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1921B -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1921B
CN104581921B CN201310474399.2A CN201310474399A CN104581921B CN 104581921 B CN104581921 B CN 104581921B CN 201310474399 A CN201310474399 A CN 201310474399A CN 104581921 B CN104581921 B CN 104581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vent table
data path
tick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4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1921A (zh
Inventor
张永胜
林文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743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1921B/zh
Priority to EP14794098.5A priority patent/EP305736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78177 priority patent/WO2014180386A1/zh
Priority to US15/028,587 priority patent/US990090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58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1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03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systems, i.e. systems wherein components typically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e.g. filters or modulators/demodulators, are implented using software, e.g. by involving an AD or DA conversion stage such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n the digital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数据传输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SDR,实现了高利用率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的通信体制,为了解决能够在单一硬件平台上,实现多种通信机制,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技术应运而生。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将通信的各种功能通过软件来完成,使宽带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SDR在共享硬件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软件实现多种通信机制,有效降低了芯片成本,同时,通过升级软件的方法,避免了新增功能的硬件开发成本,减少了开发周期。因此软件无线电在解决多模通信方面,具有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风险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
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是SDR实现多制式通信的重要部件。通用的做法是使用axi master将天线下行数据写入处理器的存储器或从存储器读出上行数据发送到天线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解决了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数据传输的问题。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中添加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数据通路和事件表,该方法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将自射频控制器(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
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同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在时间处理单元(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
所述数据通路在该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时间基准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以及采样间隔。
优选的,所述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在所述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按照所述采样间隔的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
将采集到的数据缓存至所述数据通路的内部缓存。
优选的,所述数据通路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包含下一区间配置参数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写入所述接口存储空间。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事件表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事件表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
所述事件表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包括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生产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包括:
所述事件表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中,根据所述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的要求产生Minor Tick;
所述事件表将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所述Minor Tick发送至所述矢量处理器,指示所述矢量处理器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所述Minor Tick进行物理层功能处理。
优选的,在下行数据方向上,所述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先于所述事件表的MajorTick产生。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事件表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缓存;
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将矢量处理器的上行数据读取到内部缓存包括:
所述事件表产生Major Tick和minor tick,通知矢量处理器准备好上行数据;
所述矢量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至所述内部缓存。
优选的,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存储空间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产生Major Tick,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优选的,在上行数据方向上,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先于所述数据通路的MajorTick产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数据通路,用于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
事件表,用于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接口存储空间和内部存储空间;
所述数据通路,还用于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在该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时间基准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以及采样间隔。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将包含所述下一区间配置参数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写入所述接口存储空间。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还用于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事件表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包括事件表的MajorTick和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还用于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内部缓存;
所述数据通路,还用于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中添加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数据通路和事件表,在下行方向上,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在上行方向上,所述事件表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存储空间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通过统一时间基准和统一时钟,避免了不同制式间不同时间、不同时间基准的切换而带来的硬件资源消耗和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高利用率的数据传输,解决了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数据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通信接口的详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通信接口的寄存器更新机制详细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通信接口的下行数据通路与下行事件表的关系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通信接口的上行数据通路与上行事件表的关系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是SDR实现多制式通信的重要部件。通用的做法是使用axi master将天线下行数据写入处理器的存储器或从存储器读出上行数据发送到天线接口。
对于不同的通信制式来说,其使用的时钟也不同。由于不同时钟、不同时间基准,在进行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与矢量处理器的内部存储空间的数据交互,需要根据制式的不同进行切换,带来了硬件资源消耗和系统工作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软件无线电实现主要有矢量处理器和多核DSP两种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矢量处理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对象并不限于矢量处理器。
首先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中添加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数据通路和事件表。本发明的实施例所使用的通信接口是基于同一统一时钟,同一统一时间基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数据通路完成IQ数据在RFC和基带处理器内部存储空间的高速互联。事件表部分负责产生事件来调度矢量处理器的运行。上层arm(主要负责通信协议软件和物理层控制)根据不同的通信模式,完成事件表的相应配置,使其在共同的硬件资源上,完成事件的产生,启动矢量处理器完成数据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了一种基于同一时钟,同一时间基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该接口分为:数据通路和事件表两部分,两者独立控制。数据通路部分,完成IQ数据在RFC和基带处理器内部存储空间的高速互联。事件表负责产生事件来调度矢量处理器完成物理层处理。数据通路和事件表要配合使用,即两者工作的开始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使矢量处理器能够及时完成物理层数据处理。不同通信模式下的时钟频率是不一样的,例如,LTE下是30.72Mhz,WCDMA下是15.36Mhz,TD_SCDMA下是5.12Mhz,而不同模式又有各自的时间基准(在各自模式频率下的计数器,且有一定的帧格式)。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统一时钟30.72Mhz,统一时间基准(mrtr,可以看做30.72mhz时钟下的自由计数器,计数范围是0~307199),在对通信接口进行软件配置时,将各个通信制式的时间基准映射到统一时间基准mrtr上。数据通路部分,软件配置通信接口的寄存器,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mrtr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相对于major tick的位置)和采样间隔等寄存器。当TPU侧送来的mrtr与配置值相等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数据通路将软件配置值更新到内部寄存器,并在数据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按照采样间隔的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或发送。事件表部分,软件配置通信接口的寄存器,包括事件表majortick处的mrtr值,major tick后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等寄存器。当TPU侧送来的mrtr与配置值相等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并按照配置的时间间隔要求产生minortick。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arm处理器、AXIMatrix(AXI交换矩阵)、矢量处理器(虚线框中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RFC。Arm处理器可以通过AXI总线配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和RFC,配置的接口为BMI和APB3。另外矢量处理器有AXI Master接口,可以直接读写外围的DDR等存储器,通过这个接口矢量处理器中DMA可以在外围存储器和矢量内部存储空间之间进行数据搬运。
上层arm主要负责通信协议软件和物理层控制,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RFC)负责对射频收发射的IQ信号的预处理。基带处理器负责IQ数据的物理层处理。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包括两部分:数据通路部分和事件表。数据通路完成IQ数据在RFC和基带处理器内部存储空间的高速互联。事件表负责在配置的时间点产生tick给矢量处理器,以调度其完成物理层处理。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接口的详细框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适用LTE,TD_SCDMA和WCDMA通信模式,其它模式可以进行相同原理的设计。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的数据通路部分。下行通路:将IQ数据从RFC写入本发明的实施例接口的内部缓存,此处采用同一时钟,其频率是30.72Mhz,同一时间基准mrtr(可看做30.72Mzh时钟下的计数器,计数范围是0~307199),数据的采样频率会根据不同通信模式或同一通信模式不同带宽而不同,例如lte模式下,20m带宽下,每个30.72Mzh接收一个数据,而在1.4M带宽下,每16个30.72M时钟接收一个数据,在WCDMA模式下每2个30.72Mzh接收一个数据,TD_SCDMA模式下每6个30.72Mzh接收一个数据。软件配置通信接口的接口存储空间(可包含多个寄存器),包括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mrtr值(软件负责将不同通信模式下的时间基准映射到同一mrtr上后进行该寄存器的配置),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相对于major tick的位置)和采样间隔。优选的,各个参数值在接口存储空间中都有相应的寄存器。当TPU侧送来的mrtr与配置值相等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数据通路将软件配置值更新到内部寄存器,并在数据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按照采样间隔的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进行缓存后会写入矢量处理器的内部存储空间。此处的时钟是矢量处理器的高频工作时钟。
在上行通路方向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接口将数据从矢量处理的内部存储器读取到通信接口的内部缓存,此处时钟是矢量的高频工作时钟,之后以低频(如30.72Mhz)的时钟频率,发放给RFC,其上行通路的控制的机理同下行通路相同。注意本发明的实施例访问矢量处理器优先级别是最高的,以保证数据及时有效的接收和发送。其中下行数据通路有多套,可根据需要配置其用,如lte下,可配置为rx,csr。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接口的事件表部分。软件配置通信接口的寄存器,包括事件表major tick处的mrtr值(软件负责将不同通信模式下的时间基准映射到同一mrtr上后进行该寄存器的配置)major tick后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等寄存器。当TPU侧送来的mrtr与配置值相等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并按照配置的时间间隔要求产生minor tick。major tick和minor tick会发送给矢量处理器的TU,TU将tick用fifo存储起,矢量处理器将tick从TU取出,以进行通信的物理层功能处理。硬件上有多路事件表,软件可自由安排每路事件表的用途。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通讯接口存储空间更新机制详细框图。通信接口具有接口存储空间和内部存储空间两个存储空间,具体为两套功能相同的寄存器。一套寄存器,是arm可以访问的寄存器,称为接口寄存器,用于软件配置。另一套寄存器是内部使用的寄存器,控制当前本发明的实施例接口的工作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会以majortick为分界点(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和事件表的major tick不同),将接口寄存器更新到内部寄存器。具体配置原则是:
1、每次配置产生一个区间(Region)的控制信号,区间是以major tick为分界线的。
2、当前区间配置的参数在下一区间生效,即当前区间配置下一个区间的参数。
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1、Region0配置region1的参数,如图cfg1将产生实线①所示的控制信号;
2、Region1若配置region2的参数,如图cfg2,则将产生虚线②所示的控制信号。否则虚线②的控制信号将不产生
Region可以根据应用进行不同的定义。以LTE下行为例,说明配置过程:Region可以是一个子帧,数据的接收可以是以子帧为单位的,当前子帧可以配置下一子帧的参数。若配置一个子帧的参数,便按照参数要求接收一个子帧内的数据。
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的下行数据通路与下行事件表的关系细框图。下行事件表的作用:产生major tick和minor tick,通知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的处理。下行数据通路与下行事件表的关系要保证:先启动下行数据通路,接收到一定的数据后,再启动事件表,通知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的处理。因为数据通路和事件表:分别独立控制。因两者的都是以各自的major tick为起点的,所以配置要求是先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tick,根据应用需求,间隔一段时间后,产生下行事件表的major tick。
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通信接口的上行数据通路与上行事件表的关系细框图。事件表的作用:产生major tick和minor tick,通知矢量处理器准备好上行数据。数据通路与事件表的关系要保证:先启动事件表,通知矢量处理器准备好一定的数据后,再启动数据通路进行数据的发送。因为数据通路和事件表:分别独立控制。因两者的都是以各自的majortick为起点的,所以配置要求是先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根据应用需求,间隔一段时间后,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使用该方法完成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对不同制式数据进行下行传输的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将包含下一区间配置参数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写入所述接口存储空间;
本步骤中,具体可由ARM或矢量处理器配置数据通路的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
所述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时间基准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以及采样间隔。
所述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包括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每产生一次minortick的时间间隔。
步骤602、所述数据通路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
步骤603、所述数据通路在该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
步骤604、所述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
本步骤具体包括:
1、所述数据通路在所述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按照所述采样间隔的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
2、将采集到的数据缓存至所述数据通路的内部缓存。
步骤605、所述事件表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事件表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
步骤606、所述事件表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
步骤607、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生产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
本步骤具体包括:
1、所述事件表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中,根据所述每产生一次MinorTick的时间间隔的要求产生Minor Tick;
2、所述事件表将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所述Minor Tick发送至所述矢量处理器,指示所述矢量处理器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所述Minor Tick进行物理层功能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行数据方向上,所述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先于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产生。
下面对上行方向上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完成数据传输的流程。
首先,事件表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缓存。具体的,事件表产生Major Tick和minor tick,通知矢量处理器准备好上行数据,然后所述矢量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至所述内部缓存。
然后,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具体的,所述数据通路产生Major Tick,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行数据方向上,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先于所述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三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
数据通路701,用于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
事件表702,用于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接口存储空间703和内部存储空间704;
所述数据通路701,还用于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701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701的Major Tick,在该数据通路701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703中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704,所述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时间基准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以及采样间隔。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
配置模块705,用于将包含所述下一区间配置参数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写入所述接口存储空间703。所述配置模块可集成于ARM或者矢量处理器中。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702,还用于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事件表702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事件表702的Major Tick,在该事件表702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703中的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704,所述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包括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
优选的,所述事件表702,还用于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内部缓存;
所述数据通路701,还用于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可集成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通信接口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中添加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数据通路和事件表,在下行方向上,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在上行方向上,所述事件表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存储空间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通过统一时间基准和统一时钟,避免了不同制式间不同时间、不同时间基准的切换而带来的硬件资源消耗和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高利用率的数据传输,解决了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数据传输的问题。
在不同通信模式下,基于统一时钟,统一时间基准mrtr,实现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与矢量处理器的内部存储空间的数据交互,避免了不同制式间的不同时钟,不同时间基准的切换而带来的硬件资源消耗和工作的不稳定性。
在不同通信模式下,共享数据通路硬件资源,通过软件配置其寄存器,实现控制数据的接收与发送,减少了硬件资源,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
在不同通信模式下,共享事件表硬件资源,通过arm配置事件表生成不同事件来启动矢量处理器完成数据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通路和事件表,分别独立控制工作;通过软件配置,使两者工作满足一定的时间间隔要求,使矢量处理器能够及时完成数据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同一硬件模块上,实现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与矢量处理器高效的交互。相对传统的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大大节省了面积和功耗,同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中添加了用于连接多制式数字前端模块和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数据通路和事件表,该方法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将自射频控制器(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
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
所述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同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在时间处理单元(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
所述数据通路在该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包括数据的Major Tick的时间基准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以及采样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路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在所述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按照所述采样间隔的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
将采集到的数据缓存至所述数据通路的内部缓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路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包含下一区间配置参数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写入所述接口存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事件表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事件表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
所述事件表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包括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表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生产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包括:
所述事件表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中,根据所述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的要求产生Minor Tick;
所述事件表将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所述Minor Tick发送至所述矢量处理器,指示所述矢量处理器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所述Minor Tick进行物理层功能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行数据方向上,所述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先于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事件表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缓存;
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表将矢量处理器的上行数据读取到内部缓存包括:
所述事件表产生Major Tick和minor tick,通知矢量处理器准备好上行数据;
所述矢量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至所述内部缓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路将所述内部存储空间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包括:
所述数据通路产生Major Tick,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行数据方向上,所述事件表的Major Tick先于所述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产生。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通路,用于将自RFC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预置的统一时间基准上后进行数据采集,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
事件表,用于在所述数据通路缓存采集得到的数据后,产生下行数据处理事件,调度矢量处理器进行下行数据处理;
该系统还包括接口存储空间和内部存储空间;
所述数据通路,还用于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数据通路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在该数据通路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包括数据的MajorTick的时间基准值、数据接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以及采样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将包含下一区间配置参数的数据通路软件配置数据和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写入所述接口存储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件表,还用于在TPU侧送来的时间基准与所述事件表配置的时间基准相同时,产生事件表的Major Tick,在该事件表的Major Tick时,将接口存储空间中的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更新到内部存储空间,所述事件表软件配置数据包括事件表的Major Tick和每产生一次minor tick的时间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件表,还用于控制矢量处理器将上行数据传输到内部缓存;
所述数据通路,还用于将所述内部缓存上存储的上行数据按照预置的统一时钟发送给RFC。
CN201310474399.2A 2013-10-11 2013-10-11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4581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4399.2A CN104581921B (zh) 2013-10-11 2013-10-11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EP14794098.5A EP3057364B1 (en) 2013-10-11 2014-05-2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PCT/CN2014/078177 WO2014180386A1 (zh) 2013-10-11 2014-05-22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15/028,587 US9900905B2 (en) 2013-10-11 2014-05-2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4399.2A CN104581921B (zh) 2013-10-11 2013-10-11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921A CN104581921A (zh) 2015-04-29
CN104581921B true CN104581921B (zh) 2019-08-06

Family

ID=5186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4399.2A Active CN104581921B (zh) 2013-10-11 2013-10-11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00905B2 (zh)
EP (1) EP3057364B1 (zh)
CN (1) CN104581921B (zh)
WO (1) WO201418038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3564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总线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13532A (zh) * 2011-12-13 2012-04-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lte单卡双待多模终端及其ps业务切换方法
CN102638885A (zh) * 2011-02-14 2012-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处理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4892B2 (en) * 2001-10-09 2012-09-25 Infinera Corporation Universal digital framer architecture for transport of client signals of any client payload and format type
TWI254210B (en) * 2004-05-26 2006-05-01 Benq Corp Serial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for accessing data based on status signal, system capable of multiplex controlling to output at different times, and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7492732B2 (en) * 2005-11-01 2009-02-1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ifferential clock recovery in packet networks
KR100763993B1 (ko) 2005-12-08 2007-10-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재구성 가능한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송수신 장치
WO2010149204A1 (en) * 2009-06-23 2010-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lock recovery in a system which transports tdm data over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US9019997B1 (en) * 2009-11-30 2015-04-28 Pmc-Sierra U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constant bit rate clients across a packet interface
KR20110080524A (ko) * 2010-01-06 2011-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토콜 인터페이스 변환장치 및 방법
CN102740511B (zh) 2011-04-12 2016-01-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基带射频接口及其应用方法
CN104380650B (zh) * 2012-05-31 2017-08-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时钟转换电路、影像处理系统、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WO2014029430A1 (en) * 2012-08-22 2014-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ing path delay data in a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3564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总线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38885A (zh) * 2011-02-14 2012-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413532A (zh) * 2011-12-13 2012-04-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lte单卡双待多模终端及其ps业务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00905B2 (en) 2018-02-20
EP3057364B1 (en) 2019-04-17
CN104581921A (zh) 2015-04-29
US20160249379A1 (en) 2016-08-25
WO2014180386A1 (zh) 2014-11-13
EP3057364A4 (en) 2016-11-02
EP3057364A1 (en)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511B (zh)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基带射频接口及其应用方法
CN108964819B (zh) 一种时钟调整、时钟偏差计算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42981B (zh)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嵌入式通讯装置
CN103218337B (zh) 基于wishbone总线实现主与主、从与从通信的片上系统和方法
CN102681923B (zh) 一种对系统级芯片进行验证的硬件平台装置
CN204046839U (zh) 一种异构多核高速无线传输设备
CN105071859B (zh) 一种下行、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353851A (zh) 一种管理任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37286A (zh) 一种切包方法及装置
CN103188737B (zh) 一种空口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037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stem on a Chip
CN10458192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166863B (zh) 集总式8x8低延迟高带宽交叉点缓存队列片上路由器
CN102035607B (zh) 一种发送校准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17145B (zh) 一种自定义总线及其实现方法
CN103581088B (zh) 延时处理方法及装置
Guo et al. A novel GPP-based Software-Defined Radio architecture
CN104468404A (zh) 一种缓冲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208862847U (zh) 模拟bbu基带信号发生器和采集器
CN105812289A (zh)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
KR20190078479A (ko) 힙 정렬 기반의 타이밍 컨트롤러,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뎀 칩, 및 집적 회로
CN105790876A (zh) 控制字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203104528U (zh) 一种千兆以太网接口电路
CN103945573A (zh) 虚拟无线电中基带射频接口的实现方法及基带射频接口
CN105393592B (zh) 基站系统、设备和多点协同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4

Address after: 518055 Zhongxing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Avenue,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