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50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0507A
CN104570507A CN201410251363.2A CN201410251363A CN104570507A CN 104570507 A CN104570507 A CN 104570507A CN 201410251363 A CN201410251363 A CN 201410251363A CN 104570507 A CN104570507 A CN 104570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layer
microcavit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13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政桓
李熙根
白文呈
李钟硕
郑灵浩
曹正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70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5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1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7Cells with plural compartments or having plurality of liquid crystal microcells partitioned by walls, e.g. one microcell per pix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重叠并与显示面板隔开的第一电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重叠并与显示面板隔开的第二电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电绝缘、与第二电极重叠并且与显示面板隔开的第三电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二液晶层。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可以用于显示二维(2D)图像和用于形成三维(3D)图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双眼视差,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形成3D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为左眼显示一个图像并为右眼显示一个图像,并且这两个图像可以分别由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看到。因此,观看者可以感知3D图像。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显示2D图像的第一面板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形成3D图像的第二面板。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维持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的第三面板。所述面板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能不期望地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用于增进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了解。背景技术部分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涉及使观看者能感知2D图像并能感知3D图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具有令人满意的较小厚度和/或令人满意的较轻重量。显示装置可与制造过程的简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有关。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涉及一种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重叠并与显示面板隔开的第一电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重叠并与显示面板隔开的第二电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电绝缘、与第二电极重叠并且与显示面板隔开的第三电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与第三电极之间的第二液晶层。重叠关系可以是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基板(例如,显示面板的基板的底面/背面)的方向上。
第一电极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极重叠。
第一电极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行重叠。
在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第一电极可以相对于显示面板的像素列的延长方向成锐角延伸。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可以被配置为形成显示装置的区域之中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显示装置的区域可以是菲涅耳带。第一区域可以是菲涅耳带。
第一电极可以位于第一区域的中心处,并且可以在与显示面板的底面/背面平行和/或与显示面板的像素行平行的方向上比第三电极宽。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四电极,该第四电极与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均电绝缘、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与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重叠、比第一电极窄、并且比第三电极宽。
第三电极可以位于第一区域的边缘处并且可以比第一电极窄。
第一液晶层可以位于第一区域的中心处,并且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底面/背面的方向上比第二液晶层薄。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四电极,该第四电极与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均电绝缘、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并且与第二电极重叠。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液晶层,该第三液晶层设置在第四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之间、比第一液晶层厚、并且比第二液晶层薄。
第二液晶层可以位于第一区域的边缘处并且可以比第一液晶层厚。
第一电极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三电极接收第二电压时接收第一电压。第一电极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三电极接收第一电压时接收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可以不同于第一电压。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均电绝缘并且与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重叠的第四电极。第三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第四电极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三电极接收第二电压时接收第一电压。第四电极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三电极接收第一电压时接收第二电压。
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
第一电极的折射率和第二电极的折射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等于第一液晶层的折射率。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隔开并且被配置为限定第一液晶层的形状和第二液晶层的形状的顶层。顶层的第一部分可以与第一液晶层重叠。顶层的第二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液晶层与第二液晶层之间,并且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背面的方向上比顶层的第一部分厚。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液晶层、第二显示面板液晶层、和被配置为密封第一显示面板液晶层和第二显示面板液晶层的封装层。封装层的第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液晶层与第二显示面板液晶层之间。封装层的第二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液晶层与第一电极之间。
第一电极可以设置在封装层与第一液晶层之间。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封装层与第一电极之间的偏光器。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封装层与偏光器之间并且直接接触封装层和偏光器中的每一个的粘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元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以及图像控制面板,用于控制由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以被感知为2D图像或3D图像。图像控制面板可以包括以下元件:第一基板;第一电极(或第一类电极),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或第二类电极),通过第一微腔(或第一类微腔)与第一电极隔开并且形成为包围第一微腔的上部和侧部;第一顶层,形成在第二电极上;第一注入孔(或第一类注入孔),用于提供进入第一微腔的入口;第一液晶层(或第一类液晶层),填充第一微腔;以及第一封装层,形成在第一顶层上以覆盖第一注入孔并密封第一微腔。
第一电极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从第一基板的一端向第一基板的另一端延伸。
第一基板可以包括多个区域,并且多个第一电极(或第一类电极)可以分别形成在各个区域。
第一电极可以在相对于第一基板的边缘倾斜的方向上平行地设置。
从区域的中心到区域的边缘,第一电极的宽度可以(逐渐地)减小。
第一微腔(或第一类微腔)的高度可以基本上相等(或者一致)。
从区域的中心到区域的边缘,第一微腔的高度可以(逐渐地)增大。
第一注入孔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的一个或多个边缘处。
第二电极可以具有板状平面形状。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一下取向层(或第一类下取向层)。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电极下方的第一上取向层(或第一类上取向层)。
第一下取向层和第一上取向层可以垂直取向并形成预倾斜的构造。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以下元件:第二基板;薄膜晶体管,形成在第二基板上;像素电极,连接至薄膜晶体管;第二顶层,通过多个第二微腔(或第二类微腔)与像素电极隔开并且形成为包围第二微腔的上部和侧部;第二注入孔(或第二类注入孔),用于允许进入第二微腔;第二液晶层(或第二类液晶层),填充第二微腔;以及第二封装层,形成在第二顶层上以覆盖第二注入孔,由此密封第二微腔。
第二基板可以包括根据矩阵排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区。多个像素电极可以形成在多个像素区中。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顶层下方的公共电极。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在像素电极上的第二下取向层(或第二类下取向层)。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公共电极下方的第二上取向层(或第二类上取向层)。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具有与第一液晶层基本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元件:第一偏光器,位于显示面板外;第二偏光器,位于显示面板与图像控制面板之间;以及第三偏光器,位于图像控制面板外。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元件:第一粘附件,位于显示面板与第二偏光器之间;以及第二粘附件,位于图像控制面板与第二偏光器之间。
图像控制面板可以包括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像素行的方向上具有相等宽度的多个第一电极。
多个第一电极之中,奇数号的第一电极可以被施加第一信号,同时偶数号的第一电极被施加与第一信号不同的第二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俯视图(例如,顶面图)。
图3是示出了沿图2中所示的线III-III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沿图2中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顶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的顶面图。
图7是示出了沿图5中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沿图5中所示的线VIII-VIII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9至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制造过程的过程截面图。
图21至图3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的过程截面图。
图33和图3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图36是示出了在奇数号的帧中观看者感知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提供的图像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7是示出了在偶数号的帧中观看者感知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提供的图像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8是示出了在两个连续的帧中观看者感知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提供的图像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可能夸大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说明书中,相似的参考标号可以表示相似的元件。如果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其间也可以存在插入元件。如果元件被称为“直接地”在另一元件“上”时,则不存在插入元件(除诸如空气的环境要素外)。
虽然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个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称为第二元件。将一个元件描述为“第一”元件不一定要求或不意味着存在第二元件或其他元件。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用来区分元件的不同种类或组合。为了简明起见,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分别表示“第一种(或者第一组)”、“第二种(或者第二组)”等。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图像控制面板500、和光源单元900。显示面板100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图像控制面板500被配置为控制由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以被感知为2D图像或3D图像。光源单元900被配置为将光提供至显示面板100。
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或者可以包括各种面板中的一种,例如: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板等中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可以显示2D平面影像。
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控制由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以被显示装置的用户感知为2D图像或3D图像。如果原样传输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则感知到2D平面影像。如果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被分成分别由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则感知到3D立体图像。当想要(或者需要)2D平面影像时,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控制2D图像原样显示;当想要(或者需要)3D立体图像时,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控制2D图像转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如果显示面板100可以使用自然光显示图象和/或如果显示面板100是自发光装置,则光源单元900可以省略或者可以是可选的。光源单元900可以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平面荧光灯(FFL)、或者发光二极管(LED)。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控制面板500的顶面图。图3是沿图2中所示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2中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图像控制面板500的区域Z的截面图。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包括多个区域Z。各区域Z可以具有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区域Z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
在图像控制面板500中,第一绝缘层520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基板510上。第一基板510可以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第一绝缘层520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一绝缘层520。
第一电极591(或第一种电极591)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20上。第一电极591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第一电极591在一个方向上从第一基板510的一端向第一基板510的另一端延伸。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电极591从第一基板510的上端向第一基板510的下端延伸。第一多个第一电极591(或第一种电极591)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Z中,并且第二多个第一电极591可以设置在紧邻第一区域Z的第二区域Z中。多个第一电极591可以分别设置在多个区域Z中的各个区域Z中。第一电极591可以平行设置。各第一电极591可以在相对于第一基板510的边缘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基板510可以具有四边形形状,并且第一电极591相对于第一基板510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成锐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延伸。第一电极59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510的背面的方向上不可以重叠,可以彼此电绝缘,并且可以以预定间隔与相邻的第一电极591隔开。
位于区域Z的中心(center,中央)处的中心第一电极591的宽度可以最宽,位于中心第一电极591两侧处的中间第一电极591的宽度可以比中心第一电极591的宽度窄,并且位于区域Z的边缘处的边缘第一电极591的宽度可以最窄。区域Z中第一电极591的宽度可以从区域Z的中心至区域Z的边缘(逐渐)减小。
根据第一电极591的位置可以为第一电极591施加不同电压。例如,施加至位于一个区域Z的中心处的中心第一电极591的电压可以不同于施加至位于中心第一电极591两侧处的中间第一电极591的电压。施加至位于中心第一电极591两侧处的中间第一电极591的电压可以不同于施加至位于区域Z的边缘处的边缘第一电极591的电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加至位于中心第一电极591两侧处的两个中间第一电极591的电压的值可以相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加至位于区域Z的边缘处的两个边缘第一电极591的电压的值可以相同。
第二电极670(或第二种电极670)可以与多个第一电极591重叠并且可以以预定间隔与各第一电极591隔开。第一微腔705(或第一种微腔705)形成在各第一电极591与第二电极670之间。第二电极670可以包围第一微腔705的上表面和侧面。第一微腔705可以具有条状形状并且在第一电极591的倾斜延伸方向上延伸。
在区域Z中,对应于相应的第一电极591的宽度,位于区域Z的中心处的中心第一微腔705的宽度可以最宽,位于中心第一微腔705两侧处的中间第一微腔705的宽度可以比中心第一微腔705的宽度窄,并且位于区域Z的边缘处的边缘第一微腔705的宽度可以最窄。即,多个第一微腔705可以设置在各区域Z中,并且第一微腔705的宽度可以从区域Z的中心到区域Z的边缘(逐渐)减小。第一微腔705可以具有相等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五个第一电极591和五个第一微腔705可以位于区域Z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区域Z中的第一电极591的数量和/或第一微腔705的数量可以不同于五个。
第二电极670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二电极670可以具有板状平面形状。可以为第二电极670施加恒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67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直接相邻的第一电极591之间,和/或可以直接接触第一绝缘层520。
第一下取向层31(或第一种下取向层31)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电极591上。第一下取向层31的一部分可以直接接触未被第一电极591覆盖的第一绝缘层520的一部分。
第一上取向层41(或第一种上取向层41)形成在第二电极670下方并且与第一下取向层31重叠。
第一下取向层31和第一上取向层41可以是垂直取向层并且可以由可包含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取向材料制成。可以在第一微腔705的一个或多个侧边(或者边缘)连接第一下取向层31和第一上取向层41。第一下取向层31和第一上取向层41可以被光取向以形成预倾斜的构造。
包含液晶分子710的第一液晶层(或第一种液晶层)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位于各第一电极591与第二电极670之间的第一微腔705中。液晶分子710可以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并且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基板510的表面(例如,底面或顶面)的方向上取向(或定向)。即,液晶分子710的初始取向可以在相对于第一基板510的垂直方向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下取向层31和第一上取向层41可以是水平取向层,并且液晶分子710可以被水平取向(和/或定向)。
如果没有电压施加至图像控制面板500的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则由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可以基本上被原样传输使得观看者感知到2D平面图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从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在传输通过图像控制面板500的过程中畸变,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具有与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710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中的一个可由具有与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710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
如果将(预定的)电压施加至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中的至少一个,则电场被施加至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710;因此,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类似于菲涅尔带片(Fresnel zone plate)。菲涅尔带片可以包括以从该片的中心到该片的边缘间隔减小的放射状地(和/或共中心地)布置的菲涅耳带,并且可以用作透镜。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用作透镜以改变光路,使得从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图像可以分成将分别由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使得观看者可以感知3D立体图像。
第二绝缘层75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电极670上。第二绝缘层750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的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二绝缘层750。
第一顶层760(或第一种顶层760)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绝缘层750上。第一顶层760可以由有机材料形成。第一微腔705形成在第一顶层760下方。通过硬化处理可以将第一顶层760硬化,以维持第一微腔705的形状。第一顶层760可以与第一电极591隔开,并且第一微腔705可以设置在第一顶层760与第一电极591之间。
第一顶层760可以具有板状平面形状。第一顶层760的第一种部分可以至少通过第一微腔705与第一基板510隔开。第一顶层760的第二种部分可以(通过第一绝缘层520、第二电极670、和/或第二绝缘层750)粘附至第一基板510并且可以设置在直接相邻的第一微腔705之间。第一顶层760的第二种部分可以比第一顶层760的第一种部分厚。
第一微腔705可以基本上由第二电极670(和第一顶层760)包围但是由第一注入孔707(或第一种注入孔707)部分地暴露。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微腔705的上侧和两侧可以由第二电极670和第一顶层760覆盖,并且第一微腔705的另两侧可以由第一注入孔707暴露。可以通过第一注入孔707将取向剂和/或液晶材料注入第一微腔705。
第一注入孔707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510的两端(或边缘)处。例如,如同可以从图2和图3理解的是,第一注入孔707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基板510的上端和下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入孔707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51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仅一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入孔707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基板510的中心部分(例如,沿着中心线)处。
第三绝缘层77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顶层760上。第三绝缘层770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第三绝缘层770可以覆盖第一顶层760的上表面和侧面。第三绝缘层770可以保护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的第一顶层76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三绝缘层770。
第一封装层790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三绝缘层770上。第一封装层790可以覆盖第一注入孔707并可以密封第一微腔705从而可以基本上确保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710在第一微腔705内而基本无泄漏。第一封装层790可以直接接触液晶分子710并且可以由基本上不与液晶分子710(化学地)反应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封装层790可以由聚对二甲苯(PARYLENE)制成。
第一封装层79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双层结构或者三层结构。双层结构包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层。三层结构可以包括三层,其中,两个相邻层的材料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封装层790可以包括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层并且可以包括由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的示意性顶面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的像素的顶面图。图7是沿图5中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沿图5中所示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10。第二基板110可以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显示面板100(和第二基板11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区PX。像素区PX可以形成包括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的矩阵。第一谷V1(或第一种谷V1)位于两个紧邻的像素行之间。第二谷V2(或第二种谷V2)位于两个紧邻的像素列之间。
像素区PX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其他布置和/或形状。
栅极线121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与第二基板110重叠。数据线171可以在另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与第二基板110重叠。栅极线121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谷V1中,数据线171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谷V2中。栅极线121可以与数据线171交叉。像素区PX可以由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限定。
栅极线121可以基本上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传输栅极信号。栅电极124可以从各栅极线121突出。可以通过栅极线121将栅信号施加至栅电极124。
存储电极133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像素区PX中并且可以与栅极线121和栅电极124电绝缘。如图6中所示,存储电极133的两部分可以分别平行于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延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电极133可以平行于栅极线121延伸而没有包括平行于数据线171的部分。形成(和/或设置)在相邻像素区PX中的存储电极133可以彼此电连接。可以将诸如公共电压的预定电压施加至存储电极133。
栅极绝缘层140形成(和/或设置)在栅极线121、栅电极124和存储电极133上。栅极绝缘层140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栅极绝缘层140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半导体150形成(和/或设置)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半导体150可以与栅电极124重叠。半导体150可以与可以从数据线171延伸的源电极173重叠。半导体150可以由非晶硅、多晶硅、金属氧化物等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从数据线171突出的源电极173和与源电极173隔开的漏电极175形成(和/或设置)在半导体150上。
数据线171可以基本上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传输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线171的数据信号被施加至源电极173。
栅电极124、半导体150、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可以形成薄膜晶体管。当该薄膜晶体管接通时,施加至源电极173的数据信号被传输至漏电极175。
钝化层180形成(和/或设置)在通过数据线171、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暴露的半导体150的一部分上。钝化层180覆盖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钝化层180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制成。钝化层180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滤色片230形成(和/或设置)在钝化层180上的各像素区PX中。各滤色片230可以显示诸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原色之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各滤色片230可显示青色、品红色、黄色和白色中的一种。
遮光件220形成(和/或设置)在紧邻的滤色片230之间。遮光件220形成(和/或设置)在像素区和/或薄膜晶体管的边界处以防止漏光。遮光件22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谷V1和第二谷V2中。
第四绝缘层24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滤色片230和遮光件220上。第四绝缘层240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第四绝缘层240可以保护滤色片230(其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和遮光件2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第四绝缘层240。
通过第四绝缘层240、遮光件220和钝化层180形成接触孔181使得漏电极175的一部分暴露。接触孔181可以通过滤色片230而不是遮光件220形成。
像素电极191形成(和/或设置)在第四绝缘层240上并通过接触孔181电连接至漏电极175。像素电极191形成在各像素区PX中,并且可以在相关的薄膜晶体管接通时从漏电极175接收数据信号。像素电极191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金属材料制成。
像素电极191包括横向主干193,基本上垂直于横向主干193的纵向主干192,以及多个微小分支194a、194b、194c和194d。
横向主干193可以平行于栅极线121延伸,并且纵向主干192可以平行于数据线171延伸。横向主干193可以基本上形成在(和/或位于)两个紧邻的栅极线121之间的中间处,并且纵向主干192可以基本上形成在(和/或位于)两个紧邻的数据线171之间的中间处。
横向主干193和纵向主干192可以将像素区PX分成第一子像素区、第二子像素区、第三子像素区和第四子像素区。第一子像素区位于横向主干193的左侧且纵向主干192的上侧。第二子像素区位于横向主干193的右侧且纵向主干192的上侧。第三子像素区位于横向主干193的左侧且纵向主干192的下侧。第四子像素区位于横向主干193的右侧且纵向主干192的下侧。
第一微小分支194a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一子像素区中。第二微小分支194b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子像素区中。第三微小分支194c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三子像素区中。第四微小分支194d形成(和/或设置)在第四子像素区中。
第一微小分支194a从横向主干193或纵向主干192在左上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第二微小分支194b从横向主干193或纵向主干192在右上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第三微小分支194c从横向主干193或纵向主干192在左下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第四微小分支194d从横向主干193或纵向主干192在右下方向上倾斜地延伸。
各微小分支194a至194d可以基本上相对于栅极线121或横向主干193成45度或135度角延伸。相邻子像素区的微小分支194a至194d中的两个可以彼此垂直。
像素电极191的形状可以不同于图6中所示的形状。像素区PX可以包括小于或大于四个子像素区和/或可以不分成子像素区。
公共电极270与像素电极191重叠并且以预定距离与像素电极191隔开。第二微腔305(或第二种微腔305)形成在像素电极191与公共电极270之间。第二微腔305可以基本上由像素电极191和公共电极270包围。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分辨率来配置第二微腔305的宽度和区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公共电极270可以被定位在像素电极191与第二微腔305之间。
公共电极270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将预定电压施加至公共电极270,并且可以在像素电极191与公共电极270之间形成电场。
第二下取向层11(或第二种下取向层11)形成(和/或设置)在像素电极191上。第二下取向层11可以直接在没有像素电极191覆盖的第四绝缘层240的一部分上。
第二上取向层21(或第二种上取向层21)形成(和/或设置)在公共电极270下方并与第二下取向层11重叠。
第二下取向层11和第二上取向层21可以是垂直取向层并且可以由诸如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的取向材料制成。第二下取向层11和第二上取向层21可以在第二微腔305的一个侧或多侧连接。第二下取向层11和第二上取向层21可以被光取向以形成预倾斜的构造。
包括液晶分子310的第二液晶层(或第二种液晶层)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微腔305中。液晶分子310可以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并且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可以与第二基板110的表面(例如,底面或顶面)垂直地取向(或定向)。即,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可以在相对于第二基板110的垂直方向上。
被施加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191可以与公共电极270一起生成电场以控制液晶分子310的取向,从而控制通过液晶层的光的亮度。
第五绝缘层35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公共电极270上。第五绝缘层350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等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第五绝缘层350。
第二顶层360(或第二种顶层360)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五绝缘层350上。第二顶层360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第二微腔305形成在第二顶层360下方。通过硬化处理可以将第二顶层360硬化,以维持第二微腔305的形状。第二微腔305可以设置在第二顶层360与像素电极191之间。
第二顶层360沿着像素行形成(和/或设置)在像素区PX中,并且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谷V2中而未形成在第一谷V1中。在第二谷V2中,基本上不存在第二微腔305,并且第二顶层360可以(通过第五绝缘层350等)粘附至第二基板110。因此,位于第二谷V2处的第二顶层360的第一种部分可以比位于像素区PX处(与第二微腔305重叠)的第二顶层360的第二种部分厚。
第二微腔305可以基本上由公共电极270(和第二顶层360)包围但是通过第二注入孔307(或第二种注入孔307)部分地暴露。第二微腔305的上侧和两侧可以由公共电极270和第二顶层360覆盖,并且第二微腔305的另两侧通过第二注入孔307暴露。由于第二微腔305可以通过第二注入孔307暴露,所以可以通过第二注入孔307将取向剂和/或液晶材料注入第二微腔305。
如同可以从图5和图7理解那样,第二注入孔307可以形成在第一谷V1的边缘处。
第六绝缘层37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二顶层360上。第六绝缘层370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第六绝缘层370可以覆盖第二顶层360的上表面和侧面。第六绝缘层370可以保护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的第二顶层36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六绝缘层370。
第二封装层390可以形成(和/或设置)在第六绝缘层370上。第二封装层390可以覆盖第二注入孔307并且可以密封第二微腔305从而可以充分确保第二液晶层的液晶分子310在第二微腔305内部而无实质性泄漏。第二封装层390可以直接接触液晶分子310并且可以由基本上不与液晶分子310(化学)反应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封装层390可以由聚对二甲苯制成。
第二封装层39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双层结构或者三层结构。双层结构包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层。三层结构包括三层,其中,两个相邻层的材料彼此不同。例如,第二封装层390可以包括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层并且可以包括由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层。
图9至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控制面板500的制造过程的过程截面图。图9、图11、图13、图15、图17、和图19是沿着相同的线截取的截面图。图10、图12、图14、图16、图18、和图20是沿着相同的线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9和图10,第一绝缘层520(使用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在(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第一基板510上的整个表面上。第一基板510可以包括多个区域(zone)Z。各区域Z可以具有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区域Z可以平行地设置。
随后,第一电极591使用诸如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锡(IZO)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第一绝缘层520上。第一电极591可以具有参考图2、图3和图4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参考图11和图12,感光有机材料被涂敷在第一电极591上并且通过光处理被图案化以形成第一牺牲层700(或第一种牺牲层700)。
第一牺牲层700可以覆盖第一电极591。在光处理过程中可以基本上去除第一电极591之间的部分的感光有机材料。
参考图13和图14,第二电极670使用诸如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锡(IZO)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第一牺牲层700上。
随后,由诸如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绝缘层750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670上。
随后,在第二绝缘层750上涂敷并图案化有机材料以形成第一顶层760。第一顶层760的第一种部分可以与第一电极591重叠。第一顶层760的第二种部分可以位于第一牺牲层700之间和/或位于第一电极591之间。第一顶层760的第二种部分可以比第一顶层760的第一种部分厚。
参考图15和图16,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三绝缘层770形成在第一顶层760上。可以将第三绝缘层770图案化以去除位于第一基板510的两个边缘部分(例如,相对于显示装置的立姿,第一基板510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的第三绝缘层770的部分。将第三绝缘层770图案化以覆盖第一顶层760的侧面,从而保护第一顶层760。
参考图15、图16、图17和图18,将第二绝缘层750和第二电极670图案化。因此,暴露位于第一基板510的两个边缘部分(例如,相对于显示装置的立姿,第一基板510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处的第一牺牲层700的部分。
随后,在第一牺牲层700的暴露部分上提供显影剂或者剥离溶液以至少部分地去除第一牺牲层700,并且可以执行灰化处理以基本上完全地去除第一牺牲层700。
在已经去除第一牺牲的层700之后,第一微腔705形成在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之间的、第一牺牲层700所在位置处。第二电极670可以覆盖第一微腔705的上部和对侧部分。
在第一注入孔707(或第一种注入孔707)处暴露第一微腔705,这里去除了第一顶层760和第二电极670的部分。第一注入孔707形成在第一基板510的两个边缘部分(例如,相对于显示装置的立姿,第一基板510的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边缘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入孔707可以形成在仅第一基板510的两个边缘部分中的一个边缘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入孔707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510的中心位置处。
随后,将第一基板510加热以使第一顶层760硬化,从而维持第一微腔705的形状。
可以使用旋涂方法或喷墨方法将包含取向材料的取向剂沉积在第一基板510上。可以通过第一注入孔707将取向剂提供入第一微腔705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已经将取向剂提供在第一微腔705内部之后执行硬化处理。取向剂中的溶液成分可以在硬化处理过程中基本被蒸发,并且取向材料可以保留在第一微腔705的壁面处。
因此,第一下取向层31可以形成在第一电极591上,并且第一上取向层41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670下方。第一下取向层31和第一上取向层41可以由第一微腔705基本上隔开,并且可以在第一微腔705的边缘处彼此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下取向层31和第一上取向层41可以是垂直取向层或者水平取向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取向层上执行紫外线照射处理以形成预倾斜结构。
随后,液晶材料通过喷墨方法或点胶方法(dispensing method)沉积在第一基板510上。将液晶材料通过第一注入孔707注入第一微腔705。通过毛细作用,位于第一注入孔707附近的液晶材料可以经过第一注入孔707进入第一微腔705。液晶材料可以基本上填充第一微腔705以形成包含液晶分子710的液晶层。
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中的至少一个由具有与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710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有利地,可以最小化或者防止经过图像控制面板500的光的失真。
参考图19和图20,基本上不与液晶分子710反应的材料沉积在第三绝缘层770上以形成第一封装层790。例如,第一封装层790可以由聚对二甲苯制成。第一封装层790覆盖第一注入孔707以密封第一微腔705。
图21至图3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的制造过程的过程截面图。图21、图23、图25、图27、图29和图31是沿着相同的线截取的截面图。图22、图24、图26、图28、图30和图32是沿着相同的线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21和图22,栅极线121和从栅极线121突出的栅电极124形成在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第二基板110上。存储电极133与栅极线121和栅电极124隔开(并且电绝缘)。存储电极133可以由与栅极线121和栅电极124相同的材料形成。
随后,由诸如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栅极绝缘层140形成在第二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覆盖栅极线121、栅电极124和存储电极133。栅极绝缘层140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随后,诸如非晶硅、多晶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半导体材料沉积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并被图案化以形成半导体150。半导体150可以与栅电极124重叠。
随后,沉积金属材料并图案化以形成数据线171。形成源电极173(其从数据线171突出并与半导体150重叠)和漏电极175(与源电极173隔开)。金属材料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半导体材料和金属材料可以连续地沉积并同时被图案化以形成半导体150、数据线171、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半导体150可以在数据线171下方延伸。
栅电极124、半导体150、源电极173和漏电极175形成薄膜晶体管。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可以彼此交叉,并且可以由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限定多个像素区(PX)。
随后,钝化层180形成在数据线171、源电极173、漏电极175、和半导体150的暴露在源电极173与漏电极175之间的部分上。钝化层180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制成。钝化层180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随后,滤色片230形成在钝化层180上的各像素区PX中。可根据多个像素区PX的列方向形成同一颜色的滤色片2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滤色片230具有三种颜色。形成第一颜色的滤色片230,然后通过偏移掩模形成第二颜色的滤色片230。在已经形成第二颜色的滤色片230之后,可以通过偏移掩模形成第三颜色的滤色片230。
随后,与薄膜晶体管重叠的遮光件220形成在钝化层180之上的像素区(PX)的边界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已经形成滤色片230之后形成遮光件2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已经形成遮光件220之后形成滤色片230。
然后,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四绝缘层240形成在滤色片230和遮光件220上。
随后,蚀刻第四绝缘层240、遮光件220、和钝化层180以形成用于暴露漏电极175的一部分的接触孔181。
然后,诸如氧化锡铟(ITO)和氧化锌铟(IZO)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金属材料在第四绝缘层240上沉积并被图案化以在像素区PX中形成像素电极191。像素电极191通过接触孔181连接至漏电极175。
参考图23和图24,感光有机材料被涂敷在像素电极191上并且执行光处理以形成第二牺牲层300(或第二种牺牲层300)。
各个第二牺牲层300可以在像素列方向上延伸。第二牺牲层300可以覆盖像素列中的像素区PX并且可以覆盖位于子像素区PX之间的第一谷V1的部分。
参考图25和图26,通过将诸如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锡(IZO)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金属材料沉积在第二牺牲层300上来形成公共电极270。光敏膜涂覆在公共电极270上。
在公共电极270上形成由诸如氮化硅(SiOx)或氧化硅(SiNx)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五绝缘层350。
随后,将有机材料涂敷在第五绝缘层350上并将其图案化以形成第二顶层360。可以将位于第一谷V1处的有机材料的部分图案化以将其去除。因此,各第二顶层360可以在像素行方向上延伸。
参考图27和图28,由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六绝缘层370形成在第二顶层360上。将第六绝缘层370图案化以去除位于第一谷V1处的第六绝缘层370的部分。第六绝缘层370可以覆盖第二顶层360的侧面,由此保护第二顶层360。
参考图29和图30,可以去除第五绝缘层350和公共电极270的位于第一谷V1的部分。因此,可以暴露第二牺牲层300的部分。
随后,在第二牺牲层300的暴露部分上提供显影剂或者剥离溶液以至少部分地去除第二牺牲层300,并且可以执行灰化处理以基本上完全地去除第二牺牲层300。
在已经去除第二牺牲层300之后,第二微腔305形成在像素电极191与公共电极270之间的原来第二牺牲层300所在的位置。公共电极270和第二顶层360可以覆盖第二微腔305的上部和侧部。
在第二注入孔307(或第二种注入孔307)处暴露第二微腔305,这里去除了第二顶层360和公共电极270的部分。第二注入孔307可以形成在各像素区PX的相对边缘处。
随后,将第二基板110加热以使第二顶层360硬化从而维持第二微腔305的形状。
随后,使用旋涂方法或喷墨方法将包含取向材料的取向剂沉积在第二基板110上。可以通过第二注入孔307将取向剂提供入第二微腔305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已经将取向剂提供在第二微腔305内部之后执行硬化处理。取向剂中的溶液成分可以基本上在硬化处理过程中蒸发,并且取向材料可以保留在第二微腔305的壁面处。
因此,第二下取向层11可以形成在像素电极191上,并且第二上取向层21可以形成在公共电极270下方。第二下取向层11和第二上取向层21可以基本上由第二微腔305隔开,并且可以在第二微腔305的边缘处彼此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下取向层11和第二上取向层21可以是垂直取向层或者水平取向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取向层上执行紫外线照射处理以形成预倾斜结构。
随后,液晶材料通过喷墨方法或点胶方法沉积在第一基板510上。将液晶材料通过第二注入孔307注入第二微腔305。通过毛细作用,位于第二注入孔307附近的液晶材料经过第二注入孔307进入第二微腔305。液晶材料可以基本上填充第二微腔305以形成包含液晶分子310的第二液晶层。
参考图31和图32,将基本上不与液晶分子310反应的材料沉积在第六绝缘层370上以形成第二封装层390。例如,第二封装层390可以由聚对二甲苯形成。第二封装层390覆盖第二注入孔307以密封第二微腔305。
图33和图3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如图33中所示,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与显示面板100重叠。第一偏光器12位于显示面板100外侧,第二偏光器22位于显示面板100与图像控制面板500之间,以及第三偏光器32位于图像控制面板500外侧。
第一偏光器12和第二偏光器22可以分别形成在(和/或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相对表面处。第三偏光器32可以形成在图像控制面板500的表面。随后,显示面板100和图像控制面板500彼此附接,因此第二偏光器22位于显示面板100与图像控制面板500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偏光器22可以在被附接至显示面板100之前形成在图像控制面板500的表面。
显示面板100和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以预定间隔隔开。可以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与图像控制面板500之间的基板和/或粘附件来保持预定间隔。
第一粘附件15可以形成在(和/或位于)显示面板100与第二偏光器22之间,并且第二粘附件25可以形成在(和/或位置)第二偏光器22与图像控制面板之间。可以根据用于形成正常和/或最佳图像的焦距和/或视矩来恰当地预定第一粘附件15和第二粘附件25的厚度。第一粘附件15可以直接接触第二封装层390和第二偏光器22中的每一个。可以省略第一粘附件15和第二粘附件25中的一个。
图3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截面图。
图35中所示的图像控制面板可以包括参考图1至图4和图9至图20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5中所示,第一电极591在平行于第一基板510的底面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电极591之间的间隔在该方向上可以具有相同宽度。第一微腔705在该方向上可以具有相同宽度。
可以将屏障驱动信号施加至第一电极591,并且可以向第二电极670施加恒压。因此,可以在第一电极591和第二电极670之间形成电场以控制从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的传输。
可以将第一信号施加至第一电极591中的奇数号的第一电极591,并且可以将第二信号(不同于第一信号)施加至第一电极591中的偶数号的第一电极59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对奇数号的第一电极591施加高电压时,可以对偶数号的第一电极591施加低电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对偶数号的第一电极591施加高电压时,可以对奇数号的第一电极591施加低电压。
图36是示出了在奇数号的帧中观看者感知到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提供的图像的过程的示意图。图37是示出了在偶数号的帧中观看者感知到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提供的图像的过程的示意图。图38是示出了在两个连续的帧中观看者感知到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提供的图像的过程的示意图。
显示装置可以在自动立体3D模式下操作,其中,图像控制面板500(例如,图4和/或图35中所示)可以控制由显示面板100提供的光(即,图像)的传输。
如图36中所示,在第一帧(例如,奇数号的帧)中,显示面板100的多个像素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对第一左眼图像(例如,图像L1、L3、L5、L7和L9)和第一右眼图像(例如,图像R2、R4、R6和R8)进行交替显示。图像控制面板500可以形成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布置的传输(开放)区和阻断(封闭)区。各阻断区和各传输区可以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基板510的底面。
各阻断区可以与图像控制面板500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591对应。各传输区可以与图像控制面板500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591对应。根据施加至相应第一电极591的电压可以形成传输区和阻断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电压施加至第一电极591则可以形成阻断区,并且如果向第一电极591施加高电压则可以形成传输区。
在第一帧中,通过图像控制面板500的传输区,观看者的左眼看到第一左眼图像L1、L3、L5、L7和L9,并且通过图像控制面板500的传输区,观看者的右眼看到第一右眼图像R2、R4、R6和R8。
如图37中所示,在紧随第一帧之后的第二帧(例如,偶数号的帧)中,可以颠倒显示左眼图像的像素和显示右眼图像的像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帧中显示第一左眼图像L1、L3、…、和L9的像素可以在第二帧中显示第二右眼图像R1、R3、R5、…、和R9,并且在第一帧中显示第一右眼图像R2、R4、R6、和R8的像素可以在第二帧中显示第二左眼图像L2、L4、L6、和L8。在第一帧中的各传输区变成第二帧中的阻断区,并且各阻断区变成第二帧中的传输区。
在第二帧中,通过图像控制面板500的传输区,观看者的左眼可以看到第二左眼图像L2、L4、L6和L8,并且通过图像控制面板500的传输区观看者的右眼可以看到第二右眼图像R1、R3、R5、R7和R9。
参考图38,在第一帧中,观看者的左眼看到第一左眼图像L1、L3、L5、L7和L9,并且在第二帧中,观看者的左眼看到第二左眼图像L2、L4、L6和L8。在第一帧中,观看者的右眼看到第一右眼图像R2、R4、R6和R8,并且在第二帧中观看者的右眼看到第二右眼图像R1、R3、R5、R7和R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因为图像以至少60Hz的帧频显示,因此观看者的大脑可以将第一左眼图像L1、L3、L5、L7和L9与第二左眼图像L2、L4、L6和L8结合以形成左眼组合图像Img-L,并且观看者的大脑可以将第一右眼图像R2、R4、R6和R8与第二右眼图像R1、R3、R5、R7和R9结合以形成右眼结合图像Img-R。观看者的大脑可以将左眼结合图像Img-L与右眼结合图像Img-R结合以感知具有深度的立体图像。
图3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控制面板的截面图。图35中所示的图像控制面板可以包括参考图1至图4和图9至图20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9中所示,第一微腔705(和相关的液晶层)的高度可以从区域Z的中心向区域Z的边缘(逐渐)增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位于区域Z的中心处的中心第一微腔705(和相关中心液晶层)的高度最低,位于中心第一微腔705两侧处的中间第一微腔705(和相关中间液晶层)的高度可以比中心第一微腔705的高,并且位于区域Z的边缘处的边缘第一微腔705(和相关边缘液晶层)的高度可以最高。在区域Z中,第二电极670的中心部分与中心第一电极591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电极670的边缘部分与边缘第一电极591之间的距离。
可以对第一电极591施加不同电压,使得经过第一微腔705中的液晶分子710的光可以具有不同衍射角。可以根据预定的最佳衍射角来优化第一微腔705的不同高度。有利地,可以提供最佳显示质量。
尽管本发明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实施方式来描述,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以内的各种变形和等效配置。
<标号说明>
11:第二下取向层  12:第一偏光器
15:第一粘附件    21:第二上取向层
22:第二偏光器    31:第一下取向层
41:第一上取向层  100:显示面板
110:第二基板     124:栅电极
133:存储电极     140:栅极绝缘层
150:半导体       171:数据线
173:源电极       175:漏电极
180:钝化层       181:接触孔
191:像素电极     220:遮光件
230:滤色片       270:公共电极
300:第二牺牲层   305:第二微腔
307:第二注入孔   310:第二液晶层的液晶分子
390:第二封装层   500:图像控制面板
510:第一基板     591:第一电极
670:第二电极     700:第一牺牲层
705:第一微腔     707:第一注入孔
710: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
790:第一封装层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以及
图像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控制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电极,通过第一微腔与所述第一电极隔开并且形成为包围所述第一微腔的上表面和侧面;
第一顶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第一注入孔,暴露所述第一微腔的一部分;
第一液晶层,填充所述第一微腔;以及
第一封装层,形成在所述第一顶层上以覆盖所述第一注入孔并密封所述第一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在一个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区域,以及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在倾斜方向上平行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随着从所述区域的中心靠近所述区域的边缘,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微腔的高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随着从所述区域的中心靠近所述区域的边缘,所述第一微腔的高度逐渐增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注入孔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和其另一端中的至少一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板状平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下取向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一上取向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下取向层和所述第一上取向层垂直取向并形成预倾斜的构造。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二基板;
薄膜晶体管,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像素电极,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
第二顶层,经由在所述像素电极上的多个第二微腔与所述像素电极隔开,并且形成为包围所述第二微腔的上表面和侧面;
第二注入孔,暴露所述第二微腔的一部分;
第二液晶层,填充所述第二微腔;以及
第二封装层,形成在所述第二顶层上以覆盖所述第二注入孔,从而密封所述第二微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设置成矩阵形状的多个像素区,以及
多个所述像素电极形成在所述多个像素区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公共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顶层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下取向层,形成在所述像素电极上;以及
第二上取向层,形成在所述公共电极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由具有与所述第一液晶层基本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偏光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外侧;
第二偏光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图像控制面板之间;以及
第三偏光器,位于所述图像控制面板外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粘附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偏光器之间;以及
第二粘附件,位于所述图像控制面板与所述第二偏光器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控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以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中,奇数号的第一电极和偶数号的第一电极被施加不同的信号。
CN201410251363.2A 2013-10-24 2014-06-06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45705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27342 2013-10-24
KR1020130127342A KR20150047359A (ko) 2013-10-24 2013-10-24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507A true CN104570507A (zh) 2015-04-29

Family

ID=52995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1363.2A Pending CN104570507A (zh) 2013-10-24 2014-06-0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75373B2 (zh)
JP (1) JP2015082115A (zh)
KR (1) KR20150047359A (zh)
CN (1) CN1045705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466A (zh) * 2018-11-16 2019-01-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95024A (ko) * 2014-02-12 2015-08-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644903B1 (ko) * 2014-10-30 2016-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303602B1 (ko) * 2015-09-14 2021-09-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23866B1 (ko) * 2017-12-22 2022-07-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085A (zh) * 2010-09-17 2011-01-19 上海交通大学 液晶菲涅尔透镜
CN102193202A (zh) * 2010-03-17 2011-09-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衍射透镜的图像显示装置
US20120062448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Kim Yeun Ta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06666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ing switching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witching panel
CN102799032A (zh) * 2011-05-27 2012-1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面板、用于制造该透镜面板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9233B1 (ko) 2007-12-14 2014-07-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전계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표시 장치
JP5667752B2 (ja) * 2009-08-20 2015-02-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8164727B2 (en) * 2009-11-30 2012-04-24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refractive index matched electrodes
WO2011067993A1 (ja) * 2009-12-03 2011-06-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30046116A (ko) 2011-10-27 2013-05-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2차원/3차원 전환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3202A (zh) * 2010-03-17 2011-09-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衍射透镜的图像显示装置
US20120062448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Kim Yeun Ta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950085A (zh) * 2010-09-17 2011-01-19 上海交通大学 液晶菲涅尔透镜
US20120206666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ing switching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witching panel
CN102799032A (zh) * 2011-05-27 2012-1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面板、用于制造该透镜面板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466A (zh) * 2018-11-16 2019-01-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75373B2 (en) 2017-02-21
US20150116619A1 (en) 2015-04-30
KR20150047359A (ko) 2015-05-04
JP2015082115A (ja) 201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9041B (zh) 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19760A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070019132A1 (en) Microlens substrate arra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microlens substrate
US80404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color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570507A (zh) 显示装置
CN103353694B (zh) 液晶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687323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026654A (ja) 立体表示装置
KR20180110715A (ko) 표시 장치
CN102749755B (zh) 立体显示装置
CN106094317A (zh) 显示面板
CN102156372A (zh) 电泳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04101A (zh) 裸眼三维显示器
US11410586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substrate
CN104216174A (zh) 显示装置
KR20140089015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076521A (zh)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8207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6020251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5008682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310343B2 (en) Display panel
KR20150109010A (ko) 표시 장치
CN105785621A (zh) 具有改善的开口率的液晶显示器
CN103135279B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CN109599424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