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1844A -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1844A
CN104521844A CN201510027743.2A CN201510027743A CN104521844A CN 104521844 A CN104521844 A CN 104521844A CN 201510027743 A CN201510027743 A CN 201510027743A CN 104521844 A CN104521844 A CN 104521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ellyfish
hydrula
family
homology
podoc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77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1844B (zh
Inventor
游奎
刘心田
马彩华
马洪钢
韩方鑫
王绍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0277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21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1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1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属于海洋经济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利用海蜇螅状幼体阶段的无性足囊生殖及其调控优化技术建立海蜇螅状幼体的同源螅状幼体家系群,利用螅状幼体低温保种技术进行同源家系群的保种培育,应用海蜇无性横裂生殖及其调控优化技术获得同源碟状幼体,培育至水母体成体后检验其是否继承亲本的优良性状,筛选优良性状继承率85%以上组群所对应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纯种家系组群为选育目标,确定其为海蜇的良种纯种家系,再次应用足囊生殖调控优化技术进行良种家系群的扩种培育,获得规模化的纯种家系并应用于生产。本发明可在1至2代内即可筛选出纯种的海蜇良种家系,避免了传统有性繁殖选育的漫长过程与性状分离的弊端。

Description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经济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涉及海蜇的良种选育技术,特别是创新性地运用和提升海蜇特有的足囊生殖、横裂生殖的无性繁殖能力,在优化和促进海蜇足囊生殖、横裂生殖能力及苗种保育技术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海蜇良种纯种家系的快速选育技术。
背景技术
选择性育种(简称选育)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生物育种技术,各种农业经济作物、家禽、家畜多数都是人类祖先通过漫长的选育历程而一代代地选择、淘汰所培育的结果。通过定向的选择性育种,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特异性地培育具有不同特色的物种或者品种,在宠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各种差异颇大的宠物狗、宠物猫等。选择性育种虽然比较有效,但过程一般非常漫长,通常需要若干代,甚至几十代、上百代的生物之间不同杂交、近亲交配等选育历程,方能获得性状比较稳定的等位基因纯合家系,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后,才能应用于生产实践。选择性育种主要目的是定向地培育具有特异性状的生物品种,纯化某些特异性性状的控制基因,保持相应品系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异形配子形成时所历经的等位基因交换、突变等步骤,通常导致有性繁殖后代与亲代的基因型并不完全相同,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当某些优良性状的控制等位基因不是纯合家系时,有性繁殖的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即子代不能够全部地保留亲代的某些优良性状。而无性繁殖过程则不改变亲代的基因组成,子代具有和亲代完全一样的遗传结构,因此也可以百分之百地继承亲代的优良遗传性状。无性繁殖技术也是人们一种常用的经济生物良种培育手段,如植物的扦插、嫁接、愈伤组织培养,单细胞生物的克隆,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等等。虽然无性繁殖技术是一种最便捷地获取纯种生物家系的手段,但因为其操作难度较高及其应用物种方面的限制,在经济性动物中的应用并不多见。海蜇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动物,但其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独特无性繁殖能力,为海蜇的良种快速选育提供了契机。
海蜇是一种脍炙人口的传统海鲜食品,也是海产八珍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进行海蜇增殖和养殖的国家,相关的苗种培育、养殖、捕捞、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经济规模在一百亿元左右。虽然普通群众通常将可食用水母类统称为海蜇,但在生物学上,海蜇只是指刺胞动物门、钵水母钢、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这一个物种,也是世界上十几种可食用水母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水域。海蜇具有非常独特的世代交替生活史:海蜇水母碟状幼体一般每年4-5月份产生,至8-10月份生长发育为成体达到性成熟,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产生螅状幼体越冬,期间以足囊生殖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行数量的扩增,次年春天海蜇螅状幼体以横裂生殖的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碟状幼体,完成其生活史。即,海蜇水螅体世代具有足囊生殖和横裂生殖两种无性繁殖方式,也称为无性世代,而水母体世代行雌雄交配的有性生殖方式,称为有性世代。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海蜇生活史的研究,90年代突破海蜇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随后开展实验性的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进入21世纪后海蜇的池塘人工养殖生产逐渐开始发展,增殖放流活动也再度兴起。总体上,我国在海蜇的苗种培育及增养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国外基本上没有关于海蜇育苗的研究与报道。我国关于海蜇苗种培育的专利技术屈指可数,申请号为2009100171201、2010106044908、2012102216726的专利申请公开了海蜇的亲体培育、幼体越冬、幼蜇培育、池塘要求、水质环境条件、地方种群杂交等不同的海蜇育苗技术与过程,申请号为201310753650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海蜇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申请号为200410020827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海蜇反季节育苗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发明人前期申请了关于海蜇短期低温诱导培育、越年保育无性繁殖、化学试剂诱导培育的3项专利技术,申请号分别是2009102299411、2008101594092、201010291449X,各自阐述了海蜇苗种培育优化与强化相关的一些发明技术,在海蜇苗种培育方面有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积累。当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海蜇良种选育方面的技术发明和创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已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填补海蜇良种选育方面的技术空白,联合应用海蜇足囊生殖、横裂生殖的调控与优化技术,交叉反复利用海蜇的无性繁殖能力,从而建立海蜇良种的快速选育技术,可以在1-2年内迅速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纯种海蜇良种家系。
本发明建立了海蜇良种纯合家系的快速选育技术,详细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确定海蜇优良性状的筛选标准,可以采取海蜇产业中人们所偏好的个体大、生长快、病害发生率低、成活率高、体色为整体红色、水分含量低、加工出成率高等相关指标或性状作为筛选标准,以符合筛选标准的海蜇作为亲蜇进行常规的海蜇有性繁殖育苗生产,获得具有优良性状亲蜇的子代螅状幼体群体。显然,由于基因交换、性状分离等有性繁殖过程及原因,后代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结构与亲代不可能完全相同,也就是优良性状亲蜇的后代并不一定能够完全保持亲代的优良品性,但也必然有一定数量的后代能够继承亲蜇的优良性状。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和创新之处就是,剔除具备优良性状亲蜇后代中不能够保持亲代优良性状的螅状幼体,而快速筛选出其中具有亲代优良性状的螅状幼体,并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加以数量扩增,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快速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海蜇无性纯合家系。具体过程详述如后。
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海蜇的足囊生殖规律后发现,在饲养良好的情况下,海蜇螅状幼体可以脱落后再附着,降温有助于海蜇螅状幼体形成足囊,足囊可以进行长年的低温保存,而投饵、增氧、升温则有助于海蜇足囊的萌发,在优化各种操作与培育条件后,建立了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生殖的调控和优化技术。具体方式为,在前述具有优良性状海蜇的螅状幼体后代群体中,选择发育健壮、生长良好的个体。第一步,在尽量不对其造成伤害过大的条件下,将这些螅状幼体逐个地转移到空白的附着基上,即一张附着基上只有一个选中的螅状幼体,精心饲养,待这个螅状幼体成功地附着成活后转入下一阶段的培育,培育水温为17-25摄氏度,培育期间不充气增氧。第二步,将每一张成功地再附着的海蜇螅状幼体隔离开来单独饲养,逐渐缓慢降低其培育温度,降温下限为5-12摄氏度,同时施加1-10ppm碘化钾诱导剂处理,以促进海蜇足囊的形成。这些降温过程中形成的足囊可能会萌发并再次形成足囊,也可能不萌发,但不萌发的足囊并不一定死亡。第三步,为促进所形成足囊的萌发,在降温和低温阶段培育一段时间后,进行逐渐缓慢的升温培育操作,升温上限是17-22摄氏度,并相应地逐渐提高投饵量,恢复充气增氧操作,以促进降温期间所形成足囊的萌发。第四步,反复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的操作,即反复诱导海蜇足囊的形成和萌发,直至一张附着基上布满足够数量的海蜇螅状幼体。显然,该张附着基上所有的海蜇螅状幼体都是最初再附着那只原始螅状幼体的无性繁殖后代,称作为同源螅状幼体,它们具有完全一样的基因组成和遗传结构,为一个绝对的海蜇纯种家系。这种操作技术非常类似于单细胞生物的单克隆操作,可以称之为海蜇螅状幼体的单克隆操作。第五步,重复前述第一、二、三、四步的操作过程,可以将一个海蜇的纯种螅状幼体家系分布于多张空白附着基上,以便获得足够数量的纯种家系海蜇螅状幼体,以用于其他操作。其中,进行重复第一步操作时,不必再限制一张空白附着基上只附着一只纯种的海蜇螅状幼体,而可以将一个家系中的多只纯种海蜇螅状幼体后代同时转移再附着于同一张空白附着基上,以提高同一个纯种家系螅状幼体的扩增速度。因为,一个同源家系的子代螅状幼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和遗传结构,不影响其家系的基因纯合性。但是,禁止将不同家系的子代螅状幼体转移于同一张空白附着基上。第六步,重复前述第一、二、三、四、五步骤的操作,形成许多个同源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的组群,每一个同源家系进行隔离单独培育,并具有足够数量的海蜇螅状幼体。
将这些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长期保育培养。具体方法为,第一步,将构建的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在18-25摄氏度范围内进行15-3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投喂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为螅状幼体数量的5-15倍,每天投喂两次,每2-5天换水一次,微量充气培育,以使所构建的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充分生长发育,积累足够营养,保持体质健壮。如果培育对象不是处于18-25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则每天升温1-5摄氏度,升温至18-25摄氏度后再进行15-30天左右的前述体质复壮培育。第二步,逐步降低培育温度,每天降温1-5摄氏度,降温的下限为2-10摄氏度,然后维持在2-10摄氏的固定低温环境进行长期保种培育。降温培育期间,饵料投喂量、换水率、充气量可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步降低。在长期低温保育期间,每隔10-60天换水一次,换水的周期反比于水温,即保育的水温越高换水周期越短;保育期间,每个换水周期中投喂1-2次,投喂次数、投喂数量正比于保育的水温和螅状幼体的数量,即保育的水温越高、附着基上螅状幼体相对于足囊的数量越多,则投喂量相应地增加;低温保育阶段无需进行充气增氧,保育时间为1-5年。在长年的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保育过程中,为保持家系组群螅状幼体的健壮,可以每年度进行1-2次前述第一步螅状幼体的体质复壮操作。长期低温保育的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进行编号管理,并可以随时提供给海蜇商业苗种生产的需要。
在所构建的长期低温保育海蜇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中,需要进一步筛选具备优良性状的纯种家系群,非优良性状的家系群则舍弃,具体筛选过程如后。第一步,在每一个保育的海蜇纯种家系群体中取出部分的螅状幼体,隔离开来,单独进行逐步的升温培育。每天升温幅度为1-5摄氏度,并逐步提高和恢复正常的换水、投饵、充气增氧等操作。第二步,为促进和提高横裂生殖效率,在升温至18摄氏度左右时,暂停升温操作,停留在此温度阶段5-10天。然后升温至22摄氏度左右,施加1-10ppm碘化钾诱导剂处理,可以批量地诱导海蜇螅状幼体发生横裂生殖。收集每一个纯种家系海蜇螅状幼体横裂生殖所产生的碟状幼体,隔离开来各自进行单独培养,进行与同源纯种螅状幼体家系组群相对应的编号管理。则每一个组群中的海蜇碟状幼体均由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所产生,它们都是最初原始那只螅状幼体的无性横裂生殖后代,拥有完全一样的基因组成与遗传结构,称之为同源海蜇碟状幼体,长为成体后为同源海蜇水母体。第三步,将不同的海蜇同源碟状幼体组群隔离开来,在独立的水体环境中精心饲养至成体,观察比较同源碟状幼体所生长发育为成体后保持亲代优良性状的比率。譬如同样生长快、个体大、死亡率低、病害少、体色整体为红色、水分含量低、加工出成率高的同源海蜇水母体显然继承了亲本的优良性状,它们所对应的同源螅状幼体小组同样继承了亲本的优良基因组成与遗传结构,且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群体即为所选育的目标。显然所选育的同源螅状幼体目标群体既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且具有完全纯合的基因组成与遗传结构,因为它们都是某一只原始螅状幼体的无性后代。如果同源海蜇水母体成体不能够完全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则选择保持亲本优良性状比率较高的同源水母体所对应的同源螅状幼体群体为选育的目标,通常优良性状继承保持比率不低于85%。第四步,将继承亲本优良性状比率低于85%的同源海蜇水母体成体群体所对应的同源螅状幼体组群筛选出来,视作为良种亲本子代中发生了性状分离的个体,全部舍弃,不再继续保种培育。而将继承亲本优良性状比率高于85%的同源海蜇水母体成体群体所对应的同源螅状幼体组群全部挑选出来,它们就是海蜇良种选育的目标,称之为海蜇良种纯合家系,继续进行长期低温保种培育。
将所选育出的海蜇良种纯合家系进行精心饲养和长期保种培育,采取前述的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生殖调控和优化技术的6步操作法,继续进行海蜇良种纯合家系螅状幼体的数量扩增,直至其满足海蜇苗种商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然后可以应用于商业化生产并提供海蜇商业苗种,由本发明技术所选育的良种海蜇商业苗种,至少85%以上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海蜇足囊生殖调控优化技术6步法扩增至商业生产需求的螅状幼体群体数量时,可以不必遵守其中第一步的严格一张空白附着基上只附着一只螅状幼体的规定,而可以将多只不同良种家系的螅状幼体转移再附着于同一张附着基上,以促进和提高海蜇良种螅状幼体种群数量的扩增速度,以满足商业生产的需要。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海蜇良种螅状幼体家系保种培育过程中,如果需要提高家系长期保种培育的群体数量,必须严格遵守海蜇足囊生殖调控优化技术6步操作法,不得将多只不同家系的螅状幼体转移再附着于同一张附着基上,但可以将同一个家系的多只螅状幼体转移再附着于同一张附着基上。即海蜇良种家系的保种培育过程中,必须保持良种家系的基因纯净性,不得破坏其家系的基因纯合程度,保证每一个海蜇良种家系永远都是一只原始螅状幼体的无性繁殖后代。
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适用于其他具有无性繁殖能力的生物。
所述的无性繁殖能力的生物包括水母、水螅等各类腔肠类动物。
本发明可在短短1至2代内即可筛选出纯种的海蜇良种家系,避免了传统有性繁殖选育的漫长过程与性状分离的弊端。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所述的海蜇良种无性繁殖快速选育过程详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说明书附图1的技术方案,基于海蜇的无性足囊生殖能力,本发明提出了海蜇足囊生殖调控和优化技术,进而利用该技术建立了海蜇螅状幼体的无性单克隆纯种家系构建技术方案,称为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然后,基于海蜇的无性横裂生殖能力,本发明提出了海蜇横裂生殖调控和优化技术,并利用该技术进行海蜇纯种家系的良种筛选。即,由一个海蜇同源螅状幼体家系所产生的碟状幼体同样经无性繁殖过程源自于最初原始的一只螅状幼体,保持着完全一样的基因组成与遗传结构,称之为同源海蜇碟状幼体。当同源海蜇碟状幼体生长发育为成体后,如果85%以上仍然能够保持亲本生长快、个体大、体色鲜艳、死亡率低、抗病能力强、含水率低、加工出成率高等优良性状,则该组同源海蜇碟状幼体所对应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纯种家系,就是所选育的目标。将这样的良种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纯种家系挑选出来,应用本发明提出的长期低温保种技术进行保种培育,需要时再利用足囊生殖调控和优化技术进行数量的扩增,以应用于科研或者生产实践。以下简要叙述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案例。
实施例1
在自然水温为20-28摄氏度左右适宜的时节,于某一个海蜇养殖生产的池塘中,从其第一批收获的海蜇成体中挑选合适者作为亲蜇,要求其重量在7.5kg以上,整体体色为价值最高的红色海蜇,个体组织无残缺,性腺发育良好,活力强。将挑选的亲蜇雌、雄比例搭配好,按照正常的有性繁殖海蜇苗种培育过程进行生产,获得一批前述具有优良性状亲蜇的螅状幼体后代。当这一批螅状幼体培育1个月左右,生长发育为正常的16触手以上的海蜇螅状幼体时,随机筛选一批生长健壮,摄食良好,触手齐全,体长在1个毫米以上的螅状幼体。将这批螅状幼体饱食投喂半个小时后,置于盐度为10、温度为10摄氏度的水体中浸泡4分钟,然后将其取出,用解剖针将选中的螅状幼体从尽量轻柔地从附着基上取下来,尽量避免对螅状幼体造成过大的伤害。该剥离过程不超过10分钟,剥离后的游离螅状幼体置于正常的自然海水中。用洁净的胶头滴管挑选出前述从附着基上剥离的螅状幼体,挑选其个体大、保持完整者,将一只螅状幼体置于一张空白的附着基上,即一张空白附着基上面只能有一只螅状幼体,这样的一只原始螅状幼体就是随后一个纯种家系中所有同源螅状幼体、同源碟状幼体及同源水母体成体的祖先。
将前述只带有一个螅状幼体的空白附着基置于5厘米左右深度的自然洁净海水中培育,螅状幼体在向上的一面上,施加4ppm的碘化钾诱导处理,静置3-5天。该期间不进行换水、投饵、充气增氧等操作,以利于转移的螅状幼体重新再附着,每一张附着基及其上的螅状幼体均在一个隔离的单独水体中进行培育。每天观察若干次,第3天开始检查该只螅状幼体是否已经重新附着。检查方式为,采用洁净的胶头滴管吸入洁净的自然海水后轻柔地对准该只螅状幼体进行水流冲击,当发现该只螅状幼体不能够被较微弱的水流冲走时,表明其基本已经重新附着于新的空白附着基上,可以开始投喂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饵料。检查螅状幼体是否重新附着的冲击水流不能过大或者过于激烈,以免将刚刚重新附着的螅状幼体从新附着基上冲掉。投喂量为3-10只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可以采用胶头滴管吸取卤虫无节幼体后对准螅状幼体的口部进行投喂,以便于其摄食。如果5天以后,前述处理的游离螅状幼体不能够重新附着于新的附着基上,可以舍弃。只保留重新附着且生长良好的螅状幼体,开始正常饲养管理,不再使用碘化钾诱导剂处理。本实施实例中,在所培育的螅状幼体群体中随机挑选剥离了20只螅状幼体,结果有15只能够重新附着,且生长良好,将这15只生长良好的螅状幼体精心饲养10天,编号管理,以保证其重新附着以后恢复至健康和正常的状态,然后转入下一阶段培育。
将15只重新附着的螅状幼体转入控温箱中进行培育,仍然为隔离开来的单独培育,此时的自然水温为22摄氏度。第一步,开始降温培育,每天降温1.5摄氏度,早晚各降温0.75摄氏度,一次降温后停留在新的温度上一天,降温期间施加3ppm的碘化钾诱导剂处理,以促进海蜇螅状幼体形成足囊。直至12天后降温至11摄氏度后停止降温,15只重新附着的螅状幼体平均每只形成了15个左右的足囊,有部分足囊已经萌发并发育成为一个新的螅状幼体。降温期间,饵料投喂量适当减少,以投喂后1个小时仍有个别投喂的卤虫无节幼体自由游动为饱食水平。当有新的足囊萌发形成螅状幼体时,适当增加饵料投喂量,以保障新生螅状幼体能够及时摄食补充营养和体力,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少投饵量。此降温步骤是模拟秋天的降温环境变化,诱导海蜇螅状幼体形成足囊。第二步,降温至11摄氏度后停留3天,开始每天升温2摄氏度的升温操作,早晚各升温一次,升温后停留在新温度上维持一天再开始新一轮的升温。升温期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投饵量,并恢复充气增氧,以促进足囊的萌发。但充气不能过于剧烈,以免将新萌发的螅状幼体破坏掉。当升温至18摄氏度时,停留15天,以使新萌发的螅状幼体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发育,成长为体型足够健壮的正常螅状幼体。此升温步骤模拟春天的升温环境变化,以充分地诱导足囊萌发和生长。第三步,反复重复上述的第一步降温诱导足囊形成、第二步升温诱导足囊萌发的操作,以促使新附着基上原始螅状幼体及其经足囊生殖所产生的新生螅状幼体后代,反复进行足囊生殖,扩充螅状幼体数量,直至一张新附着基上附着足够数量的螅状幼体。每一张新附着基上的所有螅状幼体都是一只原始海蜇螅状幼体的无性繁殖后代,为同源螅状幼体纯种家系,原始的15只成功再附着的原始螅状幼体形成了15个同源家系。第四步,当一张附着基上布满足够数量的螅状幼体后,从其上挑选一些体质健壮的个体,再次进行海蜇螅状幼体的脱落与转移再附着的操作。具体过程与原始螅状幼体脱落再附着过程一样,使用低温低盐海水刺激处理后使其尽量少受伤害地脱落剥离,然后选取其中健全的个体转移至一张新的空白附着基上。此时,一张空白附着基上可以同时转移多个同一个家系的同源螅状幼体,以提高转移再附着成功率与数量扩增速度,因为同源螅状幼体都是一只原始螅状幼体的无性后代,不影响同源螅状幼体家系的纯洁性。如果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数量足够多时,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新的空白附着基进行转移操作,每张空白附着基上同时转移多个同一个家系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隔离开来,单独进行螅状幼体脱落再附着的转移操作,不得交叉进行,以保障每一个家系的基因纯洁性,保证它们都永远是原始的那只螅状幼体的无性繁殖后代。此时,由于同源螅状幼体数量的增多,转移再附着成功概率也随之增加,15个同源螅状幼体家系可以同时分别转移扩增至2-3张新的附着基上,再次进行前述第一、二、三步骤的操作,以稳定地扩增每一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的数量。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必要时,反复进行前述第一、二、三、四步骤的操作,以获得足够数量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的群体。
当前述15个海蜇螅状幼体同源家系各自具有足够数量的群体后,逐步降低其培育温度,每天降低2摄氏度,早晚各降温1次,相应的降温阶段操作如前所述,直至温度降低至5摄氏度。然后,可以将15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长期保持在该温度下进行保种培育。保育期间的管理操作为,每1-2个月全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期间投喂1-2次,投喂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以投喂后2小时仅有少量的游离卤虫无节幼体游动为饱食水平。前述管理操作下,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至少可以保种培育1-5年。为了保障每个家系螅状幼体的健壮,保种培育期间,每一年度内可以进行1-2次的种质复壮培育操作。具体过程为,将各同源家系的螅状幼体每天升温2-3摄氏度的升温培育模式,逐步升温至18摄氏度的条件下正常培育15天左右,以充分地促使保种的螅状幼体群体摄食、生长并恢复体力。然后再每天降温2-3摄氏度的降温培育模式,逐步降温至5摄氏度的低温保种环境条件,恢复长期低温保种培育管理模式。长期低温保种培育期间的种质复壮工作也有促进足囊形成和萌发的作用,如果长期低温保种期间,同源螅状幼体群体数量因死亡等原因损失过大,同样可以采取前述多步骤降温、升温的海蜇足囊生殖调控和优化技术,促进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的足囊生殖,提高家系的种群数量。
在15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中,各选取5只左右的螅状幼体,各自隔离开来单独培育,每天升温1摄氏度进行升温培育。升温至18摄氏度时,停止升温,在18摄氏度条件下停留3天,同时使用3ppm的碘化钾诱导剂处理,3天后直接升温至21摄氏度,则每一组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在升温至21摄氏度后即会发生横裂生殖产生碟状幼体,维持21摄氏度的培育温度10天,以使横裂生殖充分地进行。收集每一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所产生碟状幼体,隔离开来,分别单独进行培养,每一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所产生的碟状幼体为同源碟状幼体。15个家系平均每个家系产生了20只左右的碟状幼体,在15个单独水体中进行培育,随着碟状幼体的生长而逐步扩大其培育的水体体积,以满足其正常生长的需求,直至最后各自在50立方米左右的水泥池中培养,以收集的浮游动物、培育的卤虫、轮虫作为饲养的饵料。观察记录每一个家系同源碟状幼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近2个月的培育过程中,有的组别全部死亡,即使同一个家系中有些组别中其个体生长也可能差异颇大,其伞径差异在5厘米以上。在成活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水母体个体差异最小组别中,筛选出体色全部为红色的家系小组。共获得4个纯种的海蜇同源家系,其同源水母体成体成活率均在85%以上,水母体成体伞径均在15厘米以上,且体色全部为红色,则这4个海蜇同源家系即是所选育的目标。将前述构建的15个海蜇同源螅状幼体家系群中的其他11个家系全部舍弃,将其中4个水母体成体后代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家系保留,继续进行长期低温保种培育,并采用足囊生殖调控优化的海蜇螅状幼体“单克隆”技术提高其种群的数量,以供生产应用的需求。这样,通过近1年半的工作,通过一代的海蜇有性生殖过程,采用本发明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技术,选育出了4个海蜇的良种纯合家系,每一个家系都是一只原始螅状幼体的后代,保证了家系的纯合性,其水母体后代85%以上可以继承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
实施例2
在自然水温为20-28摄氏度左右适宜的海蜇捕捞时节,于海上捕捞的海蜇中,从最早一批捕捞上岸的海蜇中挑选合适者作为亲蜇,要求其重量在10.0kg以上,整体体色为价值最高的红色海蜇,个体组织无残缺,性腺发育良好,活力强。将挑选的亲蜇雌、雄比例搭配好,按照正常的有性繁殖海蜇苗种培育过程进行生产,获得一批前述具有优良性状亲蜇的螅状幼体后代。当这一批螅状幼体培育1个月左右,生长发育为正常的16触手以上的海蜇螅状幼体时,筛选一批生长健壮,摄食良好,触手齐全,体长在1个毫米以上的螅状幼体。将这批螅状幼体饱食投喂半个小时后,置于盐度为10、温度为8摄氏度的水体中浸泡3分钟,然后将其取出,用解剖针将选中的螅状幼体从尽量轻柔地从附着基上取下来,尽量避免对螅状幼体造成过大的伤害。该剥离过程不超过10分钟,剥离后的游离螅状幼体置于正常的自然海水中。用洁净的胶头滴管挑选出前述从附着基上剥离的螅状幼体,挑选其个体大、保持完整者,将一只螅状幼体置于一张空白的附着基上,即一张附着基上面只能有一只螅状幼体,这样的一只原始螅状幼体就是随后一个纯种家系中所有同源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及水母体成体的祖先。
将前述只带有一个螅状幼体的空白附着基置于4厘米左右深度的自然洁净海水中培育,螅状幼体在向上的一面上,施加3ppm的碘化钾诱导处理,静置3-5天。该期间不进行换水、投饵、充气增氧等操作,以利于转移的螅状幼体重新再附着,每一张附着基及其上的螅状幼体均在一个隔离的单独水体中进行培育。每天观察若干次,第3天开始检查该只螅状幼体是否已经重新附着。检查方式为,采用洁净的胶头滴管吸入洁净的自然海水后轻柔地对准该只螅状幼体进行水流冲击,当发现该只螅状幼体不能够被较微弱的水流冲走时,表明其基本已经重新附着于新的空白附着基上,可以开始投喂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饵料。检查螅状幼体是否重新附着的冲击水流不能过大或者过于激烈,以免将刚刚重新附着的螅状幼体从新附着基上冲掉。投喂量为3-10只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可以采用胶头滴管吸取卤虫无节幼体后对准螅状幼体的口部进行投喂,以便于其摄食。如果5天以后,前述处理的游离螅状幼体不能够重新附着于新的附着基上,可以舍弃。而只保留重新附着且生长良好的螅状幼体,开始正常饲养管理,不再使用碘化钾诱导剂处理。本实施实例中,在所培育的螅状幼体群体中随机挑选剥离了20只螅状幼体,结果有10只能够重新附着,且生长良好,将这10只生长良好的螅状幼体精心饲养10天,编号管理,以保证其重新附着以后恢复至健康和正常的状态,然后转入下一阶段培育。
将10只重新附着的螅状幼体转入控温箱中进行培育,仍然为隔离开来的单独培育,此时的自然水温为20摄氏度。第一步,开始降温培育,每天降温1.2摄氏度,早晚各降温0.6摄氏度,一次降温后停留在新的温度上一天,降温期间施加4ppm的碘化钾诱导剂处理,以促进海蜇螅状幼体形成足囊。直至12天后降温至10摄氏度后停止降温,10只重新附着的螅状幼体平均每只形成了15个左右的足囊,有部分足囊已经萌发并发育成为一个新的螅状幼体。降温期间,饵料投喂量适当减少,以投喂后1个小时仍有个别投喂的卤虫无节幼体自由游动为饱食水平。当有新的足囊萌发形成螅状幼体时,适当增加饵料投喂量,以保障新生螅状幼体能够及时摄食补充营养和体力,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少投饵量。此降温步骤是模拟秋天的降温环境变化,诱导海蜇螅状幼体形成足囊。第二步,降温至10摄氏度后停留2天,开始每天升温1.4摄氏度的升温操作,早晚各升温一次,升温后停留在新温度上维持一天再开始新一轮的升温。升温期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投饵量,并恢复充气增氧,以促进足囊的萌发。但充气不能过于剧烈,以免将新萌发的螅状幼体破坏掉。当升温至17摄氏度时,停留13天,以使新萌发的螅状幼体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发育,成长为体型足够健壮的正常螅状幼体。此升温步骤模拟春天的升温环境变化,以充分地诱导足囊萌发和生长。第三步,反复重复上述的第一步降温诱导足囊形成、第二步升温诱导足囊萌发的操作,以促使新附着基上原始螅状幼体及其经过足囊生殖的新生螅状幼体后代,反复进行足囊生殖,扩充螅状幼体数量,直至一张新附着基上附着足够数量的螅状幼体。每一张新附着基上的所有螅状幼体都是一只原始海蜇螅状幼体的无性繁殖后代,为同源螅状幼体纯种家系,原始的10只成功再附着的原始螅状幼体形成了10个同源家系。第四步,当一张附着基上布满足够数量的螅状幼体后,从其上挑选一些体质健壮的个体,再次进行海蜇螅状幼体的脱落与转移再附着的操作。具体过程与原始螅状幼体脱落再附着过程一样,使用低温低盐海水刺激处理后使其尽量少受伤害地脱落剥离,然后选取其中健全的个体转移至一张新的空白附着基上。此时,一张空白附着基上可以同时转移多个同一个家系的同源螅状幼体,以提高转移再附着成功率与数量扩增速度,因为同源螅状幼体都是一只原始螅状幼体的无性后代,不影响同源螅状幼体家系的纯洁性。如果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数量足够多时,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新的空白附着基进行转移操作,每张空白附着基上同时转移多个同一个家系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隔离开来,单独进行螅状幼体脱落再附着的转移操作,不得交叉进行,以保障每一个家系的基因纯洁性,保证它们都永远是原始的那只螅状幼体的无性繁殖后代。此时,由于同源螅状幼体数量的增多,转移再附着成功概率也随之增加,10个同源螅状幼体家系可以同时分别转移扩增至2-3张新的附着基上,再次进行前述第一、二、三步骤的操作,以稳定地扩增每一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的数量。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必要时,反复进行前述第一、二、三、四步骤的操作,以获得足够数量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的群体。
当前述10个海蜇螅状幼体同源家系各自具有足够数量的群体后,逐步降低其培育温度,每天降低1.8摄氏度,早晚各降温1次,相应的降温阶段操作如前所述,直至温度降低至6摄氏度。然后,可以将10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长期保持在该温度下进行保种培育。保育期间的管理操作为,每1-2个月全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期间投喂1-2次,投喂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以投喂后2小时仅有少量的游离卤虫无节幼体游动为饱食水平。前述管理操作下,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至少可以保种培育1-5年。为了保障每个家系螅状幼体的健壮,保种培育期间,每一年度内可以进行1-2次的种质复壮培育操作。具体过程为,将各同源家系的螅状幼体每天升温2-3摄氏度的升温培育模式,逐步升温至17摄氏度的条件下正常培育10天左右,以充分地促使保种的螅状幼体群体摄食、生长并恢复体力。然后再每天降温2-3摄氏度的降温培育模式,逐步降温至6摄氏度的低温保种环境条件,恢复长期低温保种培育管理模式。长期低温保种培育期间的种质复壮工作也有促进足囊形成和萌发的作用,如果长期低温保种期间,同源螅状幼体群体数量因死亡等原因损失过大,同样可以采取前述多步骤降温、升温的海蜇足囊生殖调控和优化技术,促进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的足囊生殖,提高家系的种群数量。
在10个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中,各选取4只左右的螅状幼体,各自隔离开来单独培育,每天升温1摄氏度进行升温培育。升温至18摄氏度时,停止升温,在18摄氏度条件下停留3天,同时使用5ppm的碘化钾诱导剂处理,3天后直接升温至22摄氏度,则每一组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在升温至22摄氏度后即会发生横裂生殖产生碟状幼体,维持22摄氏度的培育温度7天,以使横裂生殖充分地进行。收集每一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所产生碟状幼体,隔离开来,分别单独进行培养,每一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所产生的碟状幼体为同源碟状幼体。10个家系平均每个家系产生了15只左右的碟状幼体,在10个单独水体中进行培育,随着碟状幼体的生长而逐步扩大其培育的水体体积,以满足其正常生长的需求,直至最后各自在50立方米左右的水泥池中培养,以收集的浮游动物、培育的卤虫、轮虫作为饲养的饵料。观察记录每一个家系同源碟状幼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近2个月的培育过程中,有的组别全部死亡,即使同一个家系中有些组别中其个体生长也可能差异颇大,其伞径差异在4厘米以上。在成活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水母体个体差异最小组别中,筛选出体色全部为红色的家系小组。共获得3个良种的海蜇同源家系,其同源水母体成体成活率均在85%以上,水母体成体伞径均在16厘米以上,且体色全部为红色,则这3个海蜇同源家系即是所选育的目标。将前述构建的10个海蜇同源螅状幼体家系群中的其他7个家系全部舍弃,将其中3个水母体成体后代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家系保留,继续进行长期低温保种培育,并采用足囊生殖调控优化的海蜇螅状幼体“单克隆”技术提高其种群的数量,以供生产应用的需求。这样,通过近1年半的工作,通过一代的海蜇有性生殖过程,采用本发明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技术,选育出了3个海蜇的良种纯合家系,每一个家系都是一只原始螅状幼体的后代,保证了家系的纯合性,其水母体后代85%以上可以继承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
另外,本发明并不意味着被示意图及说明书所局限,在没有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及其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变化。

Claims (7)

1.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合理饲养条件下,采用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生殖的调控与优化方法,建立来自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组群,并采取低温保育技术长期保育上述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组群;
选取不同家系中的部分同源螅状幼体以横裂生殖调控与优化方法促进其横裂生殖,获得同源水母体家系群,培育水母体至成体阶段,以同源水母体成体中85%以上继承亲本优良性状的组群为良种组群;选取良种组群对应的保育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群,再次应用足囊生殖的调控与优化技术,进行大规模的足囊生殖无性扩种培育,即获得生产性的海蜇良种纯种家系群;
所述的合理饲养条件:光照强度不大于3500Lx;水体盐度为20-33,pH为7.6-8.5,氨氮低于0.2mg/L,溶解氧含量高于5.0mg/L;饲养过程若需换水,新用水和旧用水的水质条件保持一致,温度差异不大于2摄氏度,盐度差异不大于5;所用的饵料为刚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饵料投喂量为海蜇螅状幼体数量的3-15倍,投喂量正比于饲养的水体温度;若需充气增氧,充气量不超过300L每方水体每小时;若需升温或降温操作,每天升温或者降温的幅度为1-6摄氏度;若需诱导试剂处理,诱导试剂为浓度1-10ppm碘化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组同源家系中的所有海蜇螅状幼体是由一只原始海蜇螅状幼体经过无性的足囊生殖而来;步骤如下:第一步,在水温为20-30摄氏度的自然海水中,选取健壮饱食的海蜇螅状幼体,采用水温2-15摄氏度、盐度5-20的低温低盐海水处理3-15分钟,将海蜇螅状幼体逐只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剥离操作过程不应超过10分钟;然后将每一只海蜇螅状幼体单独转入一张空白的新附着基上于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以诱导试剂进行处理,促进其再次附着和成活,再附着成活率为40%-80%;前述操作期间,不进行充气增氧;第二步,将再附着成活的单个海蜇螅状幼体进行逐步降温培育,降温幅度为每天1-5摄氏度,降温的下限为5-12摄氏度,同时进行诱导试剂处理,以促进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的形成,每个螅状幼体形成5-20个足囊,部分足囊会萌发成为新的海蜇螅状幼体;第三步,当新附着基上生成的足囊数量为螅状幼体数量5倍以上时,将饲养的水温逐渐升温至15-20摄氏度,升温幅度为每天1-5摄氏度,并逐渐提高投饵量,进行充气增氧操作,以促进足囊的萌发;第四步,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操作,促进新的足囊生成和萌发,使一张新的空白附着基上布满足够数量源自于同一个原始螅状幼体的纯种家系,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平均密度大于0.5只每平方厘米;第五步,重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骤的操作,使源自于同一个海蜇螅状幼体的同源家系扩展到多张空白附着基上,形成数量规模化的同源家系;第六步,对于多只原始螅状幼体进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骤的操作,即形成多组源自于不同祖先螅状幼体的同源家系组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保育技术,保育的对象为海蜇螅状幼体或者足囊,低温保育的水体温度为2-10摄氏度;每隔10-60天换水一次,换水的周期反比于水温,即保育的水温越高换水周期越短;保育期间,每个换水周期中投喂1-2次,投喂次数、投喂数量正比于保育的水温和螅状幼体的数量;低温保育阶段无需进行充气增氧,保育时间为1-5年;低温保育的每个年度内进行1-2次的种质复壮,即将保育的海蜇螅状幼体幼体及足囊每天以1-4摄氏度的速度升温,逐步升温至18摄氏度左右培育10-20天,促进足囊的形成和萌发,并提高投饵量和换水量;然后再以每天1-4摄氏度的速度降温,逐步降温至初始选定的低温保育温度,继续进行长期低温保种培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蜇螅状幼体横裂生殖调控与优化方法,根据海蜇螅状幼体的培育环境的温度条件选取相应的升温和降温措施,若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长期低温保育阶段,则逐渐升温至20摄氏度左右,同时恢复充气增氧,提高投饵量,施用诱导试剂进行处理,在10天内诱发规模化的横裂生殖发生;若海蜇螅状幼体的培育环境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首先进行逐步降温操作,将培育水温逐渐降低至2-10摄氏度,然后在低温阶段维持7-20天,再逐步升温至20摄氏度左右,升温阶段恢复充气增氧,提高投饵量,施用诱导试剂进行处理,在10天内诱发规模化的横裂生殖发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良种纯种家系筛选方法如下:
(1)一个海蜇同源水母体群体中85%以上能够继承亲本优良性状组群,其对应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群体即为所选育的目标;
(2)具体的筛选方法如下,确定海蜇水母的生长速度、体型和体色、病害抵抗能力、成活率、含水率、盐渍加工出成率相关特征作为优良性状筛选标准,应用该筛选标准挑选符合要求的海蜇水母体作为亲本培育获得其螅状幼体子代,应用前述权利要求2、3、4所述足囊生殖调控优化技术、低温保育技术、横裂生殖调控优化技术培育获得源自于一只螅状幼体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组群,各同源家系中挑选部分螅状幼体培育获得同源海蜇碟状幼体群体,进一步培育至水母体成体,观察比较同源海蜇水母体成体继承亲本优良性状的情况,85%以上能够继承亲本优良性状的同源海蜇水母体群体所对应的同源海蜇螅状幼体家系即为所选育的目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适用于其他具有无性繁殖能力的生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性繁殖能力的生物包括水母、水螅等腔肠类的各种动物。
CN201510027743.2A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Active CN104521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7743.2A CN104521844B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7743.2A CN104521844B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844A true CN104521844A (zh) 2015-04-22
CN104521844B CN104521844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83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7743.2A Active CN104521844B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218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8113A (zh) * 2017-09-20 2018-01-12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蜇螅状体多茬横裂生殖的调控技术
CN107821256A (zh) * 2017-10-27 2018-03-23 芜湖新华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海月水母的繁殖方法
CN113383734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 一种海蜇螅状幼体低温长期保种方法
CN113632751A (zh) * 2021-08-30 2021-11-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113A (zh) * 2004-06-23 2005-03-16 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 海蜇反季节苗种培育技术
CN101411320A (zh) * 2008-11-24 2009-04-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蜇水螅体越年保育无性繁殖方法
CN101606499A (zh) * 2009-07-06 2009-12-23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蜇杂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的方法
CN101874475A (zh) * 2009-11-06 2010-11-0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蜇短期低温诱导苗种培育方法
CN101933483A (zh) * 2010-09-16 2011-01-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化学试剂诱导优化的海蜇苗种培育方法
CN103621442A (zh) * 2013-11-27 2014-03-1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蜇室内全人工繁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113A (zh) * 2004-06-23 2005-03-16 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 海蜇反季节苗种培育技术
CN101411320A (zh) * 2008-11-24 2009-04-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蜇水螅体越年保育无性繁殖方法
CN101606499A (zh) * 2009-07-06 2009-12-23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蜇杂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的方法
CN101874475A (zh) * 2009-11-06 2010-11-0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蜇短期低温诱导苗种培育方法
CN101933483A (zh) * 2010-09-16 2011-01-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化学试剂诱导优化的海蜇苗种培育方法
CN103621442A (zh) * 2013-11-27 2014-03-1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蜇室内全人工繁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守团等: "不同环境对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影响的研究", 《齐鲁渔业》 *
吴颖等: "温度.盐度对海蜇无性生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李惠玉等: "大型水母幼体生长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
郭平: "营养条件对海蜇螅状体形成足囊及足囊萌发的影响", 《水产学报》 *
鲁男等: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水产科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8113A (zh) * 2017-09-20 2018-01-12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蜇螅状体多茬横裂生殖的调控技术
CN107821256A (zh) * 2017-10-27 2018-03-23 芜湖新华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海月水母的繁殖方法
CN113383734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 一种海蜇螅状幼体低温长期保种方法
CN113383734B (zh) * 2020-03-13 2022-11-11 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 一种海蜇螅状幼体低温长期保种方法
CN113632751A (zh) * 2021-08-30 2021-11-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844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968B (zh) 紫杂回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2301969B (zh) 海杂回交商品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2308770B (zh) 海杂回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2318571B (zh) 海紫杂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0546467C (zh) 双白壳虾夷扇贝的培育方法
CN101317552B (zh) 一年两茬曼氏无针乌贼工厂化养殖方法
CN103636542B (zh) 一种鳑鲏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CN104161000B (zh) 一种杂交鲤鱼与彭泽鲫的杂交育种方法
CN103004669A (zh)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2301970A (zh) 紫杂回交商品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2349462A (zh) 鱼类良种选育方法
CN112690184B (zh)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CN104521844B (zh) 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
CN106818552B (zh) 一种异源精子诱导翘嘴鳜人工雌核发育的方法
CN105360026A (zh) 一种青虾养殖方法
CN102017921A (zh) 一种翘嘴鳜鱼与大眼鳜鱼杂交及养殖方法
CN101411320B (zh) 一种海蜇水螅体越年保育无性繁殖方法
CN101874475A (zh) 一种海蜇短期低温诱导苗种培育方法
CN104304103A (zh) 一种提早繁育、培育大规格唇*苗种繁育方法
CN103493767A (zh) 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杂交繁育方法
AU2021104593A4 (en) Cultivation method of first-generation commercial seed hybrids of female Patinopecten caurinus and male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CN106719185A (zh) 一种利用高温期进行岩牡蛎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2077790B (zh) 大獭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6386607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分级池塘多茬养殖方法
CN101669451B (zh) 一种通过与伊犁鲈杂交提高美国黄金鲈生产性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