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7132B -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7132B
CN104567132B CN201510028844.1A CN201510028844A CN104567132B CN 104567132 B CN104567132 B CN 104567132B CN 201510028844 A CN201510028844 A CN 201510028844A CN 104567132 B CN104567132 B CN 104567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arrier
drop
barrier body
baffle plat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8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7132A (zh
Inventor
杨旭峰
杨锦源
赵艳
陈红
胡东兵
万仁杰
熊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0288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71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7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7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7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7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2Details of 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除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挡液板结构包括挡液板结构,用于阻挡空调装置的冷媒气体中的液滴,其特征在于,挡液板结构包括具有液滴阻挡区和液滴下落部的挡液板本体部,液滴阻挡区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其上凝结的液滴汇集到液滴下落部,液滴下落部低于液滴下落部周围的区域。该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气液分离器、本发明提供的挡液板,挡液板本体部位于气液分离器的上方,且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提高挡液板结构的除液效率,进而改善压缩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液板结构以及设置该挡液板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机蒸发器中蒸发的冷媒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后,仍会夹带部分液滴。如果这部分液滴进入压缩机(即“吸气带液”现象),将会产生两方面的危害:一、液击现象,损坏叶片;二、压缩机的性能变差,这些危害都是缓慢而持续的。
如图1~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为降低吸气带液量,蒸发器内部通常在气液分离器18上部增加挡液板装置,挡液板装置简称挡液板10,挡液板10的工作原理是挡液板10与通过气液分离器18但仍带有小液滴的冷媒气体碰撞,利用惯性作用使得液滴与挡液板10碰撞接触,因为液滴润湿性,使得小液滴附着在挡液板10上,并在沿挡液板10下流的过程逐渐形成大液滴,最后因为重力作用下落。
根据实际情况挡液板10长度如图1~图6所示有长有短,且各有优缺点。长度方向上尺寸较短的挡液板10称为短挡液板,其虽然压损较小,但是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由于气液混合物与挡液板10接触面积较小,所以挡液效果差。二、排气管19上的排气口由于压缩机装配原因需要偏置,因此,短挡液板蒸发器内存在流动不均的现象,即如图1所示近排气口区域A流体运动变化迅速,这会造成挡液板10近排气口区域A速度很高,靠重力下落的液滴容易被高速流体所卷吸再次夹带进入压缩机。如图1所示远排气口区域B相对于近排气口区域A流体流动相对缓慢,里面含有的液滴仅靠重力下落,液滴粒径较小导致下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部分气液混合物会上升绕过挡液板10直接进入压缩机,造成吸气带液。相对于短挡液板,长度方向上尺寸较长的挡液板10即长挡液板效率较高,流场分布均匀,但是压损较大。然而,对于进入挡液板10上部区域的液滴,长短挡板仍旧无法脱除。
综上所述,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挡液板10为梯形结构,其下方存在的是一个液滴下落面,该液滴下落面上的液滴下落部(或理解为:液滴下落点)与周围区域的位置高度是一致的,除液效率过低,挡液板10从冷媒气体脱除的液滴难以从液滴下落面落下。
2、现有技术无法脱除气体夹带越过挡液板10的液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挡液板结构以及设置该挡液板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除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用于阻挡空调装置的冷媒气体中的液滴,所述挡液板结构包括具有液滴阻挡区和液滴下落部的挡液板本体部,所述液滴阻挡区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其上凝结的液滴汇集到液滴下落部,所述液滴下落部低于所述液滴下落部周围的区域。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横截面包括凹部,所述液滴下落部位于凹部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横截面包括曲线形部或折线形部。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在其纵向边缘上或接近该纵向边缘的区域中设置有导气槽或导气通孔,以允许冷媒气体通过。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内部横向设置有折流板,用于阻挡经过所述挡液板本体部内部的冷媒流体中的液滴,所述折流板侧面下方的所述挡液板本体部上设置有导流槽,用于排出所述折流板所阻挡的液滴。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折流板的数目为至少两块,相邻的两块所述折流板交错布置且在横截面上的投影方向上相重叠。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折流板的顶部边棱为直线或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壳体内的气液分离器、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挡液板结构,其中:
所述蒸发器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挡液板结构的所述挡液板本体部与蒸发器壳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的冷媒气流通道;所述挡液板本体部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
所述挡液板本体部在其第一纵向端处与所述蒸发器壳体的接近所述排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距离为5cm~50cm。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纵向尺寸为所述蒸发器壳体内腔的纵向尺寸的50%~95%。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第一纵向端高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第二纵向端。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纵向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10°。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上表面的远离所述排气口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两块折流板,每块所述折流板接近所述排气口的侧面下方的所述挡液板本体部上均设置有导流槽;
在所述挡液板本体部的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条所述导流槽中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所述导流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接近所述排气口的所述导流槽的宽度尺寸。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液板本体部的液滴下落部位置高度低于该液滴下落部周围的区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梯形结构而言,梯形结构下方存在的是一个液滴下落面,该液滴下落面上的液滴下落部与周围区域的位置高度是一致的,所以液滴聚集、下落的速度很慢,而本发明液滴下落部的位置高度低于该液滴下落部周围的区域,由此更有利于挡液板本体部上的液滴迅速聚集在该液滴下落部所在的位置并快速下落,由此提高了挡液板的除液效率,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除液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设置短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设置短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设置中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设置中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设置长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设置长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挡液板结构上方的导流面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上方的导流面积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折流板的一种板形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折流板的另一种板形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折流板的再一种板形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导气槽的一张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导气槽的另一张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导气槽的再一张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导气通孔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设置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设置挡液板结构的蒸发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2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挡液板本体部;10、挡液板;11、液滴下落部;12、连接部位;13、导气槽;14、导气通孔;15、折流板;16、导流槽;17、壳体;18、气液分离器;19、排气管;20、进液管;21、均液板;22、管板端面;L、壳体内腔长度;A、近排气口区域;B、远排气口区域;C、开槽区域;w、导气槽槽宽;d、导气通孔直径;b、导流槽槽宽;a、折流板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26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滴容易下落,除液效率比较高且可以脱除气体夹带越过挡液板的液滴的挡液板结构以及设置该挡液板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下面结合图9~图26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9~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液板结构,用于阻挡空调装置的冷媒气体中的液滴,挡液板结构包括具有液滴阻挡区和液滴下落部(或称为:液滴下落点)11的挡液板本体部1,液滴阻挡区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其上凝结的液滴汇集到液滴下落部11,液滴下落部11低于液滴下落部11周围的区域。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液板本体部的液滴下落部11位置高度低于该液滴下落部11周围的区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梯形结构而言,梯形结构下方存在的是一个液滴下落面,该液滴下落面上的液滴下落部11与周围区域的位置高度是一致的,所以液滴聚集、下落的速度很慢,而本发明液滴下落部11的位置高度低于该液滴下落部11周围的区域,由此更有利于挡液板本体部上的液滴迅速聚集在该液滴下落部11所在的位置并快速下落,由此提高了挡液板的除液效率。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横截面包括凹部,液滴下落部位于凹部的底部。液滴下落部11有利于液滴迅速聚集、落下。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垂直于挡液板本体部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外轮廓线介于其两端点之间的部分仅存在一个液滴下落部11。一个液滴下落部11更有利于液滴迅速聚集、落下。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横截面包括曲线形部。曲线优选为弧线。该结构不仅便于液滴迅速聚集、落下,而且对经过的冷媒气体造成的气压损失较小。由于流体换向角度大,梯形结构不仅产生的流体阻力大于圆弧形挡液板,在挡液板上形成的液滴下落部11也比较分散,容易被上升气流所夹带,且挡液板上半部分的流通面积小于相同截面周长圆弧形挡液板。圆弧形挡液板不仅流动阻力小,且液滴下落部11在挡液板下表面中间,容易形成粒径较大的液滴,其被上升气流夹带的几率相对较小。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在其纵向边缘上或接近该纵向边缘的区域中设置有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以允许冷媒气体通过。挡液板本体部1宽度方向上的两条边缘上或接近两条边缘的区域上优选设置有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其中:
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在挡液板本体部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中,远离连接部位12的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的导流面积大于接近连接部位12的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的导流面积。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可以进一步降低挡液板本体部1对冷媒气体造成的气压损失。
挡液板本体部1优选为采用圆弧形结构,长度为壳体17内腔总长度的50%~95%,挡液板本体部1底部与气液分离器18上部不能接触,且挡液板边缘需要开设导气槽13,在近排气口区域的导气槽13数量较少,且离排气口越近,导气槽13的槽宽w越小(槽宽w不大于挡液板总长的3%),在远排气口区域,导气槽13数量较多,槽宽w为挡液板总长的5%~10%。导气槽13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可以为弧形、三角形、圆孔,其中近排气口区域优选为采用圆孔,远排气口区域优选为采用矩形槽。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内部横向设置有折流板15,用于阻挡经过挡液板本体部1内部的冷媒流体中的液滴,折流板15侧面下方的挡液板本体部1上设置有导流槽16,用于排出折流板15所阻挡的液滴。
通常越过挡液板的液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挡液板下落过程中被冷媒气流卷吸夹带的液滴,另一种是未与挡液板发生碰撞的液滴。现有的结构往往默认越过挡液板液滴较少,因此设计上往往忽略了这部分液滴的脱除,然而,这部分液滴对压缩机的损害是缓慢而持续的。内置折流板15的作用就是利用惯性碰撞的原理对挡液板上流通面积内的液滴进行二次脱除。
挡液板本体部1的内部增加折流板15会增加蒸发器的压损,且折流板15捕集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需要排出,因此需要对挡液板底部进行开槽。相对于与仅仅对折流板15边缘进行了开槽的常规结构,降低压损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新型蒸发器的折流板15一端封死,且整体向另一端倾斜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为0°~10°,优选5°),方便脱除液体向未封死端流动,并从折流板15背面的挡液板导流槽16处流出,离排气口越远,导流槽16越宽。
折流板15背部开设的导流槽16的长度不能比折流板15与挡液板的接触边长,且离排气口越远,导流槽16的槽宽b越大,但是槽宽b不大于挡液板总长10%,近排气口区域导流槽16的槽宽b不大于挡液板本体部1总长3%。
折流板15面积优选为占挡液板本体部1的上流通区域面积(该面积即挡液板本体部1上表面与蒸发器壳体17内壁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面积)的50~70%,折流板15边缘优选为设置有倒圆角,且折流板15上边尽量贴近壳体17内壁面,下边要完全接触挡液板表面,折流板15厚度a为3~15mm,优选10mm。折流板15在远排气口区域可多布置(2~5块,以3块为宜),近排气口区域尽量少布置(0~2块)。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上表面远离连接部位12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两块折流板15,在挡液板本体部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条导流槽16中远离连接部位12的导流槽16的宽度尺寸大于接近连接部位12的导流槽16的宽度尺寸。上述结构中多块折流板15可以对越过挡液板的液滴起到更为理想的阻挡、清除作用。导流槽16可以进一步降低挡液板本体部1对冷媒气体造成的气压损失。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折流板15的数目为至少两块,相邻的两块折流板15交错布置且在横截面上的投影方向上相重叠。上述结构在确保多块折流板15可以对越过挡液板的液滴起到更为理想的阻挡、清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折流板15本身对流过的冷媒气体造成的气压损失。
相对于折流板15上下安装,左右安装从导流槽16中回流的气体较少,因此宜采用折流板15左右安装,(折流板15面积占上流通区域的50~70%)。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折流板15的顶部边棱为直线或曲线,优选为曲线。该结构比较规则,便于加工、制造。由于蒸发器壳体17的内壁通常为曲面形,所以折流板15的顶部边棱优选为与蒸发器壳体17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最好是固定连接在蒸发器壳体17的内壁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壳体17以及设置在蒸发器壳体17内的气液分离器18、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挡液板结构,其中:挡液板本体部1位于气液分离器18的上方且挡液板本体部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其中一端与蒸发器壳体17的内壁固定连接。
空调设备的蒸发器适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挡液板结构在保证压损不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其液滴的脱除效率,降低冷媒气体中的含液量,减少吸气带液现象对压缩机的危害,进而提高空调设备压缩机乃至整个空调设备的性能。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11与气液分离器18之间的距离为5cm~50cm。该尺寸范围内既可以确保液滴以较快的速度流向挡液板本体部1上远离连接部位12的区域,又可以确保挡液板本体部1对冷媒气体不会造成较大的气压损失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纵向尺寸为蒸发器壳体17内腔的纵向尺寸(优选为长度尺寸L)的50%~95%。该长度尺寸可以进一步确保挡液板本体部1对冷媒气体不会造成较大的气压损失。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第一纵向端高于挡液板本体部1的第二纵向端。该结构有利于液滴朝挡液板本体部1上远离连接部位12的区域流动,从而更为有效地避免了近排气口区域快速通过的冷媒气体再次将液滴卷入排气口内。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第一纵向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结构件接近吸风口的区域相连接的连接部位12。该结构便于对挡液板本体部1进行快速安装。连接部位12优选为固定连接在蒸发器壳体17内接近排气口区域的管板端面22上。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纵向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如图22所示为0°~10°。该夹角β的角度值既可以确保液滴以较快的速度流向挡液板本体部1上远离连接部位12的区域。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液板本体部1的上表面的远离排气口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两块折流板15,每块折流板15接近排气口的侧面下方的挡液板本体部1上均设置有导流槽16;在挡液板本体部1的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条导流槽16中远离排气口的导流槽16的宽度尺寸大于接近排气口的导流槽16的宽度尺寸。该结构有利于减少本发明对冷媒气体造成的气压损失。同时,导流槽16有利于液滴下落,提高液滴下落效率。
实施例2: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液板本体部1的横截面包括折线形部。此时,垂直于挡液板本体部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外轮廓线呈折线形。
如图24所示挡液板结构存在一个液滴下落部11,如图25所示挡液板结构存在两个液滴下落部11。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液滴下落部11。
实施例3: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液板结构存在两个液滴下落部11。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液滴下落部11。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挡液板结构,用于阻挡空调装置的冷媒气体中的液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结构包括具有液滴阻挡区和液滴下落部(11)的挡液板本体部(1),所述液滴阻挡区被构造成能够使得其上凝结的液滴汇集到液滴下落部(11),所述液滴下落部(11)低于所述液滴下落部(11)周围的区域,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内部横向设置有折流板(15),用于阻挡经过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内部的冷媒流体中的液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横截面包括凹部,所述液滴下落部(11)位于凹部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横截面包括曲线形部或折线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在其纵向边缘上或接近该纵向边缘的区域中设置有导气槽(13)或导气通孔(14),以允许冷媒气体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5)侧面下方的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16),用于排出所述折流板(15)所阻挡的液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5)的数目为至少两块,相邻的两块所述折流板(15)交错布置且在横截面上的投影方向上相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5)的顶部边棱为直线或曲线。
8.一种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壳体(17)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壳体(17)内的气液分离器(1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挡液板结构,其中:
所述蒸发器壳体(17)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挡液板结构的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与蒸发器壳体(17)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的冷媒气流通道;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8)的上方;
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在其第一纵向端处与所述蒸发器壳体(17)的接近所述排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结构的液滴下落部(1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8)之间的距离为5cm~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纵向尺寸为所述蒸发器壳体(17)内腔的纵向尺寸的50%~9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第一纵向端高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第二纵向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上表面的远离所述排气口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两块折流板(15),每块所述折流板(15)接近所述排气口的侧面下方的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上均设置有导流槽(16);
在所述挡液板本体部(1)的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条所述导流槽(16)中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所述导流槽(16)的宽度尺寸大于接近所述排气口的所述导流槽(16)的宽度尺寸。
CN201510028844.1A 2015-01-20 2015-01-20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Active CN104567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844.1A CN104567132B (zh) 2015-01-20 2015-01-20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844.1A CN104567132B (zh) 2015-01-20 2015-01-20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7132A CN104567132A (zh) 2015-04-29
CN104567132B true CN104567132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08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844.1A Active CN104567132B (zh) 2015-01-20 2015-01-20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71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2845A (zh) * 2016-11-16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蒸发器及其挡液板
JP6796906B2 (ja) * 2017-06-06 2020-12-09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冷媒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二次冷媒式冷凍装置
CN107940820A (zh) * 2017-12-21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108562070A (zh) * 2018-05-29 2018-09-21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满液式蒸发器用均气板
CN111750570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开利公司 蒸发器及其挡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24538U (zh) * 2010-11-26 2011-11-02 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满液式蒸发器挡液板结构
WO2013049219A1 (en) * 2011-09-26 2013-04-04 Ingersoll Rand Company Refrigerant evaporator
CN102914094B (zh) * 2012-09-27 2014-11-05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包含其的空调器
CN203024507U (zh) * 2013-01-16 2013-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满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水冷式空调机组
CN203908141U (zh) * 2014-06-19 2014-10-29 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满液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机构
CN204438616U (zh) * 2015-01-20 2015-07-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7132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7132B (zh)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ES2867754T3 (es) Evaporador con sistema de distribución multinivel
US11959671B2 (en)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and evaporator comprising the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CN104374138B (zh) 风冷冰箱
CN104971553A (zh) 一种多级复合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107120879A (zh) 空调设备、离心机组及其闪发器
CN107677021A (zh)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206247719U (zh)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CN106642845A (zh) 制冷装置、蒸发器及其挡液板
WO2016194982A1 (ja) 気液分離装置
CN105758074A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106247693B (zh) 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451466U (zh)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1503337U (zh)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9282531B (zh) 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器
CN204438616U (zh) 挡液板结构以及空调设备的蒸发器
CN112944746A (zh) 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JP6403061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6296322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11896840U (zh) 一种天然气除湿装置
CN209131202U (zh) 分离组件、油分离器及压缩机
CN211290644U (zh) 冷媒分配器以及包含该冷媒分配器的蒸发器
CN217185704U (zh) 水嘴组件和饮水机
CN205700062U (zh) 一种冷干机换热器
CN217604445U (zh) 一种含油分内筒的立式油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