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7592A -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7592A
CN104537592A CN201410499713.7A CN201410499713A CN104537592A CN 104537592 A CN104537592 A CN 104537592A CN 201410499713 A CN201410499713 A CN 201410499713A CN 104537592 A CN104537592 A CN 104537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medical
prevention
disease
health c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97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尉子旺
尉博翔
尉皓翔
程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997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75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7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7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2Social work or social welfare, e.g. community support activities or counselling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诊断分析系统,具体为一种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解决疾病自我诊疗中存在的指导方案散乱,操作没有标准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其包括基于云服务的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和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 中储存有 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数据分析比较模块,数据输出模块。使用者中的患者群体输入感受型体征等症状,在该模型的引导下,结合辅助检查逐步分析自己的病情,并给出诊断结果以及处理意见。

Description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诊断分析系统,具体为一种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背景技术
生病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是地球上每个人不可逃避的问题,从出生到死亡几乎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疾病发生。疾病的治疗是整个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理论的完善,医学逐渐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种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医治,使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
在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形式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全面覆盖。但是近年来,出现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特别是在比较大的医院内,具体表现在医生和就诊的患者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排队挂号才有机会接触到医生,但是医生诊断检查的时间也就数分钟,还有检查,停车,等车等等,各种环节莫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排队。医院的各种收费昂贵,医疗费用占家庭开支比例极大,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健康意识的提高,也就是说需求量增加,有病立即求医。而相应的医疗供给资源增长缓慢。据统计,目前每千人口中,各类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不到4.15人。也就是说,每人每年看一次病,这4.15人就要承担一千次的治疗任务,目前的医疗资源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例如2012全北京一年,各大医院的专家号不到200万个,但是需求达到了1.2亿人次,在全市的门诊量中,大型医院接待量超过三分之二,而基层医疗机构占了不到三分之一。
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则加剧了这种供需不平衡现象。现象之一是大型的医院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信誉度较高。而且大型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疗专业人员越来越多,但是费用也特别昂贵。基层以及偏远山区的医疗单位则处于人财物的萎缩状态,尤其是医疗人才严重缺乏。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而大医院医疗资源又没有那么多,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而且大型医院收费不菲,这就出现了看病难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首要的是体现均等性,满足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这种基本需求应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也就是说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确需到治疗疑难重症的大医院就诊,可经由规范的转诊途径到大医院按需看病。然而,现实却是多数人都往大医院跑,并不信任基层的医疗机构。据统计,在医院的日常门诊中,60-70%患者的疾病都为普通常见病,这些疾病在发病的初期都是非致命性的,无需住院,无需手术,无需器械治疗,只要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康复。目前大型医院日常门诊中,医疗人员接待普通常见病的工作量很大,这实际上是资源医疗浪费。患者小病大看,花费了更多的钱,导致看病贵和更多不满意。特别是普通常见病,许多都是重复检查,滥开药物,对于富裕的群体来说,经济不是问题,但是过渡治疗也有副作用,而且浪费医疗资源。对于贫困群体来说,高昂的医疗费用反而成为其不敢就医治疗的障碍,小病拖成重病,最终造成社会不和谐。
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都认为破解看病难首先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力量的建设,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提高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的水平。而且应该建立一个区分“疑难病”、“常见普通病”的标准,培养基层全科医生,使常见普通疾病在基层就可以大量被解决,从而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减少过度医疗服务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或者说如何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尽可能扩大普及面,使每一个患者都能有机会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其中对医疗改革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从上述决议中可以看到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改革指导思路之一就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在近期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网络系统进行远程诊断治疗的设想,如201010572378.0提出的移动医疗系统,核心是通过一个人体监测仪对人体进行直接实时监测,将监测数据通过蓝牙等设备传输到互联网终端,例如用手机电脑,再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医生端,由医生进行诊断或者参考,该方案其本质上还是以医生为主进行诊断的模式,好处是可以节约资源和时间。再如网络诊断,例如一些网站提供在线大夫服务,有些网友只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主要症状。然后通过网络来搜寻相关诊断,除此之外,网络医生还有多种服务形式,比如论坛、QQ聊天、发邮件等,选择上网与在线医生沟通,进行网上诊断。“不用出门,不用排队挂号,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通过网上医生看病”,这种“网上诊断”服务,受到了不少市民的追捧。类似的还有将社区诊所和大型医院通过信息技术对接,使患者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大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等等。
上述主流医疗模式和一些补充型的远程诊断模式,其本质上还是传统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医疗服务服务模式。不改变医疗资源不足和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的供需矛盾的前提下,采取上述措施只能缓解一部分具备信息手段群体的供需问题。就像春运,不增加运力,只改变售票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坐车难的问题。
目前也有专家提出了自我医疗或者自我药疗的概念,其核心是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其内涵是自我诊断,自我药疗,自我护理,自我保护,即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自我诊断自我医疗现象是广泛存在和源远流长的,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不断互动改造中,每遇病痛便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进行自我诊治,自行用药,从寻找一些能够治病的草木、动物、土石等,到有目的的整理归纳去伪存真,从而产生了博大精深的药学。现阶段导致人们进行自我诊疗的原因很多,例如看病贵看病难,一些贫困群体被高昂的医疗费用所吓倒,有病不敢去医院看病,为了生存只能盲目服药或者采取其他治疗措施。还有一部分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可以通过自身知识去选择一些药物进行自我治疗。当然人们不可能了解医药学的全部知识,但通过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就能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从而指导自我药疗。“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不依赖医务人员、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力量,对身体进行监测、观察、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和家庭成员健康长寿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长期坚持,逐步养成有益于保健的良好生活习惯,达到健身、祛病、防病、推迟衰老和促进长寿的目的。现在OTC类药物生产种类越来越多,药店在基层也非常普及。很多群众生病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去选择一些药物使用或者在药店医师的帮助下简单诊断并给出治疗药物,实践证明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这种现象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并且进行了分析,例如《论自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一文中指出,“家庭医生”只是自我治疗的一个初级阶段,远远不能实现自我医疗的目标。最后提出了一个由药店,社区,医院,政府等综合组成的医疗体系。《自我医疗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安全问题》一文对自我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在该文献中指出:目前有自我保健,自我医疗,自我药疗等几种现象,这个归功于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传播形式的发展,以及药物分类的完善。另外还有专家学者总结了某些病人自我诊断带来的误诊现象的问题等等。
上述自我医疗论述中都忽略了一些问题,就是如何采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每一个人参与到自我医疗实践中,并且将自我医疗中存在的治疗风险降低到最小。《自我药疗存在的问题》一文指出,调查统计得出,常见病自我药疗后,病情好转的比例占一部分,病情加重的比例占一部分,无明显效果的占一部分。主要原因是药物的误用与滥用、药物重复利用,用药时间不当,用药途径不合理,自我判断失误,对药物不良反应判断不足等等。在缺乏必要医疗知识和医生辅助的体系下盲目推广自我医疗或者自我药疗,实际上是一种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找医生治疗或者自我诊疗的起因都是自身感受到了不适,也就是说疾病已经表现的很明显,早就过了发病的初级阶段。根据日常经验,人们经常用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来形容疾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为什么会出现“病来如山倒”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人们感觉疾病好像都是突然降临在自己身上,按照哲学观点“量变引起质变”在疾病表现出来之前,肯定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我们平时不注意罢了。也就是等于把疾病养大了才去治疗,当然治疗起来比较费时间,于是就感觉到“病去如抽丝”。同时医学专家也认为:任何疾病在其侵染身体之始,即可以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举动所提供的人体信息及早发现,因此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声音,及早发现疾病征兆,将病魔止于萌芽状态,是忙碌的现代人必备的生活要求。
所以如果我们自己能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及时感知并判断出,就可以提前进行保健式治疗,这样发生大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承受的压力大,一部分人群身心压力巨大,身心健康堪忧,而具备定期体检的群体比例比较小,很多人都是等到疾病特征很明显以后才去医院治疗。也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医疗卫生系统的状况是有限的卫生资源只能是用在病后治疗上。也就是说传统医学模式实际上是“疾病医学”,以病后治疗为重点,而忽略了人的自我保健和对疾病的预防,因而医疗卫生资源总是捉襟见肘,总是跟不上人类在许多疾病发病率上的上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以及自我治疗疾病能力才是取之不竭的卫生资源,因此就需要对现有医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 即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和自我治疗保健医学”转变,而目前这种思路并没有引起医疗卫生系统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公开的资料中(网络+期刊+图书,尤其通过互联网,一搜索就会有大量的疾病预防的资料),很多都提及了如何通过身体微小变化来判断疾病可能发生的种类,但是都比较散乱,不统一,往往是各家之言,也缺乏实例验证,故而也使大众摸不着头脑,无法放心参考。
既然社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自我医疗,自我药疗,而且社会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又有强烈的需求,我们认为需要建立一种标准的操作性强,而且准确率高的“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疾病自我诊疗中存在的指导方案散乱,操作没有标准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一种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其包括基于云服务的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和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中储存有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数据分析比较模块,数据输出模块。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体征信息;数据输入模块提供交互界面供病人输入自己的生理数据或者体征信息;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分析比较模块,用于根据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和用户输入的体征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分析结果,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将分析结果以声音或者图像或者数据的方式反馈给用户,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对自己的疾病进行诊断,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等级决定自我治疗还是去医院治疗。
使用者通过数据输入模块输入身体出现的第一症状,第一症状在分析比较模块内和数据储存模块中给出和第一症状相关的其他症状供患者判断参考自查,任何一次自查都是在系统的引导下进行;在该次自查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数据储存模块会给出和上一步自查相关的所有症状进行进一步引导使用者检查判断,直至给出明确的病种或者潜在的健康隐患。
 所述的使用终端方法是,使用者中的患者群体输入感受型体征等症状,在该模型的引导下,结合辅助检查逐步分析自己的病情,并给出诊断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如果能够确定该病情属于常见病,则按照治疗参考系统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确定不了的情况下选择去医院诊疗。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的过程中不断对照该系统进行自我观察疗效,如果痊愈则完成治疗并给予预防保健建议,如果无效或出现异常则到医院诊疗。
 本系统的目的是患者直接面对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患者使用自我诊疗及保健系统终端并在其引导下,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对自己的疾病进行诊断,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等级决定自我治疗还是去医院治疗。
如图1所示意,本系统的组成部分:使用者,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终端,使用终端方法、使用者的行动方案。广义的使用者为所有的人。包括正常群体,患者群体,医疗卫生人员群体。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终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软件中包含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库以及分析对比诊断规则。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库是通过全国国家级医疗专家组的集体综合智慧将各种普通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在总结规律抽取共性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模,使每一种普通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的规律明确清晰,该模型能够起到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的引导作用。该数据库相当于一个虚拟的高等级医生,具备高等级医生的一切知识。该模型的数据经过国家级专家级医生进行审定,该系统能够对普通常见病的病状进行定量描述,能够逐步引导患者按照标准的自我排查程序诊断自身的疾病,找出常见普通病(小病、常发病、多发病、常见慢性病等),并通过自我诊疗这个过程指导患者及时判断自己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于重病大病该系统提示引导出口,建议使用者到医院相关部门就诊,对于常见普通病,该系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治疗。
除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内容,该数据库还应该包括有,疾病知识,身体预防保健,医院信息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使用者可以查询疾病信息,了解疾病的特点,表现症状,危害等;可以查询药物信息,详细的药物信息有助于使用者正确识别和安全使用药物;可以查询医院信息,有助于使用者选择不同的医院和医生;可以查询预防保健信息,例如: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各种节气的预防保健措施,各种年龄段的预防保健措施。
该硬件部分包括数据存储系器,处理器,显示装置,能够播放视频及声音,指标性特征采集装置,能够摄像或者照相,能够对一些体检项目进行检测,例如体温,血压,心跳,听诊;查询输入装置。上述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模型数据库存储到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内,患者可以通过自身感受体征进行输入查询。
使用终端方法是,使用者中的患者群体输入感受型体征等症状,在该模型的引导下,结合辅助检查逐步分析自己的病情,并给出诊断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如果能够确定该病情属于常见病,则按照治疗参考系统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确定不了的情况下选择去医院诊疗。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的过程中不断对照该系统进行自我观察疗效,如果痊愈则完成治疗并给予预防保健建议,如果无效或出现异常则到医院诊疗。
本系统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自我对比分析的一种疾病的诊断预防保健模式,也就是说,对一种疾病进行标准化建模,对该种疾病进行分析,将导致该疾病发生所有因素对应为患者可理解的体征。患者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体征逐一排查,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我们可以用图形2分析表示:(BDEFG等都表示不同且具有关联的症状或者致病因素)一种未知疾病,首先从最主要症状A入手判断,A对应的可能方向有A1、A2、A3、B等几种倾向性症状,在排除否定了A1、A2、A3、症状后,肯定了B是病人具有的症状,从B症状开始,围绕着B症状可能对应的其他症状进行排查,我们发现D症状符合患者,在围绕D症状开始判断E症状符合病人情况,一直到K症状,此时病人能够被检查出的症状全部排查完毕,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该病人的疾病种类,然后就可以对症下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实际上是找到了一种疾病的诊断路径,该路径是由一串节点构成,通过节点ABDEG的延续,就可以判断出患者的某种疾病。如果是节点ABCL构成的路劲,则是另一种疾病。ABHIGM则又可以判断第三种疾病。
也就是说,该诊断路径图,实际上也是一种分析疾病特征的图谱。通过大量的专家进行经验分析总结,完全可以找到一种诊断路径树状图,该树状图经过简化以后可以总结出,“某种疾病,唯一对应的若干种特征症状”,反过来说,通过某几种症状的组合,就可以判断出唯一对应的疾病,准确率高于99%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自我诊疗以及保健整体流程图
图2自我诊疗引导图
图3为自我诊疗图谱
图4为国家整体推进路线图(自我诊疗预防保健引导系统实施简图
图5为腹部疼痛疾病自我诊断引导案例图
图6为普通常见疾病的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者输入身体出现的症状,然后系统给出和输入症状相关的其他症状供患者判断参考自查,任何一次自查都是在系统的引导下进行,在该次自查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系统会给出和上一步自查相关的所有症状进行进一步检查判断,直至给出明确的病种或者潜在的健康隐患。
结合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系统诊断图谱(图3)的进行自我诊疗具体程序为:
1.使用者自我感觉不适,然后在终端输入主要症状A,该系统给出所有的相应症状引导使用者进行选择对比,如果显示的主要症状和若干种相关的特征性较强的伴随症状完全符合,系统则可明确确定病种,如果显示的主要症状和若干相关特征性较强的伴随症状不完全符合系统给出的症状特征,则需要再进行自我检查或者自我辅助检查,再进行相应伴随症状的指认,
1.1系统再提示出若干种相关的特征性较强的伴随症状引导患者进行进一步对比,找出特征性强的症状A+,部分可诊断为某种疾病甲;
1.2部分特征性不强的症状A+和没有特征性的症状A0需再进行相应伴随症状指认;该系统自动提示相关的伴随症状引导患者根据伴随症状的内容和自身的感受进行比较,找出最相符的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指认B:
2.1症状A(A+,A0),加伴随症状B+,组成AB+部分可诊断为某种疾病乙;
2.2部分有伴随症状的AB+和无明显伴随症状的AB0还需进行自察体征;
自查体征C:
3.1症状A加伴随症状B,加自察体征C+,成ABC+部分可诊断为某种疾病丙,
3.2部分有自查体征的ABC+和无明确自察体征的ABC0,不能诊断还需进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D:
症状A加伴随症状B加自察体征C,再加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结果D+,成ABCD+部分可诊断为某种疾病丁。
部分辅助检查结果价值不大的ABCD+和不能获得辅助检查结果的ABCD0,需到医院检查。
总之先从认定主要症状的特征开始判断,结合相应的伴随症状、自察体征以及可自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疾病的诊断。诊断结果明确后,还要进行病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区分出高、中、低等级,实际就是找出普通常见病和大病的区别,然后根据病情的等级来确定由使用者自我医疗还是立即到医院诊疗。在引导使用身体康复之后还要给出预防保健建议。
使用者中的健康群体,可以通过该引导系统查询了解各类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预防保健措施,例如引起某些疾病发生的规律,指导正常健康群体的日常起居饮食运动等保健措施,降低这种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就是说本系统具有医学医疗知识科普功能。尤其是学习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小疾病,例如:磕伤,碰伤,普通的上火导致的嗓子疼痛,等日常小疾病等的处理。健康群体中的医生群体,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及基层社区的医务人员,这部分人员通过该系统的引导可以更科学地给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提高服务水平。
使用者直接面对终端系统,该系统中提供的信息数据为自我诊断预防保健提供标准参考,并且能够给出诊断和治疗意见或者得到一种预防保健意见,使用者根据这种意见去购买相应的药物或者选择就医或者采取其他保健预防措施。
使用者使用的自我诊疗保健系统终端为一种便携式装置(例如手机),方便每一个家庭以及基层医疗单位医生使用, 该装置具有数据存储系器,处理器,显示装置,能够播放视频及声音,具有指标性特征采集装置,能够摄像或者照相,能够对一些体检项目进行检测,例如体温,血压,心跳,听诊;具有查询输入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感受体征输入查询。具有升级接口进行升级维护,以便于实时和传输交流数据。自我诊疗预防保健模型数据库存储到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内,这样使用者可以输入感受型体征(如头疼、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在该模型的引导下逐步分析自己的病情,并给出诊断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如果能够确定该病情属于常见病,则按照治疗参考系统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确定不了的情况下选择去医院诊疗。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的过程中不断对照该系统进行自我观察疗效,如果痊愈则完成治疗并给予预防保健建议,如果无效或出现异常则及时到医院诊疗。
自我诊疗预防保健引导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医院诊断模式的特点在于,通过集中全国医学专家对单种病种进行规律性总结,这样得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于说集中了全国顶级专家的智慧。对于患者来说,首先可以超越自我诊断过程中的盲目性,其次可以克服在传统医疗模式下患者医生之间“点对点”诊断模式,实现以“点对面”的革命性变革,通过该系统,使患者不需要去大型医院就可以得到全体医学专家的综合性意见,完全可以克服目前存在自我诊断治疗散乱无标准的问题。最终建成一个规范的、立体的、完整的、权威的、标准的,国家认可的集成体系。该体系有权威性,准确性,根据是利用全国的最高级的医疗专家进行数据编纂、发布,安全有效且容易掌握,这样对病人和基层的医生都有了参考体系,也使基层的医生得到专业化的指导。
自我诊疗预防保健引导系统建成的基础:1百姓的需求,大部分群众迫切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尤其避免是小病去医院。2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基层医生的需求,希望受到专业的医疗知识指导。3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大量的老人希望得到有效的保健医疗。 4社会的需求,降低过度医疗,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医患矛盾突出等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5人们文化素质的普及和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数量逐年递增,明显有利于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掌握应用。医生诊断要素有:问诊得到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许多普通常见疾病通过问诊和一般的体格检查即可得出诊断结果。尤其是在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大型的医疗设备,问诊和体格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完全可以掌握普通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目前也存在着大量的医学专业水平并不深厚基层医生,这些医生是农村医疗卫生的主体,在没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条件下依然能够解决部分普通常见疾病的治疗问题,也佐证了理论上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医院大夫也是普通人,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才掌握基本的医疗技术,我们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人也可以达到这种水平。6现代医疗科学的完善,例如我国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物可以从药店里自由购买,为实现真正的自我诊疗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7网络的兴起,电脑等智能化设备的大面积普及等使其成本大大降低,8自我诊疗现实中存在,很多人已经采取自我诊断保健措施将一些疾病治愈,或者去药店在药师的引导下购买一些基础药物即可将普通常见疾病治疗好。9高额的医疗费用,随着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医院的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医疗成本提高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导致常见普通疾病在大型医院中治疗成本比较高。
该系统建成的意义:1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系统有了标准的参考体系,相对于原来在医院由医生治疗,变为使用者在该系统的引导下自我诊疗,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虚拟医生”为使用者服务。相当于放大了优质医疗资源、平衡了优质医疗资源,使优质医疗资源直接面对个人,农村,社区,基层医院等医疗力量比较薄弱的群体,部分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使用了最先进的医疗数据库,相当于医疗资源再分配,使最优秀的医疗资源得以面对任何一个人,对于医疗文化的重塑,化解医患关系、解决供需矛盾,节约医疗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假如有30-40%的普通常见疾病由患者自行诊疗,同时通过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大病重病的发病率,对于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而言,其经济意义十分巨大,可以为社会节约无可估量的资源。如果全人类60多亿人都能够从中获益,相当于人类社会的一次医疗革命。
2、和自我药疗相比较,自我药疗最大问题是,非处方药物数量庞大,但是患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选购药物,多数人是根据药物说明书来倒推自己的疾病。显然本系统等于搭建了一座患者和治疗之间的引导桥梁,使患者可以有目标地进行治疗。真正实现了小病自己处理,大病去医院处理的目标,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大型医院医生陷入日常繁重的重复诊断循环的难题。
3、站在个人角度,降低了医疗费用、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同时还获得了治疗经验及医学知识,患者对看病不再生畏,使医学走下神坛,小病自治,大病医院治疗,久病成医。各种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这样使百姓少得小病,晚得大病,从整体上降低发病率,保证了身体健康,促进家庭和谐。尤其对于社会上的经济困难群体以及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体,该系统可以及时给这些群体提供医疗保健信息,使这部分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
4、对于医院来说,使医生能够更集中力量,有更多的精力去来处理一些必须要由医生处理的那些比较重的一些症状和疾病,使重病患者得到更周到的治疗服务。
5、解决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带来的老年人群体的医疗保健问题,他们人生中已经历过一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而且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到老年后综合知识水平有了相当的积累,现在的“老年人”的概念不是若干年前那种目不识丁、知识水平低下、观念陈旧的群体。老龄化人群的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这些老年人的知识结构完全可以掌握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的知识,通过自我诊疗预防保健减少病痛的干扰,解决这一部分人群体的健康问题,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还能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自我诊疗预防保健系统又一功能是建立个体终身健康档案,和群体健康档案。一是对使用者个体的健康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分析,跟踪,反馈,运用,长期管理建立个体终身的健康档案;二是使用者个体健康信息汇总起来,系统同时对个体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对群体健康信息分析管理,建立群体健康信息档案。系统对个体健康信息的终身管理和对群里健康信息的分析管理将对国民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信息共享和信息开发利用起到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
系统推进方式,该系统的建成需要国家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强力推进,立足于现有的医疗体系,通过政府部门将各种资源拿出一部分来重新组合,建议国家整体推进路线如图4。
再者如以常见的腹部疼痛疾病自我诊断引导案例(图5): 病人感觉腹痛,(系统要给出所有可能发生腹痛的部位)如果发生部位以上腹部与脐周部为主,常呈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系统给出和该部位相关的常见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等症状),供患者进行参考选择比较,如果患者仅仅具备上述伴随症状则基本可以确定为急性肠胃炎,(系统给出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案供患者参考);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症状,说明还不是最后结果,则继续参考该引导系统,(系统还提示有其他体征如:有脓血便、里急后重、便常规:有脓球、有粘液便、有潜血),引导患者进行对比,如果患者确实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就可以判断为“细菌性痢疾”。
如果腹痛部位是中上腹持续疼痛、且伴有恶心、呕吐、暴饮暴食、Ⅰ胆结石既往史、Ⅱ胆管结石既往史、Ⅲ胆囊炎既往史。则可以初步判断为“急性胰腺炎”。再进行自我体格检查“左上腹部深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不甚明显,腹痛扩展至全腹部,并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发现满腹压痛,并有肌紧张及反压痛,甚至发现腹水及肚脐周、腹侧皮肤斑,则提升为初学坏死性胰腺炎。处理措施为立即到医院就诊。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也比较成熟,可以不去医院,在家里通过饮食起居的调理,再口服一些药物(例如诺氟沙星等)即可治愈,如果症状非常严重,病人已经疼痛难忍,则立即去医院治疗。治疗期间,给出饮食调理措施(喝小米粥,吃清汤面,不食油腻、大鱼大肉,生冷,瓜果蔬菜)“细菌性痢疾”“急性胰腺炎”。属于比较严重的,对于患者来说,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系统可以给出这两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指导患者日常注意事项,降低复发的概率。
上述腹痛的自我诊疗模式仅仅为初级医生建立的一种疾病的最初级的模型,其科学性和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要通过中级专家组进行修正审定,再交由信息化工作组放入数据库;再进行临床试验,结构性选择相关人群试验,该群体根据特征对自己进行诊断,然后由医疗人员进行实际诊断,最后对双方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估(问题汇集信息收集、整理、差异性分析)→验证该诊断和医疗模型的专业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反馈各级专家组,经过修正后二次制作病例医疗模型,使其可靠性90%以上,再由信息化工作组二次工作,建立二次数据库,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传送到数据载体,即自我诊疗系统终端系统,选择相应的病体人群投入市场,跟踪收集信息再评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专业……),收集社会实践应用后数据并评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某种疾病自我诊断治疗模型,推而广之,所有的常见普通疾病都可以套用上述模式,最后汇总到自我疾病诊疗及保健总数据库,普通常见疾病的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实现路线具体如图6所示意。
其他各种疾病的自我诊疗及保健模型建立情况都遵循上述思路。

Claims (2)

1.一种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于云服务的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和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数据库平台中储存有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系统终端,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数据分析比较模块,数据输出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体征信息;数据输入模块提供交互界面供病人输入自己的生理数据或者体征信息;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分析比较模块,用于根据医疗专家建立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总数据和用户输入的体征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分析结果,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将分析结果以声音或者图像或者数据的方式反馈给用户,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对自己的疾病进行诊断,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等级决定自我治疗还是去医院治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者通过数据输入模块输入身体出现的第一症状,第一症状在分析比较模块内和数据储存模块中给出和第一症状相关的其他症状供患者判断参考自查,任何一次自查都是在系统的引导下进行;在该次自查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数据储存模块会给出和上一步自查相关的所有症状进行进一步引导使用者检查判断,直至给出明确的病种或者潜在的健康隐患。
CN201410499713.7A 2014-09-26 2014-09-26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Pending CN1045375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9713.7A CN104537592A (zh) 2014-09-26 2014-09-26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9713.7A CN104537592A (zh) 2014-09-26 2014-09-26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7592A true CN104537592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5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9713.7A Pending CN104537592A (zh) 2014-09-26 2014-09-26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7592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904A1 (zh) * 2015-05-16 2016-11-24 深圳市共创百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络医院中基于人体部位的自诊方法和系统
CN107301321A (zh) * 2017-07-14 2017-10-27 安徽荣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医疗信息化网络系统
CN107468401A (zh) * 2017-08-10 2017-12-15 深圳市中医院 脊椎治疗系统
CN107578797A (zh) * 2016-07-04 2018-01-12 胡峰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健康诊疗方案推荐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919172A (zh) * 2017-11-14 2018-04-17 广州市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体征健康状态而产生的治疗管理系统
CN109242836A (zh) * 2018-08-27 2019-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疾病预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9273080A (zh) * 2018-09-12 2019-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诊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6170A (zh) * 2018-10-26 2019-02-15 北京惠每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问诊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46757A (zh) * 2019-04-08 2019-07-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基于LightGBM算法的门诊量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CN110957031A (zh) * 2019-12-13 2020-04-03 重庆首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疾病预防信息服务平台
CN111462892A (zh) * 2019-01-22 2020-07-28 上海杰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医疗服务app系统
CN111540464A (zh) * 2020-03-16 2020-08-14 中润普达(十堰)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认知学习的生猪健康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96633A (zh) * 2020-05-13 2020-09-22 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社区健康大数据的疾病防控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1696639A (zh) * 2020-06-04 2020-09-22 武汉大学 一种患者健康大数据自我管理体系及其方法
CN111863240A (zh) * 2020-07-08 2020-10-30 中润普达(十堰)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体液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系统
CN113674857A (zh) * 2021-08-23 2021-11-1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辅助疾病诊断装置及系统
CN113808691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一种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853A (zh) * 2010-11-19 2011-04-06 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 自助健康体检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的健康体检方法
CN102246197A (zh) * 2008-10-10 2011-11-16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公司 利用专家知识和应用复杂性科学自动化管理医学数据以用于风险评估和诊断
CN103336898A (zh) * 2013-06-24 2013-10-02 无锡交大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监护系统
CN203576482U (zh) * 2013-04-27 2014-05-07 尉子旺 自我诊断引导仪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197A (zh) * 2008-10-10 2011-11-16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公司 利用专家知识和应用复杂性科学自动化管理医学数据以用于风险评估和诊断
CN102004853A (zh) * 2010-11-19 2011-04-06 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 自助健康体检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的健康体检方法
CN203576482U (zh) * 2013-04-27 2014-05-07 尉子旺 自我诊断引导仪
CN103336898A (zh) * 2013-06-24 2013-10-02 无锡交大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监护系统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904A1 (zh) * 2015-05-16 2016-11-24 深圳市共创百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络医院中基于人体部位的自诊方法和系统
CN107578797A (zh) * 2016-07-04 2018-01-12 胡峰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健康诊疗方案推荐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301321A (zh) * 2017-07-14 2017-10-27 安徽荣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医疗信息化网络系统
CN107468401A (zh) * 2017-08-10 2017-12-15 深圳市中医院 脊椎治疗系统
CN107919172A (zh) * 2017-11-14 2018-04-17 广州市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体征健康状态而产生的治疗管理系统
CN109242836A (zh) * 2018-08-27 2019-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疾病预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9273080A (zh) * 2018-09-12 2019-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诊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6170A (zh) * 2018-10-26 2019-02-15 北京惠每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问诊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62892A (zh) * 2019-01-22 2020-07-28 上海杰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医疗服务app系统
CN110046757A (zh) * 2019-04-08 2019-07-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基于LightGBM算法的门诊量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CN110957031A (zh) * 2019-12-13 2020-04-03 重庆首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疾病预防信息服务平台
CN110957031B (zh) * 2019-12-13 2023-09-22 重庆首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疾病预防信息服务平台
CN111540464A (zh) * 2020-03-16 2020-08-14 中润普达(十堰)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认知学习的生猪健康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96633A (zh) * 2020-05-13 2020-09-22 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社区健康大数据的疾病防控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1696639A (zh) * 2020-06-04 2020-09-22 武汉大学 一种患者健康大数据自我管理体系及其方法
CN113808691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一种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1863240A (zh) * 2020-07-08 2020-10-30 中润普达(十堰)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体液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系统
CN113674857A (zh) * 2021-08-23 2021-11-1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辅助疾病诊断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7592A (zh) 自我诊疗及预防保健引导系统
Charalambous et al. A scoping review of trials of interventions led or delivered by cancer nurses
Patel et al. Massage for mechanical neck disorders
McLean et al. The impact of telehealthcare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are: a systematic overview
McAlister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admi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CN109256212A (zh) 骨健康评估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评估方法
CN108573752A (zh) 一种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健康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Salaffi et al. How to measure chronic pain: new concepts
CN105447299A (zh) 自助问诊并产生结构化主诉病历的系统及方法
CN106874632A (zh) 慢病健康指数智能监控系统
CN102646153A (zh) 一种新型中医诊断流程及装置
CN115116569A (zh) 一种用于提供癌症数字化疾病管理的数字化系统
Chiang et al. On the qi defici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lcomb et al. Telemonitoring is acceptable amongst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ustralian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Amaral 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in heart failure: an integrative review
Hu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cooperation mode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under WeChat platform
Yeh et 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Taiwan
Rubenstein et al. Multidimensional geriatric assessment
CN107066816A (zh) 基于临床数据的就医指导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Fortier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cardiac wellness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ed wearable sensor suite
CN203576482U (zh) 自我诊断引导仪
Darrel et al. The benefits of big data analytics in the healthcare sector: What are they and who benefits?
Ashwinkumar et al. A web-based patient support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improve health monitoring and quality of life
Headley et al. A personalized multi-component lifestyle intervention program leads to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ullen et al. From Silos to Solidarity: Case Study of a Patient-Centered,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Opioid Tapering and Chronic Pain Mitigation in a Multidisciplinary AIDS Clin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