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3721A -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3721A
CN104523721A CN201410629817.5A CN201410629817A CN104523721A CN 104523721 A CN104523721 A CN 104523721A CN 201410629817 A CN201410629817 A CN 201410629817A CN 104523721 A CN104523721 A CN 104523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ell
tumo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298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Xi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Xi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Xi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Xi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298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23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3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3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是以二氢桑色素、血竭红素、罗汉松树脂酚、萝卜硫苷为原料药,配比而成,可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各种剂型,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对制备抗癌药物,尤其是抗肝癌、肺癌、胃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据2010年2月卫生部统计资料,每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达1000万。目前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死亡的原因是癌症所致,并预测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将有二分之一的死亡者是由于患了癌症。我国恶性癌发病率以每年2.5-5%速度增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元凶。在各种类型的癌症当中以肺癌、胃癌、肝癌等发病率较高。
血管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成发生于功能维护所必需,它与人体发育失调和多种病因导致的种种疾病密切相关。肿瘤新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起举足轻重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只要有效抑制肿瘤新血管形成,就能抑制肿瘤生成、转移和复发。此外,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都有血管增生,其血管异常与肿瘤血管非常相似。因此,血管增生抑制剂也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血管增生性疾病。近年来,人们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如Avastin、Angiostatin等相继被开发出来,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这类药物不但可以用于大多数实体瘤的治疗,还可以用于肿瘤的预防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同时对其他与血管生成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的预防与治疗,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的肿瘤细胞,一类为肿瘤干细胞。普通的肿瘤细胞具有快速分裂,对抗肿瘤药敏感,没有自身更新能力等特点。因此普通的肿瘤细胞在分裂一定代数后会死亡。肿瘤干细胞则具有如下特点:通常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及不分裂状态,对抗肿瘤药不敏感,具有自身更新能力,即具有无限繁殖的能力。在肿瘤化疗中,大量的肿瘤细胞被杀死(因为对化疗药敏感),然而肿瘤干细胞会生存下来(因为对化疗药不敏感)。肿瘤的复发是由于肿瘤化疗药对肿瘤干细胞无效。找能有效治疗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是当前的一个方向。能否根除肿瘤的关键不在于能否杀灭普通的肿瘤细胞,而在于根除肿瘤干细胞。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有紫杉、喜树、砒霜、绿茶、灵芝、人参、长春花、天门冬、半枝莲、天葵子等用于临床治疗癌症,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长期以来,人们应用传统思维、理念和方法研发抗癌中草药,虽然已取得了进步,但收效甚微。迄今中草药尚未在国内外成为首选抗癌药物,现有临床中草药的抗癌疗效丞需进一步提高。因此,研发中草药抗癌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癌的当务之急,而阐明内源性低分子抑瘤物的化学本质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氢桑色素(dihydromorin):CAS号18422-83-8,分子式C15H12O7,分子量304.3。
血竭红素(dracorubin):CAS号6219-63-2,分子式C32H24O5,分子量488.52996。
罗汉松树脂酚(matairesinol),CAS号580-72-3,分子式C20H22O6,分子量358.39。
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 CAS号21414-41-5,分子式C12H23NO10S3,分子量437.50,抗真菌,抗微生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4种药物结构如下:
              
二氢桑色素(dihydromorin)                血竭红素(dracorubin)
                  
罗汉松树脂酚(matairesinol)        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11-33重量份  血竭红素16-28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0-25重量份 萝卜硫苷30-40重量份。
本发明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滴丸。
本发明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抗肝癌、肺癌、胃癌。
本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小鼠S180 肉瘤的抑瘤率为51.34%,可见具有较强抗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评价癌血管生成程度的最客观标准时癌组织内的微血管数目,本实验通过小鼠移植性癌模型体内实验,瘤体微血管标记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显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抑制癌血管的生成,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测定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杀伤癌细胞(HepG2、GLC、MFC)的作用结果显示,其主要表现为浓度依赖型的细胞毒作用特点,即随着药物剂量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验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施例1: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11重量份  血竭红素28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0重量份 萝卜硫苷40重量份。
实施例2: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33重量份  血竭红素16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25重量份 萝卜硫苷30重量份。
实施例3: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22重量份  血竭红素20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7重量份 萝卜硫苷35重量份。
实施例4: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28重量份  血竭红素20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5重量份 萝卜硫苷32重量份。
实施例5: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组合物150g,加入淀粉75g,混匀,制粒,干燥,加微晶纤维素20g,硬脂酸镁2.5g,混匀,压制成1000片, 即得本发明组合物片剂。
实施例6: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2组合物165g,加入淀粉65g,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装胶囊1000粒,即得本发明组合物胶囊。
实施例7:滴丸的制备
称取聚乙二醇 6000  200g水浴(80℃)加热煮熔,加入实施例3组合物50g,充分搅拌均匀,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置玻璃管(4*80cm)中,冷却温度为10℃,滴口内外径为7.0/2.0(mm/mm),滴口距液面为2cm,滴速以每分50滴为最佳条件,用棉布吸干滴丸表面的冷凝剂,即得本发明组合物滴丸。
实验例1:药物组合物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
方法:小鼠肉瘤S180瘤株,腹腔传代接种。待腹水生长旺盛时,抽出腹水,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2*107个细胞/毫升,在小鼠腋下sc S180 肉瘤细胞,每只接种0.2ml。
实验动物及瘤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6-8周龄,体重(20±2)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小鼠肉瘤S180  由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提供。
药品: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为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所得,批号分别为20110812、20110813、20110814,分别配置成0.1g/ml生理盐水溶液。
治疗及分组:120只小鼠于接种当天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组,分别予以25ml/kg。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0.2ml/只。治疗10d后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按公式计算抑瘤率: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实验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微血管染色: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血管,即用微型血管染色试剂盒(一抗为人相关第八因子)为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产品。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各组和对照组瘤体剥离后,切取标本,固定,包埋,切片。经染色后的切片,内皮细胞褐染,血管呈黄褐色,易于辨认。MVD的测定按Bosari等报道的方法进行,先在低倍视野下选取癌微血管最丰富的区域,即“热点”,再在400倍视野范围计数被染成棕色的微血管数目,取3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MVD值。任何棕染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只要与临近的微血管、癌细胞或其他结缔组织分开,就视为一个血管,尽管血管腔常可看到,但并不作为判断血管的标准。为了避免较大血管对计数的干扰,对管壁有较厚平滑肌包绕或管腔>8个红细胞面积的血管不予计数。
VEGF、bFGF免疫组化:VEGF、bFGF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即用型)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阳性细胞呈棕黄色,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按Rahman等的方法进行,即VEGF、bFGF的评分标准是:根据着色细胞的比例(染色范围)及染色强度,染色范围(阳性细胞比率)分为0-4级,阴性为0分;阳性细胞1%-25%为1分;阳性细胞26%-50%为2分;阳性细胞51%-75%为3分;阳性细胞76%-100%为1分。染色强度划分为0-3级;阴性为0分;弱阳性为1分;中等强度为2分;强阳性为3分, 得分相加为最后评分。
统计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
结果:
(1) 荷瘤鼠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以及抑瘤率
接种后第6天,各组荷瘤鼠腋下移植瘤已有黄豆大小,小鼠活泼,饮食正常。对照组小鼠第8天后瘤体生长加快,部分小鼠不活泼,进食差;治疗各组小鼠活泼,饮食正常,毛发光泽正常,瘤体生长缓慢。各药物组合物组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抑制作用。见表1
表1药物组合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x±s,n=12)
组别 瘤重(g) 抑瘤率(%) P
对照组 1.525±0.46
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组 0.994±0.43 34.82 <0.05
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组 0.837±0.32 45.11 <0.05
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组 0.742±0.30 51.34 <0.01
(2)药物组合物对S180瘤体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经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后的切片,血管内皮细胞被褐染,对照组可见微血管广泛分布于癌组织间质内,实验组微血管相对少见,P<0.05,见表2。
表2  药物组合物对小鼠S180 移植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x±s,n=12)
组别 微血管密度(条/平方毫米)
对照组 18.12±3.35
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组 13.96±2.78*
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组 13.68±2.69*
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组 8.65±2.5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
(3)药物组合物对S180瘤体VEGF、bFGF表达的影响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bFGF蛋白在S180  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的细胞浆。药物组合物对VEGF、bFGF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3。
表3药物组合物对小鼠S180瘤体VEGF、bFGF表达的影响  (x±s,n=12)
组别 VEGF表达评分 bFGF表达评分
对照组 5.03±0.79 4.42±0.68
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组 4.78±0.71 4.37±0.37
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组 4.32±0.64* 3.79±0.42*
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组 3.38±0.59* 1.87±0.3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
本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小鼠S180 肉瘤的抑瘤率为51.34%,可见具有较强抗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评价癌血管生成程度的最客观标准时癌组织内的微血管数目,本实验通过小鼠移植性癌模型体内实验,瘤体微血管标记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显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均可抑制癌血管的生成,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血管形成,即从已有的血管上抽芽生成新的毛细血管,这一多步骤过程依赖于血管形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协调产生。研究表明,VEGF、bFGF在多种癌中均有表达,VEGF、bFGF在多种癌的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例2药物组合物体外抗癌试验
1.造模方法:取生长良好的贴壁细胞一瓶,用0.1%-0.2%的胰蛋白酶消化5min。离心后取收集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洗涤细胞1次,作成单个分散细胞悬液、调节到每毫升含60个细胞。取5ml注入60min塑料培养皿中,铺满培养皿表面,使细胞均匀分布,每皿含300-500个细胞,将培养皿置37℃5%CO2培养箱中过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分布情况,若贴壁良好,分布均匀,弃去培养液即可加不同的待试药(一般用含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配制待试药),若待试药为中药粗制剂,如水煎剂、醇提液等,目前一般不直接加粗制剂于细胞培养皿中,而是加不同量的含药血清,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既给供血动物(一般用大鼠或家兔)喂中药粗制剂,隔一段时间后取血,分离血清(具体方法另章介绍)。药物与细胞作用一定时间(2-4h)后,倒去含药培养液。用新鲜培养液漂洗后,加入无药血清培养液培养10-12d即可进行克隆记数。弃去培养液,再用Han’s液洗涤1-2次,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即甲醇冰醋液(3:1)3-5ml,固定10min,弃去固定液,干燥后加入10%Giemsa染色液染色约20min,在20x解剖显微镜下,记数含 50个以上的集落数(克隆)。
2.药物组合物的体外抗癌实验研究。
方法  按上述方法造模。细胞培养:人肺腺癌细胞GLC(上海细胞研究所引进)、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上海细胞研究所引进)、鼠前胃癌细胞MFC(上海细胞研究所引进)。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1640(美国Gibco)培养液中(内含0.1%青霉素、链霉素)培养,37℃ 4%CO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备用。
药物:阳性对照顺铂(PDD)系齐鲁制药厂的产品,5-氟尿嘧啶(5-FU)系天津人民制药厂的产品,使用时新鲜配制,其浓度PDD为20μg/ml,10μg/ml,5μg/ml,5-FU 为100μg/ml,50μg/ml,25μg/ml,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实验组均为50μg/ml,25μg/ml,12μg/ml。
药物抑制试验:细胞毒试验采用改良MTT法,制成3*105/ml细胞悬液,置入96孔培养板内,每孔100μL。实验设癌细胞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阳性对照组及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组、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组。将不同浓度样品分别加在96孔板内。每种剂量3个平行孔。药物作用48h后,弃上清每孔加入MTT 10μl,37℃孵育4h,弃上清后每孔加二甲基亚砜(DMSO) 100μl,微量振荡器震荡5min,自动酶标读数仪测OD值(波长570μm),计算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率。癌细胞杀伤率=对照孔测定的平均OD值-加药组测定的平均OD值/对照孔测定的平均OD值*100%。
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分析:收集实药物组合物、PDD处理的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细胞凋亡的侧定:培养细胞配制成1*105/ml细胞悬液,接种在放有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设正常癌细胞阴性对照和PDD (10μg/ml)、 5-FU (25μg/ml)及药物组合物12μg/ml作用48h后,用PBS液洗2次,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PBS洗3次,过氧化氢处理后,加标记缓冲液37℃孵育,PBS洗3次,再加生物素化的dUTP标记,37℃孵育,PBS洗3次,0.5%DAB底物反应显色苏木素复染,常规封片,镜检。
统计学方法:每种药物做平行测定3孔,求其x±s,采用SAS软件方差分析,q检验,每个药物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2.结果
(1)药物组合物组等对癌细胞的影响:5-FU、PDD、药物组合物药物组,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即抑制率逐渐增加(P<0.01),有极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MTT 法测定药物组合物对癌细胞的影响
(3)药物组合物的抗癌作用:MIT法的作用原理是MIT能被活细胞线粒体的线粒体脱氢酶(如琥珀酸脱氢酶和心肌黄酶),还原成紫蓝色的甲臢(Fornazan),死细胞或红细胞则无这种能力,从而可用比色法推测细胞的存活和增殖程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近年来不仅用于抗癌药物体外敏感性实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已用其作为常规筛选化疗药物的方法。我们采用MTT法筛选抗癌新药,缩短了实验周期,重复性较好。
本发明测定药物组合物杀伤癌细胞(HepG2、GLC、MFC)的作用结果显示,其主要表现为浓度依赖型的细胞毒作用特点。即随着药物剂量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见表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杀伤能力与5-FU较接近,稍次于PDD。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能有效地诱导癌细胞凋亡,凋亡指数,与阳性药物PDD、5-FU较一致。

Claims (7)

1.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11-33重量份  血竭红素16-28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0-25重量份 萝卜硫苷30-4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11重量份  血竭红素28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0重量份 萝卜硫苷4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33重量份  血竭红素16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25重量份 萝卜硫苷3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22重量份  血竭红素20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7重量份 萝卜硫苷3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二氢桑色素28重量份  血竭红素20重量份  罗汉松树脂酚15重量份 萝卜硫苷32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滴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抗肝癌、肺癌、胃癌。
CN201410629817.5A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Pending CN1045237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9817.5A CN104523721A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9817.5A CN104523721A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3721A true CN104523721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39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29817.5A Pending CN104523721A (zh) 2014-11-11 2014-11-11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2372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5931A (ja) * 1983-07-20 1985-02-08 Zeria Shinyaku Kogyo Kk 制癌剤
CN1582160A (zh) * 2001-12-05 2005-02-16 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 用于治疗癌的新草本化学组合物
CN1893939A (zh) * 2003-12-26 2007-01-10 农工大Tlo株式会社 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癌的组合物
CN101548760A (zh) * 2009-04-22 2009-10-07 宁波海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Glucoraphanin硫代葡萄糖苷的西兰花浓缩粉的制备工艺
CN103211732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江南大学 一种具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709211A (zh) * 2013-12-13 2014-04-09 大兴安岭嘉迪欧营养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从花椰菜中制备萝卜硫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5931A (ja) * 1983-07-20 1985-02-08 Zeria Shinyaku Kogyo Kk 制癌剤
CN1582160A (zh) * 2001-12-05 2005-02-16 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 用于治疗癌的新草本化学组合物
CN1893939A (zh) * 2003-12-26 2007-01-10 农工大Tlo株式会社 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癌的组合物
CN101548760A (zh) * 2009-04-22 2009-10-07 宁波海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Glucoraphanin硫代葡萄糖苷的西兰花浓缩粉的制备工艺
CN103211732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江南大学 一种具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709211A (zh) * 2013-12-13 2014-04-09 大兴安岭嘉迪欧营养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从花椰菜中制备萝卜硫苷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夏明钰等: "血竭素高氯酸盐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 《药学学报》 *
张言志: "抗癌中草药研究进展",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2644B (zh) 大蒜总多糖的抗癌用途、制备方法及组合物
CN104013636B (zh) 瓦草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抗肿瘤的药物用途
CN103585196B (zh) 通经草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957034B (zh) 一种抑瘤功能茶树良种的选育方法
CN104523680A (zh)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586873B (zh) 木蝴蝶苷a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04873530A (zh) 一种含穗花杉双黄酮的抗癌药物组合物
CN104523718A (zh)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083368B (zh) G-1在制备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30的三阴性乳腺癌靶向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3142774B (zh) 裂果薯总皂苷提取物在抗肝癌与鼻咽癌中的应用
CN106177187A (zh) 具有增效减毒抗肝癌作用的茶多酚茶多糖组合物
CN103585237B (zh) 小檗果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523721A (zh)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523720A (zh)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490914A (zh)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706649A (zh) 千层纸素苷在制备抗肿瘤药中的应用
CN103585195B (zh) 网眼瓦韦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2423307A (zh) 去氢厄弗酚在制备抗肿瘤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药物、保健食品或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2805829B (zh) 土茯苓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CN105534966A (zh) γ-氨基丁酸作为增强化疗敏感性的活性成分的应用
CN102058579B (zh) 去氢木香内酯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药物中的应用
CN101456854A (zh) 原花青素低聚体及高聚体的医药新用途
CN106177035B (zh) 具有降血糖、抗癌的月季花有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0446802C (zh) 预防肿瘤转移的天然药物
CN109331031A (zh) 一种重楼皂苷vii的新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