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271A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0271A
CN104570271A CN201410568386.6A CN201410568386A CN104570271A CN 104570271 A CN104570271 A CN 104570271A CN 201410568386 A CN201410568386 A CN 201410568386A CN 104570271 A CN104570271 A CN 104570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pheroid
bight
support
carri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83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0271B (zh
Inventor
关口直树
山冈雄矢
千代原阳介
中川谦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7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0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可使透镜载体能更稳定地移动向透镜光轴方向运动且力图使其达到小型化,其中的载体支撑体,具有: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的2处配置着一对的其中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及配置该载体支撑体角部的径向相异的另一个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的相向2处配置的一对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本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为:载体的外周侧及上述一对的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之间各安装了球体。向上述各球体往上述中的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施加作用力,上述载体被支撑于上述球体对接的上述一对的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内周侧之间,上述驱动部分别被配备于上述一对的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上。本发明还涉及配备了此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应用于如移动电话等小型自动对焦照相机和带照相机功能的电子设备上的透镜驱动装置。它又涉及了一种带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机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特别是对于移动电话等小型自动对焦照相机和带照相机的电子设备,一直以来使用的是以音圈马达(VCM)方式为主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使支撑透镜的载体向透镜光轴方向等方面移动进行对焦和变焦。 
一直以来,为实现使上述载体能稳定移动至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的目的,对此类透镜驱动装置作了各类提案(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这些提案包括:配置导向部来引导载体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配置载体与载体支撑体之间可旋转的球体来引导载体沿透镜光轴方向进行移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号JP2008-40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号JP2010-97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解决的课题】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支撑透镜的载体;配置可使上述载体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撑体;相对上述载体支撑体,将上述载体向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使上述载体能更稳定地移动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且力图使其达到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为目的。 
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此种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为目的。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 
支撑透镜的载体; 
配置可使上述载体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撑体; 
相对上述载体支撑体,将上述载体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 
上述载体支撑体,具有: 
配置在上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2处上的一对的其中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和 
配置该个载体支撑体角部的径向相异的另一个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2处配置的一对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 
本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为: 
各球体分别被安装在上述载体的外周侧及上述一对的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之间。 
向上述各球体上往上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施加作用力后,上述载体被支撑于上述球体对接的上述一对的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内周侧,上述驱动部分别被配置在上述一对的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上。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载体支撑体的俯视图为正方形,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与所述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在这个俯视图上互为对角线。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相对所述球体施加的往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的作用力,与以所述透镜光轴为中心的沿径向向外侧施加的作用力是互为相反方向的力。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对所述球体施加的往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的作用力,与以所述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往圆周方向的作用力是互为相同方向的力。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载体支撑体邻接2边构成的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的所述2边的各边表面与所述球体周面均为点接触。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球体支撑体位于所述球体与所述载体外周侧之间,球体支撑体的所述球体支撑体邻接的2边形成球体支撑体角部,所述球体支撑体角部的所述2边的各边表面与所述球体周面均为点接触。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位于所述一对的其中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间的所述球体中的一个球体与所述载体外周侧间的所述球体支撑体包括向所述球体中的一个球体和在所述载体的外周侧间之间施以所述透镜光轴为中心沿径向展开的预压力的预压装置。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安装在所述载体的外周侧及所述一对的其中之一的载体支撑体角部间的所述球体中的至少一个为沿所述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球体所构成。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光轴方向的配备的多个球体的所述光轴方向邻接的球体之间安装有隔板。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照相装置、电子设备装有上述透镜驱动装置。 
【发明的效果】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支撑透镜的载体;配置可使上述载体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撑体;相对上述载体支撑体,将上述载体向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由于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使上述载体能更稳定地移动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且力图使其达到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 
然后,可提供具有此种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实施形态1的平面图。 
【图2】表示为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后的斜视图。 
【图3】表示为在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将各球体以光轴为中心的径方向被施加相反方向力的结构的一实施形态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后的斜视图。 
【图4】表示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实施形态2的平面图。 
【图5】表示为在图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载体的外周侧将球体夹于其中,被抵压于载体支撑体角部的内周侧的形态1一部分进行省略后的斜视图。 
【图6】表示为在图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载体的外周侧将球体夹于其中,被抵压于载体支撑体角部内周侧的形态2一部分进行省略后的斜视图。 
【符号的说明】 
1、11  透镜驱动装置 
3  载体 
20  透镜光轴位置 
2  底座 
2a、2b  底座壁 
4  环口 
4a、4b、4c、4d、4e、4f  环口边 
5a、5b  环口 
7a、7b  线圈 
6a、6b  磁石 
12a、12b  球体 
13  球体 
8、18、19  球体支撑体 
8a、18c  隔板 
8b、8c、18a、18b  球体支撑体的边 
9、19  球体支撑体 
9c、9d、19a、19b  球体支撑体的边 
10a  位置传感器 
10b  比例电磁铁 
14a、14b、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 
14c  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 
14d  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 
15a、15b、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被应用于特别是移动电话等小型自动对焦照相机、装有此类自动对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多功能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 
以下请参照附件图纸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相关的实施形态,根据专利申请范围内的记载内容,在掌握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 
(实施形态1) 
参照附件图1~图3,对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的实施形态1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1的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支撑透镜的载体3(无图示);装配可使载体3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撑体;相对上述载体支撑体,将载体3向上述透镜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为说明该透镜驱动装置1,图示中省略了盖子部分。 
图1中,符号20所示位置为透镜光轴位置。载体3被配置于图2中箭头24、25所示的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撑体上。 
实施形态1中,载体支撑体包括底座2和固定于底座2上的环口4。 
载体支撑体包括符号20所示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对2处的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另与配备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的径向相异、具有另一个一对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2处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与一对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匹配,一对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与另一对反向载体支撑体角部相匹配。 
实施形态1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底座2的俯视图为矩形,固定于底座2上的环口4由薄板磁性体构成,底座2的形状对应的四条环口边4a、4b、4c、4d构成俯视图为矩形的结构。四条环口边4a、4b、4c、4d的内周面的法线各垂直于光轴。本实施形态1的环口4的俯视图为正方形。 
在环口4的内侧,载体3被配置于底座2上。 
环口4的俯视图为矩形时,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及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在俯视图矩形上互成对角线。 
实施形态1的环口4俯视图为正方形,因此配备了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的光轴径向与配备了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的光轴径向相正交。 
实施形态1的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上配有引导和支撑载体3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的一对滑动部。 
实施形态1中,与环口4邻接的2边4a、4b构成的载体支撑体角部内的球体12a、12b位于载体3的外周侧与载体支撑体形成的环口4邻接的2边4a、4b的内周侧之间。同时,与环口4邻接的2边4c、4d构成的载体支撑体角部内的14b中,球体13位于载体3的外周侧与载体支撑体形成的环口4邻接的2边4c、4d的内周侧之间。 
实施形态1中,球体12a、12b配置侧的滑动部中,2个球体被配置于光轴方向。配置于光轴方向的2个球体12a、12b为防止载体3的倾斜,最好为相同大小。同时,球体13最好与球体12a、12b相同大小,但并非一定要相同大小不可。 
因此,与环口4邻接的2边4a、4b的内周面(环口边4a、4b的边部表面)与球体12a、12b的周面为点接触。 
同时,与环口4邻接的2边4c、4d的内周面(环口边4c、4d的表面)与球体13的周面为点接触。 
实施形态1中,球体支撑体8位于球体12a、12b与载体3的外周侧之间。球体12a、12b与球体支持体8之间的接触均为点接触。并且,球体支撑体9位于球体13与载体3的外周侧之间。球体13与球体支持体9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 
位于球体12a、12b与载体3外周侧之间的球体支撑体8具有邻接2边8b、8c所形成的球体支撑体角部部。在形成该球体支撑体角部部的2边8b、8c的各边部表面,球体12a、12b的周面均为点接触。本实施形态1中,形成球体支撑体角部的2边8b、8c以俯视图为正方形的环口4的对角线配置成轴线对称。虽无图示,载体3囊括球体支撑体8的结构,也能使球体12a、12b的周面与载体3的外周面点接触。 
如图3所示,位于球体13与载体3外周侧之间的球体支撑体9是由将板材弯曲的弹簧所构成。球体支撑体9具有邻接2边9c、9d所形成的球体支撑体角部。并且,形成该球体支撑体角部的2边9c、9d的各边部表面上球体13的周面均为点接触。本实施形态1中,形成球体支撑体角部的2边9c、9d以俯视图来看,将正方形的环口4的对角线配置成轴线对称。 
这样,环口4的一对相向的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的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中,球体12a、12b与位于透镜架3内的球体支撑体8实现了点接触的同时,与环口边4a、4b的内周面也实现了点接触。这样,环口4的一对相向的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的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b中,球体13与位于载体3内的球体支撑体9实现了点接触的同时,与环口边4c、4d的内周面也实现了点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符号20所示的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的2处的一对滑动部分,可实现引导和支撑载体3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 
球体支撑体9是通过载体3外周侧对接的基端侧边9a与球体13对接的前端侧边9c、9d的中间边9d来相连接;在球体13与载体3的外周侧之间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沿径向展开的方向上施加有预压力。 
根据施加于球体支撑体9的预压力,球体13承受箭头22所示方向、即往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b方向的作用力。另一方面,载体3承受箭头23所示方向、即往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方向的作用力(图3)。 
图3中,球体支撑体9向箭头23方向针对载体3施加的预压力,通过球体支撑体8也作用于球体12a、12b(图1)。这样,球体12a、12b也承受了往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方向的作用力。 
结果,符号20所示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上,对球体13和球体12a、12b施加有向外侧互为反方向的力。这样,球体13和球体12a、12b对接的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内周之间就支撑住了载体3。 
即位于球体12a、12b之间的球体支撑体8一侧的载体3的外周侧受图1中箭头23所示方向力,该方向施加力给球体12a、12b的同时,球体12a、12b被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的环口边4a、4b所抵压。 
并且,位于球体13之间的球体支撑体9安装侧的载体3的外周侧受球体支撑体9施加的预压力影响,使得球体13受箭头22所示方向力的同时,往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b的环口边4c、4d挤压。 
这样,载体3被支撑于球体13、球体12a、12b分别所对接的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b的环口4的环口边4a、4b和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b的环口边4c、4d之间。 
该支撑由球体支撑体9施加的预压力作用而成,是如符号20所示的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方向各自向外侧对向、相互相反方向的相同的力。因此,载体3在构成载体支撑体的环口4的内侧上被平衡支撑。 
同时,安装了上述一对滑动部、以光轴为中心径向相异的径向对向2处的一对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上,配备了使载体3相对支撑体往透镜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 
实施形态1中,与环口4邻接的2边4a、4d构成的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b中的环口4内侧配备了线圈7a、与环口4邻接的2边4b、4c构成的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中的环口4内侧配备了线圈7b。 
同时,载体3的外周侧、即线圈7a、7b的相向位置各有磁石6a、6b。 
实施形态1中,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b、15a配备了线圈7a、7b,与之相向的载体3外周的磁石6a、6b。磁石6a、6b的俯视图为以载体支撑体角部相对侧为顶点、载体3一侧为底边的三角形形状。 
线圈7a、7b对向面的磁石6a、6b的磁极与线圈7a、7b的光轴平行方向的两边对应,N极、S极设成相反。 
通过控制施加在线圈7a、7b的电流产生驱动力,使得载体3及载体3所支撑的透镜(无图示)向透镜光轴方向移动进行对焦和变焦。 
同时,图示的实施形态1中,与磁石6a、6b底边相向的载体3外周分别含有环口5a、5b,磁石6a、6b被夹在环口5a、5b之间,位于载体3的外周。 
实施形态1中,一对相向的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b、15a的环口4的一对角的内侧有线圈7a、7b,与该线圈7a、7b相向的载体3外周固定有磁石6a、6b。这样,以符号20所示的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的2处即配备有一对驱动部分。 
实施形态1中,载体3由以载体支撑体上的光轴为中心径向相向的2处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上配备的一对滑动部平衡支撑。同时,上述滑动部分的球体12a、12b、13与相对部件如上所述点接触。 
同时,与安装了上述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的径向相异的径向相向2处,配备了使载体3相对支撑体往透镜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 
实施形态1的环口4俯视图为正方形,因此配备了一对驱动部的径向与配备了一对滑动部的径向直角相交。 
这样,载体3如上所述被载体支撑部的一对滑动部平衡支撑的同时,受到与上述一对滑动部直角相交的驱动部的作用力往箭头24、25所示的光轴方向顺畅地移动。 
这样,如图1所示,配备了底座2、环口4的载体支撑体的构造俯视图为正方形,在与载体支撑体相对的一对角部处配备滑动部、以及与此直角相交的一对驱动部,径向上载体3配备在这些的内侧,从而在实施形态1中透镜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的尺寸得以缩小。 
特别是本实施形态1中,箭头22、23所示方向为正方形的环口4的对角线方向,因此球体12a、12b受环口4的环口边4a、4b挤压力沿环口4的对角线为轴呈线对称。同时,球体13受环口4的环口边4c、4d的挤压力与球体支撑体8的2边8b、8c所受力、球体支撑体9的2边9c、9d所受力相同。因此,载体3受环口4的对角线的左右方向受力,平衡且更稳定地被支撑。 
并且,球体支撑体9,与球体13的周面点接触。同时,球体13与载体3的外周侧之间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沿径向方向展开的力如能作用在球体13与载体3上更佳。这里,能发挥这种功能的只限于上述弧形板簧。 
实施形态1中,环口4的环口边4a内周壁装有位置传感器10a,载体3外周壁的对向位置装有比例电磁铁10b。通过线圈7a、7b的电流产生驱动力时,位置传感器10a一直掌握载体3的光轴方向位置,并控制位置。 
实施形态1中,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的球体包括光轴方向的2个球体12a、12b。 
与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各径向对向位置配置的滑动部,其构成的各球体中的至少一处在光轴方向最好配置成多个球体的构造。如一旦作成这样的结构,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对向位置的三点支撑着环口4内的载体3,所以支撑状态稳定有效。 
实施形态1中,球体12a和环口边4a、4b之间的支撑、沿光轴方向与球体12a不同位置的球体12b和环口边4a、4b之间的支撑、球体13和环口边4c、4d之间的支撑,形成三点支撑。并且,在光轴方向位置中,球体13一旦配置在球体12a和球体12b之间,更需要稳定的支撑状态。 
实施形态1中,球体支撑体8在光轴方向中的中间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隔 板8a。光轴方向作成配置有多个球体的构造时,最好是做成与光轴方向邻接的球体间装配有隔板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各球体12a、12b与环口边4a、4b、球体支撑体8的边8b、8c之间的滑动能互为独立进行,故而有利。隔板可以设置在球体支撑体8上,也可以设置在载体3上。 
实施形态1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载体3由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对向位置上分别配置滑动部,由此被载体支撑体较好地加以平衡支撑。这时,该滑动部中的部件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同时,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方向对向位置的上述滑动部的径向方向的正交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配有一对驱动部。这时,施加在该一对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可使载体3相对载体支撑体沿箭头24、25所示光轴方向顺畅移动。 
这样,载体支撑体的构造俯视图为正方形,在与载体支撑体相对的一对角部处配备滑动部、以及与此直角相交的一对驱动部,径向上载体3配备在这些的内侧,从而在实施形态1中透镜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的尺寸得以缩小。 
通过这样的结构,装有实施形态1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照相机设备、电子设备可实现载体3沿载体3支撑的透镜光轴方向的稳定移动。同时,因为透镜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的尺寸得以缩小,也对照相装置、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起到了贡献作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载体3的上下端面延展到球体13的位置,并且在球体13的上下方向位置内可用。同时,球体12a、12b可配备罩盖、隔板8a、底座2(无图示)。 
并且,球体中,球体12为1个,球体13为多个,例如可为2个。 
同时,球体支撑体8、9的至少一个,例如,与边8b、8c或者边9c、9d形成浅圆弧,通过一点与球体12a、12b或者13接触为佳。 
这时,驱动部分不采用线圈与磁石结合的VCM方式,而可以采用例如压电元件方式或者形状记忆合金方式。 
(实施形态2) 
参照附件图4、图6,对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的实施形态2进行说明。 
与使用图1~图3介绍的实施形态1相同的组成部件,用同样的符号表示,此处省略其说明。 
实施形态2的透镜驱动装置11如图4所示,实施形态1的环口边4a从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附近开始沿内侧方向折弯,形成环口边4e。这时,实施形态1的环口边4a的剩余部分形成底座2的底座壁2a。 
又,实施形态1的环口边4c从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b附近开始沿内测方向折弯形成环口边4f。这时,实施形态1的环口边4c的剩余部分形成底座2的底座壁2b。 
通过这样的结构,实施形态2由线圈7a、7b、装有带磁石6a、6b的一对驱动部分的一对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b、15a、具有磁性的部分(环口边4d、环口边4b)与不具有磁性的部分(底座壁2a、底座壁2b)组成。 
这时,磁石6a可沿环口边4d方向(图4所示箭头28方向)吸合,同时,磁石6b可沿环口边4b方向(箭头29方向)吸合。 
通过磁石6a、6b被吸向这些方向,在载体3上,如箭头26、27所示,以符号20所示的透镜光轴为中心沿圆周方向产生作用力。 
实施形态2中,与环口4邻接的2边4a、4e构成的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 14c上的球体12a、12b位于载体3的外周侧与载体支撑体形成的环口4邻接的2边4a、4b的内周侧之间。同时,与环口4邻接的2边4c、4f构成的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内的14d中,球体13位于载体3的外周侧与载体支撑体形成的环口4邻接的2边4c、4f的内周侧之间。 
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与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和一对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相匹配。同时,在本实施形态2中,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b、15a与一对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相匹配。 
组成载体支撑体的、与环口4邻接的2边4a、4e的内周面(环口边4a、4e的表面)与球体12a、12b的周面为点接触。 
同时,组成载体支撑体的、与环口4邻接的2边4c、4f的内周面(环口边4c、4f的表面)与球体13的周面为点接触。 
实施形态2中,也有球体支撑体位于球体12a、12b、13与载体3的外周侧之间。球体12a、12b、13与球体支持体之间的接触均为点接触。 
位于球体12a、12b与载体3外周侧之间的球体支撑体18有邻接2边18a、18b构成的球体支撑体角部。构成该球体支撑体角部的2边18a、18b的各边表面与球体12a、12b的周面均为点接触。 
位于球体13与载体3外周侧之间的球体支撑体19有邻接2边19a、19b构成的球体支撑体角部。并且,构成该球体支撑体角部的2边19a、19b的各边表面与球体13的周面均为点接触。 
同时,与实施形态1相同,球体支撑体18在光轴方向的中间部位有向外侧突出的隔板18c,光轴方向有2个不同球体12a、12b。 
这样,以符号20所示的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方向相向的2处,位于球体12a、12b与载体3之间的球体支撑体18实现了点接触的同时,环口边4a、4e的内周面也实现了点接触。球体13与位于载体3内的球体支撑体19实现了点接触,与环口边4c、4f的内周面也实现了点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符号20所示的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的2处的一对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及、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上的一对滑动部,可实现载体3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导向与支撑。 
另外,一对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上也配备了上述驱动部。 
因此,与实施形态1相同,环口4的俯视图为矩形时,配备了一对驱动部的第二载体支撑体角部15a、15b及配备了一对滑动部的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在俯视图矩形上互成对角线。 
实施形态2也如图4所示,环口4俯视图为正方形,因此配备了一对驱动部的径向与配备了一对滑动部的径向直角相交。 
如上所述,磁石6a、6b与环口4d、4b间的磁力引发的吸引力施加于载体3上,朝着符号20所示的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箭头26、27所示作用力加于载体3外周球体支撑体19、18上的球体13、12a、12b之上。这样,球体13、12a、12b的相互同一方向的作用力,即箭头26、27所示,以符号20所示的透镜光轴为中心沿圆周方向产生作用力。 
这样,球体12a、12b也承受了往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方向的作用力,球体13承受了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方向的作用力。这样,与球体12a、12b、13对接的一对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b内周之间实现了对载体3的支撑。 
即位于球体12a、12b之间的球体支撑体18一侧的载体3的外周侧受图4 中箭头27所示方向力,该方向施加力给球体12a、12b的同时,将球体12a、12b往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的环口4环口边4a、4e挤压。 
位于球体13之间的球体支撑体19一侧的载体3的外周侧受图4中箭头26所示方向力,该方向施加力给球体13的同时,将球体13往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的环口4的环口边4c、4f挤压。 
这样,载体3与球体13,与球体12a、12b分别对接的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的环口边4a、4e,与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的环口边4c、4f之间实现了可支撑。 
实施形态1中的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的内侧共同支撑载体3。通过这样的结构,实施形态2中,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与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的内侧共同支撑载体3。即实施形态2中的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分别与实施形态1中的一对第一载体支撑体角部14a、14b相匹配。 
该支撑由磁石6a、6b与环口4d、4b之间的磁力的吸合力形成,是如符号20所示的以光轴为中心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互同一方向的相同的力。这时,载体3在载体支撑体的一对载体支撑体角部(第三载体支撑体角部14c、第四载体支撑体角部14d)的内侧被平衡支撑。 
即载体3通过以符号20所示的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的2处的一对滑动部分,被载体支撑体平衡支撑。同时,上述滑动部分的球体12a、12b、13与相对部件如上所述点接触。又,与一对滑动部的径向不同的径向对向上配备了一对驱动部。这时,施加在该驱动部分的驱动力,可使得载体3,相对载体支撑体沿箭头24、25所示光轴方向顺畅移动。 
这样,如图4所示,配备了底座2、环口4的载体支撑体的构造俯视图为 正方形,在与载体支撑体相对的一对角部处配备滑动部、以及与此直角相交的一对驱动部,径向上载体3配备在这些的内侧,从而在实施形态2中透镜驱动装置11的俯视图的尺寸得以缩小。 
本实施形态2,如箭头27、26所示,以球体12a、12b、13受力方向为轴,环口4的2边4a、4e,球体支撑体18的2边18a、18b、环口4的2边4c、4f,球体支撑体19的2边19a、19b各自呈线对称为佳。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实现载体3的稳定支撑。 

Claims (11)

1.透镜驱动装置,具有:
支撑透镜的载体;
使得所述载体可沿所述透镜光轴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撑体;
将所述载体相对所述载体支撑体往所述透镜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部;
所述载体支撑体包括:
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相向的2处,配置着一对的其中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及
与所述载体支撑体角部的径向相异的另一个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的相向的2处配备一对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
其特征为:
所述载体的外周侧和所述一对的其中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中间各安装了球体;
向所述各球体上施加往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的作用力,与所述球体对接的所述一对的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内周共同支撑所述载体,所述一对的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上分别配备了所述驱动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载体支撑体的俯视图为正方形,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与所述另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在这个俯视图上互为对角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相对所述球体施加的往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的作用力,与以所述透镜光轴为中心的沿径向向外侧施加的作用力是互为相反方向的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对所述球体施加的往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方向的作用力,与以所述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往圆周方向的作用力是互为相同方向的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载体支撑体邻接2边构成的所述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的所述2边的各边表面与所述球体周面均为点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球体支撑体位于所述球体与所述载体外周侧之间,球体支撑体的所述球体支撑体邻接的2边形成球体支撑体角部,所述球体支撑体角部的所述2边的各边表面与所述球体周面均为点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位于所述一对的其中一个载体支撑体角部间的所述球体中的一个球体与所述载体外周侧间的所述球体支撑体包括向所述球体中的一个球体和在所述载体的外周侧间之间施以所述透镜光轴为中心沿径向展开的预压力的预压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安装在所述载体的外周侧及所述一对的其中之一的载体支撑体角部间的所述球体中的至少一个为沿所述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球体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光轴方向的配备的多个球体的所述光轴方向邻接的球体之间安装有隔板。
10.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1.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CN201410568386.6A 2013-10-22 2014-10-22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570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9298A JP6187906B2 (ja) 2013-10-22 2013-10-22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JP2013-219298 2013-10-22
JP2013-219298 2013-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271A true CN104570271A (zh) 2015-04-29
CN104570271B CN104570271B (zh) 2017-09-22

Family

ID=523856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446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306U (zh) 2013-10-22 2014-10-22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410568386.6A Active CN104570271B (zh) 2013-10-22 2014-10-22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446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306U (zh) 2013-10-22 2014-10-22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87906B2 (zh)
CN (2) CN2041293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165A (zh) * 2017-09-11 2017-12-15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相机及其镜头驱动装置
CN111123490A (zh) * 2019-12-30 2020-05-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526691A (zh) * 2019-09-03 2021-03-1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支撑装置、驱动装置和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906B2 (ja) * 2013-10-22 2017-08-30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200481U (ja) * 2015-02-26 2015-10-22 株式会社Est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563702B2 (ja) * 2015-06-12 2019-08-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036027B2 (en) * 2015-06-12 2021-06-15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Housing, lens drive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imag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housing production method
JP6563701B2 (ja) * 2015-06-12 2019-08-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886386B1 (ko) * 2016-06-21 2018-08-09 (주)알비케이이엠디 렌즈 구동장치
JP6606297B2 (ja) 2016-12-05 2019-1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案内装置、レンズ移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WO2018105200A1 (ja) * 2016-12-05 2018-06-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案内装置、レンズ移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8180353A (ja) * 2017-04-17 2018-11-15 シーエ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096484B2 (ja) * 2018-03-07 2022-07-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216160896U (zh) * 2020-06-23 2022-04-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2551A1 (en) * 2010-10-13 2012-04-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N202929272U (zh) * 2012-05-30 2013-05-08 华宏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致动装置
CN203217151U (zh) * 2013-03-07 2013-09-25 华宏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致动装置
JP2013190654A (ja) * 2012-03-14 2013-09-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4129306U (zh) * 2013-10-22 2015-01-28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8635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harp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該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撮像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696631B2 (ja) * 2011-09-21 2015-04-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768620B2 (ja) * 2011-09-22 2015-08-26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955609B2 (ja) * 2012-03-30 2016-07-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2551A1 (en) * 2010-10-13 2012-04-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JP2013190654A (ja) * 2012-03-14 2013-09-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2929272U (zh) * 2012-05-30 2013-05-08 华宏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致动装置
CN203217151U (zh) * 2013-03-07 2013-09-25 华宏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致动装置
CN204129306U (zh) * 2013-10-22 2015-01-28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165A (zh) * 2017-09-11 2017-12-15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相机及其镜头驱动装置
CN112526691A (zh) * 2019-09-03 2021-03-1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支撑装置、驱动装置和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CN111123490A (zh) * 2019-12-30 2020-05-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123490B (zh) * 2019-12-30 2022-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7906B2 (ja) 2017-08-30
CN204129306U (zh) 2015-01-28
JP2015081992A (ja) 2015-04-27
CN104570271B (zh) 2017-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29306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129307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068636U (zh)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装置
US20160299349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9813628B2 (en) Imag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085425A1 (en) Flat Spring and Voice Coil Motor using the same
CN202472098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CN106742003A (zh) 基于智能显示设备的无人机云台转动控制方法
WO2020103438A1 (zh) 驱动机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9703068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20160170170A1 (en) Camera module
WO2015176590A1 (zh) 一种控制镜头运动的3轴音圈马达
JP3202288U (ja) 小型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3133370U (zh) 一种易于复位的变焦镜头及其取像模组
US20160252746A1 (en) Camera lens module
CN104136985A (zh) 用于照相机镜头组件的驱动装置
CN103809263A (zh) 新型的镜头移动装置
CN105049556A (zh) 移动终端
US8238734B2 (en)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CN102087398B (zh) 镜头驱动装置、自动聚焦照相机及带照相机的手机
CN203241605U (zh) 一种变焦方式简单的自动变焦镜头
CN104378464B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207526863U (zh) 一种磁性轴组件
CN208445658U (zh) 一种二轴防抖云台及摄像装置
US10761338B2 (en)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lens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NSIKAO ELECTRIC MO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KAO ELECTRIC MOTOR (SHANGHA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8

Address after: 314112 Jiashan City, Jiaxing province Huimin County Street, No., Jia Jia Road, building 3, 1 floor, 58

Applicant after: New math courses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3 No. 38 Teng Te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export processing zone,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