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8613A -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8613A
CN104508613A CN201380040606.1A CN201380040606A CN104508613A CN 104508613 A CN104508613 A CN 104508613A CN 201380040606 A CN201380040606 A CN 201380040606A CN 104508613 A CN104508613 A CN 104508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electrode
grid
touch panel
gri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0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田贡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Abstract

为了提供抑制了显示品质下降的触摸面板基板,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构成第一导体线(217)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角度(θ),格子中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俯视时格子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图案(224)位于格子形状的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内部。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基板和具有该触摸面板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显示部和输入部一体化的显示装置广泛普及。特别是,在便携式电话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个人数码助理)、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便携终端中,具有当使手指或输入用的笔(检测对象物)接触到显示的表面时能够检测出该接触位置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
作为触摸面板,一直以来已知有所谓的电阻膜(压感)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各种类型的触摸面板。其中,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广为人知。
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通过检测使手指或输入用的笔接触到显示画面时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接触位置。因此,能够用简便的操作检测接触位置。
作为检测物体的接触位置的位置检测电极的所谓传感器电极,多由ITO(氧化铟锡)等形成。但是,在大画面的触摸面板的情况下,由ITO形成的传感器电极的电阻大,存在检测的灵敏度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为了降低传感器电极的电阻,由格子状的金属配线形成传感器电极的结构。按照纵向延伸的传感器电极与横向延伸的传感器电极不重叠的方式,各传感器电极由多个划分为正方形的格子电极连接而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日本特开2011-129501号(2011年6月30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日本特开2010-039537号(2010年2月18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日本特开2011-175412号(2011年9月8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因格子状的金属配线与显示面板的黑矩阵相互干涉而产生波纹,显示品质劣化。
波纹的产生与纵向和横向上的形成于触摸面板的配线的间距和像素的间距(黑矩阵的间距)有关。黑矩阵的间距由显示面板的大小和像素的配置等确定。另外,波纹的产生还与形成于触摸面板的配线的交点的间距和显示面板的规则构造(TFT和导光板的棱镜等)的间距有关。
另外,触摸面板的纵横排列的传感器电极的间距,根据显示面板的大小和要求的性能(分辨率)作为规格参数确定。当传感器电极的间距被确定时,传感器电极所具有的格子电极的外形的大小也被限制。格子电极的边长除以格子的分割数而得的长度,成为格子的间距(配线的间距)。但是,出于性能(检测灵敏度)和开口率等观点,格子的配线数存在优选范围。因此,设计者不能无限制地决定配线间距。因此,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会产生波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抑制了显示品质的下降的触摸面板基板和具有该触摸面板基板的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实现抑制了位置检测的正确性的降低的触摸面板基板和具有该触摸面板基板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检测电极;和在平行于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检测电极,上述各第一检测电极包括: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和将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一格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上述各第二检测电极包括:在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格子电极;和将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二格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上述触摸面板基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格子电极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一导体线,上述第二格子电极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二导体线,构成上述第一导体线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角度θ,上述格子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构成上述第二导体线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倾斜角度θ,上述格子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上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格子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图案,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具有导体线,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格子形状的第二连接部图案,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具有导体线,俯视时,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位于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内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显示品质得到提高的触摸面板中使用的触摸面板基板。
而且,能够提供使检测对象物的检测精度得到提高的触摸面板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第一检测电极和第二检测电极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参考例的第一检测电极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参考例的第二检测电极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参考例的使触摸面板基板与显示面板重叠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极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检测电极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电极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检测电极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a)是表示第一检测电极和第二检测电极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b)是第一检测电极与第二检测电极的交叉部分的放大俯视图,(c)是第一检测电极的第一连接部的放大俯视图,(d)是第二检测电极的第二连接部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显示装置(以下称为显示装置)在下面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包括:触摸面板基板2、显示面板3、驱动显示面板3的各种驱动电路(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等,未图示)、和背光源4。
(显示面板和背光源)
显示面板3是在有源矩阵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3包括将各像素划分为格子状的黑矩阵(未图示)。显示面板3能够使用一般的显示面板,所以省略对其构造的详细说明。另外,作为显示面板3,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面板,能够使用有机EL显示器等任意的显示面板。
背光源4设置于显示面板3的背面侧,对显示面板3照射光。
(触摸面板基板)
触摸面板基板2是设置于显示面板3的前面侧(用户侧)的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基板。触摸面板基板2包括基板5、第一电极层6、第二电极层7、第一保护层8和第二保护层9。在基板5的前面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6,在基板5的背面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7。在第一电极层6的前面侧设置有第一保护层8。在第二电极层7的背面侧设置有第二保护层9。
基板5由电介质形成,能够由例如玻璃或塑料膜等形成。
在第一电极层6形成有由金属等低电阻的导体线形成的多个第一检测电极。各第一检测电极在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横向: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在第二电极层7形成有由金属等低电阻的导体线形成的多个第二检测电极。各第二检测电极在与第一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纵向、第二方向)延伸。
第一保护层8是检测对象物所接触的面,能够由玻璃或塑料膜等透光性的绝缘体形成。另外,第二保护层9也同样能够由玻璃或塑料膜等透光性的绝缘体形成。第二保护层9粘接在显示面板3上。
在第一检测电极与第二检测电极之间形成静电电容。通过检测对象物与触摸面板基板2的表面接触,该静电电容的值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值的变化,能够确定检测对象物的接触位置。例如对第一检测电极施加驱动电压,测定第二检测电极电压的变化,由此确定静电电容的值变化了的第一检测电极(行)和第二检测电极(列)。在这种情况下,也将第一检测电极称为发送电极,将第二检测电极称为接收电极。其中,作为用于检测检测对象物的坐标位置的位置检测电路,能够使用公知的电路,并不做特别限定。
在使用遮光性的格子状的金属配线形成纵向和横向的检测电极的情况下,当格子状的金属配线以例如相对于扫描信号线呈0°和90°的角度配置时,容易产生波纹。当格子状的金属配线以相对于扫描信号线呈45°的角度配置时,尽管相比0°和90°的情况不容易产生波纹,但还是多产生波纹。
于是,为了抑制波纹,考虑使格子状的金属配线相对于扫描信号线从45°的角度稍微倾斜。
另外,横向的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优选沿着扫描信号线。纵向的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优选与扫描信号线垂直。这是因为,当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倾斜时,无法恰当地进行接触位置的检测。因此,不能为了使格子状的金属配线从45°倾斜而按每个检测电极使触摸面板基板相对于显示面板倾斜。
于是,下面对将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维持为相对于扫描信号线平行或垂直,使格子状的金属配线相对于扫描信号线从45°的角度稍微倾斜的参考例进行说明。
<参考例>
图2是表示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第一检测电极11和第二检测电极12的配置的俯视图。在触摸面板基板2配置有外形为正方形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13和第二格子电极14。其中,第一格子电极13和第二格子电极14形成于相互不同的层。
表示多个第一格子电极13和多个第二格子电极14各自的外形(形成的区域)的正方形,以同样的方式倾斜。
第一格子电极13和第二格子电极14由形成为外形为正方形的格子形状的导体线形成。导体线充分细,所以从显示面板出射的光能够通过触摸面板基板2。
第一检测电极11的间距和第二检测电极12的间距彼此相同。因此,不论在纵向还是在横向都能够以相同的精度进行位置的检测。第一检测电极11的间距和第二检测电极12的间距,基于要求的性能(检测精度、检测分辨率)作为规格参数确定。第一格子电极13彼此相互分离地配置。另外,第二格子电极14彼此相互分离地配置。
图2中没有表示第一格子电极13和第二格子电极14的详细结构,但在横向上分离排列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13经由在其间的正方形的区域15形成的连接配线彼此电连接。1个第一检测电极11具有在横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13。
另外,在纵向上分离排列的多个第二格子电极14经由在其间的正方形的区域15形成的其它的连接配线彼此电连接。1个第二检测电极12具有在纵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格子电极14。
第一格子电极13的对角线(与区域15相邻的2个对角的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倾斜角度θ。同样,第二格子电极14的对角线(与区域15相邻的2个对角的对角线),相对于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倾斜角度θ。
其中,各第一格子电极13沿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排列,各第二格子电极14沿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排列。
(第一检测电极)
图3是表示参考例的第一检测电极11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中,用虚线表示各第一格子电极13的外形,用实线表示构成第一格子电极13的导体线17。
各第一检测电极11在横向上延伸,具有多个第一格子电极13。横向上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13彼此相互分离,在其间设置有由导体线形成的连接配线16。通过连接配线16将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13彼此连接。另外,纵向上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13彼此断开。第一格子电极13和连接配线16形成于相同层(图1的第一电极层6)。
第一格子电极13中的导体线17,沿第一格子电极13的外形形成为平行的格子形状。即,各导体线17形成为与第一格子电极13的外形(正方形)的边平行。在此,第一格子电极13为正方形,所以构成第一格子电极13的导体线17配置为正方格子形状。
导体线17和连接配线16由低电阻的金属等形成。另外,在此,连接配线16形成在将格子形状的导体线(格子配线)17的一部分延长的位置上。
第一格子电极13的对角线(与连接配线16相邻的2个对角的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倾斜角度θ。
即,形成第一格子电极13的格子的单位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倾斜角度θ。
另外,形成第一格子电极13的格子的单位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倾斜角度θ。
(第二检测电极)
图4是表示参考例的第二检测电极12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中,用虚线表示各第二格子电极14的外形,用实线表示构成第二格子电极14的导体线19。第二检测电极12,是与使第一检测电极11旋转90°而得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各第二检测电极12在纵向上延伸,具有多个第二格子电极14。纵向上相邻的第二格子电极14彼此相互分离,在其间设置有由导体线形成的连接配线18。通过连接配线18将相邻的第二格子电极14彼此连接。另外,横向上相邻的第二格子电极14彼此断开。第二格子电极14和连接配线18形成于相同层(图1的第二电极层7)。
第二格子电极14中的导体线19,沿第二格子电极14的外形形成为平行的格子形状。即,各导体线19形成为与第二格子电极14的外形(正方形)的边平行。在此,第二格子电极14为正方形,所以构成第二格子电极14的导体线19配置为正方格子形状。
导体线19和连接配线18由低电阻的金属等形成。另外,在此,连接配线18形成在将格子形状的导体线(格子配线)19的一部分延长的位置上。
第二格子电极14的对角线(与连接配线18相邻的2个对角的对角线),相对于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倾斜角度θ。
即,形成第二格子电极14的格子的单位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倾斜角度θ。
另外,形成第二格子电极14的格子的单位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倾斜角度θ。
(波纹对策)
图5是使图3所示的第一检测电极11和图4所示的第二检测电极12重叠的图,是表示触摸面板基板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当使第一检测电极11和第二检测电极12重叠时,在触摸面板基板2整体(形成检测电极的规定的区域)形成均匀的格子模样。
另外,第一检测电极11的导体线17和第二检测电极的导体线19配置成不在同一线上重叠。因此,第一检测电极11和第二检测电极12的图案难以让用户视认到,不会使显示品质降低。
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与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彼此正交。
如上所述,形成第一格子电极13或第二格子电极14的格子的单位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和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双方倾斜。
格子的2条对角线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和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中的某一方倾斜角度θ(0°<θ<45°)。
图6是表示使触摸面板基板2和显示面板3重叠的显示装置1的图。
在显示面板3形成有划分像素的格子状的黑矩阵10。黑矩阵10由遮光体形成。
在显示面板3形成为矩阵状的黑矩阵的格子的一个排列方向,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横向)平行,另一方向的线与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纵向)平行。
另外,扫描信号线在横向延伸。
在触摸面板基板2中,第一检测电极11在横向延伸,第二检测电极12在纵向延伸。另一方面,在触摸面板基板2中,格子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倾斜角度θ。
即,格子形状的导体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起45°的角度倾斜角度θ。
因此,与格子状的金属配线相对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黑矩阵的延伸方向呈45°的角度配置的现有的显示装置相比,使用触摸面板基板2的显示装置更能够抑制波纹的产生。
该参考例是满足下述条件的情况的例子:(1)格子形状的导体线相对于扫描信号线起45°的角度倾斜;(2)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13彼此由包括2条配线的连接配线16连接(即,连接配线的大小与1个单位格子的大小相同)(第二格子电极14也同样);(3)第一格子电极13和第二格子电极14如图5所示在触摸面板基板102中形成均匀的导体线的格子。上述条件(1)是用于降低波纹的条件。上述条件(2)是用于即使连接配线的一部分断线触摸面板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上述条件(3)是用于使显示画面整体的明亮度均匀的条件。
具有钻石形状(正方形)的格子电极的触摸面板基板,为了满足上述条件(1)~(3),需要满足下面的式子。
格子配线的角度=45°±arctan(1/m)……(1)
在此,m为格子电极的格子的分割数,为2以上的自然数。沿着格子电极的外形的一边,由格子配线划分的m个单位格子排列。例如图3~图5所示的参考例中分割数m=8。图5所示的θ相当于arctan(1/m)。在格子配线的角度从45°倾斜arctan(1/m)的情况下,分割而得的1个单位格子的大小与形成连接配线的区域15(参照图2)的大小相同。
另外,格子配线的角度是一方的格子配线的相对于扫描信号线的角度。一方的格子配线与另一方的格子配线垂直。其中,分割数m存在就触摸面板而言适当的范围。例如当分割数过大时,配线的面积增加,触摸面板基板的透射率降低。
<参考例的课题>
上述的触摸面板基板2,存在检测对象物的位置检测的正确度低的问题。下面具体说明。
(传感器轴对称性)
上述参考例的结构中,格子电极的外形形状相对于检测电极的传感器轴不对称。在此,传感器轴是与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将格子电极的面积等分的直线。
即,如图3所示,第一格子电极13的外形形状,相对于作为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将第一格子电极13的面积等分的直线的传感器轴20,不对称(线对称)。
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格子电极14的外形形状,相对于作为第二检测电极12的延伸方向且将第二格子电极14的面积等分的直线的传感器轴21,不对称(线对称)。
图7是表示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中波线所示的正方形是表示以相邻的正方形的格子电极共有彼此的顶点的方式设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的1个格子电极的外形的基准正方形30。
基准正方形30是以将传感器轴20与传感器轴21的交点和该传感器轴20与该传感器轴21的相邻的传感器轴21(未图示)的交点连结的线段为对角线的正方形。
即,基准正方形30能够为相对于传感器轴20线对称的图形。
图7中实线所示的曲线,是将第一格子电极13的外形与垂直于传感器轴20的直线相交的2个交点的中点连结而得的对称度指标线33。
即,对称度指标线33表示第一格子电极13相对于传感器轴20的对称性的程度,在对称度指标线33位于传感器轴20上的情况下,意味着第一格子电极13相对于传感器轴20线对称。
通过参照对称度指标线33,以及将第一格子电极13和基准正方形30相比较容易理解,参考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3的形状相对于传感器轴20不对称(线对称)。
(位置检测的正确度)
在此,如上所述,在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基板中,基于形成于第一检测电极11与第二检测电极12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检测触摸面板基板的表面的检测对象物的接触位置。
即,基于形成于第一检测电极11所具有的第一格子电极13与第二检测电极12所具有的第二格子电极14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检测触摸面板基板的表面的检测对象物的接触或移动。
而且,形成于第一格子电极13与第二格子电极14之间的静电电容受到第一格子电极13的面积(大小)的影响。
例如,在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的触摸面板基板中,考虑检测对象物在2个第一检测电极11之间在与传感器轴2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
在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中,第一格子电极13的形状相对于传感器轴20不对称(线对称),所以存在形成于图中上侧的第一检测电极11的第一格子电极13与未图示第二格子电极14之间的静电电容(上侧静电电容)和形成于图中下侧的第一格子电极13与未图示第二格子电极14之间的静电电容(下侧静电电容)不同的情况。
更具体地说,在2个第一检测电极11的传感器轴20的中间的位置检测对象物在与传感器轴2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笔直移动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检测对象物的位置不同,上侧静电电容变得比下侧静电电容大,另外,在其他位置下侧静电电容变得比上侧静电电容大。
所检测的静电电容的大小对检测对象物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即使在2个传感器轴20的中间的位置检测对象物沿传感器轴20笔直移动的情况下,也会误检测为检测对象物在传感器轴20之间Z字状移动。
如上所述的误检测在图4所示的第二检测电极中也同样发生。
因此,在触摸面板基板中,为了进行正确的位置检测,要求格子电极的形状相对于传感器轴对称。
<实施例>
下面,基于图8~1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具有与用上述参考例中说明过的附图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省略其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包括在与图中横向(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检测电极111和在与图中纵向(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检测电极112。
另外,第一检测电极111包括沿着在与图中横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传感器轴120(第一电极轴)排列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113。
另外,第二检测电极112包括沿着在与图中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传感器轴121(第二电极轴)排列的多个第二格子电极114。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轴120可以为将第一格子电极113的面积二等分的直线,传感器轴121可以为将第二格子电极114的面积二等分的直线。
第一格子电极113和第二格子电极114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
第一格子电极113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一导体线117。另外,第二格子电极114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二导体线119。
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图中通过使第一导体线117的粗细比第二导体线119的粗细细来区分两者,但实际上优选两者的粗细相同。以下的全部的附图中都相同。
(波纹对策)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极111中,与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2同样,形成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单位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第一检测电极111的延伸方向(传感器轴120的延伸方向)倾斜角度θ。
另外,形成第一格子电极13的格子的最小单位的格子(最小单位的四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第一检测电极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传感器轴121的延伸方向)倾斜角度θ。
因此,包括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的显示装置1,与格子状的金属配线相对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黑矩阵的延伸方向呈45°的角度配置的现有的显示装置相比,更能够抑制波纹的产生。
(传感器轴对称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极111中,使第一格子电极113的传感器轴对称性比参考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3的传感器轴对称性提高。
下面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13的第一导体线117中从基准正方形30伸出的部分,比参考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3的导体线17中从基准正方形30伸出的部分小。
另外,根据图8中记载的对称度指标线133可知,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的第一格子电极113的传感器轴对称性,比参考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3的传感器轴对称性高。
另外,图中省略,但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的第二格子电极114的传感器轴对称性,也比参考例的第二格子电极14的传感器轴对称性高。
<第一检测电极>
对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极11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极111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中波线所示的正方形是表示以相邻的正方形的格子电极共有彼此的顶点的方式设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的1个格子电极的外形的基准正方形30。
图9所示的传感器轴120是与第一检测电极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将基准正方形30的面积等分的直线。传感器轴120通过基准正方形30的2个顶点。
本实施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13能够做成大致正方形。而且,在各第一格子电极113设置有以形成格子形状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导体线117。
传感器轴120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113彼此电连接。而且,第一格子电极113彼此通过连接部123连接。
连接部123表示彼此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113彼此连接的部位。连接部123包括连接配线124(第一连接配线)。连接配线124能够由使第一导体线117延伸至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外部的连接配线形成。
换言之,导体线中位于基准正方形30的区域的内部的部分为第一导体线117,位于基准正方形30的外部的部分能被称为连接配线124。
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电极111中,连接配线124通过使2条第一导体线117延长而构成,2条连接配线124以夹着彼此相邻的基准正方形30所共有的顶点(连接部123的中心)的方式配置。
<第二检测电极>
对本实施例的第二检测电极11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检测电极112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中虚线所示的正方形是表示以相邻的正方形的格子电极共有彼此的顶点的方式设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的1个格子电极的外形的基准正方形31。
图10所示的传感器轴121是与第二检测电极112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将基准正方形31的面积等分的直线。传感器轴121通过基准正方形31的2个顶点。
本实施例的第二格子电极114能够做成大致正方形。而且,在各第二格子电极114设置有以形成格子形状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导体线119。
传感器轴121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格子电极114彼此电连接。而且,第二格子电极114彼此通过连接部125连接。
连接部125表示彼此相邻的第二格子电极114彼此连接的部位。连接部125包括连接配线126。连接配线126能够由使第二导体线119延伸至第二格子电极114的外部的连接配线形成。
换言之,导体线中位于基准正方形31的区域的内部的部分为第二导体线119,位于基准正方形31的外部的部分能被称为连接配线126。
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二检测电极112中,连接配线126通过使2条第二导体线119延长而构成,2条连接配线126以夹着彼此相邻的基准正方形31所共有的顶点(连接部125的中心)的方式配置。
<连接部>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一部分的第一格子电极113中,省略了第一导体线117的图示。
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具有用图9和图10说明过的使第一格子电极113和第二格子电极114重叠而得的电极。
通过使第一格子电极113和第二格子电极114重叠,连接部123与连接部125俯视时重叠。
而且,在连接部123的附近,在俯视时基准正方形30的区域内,存在从第二导体线119延长的连接配线126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没有配置第一导体线117。
另外,在连接部125的附近,在俯视时基准正方形31的区域内,存在从第一导体线117延长的连接配线124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没有配置第二导体线119。
通过像这样配置导体线,第一检测电极111的导体线与第二检测电极112的导体线俯视时不重叠,能够确保第一格子电极113彼此的电连接和第二格子电极114彼此的电连接。
通过像这样配置第一检测电极111的导体线和第二检测电极112的导体线,能够使触摸面板基板102的检测面内的光的透射率均匀。
(位置检测的正确度)
如上所述,在连接部123的附近,在基准正方形30的区域内存在没有配置第一导体线117的区域,所以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外形严格上说与基准正方形30不一致。但是,在连接部123的附近以外,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外形与基准正方形30一致。
即,第一导体线117的边缘与基准正方形30的形状对齐。
如上所述,基准正方形30是在传感器轴120上具有对角线,相对于传感器轴120线对称的图形。
因此,基准正方形30具有夹着传感器轴120彼此相对的一组对角,传感器轴120成为上述一组对角的顶点的对称轴。
同样,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外形具有夹着传感器轴120彼此相对的一组对角,从传感器轴120至上述对角的各自的顶点的距离相互相等。
换言之,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大致四边形的外形所具有的4个角中,在传感器轴120方向上不与其他第一格子电极113相邻的一组对角的顶点的附近,相对于传感器轴120对称。
或者,如图11所示,将第一格子电极113等分为4个大致正方形A~D的区域时,包含在传感器轴120方向上不与其他第一格子电极113相邻的顶点的正方形A、C的区域,能够相对于传感器轴120彼此对称。
同样,在连接部125的附近,在基准正方形31的区域内存在没有配置第二导体线119的区域,所以第二格子电极114的外形严格上说与基准正方形31不一致。但是,在连接部125的附近以外,第二格子电极114的外形与基准正方形31一致。
即,第二导体线119的边缘与基准正方形31的形状对齐。
如上所述,基准正方形31是在传感器轴121上具有对角线,相对于传感器轴120线对称的图形。
因此,基准正方形31具有夹着传感器轴121彼此相对的一组对角,传感器轴121成为上述一组对角的顶点的对称轴。
同样,第二格子电极114的外形具有夹着传感器轴121彼此相对的一组对角,从传感器轴121至上述对角的各自的顶点的距离相互相等。
换言之,第二格子电极114的大致四边形的外形所具有的4个角中,在传感器轴121方向上不与其他第二格子电极114相邻的一组对角的顶点的附近,相对于传感器轴121对称。
或者,将第二格子电极114等分为4个大致正方形的区域时,包含在传感器轴121方向上不与其他第二格子电极114相邻的顶点的正方形的区域,能够相对于传感器轴121彼此对称。
图11中的曲线,是将第一格子电极113的外形与垂直于传感器轴120的直线相交的2个交点的中点连结而得的对称度指标线133。
另外,图11中的另一条曲线,是将第二格子电极114的外形与垂直于传感器轴121的直线相交的2个交点的中点连结而得的对称度指标线134。
参照图11所示的对称度指标线133、134可知,第一格子电极113和第二格子电极114,相比参考例的第一格子电极13和第二格子电极14,传感器轴对称性更高。
换言之,以格子电极的重心接近于传感器轴上的方式形成导体线。
因此,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基板102与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2相比,能够以高的SN比更正确地检测出检测对象物的位置。
[实施方式2]
面,基于图12~15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具有与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附图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省略其说明。
<触摸面板基板>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的检测电极的特征在于,格子电极与格子电极的连接部附近的传感器轴对称性高。因此,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正确地检测出检测对象物。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具有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
第一检测电极211具有配置有第一导体线217的第一格子电极213,第二检测电极212具有配置有第二导体线219的第二格子电极214。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在第一检测电极211形成有由正方形的导体线图案构成的第一连接部图案,在第二检测电极212也形成有由正方形的导体线图案构成的第二连接部图案。
由此,根据对称度指标线233的形状可知,第一格子电极213的连接部附近的传感器轴对称性较高。
更详细的说明在后面叙述。
<第一检测电极>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电极211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中波线所示的正方形是表示以相邻的正方形的格子电极共有彼此的顶点的方式设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的1个格子电极的外形的基准正方形30。
图13所示的传感器轴220是与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将基准正方形30的面积等分的直线。传感器轴220通过基准正方形30的2个顶点。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格子电极213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传感器轴220的延伸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格子电极213彼此通过其外形所具有的顶点由第一连接部223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电极211具有第一连接部223,在第一连接部223具有由导体线构成的格子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图案224。
另外,第一连接部图案224为正方形,俯视时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的中心与传感器轴220和传感器轴221的交点重叠。即,以包围传感器轴220与传感器轴221的交点的方式形成第一连接部图案224。
而且,第一连接部图案224具有2条支线,上述支线设置在形成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的一边的延长线上,以突出到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的外部的方式伸出。
2条支线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的中心彼此点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在传感器轴220的上方和下方,在下面的说明中,分别称为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一下部导体线226。
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一下部导体线226能够使第一导体线217延长而形成。
<第二检测电极>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检测电极212的详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中虚线所示的正方形是表示以相邻的正方形的格子电极共有彼此的顶点的方式设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的1个格子电极的外形的基准正方形31。
图14所示的传感器轴221是与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将基准正方形31的面积等分的直线。传感器轴221通过基准正方形31的2个顶点。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格子电极214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传感器轴221的延伸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格子电极214彼此通过其外形所具有的顶点由第二连接部243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检测电极212具有第二连接部243,在第二连接部243具有由导体线构成的格子形状的第二连接部图案234。
另外,第二连接部图案234为正方形,俯视时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中心与传感器轴220和传感器轴221的交点重叠。即,以包围传感器轴220与传感器轴221的交点的方式形成第二连接部图案234。
而且,第二连接部图案234具有2条支线,上述支线设置在形成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一边的延长线上,以突出到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内部的方式伸出。
2条支线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中心彼此点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在传感器轴220的上方和下方,在下面的说明中,分别称为第二上部导体线235和第二下部导体线236。
第二上部导体线235和第二下部导体线236能够使第二导体线219延长而形成。
<连接部>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a)是表示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的配线的结构的俯视图,(b)是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的交叉部分的放大俯视图,(c)是第一检测电极的第一连接部223的放大俯视图,(d)是第二检测电极的第二连接部243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15所示,俯视时由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形成均匀的格子形状图案。各单位格子具有正方形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俯视时,第二连接部图案234包围第一连接部图案224。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的俯视时的大小与构成格子形状的单位格子的大小相同,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俯视时的大小采用构成格子形状的单位格子的9倍的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与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俯视时重叠的部分(俯视的交点),存在于图15(a)、(b)的由实线圆包围的区域。在该交点以外的部分,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与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俯视时不重叠。
即,在第一检测电极211的网格图案与第二检测电极212的网格图案俯视时相互交叉的部分中由图中的实线圆包围的区域以外的部分,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和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俯视时相互不重叠。
图15(c)和图15(d)中的实线圆,与图15(b)的实线圆对应。如图15(c)所示,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在由实线圆包围的区域内连续。与之相对地,在由实线圆包围的区域以外,在以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交叉的方式(重叠的方式)配置的部分断开而不连续。
而且,图15(c)所示的第一连接部223与图15(d)所示的第二连接部243俯视时重叠,由此如图15(b)所示,形成第一检测电极211与第二检测电极212的交叉部分。
在此,在图15(c)的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不连续的部分,优选导体线彼此的间隔为30μm以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电极211中,上述间隔为50μm。
由此,能够减少电极间的寄生电容。
而且,以俯视的上述4个交点的中心(重心)接近传感器轴220与传感器轴221的交点的方式,配置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和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
换言之,在传感器轴220与传感器轴221的交点的周围,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与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的交点平衡良好地均匀地配置。
由此,在传感器轴220与传感器轴221的交点的附近,能够抑制光透射率的不均。
(支线)
如上所述,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俯视时形成均匀的格子形状图案,各单位格子具有正方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在第一连接部图案224具有2条支线,在第二连接部图案234具有2条支线。
第一连接部223与第二连接部243俯视时重叠,由此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二上部导体线235俯视时配置在一直线上,第一下部导体线226和第二下部导体线236俯视时配置在一直线上。
而且,第一上部导体线225与第二上部导体线235形成单位格子的一边,第一下部导体线226和第二下部导体线236也形成单位格子的一边。
通过像这样配置导体线,能够使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在连接部223、243的附近也在俯视时形成均匀的格子形状图案。
由此,能够抑制触摸面板基板202的检测面内的光透射量不均的发生。
另外,与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和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的俯视时的交点同样,优选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二上部导体线235以两者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在俯视时分开30μm以上的间隔配置在一直线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二上部导体线235俯视时分开50μm的间隔配置在一直线上。
同样,第一下部导体线226和第二下部导体线236俯视时分开50μm的间隔配置在一直线上。
(传感器轴对称性)
如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所示,通过形成第一检测电极211和第二检测电极212,能够提高格子电极彼此的连接部附近的传感器轴对称性。下面具体说明。
(格子电极的有效面积)
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以第一格子电极13的外形与垂直于传感器轴20的直线相交的2个交点的中点连结而得的对称度指标线33为传感器轴对称性的指标进行了说明。
在此,为了用对称度指标线更准确地说明传感器轴对称性,需要考虑格子电极的有效面积。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中,俯视时形成为在第一格子电极213的区域内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重叠,另外,形成为在第二格子电极214的区域内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重叠。
第一格子电极213的有效面积,为俯视时触摸面板基板202上的区域中的、作为比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更靠近第一导体线217的位置所表示的区域。
另外,第二格子电极214的有效面积,为俯视时触摸面板基板202上的区域中、作为比第一检测电极211的导体线更靠近第二导体线219的位置所表示的区域。
而且,对称度指标线233是使与传感器轴220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格子电极213的有效面积的重心位置沿传感器轴220连结而得的线。
对称度指标线233位于传感器轴220上的情况,意味着第一格子电极213的有效面积相对于传感器轴220线对称。
(第一格子电极的传感器轴对称性)
图8所示的实施的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102的对称度指标线133与图1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的对称度指标线233相比,对称度指标线233比对称度指标线133更接近传感器轴。
即,实施的方式2的第一格子电极213相比实施方式1的第一格子电极113,传感器轴对称性更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能够更正确地检测出检测对象物的位置。
在此,第一上部导体线225、第一下部导体线226、第二上部导体线235和第二下部导体线236对传感器轴对称性的提高做贡献。
即,相比不设置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一下部导体线226而代替它们在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检测电极212的导体线的情况,设置有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一下部导体线226的情况的第一格子电极213的传感器轴对称性较高。
如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所示,俯视时由第二连接部图案234包围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由此在第二连接部图案234的内部形成用于使传感器轴对称性提高的第一上部导体线225和第一下部导体线226。
即,在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102中,当要维持格子形状地在第一检测电极的连接部的导体线形成支线时,必须将构成第二格子电极的连接部的2条导体线切断。
与之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202中,第二检测电极212的第二连接部243的导体线(第二连接部图案234),以围绕第一检测电极211的第一连接部图案224的方式迂回。因此,能够不切断第二检测电极212的连接部的导体线地设置支线。
由此,能够维持格子电极彼此的电连接,并且设置用于使格子电极彼此的连接部附近的传感器轴对称性提高的支线。
因此,能够提高触摸面板基板的位置检测的正确度。
而且,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基板,与参考例的触摸面板基板同样,能够抑制波纹的产生。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触摸面板基板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检测电极;和在平行于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检测电极,上述各第一检测电极包括: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和将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一格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上述各第二检测电极包括:在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格子电极;和将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二格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上述触摸面板基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格子电极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一导体线,上述第二格子电极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二导体线,构成上述第一导体线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角度θ,上述格子中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构成上述第二导体线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倾斜角度θ,上述格子中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上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格子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图案,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具有导体线,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格子形状的第二连接部图案,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具有导体线,俯视时,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位于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内部。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导体线的交点的配置图案不与第一电极轴平行。
一般而言,在将触摸面板基板设置于包括矩阵状配置的黑矩阵和TFT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情况下,因第一导体线的交点的配置图案与黑矩阵等的排列图案发生干扰而产生波纹,从而导致显示品质降低。
与之相对地,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基板即使以第一电极轴与黑矩阵等的排列图案平行的方式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情况下,第一导体线的交点的配置图案与黑矩阵等的排列图案也不会发生干扰。
因此,能够抑制波纹的产生,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
而且,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基板的特征在于:俯视时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位于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内部。
因此,在第一格子电极的连接部和第二格子电极的连接部、以及其附近,能够提高传感器轴对称性,从而能够抑制由于第一格子电极的形状相对于传感器轴(第一电极轴)不均匀而导致的检测的正确性降低。
本发明的方式2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1中,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设置有向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的外部突出的第一上部导体线和第一下部导体线,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设置有向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内部突出的第二上部导体线和第二下部导体线,
上述第一上部导体线和第一下部导体线设置成关于该第一连接部图案的中心彼此点对称,上述第二上部导体线和第二下部导体线设置成关于该第二连接部图案的中心彼此点对称。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格子电极的连接部和第二格子电极的连接部、以及其附近,能够成为进一步提高传感器轴对称性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第一格子电极的形状相对于传感器轴(第一电极轴)不均匀而导致的检测的正确性降低。
本发明的方式3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2中,俯视时,上述第一检测电极和上述第二检测电极形成均匀的格子形状图案。
根据上述结构,在触摸面板基板的检测面内能够使光透射量均匀。
本发明的方式4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3中,俯视时,上述第一上部导体线与上述第二上部导体线以及上述第一下部导体线与上述第二下部导体线,分别形成上述格子形状图案的最小单位的格子的一边。
本发明的方式5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1~4中任一方式中,上述第一格子电极沿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电极轴排列,上述第二格子电极沿在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电极轴排列,俯视时,上述第一电极轴与上述第二电极轴的交点,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的中心和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中心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在传感器轴(第一电极轴、第二电极轴)的交点附近,能够进一步提高传感器轴对称性。
本发明的方式6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5中,上述各第一检测电极中,上述第一格子电极沿上述第一电极轴排列,上述各第二检测电极中,上述第二格子电极沿上述第二电极轴排列,上述第一电极轴为上述第一格子电极的外形中的一组对角的顶点的对称轴,上述第二电极轴为上述第二格子电极的外形中的一组对角的顶点的对称轴。
在传感器轴(第一电极轴、第二电极轴)的交点附近以外的部分,也能够提高传感器轴对称性。
本发明的方式7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1~6中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一格子电极彼此经该第一格子电极的外形所具有的顶点由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二格子电极彼此经该第二格子电极的外形所具有的顶点由上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的方式8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1~7中的任一方式中,俯视时,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的大小为与构成上述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相同的大小,俯视时,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大小为构成上述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的9倍的大小。
本发明的方式9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1~8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为彼此正交的方向。
本发明的方式10的触摸面板基板,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述第一连接部图案和经该第一连接部彼此连接的上述第一格子电极的上述第一导体线,分别关于该第一连接部图案的中心点对称,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述第二连接部图案和经该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的上述第二格子电极的上述第二导体线,分别关于该第二连接部图案的中心点对称。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方式11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方式1~10中任一方式的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方式12的显示装置,在上述方式11中,上述显示面板包括成矩阵状配置的黑矩阵,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黑矩阵的排列方向平行。
根据上述结构,不使触摸面板基板相对于显示面板倾斜配置,就能够抑制波纹的产生,能够提供抑制了显示品质下降的显示装置。
另外,当使检测电极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显示面板倾斜配置时,产生检测电极的配线中的没有配置在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配线。即,第一检测电极产生损失。
与之相对地,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产生上述损失地提供抑制了显示品质下降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显示装置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显示装置
2、102、202     触摸面板基板
10              黑矩阵
11、111、211    第一检测电极
12、112、212    第二检测电极
13、113、213    第一格子电极
14、114、214    第二格子电极
20、120、220    传感器轴(第一电极轴)
21、121、221    传感器轴(第二电极轴)
117、217        第一导体线
119、219        第二导体线
223             第一连接部
224             第一连接部图案
225             第一上部导体线
226             第一下部导体线
234             第二连接部图案
235             第二上部导体线
236             第二下部导体线
243             第二连接部

Claims (12)

1.一种触摸面板基板,其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检测电极;和在平行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检测电极,
所述各第一检测电极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格子电极;和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格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各第二检测电极包括: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格子电极;和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格子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触摸面板基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格子电极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一导体线,
所述第二格子电极包括具有格子形状的第二导体线,
构成所述第一导体线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角度θ,所述格子中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
构成所述第二导体线的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中的一条对角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角度θ,所述格子中的另一条对角线相对于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角度θ,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格子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图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具有导体线,
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格子形状的第二连接部图案,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具有导体线,
俯视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设置有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的外部突出的第一上部导体线和第一下部导体线,
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设置有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内部突出的第二上部导体线和第二下部导体线,
所述第一上部导体线和第一下部导体线设置成关于该第一连接部图案的中心彼此点对称,
所述第二上部导体线和第二下部导体线设置成关于该第二连接部图案的中心彼此点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形成均匀的格子形状图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第一上部导体线与所述第二上部导体线以及所述第一下部导体线与所述第二下部导体线,分别形成所述格子形状图案的最小单位的格子的一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格子电极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电极轴排列,
所述第二格子电极沿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电极轴排列,
俯视时,所述第一电极轴与所述第二电极轴的交点,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的中心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中心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一检测电极中,所述第一格子电极沿所述第一电极轴排列,
所述各第二检测电极中,所述第二格子电极沿所述第二电极轴排列,
所述第一电极轴为所述第一格子电极的外形中的一组对角的顶点的对称轴,
所述第二电极轴为所述第二格子电极的外形中的一组对角的顶点的对称轴。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格子电极彼此经该第一格子电极的外形所具有的顶点由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格子电极彼此经该第二格子电极的外形所具有的顶点由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的大小为与构成所述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相同的大小,
俯视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的大小为构成所述格子形状的1个格子的9倍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彼此正交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图案和经该第一连接部彼此连接的所述第一格子电极的所述第一导体线,分别关于该第一连接部图案的中心点对称,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图案和经该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的所述第二格子电极的所述第二导体线,分别关于该第二连接部图案的中心点对称。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呈矩阵状配置的黑矩阵,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黑矩阵的排列方向平行。
CN201380040606.1A 2012-08-02 2013-07-26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4508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2406 2012-08-02
JP2012172406 2012-08-02
PCT/JP2013/070366 WO2014021226A1 (ja) 2012-08-02 2013-07-26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8613A true CN104508613A (zh) 2015-04-08

Family

ID=50027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0606.1A Pending CN104508613A (zh) 2012-08-02 2013-07-26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01632A1 (zh)
CN (1) CN104508613A (zh)
WO (1) WO201402122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5135A (zh) * 2015-04-14 2016-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网型电极图案以及包括该网型电极图案的触摸面板
TWI602105B (zh) * 2015-09-16 2017-10-11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0911701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Vts-触动感应器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07065A (zh) * 2016-07-29 2021-09-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6977B1 (ko) * 2015-01-12 2022-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10162214B (zh) * 2019-05-05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037A (zh) * 2009-12-30 201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1939692A (zh) * 2008-02-06 2011-01-05 星电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
US20110310033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ensing display device
WO2012060344A1 (ja) * 2010-11-05 2012-05-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1992A (ja) * 1990-04-09 1991-12-24 Ibiden Denshi Kogyo Kk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5174575B2 (ja) * 2008-07-31 2013-04-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4989749B2 (ja) * 2010-05-28 2012-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10126883B2 (en) * 2012-07-03 2018-1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height determination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9692A (zh) * 2008-02-06 2011-01-05 星电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
CN101719037A (zh) * 2009-12-30 201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US20110310033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ensing display device
WO2012060344A1 (ja) * 2010-11-05 2012-05-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5135A (zh) * 2015-04-14 2016-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网型电极图案以及包括该网型电极图案的触摸面板
TWI602105B (zh) * 2015-09-16 2017-10-11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13407065A (zh) * 2016-07-29 2021-09-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911701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Vts-触动感应器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01632A1 (en) 2015-10-22
WO2014021226A1 (ja) 201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6820B2 (en) Display device
US9459744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508613A (zh)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508610A (zh)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US9684417B2 (en) Touch-sensing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ouch-sensitive device
US10895940B2 (en) Touch panel
KR101363361B1 (ko) 접촉 감지 패널
US9244575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913025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40009438A1 (en) Single layer self-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realizing multi-touch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it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10139967B2 (en)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029507A (ko)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영상표시장치
US11126312B2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06849A1 (zh) 一种触控式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40029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090012514A (ko) 정전용량센서를 이용하는 터치스크린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WO2017113469A1 (zh) 互电容式的内嵌型触摸屏
US9401712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with first grid electrodes and second grid electrodes
JP5987191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7043186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237421A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KR101067567B1 (ko) 아날로그 디지털 하이브리드형 저항막 터치스크린
KR101489754B1 (ko) 접촉 감지 장치
CN110597413A (zh) 一种触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