1981-12-01 Nippon Denso Co Ltd Corrugated fin type heat exchanger
JPH0249514Y2 (zh) * 1986-07-22 1990-12-26
JPH03225197A (ja) * 1990-01-31 1991-10-04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
FR2742531B1 (fr) * 1995-12-13 1998-01-30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Plaque collectrice d'echangeur de chaleur, procede pour sa fabrication et echangeur de chaleur comprenant une telle plaque collectrice
FR2783907B1 (fr) * 1998-09-25 2000-12-22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Echangeur de chaleur d'encombrement reduit,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20016331U1 (de) * 2000-09-20 2002-02-14 Autokuehler Gmbh & Co Kg Wärmeaustauscher
US6786275B2 (en) 2002-05-23 2004-09-07 Valeo Engine Cooling Heat exchanger header assembly
DE102005008409A1 (de) * 2005-02-24 2006-08-31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tauscher mit Rohren und Rippen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FR2933178A1 (fr) * 2008-06-26 2010-01-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carter pour l'echangeur
US20100059215A1 (en) * 2008-09-11 2010-03-11 Proliance International Inc. Plate type oil cooler
FR2954481B1 (fr) * 2009-12-18 2012-02-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US8516701B2 (en) * 2010-05-12 2013-08-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anifold bending support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US20120018135A1 (en) * 2010-07-20 2012-01-26 Denso Marston Ltd. Header plate, a heat exchanger, a method of making a header plat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a heat exchang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2513A (en) * 1997-06-02 2000-01-1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TW409177B (en) * 1997-06-02 2000-10-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Heat exchanger side plate assembly structure
EP0882940B1 (en) * 1997-06-02 2002-12-1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JP2008145021A (ja) * 2006-12-07 2008-06-2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US20110186276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Casterton Joel T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WO2012014269A1 (ja) * 2010-07-26 2012-02-02 株式会社ゼネシス 熱交換器システム
CN202083271U (zh) * 2011-04-28 2011-1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沸蒸馏换热器的分配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4217A (zh) * 2016-10-14 2019-05-24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以改善性能的热交换器
CN106767090A (zh) * 2016-12-07 2017-05-31 泰安福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散热管及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91037B1 (fr) 2014-06-20
FR2991037A1 (fr) 2013-11-29
CN104583707B (zh) 2017-02-22
WO2013174720A1 (fr) 2013-11-28
JP2015520353A (ja) 2015-07-16
EP2856058B1 (fr) 2016-05-04
JP6030228B2 (ja) 2016-11-24
PL2856058T3 (pl) 2016-11-30
US20150129186A1 (en) 2015-05-14
EP2856058A1 (fr) 2015-04-08
KR20150017362A (ko) 2015-02-16
KR101639509B1 (ko)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707A (zh)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JP5674388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US9175596B2 (en) Intake pipe having an integrated intercooler
US8020610B2 (e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90260775A1 (en)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an exhaust gas evaporator of a motor vehicle
JP4622962B2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の出入口配管構造
US2010002502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CN100425937C (zh) 热交换器
US20150168080A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50184952A1 (en) Heat exchanger
US9719732B2 (en) Cold storage heat exchanger
JP5542576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KR101702299B1 (ko) 특히 자동차 엔진 급기 냉각기인 열교환기
CN104641198B (zh) 具有加强的集管器的热交换器
CN104884890B (zh) 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
JP5717474B2 (ja) コンデンサ
US20070261837A1 (en) Compact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such as a recuperator
EP2469211A2 (en) Multitubular heat exchanger
CN113227703A (zh) 换热器
US11573058B2 (en) Easily assembled heat exchanger
CN104903675A (zh) 复合型换热器
CN113227702A (zh) 换热器
JP2008089188A (ja) 熱交換器
EP3690372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motor vehicle
KR100666927B1 (ko) 헤더형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