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3645B -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3645B
CN104533645B CN201410826165.4A CN201410826165A CN104533645B CN 104533645 B CN104533645 B CN 104533645B CN 201410826165 A CN201410826165 A CN 201410826165A CN 104533645 B CN104533645 B CN 104533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otating speed
boost
loop contro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61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3645A (zh
Inventor
秦春红
殷海红
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261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3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3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3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3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3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本发明由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确定的第一进气压力来代替现有技术中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进气压力,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所述ECU仍然可以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将空气或混合气导入发动机气缸的零部件集合称为发动机进气系统。当发动机工作时,驾驶员通过踏板操纵节气门的开度,以此来改变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量。
发动机进气系统具体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增压器、节气门、进气压力传感器、附加空气阀、怠速控制器、动力腔、进气歧管等。发动机进气流程为: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经空气滤清器去除尘埃等杂质后,流经空气流量计,通过增压器进行增压后沿节气门通道进入动力腔,然后经由进气总管进入进气歧管,再经进气歧管分配到各个气缸中;当发动机冷车怠速运转时,部分空气经附加空气阀或怠速控制阀绕过节气门进入气缸。
现有技术中,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将通过节气门后的进气压力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进气歧管模型估算所述进气压力对应的实际进气量,即实际进气体积。所述进气歧管模型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称理想气体定律或克拉佩龙方程)。
所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nRT,n=m/M
其中P表示压强,由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获取,V表示气体体积,即发动机排量,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气体质量,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
当P、V、R、T、M已知的情况下,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实际进气量m:
m=PVM/RT
上式对时间求导,得出实际气体质量流量。
所述ECU根据所述实际气体质量流量和预设的进气质量流量确定进气质量流量差值,并根据所述进气质量流量差值进行PID控制调节,以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由于被损坏或信号漂移失效等问题而发生故障时,所述ECU便无法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导致ECU无法对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闭环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实现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时,ECU也可以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闭环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
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
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优选的,所述增压压力通过增压器压力传感器进行获取。
优选的,所述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具体为:
获取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其中所述增压压力与所述当前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当前转速进行修正。
优选的,所述增压压力的计算方式具体为:
其中,所述PBoost为所述增压压力,所述nTurbo为所述当前转速,所述noffset为转速修正系数,所述aTurboFactor为转换系数,所述PAmbient为大气压力。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对应的预设转速区间;
根据所述预设转速区间的两个转速端点分别确定各自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两个转速端点和对应的两个转速修正系数确定对应的线性关系;
根据所述线性关系确定所述当前转速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第二进气压力;
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为100%;
如果不为100%,则判断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
如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是否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
如果是,则电子控制单元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给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进气总管故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然后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最后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增压压力传感器,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压力,并将所述增压压力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或,所述装置还包括: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并将所述当前转速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具体为: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压力,其中所述增压压力与所述当前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优选的,当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对所述当前转速进行修正。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进气压力传感器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第二进气压力,并将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并将所述节气门开度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为100%,如果不为100%,则判断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如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是否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
如果是,则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给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进气总管故障。
优选的,当节气门开度为100%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增压压力是否等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
如果等于,则将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并将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或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优选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所述增压压力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
或,对接收到的所述当前转速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由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确定的第一进气压力来代替现有技术中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进气压力,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所述ECU仍然可以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方法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
增压器,一般指的是涡轮增压器,是提高发动机功率和减少排放的重要部件。通常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发动机气缸排出的废气推动涡轮叶轮转动,从而带动增压器中的压气机对经过空气滤清器的空气进行加压,压缩后的气体通过节气门进入动力腔。由于进入动力腔的空气密度增大,所以允许喷入更多燃油或使燃油燃烧更为充分,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并且降低排放、减少污染。
所述增压压力可以通过增压压力传感器直接进行获取,也可以通过模型计算等其他方式进行获取,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2: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
所述增压压力根据节气门模型和进气歧管模型确定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其中所述节气门模型如下:
其中,m(t)为流入节气门的气体流量;pim(t)为节气门输入气体压力,即所述增压压力;pem(t)为节气门输出气体压力,即第一进气压力;A为节气门的可控截面面积,C为节气门流量特性系数;u为节气门的控制信号;γ为气体的比热比。
在公式(1)和(2)中,所述m(t)和所述pem(t)未知。
根据进气歧管模型PV=nRT可以得出:
由于
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在本申请中,m相当于公式(1)中的m(t);M为摩尔质量;所述公式(3)中的P相当于公式(1)中的pem(t)。所以,通过将所述公式(1)至(4)进行联立,可以计算出所述第一进气压力pem(t)。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具体的,所述ECU通过所述进气歧管模型计算出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对应的气体质量流量,然后确定所述气体质量流量与预设气体质量流量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进行PID控制调节,从而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由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确定的第一进气压力来代替现有技术中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进气压力,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时,所述ECU仍然可以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方法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通过模型计算所述增压压力的计算方法。
参见图2,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增压器的当前转速。
优选的,所述方法在步骤201与步骤203之间还包括步骤202:
步骤202:对所述当前转速进行修正。
步骤203: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压力,其中所述增压压力与所述当前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本发明对如何对当前转速进行修正不做具体限定,也对如何根据修正后的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压力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增压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所述PBoost为所述增压压力;所述nTurbo为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所述noffset为转速修正系数;所述aTurboFactor为转换系数;所述PAmbient为大气压力。
其中,所述转速修正系数的作用是使计算得到的增压压力更加准确。在实际应用中,随着所述增压器转速的不同,所述转速修正系数也不同。理论上,所述转速修正系数可以通过实验设定转速进行计算得到的,但是实际上,由于所述转速的取值范围是一个无限集,而不是有限集,所以不可能通过有限次数的实验得到属于无限集的转速修正系数。
本发明对如何确定所述当前转速对应的所述转速修正系数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令每个预设转速区间都对应一个转速修正系数,然后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对应的预设转速区间,从而确定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对应的预设转速区间,根据所述预设转速区间的两个端点分别确定各自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根据所述两个转速端点和对应的两个转速修正系数确定一条直线,即在该预设转速区间段内,所述转速和所述转速修正系数呈线性关系,然后根据所述线性关系计算出当前转速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
步骤204: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
步骤205: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增压器的当前转速,进而确定所述增压压力,这种方式适用于实际汽车中只有增压器但没有增压器压力传感器的场景,或者虽然设有增压压力传感器但是发生故障的场景。
方法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以上实施例均为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损坏时的场景,本实施例提供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没有发生故障的场景以及其他场景。
参见图3,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施例三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第二进气压力。
其中,所述节气门开度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检测获得,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由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获得。
步骤302: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为100%,如果否,则进行步骤303。
步骤303:判断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如果是,则进行步骤304。
步骤304: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正常工作下,节气门开度不为100%,所述增压压力确定的第一进气压力与由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获得的第二进气压力是接近甚至是相等的,即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此时,既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也可以根据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来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优选的,当步骤303中判断出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305:判断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是否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如果是,则进行步骤306。
所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是指接近大气压力的范围,具体压力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06:电子控制单元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给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进气总管故障。
本实施例中,在节气门正常工作,且当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表示所述进气系统出现故障。当判断出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在所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即接近大气压力时,表示进气总管损坏,此时,ECU向所述显示装置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以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进气总管故障。同时,ECU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例如向发动机发送降低扭矩信号,以使所述发动机降低扭矩。由于所述进气总管损坏,导致进气不足,进而发动机动力不足,降低发动机的扭矩可以保护发动机,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
装置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包括:
电子控制单元401;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用于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然后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最后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用由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确定的第一进气压力来代替现有技术中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进气压力,当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所述ECU仍然可以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装置实施例二:
参见图4,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实施例二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还包括:
增压压力传感器,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进行连接;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压力,并将所述增压压力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
或者,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还包括:增压器转速传感器402,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402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进行连接;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402,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并将所述当前转速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用于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具体为: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其中所述增压压力与所述当前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优选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还用于对所述当前转速进行修正。
本实施例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所述增压压力,一种是通过增压压力传感器直接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获取增压器的当前转速,进而确定所述增压压力,这种方式适用于实际汽车中只有增压器但没有增压器压力传感器的场景,或者虽然设有增压压力传感器但是遭到损坏的场景。
装置实施例三:
参见图5,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实施例三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还包括:
进气压力传感器403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04,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403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04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进行连接;
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403,用于检测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第二进气压力,并将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
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04,用于检测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并将所述节气门开度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还用于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为100%,如果不为100%,则判断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如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表示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故障。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是否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如果是,则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给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进气总管故障。
优选的,当节气门开度为100%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还用于:
判断所述增压压力是否等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
如果等于,则将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并将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或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在实际应用中,气体经由增压器压缩后,通过节气门进入动力腔,当正常工作时,节气门开度小于100%,所述增压压力大于由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403检测的第二进气压力。当节气门开度等于100%,且增压压力等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时,表示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403工作正常,此时,如果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中包括所述增压器增压压力传感器,则表示所述增压器增压压力传感器也工作正常;如果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中包括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402,则表示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402工作正常,从而起到校验上述传感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401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增压压力信号和/或第二进气压力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
或,对接收到的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信号和/或第二进气压力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
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判断信号电压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发动机工况变化时信号是否也相应变化等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及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和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
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
获取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第二进气压力;
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为100%;
如果不为100%,则判断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
如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压力通过增压器压力传感器进行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具体为:
获取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其中所述增压压力与所述当前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当前转速进行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压力的计算方式具体为:
P B o o s t = ( n T u r b o - n o f f s e t a T u r b o F a c t o r ) 2 × P A m b i e n t ,
其中,所述PBoost为所述增压压力,所述nTurbo为所述当前转速,所述noffset为转速修正系数,所述aTurboFactor为转换系数,所述PAmbient为大气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对应的预设转速区间;
根据所述预设转速区间的两个转速端点分别确定各自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两个转速端点和对应的两个转速修正系数确定对应的线性关系;
根据所述线性关系确定所述当前转速对应的转速修正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是否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
如果是,则电子控制单元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给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进气总管故障。
8.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第二进气压力,并将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并将所述节气门开度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根据所述增压压力确定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压力,并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为100%,如果不为100%,则判断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如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第一进气压力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实现对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闭环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增压压力传感器,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压力,并将所述增压压力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或,所述装置还包括: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器的当前转速,并将所述当前转速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具体为:
根据所述当前转速确定所述增压压力,其中所述增压压力与所述当前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对所述当前转速进行修正。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进气压力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的差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二进气压力是否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
如果是,则发送进气总管故障信号给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进气总管故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节气门开度为100%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增压压力是否等于所述第二进气压力;
如果等于,则将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并将所述增压压力传感器或增压器转速传感器正常工作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显示装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所述增压压力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
或,对接收到的所述当前转速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进气压力信号进行可信性校验。
CN201410826165.4A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533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6165.4A CN104533645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6165.4A CN104533645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3645A CN104533645A (zh) 2015-04-22
CN104533645B true CN104533645B (zh) 2017-04-19

Family

ID=5284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6165.4A Active CN104533645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36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8864B (zh) * 2018-03-29 2020-07-2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海拔的两级增压系统开度修正方法及两级增压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347A (ja) * 2000-09-18 2002-03-27 Denso Corp 機械式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01988440A (zh) * 2010-11-02 2011-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
CN102022197A (zh) * 2009-09-22 2011-04-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压力估计系统及方法
CN102434299A (zh) * 2011-12-26 2012-05-0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以增压压力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进行增压发动机控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9292B2 (ja) * 2004-10-19 2009-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特性推定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347A (ja) * 2000-09-18 2002-03-27 Denso Corp 機械式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02022197A (zh) * 2009-09-22 2011-04-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压力估计系统及方法
CN101988440A (zh) * 2010-11-02 2011-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
CN102434299A (zh) * 2011-12-26 2012-05-0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以增压压力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进行增压发动机控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原柴油机的涡轮增压技术研究;周文波;《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31231(第3期);第6页右栏第5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3645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5918B2 (e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upercharger-equipp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261031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963927B1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173637B (zh) 动态修正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的方法
US20060207252A1 (en)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upercharger
US20160265422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turbo-compound system
CN105840325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US998902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charge air mass flow rate
CN106468210B (zh)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EP3449109B1 (en) Physics-based vehicle turbocharger control techniques
CN108730055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5041496A (zh) 内燃机的气缸吸入空气量推定装置及推定方法
US9328676B2 (en) Supercharged engine diagnostics method and associated engine
CN105840326A (zh) 用于基于模型和基于映射的节气门位置推导和监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33645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0065656A (ja) 内燃機関の電動過給機制御装置
US9644549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531987B2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09007940A (ja) 内燃機関の筒内充填空気量演算装置
CN104005839B (zh) 一种保护整车压气机的控制方法
US9822697B2 (en) Turbine expansion ratio estimation for model-based boost control
US10989150B2 (en) Method to control the combustion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3947945B1 (en) Method to control the combustion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80171892A1 (en) Engine Control Device
WO2013069488A1 (ja)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