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4215A -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4215A
CN104564215A CN201410548660.3A CN201410548660A CN104564215A CN 104564215 A CN104564215 A CN 104564215A CN 201410548660 A CN201410548660 A CN 201410548660A CN 104564215 A CN104564215 A CN 104564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back pressure
pump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8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4215B (zh
Inventor
渡边靖
大西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64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4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4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4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6Controlling lubricant pressure or quantit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2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6/200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 G05D16/2013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using throttling means as controlling means
    • G05D16/202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using throttling means as controlling means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ttling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2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6/2093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combination of electric and non-electric auxiliary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2496Self-proportioning or correlating systems
    • Y10T137/2544Supply and exhaus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流压控制装置,即便使用球型作为电磁切换阀的阀体,也能够谋求该球阀体的动作的稳定化而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溢流压。溢流阀(3)具有:溢流阀体(9),其根据泵排出压进行滑动而使溢流口(13)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与背压室(10)连通的背压通路(15)。电磁切换阀(4)具有:前端部的开口孔(22)、开闭该一个开口孔的球阀体(22)、根据泵排出压使球阀体(23)进行开闭动作的螺线管部(17)。先导阀(5)具有根据滑动位置使排出口(34)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的先导阀体(31)。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例如机动车用内燃机的各滑动部等供给油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油泵使用溢流压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在泵高转速时等产生的过剩泵排出压进行溢流而控制为适当的泵排出压,作为该溢流压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有记载于以下专利文献1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概略说明之,该溢流压控制装置具有:控制从油泵排出的泵排出压的溢流阀、以所述泵排出压为先导信号经由流路切换阀控制所述背压室的内压的先导阀。所述溢流阀具有:具有阀收容室的壳、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阀收容室内的阀体、使该阀体向一方向施力的溢流弹簧。
所述溢流阀具有使所导入的所述泵排出压向所述流路切换阀供给的供给口,并且,具有排出从流路切换阀经由所述供给口流入的油压的排出口,以使得根据所述油压来开闭所述排出口。
所述流路切换阀通过使阀体向前后移动,并且通过开关切换流路来控制两阶段的溢流压。
专利文献:WO2012/100344A1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中,在所述流路切换阀的配置结构方面,从先导阀导入的油压和从背压室返回的油压在沿所述流路切换阀内两个方向流通。因此,在所述阀体使用球型的情况下,在球阀体不被推杆按压而处于自由状态时,球的动作不稳定而无法精度良好地开闭所述供给口和排出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的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的技术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流压控制装置,即便作为电磁切换阀的阀体使用球型也能够谋求该球阀体的动作的稳定化而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溢流压。
本发明的油泵的特征在于,具有:溢流阀,其根据从油泵排出的排出压与背压室内的油压之间的差压来调节所述泵排出压;电磁切换阀,其利用根据电磁力动作的可动部件切换向一个通路上的落座部的按压与非按压而开闭球阀体来切换将所述泵排出压供给到所述背压室或者从所述背压室排出;先导阀,其配置在所述电磁切换阀的下游,并接受所述泵排出压或者所述背压室压进行动作来控制供给到所述背压室的油压。
根据本发明,即便电磁切换阀的阀体为球阀体,也能够谋求该球阀体动作的稳定化而高精度地控制溢流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处于开启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维持关闭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5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泵排出压与发动机转速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溢流压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处于开启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维持关闭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泵排出压与发动机转速关系的特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油泵
1a 排出通路
1b 吸入通路
2  分支通路
3  溢流阀
4  电磁切换阀
5  先导阀
7  筒
8  阀收容室
9   溢流阀体
9a  上壁
9b  受压面
9c  周壁
10  背压室
11  阀簧
12  导入口
13  排出口
14  背压口
15  背压通路
16  阀体
17  螺线管部
18  阀收容部
19  球阀体
21  杆插通孔
22  开口孔
23  背压孔
24  筒状通路
25  排出孔
26  推杆
29  信号通路
30  缸
31  先导阀体
32  阀簧
33  供给口
34  排出口
40  溢流阀体
40a 受压部
40b 阀轴
40c 阀部
40d 环状通路
50  先导阀体
50a 受压部
50b 阀轴
50c 阀部
50d 环状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适用于油泵的部件,该油泵利用喷油嘴向能够改变机动车用内燃机的发动机阀的开闭时机的阀定时控制装置(VTC)的动作源、发动机的滑动部特别是活塞与缸内腔之间的滑动部供给润滑油,另外该油泵向曲轴的轴承供给润滑油。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例如次摆线型,具有:溢流阀3,其设置在从油泵1的排出通路1a分支的分支通路2上,并调节所述油泵1的排出压;电磁切换阀4,其将所述泵排出压供给到所述溢流阀3的后述背压室10内或者停止供给;先导阀5,其配置在所述溢流阀3的背压室10与电磁切换阀4之间,并控制使所述泵排出压经由所述电磁切换阀4导入并供给到所述背压室10内的油压。
所述油泵1具有:壳,其安装在未图示的内燃机的缸体上;泵轴,其转动自如地插通在该壳内并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内转子,其通过压入等固定在该泵轴的外周,并具有余摆线形状的外齿;外转子,其配置在该内转子的外侧并具有比该内转子多一齿的余摆线形状的内叶,并且与该内转子啮合而旋转。
并且,该油泵1的泵轴伴随曲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将油盘6内的润滑油(油)从吸入通路1b吸入到内部的吸入口并从排出口排出到所述排出通路1a,从此经由主油路27供给到发动机的滑动部、VTC等。另外,所述主油路27在所述排出通路1a的附近安装有油滤清器28。
所述溢流阀3具有:圆筒状的阀收容室8,其形成在筒7内,底部开口利用栓体8a闭塞;溢流阀体9,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阀收容室8内;背压室10,其形成在所述阀收容室8的下部内;作为施力部件的阀簧11,其收容在该背压室10内并对所述溢流阀体9施加向上方的力。
所述阀收容室8在上端形成有导入口12,该导入口12连通与所述分支通路2分支的反馈通路2a的下游端,并且在上端侧的侧部形成有溢流口13,该溢流口13连通与所述吸入通路1b连通的溢流通路1c的上游端。另外,在阀收容室8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背压室10连通的背压口14。
所述溢流阀体9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圆盘状的上壁9a的上表面形成有经由所述导入口12接受泵排出压的受压面9b,并且,圆筒状的周壁9c的外周面伴随沿阀收容室8的内周面滑动而使所述溢流口13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
所述阀簧11利用弹力对所述溢流阀体9施加向上方的力,并且利用所述周壁9c的外周面对溢流口13的开口端施加向封闭方向的力。
所述背压口14与背压通路15的下游端连通,该背压通路15的上游端与所述电磁切换阀4连通,并且,即便所述溢流阀体9下降移动到最大所述背压口14也总是开启。
所述电磁切换阀4例如具有:圆筒状的阀体16,该阀体16插通固定在阀孔02内,该阀孔02形成在缸体01上;螺线管部17,其设置在该阀体16的后端部;球阀体19,其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收容部18内,该阀收容部18形成在所述阀体16的前端内部。
所述阀体16利用嵌入固定在后端部外周的密封环20液密保持在所述阀孔02内,前端朝向阀收容部18内的杆插通孔21沿轴向贯通形成在内部轴向上,并且,在前端部内从轴向贯通形成有开口孔22,该开口孔22连通所述阀收容部18与所述分支通路2的第二分支口2b。该开口孔22内侧形成为台阶小径状,在该小径部的孔缘形成有作为落座部的环状座部,该座部供所述球阀体19抵接和远离该落座部。
另外,在阀体16的周壁沿径向形成有多个背压孔23,该背压孔23经由圆环状的沟槽23a连通所述阀收容部18与背压通路15。
并且,在阀体16的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沿径向贯通形成有多个排出孔25,该排出孔25经由形成在所述杆插通孔21的一部分上的筒状通路24与所述阀收容部18连通,该各排出孔25经由圆环状的沟槽25a与所述油盘6连通。
所述阀收容部18形成为沿轴向的小径圆柱状,所述球阀体19能够沿轴向在内部移动。
所述螺线管部17在圆筒状的壳体17a的内部收容有电磁线圈、固定铁心、可动柱塞等结构部件,并且,在所述可动柱塞的前端部固定有作为可动部件的推杆26,该推杆26在所述杆插通孔21内滑动。该推杆26的前端部经由所述阀收容部18从轴向向所述球阀体19按压或者解除按压。
并且,在从未图示的控制单元向电磁线圈通电(开启)时,该电磁切换阀4经由可动柱塞使所述推杆26进出移动来按压所述球阀体19。因此,在该球阀体19在落座于所述环状座部抵接而封闭开口孔22的同时,经由所述筒状通路24使所述背压孔23与排出孔25连通。
另一方面,在切断(关闭)向所述电磁线圈的通电时,可动柱塞利用内部的回位弹簧使推杆26后退移动。因此,所述球阀体19开启所述开口孔22,并且利用从该开口孔22导入的泵排出压后退移动而封闭筒状通路24的一端。因此,经由阀收容部18使所述开口孔22与背压孔23连通,并且,切断阀收容部18与排出孔25的连通。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以内燃机的油温、水温、转速、负荷等为参数检测出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使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或者断电。在该实施方式中,主要根据发动机转速使电磁线圈通电、断电。
所述先导阀5与溢流阀3结构大致相同,具有形成在筒7内并利用栓体30a闭塞底部开口的圆柱状缸30、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缸30的内部的先导阀体31、收容在缸30的内部并对所述先导阀体31施加向上方的力的作为施力部件的阀簧32。
所述缸30在上端形成有供给口33,该供给口33与信号通路29的下游端连通,该信号通路29从所述背压通路15分支,并且,在上端侧的侧部形成有与所述吸入通路1b连通的排出口34。另外,在缸30的下端部的侧部形成有呼吸口35,该呼吸口35一直与外气连通而确保先导阀体31顺利滑动。另外,该呼吸口35也能够形成在栓体30a上。
所述先导阀体31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圆盘状的上壁31a的上表面形成有受压面31b,该受压面31b经由所述信号通路29接受泵排出压,并且,伴随圆筒状的周壁31c的外周面与缸30的内周面滑动而使所述排出口34的开口面积(所述供给口33与所述排出口34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
所述阀簧32利用弹力对所述先导阀体31施加向上方的力而利用所述周壁30c的外周面封闭排出口30,在图5所示P2的泵排出压从所述供给口33作用在先导阀体31时,该弹力的大小被设定为使该先导阀体31下降移动并使所述供给口33与排出口34连通。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发动机从启动到低转速区域,油泵1利用发动机旋转驱动,并且,从所述控制单元向电磁切换阀4的电磁线圈通电(开启)。因此,如图1所示,推杆26按压球阀体19而落座于环状座部来封闭开口孔22,并且经由背压孔23和筒状通路24使背压通路15与排出孔25连通。因此,溢流阀3的背压室10内成为低压,溢流阀体9仅利用阀簧11的弹力向阀收容室8的最大上方位置施力,上壁9a落座于阀收容室8上端的环状台阶面并利用溢流阀体的周壁9c封闭溢流口13。
继续向电磁线圈的通电状态而使转速上升,直至泵排出压达到P1时,作用在溢流阀体9的受压面9b上的排出压增大,如图2所示,使溢流阀体9抵抗阀簧11的弹力而仅下降移动规定量。在该移动位置,溢流阀体9的周壁9c的外周面使溢流口13逐渐开启而增大开口面积。因此,从排出通路1a流入分支通路2的剩余油从反馈通路2a通过溢流阀3的导入口12、阀收容室8经由溢流口13、溢流通路1c返回吸入通路1b。
因此,在该状态下,如图5的虚线所示,泵排出压超过P1而不大量上升,适度调节该泵排出压而成为大致平坦的油压特性。该油压P1利用所述VTC的驱动所需要的要求油压来设定。
然后,在发动机运转条件移动至发动机转速、油温上升所需要的高油压的状态时,检测出该状态的控制单元切断(关闭)向所述电磁切换阀4的电磁线圈的通电。因此,如图3所示,推杆26与可动柱塞一起后退移动而解除对球阀体19的按压,因此利用该球阀体19开启开口孔22,使分支通路2与背压通路15连通,并且封闭筒状通路24。
因此,所述泵排出压从分支通路2通过背压通路15供给到所述溢流阀3的背压室10,因此该背压室10的内部油压升高,而在溢流阀体9的受压面9b上经由所述反馈通路2a从导入口12作用有相同的泵排出压,因此该溢流阀体9的上下同压。因此,溢流阀体9利用阀簧11的弹力上升移动,并利用周壁9c的外周面封闭溢流口13的开口端,并且利用上壁9a的受压面9b封闭导入口12的开口端。
在从该状态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转速时,所述溢流阀体9一边维持如图3所示最上方位置的状态一边向背压室10供给高的泵排出压,因此,泵排出压超过图5所示的P1进一步继续上升直至P2。
然后,在发动机转速上升而使泵排出压超过P2时,该泵排出压经由信号通路29从先导阀5的供给口33作用在先导阀体31的受压面31b上,使先导阀体31抵抗阀簧32的弹力向下方滑动。因此,所述供给口33与排出口34连通,并且背压通路15内的泵排出压排出外部来调节所述背压室10的压力。
在所述先导阀体31利用阀簧32的弹力闭合排出口34时,所述电磁切换阀4的上游与下游侧的油压相同,而在所述先导阀体31利用P2的油压开阀并从排出口34排出油压时,在因电磁切换阀4的流路阻力而导致的例如由于开口孔22的压损使背压通路15侧油压降低。油从排出口34排出,但其量少,因此,泵排出压的上升相对于转速的上升对上升至P2是否稍有减缓影响不大。
先导阀5将电磁切换阀4下游的背压通路15的油压(=溢流阀3的背压)调节为P2,因此与溢流阀3的阀簧11的弹力配合作用,在所述开口孔22的排出压达到P3(=P1+P2)时成为如图4所示的状态。因此,泵排出压成为图5的从P3位置如实线所示逐渐上升倾斜的特性。
另外,该油压P3设定为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曲轴润滑所需要的油压、活塞喷油嘴的喷射所需要的油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变更阀簧11、32就能够变更所述溢流阀3的开阀压即P1和所述先导阀5的开阀压即P2。因此,在根据需要的油压设定P1、P2的情况下,能够使发动机中除了阀簧11、32以外的部件通用化,而谋求成本降低。
另外,在发动机转速上升途中将电磁切换阀4从开启切换到关闭时,如图5的单点划线所示,能够切换虚线的特性与实线的特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根据发动机转速而从控制单元向所述电磁切换阀4输出开启、关闭信号(通电、不通电)而利用球阀体19相对地开闭控制开口孔22与筒状通路24的开口端,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油泵1的溢流压。
特别的,经由所述球阀体19的润滑油(泵排出压)的流向仅从所述分支通路2向背压通路15这一方向,不产生从所述背压通路15向分支通路2的逆向流向,即不产生双向流向。因此,完全不会产生所述球阀体19的动作不稳定或者堵塞等,能够获得一直稳定的动作。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控制溢流压,能够谋求提高泵效率。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先导阀5与溢流阀3结构大致相同,根据背压通路15的油压(溢流阀3的背压)使背压通路15的油进行溢流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电磁阀。
第二实施方式
图6~图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主要变更了油滤清器28的配设位置,并且,变更了溢流阀3的溢流阀体40和先导阀5的先导阀体50的结构,并且,变更了向该溢流阀3与先导阀5的流路。
所述油滤清器28配置在油泵1的排出通路1a的上游侧,在其下游侧主油路27与所述分支通路2的上游侧一端连接。
上下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溢流阀3的阀收容室8内的溢流阀40为滑阀型,该溢流阀40具有:朝向导入口12的圆盘状受压部40a、经由中央阀轴40b一体连结在该受压部40a上的有底圆筒状的阀部40c、形成在所述阀轴40b外周的环状通路40d。另外,利用所述阀簧11的弹力向所述导入口12方向施力。
另外,在阀收容室8的上部侧的侧部开口形成有返回通路41的下游部41b,返回通路41的上游部41a开口形成在油泵1的排出通路1a的比所述油滤清器28更靠近上游侧的位置,并且在该返回通路41的轴向下侧开口形成有与溢流通路1c连通的溢流口13。
所述返回通路41的下游部41b在所述溢流阀体40的规定范围内一直朝向所述环状通路40d,另一方面,所述溢流口13的开口端根据溢流阀体40的滑动位置利用所述阀体40c的外周面使开口面积发生变化。即,所述溢流阀体40在利用阀簧11的弹力保持在如图6、图8所示最大上方位置的情况下,被阀部40c的外周面完全封闭,而如图7、图9所示,在溢流阀体40稍微下降移动的情况下,阀部40c开启所述溢流口13而控制为少许开口面积,经由所述环状通路40d与返回通路41连通。
就所述先导阀5而言,先导阀体50具有:圆盘状的受压部50a,其与所述溢流阀体40大致相同,由滑阀型构成,并朝向供给口33;有底圆筒状的阀部50c,其经由中央的阀轴50b一体连结在该受压部50a上;环状通路50d,其形成在所述阀轴50b外周。另外,利用所述阀簧32的弹力向所述供给口33方向施力。
另外,在缸30的上部侧的侧部开口形成有从所述背压通路15分支的分支口51的下游端51a,并且,在该下游端51a的轴向下侧开口形成有所述排出口34的一端。
所述信号通路29的一端与所述反馈通路2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给口33连接。
如图6~图8所示,就所述先导阀体50而言,在从所述分支通路2、反馈通路2a和信息通路29供给的泵排出压在规定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先导阀体50利用阀簧32的弹力保持在最上方位置而成为封闭分支口51的下游端51a的状态,而在泵排出压为规定以上时,如图9所示,所述先导阀体50下降移动使分支口51的下端缘51a开口,经由环状通路50d与排出口34连通。即,根据所述供给口33的油压使所述分支口51与所述排出口34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
另外,在缸30的下端部开口形成有所述呼吸口35的一端。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
发动机从启动到低转速区域,油泵1利用发动机旋转驱动,并且,从所述控制单元向电磁切换阀4的电磁线圈通电(开启)。因此,如图6所示,推杆26按压球阀体19而落座于环状座部来封闭开口孔22,并且,经由背压孔23和筒状通路24与背压通路15和排出孔25连通。因此,溢流阀3的背压室10内成为低压,因此溢流阀体40仅利用阀簧11的弹力向阀收容室8的最大上方位置施力,受压部40a落座于阀收容室8上端的环状台阶面而使溢流阀体40的周壁封闭溢流口13。
在继续向电磁线圈的通电状态而使转速上升而泵排出压上升到P1时,如图7所示,从排出通路1a经由油滤清器28通过分支通路2、反馈通路2a而作用在受压部40a上的排出压增大,使溢流阀体40抵抗阀簧11的弹力仅向下方滑动规定量。在该滑动位置,溢流阀体40的阀部40c的外周面逐次开启溢流口13而增大开口面积。因此,从排出通路1a通过返回通路41而流入环状通路40d的剩余油从溢流口13经由溢流通路1c返回吸气通路1b。
因此,在该状态下,如图10的虚线所示,泵排出压P1超过P1而不大量上升,该泵排出压被适度调节而成为少许上升的油压特性。
然后,在发动机转速(泵转速)、油温上升等发动机的运转条件移动到需要高油压的状态时,检测该状态的控制单元切断(关闭)向所述电磁切换阀4的电磁线圈的通电。因此,如图8所示,推杆26与可动柱塞一起后退移动而解除球阀体19的按压,因此该球阀体19利用排出压从环状座部分离而开启开口孔22,使分支通路2与背压通路15连通并且封闭筒状通路24。
因此,所述泵排出压从分支通路2通过背压通路15供给到所述溢流阀3的背压室10,因此该背压室10的内部油压升高,而相同的泵排出压也从所述导入口12作用在溢流阀体40的受压部40a上,因此该溢流阀体40的上下同压。因此,溢流阀体40利用阀簧11的弹力而上升移动而利用阀部40c的外周面封闭溢流口13的开口端,并且利用受压部40a封闭导入口12的开口端。
在从该状态进一步使发动机转速上升时,所述溢流阀体40一边维持图8所示的最上方位置的状态,一边进一步向背压室10供给高的泵排出压,因此泵排出压超过图10所示的P1而进一步上升至P2。
然后,在发动机转速上升,泵排出压超过P2时,使先导阀体50抵抗阀簧32的弹力而向下方滑动。因此,阀部50c开启排出口34的开口端。因此,所述分支口51的下游端51a经由环状通路51d与排出口34连通,因此所述背压通路15内的泵排出压排出到外部来调节所述背压通路15内的压力。
在所述先导阀体50利用阀簧32的弹力封闭排出口34时,所述电磁切换阀4的上游与下游侧的油压相同,而在所述先导阀体50利用P2的油压开阀而从排出口34排出油压时,由油滤清器28、电磁切换阀4的流路阻力而导致的例如由于在开口孔22的压损而使背压通路15侧的油压降低。于是,溢流阀3抵抗阀簧11的弹力向下方移动而成为图9所示的状态。
另外,该油压P2设定为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曲轴润滑所需要的油压、活塞喷油嘴的喷射所需要的油压。
所述先导阀5调节电磁切换阀4下游的背压通路15的油压(=溢流阀3的背压),以使得主油路27的油压成为P2,因此,如图10的实线所示,成为从P2位置大致水平的特性。即,在所述背压室10中,通过所述油滤清器28与被压缩的开口孔22后的泵排出压流入背压通路15内,从此通过分支口51而从排出口34排出,因此泵排出压不会从P2上升而成为平坦状态。
另外,发动机转速在上升途中电磁切换阀4从开启切换为关闭时,如图10的单点划线所示,能够切换虚线的特性和实线的特性。
其他结构、作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利用所述球阀体19的动作的稳定化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溢流压控制,能够获得提高泵效率等作用效果。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先导阀5能够调节背压通路15的油压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电磁阀。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所述溢流阀3与先导阀5在除了各实施方式中的两者的组合以外的组合。
另外,作为油泵1,除了余摆线型泵以外,也可以使用叶片泵、外接齿轮泵等。
另外,本发明的溢流阀装置可以一体设置在油泵1的壳上,也可以形成为另外的部件。
以下,说明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把握的除了所述方面以外的发明的技术思想。
[方面a]根据方面4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阀体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形成于轴向一端侧的受压面上作用有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所述排出压。
[方面b]根据方面4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阀体形成为有底圆筒状,
并且,所述阀收容室形成为圆柱状,在轴向一端侧开口形成有所述导入口的一端,并且,所述排出口的一端开口与背压通路的下游侧开口端在轴向并列并从径向形成在所述阀收容室的侧部。
[方面c]根据方面b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体形成为有底圆筒状,
所述缸形成为圆筒状,所述供给口的一端开口形成在轴向一端部,并且,所述排出口与背压口的各一端在轴向并列并从径向连通形成。
[方面d]根据方面1或4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泵的排出通路的所述溢流阀和电磁切换阀的上游侧设置有油滤清器。
[方面e]根据方面4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切换阀在前端内部具有圆筒状的收容部,该收容部能够移动地收容有所述球阀体,在该收容部的轴向前端形成有所述开口孔,并且,沿着收容部的侧部径向形成有所述背压孔,所述螺线管具有插通在所述收容部内的推杆,利用该推杆使所述球阀体进退移动来开闭所述开口孔。
[方面f]根据方面e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泵启动时,所述电磁切换阀的开口孔利用球阀体封闭。
[方面g]根据方面e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切换阀以发动机的油温、水温、转速、负荷等为参数利用控制单元控制向螺线管的通电。
[方面h]根据方面e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孔利用球阀体封闭时,在与所述电磁切换阀的收容部的所述开口孔相反侧的位置形成有经由所述背压孔连通背压通路与外部的排出孔。
[方面i]根据方面3或6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根据所述先导阀体的滑动使连通所述供给口与所述排出口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
[方面j]根据方面3或6所述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根据所述先导阀体的滑动使连通所述背压通路与所述排出口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油泵,是内燃机的油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溢流阀,其根据该油泵的排出压与背压室内的油压之间的差压来调节所述泵排出压;
电磁切换阀,其利用根据电磁力动作的可动部件切换向设置在一个通路上的落座部的按压与非按压而开闭球阀体,从而切换将所述泵排出压供给到所述背压室或者从所述背压室排出;
先导阀,其配置在所述电磁切换阀的下游,并接受所述泵排出压或者所述背压室压进行动作来控制供给到所述背压室的油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切换阀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使所述球阀体进行开闭动作,来连通施加有所述泵排出压的排出通路与一端在所述溢流阀的背压室开口的背压通路,或者切断该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溢流阀的背压室的油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具有:缸,其供给口和排出口的各自一端被开口形成,该供给口从所述排出通路直接或者经由所述背压通路供给所述排出压,该排出口能够排出从该供给口供给的泵排出压或者所述背压通路的油压;先导阀体,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缸内,并利用位于一端侧的受压面接受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泵排出压,并且根据该泵排出压进行滑动而使所述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施力部件,其对该先导阀体施加向排出口的闭方向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根据所述先导阀体的滑动,使连通所述供给口与所述排出口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根据所述先导阀体的滑动,使连通所述背压通路与所述排出口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泵的排出通路的所述溢流阀和电磁切换阀的上游侧设置有油滤清器。
7.一种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溢流阀,其具有阀收容室、溢流阀体、施力部件和背压通路,该阀收容室在经由排出通路导入油泵的排出压的导入口和排出从该导入口导入的排出压的排出口的各自一端被开口形成;该溢流阀体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阀收容室内,并根据利用一端部侧从所述导入口接受的排出压进行滑动而使所述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溢流阀体施加向封闭所述排出口方向的力;该背压通路的一端在形成于所述阀收容室的所述溢流阀体的另一端侧的背压室进行开口;
电磁切换阀,其具有开口孔、背压孔、球阀体和螺线管,该开口孔配置在所述排出通路与背压通路之间,并从所述排出通路导入排出压,该背压孔从该开口孔向所述背压通路供给排出压,该球阀体开闭控制所述开口孔,该螺线管使所述球阀体进行开闭动作;
先导阀,其配置在所述溢流阀的背压室与电磁切换阀之间,并接受所述泵排出压或者所述背压室压进行动作而控制供给到所述背压室的油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切换阀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使所述球阀体进行开闭动作,来连通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背压孔或者切断该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溢流阀的背压室的油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具有:缸,其供给口和排出口的各自一端被开口形成,该供给口从所述排出通路直接或者经由所述背压通路供给所述排出压,该排出口能够排出从该供给口供给的泵排出压;先导阀体,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缸内,并利用位于一端侧的受压面接受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泵排出压,并且根据该泵排出压滑动而使所述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施力部件,其对该先导阀体施加向排出口的闭方向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具有:缸,其供给口、分支口和排出口的各自一端被开口形成,该供给口从所述排出通路直接或者经由所述背压通路供给所述排出压,该分支口连通所述背压通路,该排出口能够排出从该分支口供给的油压;先导阀体,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缸内,并利用位于一端侧的受压面接受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泵排出压,并且根据该泵排出压滑动而使所述分支口和所述排出口的连通面积发生变化;施力部件,其对该先导阀体施加向排出口的闭方向的力。
CN201410548660.3A 2013-10-18 2014-10-16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Active CN104564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7150 2013-10-18
JP2013217150A JP6192480B2 (ja) 2013-10-18 2013-10-18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ポンプ及びオイルポンプのリリーフ圧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4215A true CN104564215A (zh) 2015-04-29
CN104564215B CN104564215B (zh) 2018-01-30

Family

ID=52775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8660.3A Active CN104564215B (zh) 2013-10-18 2014-10-16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53440B2 (zh)
JP (1) JP6192480B2 (zh)
CN (1) CN104564215B (zh)
DE (1) DE1020140153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462A (zh) * 2015-11-19 2018-07-17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压力调节排布结构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5851C (en) * 2011-01-28 2019-01-15 Magna Powertrain Inc. Oil pump with selectable outlet pressure
JP5993291B2 (ja) * 2012-11-27 2016-09-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GB2536251B (en) * 2015-03-10 2020-09-16 Concentric Birmingham Ltd Recirculation valve
EP3225799A1 (en) * 2016-04-01 2017-10-04 HUSCO Automotive Holdings LLC Pilot operated piston oil cooling jet control valve
JP6376177B2 (ja) * 2016-07-06 2018-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GB2553130B (en) * 2016-08-24 2020-05-20 Concentric Birmingham Ltd Valve assembly with pilot operated recirculation valve
US20200049031A1 (en) * 2016-10-28 2020-02-1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of engine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DE102017122115A1 (de) * 2017-09-25 2019-03-28 Man Diesel & Turbo Se Schmierölsystem einer Schiffsdiesel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selben
CN108397256A (zh) * 2018-03-26 2018-08-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机油泵的泄压控制系统
CN116018449A (zh) * 2020-09-02 2023-04-25 康明斯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压力调节器
KR102637516B1 (ko) * 2021-06-04 2024-02-16 지엠비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가변 오일펌프 조립체
CN114484251B (zh) * 2022-02-14 2023-04-14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滑块式机油泵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7041A (en) * 1984-08-31 1987-04-1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il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US5913577A (en) * 1996-12-09 1999-06-22 Caterpillar Inc. Pilot stage of a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valve
US20120055442A1 (en) * 2009-05-20 2012-03-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2100344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Magna Powertrain Inc. Oil pump with selectable outlet pressure
CN103174645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泵
JP2013185534A (ja) * 2012-03-09 2013-09-1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潤滑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0307B2 (ja) * 2010-07-30 2013-1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JP2013217150A (ja) 2012-04-11 2013-10-24 Taisei Corp 支持脚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7041A (en) * 1984-08-31 1987-04-1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il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US5913577A (en) * 1996-12-09 1999-06-22 Caterpillar Inc. Pilot stage of a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valve
US20120055442A1 (en) * 2009-05-20 2012-03-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2100344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Magna Powertrain Inc. Oil pump with selectable outlet pressure
CN103174645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泵
JP2013185534A (ja) * 2012-03-09 2013-09-1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潤滑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462A (zh) * 2015-11-19 2018-07-17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压力调节排布结构和方法
CN108291462B (zh) * 2015-11-19 2020-05-15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压力调节排布结构和方法以及润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015367A1 (de) 2015-04-23
US9453440B2 (en) 2016-09-27
JP2015078673A (ja) 2015-04-23
US20150107686A1 (en) 2015-04-23
JP6192480B2 (ja) 2017-09-06
CN104564215B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4215A (zh)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CN104912619B (zh) 泄油式单腔两级可变排量叶片泵的控制系统
JP6082548B2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CN104912794B (zh) 可变容量泵
CN101892981B (zh) 可变容量润滑剂叶片泵
CN105715542B (zh) 可变排量油泵
CN103174645A (zh) 可变容量型泵
CN102337942A (zh) 内燃机的阀门定时控制装置
JP2014051923A (ja)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CN103321895A (zh) 叶片泵
CN104895642B (zh) 一种先导式电磁阀单腔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的控制系统
CN107208632B (zh) 可变容量型泵
EP3004647A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lubricant pump
US20180135625A1 (en) Variable capacity oil pump
CN104047666B (zh) 一种单作用腔主油道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的控制系统
CN108894847B (zh) 一种直推式单腔增压变排机油泵的控制系统
CN107923393A (zh) 可变容量型油泵
CN102121561B (zh) 可变排量的齿轮机油泵
CN104653996A (zh) 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
CN112576487A (zh) 直列式活塞泵
CN106051441A (zh) 一种输出排量可变双联转子泵及其控制系统
CN103573325A (zh) 电动液压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CN206588871U (zh) 一种液压工具的自动回油结构
CN201650908U (zh) 大流量电液开关阀
CN108026923A (zh) 容量可变型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9

Address after: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