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6728A -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6728A
CN104546728A CN201510028980.0A CN201510028980A CN104546728A CN 104546728 A CN104546728 A CN 104546728A CN 201510028980 A CN201510028980 A CN 201510028980A CN 104546728 A CN104546728 A CN 104546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crystalline
dewatering medicament
drug
kind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8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光辉
魏炜
倪德志
岳华
周炜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0289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6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6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6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包括:疏水药物和包裹在疏水药物外部的两性分子;所述纳米晶通过除去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的溶剂分子获得。本发明提供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粒径均一,药物有效成分保持良好,水中分散性好,且具有普适性;且表面包覆的两性分子能够与靶向分子掺杂,当与靶向分子掺杂后,可以实现纳米晶制剂的靶向功能化,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并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本发明提供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疏水药物粒径的可控性,重复性好,使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且药效批次重现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难溶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乳液结晶法制备的难溶性疏水药物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所制备的疏水药物纳米晶可对恶性肿瘤,例如乳腺癌、卵巢癌、白血病、淋巴癌和胰腺癌等,产生理想的治疗和防止肿瘤转移及复发的效果。
背景技术
经血液系统进行细胞毒性化学药物给药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相比,化疗属于全身性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肿瘤、转移性和弥散型肿瘤等均能发挥治疗效果。由于具有全系统肿瘤杀伤能力,因此化疗无论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还是与手术治疗联合施用,在临床治疗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尽管化学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至关重要,但目前其应用上存在一个重要瓶颈。近年来,科研人员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得到了大量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至少40%存在难溶性问题。难溶性药物也被称作水不溶性或脂溶性药物,虽然这类药物在体外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水溶性差对临床给药带来巨大挑战,限制了化疗药物的发展速度。难溶性药物的给药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疏水药物在水环境中多以大的聚集体或晶型存在,静脉注射后易造成毛细血管堵塞,带来安全性问题;(2)机体能自发排泄大的颗粒物,导致药物聚集体体内消除较快血药浓度容易出现峰谷,从而难以达到有治疗价值的浓度。因此,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是增强化疗疗效的关键所在。
解决化疗药物难溶性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药物微粉化技术。药物微粉化技术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前者也可称为分散法,也就是将大颗粒原药分散成小颗粒,常用技术包括机械研磨和高压均质等;后者亦称为沉淀法,是将药物首先溶解于良溶剂中,然后通过溶剂改变而析出形成细小的沉淀或结晶,常用技术包括沉淀法、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等。
目前,这两种技术都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之处。其中“自上而下”技术需要机械研磨和高压均质,制备条件剧烈,过程中药物损失严重,尤其对于热敏性药物还会导致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损失;其次,研磨介质与药物长时间接触还可能造成药物的污染;另外,大部分机械研磨为间歇批量过程,每批药物的质量不宜精确控制,难以达到临床报批要求。而“自下而上”技术尽管不存在上述问题,但由于该技术和“自上而下”技术一样都并未改变药物颗粒的表面性质,药物仍为疏水性,很难避免这种疏水性颗粒在水溶液中重新凝聚,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药物疏水难溶的问题;另外,所得到的颗粒粒径一般较大,难以制备小于200nm粒径的纳米颗粒,不能满足临床静脉注射给药的要求。最后,已有的制备技术同样也不能保证药物颗粒的粒径均一性,粒径偏差极大,不利于实现理想的产品质量控制和药效的批次重现性。
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解决疏水药物如化疗药物难溶的微粉化方法,所述方法得到的微粉的粒径大小可控,粒径均一,药物有效成分保持良好,水中分散性好,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且药效批次重现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所述疏水药物纳米晶粒径大小可控,粒径均一,药物有效成分保持良好,水中分散性好,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且药效批次重现性好。
本发明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包括:疏水药物和包裹在疏水药物外部的两性分子;
本发明所述疏水药物纳米晶通过乳液结晶法获得,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疏水药物纳米晶通过除去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的溶剂分子获得。
众所周知,O/W型乳液中含有两性分子(或称表面活性剂),在本发明所述纳米晶中,保留了O/W型乳液的两性分子,且所述两性分子包裹在疏水药物上,在水相溶液中能够起到包裹屏蔽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包裹的两性分子能够通过接枝作用与靶向分子结合,实现靶向功能化。
本发明所述疏水药物优选为疏水性性化疗药物,优选紫杉醇、喜树碱、姜黄素、雷帕霉素、TNP470或槲皮素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组合例如雷帕霉素和TNP470的组合、槲皮素和喜树碱的组合、紫杉醇和姜黄素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纳米晶制剂表面结合有靶向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肿瘤细胞或者肿瘤血管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所述靶向分子优选叶酸、核酸适体、靶向肽iRGD或亲合小体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组合例如叶酸和核酸适体的组合、靶向肽iRGD和亲合小体(affibody)的组合等。
本发明所述纳米晶粒径为2nm~1μm,例如3nm、12nm、35nm、60nm、120nm、195nm、250nm、450nm、500nm、800nm、950nm等,优选2~600nm,进一步优选8~200nm,特别优选8~100nm。
优选地,所述纳米晶大小可控。
优选地,所述纳米晶粒径分布范围窄,偏差范围≤34%,优选≤20%。
本发明通过乳液结晶法制备疏水药物的纳米晶,能够通过控制O/W型乳液的液滴大小实现控制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粒径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为乳液液滴在溶液中受到的表面张力基本一致,所以液滴的粒径基本一致,在去除溶剂分子结晶后,获得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粒径分布范围窄,基本均一。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如目的之一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
(2)去除乳液中的溶剂分子获得疏水药物的纳米晶。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纳米晶通过乳液结晶法制备,借助O/W型乳液油相液滴的空间限域作用,保证只有有限数量的疏水性药物分子参与由溶剂分子挥发去除所推动的药物结晶过程,从而实现对纳米晶粒径大小的精确控制。
基于这一原理,通过降低油相液滴的大小和油相中的药物浓度,能够成功地获得超小粒径的药物纳米晶。晶体大小可以在2nm~1μm范围内进行选择性精确调控。同时,晶体的粒径分布范围窄,偏差范围小于34%。
另外,由于组成纳米晶的主体为药物分子,因此由所述疏水药物纳米晶制备的制剂具有极高的载药量,药物装载率可以提高到80wt%以上。
同时,在溶剂分子被去除并引起药物析晶的过程中,水相中的两性分子会通过结构中的疏水部位与疏水性药物晶体结合,包裹于晶体表面,起到增加晶体稳定性和水相分散性能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疏水药物为疏水性性化疗药物,优选紫杉醇、喜树碱、姜黄素、雷帕霉素、TNP470或槲皮素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将疏水性性药物溶解于油相中,随后将溶解有疏水性药物的油相与溶解有两性分子的水相共混,乳化后获得O/W型乳液。
优选地,所述两性分子选自泊洛沙姆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甲氧基聚乙二醇棕榈酸或聚氧乙烯-聚ε-己内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水相中两性分子的浓度优选为0.1~2.0%,例如0.2%、0.6%、0.9%、1%、1.5%、1.8%等。
优选地,所述油相选自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难溶性药物溶解于油相中的浓度为1~1000mg/mL,例如2mg/mL、50mg/mL、300mg/mL、650mg/mL、850mg/mL、980mg/mL等。
优选地,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1~1:1000例如1:20、1:50、1:90、1:250、1:500、1:900、1:700、1:350等。
优选地,所述乳化的方式选自超声乳化、搅拌乳化、均质乳化或过膜乳化中的任意1种。
本发明所述去除乳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薄膜干燥、液氮固化-冷冻干燥和旋蒸干燥中的任意1种方法获得。
本发明所述两性分子掺杂有靶向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肿瘤细胞或者肿瘤血管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所述靶向分子优选叶酸、核酸适体、靶向肽iRGD或亲合小体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本发明步骤(2)之后进行步骤(3):在疏水药物的纳米晶上接枝靶向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肿瘤细胞或者肿瘤血管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所述靶向分子优选叶酸、核酸适体、靶向肽iRGD或亲合小体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具备良好的普遍适用性,可以被用于紫杉醇、喜树碱、姜黄素、雷帕霉素、TNP470和槲皮素等各种疏水性化疗药物的纳米晶制备。由于结晶过程通过药物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实现,处于同一乳液液滴中的不同疏水药物分子可以实现共结晶,因此该方法能够制备出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药物分子共同构成的复合药物制剂。
根据疏水药物纳米晶种所含有的不同药物的适用治疗范围,本发明提供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能够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白血病、淋巴癌和胰腺癌等各类实体瘤及弥散型肿瘤的治疗。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如目的之一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疏水药物的纳米晶溶解在生理盐水中,注射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所述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为粉末状,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将其制成不同状态的制剂,如液体注射制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所述的纳米晶制成何种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粒径均一,药物有效成分保持良好,水中分散性好,且具有普适性;且表面包覆的两性分子能够与靶向分子掺杂,当与靶向分子掺杂后,可以实现纳米晶制剂的靶向功能化,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并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2)本发明提供的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疏水药物粒径的可控性,重复性好,使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且药效批次重现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紫杉醇纳米晶(NPs)的透射电镜(TEM)照片;
图2为实施例2中iRGD功能化紫杉醇纳米晶(iNPs)的TEM照片;
图3为实施例3中紫杉醇纳米晶(NDs)的TEM照片;
图4为实施例4中iRGD功能化紫杉醇纳米晶(iNDs)的TEM照片;
图5为实施例5中叶酸修饰的喜树碱纳米晶的TEM照片;
图6为实施例6中喜树碱/紫杉醇复合纳米晶的TEM照片;
图7为测试例1中各药物制剂细胞毒性的比较;
图8为测试例2中各药物制剂体内分布的活体成像;
图9为测试例2中各药物制剂体内分布的离体成像;
图10为测试例2中各药物制剂体内分布的离体成像的定量对比数据;
图11为测试例3中经各药物制剂治疗的小鼠的肿瘤生长;
图12为测试例3中经各药物制剂治疗的小鼠的存活情况;
图13为测试例4中经各药物制剂治疗的小鼠体内肿瘤的转移情况;
图14为测试例5中各药物制剂对小鼠的神经毒性比较;
图15为测试例6中各药物制剂对小鼠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图16为测试例6中各药物制剂对小鼠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图17为测试例7中各药物制剂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强度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紫杉醇纳米晶制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20mg紫杉醇溶解于100μL二氯甲烷中,并与10mL含有0.1wt%泊洛沙姆F127的水溶液混合;通过功率为20W的超声进行乳化处理,获得油相溶有紫杉醇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浸泡于液氮中固化,之后立即转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48h,除去其中的溶剂分子,获得紫杉醇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紫杉醇纳米晶产品,记为NPs;
图1为实施例1中紫杉醇纳米晶(NPs)的透射电镜(TEM)照片;制备得到的紫杉醇纳米晶平均粒径分别为69.4nm,载药量分别达到96.84wt%。
实施例2
一种iRGD功能化紫杉醇的纳米晶,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洛沙姆F127全部或部分替换为iRGD修饰的泊洛沙姆F127,获得的iRGD功能化紫杉醇的纳米晶记为iNPs。
图2为实施例2中iRGD功能化紫杉醇纳米晶(iNPs)的TEM照片;制备得到的iRGD功能化紫杉醇的纳米晶平均粒径分别为71.3nm,载药量分别达到94.33wt%。
实施例3
一种紫杉醇纳米晶制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1mg紫杉醇溶解于1mL二氯甲烷中,并与1mL含有2.0wt%泊洛沙姆F127的水溶液混合,通过功率为100W的超声进行乳化处理,获得油相溶有紫杉醇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浸泡于液氮中固化,之后立即转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48h,除去其中的溶剂分子,获得紫杉醇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紫杉醇纳米晶产品,记为NDs;
图3为实施例3中紫杉醇纳米晶(NDs)的TEM照片;制备得到的紫杉醇纳米晶平均粒径分别为8.6nm,载药量分别达到80.57wt%。
实施例4
一种iRGD功能化紫杉醇的纳米晶,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洛沙姆F127全部或部分替换为iRGD修饰的泊洛沙姆F127,获得的iRGD功能化紫杉醇的纳米晶记为iNDs。
图4为实施例4中iRGD功能化紫杉醇纳米晶(iNDs)的TEM照片;制备得到的iRGD功能化紫杉醇的纳米晶平均粒径分别为10.2nm,载药量分别达到82.91wt%。
实施例5
一种喜树碱纳米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2mg喜树碱溶解于100μL三氯甲烷中,并与2mL含有2.0wt%叶酸修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混合,通过功率为100W的均质处理进行乳化,获得油相溶有喜树碱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通过薄膜干燥仪进行溶剂去除,获得叶酸修饰的喜树碱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叶酸修饰的喜树碱纳米晶产品;
图5为实施例5中叶酸修饰的喜树碱纳米晶的TEM照片;制备得到的叶酸修饰的喜树碱纳米晶粒径为21.6nm,载药量为83.87wt%,粒径偏差为18.3%。
实施例6
一种紫杉醇/喜树碱复合纳米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50mg紫杉醇和50mg喜树碱溶解于100μL三氯甲烷中,并与100mL含有0.1wt%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过膜处理进行乳化,获得油相同时溶解有紫杉醇和喜树碱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旋蒸干燥处理进行溶剂去除,获得紫杉醇/喜树碱复合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紫杉醇/喜树碱复合纳米晶产品;
图6为实施例6中喜树碱/紫杉醇复合纳米晶的TEM照片;制备得到的紫杉醇/喜树碱复合纳米晶平均粒径195.1nm,紫杉醇和喜树碱的载药量分别为49.97wt%和47.83wt%,粒径偏差为16.5%。
实施例7
一种姜黄素纳米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2mg姜黄素溶解于100μL乙酸乙酯中,并与20mL含有2.0wt%的聚氧乙烯-聚ε-己内酯的水溶液混合,通过功率为100W的超声处理进行乳化,获得油相溶解有姜黄素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通过薄膜干燥仪进行溶剂去除,获得姜黄素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姜黄素纳米晶产品;
制备得到的姜黄素纳米晶粒径为2.7nm,载药量为73.66wt%,粒径偏差为21.3%。
实施例8
一种雷帕霉素纳米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80mg雷帕霉素溶解于100μL乙酸乙酯中,并与10mL含有0.4wt%的聚氧乙烯-聚ε-己内酯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转速300转/分钟的搅拌处理进行乳化,获得油相溶解有雷帕霉素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旋蒸干燥处理进行溶剂去除,获得雷帕霉素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雷帕霉素纳米晶产品;
制备得到的雷帕霉素纳米晶平均粒径964.9nm,雷帕霉素纳米晶的载药量为99.02wt%,粒径偏差为14.5%。
实施例9
一种TNP470纳米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将80mg TNP470溶解于100μL乙酸乙酯中,并与20mL含有1.0wt%的聚氧乙烯-聚ε-己内酯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转速600转/分钟的搅拌处理进行乳化,获得油相溶有TNP470的O/W型乳液;
(2)将步骤(1)获得的O/W型乳液通过旋蒸干燥进行溶剂去除,获得TNP470纳米晶粗品,之后将粗品经过反复重悬-离心-再重悬进行纯化获得TNP470纳米晶产品;
制备得到的TNP470纳米晶粒径为628.3nm,载药量为95.7wt%,粒径偏差为18.8%。
从实施例1~9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乳液结晶法能够成功制备各种难溶性化疗药物的纳米晶制剂和多种不同药物的复合纳米晶制剂。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溶于生理盐水中,配成制剂,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例1
将4T1乳腺癌细胞按1×105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中并过夜培养,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制剂,并继续孵育处理48h;所述紫杉醇浓度范围为2.5~25μg/mL;同时,设置已上市的紫杉醇制剂作为对照组。
随后,根据CCK-8试剂盒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并利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数据读取和记录。以对照组细胞活性为基准,对各处理组中的细胞活性进行百分比换算;
图7为测试例1中各药物制剂细胞毒性的比较;
细胞毒性测试的结果显示,紫杉醇纳米晶在试验的药物浓度下表现出显著优于的4T1细胞杀伤能力,特别是其中经过iRGD功能化的iNDs和iNPs,由于iRGD增强了与细胞间的亲合能力,显示出了细胞杀伤能力上的进一步提升。
测试例2
紫杉醇纳米晶的体内分布试验:
利用脂溶性Cy5荧光探针对实施例~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制剂进行荧光标记,并按照1mg紫杉醇每千克体重剂量经尾静脉注射到原位移植了4T1乳腺瘤的雌性BALB/c小鼠体内。
24h后,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小鼠体内的Cy5荧光信号分布进行成像;图8为测试例2中各药物制剂体内分布的活体成像。随后,处死小鼠,摘取心、肝、脾、肺、肾和肿瘤组织,进行离体荧光成像并统计相应的荧光信号强度;图9为测试例2中各药物制剂体内分布的离体成像;图10为测试例2中各药物制剂体内分布的离体成像的定量对比数据。同时,试验中设置已上市紫杉醇制剂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售的制剂,紫杉醇纳米晶能够更多地在肿瘤部位富集,同时减少在肝脏中的蓄积。特别是具有超小粒径和表面iRGD修饰的iNDs,利用其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亲合能力以及小粒径的渗透优势,在肿瘤组织中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富集。
测试例3
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的肿瘤治疗试验
在第0天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原位的4T1乳腺癌细胞接种,待肿瘤平均体积达到100mm3时(第16天)开始进行给药。
所给药物为: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制剂、同时设置不予药物治疗的PBS对照组。所述各组的紫杉醇浓度为200μg/mL;
到第34天为止,每两天进行一次尾静脉给药,每次给药剂量为1mg紫杉醇每千克体重。同时,每两天一次测量肿瘤的体积并每天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图11为测试例3中经各药物制剂治疗的小鼠的肿瘤生长;图12为测试例3中经各药物制剂治疗的小鼠的存活情况。
结果显示,紫杉醇纳米晶制剂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治疗效果显著好于给药组。其中,特别以iNDs治疗效果为最佳。
测试例4
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的肿瘤治疗试验
在第0天对雌性BALB/c小鼠原位接种荧光素酶标记的4T1(4T1-luc)乳腺癌细胞,按照与测试例3相同的方案进行给药治疗。随后每周一次对小鼠进行D-荧光素底物(3mg/200μL PBS缓冲液)腹腔注射,并于注射10min后进行活体成像,根据荧光素信号的体内分布情况监测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转移。期间,同时通过小动物CT成像对4T1乳腺癌细胞向骨组织的转移比率进行统计。
图13为测试例4中经各药物制剂治疗的小鼠体内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紫杉醇纳米晶制剂在抑制乳腺癌肿瘤组织转移方面的能力显著优于制剂。以iNDs为例,其能够完全抑制肿瘤细胞向肺部和骨组织的转移。
测试例5
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的副作用测试
按照测试例3中的治疗方案对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进行持续给药。从第一次给药前2天开始,每4天一次通过小鼠转轮疲劳仪对小鼠的运动和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以反映各药物制剂的神经毒性的大小。图14为测试例5中各药物制剂对小鼠的神经毒性比较。
持续的给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神经毒性,小鼠在转轮上的持久时间随治疗的开展发生了明显的下滑。而所有经测试的紫杉醇纳米晶对小鼠的运动和平衡能力均无可察觉的影响,表明其对小鼠神经系统不具毒性。
测试例6
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的副作用测试2
按照测试例3中的治疗方案对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进行持续给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给药之后,采集小鼠血样并利用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的比例。所得数据根据PBS处理组健康小鼠的对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以比较。图15为测试例6中各药物制剂对小鼠白细胞数量的影响;图16为测试例6中各药物制剂对小鼠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的使用导致小鼠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而紫杉醇纳米晶制剂在疗程结束后仅引起白细胞数量的略微下降,表明其在系统循环中相对于市售制剂具有大为改善的生物相容性。
测试例7
实施例1~4提供的紫杉醇纳米晶(NDs、iNDs、NPs和iNPs)的副作用测试
按照测试例3中同样处理获得各处理组小鼠血样后,通过离心获得血清样,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SA)其中IgE的表达水平,以此评价每种药物制剂所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的强度。图17为测试例7中各药物制剂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强度比较。
I型超敏反应是临床应用中最为主要的不良副反应,测试结果也证实的使用引起了机体IgE表达水平的大幅上调,而紫杉醇纳米晶制剂的注射给药几乎不引起IgE浓度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纳米晶剂型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的优势。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包括:疏水药物和包裹在疏水药物外部的两性分子;
所述纳米晶通过除去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的溶剂分子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药物为疏水性化疗药物,优选紫杉醇、喜树碱、姜黄素、雷帕霉素、TNP470或槲皮素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纳米晶制剂表面结合有靶向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肿瘤细胞或者肿瘤血管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所述靶向分子优选叶酸、核酸适体、靶向肽iRGD或亲合小体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两性分子选自泊洛沙姆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甲氧基聚乙二醇棕榈酸或聚氧乙烯-聚ε-己内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粒径为2nm~1μm,优选2~600nm,进一步优选8~200nm,特别优选8~100nm;
优选地,所述纳米晶大小可控;
优选地,所述纳米晶粒径分布范围窄,偏差范围≤34%,优选≤2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
(2)去除乳液中的溶剂分子获得疏水药物的纳米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药物为疏水性性化疗药物,优选紫杉醇、喜树碱、姜黄素、雷帕霉素、TNP470或槲皮素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疏水药物的O/W型乳液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将难溶性药物溶解于油相中,随后将溶解有疏水性药物的油相与溶解有两性分子的水相共混,乳化后获得O/W型乳液;
优选地,所述两性分子选自泊洛沙姆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甲氧基聚乙二醇棕榈酸或聚氧乙烯-聚ε-己内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水相中两性分子的浓度优选为0.1~2.0%;
优选地,所述油相选自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难溶性药物溶解于油相中的浓度为1~1000mg/mL;
优选地,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1~1:1000;
优选地,所述乳化的方式选自超声乳化、搅拌乳化、均质乳化或过膜乳化中的任意1种。
7.如权利要求4~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乳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薄膜干燥、液氮固化-冷冻干燥和旋蒸干燥中的任意1种方法获得。
8.如权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分子掺杂有靶向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肿瘤细胞或者肿瘤血管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所述靶向分子优选叶酸、核酸适体、靶向肽iRGD或亲合小体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后进行步骤(3):在疏水药物的纳米晶上接枝靶向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肿瘤细胞或者肿瘤血管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所述靶向分子优选叶酸、核酸适体、靶向肽iRGD或亲合小体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疏水药物的纳米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疏水药物的纳米晶溶解在生理盐水中,注射使用。
CN201510028980.0A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4546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980.0A CN104546728A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8980.0A CN104546728A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6728A true CN104546728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6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8980.0A Pending CN104546728A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672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6188A (zh) * 2015-11-30 2016-04-06 广东中盛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紫杉醇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37658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四川大学 CP-iRGD多肽、iDPP纳米粒、载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23722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黄体酮纳米晶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2921A (zh) * 2019-01-21 2019-04-1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锌卟啉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2653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复旦大学 一种肿瘤靶向药物纳米晶递送系统
CN112957331A (zh) * 2021-03-16 2021-06-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共载雷帕霉素和姜黄素的纳米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Z308874B6 (cs) * 2018-10-30 2021-07-28 Univerzita Tomáše Bati Způsob přípravy nanokrystalů se zvýšenou biologickou dostupností a připravené nanokrystal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292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口服紫杉醇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5517A (zh) * 2013-11-19 2014-03-26 南京医科大学 一种Pep-1肽修饰的脑胶质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046A (zh) * 2014-02-21 2014-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一种注射用紫杉醇纳米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2926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口服紫杉醇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5517A (zh) * 2013-11-19 2014-03-26 南京医科大学 一种Pep-1肽修饰的脑胶质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046A (zh) * 2014-02-21 2014-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一种注射用紫杉醇纳米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NG LIU等: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With Novel High Drug-Loading Nanocrystal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丁辉: "iRGD肽-紫杉醇纳米晶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尤左祥等: "抗肿瘤药物载体的主动靶向策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曾烨婧等: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类微球", 《过程工程学报》 *
马桂蕾等: "紫杉醇聚己内酯/泊洛沙姆188载药纳米粒及其抗肿瘤活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6188A (zh) * 2015-11-30 2016-04-06 广东中盛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紫杉醇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37658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四川大学 CP-iRGD多肽、iDPP纳米粒、载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58995A (zh) * 2017-01-25 2018-08-03 四川大学 CP-iRGD多肽、iDPP纳米粒、载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58995B (zh) * 2017-01-25 2021-07-06 四川大学 CP-iRGD多肽、iDPP纳米粒、载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23722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黄体酮纳米晶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3722B (zh) * 2018-10-30 2021-04-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黄体酮纳米晶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Z308874B6 (cs) * 2018-10-30 2021-07-28 Univerzita Tomáše Bati Způsob přípravy nanokrystalů se zvýšenou biologickou dostupností a připravené nanokrystaly
CN109602921A (zh) * 2019-01-21 2019-04-1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锌卟啉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2653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复旦大学 一种肿瘤靶向药物纳米晶递送系统
CN112426535B (zh) * 2019-08-26 2024-04-30 复旦大学 一种肿瘤靶向药物纳米晶递送系统
CN112957331A (zh) * 2021-03-16 2021-06-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共载雷帕霉素和姜黄素的纳米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6728A (zh) 一种疏水药物的纳米晶、制备及使用方法
Li et al. Overcoming resistance to cisplatin by inhibi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with ethacraplatin micelles in vitro and in vivo
Wang et al. Hyaluronic acid-decorated dual 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of Pluronic F127, PLGA, and chitosan for targeted co-delivery of doxorubicin and irinotecan to eliminate cancer stem-like cells
Liu et al.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as novel carrier for parenteral delivery of docetaxel
Li et al. Histolog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study of PTX-loaded micelle, a fluoresc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prepared by PEG-TPP
CN103948934B (zh) 一种基于络合包覆的药物纳米粒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Hao et al. Targeted imaging and chemo‐phototherapy of brain cancer by a multifunction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u et al. pH-responsive delivery vehicle based on RGD-modified polydopamine-paclitaxel-loaded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therap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Zhang et al. pH-sensitive and bubble-generating mesoporous silica-base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tumor combination therapy
CN102697795A (zh) 一种抗肿瘤联合用药物
CN101843582B (zh)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Bovine serum albumin-based and dual-responsive targeted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breast cancer therapy
CN111632032A (zh) 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Hu et al. Enhanced antitumor efficacy of folate targeted nanoparticles co-loaded with docetaxel and curcumin
CN104784700B (zh) 一种药物共载复合物、胶束及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7007550B (zh) 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两亲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61112A (zh) 基于聚合物纳米粒子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Natural carrier-free self-assembled diterpene nanoparticles with its efficient anti-inflammation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NF-κB pathway for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CN105778081A (zh) 一种两亲性靶向纳米材料及其纳米制剂和应用
Zhang et al. Artemisinin co-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manganese oxide for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CN111202719A (zh) 一种活性天然产物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193389A1 (zh) 一种白藜芦醇卵磷脂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Ye et al. Binary blended co-delivery nanoparticl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se pH-responsive acting 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N108853056B (zh) 一种叶酸靶向修饰共载盐酸阿霉素和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29290B (zh) 一种雷公藤红素/盐酸阿霉素自组装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