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3624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3624B
CN104553624B CN201410535784.8A CN201410535784A CN104553624B CN 104553624 B CN104553624 B CN 104553624B CN 201410535784 A CN201410535784 A CN 201410535784A CN 104553624 B CN104553624 B CN 104553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rojection
width
circumferential slot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5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3624A (zh
Inventor
大金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53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3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3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3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2011/1338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comprising protru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地部的刚性、并且能够获得胎面部的较高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接地面(1)上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周向槽(2)和在周向槽(2)上开口、并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3),其中,在周向槽(2)的与宽度方向槽(3)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上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槽(3)的向周向槽(2)开口的开口面(S1)突出的突起(6)。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胎面接地面上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和在周向槽上开口、并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的充气轮胎中,一般来说,若在轮胎负载滚动时从宽度方向槽向周向槽内流入风,则有时在宽度方向槽彼此之间的与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周向的中间部分(特别是从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周向一侧端部向轮胎周向另一侧离开了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周向长度的3/4的位置。以下相同。)对应的轮胎周向位置,从轮胎周向两侧流进周向槽内的风彼此相碰撞,并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剥离。在该情况下,在轮胎负载滚动时,即使轮胎的胎面部发热而成为高温,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周向的中间部分也有可能未充分地散热,而产生热剥离损伤等各种故障。
鉴于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与宽度方向槽相对的周向槽的槽壁面上形成有凹部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负载滚动时,风从宽度方向槽流入周向槽内,在周向槽内的比较靠近宽度方向槽的位置,来自轮胎周向两侧的风相遇,因此风向与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周向的中间部分相邻的周向槽内流动。由此,块状接地部的轮胎周向的中间部分被散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65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胎面部的接地部的刚性与在周向槽的槽壁面上形成凹部相应地降低,其结果,存在耐磨性能、驾驶稳定性能有可能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地部的刚性、并且能够获得胎面部的较高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接地面上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周向槽和在所述周向槽上开口、并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向槽的与所述宽度方向槽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宽度方向槽的向所述周向槽开口的开口面突出的突起。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获得胎面部的较高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接地部的刚性。另外,“朝向开口面突出”是指面向(相对)开口面突出。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所述突起的突出顶端配置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一对虚拟端面之间,该一对虚拟端面穿过所述宽度方向槽的两槽壁面的各自的、与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从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到所述突起的壁面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从所述突起的突出顶端朝向轮胎周向的至少一侧慢慢地减少。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和所述突起的壁面的与该虚拟连结面相邻的部分所成的两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大于另一个角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所述宽度方向槽从所述周向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方向延伸、或者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朝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向延伸,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和所述突起的壁面所成的两个角度中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角度θ1小于所述周向槽的与所述宽度方向槽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或所述虚拟连结面和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θ3。在该情况下,轮胎负载滚动时的从宽度方向槽向周向槽的风的流动变得更顺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在此,“轮胎周向一侧”和“轮胎周向另一侧”是指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反的侧。另外,在宽度方向槽向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下,“轮胎周向一侧”和“轮胎周向另一侧”只要是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反的侧,就可以分别是轮胎周向的任意侧。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所述宽度方向槽从所述周向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30°以上的角度朝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向延伸,所述突起的壁面包括在比该突起的突出顶端靠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与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轮胎负载滚动时的从宽度方向槽向周向槽的风量增大,并且该风的流动变得更顺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所述宽度方向槽从所述周向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方向延伸、或者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朝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向延伸,所述突起的壁面包括在比该突起的突出顶端靠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沿着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延伸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轮胎负载滚动时的从宽度方向槽向周向槽的风的流动变得更顺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所述突起的面积相对于绕轮胎整周的、在槽壁上形成有所述突起的所述周向槽的包括所述突起在内的总面积处于1%~3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部的刚性。
优选的是,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从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到所述突起的突出顶端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相对于所述周向槽的槽宽度处于30%~230%的范围内,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相对于绕轮胎整周的所述周向槽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处于6%~26%的范围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部的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地部的刚性、并且能够获得胎面部的较高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胎面接地面;2:周向槽;3:宽度方向槽;4:肋状中央接地部;5:块状接地部;6:突起;31、32:宽度方向槽的槽壁面的、与周向槽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61、62:突起的壁面的、与周向槽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63:突起的突出顶端;64:突起的壁面;100:轮胎;120:胎圈部;200:胎体;300:带束层部;301:第1带束层;302:第2带束层;303:第3带束层;304:第4带束层;305:第5带束层;306:第6带束层;300A: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B: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C: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e:带束层端;500:胎面部;700:胎侧部;900:胎肩加强部;CL:轮胎赤道面;R:轮胎旋转方向;S1:开口面;S2、S3:虚拟端面;S4:虚拟中间面;S5:虚拟连结面;S6:虚拟延长面;TE: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例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作“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胎面花纹特别适合于建筑·矿山车辆用的充气轮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种类的车辆所使用的充气轮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以“轮胎周向一侧”(图1的下方侧)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轮胎周向另一侧”(图1的上方侧)成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方式将轮胎安装在车辆上进行使用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轮胎也可以是以“轮胎周向一侧”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轮胎周向另一侧”成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方式将轮胎安装在车辆上进行使用。
在胎面接地面1上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在附图的例子中,在轮胎赤道面CL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延伸的两条)周向槽2和在周向槽2上开口、并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3。另外,在胎面接地面1上,周向槽2既可以仅形成有一条,也可以形成有三条以上。
在此,在将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负载最大负载载重的状态下,沿轮胎宽度方向测量该状态时的两接地端(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以下,称作“胎面端TE”。)之间的宽度即胎面宽度,将该胎面宽度设为TW时,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周向槽2的槽宽Wc1设为0.0025TW≤Wc1≤0.025TW的范围。而且,优选的是,宽度方向槽3的向周向槽2开口的开口面S1上的作为轮胎周向的宽度的开口宽度Wc2设为0.0025TW≤Wc2≤0.025TW的范围。通过将开口宽度Wc2设为0.0025TW以上,能够确保散热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开口宽度Wc2设为0.025W,能够在接地时闭合。因而,通过设为上述范围,磨耗性能提高。
另外,“适用轮辋”是指在轮胎生产、使用的地域中有效的产业标准、即在日本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JATMA YEAR BOOK、在欧州ETRTO(The European Tyre andRim Technical Organisation:欧洲轮胎轮毂技术组织)的STANDARDS MANUAL、在美国TRA(The Tire and Rim Association,Inc.:轮胎轮毂协会)的YEAR BOOK等所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在ETRTO的STANDARDS MANUAL中是指测量轮毂(Measuring Rim),在TRA的YEAR BOOK中是指设计轮毂(Design Rim))。另外,“规定内压”是指上述JATMA YEAR BOOK等所记载的、与适用尺寸·帘布层层数的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负载载重”是指与所述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载重。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槽宽”是指槽的、沿与槽宽中心线垂直的方向测量到的宽度。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各条槽、带束层等轮胎的构成部分的尺寸(宽度、角度等)就是指在将轮胎安装在适用轮辋上、并填充规定内压、且在无负载的状态下测量到的值。
在附图的例子中,宽度方向槽3的槽宽大于周向槽2的槽宽,但是宽度方向槽3的槽宽也可以为周向槽2的槽宽以下。另外,在附图的例子中,宽度方向槽3的槽宽在其整个长度上恒定,但是宽度方向槽3的槽宽也可以在其延伸中途发生变化。
在附图的例子中,宽度方向槽3从周向槽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并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倾斜角度35°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与胎面端TE连通。但是,宽度方向槽3既可以从周向槽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延伸,亦可以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还可以在其延伸中途的一个部位以上弯折和/或弯曲并延伸,也可以不与胎面端TE连通。
另外,如附图的例子所示,在宽度方向槽3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30°以上的倾斜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增大轮胎负载滚动时的宽度方向槽3与周向槽2之间的风的流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此,宽度方向槽3的延伸方向具体是指宽度方向槽3的槽宽中心线的延伸方向。
图2是用图1的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周向槽2的彼此相对的一对槽壁面中的、与宽度方向槽3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在附图的例子中为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槽壁面)上形成有多个分别朝向各条宽度方向槽3的向周向槽2开口的开口面S1突出的突起6。在此,优选的是,突起6形成为未完全堵塞周向槽2。
通过设置突起6,从而在轮胎负载滚动时,若风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则由于突起6,风难以向周向槽2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流入,风的大部分向周向槽2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入。而且,在周向槽2内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动的风在保持着较强的强度的状态下流动至与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相邻的其他突起6,在该其他突起6的跟前的地点,从周向槽2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排出。这样,在轮胎负载滚动时,利用在周向槽2内的与块状接地部5的轮胎周向的中间部分对应的部分(例如,从块状接地部5的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端部向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离开块状接地部5的轮胎周向长度的3/4的位置M。)流动的较强的风,能够有效地对块状接地部5的轮胎周向的中间部分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块状接地部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分在从宽度方向槽3向周向槽2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入的较强的风的作用下充分地进行散热。
另外,与设置突起6相应地能够提高胎面部1的接地部(具体地说,两条周向槽2之间的肋状中央接地部4)的刚性,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性能、驾驶稳定性能。
另外,在附图的例子中,在使轮胎反方向旋转的情况(即,“轮胎周向一侧”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轮胎周向另一侧”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情况)下,风在周向槽2内朝向轮胎周向一侧流动,一边被突起6引导,一边向宽度方向槽3内流入,在宽度方向槽3内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流动。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突起6,也能够使风的从周向槽2向宽度方向槽3的流动顺畅,因此能够获得胎面部的较高的散热效果。
在附图的例子中,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的突起6的形状为三角形形状。但是,作为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的突起6的形状,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例如任意的多边形状(长方形形状、梯形形状、五边形形状等)、圆顶形状、高斯函数形状等一切形状。
另外,“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是指观察胎面接地面1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时。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突出顶端63配置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一对虚拟端面S2、S3彼此之间,该虚拟端面S2、S3穿过宽度方向槽3的彼此相对的两槽壁面的各自的、与周向槽2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31、32。
在此,“突起6的突出顶端63”是指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壁面64中的、距设有突起6的周向槽2的槽壁面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最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的大部分被突起6顺畅地向周向槽2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引导,并且在周向槽2内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动的较强的强度的风流动至块状接地部5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端部,因此能够对块状接地部5在其轮胎周向的整个长度上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基于同样的观点,如附图的例子所示,进一步优选的是,突起6的突出顶端63配置于在一对虚拟端面S2、S3之间的轮胎周向中央位置延伸的虚拟中间面S4与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虚拟端面S2之间。
另外,基于同样的观点,如附图的例子所示,也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突出顶端63配置在使宽度方向槽3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S6上,或者配置得比虚拟延长面S6靠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在该情况下,由于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未被突起6的突出顶端63妨碍,因此能够使风的流动更顺畅。
在此,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当宽度方向槽3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槽壁面在与周向槽2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31附近弯曲时,该“虚拟延长面S6”设为在将连结端缘31处的曲率保持恒定的状态下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的延长面。
另外,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从将位于突起6的轮胎周向两侧的周向槽2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S5到突起6的壁面64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朝向轮胎周向的至少一侧慢慢地减少,特别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从突起6的突出顶端63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慢慢地减少。据此,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不会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剥离,而是被引导得顺畅地向周向槽2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除此之外,或者取而代之,如图2所示,也优选的是,从虚拟连结面S5到突起6的壁面64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从突起6的突出顶端63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慢慢地减少。据此,在周向槽2内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动的风被引导得顺畅地从周向槽2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排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而且,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虚拟连结面S5和突起6的壁面64的与虚拟连结面S5相邻的部分所成的两个角度θ1、θ2中的一个角度(在附图的例子中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角度θ2)大于另一个角度(在附图的例子中为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角度θ1)。
这样的话,通过使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的突起6的形状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非对称,从而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易于朝向周向槽2的轮胎周向的任意一侧流动。
另外,如附图的例子所示,在将比较小的角度θ1形成于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将比较大的角度θ2形成于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情况下,在突起6的、形成比较小的角度θ1的部分的作用下,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不会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剥离,而是被引导得顺畅地向周向槽2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动。另外,在突起的、形成比较大的角度θ2的部分的作用下,在周向槽2内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流动的风被引导得顺畅地从周向槽2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排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在此,“虚拟连结面S5和突起6的壁面64的与虚拟连结面S5相邻的部分所成的两个角度θ1、θ2”是指形成于(不是周向槽2的槽壁面)虚拟连结面S5和突起6的壁面64的与虚拟连结面S5相邻的部分之间的角度,并不限于锐角的情况,也包括直角、钝角的情况。另外,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当突起6的壁面64在壁面64的、与周向槽2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61、62附近弯曲时,这些角度θ1、θ2是指虚拟连结面S5和从连结端缘61、62分别划到突出顶端63(在突出顶端63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情况下,直到突出顶端63的、分别最靠近连结端缘61、62的点)的线段所成的角度。
在图2的例子中,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虚拟连结面S5和突起6的壁面64的与虚拟连结面S5相邻的部分所成的两个角度θ1、θ2中的、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角度θ1小于周向槽2的与宽度方向槽3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或虚拟连结面S5(在附图的例子中为虚拟连结面S5)和虚拟延长面S6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θ3。由此,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在弯折两次之后在周向槽2内沿着轮胎周向进行流动,因此与弯折一次的情况相比,一边被顺畅地引导,一边向周向槽2内流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基于同样的观点,也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壁面64的、从突出顶端63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延伸的部分在一个部位以上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呈凸起地弯折,突起6的壁面64的各个弯折部位处的、该壁面64与轮胎周向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均处于角度θ1~角度θ3的范围内,并且以朝向周向槽2的、形成有突起6的槽壁面的顺序连续地变小。
另外,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面积相对于绕轮胎整周的、在槽壁上形成有突起6的周向槽2的包括突起6在内的总面积处于1%~3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从宽度方向槽3向周向槽2内的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流动足够量的风,因此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部的刚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从虚拟连结面S5到突起6的突出顶端63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相对于周向槽2的槽宽处于30%~230%的范围内。
而且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相对于绕轮胎整周的周向槽2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处于6%~26%的范围内。
根据这些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部的刚性。
在此,“突起6的面积”、“从虚拟连结面S5到突起6的突出顶端63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突起6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在如附图的例子所示那样形成有多个突起6的情况下是指各个“突起6的面积”、“从虚拟连结面S5到突起6的突出顶端63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突起6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另外,“突起6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是指突起6的壁面64的、与周向槽2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61、62彼此之间的轮胎周向距离。
在附图的例子中,突起6的壁面64的、与周向槽2的槽壁面连结的连结端缘61、62配置在一对虚拟端面S2、S3彼此之间的区域的外侧。但是,也可以是突起6的壁面64的该连结端缘61、62中的至少一者配置在虚拟端面S2、S3彼此之间。
在附图的例子中,突起6的壁面64形成为与周向槽2的槽底垂直,因此,与胎面接地面1平行的平面内的突起6的面积从周向槽2的开口侧朝向槽底侧是恒定的。但是,突起6的壁面64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半径方向倾斜,亦可以从周向槽2的开口侧朝向槽底侧弯折或弯曲。另外,在以与胎面接地面1平行的平面内的突起6的面积从周向槽2的开口侧朝向槽底侧慢慢地变大的方式使突起6的壁面64相对于轮胎半径方向倾斜或者从周向槽2的开口侧朝向槽底侧弯折或弯曲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轮胎负载滚动时小石子等嵌入周向槽2内。
接着,参照图3~图23,以与图1的胎面花纹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说明图1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
首先,在图3~图12及图22分别所示的变形例中,宽度方向槽3从周向槽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在图13~图21及图23分别所示的变形例中,从周向槽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30°以上的倾斜角度(在这些变形例中为倾斜角度35°)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向延伸。
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突起6的突出顶端63在图3、图6、图12、图15及图16的变形例中配置在虚拟中间面S4上,在图9、图10、图14、图17~图22的变形例中配置在虚拟中间面S4与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虚拟端面S2之间,在图4、图5、图7、图8、图11及图13的变形例中配置在虚拟中间面S4与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虚拟端面S3之间,在图23的变形例中配置在比一对虚拟端面S2、S3彼此之间的区域靠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位置。
而且,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在图17~图21的变形例中,突起6的突出顶端63配置在虚拟延长面S6上。
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的突起6的形状在图3~图5、图8~图11及图13~图18分别所示的变形例中为三角形形状,在图6的变形例中为五边形形状,在图7及图21~图23的变形例中为圆顶形状,在图12的变形例中为四边形形状。另外,在图19的变形例中,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的突起6的壁面64在比突出顶端63靠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部分向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呈凸起地弯曲,并且在比突出顶端63靠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部分呈直线状延伸。在图20的变形例中,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的突起6的壁面64在比突出顶端63靠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部分向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呈凸起地弯曲,并且在比突出顶端63靠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部分向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呈凸起地弯曲。
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轮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和前方侧的角度θ1、θ2的关系在图3、图4、图6、图7、图12、图13、图16、图18及图23的变形例中满足θ1=θ2,在图5、图9、图10、图14、图15、图21及图22的变形例中满足θ1<θ2,在图8、图11、图17、图19及图20的变形例中满足θ1>θ2。
另外,在图3~图5、图7~图10、图13~图16、图20~图23的变形例中,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满足θ1<θ3的关系。
在图17~图19的变形例中,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宽度方向槽3从周向槽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并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30°以上的角度朝向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突起6的壁面64包括在突起6的比突出顶端63靠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轮胎周向另一侧)与虚拟延长面S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部分。
在此,“与虚拟延长面S6大致平行地延伸”虽未图示,但是包括在与虚拟延长面S6之间以保持大致恒定的距离的状态延伸的情况和像图17~图19的例子那样沿着虚拟延长面S6延伸的情况这两者,而且,不仅是像图17~图19的例子那样虚拟延长面S6呈直线状延伸的情况,也包括虚拟延长面S6呈非直线状延伸的情况。根据该结构,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入的风也不会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剥离,而是顺畅地向周向槽2内流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另外,像图17~图19的变形例那样,通过突起6的壁面64包括在突起6的比突出顶端63靠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沿着虚拟延长面S6延伸的部分,从而在轮胎负载滚动时,从宽度方向槽3朝向周向槽2流动的风未被突起6的突出顶端63妨碍,因此更顺畅地向周向槽2内流入。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胎面部的散热效果。
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在两条周向槽2这两者上形成有全部相同形状的突起6,但是当在胎面接地面1上设置两条以上的周向槽2时,也可以仅在一部分周向槽2上形成突起6,亦可以使每条周向槽2的突起6的形状不同。另外,也可以使多个形成于相同的周向槽2内的突起6的每个突起6的形状不同。
接着,参照图24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内部构造。另外,以下所说明的轮胎内部构造能够分别适用于具有参照图1~图23说明的胎面花纹的各个轮胎。如图24所示,轮胎100包括一对胎圈芯110、胎体200以及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
胎圈芯110设于胎圈部120。胎圈芯110由胎圈钢丝(未图示)构成。
胎体200构成轮胎100的骨架。胎体200的位置从胎面部500通过胎肩加强部900和胎侧部700并跨越胎圈部120。
胎体200横跨于一对胎圈芯110之间,具有圆环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200包裹胎圈芯110。胎体200与胎圈芯110相接触。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的胎体200的两端由一对胎圈部120支承。
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胎体200具有沿预定方向延伸的胎体帘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帘线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d延伸。作为胎体帘线,例如可使用钢丝。
带束层部300配置于胎面部500。带束层部300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胎体200的外侧。带束层部300沿轮胎周向延伸。带束层部300具有相对于作为胎体帘线所延伸的方向的预定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带束层帘线。作为带束层帘线,例如可使用钢丝帘线。
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包括第1带束层301、第2带束层302、第3带束层303、第4带束层304、第5带束层305以及第6带束层306。
第1带束层301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胎体200的外侧。第1带束层301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中的最靠内侧的位置。第2带束层302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1带束层301的外侧。第3带束层303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2带束层302的外侧。第4带束层304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3带束层303的外侧。第5带束层305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4带束层304的外侧。第6带束层306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5带束层305的外侧。第6带束层306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中的最靠外侧的位置。在轮胎径向trd上,从内侧朝向外侧依次配置有第1带束层301、第2带束层302、第3带束层303、第4带束层304、第5带束层305以及第6带束层30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1带束层301和第2带束层302的宽度(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d测量到的宽度。以下相同。)为胎面宽度TW的25%~70%。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3带束层303和第4带束层304的宽度为胎面宽度TW的55%~90%。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5带束层305和第6带束层306的宽度为胎面宽度TW的60%~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5带束层305的宽度大于第3带束层303的宽度,第3带束层303的宽度为第6带束层306的宽度以上,第6带束层306的宽度大于第4带束层304的宽度,第4带束层304的宽度大于第1带束层301的宽度,第1带束层301的宽度大于第2带束层302的宽度。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中的、第5带束层305的宽度最大,第2带束层302的宽度最小。因而,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包括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的长度最短的最短带束层(即,第2带束层302)。
作为最短带束层的第2带束层302具有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的作为端缘的带束层端300e。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第1带束层301和第2带束层302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70°~85°。第3带束层303和第4带束层304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50°~75°。第5带束层305和第6带束层306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50°~70°。
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部300包括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以及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C。各个交错带束层组300A~交错带束层组300C是指构成该组内的各个带束层的带束层帘线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在该组内彼此相邻的带束层之间(优选的是,隔着轮胎赤道面)相互交错的多个带束层的组。
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由一组带束层构成并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胎体200的外侧。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由第1带束层301和第2带束层302构成。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由一组带束层构成并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的外侧。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由第3带束层303和第4带束层304构成。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C由一组带束层构成并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的外侧。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C由第5带束层305和第6带束层306构成。
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的宽度为胎面宽度TW的25%~70%。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的宽度为胎面宽度TW的55%~90%。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C的宽度为胎面宽度TW的60%~110%。
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70°~85°。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50°~75°。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C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50°~70°。
在从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在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中,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的倾斜角度最大。中间交错带束层组300B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为外侧交错带束层组300C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以上。
周向槽2形成为从带束层端300e到从轮胎100的胎面接地面1侧俯视时的、穿过周向槽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槽宽中心线WL之间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d的长度DL为200mm以下。
在具有参照图1~图23说明的胎面花纹的各个轮胎具有上述带束层部300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轮胎负载滚动时比较易于发热的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由于利用胎面花纹的结构所发挥的胎面部处的优异的散热效果而被良好地散热。由此,特别防止了发热对内侧交错带束层组300A的损伤。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试制了比较例1的轮胎和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各个轮胎的各个规格表示在以下表1中。比较例1及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具有与图1和图2的例子相同的胎面花纹。但是,比较例1的轮胎未在周向槽2的槽壁面上形成有突起6。另一方面,像图2的例子那样,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在周向槽2的与宽度方向槽3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上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槽3的向周向槽2开口的开口面突出的、在俯视胎面接地面1时呈三角形形状的突起6。另外,在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中,突起6的突出顶端63位于从突起6的壁面64的、与周向槽2的槽壁面连结的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连结端缘61向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离开了突起6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的3/10的轮胎周向位置。另外,在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中,并不限于突出顶端63位于虚拟延长面S6上。
在表1中,“突起宽度”是指从将位于突起6的轮胎周向两侧的周向槽2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S5到突起6的突出顶端63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周槽宽度”是指周向槽2的槽宽度。“突起长度”是指突起6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周槽长度”是指绕轮胎整周的周向槽2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突起面积”是(突起长度)×(突起宽度)/2的计算值。“周槽面积”是(周槽宽度)×(周槽长度)的计算值。
将比较例1及实施例1~实施例9的各个轮胎组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安装在车辆上,进行评价轮胎寿命的试验。在该评价试验中,将比较例轮胎1的评价结果作为100(指数)来相对评价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寿命。在表1中,轮胎寿命的指数越高,表示轮胎寿命越长。
【表1】
比较例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角度θ1[°] 0.0 12.1 35.5 58.7 6.1 19.7 39.4 31 10.1 22.3
角度θ2[°] 0.0 26.6 59.0 75.4 14.0 39.8 62.4 71 22.6 43.8
角度θ3[°]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O 30.0
突起面积/周槽面积[%] 0.0 1.0 3.2 7.3 1.9 6.3 14.6 38 12.7 29.2
突起宽度/周槽宽度[%] 0.0 30.0 100.0 230.0 30.0 100.0 230.0 30.0 100.0 230.0
突起长度/周槽长度[%] 0.0 6.3 6.3 6.3 12.7 12.7 12.7 25.4 25.4 25.4
轮胎寿命[指数] 100 110 108 107 107 105 104 105 104 103
如表1所示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轮胎均提高了轮胎寿命。因而,确认到: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获得了胎面部的较高的散热效果,由此轮胎寿命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例如建筑·矿山车辆用等的充气轮胎。

Claims (8)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上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周向槽和在所述周向槽上开口、并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多条宽度方向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向槽的与所述宽度方向槽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宽度方向槽的向所述周向槽开口的开口面突出的突起,
所述突起的突出顶端位于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轮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和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轮胎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之间的区域,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所述突起的壁面和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所形成的两个角度均为锐角,
所述宽度方向槽从作为所述周向槽的开口端侧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以向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倾斜的方式延伸,
所述充气轮胎具有穿过所述宽度方向槽(3)的彼此相对的两槽壁面的各自与所述周向槽(2)的槽壁面相连结的连结端缘(31、32)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一对虚拟端面(S2、S3),以及在所述一对虚拟端面(S2、S3)之间的轮胎周向中央位置延伸的虚拟中间面(S4),
所述突起(6)的突出顶端(63)位于比所述虚拟中间面(S4)和靠轮胎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虚拟端面(S3)的轮胎周向的中间点靠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从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到所述突起的壁面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从所述突起的突出顶端朝向轮胎周向的至少一侧慢慢地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和所述突起的壁面的与该虚拟连结面相邻的部分所成的两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大于另一个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
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和所述突起的壁面所成的两个角度中的、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角度(θ1)小于所述周向槽的与所述宽度方向槽所在侧相反一侧的槽壁面或所述虚拟连结面和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所述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所成的锐角侧的角度(θ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
所述宽度方向槽从所述周向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30°以上的角度朝向所述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倾斜的方向延伸,
所述突起的壁面包括在比该突起的突出顶端靠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位置与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所述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
所述突起的壁面包括在比该突起的突出顶端靠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位置沿着使所述宽度方向槽的所述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槽壁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长而得到的虚拟延长面延伸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
所述突起的面积相对于绕轮胎整周的、在槽壁上形成有所述突起的所述周向槽的包括所述突起在内的总面积处于1%~3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胎面接地面时,
从将位于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所述周向槽的槽壁面彼此连结起来的虚拟连结面到所述突起的突出顶端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相对于所述周向槽的槽宽度处于30%~230%的范围内,
所述突起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相对于绕轮胎整周的所述周向槽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处于6%~26%的范围内。
CN201410535784.8A 2013-10-11 2014-10-11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3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4016A JP6092748B2 (ja) 2013-10-11 2013-10-11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14016 2013-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3624A CN104553624A (zh) 2015-04-29
CN104553624B true CN104553624B (zh) 2017-12-08

Family

ID=526545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77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6597U (zh) 2013-10-11 2014-10-11 充气轮胎
CN2014105357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53624B (zh) 2013-10-11 2014-10-11 充气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77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6597U (zh) 2013-10-11 2014-10-1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92748B2 (zh)
CN (2) CN204196597U (zh)
WO (1) WO2015052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2748B2 (ja) * 2013-10-11 2017-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7758B2 (ja) * 2015-06-13 2019-06-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34300B2 (ja) * 2015-06-16 2019-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3911B1 (en) * 1999-02-26 2004-11-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pseudo-land portion formed in circumferential groo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38687C2 (de) * 1991-11-25 1995-09-14 Pirelli Reifenwerke Laufflächenprofil für einen Fahrzeugreifen
JP4873514B2 (ja) * 2001-01-29 2012-02-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61865A (ja) * 2007-09-05 2009-03-2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9084666A1 (ja) * 2007-12-28 2009-07-0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タイヤ
JP4471031B1 (ja) * 2009-02-16 2010-06-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40891A (ja) * 2010-08-12 2012-03-0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57821B2 (ja) * 2011-10-1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92748B2 (ja) * 2013-10-11 2017-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3911B1 (en) * 1999-02-26 2004-11-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pseudo-land portion formed in circumferential groo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96597U (zh) 2015-03-11
JP6092748B2 (ja) 2017-03-08
WO2015052862A1 (ja) 2015-04-16
JP2015074427A (ja) 2015-04-20
CN104553624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5149B1 (en) Heavy-duty tire
CN104786745B (zh) 施工车辆用充气轮胎
CN104175811B (zh) 充气轮胎
US10639937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050833B (zh) 充气轮胎
WO201304225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518587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70305201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745092A (zh) 重载荷用轮胎
EP2202097A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008149B (zh) 充气轮胎
CN104553624B (zh) 充气轮胎
US20170334249A1 (en) Heavy-duty tire
CN105473350B (zh) 充气轮胎
US9592707B2 (en) Tire
CN105050832B (zh) 充气轮胎
CN109080377A (zh) 重载用轮胎
US9643458B2 (en) Tire
EP2873538B1 (en) Tire
JP672431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738545B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4070931B (zh) 充气轮胎
JP5913388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848342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729384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